資源簡介 (共37張PPT)第三章 人類的家園--地球浙教版七年級上冊第4節地殼變動和火山地震---地殼變動的證據、火山教學目標科學觀念:知道地殼變動會帶來哪些結果;能舉例說明地殼變動證據;知道火山及火山噴發;知道火山噴發帶來的好處與壞處;掌握一些火山噴發前的預兆,從而躲避災害。科學思維:尋找證據,查閱資料能力,用證據支持地殼是變動的;認識到火山的雙刃劍作用。探究實踐:通過實驗活動,認識地殼變動主要是水平運動(垂直升降運動從屬),了解地殼彎曲和斷裂的形成。態度責任:學會用事實說明觀點,形成通過證據支持結論的治學研究態度,樹立正確科學探究精神。新知導入你相信嗎,在喜馬拉雅山區會有海洋古生物化石?(點擊圖片播放)問題討論青藏高原上發現海洋古生物化石,這些事實告訴我們,在幾千萬年前,喜馬拉雅山區曾經是一片海洋。同時,它也告訴我們,地殼是在變動的。1、青藏高原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嗎?2、視頻中提到了從哪里發現了什么動物的化石?3、怎樣來解釋這種現象呢?新知講解一、地殼變化的證據1、“滄海桑田”是一種自然現象:地殼自形成以來,其結構和表面形態就在不斷發生變化。“滄海桑田”是發生在地球上的一種自然現象。由于地球內部的物質總在不停的運動著,所以會促使地殼發生變動,有時上升,有時下降。挨近大陸邊緣的海水比較淺,假如地殼上升,海底便會露出,而成為陸地;相反,海邊的陸地下沉,便會變為海洋。有時海底發生火山噴發或地震,形成海底高原、山脈、火山,它們如果露出海面,也會成為陸地。新知講解證據①、青藏高原上出現海洋生物化石。2、地殼變動的證據:活動:地殼運動總會在地表或地下巖層中留下一定的痕跡,下圖是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變化情況。請根據該石柱上地殼運動的痕跡,回答下列問題:(石柱上橫線部分代表普被火山灰覆蓋部分,小黑點部分代表被海洋生物鉆孔的部分)1)海岸上升的判斷依據是;2)石柱的升降變化說明。地殼在變動(升降)石柱上留下海洋生物鉆孔的痕跡新知講解證據②、地殼的升降運動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變化情況,說明地殼在緩慢地進行升降運動。新知講解證據③、巖石發生彎曲,形成褶皺。活動:模擬實驗:用書本的形變來模擬地殼的變動方法:取一本書平放在桌面上,然后握住兩端,用力向中間壓,這時你觀察到書本的形狀。推理:如果是巖石受到擠壓,我們會發現怎樣的現象呢?水平巖層在內力的作用下,發生彎曲形變,形成褶皺。證據④、巖石發生斷開,形成斷層東非大裂谷水平巖層在地球內力作用下,引發斷裂、錯位。新知講解3、地殼變動的結果:巖石的變形、海陸的變遷以及千姿百態的地表形態,都是地殼變動的結果。水平巖層在內力作用下,或發生彎曲,或引發斷裂,這是地球上山脈和谷地形成的最重要的原因。而地殼的升降運動是導致海陸變遷的重要原因。拓展閱讀千奇百怪的地形地貌雅丹地貌西北黃土高原新疆天山天池賀蘭山嘉峪關黑山湖河南蒙旗草原活動滄海桑田雖能說明地殼是變化的,但畢竟是緩慢的變化。其實地殼變動也有很劇烈的、很直觀的,這可作為地殼變動最直接的證據。你認為地殼變動最直接的證據是什么?火山、地震現象是最直接的地殼變動的證據!視頻:火山新知講解二、火山1、火山活動:火山活動是一種壯觀的自然現象。它是地殼運動的一種表現形式,也是地球內部熱能在地表的一種最強烈的顯示。新知講解2、火山噴發的影響:A、不利影響:1)影響全球氣候。火山爆發時噴出的大量火山灰和火山氣體,對氣候造成極大的影響。 2)破壞環境。火山爆發噴出的大量火山灰和暴雨結合會形成泥石流,能沖毀道路、橋梁,火山噴發后沉積到地面的火山灰會把城市淹埋,熾熱的熔巖流會使大地變成一片焦土。 3)引發海嘯。海底火山噴發會引發大海嘯,對海岸線附近的居民造成威脅。4)引發地震。陸地火山噴發流動的火山熔巖流能焚毀一切,不僅能改變地形和地貌,還能引發地震,及其他次生災害。