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高中歷史《中外歷史綱要(下)》同步學案(時空坐標+思維導圖+知識梳理+重難突破+模擬測試)(學生版+教師版)第21課 世界殖民體系的瓦解與新興國家的發展(兩課時)(一)學 生 版【時空坐標】【思維導圖】【知識梳理】 一、世界殖民體系的崩潰1.亞洲的民族獨立(1)印度和巴基斯坦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亞洲的民族解放運動掀起新高潮為削弱帝國主義的勢力提供客觀有利條件 斗爭歷程①印度人民在國大黨領袖甘地、尼赫魯和穆斯林聯盟領袖真納等人的領導下,積極爭取獨立。②士兵和工農斗爭風起云涌結果①英國被迫同意印度獨立。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別成為獨立的自治領。為印巴兩國的長期動蕩埋下了隱患②20世紀50年代,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成為共和國(2)亞洲殖民體系崩潰:印度獨立前后,印度尼西亞、老撾、菲律賓、緬甸、錫蘭、柬埔寨、馬來亞、新加坡等也紛紛獨立。帝國主義在亞洲的殖民體系瓦解。2.非洲的民族獨立(1)主要歷程國家或地區主要概況埃及①1952年,埃及中下層軍官發動武裝起義,廢黜國王,第二年成立埃及共和國。②1956年,埃及總統納賽爾宣布收回蘇伊士運河主權,英軍撤離運河區阿爾及利亞①1954年,阿爾及利亞成立民族解放陣線,與法國殖民者進行武裝斗爭。②戴高樂政府調整對阿爾及利亞的殖民政策。③1962年,阿爾及利亞獨立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諸國也為國家獨立而斗爭(2)非洲殖民體系的崩潰①1960年有17個非洲國家獨立,這一年被稱為“非洲年”。②20世紀60年代末,非洲的獨立國家已達41個,英、法、比、葡等在非洲的殖民帝國徹底崩潰。3.拉丁美洲的民族獨立(1)古巴①擺脫美國控制:1959年,以卡斯特羅為首的古巴革命力量進行武裝斗爭,推翻了美國扶植的傀儡政權。②建立社會主義國家:1961年,卡斯特羅宣布古巴是社會主義國家。(2)巴拿馬:人民不斷開展斗爭,在1999年從美國手中收回了巴拿馬運河區的全部主權。4.世界殖民體系的崩潰:1945年至1991年,全世界有90多個國家擺脫了殖民統治獲得獨立,以驚人的速度摧毀了世界殖民體系。二、發展中國家的成就1.發展中國家:又稱“第三世界”,是指原來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取得獨立后建立的擁有完整主權的新興民族國家。2.現代化建設浪潮代表國家或地區發展概況亞洲國家(1)20世紀60—80年代,新加坡、韓國抓住西方發達國家進行產業結構調整的機會,利用本國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吸引外國資本,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實現了經濟高速增長,成為新興工業化國家(2)沙特阿拉伯、科威特等海灣產油國出現了“石油繁榮”和經濟起飛非洲國家經濟一度發展較快,20世紀70年代中期以后,經濟發展陷受歐美經濟陷入“滯脹”影響入困境。經過調整,20世紀90年代中期,經濟又開始增長 拉丁美洲各國大力發展民族工業,積極促進國家之間的經濟合作。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等國家基本實現了工業化。大多數拉美國家屬于中等收入國家三、發展中國家面臨的挑戰1.亞非拉國家地區面臨問題調整及結果亞洲過分依賴國際資本和國際市場,承受風險的能力較差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促使重新調整經濟結構,健全政府對金融體系的監管拉丁美洲過于依賴出口貿易和外資,欠下巨額外債,影響了發展經過改革,20世紀90年代的拉美經濟出現繁榮勢頭非洲是發展最不平衡的地區,到21世紀初,近一半的非洲人口仍生活在貧困線以下成立了各種經濟合作組織,共同謀求發展2.面臨的共同問題(1)不平等的國際經濟舊秩序。發達國家操縱國際市場,壓低農產品和原料價格,抬高工業品價格,損害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利益。