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9課 對外開放 導學案課標要求:了解經濟特區建設、沿海港口城市開放、上海浦東開發開放、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等史事,認識鄧小平對改革開放所起的重要作用,認識改革開放對中國社會發展的重大意義和對世界的重要影響。學習目標:1. 掌握深圳等經濟特區的建立、發展及其作用;掌握我國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過程;了解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過程、作用;認識對外開放是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繁榮昌盛的強國之路本課重難點:重點:經濟特區的建立。難點:對外開放領域的擴大。自主學習與探究經濟特區的建立背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中國邁出了 的步伐。目的:吸收僑資、外資,引進先進科學技術和管理經驗,進行 建設。建立:1980年,中央決定在廣東、福建兩省興辦 4個經濟特區,實行特殊的經濟政策和經濟管理體制,允許外國企業或個人以及華僑、港澳同胞進行投資活動,并在進出口、減免稅等方面提供優惠條件。發展代表:深圳在短短的幾年內,建設成為一座繁華的現代化城市,成為經濟特區的代表和對外開放的“ ”。作用:設立經濟特區,對引進外資、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推動國內的進一步改革,擴大對外經濟交流,發展 事業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對外開放領域的擴大對外開放領域的擴大(1)1984年,中國進一步開放 等14個沿海城市。(2)1985年,中國又把 、珠江三角洲和 開辟為沿海 。隨后又把經濟開放區擴展到 、山東半島及其他沿海地區的一些市縣。(3)1988年, 被劃為經濟特區。(4)1990年, 開發區也建立起來。(5)1992年,對外開放的地域又向 推進,相繼開放了 等沿江城市,滿洲里等陸地邊境城市和昆明、烏魯木齊等內地省會和自治區首府,并實施靈活的鼓勵外商投資的 經濟政策。隨后幾年,又陸續開放了一大批符合條件的內陸市縣。對外開放各局:中國形成了“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的 、 、 的對外開放格局。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條件: 加速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步伐,促進了我國對外貿易和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加入: 年12月,中國成為世界貿易組織的成員。意義: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為我國參與 開辟了新途徑,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開拓了 。我的疑問:。課堂檢測1.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決定設立雄安新區,這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改革開放之初,被營為”一夜崛起之城成為經濟特區的代表和對外開放“窗口的是( )A.上海浦東 B.海南島 C.廈門 D.深圳2. 以下事件按照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①加入WTO②設立海南經濟特區③開發上海浦東④設立深圳、珠海、汕頭、廈門經濟特區④②③① B.②③①④ C.④①③② D.②④①③3.1990年,擅長打橋牌的鄧小平在改革開放的十字路口打出了一張”中國王牌”,用實際行動打消了國內外對中國是否繼續改革開放的疑慮,也回答了中國將以何種步伐推進社會主義事業的問題。這張”王牌”是( )A.設立深圳經濟特區B.開放14個沿海港口城市C.批準海南建省并成為經濟特區D.開發與開放上海浦京新區4.下列城市屬于我國第一批經濟特區的是( )①深圳 ②珠海 ③汕頭 ④浦東 ⑤廈門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5.對外開放后,我國逐漸形成了一個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對這個格局表述正確的是( )A.內地一經濟特區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B.沿海開放城市一經濟特區一沿海經濟開放區一內地C.經濟特區一沿海經濟開放區--沿海開放城市一內地D.經濟特區一沿海開放城市一沿海經濟開放區一內地6.經濟特區作為“技術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識的窗口”為我國對外開放格局的最終形成發揮了重要的輻射作用。下列屬于“窗口”的是( )A.上海 B.深圳 C.北京 D.鄭州7.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1979年7月,黨中央國務院批準這兩個省提供的報告,確認兩省對外經濟活動實行特殊政策和靈活措施,決定劃出部分地區試辦出口特區。1980年5月,國務院正式法定將“出口特區”定名為“經濟特區”。材料二 1984年我國進一步開放 14人沿海城市,1985年義把三個地區開際為沿海經濟開放區……又進一步開放內地城市和陸地邊境城市,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就格局。材料三 1995年世界貿易組織成立后,中國開始與其成員逐一進行拉鋸式的雙邊談判,在2001年才成功“入世”……如今。我國已成為 140 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伙伴,吸引外資和對外投資居世界前列……(1)材料一中的“這兩個特區”分別指的是什么 (2)結合所學知識寫出材料二中“開辟為沿海維濟開放區”具體涉及的地區一例。(3)結合所學知識談談材料三中的“入世”中國帶來的重大影響。(寫出一點)(4)通過以上材料,談談你對實行對外開放的認識。8. 新時期,我國實行了對外開放的戰略決策。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 現在的世界是開放的世界。中國在西方國家產業革命以后變得落后了,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閉關自守......(新中國成立后)三十幾年的經驗教訓告訴我們,關起門來搞建設是不行的,發展不起來。——鄧小平材料二 鄧小平視察深圳后題詞:“深圳的發展和經驗證明,我們建立經濟特區的政策是正確的。”請回答:(1)依據材料一,歸納新時期我國實行對外開放政策的原因。對外開放是黨在哪次會議上作出的決策?(2)依據材料二,以深圳取得的成就為例,對“建立經濟特區的政策是正確的”加以說明。(3)結合上述材料和所學知識,說一說經濟特區在對外開放中的作用。9. 我國的改革開放順應了時代發展的潮流,是強國之路,是富民之策。根據要求,回答問題:(1)改革開放這一歷史性決策是在哪一會議上作出的?(2)根據圖片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目前我國形成了怎樣的對外開放格局。答案自主學習與探究:對外開放 現代化 深圳、珠海、汕頭、廈門 窗口 社會主義現代化大連、天津、青島、上海、福州、廣州 長江三角洲 閩南三角地區遼東半島 經濟開放區 海南島 上海浦東 縱深 重慶、武漢 區域全方位 多層次 寬領域 對外開放 2001 經濟全球化 新空間課堂檢測1—6 DADADB7.(1)廣東、福建(2)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閩南三角地區(3)為我國參與經濟全球化開辟了斷途徑,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開拓了新空間。(4)對外開放是富民之路,強國之路.我們應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持續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等。8.(1)順應世界潮流;吸取中國歷史上閉關自守的教訓;新中國成立以來經濟建設的經驗和教訓。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深圳在短短幾年內,發展成為一座繁華的現代化城市,成為經濟特區的代表、對外開放的“窗口”。(3)經濟體制改革的實驗場;對外開放的窗口和基地;發揮帶動和示范作用;外向型經濟的全國排頭兵。9.(1)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2)形成了“經濟特區一沿海開放城市一沿海經濟開放區一內地”的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