新知講解B、火山噴發的有利影響:風化后的火山灰和熔巖可以形成肥沃的土壤火山附近有豐富的地熱、溫泉和礦產資源火山口可以成為很好的旅游景點長白山天池讀圖:1)火山由哪幾部分構成?2)其噴發物主要有哪些?3)火山噴出的巖漿主要來自何處?它們是怎樣沖出地表的?火山口、火山錐、巖漿通道火山灰、氣體、熔巖流等軟流層巖漿在強大的壓力作用下,沿著地殼薄弱地帶噴出地表新知講解3、火山噴發的原因:當地球內部的巖漿能量積聚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在強大的壓力作用下,沿著地殼薄弱地帶噴出地表,形成景象壯觀的火山噴發現象。新知講解4、火山結構:典型火山一般由火山口、火山錐、巖漿通道三部分組成。5、火山噴發物:火山噴發物有氣態的(水蒸氣、二氧化硫等),也有液態(熔巖流)和固態(火山灰、火山塵、火山彈等)的。新知講解6、火山的類型:不同火山的外部形態和活動特點是千差萬別的。例如,日本的富士山就是一座外形呈圓錐狀、長期周期性噴發的活火山;而冰島等地許多正在噴發的火山卻沒有明顯的火山錐。日本的富士山(活火山)正在噴發的冰島活火山(沒有明顯的火山錐)新疆天山天池(休眠火山)死火山活動:目前,全世界被確認的各類火山共有2500 余座。世界火山分布有什么規律?1)它們的分布并不均勻。2)主要集中在環太平洋的陸地和周圍海區,以及地中海——喜馬拉雅山一帶。新知講解7、火山的分布:地球上火山分布不均勻,但是有規律的。全世界2500余座火山主要集中分布在兩個地帶:環太平洋的陸地和周圍海區,以及地中海——喜馬拉雅山一帶。我國的大部分火山活動屬于環太平洋火山帶的大陸邊緣火山。比如著名的五大連池和黑龍江鏡泊湖。吉林長白山、龍崗;內蒙古哈拉哈和漢諾大壩;山西大同;山東蓬萊;江蘇六合;安徽嘉善;福建明溪;臺灣省基隆;廣東雷州;海南的瓊北;云南騰沖等等。拓展閱讀:板塊構造學說板塊構造學說認為,地球巖石圈主要分為六大板塊(如圖);各大板塊又可以分為若干小板塊。板塊牌不斷運動之中。一般來說,板塊內部地殼運動比較平緩,板塊交界處地殼運動比較活躍,或火山和地震主要分布于比較活躍的交界地帶。課堂練習1、下列現象肯定不是由地殼變動引起的是( )A.臺灣海峽海底發現了森林遺跡和古河道B.受暴雨襲擊,我國南方部分地區發生洪災C.菲律賓馬尼拉東南405千米處一座火山噴發D.日本位于環太平洋火山帶B課堂練習2、人們在喜馬拉雅山腳下發現有貝類化石出現,這說明( )A.以前這里有生活在陸地的貝類B.現在這里離海洋很近C.地殼變動前這里是海洋D.地殼變動使生物生活環境也隨地勢而改變C課堂練習3、地球上總有許多自然災害現象,下列災害現象是由地殼運動引起的是( )A.大雨引發的洪水、山體滑坡等災害B.臺風“莫拉克”襲擊我國南部沿海地區C.某煤礦“3.28”透水事故D.日本附近海域發生9級大地震D課堂練習4、地殼是在不斷的變動的,下列相關說法錯誤的是( )A.泥石流是地殼變動的表現形式之一,是地球內力作用引起的B.地震是地殼變動的表現形式之一,多發生在板塊交界處C.高山巖層中發現海洋生物化石,是地殼變動的證據之一D.遠離大洋中脊的洋底巖石年齡更老,是地殼變動的證據之一A課堂練習5、地殼自形成以來,其結構和表面形態在不斷地發生著變化。下列現象中不能作為地殼變動證據的是( )A.懸崖峭壁上巖層斷裂的痕跡B.喜瑪拉雅山脈目前仍在不斷上升之中C.去年汶川發生強降雨而造成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D.去年俄羅斯克柳切夫火山群發生較大規模的火山噴發C課堂練習6、如圖所示為中華龍鳥化石,它產于我國遼寧省西部含有火山灰的湖泊沉積形成的頁巖中。下列有關分析正確的是( )A.火山灰來源于地球內部圈層的地核B.火山是地殼變動的主要表現形式之一C.中華龍鳥化石是鳥類向哺乳類進化的有力證據D.化石是研究生物進化的唯一證據B課堂練習7、地殼和地表形態都在不斷地變動著.如圖是日本新岳火山與最近發生噴發的情景,噴出的火山煙塵高達7000米。(1)火山噴發是 變動的證明;(2)日本地震和火山多發是因為處在 兩板塊的交界處。