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分子熱運動【考情分析】考點(知識點) 重要程度 中考題型 本講教學目標 升學教學目標物質的構成 ★☆☆ 選擇題、填空題 理解 掌握并運用分子熱運動 ★☆☆ 選擇題、填空題 理解 掌握并運用分子間的作用力 ★☆☆ 選擇題、填空題 理解 掌握并運用注:★☆☆:普通考點知識點;★★☆:中考、高考高頻考點;★★★:中高考重點、難點、必考點;【知識導圖】【知識梳理】知識點一:物質的構成常見的物質是由極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構成的。知識詮釋:分子、原子的體積很小,用肉眼和光學顯微鏡都分辨不出它們。不過,電子顯微鏡可以觀察到分子、原子。在化學中,物質是由分子或原子組成的。但在物理學中,分子是指廣義的分子,是從熱運動的角度討論的,包括了化學中分子、原子和粒子,即分子不是嚴格的概念,而是一種描述方法。題型一:物質的構成【例1】刮大風時塵埃在空中飛舞,對于塵埃,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它和一個分子差不多大小 B.可以借助光學顯微鏡觀察到塵埃分子C.它的直徑大約為10﹣10m D.它是由許多分子構成的【答案】D【詳解】刮大風時的塵埃屬于固體小顆粒,塵埃的直徑大約10μm左右,而分子的直徑在10﹣10m左右,分子的體積很小,塵埃是由很多的分子組成的,所以塵埃的體積要遠遠大于分子的體積;塵埃用肉眼就能看到,不需要借助光學顯微鏡觀察,故D正確,ABC錯誤。故選D。[變式1]如圖所示是鈹原子(元素符號為Be)的結構示意圖。從空間尺度的角度判斷,以下微觀粒子中尺度最大的是( )A.中子 B.原子 C.電子 D.原子核【答案】B【詳解】物質是由分子、原子構成的,原子又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原子核還有更小的結構質子和中子,所以從空間尺度的角度判斷,原子是這幾種微觀粒子中尺度最大。故ACD不符合題意,B符合題意。故選B。[變式3]分子是自然界中能保持物質________性質不變的最小微粒,宏觀世界的物質都是由粒子組成。以下粒子中:分子、原子、原子核、電子、病毒,不是構成物質的粒子是________,分子直徑的尺度其數量級為10-10m=0.1________(填寫單位符號),現在流行的新冠病毒直徑約為10-7m。【答案】 化學 病毒 nm【詳解】[1]物質是由分子組成,分子又由原子組成的,分子是自然界中能保持物質化學性質不變的最小微粒。[2]物質是由分子、原子組成,原子又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組成,病毒不是構成物質的粒子。[3]分子直徑的尺度其數量級為10-10m=10-10×109nm=0.1nm知識點二:分子熱運動探究實驗一:物質的擴散氣體擴散實驗 液體擴散實驗 固體擴散實驗實驗操作和現象 在透明的瓶中分別裝入空氣和二氧化氮,抽去玻璃板后,無色的空氣和紅棕色的二氧化氮混合在一起,最后顏色變得均勻 在裝入清水的量筒底部注入藍色的硫酸銅溶液。靜待幾天后,清水與硫酸銅溶液的界面變得模糊,靜待幾周后顏色變得均勻 把磨的很光滑鉛塊和金塊緊緊壓在一起,在室溫下防止五年后在將它們切開,發現它們互相滲入月1mm深現象分析 空氣和二氧化氮氣體彼此進入對方 水和硫酸銅溶液彼此進入對方 金和鉛彼此進入對方實驗結論 氣體、液體和固體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能彼此進入分子的間隙中,即固體、液體和氣體都會發生擴散現象特別提醒用轉換法研究分子運動:分子很小,我們不能用肉眼觀察到分子運動情況,但可以通過宏觀的擴散現象間接研究分子的運動情況,這種通過易于感知的現象來推測不易感知的現象研究方法叫轉換法。在研究聲音的產生、壓力作用效果等實驗中,都用到了轉換法。擴散現象:不同的物質在互相接觸時彼此進入對方的現象,叫擴散;影響擴散快慢的主要因素:(1)物質的溫度:溫度越高,擴散越快。(2)物質的種類:氣體之間的擴散最快,其次是液體,固體之間的擴散最慢。4. 擴散現象說明了:(1)一切物質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2)分子之間有間隙。5. 分子的熱運動:由于分子的運動跟溫度有關,所以這種無規則運動叫做分子的熱運動。知識詮釋:(1)擴散現象只能發生在不同的物質之間,同種物質間是不能發生擴散現象的。例如:冷熱水混合,雖然冷水分子和熱水分子都能彼此進入對方,但不是擴散現象。(2)擴散現象是反映分子的無規則運動的。而灰塵顆粒、大霧中的微粒及煙塵中的微粒等肉眼能觀察到的分子聚合體在外力下的機械運動,都不是擴散現象。(3)擴散是人能夠直接觀察或感知到的宏觀現象;分子的無規則運動是微觀現象,人無法直接觀察。因此不能說“觀察到分子無規則運動”,或“分子的擴散現象”。(4)物體內部大量分子的無規則運動叫做分子熱運動。溫度的高低是物體內分子熱運動劇烈程度的標志。溫度越高,分子熱運動越劇烈,擴散越快。例如,炒菜時,老遠就能聞到菜的香味,當菜冷下來后,香味就逐漸減少了。題型二:擴散現象【例2】用如圖的裝置演示氣體擴散現象,其中一瓶裝有密度比空氣大的紅棕色二氧化氮氣體,另一瓶裝有空氣。(1)為了有力地證明氣體發生擴散,裝二氧化氮氣體的應是_____(選填“A”或“B”)瓶。過一段時間后的現象是_____;(2)擴散現象說明氣體分子_____。【答案】 B B瓶內的氣體顏色會變淡,A瓶內的氣體顏色會變紅 在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運動【詳解】(1)[1]二氧化氮氣體的顏色是紅棕色的,而且比空氣的密度大,空氣要處于二氧化氮氣體的上方,所以裝二氧化氮氣體的應是B。