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19高中歷史《綱要(下)》同步學案(第19課資本主義國家的新變化)學生版+教師版(時空坐標+思維導圖+知識梳理+重難突破+模擬測試)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19高中歷史《綱要(下)》同步學案(第19課資本主義國家的新變化)學生版+教師版(時空坐標+思維導圖+知識梳理+重難突破+模擬測試)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高中歷史《中外歷史綱要(下)》同步學案(時空坐標+思維導圖+知識梳理+重難突破+模擬測試)(學生版+教師版)
第19課 資本主義國家的新變化(兩課時)
(一)學 生 版
【時空坐標】
【思維導圖】
【知識梳理】
國家的宏觀調控1.含義:政府運用政策、法規、計劃等手段對經濟運行狀態和經濟關系進行調節和干預以保證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2.背景(1)1929年爆發的經濟大危機,充分暴露了自由放任的資本主義的弊病。(2)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生死存亡教訓。(3)社會主義對資本主義的沖擊與影響。3.措施(1)國內:20世紀50-70年代(“黃金時代”)1)內容:①加大政府在公共事業領域的開支,增加就業、刺激需求;②制定經濟計劃,促進經濟協調發展;③利用信貸、利率、等經濟杠桿實施宏觀調控。2)特點:以市場經濟為基礎,強化國家干預為核心,謀求資本主義的生存發展。3)實質:①資本主義國家在不改變資本主義私有制的前提下,不斷變革生產關系以適應生產力的發展;②是資本主義國家生產關系的局部調整(自我完善和發展),不能根除經濟危機。3)影響①積極:二戰結束至70年代初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經濟增長一度較快,資本主義國家進入了經濟發展的第二個黃金時期。②消極:20世紀70年代,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出現不同程度的“滯脹”現象,表現為經濟增長停滯,通貨膨脹嚴重。[圖示解史]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2)國際:建立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1)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WB)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世界銀行(WB)徽標概況1945年成立,總部設在華盛頓宗旨穩定國際匯率,提供短期貸款,緩解收支不平衡提供長期貸款,促進經濟恢復和發展運行機制美元與黃金掛鉤,各國貨幣與美元掛鉤,幫助維持黃金與美元基本固定的匯率;1976年被浮動匯率所取代資金來源主要來源于成員國的認繳,美國因認繳資金最多而獲得最大投票權作用協調戰后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形成以美元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貨幣體系2)從關稅與貿易總協定(GATT)到世界貿易組織(WTO)關稅與貿易總協定從1948年開始臨時運行,1995年被世界貿易組織取代。3)目的及作用:加強在金融、投資和貿易等領域的國際協調,通過大國相對平等的協商,采取市場干預行動,協調利益,維護經濟秩序。二、科學技術的新發展1.背景(1)科學理論的突破①相對論的提出和量子力學的發展。②系統論、信息論、控制論的問世,為技術革命進一步提供了理論支持。(2)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科學技術也獲得了一定的發展。2.主要內容:原子能的開發利用,電子計算機的發明和互聯網的建立,空間技術和海洋技術的迅速發展,各種新材料的出現,生物工程技術的突破等。3.意義:使社會發展進入信息時代,勞動方式日益自動化和智能化,極大地提高了社會生產力。是一場信息控制技術革命三、社會結構的新變化1.原因:科學技術的新發展帶來社會生產力的提高。2.新變化(1)就業結構變化:農業和工業的就業人口所占比重逐漸下降,從事服務業的人口所占比重增加。(2)“中間階層”人數增加:他們一般不擁有生產資料,但有較高的收入,有可觀的生活資產。四、“福利國家”與社會運動1.“福利國家”(1)含義:是指國家通過構建社會保障體系,保證個人和家庭的經濟安全;通過加大社會服務開支,保證全體公民享受較好的公共福利。(2)來源:社會福利由國家財政負擔。(3)影響:在緩和收入分配不平等、保持社會穩定方面起到一定積極作用;但也加重了國家的財政負擔。(4)調整:20世紀70年代,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發生經濟危機時,減少福利就成為“改革”的內容之一。80年代,美、英、法等國不同程度地減少政府公共開支,改革社會保障制度,在提高社會效率和維護社會公平之間尋求新的平衡。2.社會運動的興起(1)原因:加強國家干預的辦法緩解了社會矛盾,但沒能觸動造成這種不平等和貧困的資本主義生產資料所有制。(2)主要表現主要代表原因結果美國黑人民權運動20世紀60年代,美國社會對黑人的歧視仍廣泛存在。如實行種族隔離制度,剝奪黑人的選舉權等美國國會通過民權法案,宣布種族隔離和歧視政策為非法婦女運動①對婦女的歧視長期存在。②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越來越多的婦女參加工作。③為爭取婦女享有與男子平等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等方面的權利大多數國家的婦女獲得了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一些國家建立了維護婦女權益的機構其他運動20世紀60年代,資本主義國家普遍爆發了大規模的學生運動,美國學生發起了反對美國侵略越南戰爭的運動3.資本主義國家新變化的局限性(1)實質:所觸及的主要是統治的手段和方法,并沒有克服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2)表現:2008年爆發的金融危機,充分暴露了資本主義固有的弊端。
【重難突破】
一、從生產力與生產關系角度認識資本主義國家的新變化
(1)表現
生產力的發展 科學技術的新發展,形成了以知識經濟為基礎、信息技術為主導的“新經濟”模式
生產關系的調整 國家資本所有制形式形成并發揮重要作用,進入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新階段
產業結構的調整 第三產業迅速發展起來,拓寬了經濟活動領域,擴大了市場,改善了資源配置
階級關系的變化 由于資本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勞動方式發生了新變化,知識型和服務型勞動者的數量不斷增加,“中間階層”大量增多
勞資和分配關系的變化 建立“福利國家”制度,國家干預深入分配領域,保障低收入階層的生活水平
二、全面認識“福利國家”
(1)主要特點:覆蓋面廣,低收入階層受惠多。
(2)實質:是國家進行國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種形式,反映了分配領域社會化的趨勢。