地殼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課堂總結地殼的變動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建筑物的升降、褶皺、斷層地殼變動的證明火山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分類分布火山口、火山管、火山錐組成固態、液態、氣態噴發物益處和害處環太平洋沿岸地中海—喜馬拉雅山一帶板書設計地殼變動的證據地表形態類型組成噴發物影響分布規律地殼變動和火山地震(1)火山巖石的變形海陸的變遷3.4 地殼變動和火山地震(1)作業布置1、復習本課時主要內容;2、完成作業本中相應練習;3、完成學案中“課后鞏固”;4、預習“地震”。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兼職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浙教版七上科學3.4地殼變動和火山地震(1)教學設計課題 3.4地殼變動和火山地震(1) 單元 三 學科 科學 年級 七上教材分析 《地殼變動和火山地震》選自浙教版七上第三章第4節內容,內容主要包括三部分:地殼變動的證據、火山和地震。前面已經學習了地球的形狀及內部結構,但對地殼的變動的認識幾乎為空,所以通過地殼變動等知識的學習,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豐富學生的想象力,獲得一些難過收集證據來證明假設的體驗,提高培養收集信息并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為后續幾節內容的學習作一個有效的鋪墊。 本節內容分2課時完成,第1課時為地殼變動的證據、火山,第2課時為地震內容。學習目標 科學觀念:知道地殼變動會帶來哪些結果;能舉例說明地殼變動證據;知道火山及火山噴發;知道火山噴發帶來的好處與壞處;掌握一些火山噴發前的預兆,從而躲避災害。科學思維:尋找證據,查閱資料能力,用證據支持地殼是變動的;認識到火山的雙刃劍作用。探究實踐:通過實驗活動,認識地殼變動主要是水平運動(垂直升降運動從屬),了解地殼彎曲和斷裂的形成。態度責任:學會用事實說明觀點,形成通過證據支持結論的治學研究態度,樹立正確科學探究精神。重點 地殼變動的證明,火山是地殼運動的表現,世界火山的主要分布規律,掌握一些火山噴發前的預兆,從而躲避災害。難點 地殼變動的證明,火山是地殼運動的表現,世界火山的主要分布規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播放視頻《青藏高原發現魚龍化石》。提出問題:(1)青藏高原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嗎?(2)視頻中提到了從哪里發現了什么動物的化石?(3)怎樣來解釋這種現象呢?點出本節課話題:同時也告訴我們,地殼是在變動的 導入新課講授新課 一、地殼變化的證據 1、“滄海桑田”是一種自然現象: 地殼自形成以來,其結構和表面形態就在不斷發生變化。 “滄海桑田”是發生在地球上的一種自然現象。 由于地球內部的物質總在不停的運動著,所以會促使地殼發生變動,有時上升,有時下降。挨近大陸邊緣的海水比較淺,假如地殼上升,海底便會露出,而成為陸地;相反,海邊的陸地下沉,便會變為海洋。有時海底發生火山噴發或地震,形成海底高原、山脈、火山,它們如果露出海面,也會成為陸地。 2、地殼變動的證據: 證據①、青藏高原上出現海洋生物化石。 活動:地殼運動總會在地表或地下巖層中留下一定的痕跡,下圖是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變化情況。請根據該石柱上地殼運動的痕跡,回答下列問題: (石柱上橫線部分代表普被火山灰覆蓋部分,小黑點部分代表被海洋生物鉆孔的部分) 1)海岸上升的判斷依據是 ;(石柱上留下海洋生物鉆孔的痕跡 ) 2)石柱的升降變化說明 。