[2]如果將兩個瓶口對在一起,則二氧化氮氣體分子會向空氣中運動,所以B瓶內的氣體顏色會變淡,A瓶內的氣體顏色會變紅。(2)[3]由(1)的現象可得,該現象說明二氧化氮氣體分子在永不停息做無規則運動,證明了擴散現象的存在。[變式1]如圖所示,抽掉玻璃板后,會看到兩個瓶子內的氣體會混合在一起,最后顏色變得均勻。下列季節中描述的現象與此實驗現象產生的原因相同的( )A.春:塵土飛揚 B.夏:花香襲人C.秋:樹葉紛飛 D.冬:瑞雪飄飄【答案】B【詳解】不同的物質相互接觸時,彼此進入對方的現象叫做擴散,擴散現象說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抽掉玻璃板后,會看到兩個瓶子內的氣體會混合在一起,最后顏色變得均勻屬于擴散現象。A.塵土飛揚,塵土不是分子,是物體的運動,不能說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故A不符合題意;B.花香襲人,能聞到花香,說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故B符合題意;C.樹葉紛飛,是物體的運動,故C不符合題意;D.瑞雪飄飄,是物體的運動,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B。[變式2]下列現象中,屬于擴散現象的是( )A.液體很難被壓縮 B.春風吹過,柳絮彌漫C.美味佳肴香氣撲鼻 D.酒精和水充分混合后總體積變小【答案】C【詳解】A.液體很難被壓縮,是因為分子間有相互作用的斥力,故A不符合題意;B.春風吹過,柳絮彌漫,柳絮的運動是機械運動,故B不符合題意;C.美味佳肴香氣撲鼻屬于擴散現象,是有香味的分子做無規則熱運動造成的,故C符合題意;D.酒精和水充分混合后總體積變小,是因為分子間有間隙,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C。【例3】如圖所示,在進行酒精和水混合實驗中,通過比較應選擇___________(甲/乙)玻璃管,并先倒入___________(酒精/水),這樣做是因為我們___________(填“希望”或“不希望”)水和酒精在實驗剛開始就混合。若將1L酒精和1L水混合后液體密度___________0.9g/cm3(ρ酒精=0.8g/cm3,選填“>”、“<”或“=”)。【答案】 乙 水 不希望 >【詳解】[1]圖示中,乙玻璃管上端更細,水和酒精混合后,體積的變化量相同時,乙玻璃液面變化更明顯,所以應選擇乙玻璃管進行實驗。[2][3]由于水的密度大于酒精的密度,在實驗中先倒入水,則酒精較長時間浮在水面,可得出水與酒精混合前的體積,兩者混合后,再比較兩次體積,可得出混合前后,體積有無變化。所以不希望水和酒精一開始就混合。[4]1L酒精和水的質量分別,混合后的總質量m=m酒精+m水=800g+1000g=1800g混合后總體積不變,則總體積V總=1L+1L=2L=2×103cm3混合后的密度由于分子間有間隙,水和酒精混合后,總體積變小,所以混合后液體的密度大于0.9g/cm3。[變式]如圖甲所示,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觸水面,向上拉動時會發現彈簧測力計示數大于玻璃板的重力,說明分子間存在 ____,如圖乙所示,把水倒入酒精后水和酒精的總體積變小,說明分子間存在 ____。【答案】 引力 間隙【詳解】[1]圖甲: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觸水面,發現彈簧測力計示數大于玻璃板的重力,說明分子之間總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2]圖乙: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的總體積小于混合前水和酒精的總體積,是因為水分子進入到酒精分子的間隙中,說明分子之間有間隔。知識點三 分子間的作用力1.分子之間存在斥力:當固體被壓縮時,分子間的距離變小,作用力表現為斥力。2.分子之間存在引力:當固體被拉伸時,分子間的距離變大,作用力表現為引力。3.分子動理論的基本觀點:(1)常見物質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構成的;(2)物質內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熱運動;(3)分子之間存在引力和斥力。知識詮釋:1.分子之間的引力和斥力同時存在,只是對外表現不同。2.分子間的引力和斥力的作用范圍是很小的,只有分子彼此靠得很近時才能產生,分子間的距離太大時,分子間的作用力就十分微弱,可以忽略。打碎的玻璃不能吸引在一起,是因為兩塊玻璃碎片不可能相距很近,無法達到引力明顯的距離,所以不能吸引在一起。電焊、氣焊鋼板時,用高溫加熱鋼板,使鋼熔化為鋼水,鋼水中的分子可以自由運動相互靠近,靠引力集結在一起。當鋼水冷卻凝結為鋼塊時,原來分離的鋼板就被“焊接”在一起。3.固體:固體分子間的距離小,不容易被壓縮和拉伸,具有一定的體積和形狀。4.氣體:氣體分子之間的距離就很遠,彼此之間幾乎沒有作用力,因此,氣體具有流動性,容易被壓縮。5.液體:液體分子間的距離比氣體的小,比固體的大;液體分子間的作用力比固體的小,分子沒有固體的位置,運動比較自由。所以液體很難被壓縮,沒有確定的形狀,具有流動性。