(2)殖民主義侵略遺留下來的邊界和民族等矛盾,造成一些地區沖突和政局動蕩。(3)發展中國家自身也存在政策失誤、人口過快增長、社會兩極分化、貪污腐敗等問題。【重難突破】一、二戰后亞洲經濟發展中的機遇及機遇的把握(1)機遇①亞洲國家擺脫了殖民統治,走上獨立發展道路。②二戰后,世界局勢相對穩定。③世界經濟進入調整發展時期,西方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移勞動密集型產業。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興起與發展。(2)機遇的把握①新加坡、韓國積極引進資本和技術,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適時調整經濟發展戰略,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積極參與國際競爭,發展外向型經濟。②海灣產油國控制本國的石油工業,利用石油財富發展本國經濟。③中國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建立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工業化建設,奠定了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初步基礎。④印度大力發展民族經濟,利用西方技術發展本國的高科技產業。二、二戰后民族獨立運動發展的原因(1)第二次世界大戰極大地削弱了國際帝國主義的力量,迫使宗主國調整殖民政策。(2)戰爭促進了亞非拉人民的覺醒,民族意識增強,培養了民族革命力量。(3)大戰對殖民地經濟和社會結構的變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促進了殖民地國家民族經濟的發展和民族主義政黨的出現,為民族民主運動準備了重要的物質和組織條件。(4)新老殖民主義者的矛盾與斗爭為殖民地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5)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力量發展壯大,有力地鼓舞并支持了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斗爭。(6)聯合國的非殖民地化活動也是推動民族獨立運動發展的重要因素。【模擬測試】1.(2023·江蘇揚州·模擬預測)1946年,英國宣布結束對約旦的委任統治,承認約旦獨立;1947年6月,英國公布《蒙巴頓方案》,即《印度獨立法案》,8月15日英國殖民當局分別向國民大會黨和穆斯林聯盟移交權力;1948年,錫蘭(斯里蘭卡)獨立,成為英聯邦的一個自治領。這些事件( )A.表明英國殖民政策隨形勢進行相應調整 B.反映了社會主義力量的進一步增強C.推動了帝國主義在亞洲殖民體系的瓦解 D.促使亞非民族獨立運動進入新階段2.(2023·山東聊城·三模)下表為20世紀50年代部分非洲國家某種作物占總出口的比例(%)統計表。表格所示經濟現象的形成根源于( )A.非洲種植結構單一 B.非洲地理環境獨特C.世界市場發展需要 D.宗主國的殖民方式3.(2023·湖南長沙·模擬預測)下圖為殖民擴張和收縮的周期示意圖(1700—1975年)。其中兩個殖民收縮期出現的相同原因是( )A.經濟危機引發政治危機 B.國際格局的重新建構C.殖民帝國逐步走向衰落 D.戰爭削弱宗主國力量4.(2023·安徽阜陽·模擬預測)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發展中國家和地區比較有代表性的發展模式有拉丁美洲的“中間道路”、印度的“混合經濟”、石油輸出國和農礦產資源國的發展模式以及“亞洲四小龍”為代表的東亞出口加工模式等。這些模式使一些國家取得了顯著成效,但也存在著嚴重缺陷。材料所述的這些發展模式的主要特點是( )A.以各自國情狀況為依托 B.以參與經濟全球化為根本宗旨C.以獨立自主為發展前提 D.以對外貿易為經濟增長主動力5.(2023·湖南長沙·長郡中學二模)1970—1988年間,發展中國家間出口額在它們出口總額中的比重由20.3%增加到27.4%;1975—1981年,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國對發展中國家提供的官方開發援助從62.39億美元增加到84.66億美元;20世紀70年代以后,發展中國家對外投資也逐漸增加,到1980年,累計已達到50~100億美元。