(3)影響:“福利國家”的政策使窮人受惠不少,對社會的穩定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也給國家財政帶來了沉重的負擔,一旦經濟發展緩慢,國家財政將不堪重負;覆蓋社會多方面的福利項目也有“養懶人”的消極作用。
三、戰后資本主義新變化的表現。
1、生產力發展: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動生產力迅速發展。
2、生產關系調整
(1)國家加強了對經濟的干預,方式如建立國營企業、制訂經濟計劃、擴大政府開支、調節稅收等,資本主義進入國家壟斷資本主義階段。
(2)股份公司增加,企業普通職工擁有股票,出現“人民資本主義”。
(3)企業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出現“經營者革命”,提高了企業的經營水平。
(4)建立“福利國家”制度,社會福利政策普遍實行。
3、產業結構的調整:第三產業迅速發展,高科技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
【模擬測試】
1.(2023·天津濱?!つM預測)下表內容為20世紀六七十年代美、英、法年平均生產率增長和消費品價格上漲情況。這一變化說明( )
時間 年平均生產率增長(%) 消費品價格上漲(%)
美國 1963——1973 1.9 3.6
1974——1979 -0.1 8.6
英國 1963——1973 3.0 5.3
1974——1979 0.8 15.7
法國 1963——1973 4.6 4.7
1974——1979 2.7 10.7
A.當時的國際競爭日益加劇 B.要加強政府對經濟的干預
C.要重視市場機制調節作用 D.要大幅提高社會福利開支
2.(2023·海南??凇つM預測)以下史事與結論的邏輯關系對應正確的是( )
選項 史 事 結 論
A 1929年經濟大危機爆發 各國紛紛放棄自由放任政策
B 20世紀70年代西方國家“滯脹” 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失敗
C 西方“福利國家”建立 構建了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
D 20世紀70年代后“新自由主義”盛行 國家經濟政策適時調整
A.A B.B C.C D.D
3.(2023·山東濰坊·模擬預測)20世紀70年代,西歐放棄了充分就業和高速經濟增長的目標.各國決策者們尋求新的理論支持。當時流行的學術觀點認為,制定經濟政策的職責應當從財政部部長們轉移到中央銀行家們的手中,后者的運作應當盡可能地避免政治壓力。這表明當時( )
A.減少國家干預成為普遍認識 B.福利國家制度遭到挫敗
C.國家的社會控制力遭到削弱 D.金融資產階級實力增強
4.(2023·廣東揭陽·三模)20世紀初以來,美國前1%超級富豪的收入占全社會總收入之比不斷攀升,1928年一度高達22.3%。二戰后這一比例有所下降,到1970年1%超級富豪的收入占全社會總收入的比例降至10.7%。二戰后該比例下降主要基于美國( )
A.個人所得稅起征點的調整 B.貧富分化程度有所緩解
C.政府對社會經濟干預增強 D.通貨膨脹得到一定控制
5.(2023·海南??凇ひ荒#┫卤頌?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兩場改革。據此可知,這兩場改革都( )
英國 撒切爾夫人改革 嚴格控制政府財政支出;大規模推行國有企業的私有化;改革社會福利制度,削減福利開支;緊縮銀根,提高利率。
美國 里根改革 大規模減少個人和企業所得稅;實行貨幣緊縮政策;削減社會福利規模,擴大私人和地方經營規模。
A.走上了自由資本主義發展道路 B.是二戰后人民民主斗爭的結果
C.消除了國民經濟“滯脹”現象 D.調整了國家宏觀經濟調控方略
6.(2023春·天津河西·高三天津市新華中學??茧A段練習)1933年,美國極力強化聯邦政府的職能,承擔起保障經濟穩定和發展的責任;而1981年上臺的里根總統則稱“本人有意限制聯邦政府的規模和影響……我們當前所遭遇的苦難,和由于政府不必要的過度成長對我們生活的干預有關?!边@一變化主要反映了美國( )
A.三權分立的民主體制遭到破壞 B.經濟衰退致使政府的權力下降
C.總統權力影響國家政策的穩定 D.資本主義經濟體制的局部調整
7.(2023·山西·聯考模擬預測)如表是二戰前和20世紀80年代西方國家國有經濟變化情況。據此可知,二戰后西方國家( )
時間 二戰前 20世紀80年代
占國內GDP比重(%) 不超過5% 平均在20%以上
涉及領域 少數公用部門或基礎設施部門 基礎工業、高科技產業以及許多加工制造業乃至農業等部門
所起作用 臨時性或應急性的手段 政府引導和調節整個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依托力量
A.提高了公有制經濟所占比重 B.加強了國家干預經濟的力度
C.實現了社會財富均衡化分配 D.深化了企業管理體制的改革
8.(2023春·河南·高三聯考)如圖所示為1980~2015年美國貿易差額走勢。由此可推知,這一時期美國( )
A.對外貿易持續衰退 B.新科技革命蓬勃發展
C.產業轉移趨勢放緩 D.貿易保護政策的失靈
9.(2023·江蘇鎮江·模擬預測)觀察20世紀50—70年代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中間階層”占勞動者的比例情況,對表格中信息理解正確的是( )
國家 美國 英國 聯邦德國 法國 日本
20世紀50年代 16.9%(1950年) 15.3%(1951年) 16%(1950年) 18%(1954年) 19.3%(1953年)
20世紀70年代 18.2%(1970年) 19.1%(1971年) 16.1%(1970年) 18.7%(1972年) 34%(1975年)
A.國家壟斷促進產業結構調整 B.凱恩斯主義失靈導致“滯脹”
C.科技發展推動社會結構變化 D.“福利國家”穩定社會秩序
10.(2023·黑龍江·一模)下表為1890年和1998年荷蘭、英國、美國三大產業已就業人員所占比重情況。據此可推知( )
國家 1890年 1998年
農業 工業 服務業 農業 工業 服務業
荷蘭 36 32 32 3 22 75
英國 16 43 41 2 26 72
美國 38 24 38 3 23 74
A.服務業帶動了經濟的發展 B.農業生產經營的日趨衰退
C.科技發展決定了社會結構 D.就業變遷與經濟發展同步
11.(2023·浙江·二模)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勞動和資本密集型的“大煙囪工業”被稱為“夕陽工業”,比重逐漸下降;技術密集型的專業化和小型化新興工業被稱為“朝陽工業”,獲得迅猛發展。與此相適應,“重、厚、長、大”的工業產品逐漸讓位給“輕、薄、短、小”的產品。這說明( )
A.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加強 B.人工智能成為新興產業
C.新材料技術應用范圍廣 D.經濟結構發生新的變化
12.(2023·浙江·聯考三模)基尼系數是國際上用來綜合考察居民內部收入分配差異狀況的一個重要分析指標。閱讀下圖“北歐福利國家20世紀80年代中期至2022年基尼系數變化情況”。由此可推知( )

(按照國際標準,基尼系數在0.2-0.3表示比較平均;0.3-0.4表示合理;0.4-0.5表示差距較大;0.5以上表示差距懸殊)( )
A.北歐國家財政經濟不堪重負 B.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本質并未改變
C.過度福利導致生產效率低下 D.國家干預經濟促進社會收入平衡化