題型三:分子間的相互作用力【例4】圓圓同學設計了一組實驗(如圖),請同學們一齊觀察實驗并完成填空:(1)如圖甲所示,向一端封閉的玻璃管中注水至一半位置,再注入酒精直至充滿,封閉管口,并將玻璃管反復翻轉,觀察液面的位置,發現液體總體積變小,說明分子間存在______;(2)如圖乙所示的裝置,其中一個瓶子裝有密度比空氣大的紅棕色二氧化氮氣體,另一個裝有空氣,在演示擴散現象時應該把裝有二氧化氮氣體的瓶子放在______方,根據______方瓶內的氣體顏色會變紅的現象可知氣體發生了擴散(均選填“上”或“下”);(3)如圖丙所示,圓圓同學用彈簧測力計把一塊玻璃板拉出水面,因為分子間存在______,所以在玻璃板離開水面前,圓圓同學會觀察到彈簧測力計示數______玻璃板所受到的重力(填“>”、“<”或“=”)。【答案】 間隙 下 上 引力 >【詳解】(1)[1]因為分子間存在著空隙,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分別進入了對方分子的間隙中,使得水和酒精混合后的總體積變小了。(2)[2]二氧化氮氣體的顏色是紅棕色的,而且比空氣的密度大,因此必須放在下面的瓶子中,避免由于重力使氣體向下落,分不清是重力作用還是擴散。[3]二氧化氮氣體的顏色是紅棕色的,而且比空氣的密度大,因此必須放在下面的瓶子中。將兩個瓶口對在一起,二氧化氮氣體分子會向空氣中運動,空氣分子也會向二氧化氮中運動,所以擴散現象說明了氣體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3)[4][5]因為玻璃和水接觸在一起,并且玻璃分子和水分子間的距離在引力作用的范圍內,故水分子和玻璃分子之間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故向上拉玻璃板時,彈簧測力計的讀數將變大,大于玻璃板的重力。[變式1](1)如圖甲所示,往試管裝進一半染紅的水,再注滿酒精,加蓋密封后靜置一段時間。混合后酒精和紅水的總體積明顯減小,此現象說明分子間有_____;(2)如圖乙所示,荷葉上兩滴水珠接觸時,會自動結合成一大滴水珠,此事實說明分子間存在著_____;(3)如圖丙所示,兩個相同瓶子的瓶口相對,之間用一塊玻璃板隔開,上面的瓶中裝有空氣,下面的瓶中裝有密度比空氣大的紅棕色二氧化氮氣體。抽掉玻璃板后,我們觀察到紅棕色氣體逐漸進入上瓶,下瓶中氣體顏色逐漸變淡,最后兩瓶中氣體顏色變得均勻,此實驗中的二氧化氮的作用是_____,此現象表明:_____;(4)如圖丁所示,將兩個鉛圓柱體的接觸面用小刀刮平,用力擠壓在一起。把壓在一起的鉛圓柱體小心地掛在支架上,并輕輕掛上鉤碼,可觀察到兩鉛塊不會分開。根據你看到的實驗現象你能歸納的結論是_____。【答案】 間隙 引力 顯示分子的運動,便于觀察擴散現象 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 分子之間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詳解】(1)[1]由于分子間有間隙,所以混合后酒精和紅水的總體積明顯減小。(2)[2]由于分子間存在著吸引力,荷葉上兩滴水珠接觸時,會自動結合成一滴較大的水珠。(3)[3]二氧化氮氣體比空氣的密度大,空氣要處于二氧化氮氣體的上方,所以裝二氧化氮氣體的應是下方的瓶子,二氧化氮的顏色是紅棕色的,作用顯示分子的運動,便于觀察擴散現象。[4]擴散現象說明分子在不停地進行無規則運動。(4)[5]把壓在一起的鉛圓柱體小心地掛在支架上,并輕輕掛上鉤碼,可觀察到兩鉛塊不會分開,說明分子之間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變式2]夏日荷花盛開飄來陣陣花香,這是 ___________現象;清晨荷葉上的兩顆露珠接觸后成為了更大的一顆水珠,表明分子之間存在 ___________;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酒精與水的總體積會變小,說明分子間有 ___________。【答案】 擴散 引力 間隙【詳解】[1]荷花盛開飄來陣陣花香,是花香分子發生的擴散現象,說明分子在不停息的做無規則運動。[2]清晨荷葉上的兩顆露珠接觸后成為了更大的一顆水珠,表明分子之間存在引力。[3]因為分子間存在著空隙,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分別進入了對方分子的空隙中,使得水和酒精混合后的總體積變小了。【基礎演練】一、單選題1.下列現象與對應的解釋合理的是( )A.掃地時塵土飛揚,說明分子在做無規則運動B.破碎的玻璃無法復原是由于分子間存在斥力C.固體很難被壓縮,說明固體分子之間只有斥力D.兩個表面磨平的鉛塊壓緊后能粘在一起,說明分子間存在引力【答案】D【詳解】A.掃地時塵土飛揚,這里是機械運動現象,故A不符合題意;B.破碎的玻璃無法復原,是因為分子間距離太大,分子力非常微弱,可以忽略不計,故B不符合題意;C.固體很難被壓縮,是因為分子間存在斥力,但同時也有引力,故C不符合題意;D.由于分子間存在引力,兩個表面磨平、削干凈的鉛塊壓緊后吸在一起,可以掛較重的物體,故D符合題意。故選D。2.下列現象中,不是擴散現象的是( )A.霧霾天氣時,大量極細微的塵粒、煙粒等懸浮在空中B.緊壓在一起的鉛片和金片,5年后互相滲入約1mm深C.墻角長期堆煤時,墻壁里面都變黑了D.鴨蛋放入鹽水中,一段時間后變咸了【答案】A【詳解】A.霧霾天氣時,大量極細微的塵粒、煙粒等懸浮在空中是機械運動,不是擴散現象,故A符合題意;B.緊壓在一起的鉛片和金片,5年后互相滲入約1mm深,是固體分子運動的結果,屬于擴散現象,故B不符合題意;C.長期堆放煤的墻角,墻壁里面都變黑了,是固體分子運動的結果,屬于擴散現象,故C不符合題意;D.