這些變化說明發展中國家( )A.加強南北對話提高國際地位 B.進行資本輸出改變不利局面C.建立區域集團應對挑戰 D.加強合作提升整體力量6.(2023·湖南長沙·模擬預測)對外貿易是新加坡經濟增長的火車頭,外資企業在新加坡投資設廠,進口原料、半成品,利用當地勞動力,進行加工和裝配,然后再出口到各國。1990年,新加坡國內生產總值為627億新元,而對外貿易總額為2030億新元,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外資企業的進出口額。這說明( )A.新興國家崛起挑戰國際經濟舊秩序B.世界貿易組織提升貿易國際化水平C.新加坡利用外國資本進行產業升級D.經濟全球化推動新興民族國家發展7.(2023·湖北武漢·模擬預測)1959年,印度同時開工的魯爾克拉、杜加普爾、比萊鋼鐵廠都是年生產能力達百萬噸級的大型鋼鐵廠,對西德、英國和蘇聯的援助依賴性較強。同時,印度石油、煤炭、鐵礦石等資源有限,嚴重依賴進口。一位美國學者得出這樣的結論:“尼赫魯時代的工業化在很大程度上成了國際事業。”由此可知,當時印度( )A.工業化進程困難重重 B.成為冷戰雙方爭奪的焦點C.切實踐行不結盟政策 D.政策的制定出現嚴重失誤8.(2023·江西贛州·二模)根據如表,可以得出的合理結論是( ) 七國集團(G7)貨物貿易總額及其全球比重(單位:萬億美元)年份 貿易總額 占比 出口額 占比 進口額 占比2000 6.244 47.64% 2.940 45.57% 3.304 40.64 %2005 8.799 41.35% 4.048 38.55% 4.751 44.08%2010 10.892 35.45% 5.082 33.21% 5.810 37.68%2015 11.349 34.23% 5.287 32.06% 6.062 36.37%A.發達國家在全球貿易中的絕對收益下降 B.新興市場國家的迅速崛起C.經濟全球化嚴重損害了發展中國家利益 D.區域集團化面臨嚴重挑戰9.(2023·河南·模擬預測)1960年,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委內瑞拉等國成立石油輸出國組織,其宗旨是協調和統一各成員國的石油政策,以最適宜的手段來維護它們各自的和共同的利益。這表明( )A.國際經濟新秩序開始形成 B.發達國家喪失經濟秩序主導權C.經濟區域集團化趨勢加強 D.發展中國家積極合作應對挑戰10.(2023·湖南衡陽·三模)20世紀60年代,美國幫助玻利維亞修復其最大的國企礦業公司,然而,玻利維亞國內頻繁爆發集體罷工和示威游行,當地人民的生活水平并沒有獲得令人滿意的提高,民主化進程出現了倒退。隨著1964年軍事政變的發生,玻利維亞重新恢復了獨裁政府統治。這可以用來說明( )A.美洲的民族解放運動不徹底 B.拉美國家的發展任重而道遠C.軍事獨裁統治增強了獨立性 D.美國進入經濟高速發展時期11.(2023·安徽六安·模擬預測)下表為20世紀50至80年代非洲成立的部分經濟組織。據此可知( )時間 經濟組織1959年 西非國家關稅同盟1960年 非洲國家咖啡組織1981年 東部和南部非洲特惠貿易區1983年 中非國家經濟共同體1987年 非洲石油生產國協會A.南北合作推動經濟全球化 B.國際經濟舊秩序逐步瓦解C.非洲經濟一體化進程加快 D.非洲的國際地位日益提高12.(2023·吉林通化·三模)1950年時,世界上人口規模在100萬以上的大城市有78個,其中位于發展中國家的只有31個。1975年,世界上共有183個大城市,其中位于發展中國家的有95個。1985年,僅發展中國家的大城市數量就達到了276個。這反映了( )A.發展中國家現代化建設成就顯著 B.發展中國家克服了發展的障礙C.發達國家經濟發展速度越來越慢 D.發達國家放棄了殖民侵略活動【模擬測試】答案與解析1.【答案】A【詳解】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這是本質題、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二戰后的世界。