13.(2023·廣東·模擬預測)學者米什拉對于福利國家的功能曾有一段精辟的論斷:“簡單地說,福利國家背后的總原則是,政府既應該又必須承擔起為所有公民提供過得去的最低生活水準責任……它意味著以這樣一種方式規范市場,以能夠維持較高而穩定的就業水平?!痹搶W者意在強調福利國家是指( )
A.緩和收入分配的不平等 B.加大社會服務性的開支
C.國家廣泛介入分配領域 D.效率和公平關系的平衡
14.(2023·浙江·模擬預測)20世紀80年代以來,西方國家長期實行以撒切爾主義和里根主義為代表的保守主義的經濟政策,嚴控甚至減少公共開支,這導致社會保障體系遭到破壞,貧困現象加劇,兩極分化嚴重。由此可見,西方國家( )
A.高福利加劇了社會不穩定性 B.國際綜合競爭力快速下降
C.社會福利的覆蓋面急劇縮小 D.福利制度下出現社會危機
15.(2023·湖南邵陽·擬預測)如表是21世紀以來北歐國家關于福利制度方面的若干政策。這表明,北歐國家( )
項目 內容
財政 對家庭、個人和企業實行減稅
勞動力市場 創造就業機會鼓勵就業,包括按職位空缺匹配崗位、進行職業培訓
養老 實行靈活、彈性的退休政策,延長工作年限
醫療 加強醫療機構績效管理、鼓勵私人醫療機構、拓寬市場競爭渠道
A.基層治理能力大幅提升 B.福利水平與規模居世界領先
C.強化政府對經濟的干預 D.在公平和效率之間尋求平衡
16.(2023·湖北·模擬預測)1958年,美國國會通過《航空航天法》,成立了航空航天局。同年9月,美國通過《國家國防教育法》,擴大對中小學教育等的資助以及改進科學與數學教育。美國還建立了大批國家實驗室,形成以國防為主的研究開發體系。據此可推知( )
A.美國在國際科技領域居領先地位 B.國防是美國科教政策的唯一目的
C.科教發展受國家內外政策的影響 D.科技革命取決于政府的大力干預
17.(2023·浙江·二模)瑞典現代福利國家制度的設計者之一魯道夫·邁德納曾說:“我不認為瑞典模式已經完全過時,即使福利國家制度已經被部分地破壞,但它仍是有活力的。中產階級隨時準備交更多的稅以改善整個國家的生活條件。”由此可知“福利國家”( )
A.始于社會結構的新變化 B.國家制度已被部分破壞
C.是人民長期斗爭的結果 D.緩和了收入分配不平等
18.(2023春·遼寧·高三聯考期中)2010年,法國退休制度改革法案在國民議會上獲得通過,改革法案包括兩個主要內容:將退休的最低年齡從60歲調整到62歲;將可領取全部養老金的退休年齡由原來的65歲調整到67歲。此舉旨在( )
A.提高國民工作熱情 B.加強對公民的控制
C.減輕國家財政負擔 D.削減公民福利種類
【模擬測試】答案與解析
1.【答案】C【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時空是20世紀六七十年代(美英法)。據表格信息可知,美英法等國,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經濟都呈現出一定的衰退,同時物價上漲幅度較大,這是“滯漲”的表現,要解決這一問題,應該減少國家對經濟的干預,重視市場調節的作用,C項正確;僅從平均生產率增長和消費品價格上漲的信息,無法得出國際競爭的狀況,排除A項;經濟“滯漲”,本就是國家干預過多導致,如果再加強對經濟的干預,經濟會更加惡化,排除B項;提高社會福利開支,會進一步加劇政府的財政赤字,不利于解決危機,排除D項。故選C項。
2.【答案】D【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設問詞可知是正向題。時空是20世紀70年代(歐美國家)。據所學知識可知20世紀70年代,西方爆發了經濟危機,原因是國家對經濟的干預過多導致,為解決這一問題,西方國家逐漸放松對經濟的干預,D項正確;1929年經濟大危機爆發時,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并沒有放棄自由放任的政策,排除A項;20世紀70年代西方國家“滯脹”,是由于對經濟的干預過多導致,但不能說明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失敗,排除B項;西方“福利國家”建立,有利于推動社會保障體系的逐步完善,并不能說是構建了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排除C項。
3.【答案】A【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0世紀70年代(西歐)。根據材料“制定經濟政策的職責應當從財政部部長們轉移到中央銀行家們的手中”可知,20世紀70年代,資本主義國家陷入經濟“滯脹”,開始尋求新的經濟理論,因此西歐各國將制定經濟政策的權力轉移到銀行家手中的觀點得以流行,說明減少國家干預成為普遍認識,A項正確;20世紀70年代后政府只是削減了福利開支,但福利國家制度仍然存在,并未遭到挫敗,并且與材料內容無關,排除B項;材料只提到當時流行的學術觀點,無法說明國家的社會控制力減弱,排除C項;制定經濟政策的職責轉移到銀行家手中只是學術觀點,無法說明金融資產階級實力增強,排除D項。
4.【答案】C【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原因題。根據題干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二戰后的美國。從材料看到,二戰后美國貧富分化程度有所下降,這主要基于政府對社會經濟干預增強,C項正確;個人所得稅起征點調整、貧富分化程度有所緩解屬于材料表現,非原因,排除AB項;20世紀70年代,美國經濟進入“滯脹”危機,排除D項。
5.【答案】D【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設問可知,這是影響類題目,時空是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英國和美國。根據材料“大規模推行國有企業的私有化;改革社會福利制度,削減福利開支;削減社會福利規模,擴大私人和地方經營規模”及所學可知,20世紀70年代資本主義世界出現了“滯脹”危機,凱恩斯主義失靈,美英等資本主義國家相繼減少了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力度,D項正確;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資本主義國家走上了自由資本主義發展道路,排除A項;這兩場改革與二戰后人民的民主斗爭無關,不符合史實,排除B項;這兩場改革并沒有從根本上消除了國民經濟的“滯脹”現象,表述有誤,排除C項。
6.【答案】D【詳解】結合所學內容可知,1933年是經濟大危機期間,此時美國政府通過國家干預應對危機;20世紀80年代的美國政府則通過減少國家干預以意圖促進經濟恢復。所以這一變化主要反映了美國資本主義經濟體制的局部調整,D項正確;美國的三權分立體制并沒有遭到破壞,排除A項;經濟衰退沒有導致政府權力發生變化,排除B項;這種變化反映的是資本主義經濟體制的局部調整,并不是總統權力影響國家政策穩定,排除C項。故選D項。
7.【答案】B【詳解】根據材料可知,二戰后至20世紀80年代,西方國家的國有經濟占國內GDP的比重大幅度上升,涉及眾多生產部門,政府成為引導和調節整個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依托力量,體現出二戰后西方國家加強了國家干預經濟的力度,B項正確;西方國家的經濟基礎是私有制,其國有經濟不等于公有制經濟,也不會通過國有經濟實現社會財富的均衡化分配,排除A、C項;材料沒有涉及企業管理體制的改革,排除D項。