(地殼在變動)證據②、地殼的升降運動 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變化情況,說明地殼在緩慢地進行升降運動。 證據③、巖石發生彎曲,形成褶皺。 活動:模擬實驗:用書本的形變來模擬地殼的變動 方法:取一本書平放在桌面上,然后握住兩端,用力向中間壓,這時你觀察到書本的形狀。 推理:如果是巖石受到擠壓,我們會發現怎樣的現象呢?說明:水平巖層在內力的作用下,發生彎曲形變,形成褶皺。 證據④、巖石發生斷開,形成斷層 水平巖層在地球內力作用下,引發斷裂、錯位。 3、地殼變動的結果: 巖石的變形、海陸的變遷以及千姿百態的地表形態,都是地殼變動的結果。 水平巖層在內力作用下,或發生彎曲,或引發斷裂,這是地球上山脈和谷地形成的最重要的原因。而地殼的升降運動是導致海陸變遷的重要原因。 拓展閱讀:千奇百怪的地形活動:滄海桑田雖能說明地殼是變化的,但畢竟是緩慢的變化。其實地殼變動也有很劇烈的、很直觀的,這可作為地殼變動最直接的證據。 你認為地殼變動最直接的證據是什么? 視頻:火山 二、火山 1、火山活動: 火山活動是一種壯觀的自然現象。它是地殼運動的一種表現形式,也是地球內部熱能在地表的一種最強烈的顯示。 2、火山噴發的后果: A、不利影響:1)影響全球氣候。火山爆發時噴出的大量火山灰和火山氣體,對氣候造成極大的影響。2)破壞環境。火山爆發噴出的大量火山灰和暴雨結合會形成泥石流,能沖毀道路、橋梁,火山噴發后沉積到地面的火山灰會把城市淹埋,熾熱的熔巖流會使大地變成一片焦土。 3)引發海嘯。海底火山噴發會引發大海嘯,對附近的居民造成威脅。 4)引發地震。陸地火山噴發流動的火山熔巖流能焚毀一切,不僅能改變地形和地貌,還能引發地震,及其他次生災害。 B、有利影響:讀圖: 1)火山由哪幾部分構成? (火山口、火山錐、巖漿通道)2)其噴發物主要有哪些? (火山灰和氣體、熔巖流)3)火山噴出的巖漿主要來自何處?(軟流圈)它們是怎樣沖出地表的?(巖漿在強大的壓力作用下,沿著地殼薄弱地帶噴出地表) 3、火山噴發的原因: 當地球內部的巖漿能量積聚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在強大的壓力作用下,沿著地殼薄弱地帶噴出地表,形成景象壯觀的火山噴發現象。 4、火山結構: 典型火山一般由火山口、火山錐、巖漿通道三部分組成。 5、火山噴發物: 火山噴發物有氣態的(水蒸氣、二氧化硫等),也有液態(熔巖流)和固態(火山灰、火山塵、火山彈等)的。 6、火山的類型: 不同火山的外部形態和活動特點是千差萬別的。例如,日本的富士山就是一座外形呈圓錐狀、長期周期性噴發的活火山;而冰島等地許多正在噴發的火山卻沒有明顯的火山錐。 活動:目前,全世界被確認的各類火山共有2500 余座。世界火山分布有什么規律?1)它們的分布并不均勻。 2)主要集中在環太平洋的陸地和周圍海區,以及地中海——喜馬拉雅山一帶。 7、火山的分布: 地球上火山分布不均勻,但是有規律的。全世界2500余座火山主要集中分布在兩個地帶:環太平洋的陸地和周圍海區,以及地中海——喜馬拉雅山一帶。 我國的大部分火山活動屬于環太平洋火山帶的大陸邊緣火山。比如著名的五大連池和黑龍江鏡泊湖。吉林長白山、龍崗;內蒙古哈拉哈和漢諾大壩;山西大同;山東蓬萊;江蘇六合;安徽嘉善;福建明溪;臺灣省基隆;廣東雷州;海南的瓊北;云南騰沖等等。 拓展閱讀:板塊構造學說板塊構造學說認為,地球巖石圈主要分為六大板塊(如圖);各大板塊又可以分為若干小板塊。板塊牌不斷運動之中。一般來說,板塊內部地殼運動比較平緩,板塊交界處地殼運動比較活躍,或火山和地震主要分布于比較活躍的交界地帶。 滄海桑田是學生較為熟悉的典故,由此來說明地殼變動的實情。尋找地殼變動的證據,青藏高原上的海洋生物化石、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的大理石柱都是不爭的事實,用于說明地殼變動的證據最為合適。