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希臘城邦和亞歷山大帝國INCLUDEPICTURE"冊導4.tif" INCLUDEPICTURE "D:\\邵雪花\\23秋\\歷史\\9R-全國\\word\\冊導4.tif" \* MERGEFORMATINET自然環境 多山 “小國寡民”環海、多島嶼 適宜航海業和海外貿易的發展城邦居民 公民 成年男性公民有參與政治的權利非公民 奴隸和外邦人雅典的民主政治 高峰 伯里克利主政時期核心 全體成年男性公民參政機構 公民大會是最高權力機構積極性 主權在民、直接民主、輪流執政、津貼制度局限性 外邦人、奴隸、婦女沒有任何政治權利亞歷山大東征 積極影響 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大交匯,加強了東西方之間的經濟聯系和貿易往來消極影響 具有侵略性質,給東方人民帶來巨大災難,掠奪了東方世界的無數財富易誤警示1.雅典民主政治的原則適用于成年男性公民,而非所有雅典居民。外邦人、奴隸和婦女沒有任何政治權利。2.雅典的民主政治是建立在奴隸制基礎上的,是奴隸主階級的民主。圖片解讀:古代希臘示意圖INCLUDEPICTURE"C1-4.tif" INCLUDEPICTURE "D:\\邵雪花\\23秋\\歷史\\9R-全國\\word\\C1-4.tif" \* MERGEFORMATINET【解讀】從圖中可知古希臘的具體地理位置、環境地貌,可以了解到古希臘海岸線曲折、港灣眾多和島嶼密布等特點。可以了解到當時希臘的海洋貿易集中于地中海和黑海區域等,由此可判斷古希臘文明屬于海洋文明。第5課 羅馬城邦和羅馬帝國INCLUDEPICTURE"冊導5.tif" INCLUDEPICTURE "D:\\邵雪花\\23秋\\歷史\\9R-全國\\word\\冊導5.tif" \* MERGEFORMATINET羅馬城邦 興起時間 公元前1000年左右興起地點 意大利半島中部的臺伯河畔羅馬共和國 建立 公元前509年 決策機構 貴族組成的元老院權力機關 公民大會是形式上的最高權力機關官職 兩個權力相等的執政官主持日常政務平民自己選出的兩名保民官,有權否決執政官與元老院提出的對平民不利的決議《十二銅表法》 頒布時間 公元前450年左右意義 使定罪量刑有了文字依據,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貴族對法律的曲解和濫用軍事擴張 公元前3世紀—前2世紀,通過四處征戰,成為整個地中海地區的霸主斯巴達克起義 時間 公元前73年結果 雖然最終遭到血腥鎮壓,但它沉重打擊了羅馬共和國的統治羅馬帝國 建立 公元前27年,屋大維首創“元首制”這一政治形式,掌握最高統治實權。羅馬共和國演變為羅馬帝國強盛 2世紀,橫跨歐、亞、非三洲,地中海成為其“內湖”分裂 4世紀末,分裂為東西兩個帝國滅亡 476年,西羅馬帝國在日耳曼人的打擊下滅亡易誤警示:典民主政治的特點是主權在民,法律上平等,但羅馬共和國的政權主要掌握在貴族奴隸主手中。圖片解讀:古代羅馬的擴張示意圖【解讀】古羅馬的擴張起源于意大利半島,在4個多世紀內通過軍事手段最終成為橫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國,地中海成為其“內湖”。帝國疆域遼闊,包含民族眾多,這就使希臘文化、埃及文化和西亞文化更加便利地進行交流和互動。希臘羅馬古典文化神話(希臘) 特點 “神人同形同性”文學(希臘) 《荷馬史詩》 是寶貴的文學遺產,也是了解早期希臘社會的主要文獻雕塑(希臘) 宙斯像 古代世界七大奇跡之一《擲鐵餅者》 希臘雕塑藝術中的杰作之一建筑 希臘 特點 主要體現在神廟,四周以廊柱環繞,柱身有粗有細代表 雅典帕特農神廟羅馬 特點 吸收了希臘建筑的特點,并有所創新,如石拱門、穹頂等,既堅固結實,又華麗宏偉代表 大競技場、引水道工程、凱旋門、萬神廟哲學(希臘) 德謨克利特 提出了“原子論”,認為宇宙萬物是由微小的“原子”組成的蘇格拉底 指出求得知識的最好辦法是有系統的問和答;主張人應該“認識你自己”亞里士多德 是一位百科全書式的學者,創立了邏輯學等新的學科法學(羅馬) 《十二銅表法》 是羅馬法制建設的第一步,是后世羅馬法典乃至歐洲法學的淵源羅馬法學系統 羅馬帝國的法學家對法律進行了廣泛論證,包括適用于羅馬公民和非公民之間關系的萬民法、關于商品生產和交換的經濟法,以及眾多的法律概念公歷的緣起 來源 古埃及人的太陽歷編制 凱撒命人編制“儒略歷”發展 4世紀,羅馬皇帝以此作為基督教歷法,后來成為今天人們使用的公歷的基礎圖片解讀:亞里士多德【解讀】亞里士多德是古希臘哲學家。他是柏拉圖的學生,亞歷山大的老師。他是一位百科全書式的學者,對倫理學、詩歌、戲劇、哲學、生物學、動物學、邏輯學等都有貢獻。他和柏拉圖、蘇格拉底(柏拉圖的老師)一起被后人譽為西方哲學的奠基者。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