8.【答案】B【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時空是1980~2015年(美國)。據圖示中的數據可知,1980~2015年,美國服務差額呈現順差,貨物差額呈現逆差,且總體呈現不斷擴大的趨勢,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隨著新科技革命的發展,美國產業結構發生重大變化,制造業轉移至國外,國內側重發展服務業,因而出現服務大量出口、貨物需要進口的現象,B項正確;美國服務差額、貨物差額均呈擴大趨勢,說明美國對外貿易不斷發展,排除A項;貨物差額呈逐漸擴大趨勢,這與美國產業加速轉移有關,排除C項;服務差額和貨物差額總體擴大,但并不意味著美國貿易保護政策失靈,排除D項。故選B項。
9.【答案】C【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設問詞可知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20世紀50年代——70年代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據題干可知主要結論:20世紀50年代—70年代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中間階層占勞動者比例增加。結合所學可知,二戰后科技革命的新發展,帶給社會生產力的提高,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結構出現了新變化?!爸虚g階層”數量增多,C項正確;科技革命促進產業結構的調整,排除A項;20世紀70年代凱恩斯主義失靈,經濟危機導致“滯脹”,材料未涉及相關內容,排除B項;福利國家是國家構建的社會保障體系,與中間階層無關,排除D項。故選C項。
10.【答案】A【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890年和1998年的荷蘭、英國、美國。據本題材料表格信息可知,1890年正處于第二次工業革命期間,1998年處在新科技革命時期,從農業、工業和服務業的就業人員所占比重可以看出,新科技革命促進了資本主義生產力的迅速發展,使得就業結構發生巨大變化,反映到圖表中就是,1998年,傳統的農業和工業的就業人員所占比重減少,尤其是農業就業人員所占比重降幅較大,服務業就業人員所占比重增幅較大,說明服務業發展迅速,勢必帶動經濟的發展,A項正確;科技進步推動農業機械化生產,農業生產效率提高,減少對就業人員的需求,農業生產經營沒有衰退,排除B項;科技發展對社會結構有影響,但不能“決定”,排除C項;經濟發展影響就業變遷,經濟發展與就業是互動關系,“同步”的表述不符合史實,排除D項。
11.【答案】D【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由材料“勞動和資本密集型的‘大煙囪工業’被稱為‘夕陽工業’,比重逐漸下降;技術密集型的專業化和小型化新興工業被稱為‘朝陽工業’,獲得迅猛發展?!笨芍诙问澜绱髴鸷螅瑒趧雍唾Y本密集型產業所占經濟比重下降,技術密集型的專業化和小型化新興工業所占經濟比重上升,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經濟結構發生新的變化,D項正確;材料沒有提到國家宏觀調控,排除A項;材料只提到了勞動和資本密集型產業和技術密集型的專業化和小型化新興工業,反映不出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排除B項;材料沒有提到新材料技術應用范圍,排除C項。故選D項。
12.【答案】B【詳解】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設問詞可知是推斷題、本質題和影響題。時空是20世紀80年代中期至2022年(北歐)。據圖示信息可知北歐福利國家20世紀80年代中期至2022年基尼系數基本在0.5以上,說明居民內部收入差距較大,甚至差距懸殊,財富掌握在少數人手中,說明福利國家是資本主義國家用來緩和社會矛盾的手段,并沒有改變生產關系的本質,B項正確;內部差距較大,不能說明國家財政負擔重,排除A項;僅從材料,無法得出過度福利與生產效率之間的關系,排除C項;“平衡化”,表述錯誤,并不平衡,排除D項。故選B項。
13.【答案】C【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二戰后的歐洲。根據該學者的觀點“政府既應該又必須承擔起為所有公民提供過得去的最低生活水準責任……維持較高而穩定的就業水平”可知,福利國家在民眾的社會財富的分配和再分配中發揮了重要作用,C項正確;材料強調的不僅僅是緩和收入分配不平等問題,排除A項;“最低生活水準”不屬于社會服務性開支,屬于社會福利保障,排除B項;福利國家沒有實現效率和公平關系的平衡,排除D項。故選C項。
14.【答案】D【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設問詞可知是推斷題。時空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西方)。據材料“嚴控甚至減少公共開支,這導致社會保障體系遭到破壞,貧困現象加劇,兩極分化嚴重”,可以看出西方國家削減公共開支,使得社會保障體系遭到破壞,出現了社會危機,D項正確;材料體現的是政府削減公共開支帶來的問題,排除A項;僅從材料,無法得出國際綜合競爭力的狀況,排除B項;材料強調的是福利制度下出現社會危機,并不意味著覆蓋面的縮小,排除C項。故選D項。
15.【答案】D【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1世紀以來(北歐)。結合所學可知北歐是典型的福利國家,根據材料“創造就業機會鼓勵就業”、“延長工作年限”等信息可知北歐國家也在激勵公民工作積極性,社會成員接受保障的同時也考慮其對社會的貢獻,可見政府在公平和效率之間尋求平衡,D項正確;基層治理是對基層地區(如城市社區、農村等)的治理,材料未涉及,排除A項;材料沒有將北歐和其他國家進行比較,無法得出領先地位,排除B項;根據材料“對家庭、個人和企業實行減稅”、“鼓勵私人醫療機構、拓寬市場競爭渠道”可知,政府并未強化干預,排除C項。故選D項。
16.【答案】C【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題干設問,可知這是推斷題。根據題干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二戰后美國。根據材料信息可知,20世紀50年代,美國通過國會立法和機構設置等途徑,加強政府對科技教育事業的干預,以適應強化國防的目標,這體現了此時美國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特征,C項正確;材料中缺乏美國與其他國家科教水平的對比,無法判定其領先地位,排除A項;國防是美國科教政策的主要目的,但并非唯一目的,排除B項;政府強力干預加快了科技革命進程,但科技革命的根源在于經濟發展和生產力水平,排除D項。故選C項。
17.【答案】D【詳解】根據“中產階級隨時準備交更多的稅以改善整個國家的生活條件”可得出福利國家可以調節社會財富的分配,緩和收入分配不平等,從而一定程度上緩和社會矛盾,D項正確;福利國家的原因并不是社會結構的變化,排除A項;國家制度并沒有破壞,排除B項;材料看不出福利國家是斗爭的結果,只是反映福利國家的影響,排除C項。故選D項。
18.【答案】C【詳解】根據材料“2010年,法國將退休的最低年齡從60歲調整到62歲;將可領取全部養老金的退休年齡由原來的65歲調整到67歲”及所學知識可得知,此舉旨在減輕政府的財政負擔,C項正確;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福利制度的實施降低了國民工作的熱情,而延長退休年齡也不一定會提高國民工作的熱情.排除A項;延遲退休并不會加強對公民的控制,排除B項;材料并未體現削減公民福利種類,排除D項。故選C項。