巖石的彎曲變形和斷層的形成,可通過想像、推理獲得地殼變動的;書本模擬實驗加以說明,以增加說服力。讓學生知道巖石變形、海陸變遷及各種地表形態都是地殼變動的結果。拓展閱讀,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火山現象學生有所了解,但成因不了解,圖片說明直觀、形象;促進理解不利影響與有利影響的介紹,使學生形成事物的利弊觀點了解火山分布及我國也是多火山國家閱讀,增加知識面,為后續學習作鋪墊。課堂練習 1、下列現象肯定不是由地殼變動引起的是( B ) A.臺灣海峽海底發現了森林遺跡和古河道B.受暴雨襲擊,我國南方部分地區發生洪災C.菲律賓馬尼拉東南405千米處一座火山噴發D.日本位于環太平洋火山帶 2、人們在喜馬拉雅山腳下發現有貝類化石出現,這說明( C )A.以前這里有生活在陸地的貝類B.現在這里離海洋很近C.地殼變動前這里是海洋D.地殼變動使生物生活環境也隨地勢而改變3、地球上總有許多自然災害現象,下列是由地殼運動引起的是( D ) A.大雨引發的洪水、山體滑坡等災害 B.臺風“莫拉克”襲擊我國南部沿海地區 C.某煤礦“3.28”透水事故 D.日本附近海域發生9級大地震 4、地殼是在不斷的變動的,下列相關說法錯誤的是( A ) A.泥石流是地殼變動的表現形式之一,是地球內力作用引起的B.地震是地殼變動的表現形式之一,多發生在板塊交界處C.高山巖層中發現海洋生物化石,是地殼變動的證據之一D.遠離大洋中脊的洋底巖石年齡更老,是地殼變動的證據之一5、地殼自形成以來,其結構和表面形態在不斷地發生著變化。下列現象中不能作為地殼變動證據的是( C ) A.懸崖峭壁上巖層斷裂的痕跡B.喜瑪拉雅山脈目前仍在不斷上升之中C.去年汶川發生強降雨而造成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D.去年俄羅斯克柳切夫火山群發生較大規模的火山噴發6、如圖所示為中華龍鳥化石,它產于我國遼寧省西部含有火山灰的湖泊沉積形成的頁巖中。下列有關分析正確的是( B ) A.火山灰來源于地球內部圈層的地核B.火山是地殼變動的主要表現形式之一C.中華龍鳥化石是鳥類向哺乳類進化的有力證據D.化石是研究生物進化的唯一證據 7、地殼和地表形態都在不斷地變動著.如圖是日本新岳火山與最近發生噴發的情景,噴出的火山煙塵高達7000米。 (1)火山噴發是 變動的證明; (2)日本地震和火山多發是因為處在 兩板塊的交界處。 [參考:(1)地殼 (2)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 及時訓練,有利于鞏固剛剛學習的新知識。同時還有發現學生理解所學知識中存在的問題,便于及時糾正、修補。課堂小結 幫助學生掌握重點,更加容易的學習。板書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清風明月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浙教版七上 §3.4地殼變動和火山地震(1)學案姓名[學習目標]1、通過對一些自然現象的觀察認識地殼的變動。2、知道火山和地震是地殼運動的表現,能過讀圖說出火山、地震帶。一、知識點梳理:知識點1、地殼變動的證據1、地殼變動的證明:懸崖峭壁上巖層 、采石場上 、髙山上的 、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的三根大理石柱的 情況等。2、水平巖層在 的作用下,或發生 ,或引發 ,這是地球上山脈和谷地形成的最重要原因。3、巖石的變形、海陸的變遷以及千姿百態的地表形態,都是 的結果。知識點2、火山1、火山活動是一種壯觀的 現象;2、火山:(1)典型的火山一般由 三部分組成。(2)火山噴發物有氣態的( 等)、也有液態( )和固態( )。(3)火山按活動特點分為 、 和 。3、地球上火山的分布并不均勻,主要集中在 以及 。