鴨蛋放入鹽水中,鴨蛋變咸是鹽分子不停運動的結果,屬于擴散現象,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A。3.每年三月底,普底景區的杜鵑花就盛開了。站在數花峰頂向遠處眺望,可以一覽眾花峰,百里杜鵑盡收眼底,美不勝收。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清晨的普底景區霧氣蒙蒙,像抹了一層紗,霧滴隨風四處飄蕩,這是擴散現象B.清晨,杜鵑花上沾滿了露珠,微風拂過,小露珠結合成了大露珠,這是因為分子之間有引力C.站在杜鵑花海中,我們可以聞到花的香味,是因為花香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D.奇奇將100mL水和100mL乙醇混合后的體積小于200mL,該現象說明分子之間有間隙【答案】A【詳解】A.霧滴隨風四處飄蕩,屬于物體的機械運動,不是分子的運動,不是擴散現象,故A錯誤,符合題意;B.分子之間有引力,小露珠在分子間作用下結合成了大露珠,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C.花香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所以站在杜鵑花海中能聞到花的香味,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D.將100mL水和100mL乙醇混合后的體積小于200mL,該現象說明分子之間有間隙,水分子進入乙醇分子中,乙醇分子進入水分子中,導致水和乙醇的總體積變小,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A。4.下列常見的現象,能用分子熱運動觀點解釋的是( )A.擴散現象只發生在液體和氣體中B.春天柳絮飛揚,說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C.兩個小水珠靠近后會結合成一個大水珠,說明分子間有引力D.冰不容易被壓縮,是因為分子間只有斥力【答案】C【詳解】A.擴散現象可以發生在固體、液體和氣體中,故A不符合題意;B.春天柳絮飛揚是機械運動,故B不符合題意;C.分子間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兩個小水珠靠近后會結合成一個大水珠,說明分子間有引力,故C符合題意;D.冰不容易被壓縮,是因為分子間有斥力,但分子間也有引力,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C。5.關于如圖所示的四個實驗,下面敘述錯誤的是( )A.甲圖中潛水艇的原理是通過排水和吸水改變自身重力來實現浮沉的B.乙圖中端面磨平的鉛塊壓緊后能夠吊住大鉤碼說明分子間有引力C.丙圖中從左向右往玻璃管中吹風、U形管A管中的液面會上升D.丁圖中向下開口的塑料瓶內倒水、瓶底的乒乓球不會浮起來【答案】C【詳解】A.如圖所示,是潛水艇的模型圖,當注射器往里推動時,試管內的壓強變大,水往外排,從而減小自身的重力,而小于浮力,而實現上浮,同理當注射器往外拉時,潛水艇吸收水,增大自身的重力,從而實現重力大于浮力,從而實現下沉,故A正確,A不符合題意;B.磨平的鉛塊壓緊后能夠吊住大鉤碼,說明兩個鉛塊分子間存在引力,故B正確,B不符合題意;C.丙圖中從左向右往玻璃管中吹風,B的管口細,流速大,壓強小,故管口A處的壓強大,故U形管中A側的液面低于B側的液面,故C錯誤,C符合題意;D.丁圖中向下開口的塑料瓶內倒水,乒乓球的底部沒有水,乒乓球不受浮力,故瓶底的乒乓球不會浮起來,故D正確,D不符合題意。故選C。6.對下列實驗現象的解釋錯誤的是( )A.甲圖中當水與酒精混合時,總體積變小,說明分子之間存在間隙B.乙圖中把中間的玻璃板抽掉后,兩瓶的氣體顏色慢慢接近,說明分子在運動C.丙圖中注射器針筒內的液體很難被壓縮,說明液體分子之間存在斥力D.丁圖中兩塊表面干凈的鉛塊壓緊后不能把它們拉開,說明固體分子之間存在引力【答案】B【詳解】A.酒精和水混合后的總體積小于混合前它們的體積之和,是因為分子之間有空隙,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會互相占據分子之間的空隙,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B.圖中,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氣體在上方,抽去玻璃板后,由于重力的作用,二氧化氮氣體會向下運動,所以不能完全說明氣體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故B錯誤,符合題意;C.利用針筒抽取半筒水,用手指指按住針筒嘴,然后用力推入活塞,水不容易壓縮,說明分子間存在斥力,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D.把兩塊表面干凈的鉛壓緊,下面吊一個重物時不能把它們拉開,說明分子間存在引力,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B。7.2022年3月22日,“天宮課堂”第二次太空授課如期舉行。在液橋演示實驗中,水將兩個塑料板連接起來,連接著兩個固體表面之間的一段液體形成了一座橋,即液橋,如圖在地面上,兩手指沾水,可形成一段很小的液橋。關于液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液橋實驗說明水是由大量分子組成的B.液橋實驗說明水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無規則的運動C.