( 二)教師版
高中歷史《中外歷史綱要(下)》同步學案(時空坐標+思維導圖+知識梳理+重難突破+模擬測試)(學生版+教師版)
第19課 資本主義國家的新變化(兩課時)
【時空坐標】
【思維導圖】
【知識梳理】
國家的宏觀調控1.含義:政府運用政策、法規、計劃等手段對經濟運行狀態和經濟關系進行調節和干預以保證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2.背景(1)1929年爆發的經濟大危機,充分暴露了自由放任的資本主義的弊病。(2)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生死存亡教訓。(3)社會主義對資本主義的沖擊與影響。3.措施(1)國內:20世紀50-70年代(“黃金時代”)1)內容:①加大政府在公共事業領域的開支,增加就業、刺激需求;②制定經濟計劃,促進經濟協調發展;③利用信貸、利率、等經濟杠桿實施宏觀調控。2)特點:以市場經濟為基礎,強化國家干預為核心,謀求資本主義的生存發展。3)實質:①資本主義國家在不改變資本主義私有制的前提下,不斷變革生產關系以適應生產力的發展;②是資本主義國家生產關系的局部調整(自我完善和發展),不能根除經濟危機。3)影響①積極:二戰結束至70年代初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經濟增長一度較快,資本主義國家進入了經濟發展的第二個黃金時期。②消極:20世紀70年代,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出現不同程度的“滯脹”現象,表現為經濟增長停滯,通貨膨脹嚴重。[圖示解史]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2)國際:建立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1)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WB)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世界銀行(WB)徽標概況1945年成立,總部設在華盛頓宗旨穩定國際匯率,提供短期貸款,緩解收支不平衡提供長期貸款,促進經濟恢復和發展運行機制美元與黃金掛鉤,各國貨幣與美元掛鉤,幫助維持黃金與美元基本固定的匯率;1976年被浮動匯率所取代資金來源主要來源于成員國的認繳,美國因認繳資金最多而獲得最大投票權作用協調戰后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形成以美元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貨幣體系2)從關稅與貿易總協定(GATT)到世界貿易組織(WTO)關稅與貿易總協定從1948年開始臨時運行,1995年被世界貿易組織取代。3)目的及作用:加強在金融、投資和貿易等領域的國際協調,通過大國相對平等的協商,采取市場干預行動,協調利益,維護經濟秩序。二、科學技術的新發展1.背景(1)科學理論的突破①相對論的提出和量子力學的發展。②系統論、信息論、控制論的問世,為技術革命進一步提供了理論支持。(2)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科學技術也獲得了一定的發展。2.主要內容:原子能的開發利用,電子計算機的發明和互聯網的建立,空間技術和海洋技術的迅速發展,各種新材料的出現,生物工程技術的突破等。3.意義:使社會發展進入信息時代,勞動方式日益自動化和智能化,極大地提高了社會生產力。是一場信息控制技術革命三、社會結構的新變化1.原因:科學技術的新發展帶來社會生產力的提高。2.新變化(1)就業結構變化:農業和工業的就業人口所占比重逐漸下降,從事服務業的人口所占比重增加。(2)“中間階層”人數增加:他們一般不擁有生產資料,但有較高的收入,有可觀的生活資產。四、“福利國家”與社會運動1.“福利國家”(1)含義:是指國家通過構建社會保障體系,保證個人和家庭的經濟安全;通過加大社會服務開支,保證全體公民享受較好的公共福利。(2)來源:社會福利由國家財政負擔。(3)影響:在緩和收入分配不平等、保持社會穩定方面起到一定積極作用;但也加重了國家的財政負擔。(4)調整:20世紀70年代,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發生經濟危機時,減少福利就成為“改革”的內容之一。80年代,美、英、法等國不同程度地減少政府公共開支,改革社會保障制度,在提高社會效率和維護社會公平之間尋求新的平衡。2.社會運動的興起(1)原因:加強國家干預的辦法緩解了社會矛盾,但沒能觸動造成這種不平等和貧困的資本主義生產資料所有制。(2)主要表現主要代表原因結果美國黑人民權運動20世紀60年代,美國社會對黑人的歧視仍廣泛存在。如實行種族隔離制度,剝奪黑人的選舉權等美國國會通過民權法案,宣布種族隔離和歧視政策為非法婦女運動①對婦女的歧視長期存在。②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越來越多的婦女參加工作。③為爭取婦女享有與男子平等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等方面的權利大多數國家的婦女獲得了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一些國家建立了維護婦女權益的機構其他運動20世紀60年代,資本主義國家普遍爆發了大規模的學生運動,美國學生發起了反對美國侵略越南戰爭的運動3.資本主義國家新變化的局限性(1)實質:所觸及的主要是統治的手段和方法,并沒有克服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2)表現:2008年爆發的金融危機,充分暴露了資本主義固有的弊端。
【重難突破】
一、從生產力與生產關系角度認識資本主義國家的新變化
(1)表現
生產力的發展 科學技術的新發展,形成了以知識經濟為基礎、信息技術為主導的“新經濟”模式
生產關系的調整 國家資本所有制形式形成并發揮重要作用,進入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新階段
產業結構的調整 第三產業迅速發展起來,拓寬了經濟活動領域,擴大了市場,改善了資源配置
階級關系的變化 由于資本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勞動方式發生了新變化,知識型和服務型勞動者的數量不斷增加,“中間階層”大量增多
勞資和分配關系的變化 建立“福利國家”制度,國家干預深入分配領域,保障低收入階層的生活水平
二、全面認識“福利國家”
(1)主要特點:覆蓋面廣,低收入階層受惠多。
(2)實質:是國家進行國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種形式,反映了分配領域社會化的趨勢。
(3)影響:“福利國家”的政策使窮人受惠不少,對社會的穩定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也給國家財政帶來了沉重的負擔,一旦經濟發展緩慢,國家財政將不堪重負;覆蓋社會多方面的福利項目也有“養懶人”的消極作用。
三、戰后資本主義新變化的表現。
1、生產力發展: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動生產力迅速發展。
2、生產關系調整
(1)國家加強了對經濟的干預,方式如建立國營企業、制訂經濟計劃、擴大政府開支、調節稅收等,資本主義進入國家壟斷資本主義階段。