二、例題講解例題1、據最新測定數據表明,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現在仍以平均每年約1厘米的速度在升高。致使珠峰不斷升高的主要原因是( )A.地球自轉 B.少火山地震 C.板塊碰撞 D.板塊張裂例題2、下列關于火山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火山噴發后沉積的火山灰為農作物的生長提供了豐富的肥料B.火山噴發給居住在地球表面的人類帶來了地熱能源C.火山活動給人類制造了一種壯麗的自然景觀D.火山噴發帶出了地熱,使大氣溫度升高,形成溫室效應例題3、下列各圖反映的自然現象,主要由地球內力作用形成的是( )A.沙漠中的巖石 B.冰川中的斗谷 C.地下溶洞 D.華山北坡大斷崖例題4、2021年當地時間3月19日晚上9點左右,冰島格爾丁達加爾斯戈斯火山爆發,這是自12世紀以來,雷克雅內斯半島首次出現火山爆發。下列有關火山的敘述正確的是( )A. 火山噴發難以預測,不要在火山附近居住和旅游B. 山是地殼變動的證據之一,主要分布在板塊交界處C. 火山噴出的巖漿主要來自于地球內部深處的地幔層D. 火山爆發后,被火山灰覆蓋的土地往往很貧瘠,植物難以長期生長例題5、下圖為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變化情況,石柱上橫線代表曾經被火山灰覆蓋,小點部分保留著海洋生物活動的痕跡。(1)上圖現象能作為下列哪些觀點的證據? (多選)。A.地殼會做升降運動 B.地殼會做水平運動C.地殼變動有時很激烈 D.地殼變動有時很緩慢(2)請列舉與此現象成因相同的一些現象,至少寫出兩點。; 。三、隨堂練習:1、下列不屬于火山帶來的災害的是( )A.掩埋農田、房屋 B.污染空氣、導致氣候異常C.造成人員傷亡 D.造成大面積地裂2、下列現象能支持“地売是在不斷變動”這一觀點的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地中海上的斯特龍博利火山每隔二三分鐘就要噴發一次,夜間在150千米外都能看到火山噴發的紅光,被海上過往的船只稱為“地中海的燈塔”。根據以上描述可知,斯特龍博利火山屬于( )A.活火山 B.死火山 C.休眠火山 D.以上都不對4、下列敘述中,不能證明海陸變遷的是( )A.地中海的面積在不斷縮小 B.南極地區發現煤田C.東非大裂谷不斷擴張 D.海浪拍擊海岸5、神仙居是國家級地質公園,巖石主要以火山活動形成的巖漿巖為主。火山活動是( )A.地表風化的結果 B.地殼變動的一種表現形式C.冰川移動的結果 D.地表流水侵蝕的結果6、當我們在采石場看到如圖所示的彎曲巖層時,我們可以判斷( )A.該地曾受過水平方向的擠壓 B.該地的地殼一直處于上升狀態C.該地曾經是海洋的一部分 D.該地不可能會發生地震(第6題圖) (第7題圖)7、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典型火山是由巖漿通道、火山口、_________三部分組成。(2)火山噴發出的巖漿來自地幔中的_________。(3)全球火山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四、課后鞏固:1、在我國東部海底,發現了人類活動的遺跡,這說明我國東部海底大陸架在地質時期曾經是陸地。造成這種海陸變遷的主要原因是( )A. 地殼變動 B. 海平面上升 C. 人類活動 D. 地球運動2、下列現象能證明地殼是在不斷變動的是( )①長江三角洲河網密布 ②喜馬拉雅山上發現大量海洋生物化石 ③考古學家在臺灣海峽海底發現有古河道的痕跡 ④我國西北地區的沙漠面積每年都在擴大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3、北宋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記載:在太行山中發現了許多海螺、海蚌殼等生物化石。這一記載說明( )A.太行山是從古老的大海里升起來的 B.