液橋實驗說明水的溫度越高,擴散越快D.液橋實驗說明水分子間存在著一定的引力【答案】D【詳解】水將兩個塑料板連接起來,連接著兩個固體表面之間的一段液體形成了一座橋,即液橋,說明水分子間有相互作用的引力才會形成水橋。故選D。8.唐詩《山亭夏日》是一首描寫夏日風光的七言絕句。詩人從視覺、觸覺、嗅覺的角度,描寫自己對山中夏日的喜愛之情。詩句中也多處涉及到物理知識,詩句中描述的情景能用“分子動理論”解釋的一句是( )A.綠樹陰濃夏日長 B.樓臺倒影入池塘C.水晶簾動微風起 D.滿架薔薇一院香【答案】D【詳解】A.“陰濃”是光在均勻空氣中沿直線傳播,遇到不透明的樹木形成的樹蔭,故A不符合題意;B.“樓臺倒影”是樓臺通過池塘水面反射所成的虛像,故B不符合題意;C.“簾動”是指水晶簾在微風(力)的作用下動了起來,這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故C不符合題意;D.滿架薔薇一院香,薔薇花香充滿整個院子,這是擴散現象,說明薔薇花香分子在不停地運動,故D符合題意。故選D。二、填空題9.重慶市長壽中學校的桂花在金秋時節盛開,陽光下清香縷縷不絕,這是 ______現象,表明組成物質的分子做______。【答案】 擴散 無規則運動【詳解】[1][2]花朵綻放時,清香縷縷不絕是花香分子無規則運動到空氣中去,是擴散現象;擴散現象是分子無規則運動的結果。10.如圖所示,往試管裝進一半染紅的水,再注滿酒精,加蓋密封后靜置一段時間,混合后酒精和紅水的總體積 ___________(選填“變大”、“不變”或“變小”),此現象說明分子間有 ___________;冰箱內的食物不密封存放的話,容易“串味”,這是由于不同的物質之間發生了 ___________現象,該現象說明分子在不停地做 ___________,這種現象更容易發生在 ___________(選填“冷藏室”或“冷凍室”)。【答案】 變小 間隙 擴散 無規則運動 冷藏室【詳解】[1][2]由于分子間有間隙,所以混合后酒精和紅水的總體積明顯變小。[3][4][5]冰箱內的食物不密封存放的話,容易“串味”,是不同的兩種物質相互接觸時發生了擴散現象,擴散現象表明分子不停地無規則運動;由于冷藏室的溫度比冷凍室的溫度高,分子運動的更快,更容易發生串味。11.如圖所示,小松在制作“拔絲地瓜”時發現:“拔絲地瓜”香甜濃郁,遠遠的都能聞到它的香甜,這是___現象,說明了___;夾起一塊地瓜就會拉出很長的絲,是因為分子間存在___。【答案】 擴散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運動 引力【詳解】[1][2]“拔絲地瓜”香甜濃郁,遠遠的都能聞到它的香甜,說明分子滲透到了空氣中去了,這是擴散現象,擴散現象說明了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運動。[3]分子間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在分子間引力作用下,使地夾起一塊地瓜時就會拉出很長的絲而不斷開。12.如圖所示為一名工作人員在學生放學后給教室進行消毒,人們離很遠就能聞到刺鼻的味道是因為_____;藥液噴到黑板上不會全部流下去,有一部分會附著在黑板上是因為分子間存在_____;用一定體積的酒精和水混合勾兌消毒液,總體積將會減小,是因為分子間存在_____。【答案】 分子在不停的做無規則運動 引力 間隙【詳解】[1]人們離很遠就能聞到刺鼻的味道是擴散現象,表明分子在不停的做無規則運動。[2]分子間存在引力和斥力。藥液噴到黑板上不會全部流下去,有一部分會附著在黑板上是因為分子間存在引力。[3]因為分子間存在著空隙,酒精分子和水分子分別進入了對方分子的空隙中,所以酒精和水混合后的總體積小于酒精和水的體積之和。三、實驗題13.小明和同學在研究分子動理論的相關實驗。 (1)如圖1,小明把一塊表面干凈的玻璃板掛在彈簧測力計的下面,測得示數為2.5N,手持彈簧測力計的上端,使玻璃板水平接觸水面,再慢慢提起彈簧測力計,當玻璃板即將離開水面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___________2.5N(選填“大于小于/等于”),其中的原因是水分子和玻璃分子之間存在___________。(2)小華、小琴兩個探究小組在進行酒精和水混合實驗中,分別采用兩種不同的設備,小華小組用的是圖2甲所示的一端開口的直玻璃管,小琴小組用的是乙圖所示的容器(甲乙底面積相同)。兩組同學在進行實驗時,都先注入一半體積的水,然后將另外一種液體注滿設備。最后用食指堵住容器口并上下顛倒幾次,發現容器中的液面降低,這說明了___________。通過比較你覺得___________小組的實驗效果更好。【答案】 大于 引力 分子之間存在間隙 乙【詳解】(1)[1][2]當玻璃板即將離開水面時,由于水分子存在引力,會阻礙玻璃板向上運動,故拉力大于重力,故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大于2.5N;因為分子之間存在引力。(3)[3][4]最后用食指堵住容器口并上下顛倒幾次,發現容器中的液面降低,即總體積變小,說明分子之間存在間隙;通過乙組小組的實驗效果好,因為乙小組的上端細,體積稍微有點變化,液面的高度變化明顯些。四、簡答題14.腌菜時,要隔幾天后菜才會有咸味,而煮菜時,只要幾分鐘就咸了,試分析這是什么原因。【答案】見詳解【詳解】不論是腌菜,還是煮菜,菜之所以變咸,都是食鹽擴散到菜里的結果。在腌菜時,菜缸內的溫度較低,分子運動得較慢,所以擴散進行得也較慢,因此要經過較長的時間菜才能變咸;而在煮菜時,鍋內的溫度很高,分子運動得劇烈,擴散進行得迅速,因此菜很快就變咸了。15.