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6課 從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國(自主學)課 標 解 讀 學習目標 核心素養通過了解隋唐時期封建社會的高度繁榮,認識隋唐時期的民族交融、區域開發。 1.從史料實證角度分析唐朝前期鼎盛局面出現的原因和表現以及唐朝后期衰落的因素和表現。 2.從家國情懷角度認識隋唐統一多民族國家發展的意義。【學習重點】 隋的統一、“貞觀之治”、“開元盛世”、民族交融【學習難點】 隋朝滅亡的原因、藩鎮割據【知 識 清 單】一、隋朝興亡1. 建立與統一:_________年,北周外戚楊堅稱帝建隋,定都長安。_________年,隋滅陳,結束南北長期分裂局面。2. 建設:在長安、洛陽兩都和地方廣設倉庫;興建_________;開通_________。3. 滅亡:隋煬帝暴政引發大規模起義,_________年隋朝滅亡。二、唐朝的繁榮與民族交融1. 建立與統一:618年,_________稱帝建唐,唐朝逐漸統一全國。2. 盛世局面(1) 貞觀之治:_________輕徭薄賦,勸課農桑,戒奢從簡,知人善任,虛懷納諫,唐出現開明政治局面。(2) 武周政權:武則天廢唐稱帝,改國號為_________,當權期間社會經濟持續發展。(3) 開元盛世:_________統治前期,經濟發展,社會空前繁榮。3. 民族交融(1)唐與突厥:唐軍擊敗東突厥可汗,東突厥汗國滅亡。草原各族共同尊奉唐太宗為“_________”。(2)唐與西域:唐政府設置______________和北庭都護府,統轄天山南北,加強對西域的管理。(3) 唐與吐蕃:唐太宗時_________入藏與吐蕃贊普松贊干布和親,促進漢藏友好關系。9世紀中期,吐蕃與唐會盟。(4)唐與靺鞨:唐玄宗封東北的靺鞨族粟末部首領大祚榮為__________。三、安史之亂、黃巢起義和五代十國1. 安史之亂(1)背景:開元年間,邊疆形勢日益緊張,邊境軍鎮長官__________勢力擴大。唐玄宗統治后期,國家外重內輕,朝政趨于腐敗。(2)過程:755年,_________在范陽發動叛亂,歷時八年被唐平定。(3)影響:唐朝___________;中央集權被削弱;形成長期的____________局面。2. 黃巢起義(1)背景:唐朝后期,_________和朋黨之爭加劇。(2)時間:875年。(3)結果:907年,降唐的農民起義將領朱溫廢唐稱帝,國號梁,唐朝滅亡。3. 五代十國(1) 五代更替:唐朝滅亡后,黃河流域先后經歷_______、后唐、后晉、后漢、后周五個王朝,稱為“五代”。(2) 十國并立:南方各地先后出現吳越、南唐等九個割據政權,連同在山西建立的北漢,稱為“_________”。(3)后周崛起:五代十國后期,后周世宗柴榮清除五代的弊政,實力逐漸增強,為后來的統一奠定了基礎。【知 點 研 習】1、隋朝統一的原因(1)民族大交融的趨勢為隋朝統一全國提供了有利條件。(2)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勞動,使南北方經濟得到發展,為隋朝統一提供了物質條件。(3)廣大人民經過長期的戰亂,向往統一,渴望較為安定的社會環境。2、對武則天的評價她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女皇帝,我國古代杰出的君王和政治家。在她統治期間,政治較為清明,封建經濟繼續發展,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得到鞏固與發展;但她也曾大肆殺害唐朝宗室,興起酷吏政治,晚年逐漸豪奢專斷,漸生弊政。3、唐太宗的民族政策(1)唐太宗的民族政策呈現出恩威并重、剿招結合的特點,對少數民族一視同仁。(2)這種政策在當時是明智的選擇,與當時情況相宜。(3)產生了眾多積極的效果。(4)對后世處理民族關系問題有眾多啟示。4、唐代藩鎮唐代中期在邊境和重要地區設節度使,掌管當地的軍政,后來權力逐漸擴大,兼管民政、財政,形成軍閥割據,常與朝廷對抗,歷史上叫作藩鎮。