太行山今后將從陸地轉變為海洋C.今天的海螺、海蚌是水陸兩棲的 D.古老的海螺、海蚌是生活在陸地上的4、成語“滄海桑田”出自葛洪《神仙傳麻姑》中的記載:“麻姑自說云,接侍以來,已見東海三為桑田。”這雖為神話,卻體現了海陸變遷的原理。下列描述中,不符合原理的是( )A.我國東海海底的古河流遺跡,說明這里曾經是陸地B.太行山上發現了許多海螺化石,說明這里曾經是海洋C.人類活動是海洋變成陸地的根本原因D.地殼運動和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滄海桑田”的主要原因5、地殼變動由地球的內力引起。下列各現象中不能反映地殼變動信息的是( )A.斷層 B.褶皺 C.火山 D.風蝕蘑菇6、下列有關地球的描述中,正確的是( )A.地球的兩極半徑比赤道半徑略長 B.地殼和地幔的頂部共同組成巖石圈C.火山噴發的巖漿來自于地核 D.地球由外到內分為地核、地幔、地殼三層7、地殼是在不斷的變動的,下列相關說法錯誤的是( )A.泥石流是地殼變動的表現形式之一,是地球內力作用引起的B.地震是地殼變動的表現形式之一,多發生在板塊交界處C.高山巖層中發現海洋生物化石,是地殼變動的證據之一D.遠離大洋中脊的洋底巖石年齡更老,是地殼變動的證據之一8、人們在喜馬拉雅山腳下發現有貝類化石出現,這說明( )A.以前這里有生活在陸地的貝類 B.現在這里離海洋很近C.地殼變動前這里是海洋 D.地殼變動使生物生活環境也隨地勢而改變9、下列不屬于火山帶來的災害的是( )A.掩埋農田、房屋 B.污染空氣、導致氣候異常C.造成人員傷亡 D.造成大面積地裂10、2020年1月12日,從太空觀測到菲律賓塔爾火山噴發。(1)火山噴發出的巖漿來源于上地幔的 層。(2)我們可以通過模擬實驗來模擬火山爆發,下列利用這一方法的是 。(可多選)A.研究地球形狀進行的鉛筆在籃球和木板上移動實驗B.分子間有空隙可用“酒精和水混合實驗”來證明C.利用“動植物細胞模型”觀察動植物細胞結構D.用“土質山谷模型”探究泥石流的成因11、如圖為海陸變遷示意圖,回答問題。(1)圖中插旗的小島處由陸地變成了海洋,引起這種海陸變遷的原因是 。 A. 地殼運動 B. 海平面上升 C. 海平面下降 D. 大陸漂移(2)在喜馬拉雅山脈的巖石中發現了魚、海藻等海洋生物化石的事實,說明喜馬拉雅山脈地區曾經是一片 。 (3)在太平洋上有一個小島,一天中時而露出水面,時而浸在水下。這個小島的這種變化 (填“是”或“不是”)地殼變動的結果。如果不是,那,可能的原因是 。 12、讀圖,完成下列問題。(1)圖1說明,水平巖層在_____________的作用下,或發生________,或引發__________,這是地球上山脈和谷地形成的最重要原因。(2)圖2反映的是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變化情況,它說明______________是導致海陸變遷的重要原因。(3)自地球形成以來,地殼變動一直在廣泛地、持續不斷地進行著,有時很激烈、很迅速,有時則進行得十分緩慢,難以被人們察覺。只要我們平時仔細觀察,就不難找到地殼變動的痕跡。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都是地殼變動的信息。13、材料一 印度尼西亞北蘇門答臘省錫納朋火山2018年2月19日上午發生劇烈噴發,噴出的火山灰超過5千米,傾瀉的熔巖漫延至火山口南部區域約5公里處。雖未造成人員傷亡,但數千名居民生活受到影響。材料二 據法國媒體2017年11月26日報道,位于印度尼西亞度假勝地巴厘島的阿貢火山時隔半個世紀再次冒出濃煙,導致印度尼西亞當地時間11月26日數十架航班取消,2000余名乘客受到影響,大多數為澳大利亞人。阿貢火山上一次噴發是在1963年,熔巖順著山坡流淌了7公里,造成了1600人死亡。材料三 印尼被稱為“火山之國”,是太平洋上火山活動最頻繁的地區。該地區共有火山400多座,其中包括近130座活火山。(1)印尼位于 洲,瀕臨 。