“浦北紅椎菌”是純天然的保健食用菌,紅椎菌排骨湯營養豐富,口感鮮美嫩滑,是滋補的美味佳肴。剛燉好的紅椎菌排骨湯香氣撲鼻,這是什么現象?而且紅椎菌排骨湯的溫度越高,香氣就越濃,這又是為什么?【答案】見解析【詳解】煮好的排骨湯香氣撲鼻,是排骨湯的芳香分子擴散到空氣中,是擴散現象。擴散現象表明分子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且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劇烈,擴散越快,排骨湯的香氣就越濃。16.周末,小明的爸爸帶小明去看剛裝修完的房子,打開房門時小明就聞到一股刺鼻的氣味。爸爸說,這種氣味主要來自裝修材料中的甲醛,對人體有害,為了減少這種有害氣體對人體的傷害,新房裝修后,盡量開窗通風,并經過炎熱的暑期后再入住。請問:(1)小明為什么會聞到一股刺鼻的氣味?(2)小明爸爸說的話有什么道理?【答案】(1)裝修材料中的甲醛分子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擴散到空氣中的結果。(2)因為擴散現象跟溫度有關,溫度越高,擴散越快.夏季溫度高,裝修材料中的甲醛分子擴散更快,擱置一段時間,并加強通風,有助于甲醛分子擴散到室外。【分析】簡答題。【詳解】(1)裝修材料中的甲醛分子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擴散到空氣中的結果。(2)因為擴散現象跟溫度有關,溫度越高,擴散越快.夏季溫度高,裝修材料中的甲醛分子擴散更快,擱置一段時間,并加強通風,有助于甲醛分子擴散到室外。【點睛】容易題.失分原因:沒有記住分子熱運動的影響因素,沒有注意到題中的關鍵字詞“炎熱”、“通風”。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分子熱運動【考情分析】考點(知識點) 重要程度 中考題型 本講教學目標 升學教學目標物質的構成 ★☆☆ 選擇題、填空題 理解 掌握并運用分子熱運動 ★☆☆ 選擇題、填空題 理解 掌握并運用分子間的作用力 ★☆☆ 選擇題、填空題 理解 掌握并運用注:★☆☆:普通考點知識點;★★☆:中考高頻考點;★★★:高考重點、難點、必考點;【知識導圖】【知識梳理】知識點一:物質的構成常見的物質是由極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構成的。知識詮釋:分子、原子的體積很小,用肉眼和光學顯微鏡都分辨不出它們。不過,電子顯微鏡可以觀察到分子、原子。在化學中,物質是由分子或原子組成的。但在物理學中,分子是指廣義的分子,是從熱運動的角度討論的,包括了化學中分子、原子和粒子,即分子不是嚴格的概念,而是一種描述方法。題型一:物質的構成【例1】刮大風時塵埃在空中飛舞,對于塵埃,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它和一個分子差不多大小 B.可以借助光學顯微鏡觀察到塵埃分子C.它的直徑大約為10﹣10m D.它是由許多分子構成的[變式1]如圖所示是鈹原子(元素符號為Be)的結構示意圖。從空間尺度的角度判斷,以下微觀粒子中尺度最大的是( )A.中子 B.原子 C.電子 D.原子核[變式3]分子是自然界中能保持物質________性質不變的最小微粒,宏觀世界的物質都是由粒子組成。以下粒子中:分子、原子、原子核、電子、病毒,不是構成物質的粒子是________,分子直徑的尺度其數量級為10-10m=0.1________(填寫單位符號),現在流行的新冠病毒直徑約為10-7m。知識點二:分子熱運動探究實驗一:物質的擴散氣體擴散實驗 液體擴散實驗 固體擴散實驗實驗操作和現象 在透明的瓶中分別裝入空氣和二氧化氮,抽去玻璃板后,無色的空氣和紅棕色的二氧化氮混合在一起,最后顏色變得均勻 在裝入清水的量筒底部注入藍色的硫酸銅溶液。靜待幾天后,清水與硫酸銅溶液的界面變得模糊,靜待幾周后顏色變得均勻 把磨的很光滑鉛塊和金塊緊緊壓在一起,在室溫下防止五年后在將它們切開,發現它們互相滲入月1mm深現象分析 空氣和二氧化氮氣體彼此進入對方 水和硫酸銅溶液彼此進入對方 金和鉛彼此進入對方實驗結論 氣體、液體和固體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能彼此進入分子的間隙中,即固體、液體和氣體都會發生擴散現象特別提醒用轉換法研究分子運動:分子很小,我們不能用肉眼觀察到分子運動情況,但可以通過宏觀的擴散現象間接研究分子的運動情況,這種通過易于感知的現象來推測不易感知的現象研究方法叫轉換法。在研究聲音的產生、壓力作用效果等實驗中,都用到了轉換法。擴散現象:不同的物質在互相接觸時彼此進入對方的現象,叫擴散;影響擴散快慢的主要因素:(1)物質的溫度:溫度越高,擴散越快。(2)物質的種類:氣體之間的擴散最快,其次是液體,固體之間的擴散最慢。4. 擴散現象說明了:(1)一切物質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2)分子之間有間隙。5. 分子的熱運動:由于分子的運動跟溫度有關,所以這種無規則運動叫做分子的熱運動。知識詮釋:(1)擴散現象只能發生在不同的物質之間,同種物質間是不能發生擴散現象的。例如:冷熱水混合,雖然冷水分子和熱水分子都能彼此進入對方,但不是擴散現象。(2)擴散現象是反映分子的無規則運動的。而灰塵顆粒、大霧中的微粒及煙塵中的微粒等肉眼能觀察到的分子聚合體在外力下的機械運動,都不是擴散現象。(3)擴散是人能夠直接觀察或感知到的宏觀現象;分子的無規則運動是微觀現象,人無法直接觀察。因此不能說“觀察到分子無規則運動”,或“分子的擴散現象”。(4)物體內部大量分子的無規則運動叫做分子熱運動。