5、藩鎮割據的影響(1)藩鎮割據造成了唐代中央政府實際管轄地區的縮小,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唐朝中央政府對地方的控制。(2)唐末農民起義后,割據的藩鎮空前增多,藩鎮轉入互相兼并的戰爭中,后演變為五代十國。五代十國是唐代藩鎮割據的延續。(3)藩鎮割據、相互征戰,對社會經濟造成巨大破壞,唐中央政府的財政收入受到一定影響,但藩鎮注重自身工商業的發展,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6、知識聯網【史 論 歸 納】一、對唐朝“盛世”的辯證認識1.唐朝“盛世”局面的出現是各種條件共同作用的結果,不是統治者的個人功勞。2.唐朝“盛世”局面的出現存在著繼承與發展的關系。武則天統治時期的武周政治“政啟開元,治宏貞觀”。唐玄宗統治前期的“開元盛世”也是幾代皇帝連續執行類似的寬松政策和幾代勞動人民艱苦努力的結果。3.唐朝所謂的“盛世”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即都是相對社會動亂時期而言的。即使在“盛世”時期,最大的受益者仍是封建統治階級,廣大人民的生活依舊十分艱辛,農民的負擔仍然沉重,農民與地主階級之間的矛盾只是相對緩和,并未完全消除。4.唐朝的“盛世”局面隱藏著動蕩的危機。如“開元盛世”之后出現了“安史之亂”“藩鎮割據”的混亂局面,這是因為統治者憑借“盛世”的積累大肆揮霍,大興土木,奢侈腐敗,從而消耗了國力,導致混亂并最終使國家衰敗,唐朝由盛轉衰。二、唐朝處理與周邊各族關系的主要方式和特點1.主要方式管轄 一是直接派官吏管理;二是任命當地少數民族首領為長官,管理當地人民冊封 冊封是唐朝皇帝給少數民族首領加上某種名稱或封號,目的是加強對其民族的聯系和管理戰爭 唐太宗時期大敗東突厥,俘獲東突厥可汗,維護了北部邊境的安定和親 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唐蕃和親,促進了漢藏經濟、文化的交流,加強了漢藏之間的友好關系會盟 唐蕃會盟,旨在約束雙方行動,維護和好局面2.特點(1)政策開明。(2)措施靈活,方式多樣。【合 作 探 究】探究點 唐朝的盛世局面 史料一 唐太宗親身經歷了隋末波瀾壯闊的農民起義,在貞觀時期的治國理念中始終以民本思想為主導,制定國家的方針政策,造就了歷史上著名的貞觀盛世。史料二 開元年間,唐玄宗是一個勵精圖治的皇帝,他重用賢才,實行改革,穩定政局,加快了經濟的發展。當時國家統一,中央政權強大,唐太宗、武則天時期奠定了物質基礎,尤其是勞動人民創造了巨大的社會財富,加之中外經濟、文化的交流,促進了中華文明的進步。在唐玄宗統治的開元年間,唐王朝達到鼎盛。問題思考(1)史料一表明唐太宗意識到的實質問題是什么 結合所學知識,你認為唐太宗以民為本的意圖何在 (2)根據史料二,指出唐王朝達到鼎盛的原因。【課 時 速 練】1. “盡管他是篡立,但使全國統一獲得實現,功不可沒……統一南北,結束了自東漢末年以來整整四百年的大分裂局面?!边@段話描述的是 ( ?。?br/>A. 隋文帝 B. 隋煬帝 C. 唐高祖 D. 唐太宗2. 太宗說:“為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若損百姓以俸其身,猶割股以啖腹,腹飽而身斃?!保▍蔷ぁ敦懹^政要·論君道》)材料反映了唐太宗的言論與哪一思想比較接近 ( ?。?br/>A. 以民為本思想 B. 休養生息思想C. 峻法嚴刑思想 D. 和忍求安思想3. 下面《唐朝河西節度使張議潮統軍出行圖》,描繪的是唐朝敦煌地區最高統治者張議潮接受唐朝廷敕封為河西節度使后,統軍出行的浩大場面。與圖片歷史信息相關的是 ( ?。?br/>A. 節度使在政治上享有較大的自主權B. 節度使鎮守邊關,享受超官秩的儀仗C. 節度使接受敕封,加強了君主專制D. 藩鎮勢力強大,嚴重削弱了中央集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