(2)結合材料一、二,猜測火山噴發的預兆: 。(寫出兩條即可)(3)印尼被稱為“火山之國”的原因是 。(4)分析一下印尼為什么多火山: 。再列舉兩個多火山的國家: 。(5)從能源角度分析一下,印尼是一個多 能的國家。參考答案:一、知識點梳理:知識點1、1、斷開的痕跡 彎曲的巖層 海洋生物化石 升降變化2、內力 彎曲 斷裂 3、 地殼變動知識點2、1、自然2、(1) 火山口、火山錐、巖漿通道(2)水蒸氣、二氧化硫 熔巖流 火山灰、火山塵、火山彈(3)死火山 活火山 休眠火山3、環太平洋的陸地和周圍海區 地中海——喜馬拉雅山一帶二、例題講解:例題1、C解析:板塊之間的碰撞容易形成高山,所以珠穆朗瑪峰每年不斷升高的主要原因是板塊碰撞。例題2、D解析:火山噴發會向大氣中釋放一些熱量,但這些熱量釋放很快,大氣層能否大量吸收取決于大氣層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多少.溫室效應主要是人類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強烈吸收地面輻射并使大氣逆輻射增強的結果.地質歷史是火山噴發比現在要強烈很多倍,并沒有造成溫室效應加劇。例題3、D解析:A、 沙漠中的巖石 是風力作用的結果,屬于地球外力;B、 冰川中的斗谷 是冰川作用的結果,屬于地球外力;C、 地下溶洞 是流水的作用,屬于地球外力;D、華山大斷崖是斷層,地殼相互斷裂所形成的,屬于地球內力。例題4、B解析:A: 火山的爆發是可以預測的,A不符合題意; B:火山是地殼變動的證據之一,主要分布在板塊交界處 ,B符合題意; C:火山噴出的巖漿主要來自于上地幔的軟流層,C不符合題意; D:火山爆發后,被火山灰覆蓋的土地往往很肥沃,植物生長 旺盛。D不符合題意。例題5、(1)A、D (2)懸崖峭壁上巖層斷裂的痕跡,采石場上彎曲的巖層,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等解析:(1)觀察圖片可知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變化,15世紀三根大理石柱下降,但到了18世紀三根大理石柱又上升了,到了1955年三根石柱再次下降,1955年降低比之前要緩慢,因此AD符合題意。 (2)懸崖峭壁上巖層斷裂的痕跡,采石場上彎曲的巖層,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等 。三、隨堂練習:1、D 2、A 3、A 4、D 5、B 6、A7、(1)火山錐 (2)軟流圈 (3)環太平洋的陸地和周圍海區 地中海—喜馬拉雅山一帶四、課后鞏固:1、A 2、D 3、A 4、C 5、D 6、B7、A 8、C 9、D10、(1)軟流 (2)A;C;D11、(1)A (2)海洋 (3)不是 海水的潮漲潮落12、(1)地球內力 彎曲 斷裂 (2)地殼的升降運動(3)懸崖峭壁上巖層斷裂的痕跡、采石場上彎曲的巖層、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合理即可)13、(1)亞;太平洋 (2)火山開始不斷噴出濃煙;火山噴出巖漿和火山灰(合理即可)(3)活火山多,火山活動頻繁 (4)印尼處于環太平洋地震火山帶,地殼運動活躍;日本、菲律賓(合理即可) (5)地熱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清風明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3浙教版七上科學3.4地殼變動和火山地震(1).pptx 2023浙教版七上科學3.4地殼變動和火山地震(1)學案.doc 2023浙教版七上科學3.4地殼變動的證據和火山地震(2)教學設計(表格式).doc 海陸變遷:青藏高原.mp4 火山噴發場景.wmv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