溫度的高低是物體內分子熱運動劇烈程度的標志。溫度越高,分子熱運動越劇烈,擴散越快。例如,炒菜時,老遠就能聞到菜的香味,當菜冷下來后,香味就逐漸減少了。題型二:擴散現象【例2】用如圖的裝置演示氣體擴散現象,其中一瓶裝有密度比空氣大的紅棕色二氧化氮氣體,另一瓶裝有空氣。(1)為了有力地證明氣體發生擴散,裝二氧化氮氣體的應是_____(選填“A”或“B”)瓶。過一段時間后的現象是 ;(2)擴散現象說明氣體分子_____ 。[變式1]如圖所示,抽掉玻璃板后,會看到兩個瓶子內的氣體會混合在一起,最后顏色變得均勻。下列季節中描述的現象與此實驗現象產生的原因相同的( )A.春:塵土飛揚 B.夏:花香襲人 C.秋:樹葉紛飛 D.冬:瑞雪飄飄[變式2]下列現象中,屬于擴散現象的是( )A.液體很難被壓縮 B.春風吹過,柳絮彌漫C.美味佳肴香氣撲鼻 D.酒精和水充分混合后總體積變小【例3】如圖所示,在進行酒精和水混合實驗中,通過比較應選擇___________(甲/乙)玻璃管,并先倒入___________(酒精/水),這樣做是因為我們___________(填“希望”或“不希望”)水和酒精在實驗剛開始就混合。若將1L酒精和1L水混合后液體密度___________0.9g/cm3(ρ酒精=0.8g/cm3,選填“>”、“<”或“=”)。[變式]如圖甲所示,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觸水面,向上拉動時會發現彈簧測力計示數大于玻璃板的重力,說明分子間存在 ,如圖乙所示,把水倒入酒精后水和酒精的總體積變小,說明分子間存在 。知識點三:分子間的作用力分子之間存在斥力:當固體被壓縮時,分子間的距離變小,作用力表現為斥力。分子之間存在引力:當固體被拉伸時,分子間的距離變大,作用力表現為引力。分子動理論的基本觀點:(1)常見物質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構成的;(2)物質內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熱運動;(3)分子之間存在引力和斥力。知識詮釋:1.分子之間的引力和斥力同時存在,只是對外表現不同。2.分子間的引力和斥力的作用范圍是很小的,只有分子彼此靠得很近時才能產生,分子間的距離太大時,分子間的作用力就十分微弱,可以忽略。打碎的玻璃不能吸引在一起,是因為兩塊玻璃碎片不可能相距很近,無法達到引力明顯的距離,所以不能吸引在一起。電焊、氣焊鋼板時,用高溫加熱鋼板,使鋼熔化為鋼水,鋼水中的分子可以自由運動相互靠近,靠引力集結在一起。當鋼水冷卻凝結為鋼塊時,原來分離的鋼板就被“焊接”在一起。3.固體:固體分子間的距離小,不容易被壓縮和拉伸,具有一定的體積和形狀。4.氣體:氣體分子之間的距離就很遠,彼此之間幾乎沒有作用力,因此,氣體具有流動性,容易被壓縮。5.液體:液體分子間的距離比氣體的小,比固體的大;液體分子間的作用力比固體的小,分子沒有固體的位置,運動比較自由。所以液體很難被壓縮,沒有確定的形狀,具有流動性。題型三:分子間的相互作用力【例4】圓圓同學設計了一組實驗(如圖),請同學們一齊觀察實驗并完成填空:(1)如圖甲所示,向一端封閉的玻璃管中注水至一半位置,再注入酒精直至充滿,封閉管口,并將玻璃管反復翻轉,觀察液面的位置,發現液體總體積變小,說明分子間存在______;(2)如圖乙所示的裝置,其中一個瓶子裝有密度比空氣大的紅棕色二氧化氮氣體,另一個裝有空氣,在演示擴散現象時應該把裝有二氧化氮氣體的瓶子放在______方,根據______方瓶內的氣體顏色會變紅的現象可知氣體發生了擴散(均選填“上”或“下”);(3)如圖丙所示,圓圓同學用彈簧測力計把一塊玻璃板拉出水面,因為分子間存在______,所以在玻璃板離開水面前,圓圓同學會觀察到彈簧測力計示數______玻璃板所受到的重力(填“>”、“<”或“=”)。[變式1](1)如圖甲所示,往試管裝進一半染紅的水,再注滿酒精,加蓋密封后靜置一段時間。混合后酒精和紅水的總體積明顯減小,此現象說明分子間有_____;(2)如圖乙所示,荷葉上兩滴水珠接觸時,會自動結合成一大滴水珠,此事實說明分子間存在著_____;(3)如圖丙所示,兩個相同瓶子的瓶口相對,之間用一塊玻璃板隔開,上面的瓶中裝有空氣,下面的瓶中裝有密度比空氣大的紅棕色二氧化氮氣體。抽掉玻璃板后,我們觀察到紅棕色氣體逐漸進入上瓶,下瓶中氣體顏色逐漸變淡,最后兩瓶中氣體顏色變得均勻,此實驗中的二氧化氮的作用是_____,此現象表明:_____;(4)如圖丁所示,將兩個鉛圓柱體的接觸面用小刀刮平,用力擠壓在一起。把壓在一起的鉛圓柱體小心地掛在支架上,并輕輕掛上鉤碼,可觀察到兩鉛塊不會分開。根據你看到的實驗現象你能歸納的結論是_____。[變式2]夏日荷花盛開飄來陣陣花香,這是 ___________現象;清晨荷葉上的兩顆露珠接觸后成為了更大的一顆水珠,表明分子之間存在 ___________;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酒精與水的總體積會變小,說明分子間有 ___________。【基礎演練】一、單選題1.下列現象與對應的解釋合理的是( )A.掃地時塵土飛揚,說明分子在做無規則運動B.破碎的玻璃無法復原是由于分子間存在斥力C.固體很難被壓縮,說明固體分子之間只有斥力D.兩個表面磨平的鉛塊壓緊后能粘在一起,說明分子間存在引力2.下列現象中,不是擴散現象的是( )A.霧霾天氣時,大量極細微的塵粒、煙粒等懸浮在空中B.緊壓在一起的鉛片和金片,5年后互相滲入約1mm深C.墻角長期堆煤時,墻壁里面都變黑了D.鴨蛋放入鹽水中,一段時間后變咸了3.每年三月底,普底景區的杜鵑花就盛開了。站在數花峰頂向遠處眺望,可以一覽眾花峰,百里杜鵑盡收眼底,美不勝收。