(2)股份公司增加,企業普通職工擁有股票,出現“人民資本主義”。
(3)企業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出現“經營者革命”,提高了企業的經營水平。
(4)建立“福利國家”制度,社會福利政策普遍實行。
3、產業結構的調整:第三產業迅速發展,高科技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
【模擬測試】
1.(2023·天津濱?!つM預測)下表內容為20世紀六七十年代美、英、法年平均生產率增長和消費品價格上漲情況。這一變化說明( )
時間 年平均生產率增長(%) 消費品價格上漲(%)
美國 1963——1973 1.9 3.6
1974——1979 -0.1 8.6
英國 1963——1973 3.0 5.3
1974——1979 0.8 15.7
法國 1963——1973 4.6 4.7
1974——1979 2.7 10.7
A.當時的國際競爭日益加劇 B.要加強政府對經濟的干預
C.要重視市場機制調節作用 D.要大幅提高社會福利開支
【答案】C【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時空是20世紀六七十年代(美英法)。據表格信息可知,美英法等國,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經濟都呈現出一定的衰退,同時物價上漲幅度較大,這是“滯漲”的表現,要解決這一問題,應該減少國家對經濟的干預,重視市場調節的作用,C項正確;僅從平均生產率增長和消費品價格上漲的信息,無法得出國際競爭的狀況,排除A項;經濟“滯漲”,本就是國家干預過多導致,如果再加強對經濟的干預,經濟會更加惡化,排除B項;提高社會福利開支,會進一步加劇政府的財政赤字,不利于解決危機,排除D項。故選C項。
2.(2023·海南??凇つM預測)以下史事與結論的邏輯關系對應正確的是( )
選項 史 事 結 論
A 1929年經濟大危機爆發 各國紛紛放棄自由放任政策
B 20世紀70年代西方國家“滯脹” 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失敗
C 西方“福利國家”建立 構建了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
D 20世紀70年代后“新自由主義”盛行 國家經濟政策適時調整
A.A B.B C.C D.D
【答案】D【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設問詞可知是正向題。時空是20世紀70年代(歐美國家)。據所學知識可知20世紀70年代,西方爆發了經濟危機,原因是國家對經濟的干預過多導致,為解決這一問題,西方國家逐漸放松對經濟的干預,D項正確;1929年經濟大危機爆發時,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并沒有放棄自由放任的政策,排除A項;20世紀70年代西方國家“滯脹”,是由于對經濟的干預過多導致,但不能說明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失敗,排除B項;西方“福利國家”建立,有利于推動社會保障體系的逐步完善,并不能說是構建了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排除C項。
3.(2023·山東濰坊·模擬預測)20世紀70年代,西歐放棄了充分就業和高速經濟增長的目標.各國決策者們尋求新的理論支持。當時流行的學術觀點認為,制定經濟政策的職責應當從財政部部長們轉移到中央銀行家們的手中,后者的運作應當盡可能地避免政治壓力。這表明當時( )
A.減少國家干預成為普遍認識 B.福利國家制度遭到挫敗
C.國家的社會控制力遭到削弱 D.金融資產階級實力增強
【答案】A【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0世紀70年代(西歐)。根據材料“制定經濟政策的職責應當從財政部部長們轉移到中央銀行家們的手中”可知,20世紀70年代,資本主義國家陷入經濟“滯脹”,開始尋求新的經濟理論,因此西歐各國將制定經濟政策的權力轉移到銀行家手中的觀點得以流行,說明減少國家干預成為普遍認識,A項正確;20世紀70年代后政府只是削減了福利開支,但福利國家制度仍然存在,并未遭到挫敗,并且與材料內容無關,排除B項;材料只提到當時流行的學術觀點,無法說明國家的社會控制力減弱,排除C項;制定經濟政策的職責轉移到銀行家手中只是學術觀點,無法說明金融資產階級實力增強,排除D項。
4.(2023·廣東揭陽·三模)20世紀初以來,美國前1%超級富豪的收入占全社會總收入之比不斷攀升,1928年一度高達22.3%。二戰后這一比例有所下降,到1970年1%超級富豪的收入占全社會總收入的比例降至10.7%。二戰后該比例下降主要基于美國( )
A.個人所得稅起征點的調整 B.貧富分化程度有所緩解
C.政府對社會經濟干預增強 D.通貨膨脹得到一定控制
【答案】C【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原因題。根據題干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二戰后的美國。從材料看到,二戰后美國貧富分化程度有所下降,這主要基于政府對社會經濟干預增強,C項正確;個人所得稅起征點調整、貧富分化程度有所緩解屬于材料表現,非原因,排除AB項;20世紀70年代,美國經濟進入“滯脹”危機,排除D項。
5.(2023·海南海口·一模)下表為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兩場改革。據此可知,這兩場改革都( )
英國 撒切爾夫人改革 嚴格控制政府財政支出;大規模推行國有企業的私有化;改革社會福利制度,削減福利開支;緊縮銀根,提高利率。
美國 里根改革 大規模減少個人和企業所得稅;實行貨幣緊縮政策;削減社會福利規模,擴大私人和地方經營規模。
A.走上了自由資本主義發展道路 B.是二戰后人民民主斗爭的結果
C.消除了國民經濟“滯脹”現象 D.調整了國家宏觀經濟調控方略
【答案】D【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設問可知,這是影響類題目,時空是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英國和美國。根據材料“大規模推行國有企業的私有化;改革社會福利制度,削減福利開支;削減社會福利規模,擴大私人和地方經營規模”及所學可知,20世紀70年代資本主義世界出現了“滯脹”危機,凱恩斯主義失靈,美英等資本主義國家相繼減少了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力度,D項正確;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資本主義國家走上了自由資本主義發展道路,排除A項;這兩場改革與二戰后人民的民主斗爭無關,不符合史實,排除B項;這兩場改革并沒有從根本上消除了國民經濟的“滯脹”現象,表述有誤,排除C項。
6.(2023春·天津河西·高三天津市新華中學??茧A段練習)1933年,美國極力強化聯邦政府的職能,承擔起保障經濟穩定和發展的責任;而1981年上臺的里根總統則稱“本人有意限制聯邦政府的規模和影響……我們當前所遭遇的苦難,和由于政府不必要的過度成長對我們生活的干預有關?!边@一變化主要反映了美國( )
A.三權分立的民主體制遭到破壞 B.經濟衰退致使政府的權力下降
C.總統權力影響國家政策的穩定 D.資本主義經濟體制的局部調整
【答案】D【詳解】結合所學內容可知,1933年是經濟大危機期間,此時美國政府通過國家干預應對危機;20世紀80年代的美國政府則通過減少國家干預以意圖促進經濟恢復。所以這一變化主要反映了美國資本主義經濟體制的局部調整,D項正確;美國的三權分立體制并沒有遭到破壞,排除A項;經濟衰退沒有導致政府權力發生變化,排除B項;這種變化反映的是資本主義經濟體制的局部調整,并不是總統權力影響國家政策穩定,排除C項。故選D項。
7.(2023·山西·聯考模擬預測)如表是二戰前和20世紀80年代西方國家國有經濟變化情況。據此可知,二戰后西方國家( )
時間 二戰前 20世紀80年代
占國內GDP比重(%) 不超過5% 平均在20%以上
涉及領域 少數公用部門或基礎設施部門 基礎工業、高科技產業以及許多加工制造業乃至農業等部門
所起作用 臨時性或應急性的手段 政府引導和調節整個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依托力量
A.提高了公有制經濟所占比重 B.加強了國家干預經濟的力度
C.實現了社會財富均衡化分配 D.深化了企業管理體制的改革
【答案】B【詳解】根據材料可知,二戰后至20世紀80年代,西方國家的國有經濟占國內GDP的比重大幅度上升,涉及眾多生產部門,政府成為引導和調節整個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依托力量,體現出二戰后西方國家加強了國家干預經濟的力度,B項正確;西方國家的經濟基礎是私有制,其國有經濟不等于公有制經濟,也不會通過國有經濟實現社會財富的均衡化分配,排除A、C項;材料沒有涉及企業管理體制的改革,排除D項。
8.(2023春·河南·高三聯考)如圖所示為1980~2015年美國貿易差額走勢。由此可推知,這一時期美國( )
A.對外貿易持續衰退 B.新科技革命蓬勃發展
C.產業轉移趨勢放緩 D.貿易保護政策的失靈
【答案】B【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時空是1980~2015年(美國)。據圖示中的數據可知,1980~2015年,美國服務差額呈現順差,貨物差額呈現逆差,且總體呈現不斷擴大的趨勢,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隨著新科技革命的發展,美國產業結構發生重大變化,制造業轉移至國外,國內側重發展服務業,因而出現服務大量出口、貨物需要進口的現象,B項正確;美國服務差額、貨物差額均呈擴大趨勢,說明美國對外貿易不斷發展,排除A項;貨物差額呈逐漸擴大趨勢,這與美國產業加速轉移有關,排除C項;服務差額和貨物差額總體擴大,但并不意味著美國貿易保護政策失靈,排除D項。故選B項。
9.(2023·江蘇鎮江·模擬預測)觀察20世紀50—70年代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中間階層”占勞動者的比例情況,對表格中信息理解正確的是( )
國家 美國 英國 聯邦德國 法國 日本
20世紀50年代 16.9%(1950年) 15.3%(1951年) 16%(1950年) 18%(1954年) 19.3%(1953年)
20世紀70年代 18.2%(1970年) 19.1%(1971年) 16.1%(1970年) 18.7%(1972年) 34%(1975年)
A.國家壟斷促進產業結構調整 B.凱恩斯主義失靈導致“滯脹”
C.科技發展推動社會結構變化 D.“福利國家”穩定社會秩序
【答案】C【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設問詞可知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20世紀50年代——70年代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據題干可知主要結論:20世紀50年代—70年代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中間階層占勞動者比例增加。結合所學可知,二戰后科技革命的新發展,帶給社會生產力的提高,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結構出現了新變化?!爸虚g階層”數量增多,C項正確;科技革命促進產業結構的調整,排除A項;20世紀70年代凱恩斯主義失靈,經濟危機導致“滯脹”,材料未涉及相關內容,排除B項;福利國家是國家構建的社會保障體系,與中間階層無關,排除D項。
10.(2023·黑龍江·一模)下表為1890年和1998年荷蘭、英國、美國三大產業已就業人員所占比重情況。據此可推知( )
國家 1890年 1998年
農業 工業 服務業 農業 工業 服務業
荷蘭 36 32 32 3 22 75
英國 16 43 41 2 26 72
美國 38 24 38 3 23 74
A.服務業帶動了經濟的發展 B.農業生產經營的日趨衰退
C.科技發展決定了社會結構 D.就業變遷與經濟發展同步
【答案】A【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890年和1998年的荷蘭、英國、美國。據本題材料表格信息可知,1890年正處于第二次工業革命期間,1998年處在新科技革命時期,從農業、工業和服務業的就業人員所占比重可以看出,新科技革命促進了資本主義生產力的迅速發展,使得就業結構發生巨大變化,反映到圖表中就是,1998年,傳統的農業和工業的就業人員所占比重減少,尤其是農業就業人員所占比重降幅較大,服務業就業人員所占比重增幅較大,說明服務業發展迅速,勢必帶動經濟的發展,A項正確;科技進步推動農業機械化生產,農業生產效率提高,減少對就業人員的需求,農業生產經營沒有衰退,排除B項;科技發展對社會結構有影響,但不能“決定”,排除C項;經濟發展影響就業變遷,經濟發展與就業是互動關系,“同步”的表述不符合史實,排除D項。
11.(2023·浙江·二模)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勞動和資本密集型的“大煙囪工業”被稱為“夕陽工業”,比重逐漸下降;技術密集型的專業化和小型化新興工業被稱為“朝陽工業”,獲得迅猛發展。與此相適應,“重、厚、長、大”的工業產品逐漸讓位給“輕、薄、短、小”的產品。這說明( )
A.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加強 B.人工智能成為新興產業
C.新材料技術應用范圍廣 D.經濟結構發生新的變化
【答案】D【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由材料“勞動和資本密集型的‘大煙囪工業’被稱為‘夕陽工業’,比重逐漸下降;技術密集型的專業化和小型化新興工業被稱為‘朝陽工業’,獲得迅猛發展?!笨芍诙问澜绱髴鸷?,勞動和資本密集型產業所占經濟比重下降,技術密集型的專業化和小型化新興工業所占經濟比重上升,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經濟結構發生新的變化,D項正確;材料沒有提到國家宏觀調控,排除A項;材料只提到了勞動和資本密集型產業和技術密集型的專業化和小型化新興工業,反映不出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排除B項;材料沒有提到新材料技術應用范圍,排除C項。故選D項。
12.(2023·浙江·聯考三模)基尼系數是國際上用來綜合考察居民內部收入分配差異狀況的一個重要分析指標。閱讀下圖“北歐福利國家20世紀80年代中期至2022年基尼系數變化情況”。由此可推知( )

(按照國際標準,基尼系數在0.2-0.3表示比較平均;0.3-0.4表示合理;0.4-0.5表示差距較大;0.5以上表示差距懸殊)( )