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清晨的普底景區霧氣蒙蒙,像抹了一層紗,霧滴隨風四處飄蕩,這是擴散現象B.清晨,杜鵑花上沾滿了露珠,微風拂過,小露珠結合成了大露珠,這是因為分子之間有引力C.站在杜鵑花海中,我們可以聞到花的香味,是因為花香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D.奇奇將100mL水和100mL乙醇混合后的體積小于200mL,該現象說明分子之間有間隙4.下列常見的現象,能用分子熱運動觀點解釋的是( )A.擴散現象只發生在液體和氣體中B.春天柳絮飛揚,說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C.兩個小水珠靠近后會結合成一個大水珠,說明分子間有引力D.冰不容易被壓縮,是因為分子間只有斥力5.關于如圖所示的四個實驗,下面敘述錯誤的是( )A.甲圖中潛水艇的原理是通過排水和吸水改變自身重力來實現浮沉的B.乙圖中端面磨平的鉛塊壓緊后能夠吊住大鉤碼說明分子間有引力C.丙圖中從左向右往玻璃管中吹風、U形管A管中的液面會上升D.丁圖中向下開口的塑料瓶內倒水、瓶底的乒乓球不會浮起來6.對下列實驗現象的解釋錯誤的是( )A.甲圖中當水與酒精混合時,總體積變小,說明分子之間存在間隙B.乙圖中把中間的玻璃板抽掉后,兩瓶的氣體顏色慢慢接近,說明分子在運動C.丙圖中注射器針筒內的液體很難被壓縮,說明液體分子之間存在斥力D.丁圖中兩塊表面干凈的鉛塊壓緊后不能把它們拉開,說明固體分子之間存在引力7.2022年3月22日,“天宮課堂”第二次太空授課如期舉行。在液橋演示實驗中,水將兩個塑料板連接起來,連接著兩個固體表面之間的一段液體形成了一座橋,即液橋,如圖在地面上,兩手指沾水,可形成一段很小的液橋。關于液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液橋實驗說明水是由大量分子組成的 B.液橋實驗說明水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無規則的運動C.液橋實驗說明水的溫度越高,擴散越快 D.液橋實驗說明水分子間存在著一定的引力8.唐詩《山亭夏日》是一首描寫夏日風光的七言絕句。詩人從視覺、觸覺、嗅覺的角度,描寫自己對山中夏日的喜愛之情。詩句中也多處涉及到物理知識,詩句中描述的情景能用“分子動理論”解釋的一句是( )A.綠樹陰濃夏日長 B.樓臺倒影入池塘 C.水晶簾動微風起 D.滿架薔薇一院香二、填空題9.重慶市長壽中學校的桂花在金秋時節盛開,陽光下清香縷縷不絕,這是 ______現象,表明組成物質的分子做 。10.如圖所示,往試管裝進一半染紅的水,再注滿酒精,加蓋密封后靜置一段時間,混合后酒精和紅水的總體積 ___________(選填“變大”、“不變”或“變小”),此現象說明分子間有 ___________;冰箱內的食物不密封存放的話,容易“串味”,這是由于不同的物質之間發生了 ___________現象,該現象說明分子在不停地做 ___________,這種現象更容易發生在 ___________(選填“冷藏室”或“冷凍室”)。11.如圖所示,小松在制作“拔絲地瓜”時發現:“拔絲地瓜”香甜濃郁,遠遠的都能聞到它的香甜,這是___現象,說明了___;夾起一塊地瓜就會拉出很長的絲,是因為分子間存在___。12.如圖所示為一名工作人員在學生放學后給教室進行消毒,人們離很遠就能聞到刺鼻的味道是因為_____;藥液噴到黑板上不會全部流下去,有一部分會附著在黑板上是因為分子間存在_____;用一定體積的酒精和水混合勾兌消毒液,總體積將會減小,是因為分子間存在_____。三、實驗題13.小明和同學在研究分子動理論的相關實驗。 (1)如圖1,小明把一塊表面干凈的玻璃板掛在彈簧測力計的下面,測得示數為2.5N,手持彈簧測力計的上端,使玻璃板水平接觸水面,再慢慢提起彈簧測力計,當玻璃板即將離開水面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___________2.5N(選填“大于小于/等于”),其中的原因是水分子和玻璃分子之間存在___________。(2)小華、小琴兩個探究小組在進行酒精和水混合實驗中,分別采用兩種不同的設備,小華小組用的是圖2甲所示的一端開口的直玻璃管,小琴小組用的是乙圖所示的容器(甲乙底面積相同)。兩組同學在進行實驗時,都先注入一半體積的水,然后將另外一種液體注滿設備。最后用食指堵住容器口并上下顛倒幾次,發現容器中的液面降低,這說明了___________。通過比較你覺得___________小組的實驗效果更好。四、簡答題14.腌菜時,要隔幾天后菜才會有咸味,而煮菜時,只要幾分鐘就咸了,試分析這是什么原因。15.“浦北紅椎菌”是純天然的保健食用菌,紅椎菌排骨湯營養豐富,口感鮮美嫩滑,是滋補的美味佳肴。剛燉好的紅椎菌排骨湯香氣撲鼻,這是什么現象?而且紅椎菌排骨湯的溫度越高,香氣就越濃,這又是為什么?16.周末,小明的爸爸帶小明去看剛裝修完的房子,打開房門時小明就聞到一股刺鼻的氣味。爸爸說,這種氣味主要來自裝修材料中的甲醛,對人體有害,為了減少這種有害氣體對人體的傷害,新房裝修后,盡量開窗通風,并經過炎熱的暑期后再入住。請問:(1)小明為什么會聞到一股刺鼻的氣味?(2)小明爸爸說的話有什么道理?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1講 分子熱運動 知識講解+鞏固練習 2023-2024學年初二升初三暑假銜接教材(原卷版).docx 第1講 分子熱運動 知識講解+鞏固練習 2023-2024學年初二升初三暑假銜接教材(解析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