A.北歐國家財政經濟不堪重負 B.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本質并未改變
C.過度福利導致生產效率低下 D.國家干預經濟促進社會收入平衡化
【答案】B【詳解】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設問詞可知是推斷題、本質題和影響題。時空是20世紀80年代中期至2022年(北歐)。據圖示信息可知北歐福利國家20世紀80年代中期至2022年基尼系數基本在0.5以上,說明居民內部收入差距較大,甚至差距懸殊,財富掌握在少數人手中,說明福利國家是資本主義國家用來緩和社會矛盾的手段,并沒有改變生產關系的本質,B項正確;內部差距較大,不能說明國家財政負擔重,排除A項;僅從材料,無法得出過度福利與生產效率之間的關系,排除C項;“平衡化”,表述錯誤,并不平衡,排除D項。故選B項。
13.(2023·廣東·模擬預測)學者米什拉對于福利國家的功能曾有一段精辟的論斷:“簡單地說,福利國家背后的總原則是,政府既應該又必須承擔起為所有公民提供過得去的最低生活水準責任……它意味著以這樣一種方式規范市場,以能夠維持較高而穩定的就業水平?!痹搶W者意在強調福利國家是指( )
A.緩和收入分配的不平等 B.加大社會服務性的開支
C.國家廣泛介入分配領域 D.效率和公平關系的平衡
【答案】C【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二戰后的歐洲。根據該學者的觀點“政府既應該又必須承擔起為所有公民提供過得去的最低生活水準責任……維持較高而穩定的就業水平”可知,福利國家在民眾的社會財富的分配和再分配中發揮了重要作用,C項正確;材料強調的不僅僅是緩和收入分配不平等問題,排除A項;“最低生活水準”不屬于社會服務性開支,屬于社會福利保障,排除B項;福利國家沒有實現效率和公平關系的平衡,排除D項。故選C項。
14.(2023·浙江·模擬預測)20世紀80年代以來,西方國家長期實行以撒切爾主義和里根主義為代表的保守主義的經濟政策,嚴控甚至減少公共開支,這導致社會保障體系遭到破壞,貧困現象加劇,兩極分化嚴重。由此可見,西方國家( )
A.高福利加劇了社會不穩定性 B.國際綜合競爭力快速下降
C.社會福利的覆蓋面急劇縮小 D.福利制度下出現社會危機
【答案】D【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設問詞可知是推斷題。時空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西方)。據材料“嚴控甚至減少公共開支,這導致社會保障體系遭到破壞,貧困現象加劇,兩極分化嚴重”,可以看出西方國家削減公共開支,使得社會保障體系遭到破壞,出現了社會危機,D項正確;材料體現的是政府削減公共開支帶來的問題,排除A項;僅從材料,無法得出國際綜合競爭力的狀況,排除B項;材料強調的是福利制度下出現社會危機,并不意味著覆蓋面的縮小,排除C項。
15.(2023·湖南邵陽·擬預測)如表是21世紀以來北歐國家關于福利制度方面的若干政策。這表明,北歐國家( )
項目 內容
財政 對家庭、個人和企業實行減稅
勞動力市場 創造就業機會鼓勵就業,包括按職位空缺匹配崗位、進行職業培訓
養老 實行靈活、彈性的退休政策,延長工作年限
醫療 加強醫療機構績效管理、鼓勵私人醫療機構、拓寬市場競爭渠道
A.基層治理能力大幅提升 B.福利水平與規模居世界領先
C.強化政府對經濟的干預 D.在公平和效率之間尋求平衡
【答案】D【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1世紀以來(北歐)。結合所學可知北歐是典型的福利國家,根據材料“創造就業機會鼓勵就業”、“延長工作年限”等信息可知北歐國家也在激勵公民工作積極性,社會成員接受保障的同時也考慮其對社會的貢獻,可見政府在公平和效率之間尋求平衡,D項正確;基層治理是對基層地區(如城市社區、農村等)的治理,材料未涉及,排除A項;材料沒有將北歐和其他國家進行比較,無法得出領先地位,排除B項;根據材料“對家庭、個人和企業實行減稅”、“鼓勵私人醫療機構、拓寬市場競爭渠道”可知,政府并未強化干預,排除C項。故選D項。
16.(2023·湖北·模擬預測)1958年,美國國會通過《航空航天法》,成立了航空航天局。同年9月,美國通過《國家國防教育法》,擴大對中小學教育等的資助以及改進科學與數學教育。美國還建立了大批國家實驗室,形成以國防為主的研究開發體系。據此可推知( )
A.美國在國際科技領域居領先地位 B.國防是美國科教政策的唯一目的
C.科教發展受國家內外政策的影響 D.科技革命取決于政府的大力干預
【答案】C【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題干設問,可知這是推斷題。根據題干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二戰后美國。根據材料信息可知,20世紀50年代,美國通過國會立法和機構設置等途徑,加強政府對科技教育事業的干預,以適應強化國防的目標,這體現了此時美國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特征,C項正確;材料中缺乏美國與其他國家科教水平的對比,無法判定其領先地位,排除A項;國防是美國科教政策的主要目的,但并非唯一目的,排除B項;政府強力干預加快了科技革命進程,但科技革命的根源在于經濟發展和生產力水平,排除D項。故選C項。
17.(2023·浙江·二模)瑞典現代福利國家制度的設計者之一魯道夫·邁德納曾說:“我不認為瑞典模式已經完全過時,即使福利國家制度已經被部分地破壞,但它仍是有活力的。中產階級隨時準備交更多的稅以改善整個國家的生活條件。”由此可知“福利國家”( )
A.始于社會結構的新變化 B.國家制度已被部分破壞
C.是人民長期斗爭的結果 D.緩和了收入分配不平等
【答案】D【詳解】根據“中產階級隨時準備交更多的稅以改善整個國家的生活條件”可得出福利國家可以調節社會財富的分配,緩和收入分配不平等,從而一定程度上緩和社會矛盾,D項正確;福利國家的原因并不是社會結構的變化,排除A項;國家制度并沒有破壞,排除B項;材料看不出福利國家是斗爭的結果,只是反映福利國家的影響,排除C項。故選D項。
18.(2023春·遼寧·高三聯考期中)2010年,法國退休制度改革法案在國民議會上獲得通過,改革法案包括兩個主要內容:將退休的最低年齡從60歲調整到62歲;將可領取全部養老金的退休年齡由原來的65歲調整到67歲。此舉旨在( )
A.提高國民工作熱情 B.加強對公民的控制
C.減輕國家財政負擔 D.削減公民福利種類
【答案】C【詳解】根據材料“2010年,法國將退休的最低年齡從60歲調整到62歲;將可領取全部養老金的退休年齡由原來的65歲調整到67歲”及所學知識可得知,此舉旨在減輕政府的財政負擔,C項正確;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福利制度的實施降低了國民工作的熱情,而延長退休年齡也不一定會提高國民工作的熱情.排除A項;延遲退休并不會加強對公民的控制,排除B項;材料并未體現削減公民福利種類,排除D項。故選C項。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得荣县| 大城县| 自贡市| 淮阳县| 河津市| 安吉县| 中卫市| 宿州市| 万年县| 梁山县| 渑池县| 五原县| 松滋市| 库尔勒市| 天等县| 平山县| 莆田市| 韶山市| 云浮市| 寿光市| 崇明县| 永济市| 斗六市| 六枝特区| 自治县| 杭州市| 墨玉县| 涪陵区| 固镇县| 泾川县| 漾濞| 宁化县| 称多县| 霍邱县| 新安县| 许昌县| 循化| 舒城县| 鄂托克前旗| 四会市| 芦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