據材料“承認約旦獨立,印度地區則實行‘印巴分治’、錫蘭(斯里蘭卡)獨立,成為英聯邦的一個自治領”并結合所學可知,英國對不同國家采取不同的政策,表明英國殖民政策隨形勢進行相應調整,A項正確;材料不涉及社會主義力量,排除B項;材料主旨是英國殖民政策隨形勢進行相應調整,約旦、印度、錫蘭的獨立可以推動帝國主義在亞洲殖民體系逐漸瓦解,也有利于鼓舞亞非民族獨立運動的發展,但C、D項不是材料主旨,排除C、D項。故選A項。2.【答案】D【詳解】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0世紀50年代(部分非洲國家)。據材料可知,材料中的部分非洲國家出口商品中以原料為主,究其原因,歷史上這些非洲國家是西方國家的殖民地,在工業革命的時代,西方國家需要殖民地的原料和市場,因此,受其殖民統治的非洲國家出口商品中以原料為主,D項正確;A項是表述,不是分析原因,排除A項;非洲國家出口商品主要以原料為主與非洲地理環境沒有多大關聯性,主要是歷史上受到西方列強殖民統治,列強需要原料,排除B項;C項有一定關聯性,但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受宗主國影響,排除C項。3.【答案】D【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700—1975年(世界)。據本題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結論是:在19世紀初期出現殖民收縮期,20世紀以來尤其是二戰后出現一個殖民收縮期,第一個殖民收縮期受到拿破侖戰爭削弱了法國和西班牙的實力有關,第二個殖民收縮期與兩次世界大戰削弱了歐洲國家的實力有關,所以兩次殖民收縮期的共同原因是戰爭削弱宗主國力量,D項正確;在19世紀初期并未爆發嚴重的經濟危機,排除A項;19世紀初期,并沒有國際格局的重新構建,此時期世界格局的中心仍舊是歐洲,排除B項;19世紀英法等國家在進行第一次工業革命,殖民帝國并沒有走向衰落,排除C項。4.【答案】A【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二戰后的世界。結合所學可知,材料中這些發展中國家和地區都是依據本國國情如盛產石油或農礦產、如勞動力豐富廉價、如國內資源少,國內市場狹小等等而制定的相應的經濟發展模式,促進經濟快速發展,A項正確;材料所述的這些發展模式根本宗旨是發展本國、本民族或本地區經濟,而非參與經濟全球化,排除B項;材料信息無法體現“以獨立自主為發展前提”,排除C項;“以對外貿易為經濟增長主動力”不符合材料中有些國家發展,如印度,排除D項。5.【答案】D【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20世紀70年代后發展中國家。據題干可知主要結論:20世紀70年代以來,發展中國家對外出口和投資逐漸增加。結合所學可知,二戰后亞非拉地區紛紛獲得獨立,發展中國家發展謀求現代化建設,發展中國家加強國際合作來提高國際競爭力,D項正確;A項說法錯誤,材料反映的是“南南合作”不是“南北對話”,排除A項;B項說法錯誤,“資本輸出”是發達國家的經濟侵略手段,排除B項;材料反映發展中國家合作,而并不能得出發展中國家都要建立區域集團組織,排除C項。6.【答案】D【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時空是1990年代的新加坡。根據材料“1990年,新加坡國內生產總值為627億新元,而對外貿易總額為2030億新元,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外資企業的進出口額”可知,新加坡的對外貿易遠超于國內生產總值,說明外資企業對新加坡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體現了經濟全球化對新興民族國家發展的推動作用,D項正確;材料未涉及新興國家崛起與國際經濟舊秩序的關系,材料體現不出國際經濟舊秩序受到新興國家挑戰的信息,排除A項;1995年1月1日,世界貿易組織正式開始運作,材料未涉及世界貿易組織的作用,排除B項;材料反映了外資企業在新加坡投資設廠進行加工和裝配的信息,但無法體現新加坡產業結構的升級,排除C項。7.【答案】A【詳解】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和推斷題。時空是1959年(印度)。據材料“對西德、英國和蘇聯的援助依賴性較強。同時,印度石油、煤炭、鐵礦石等資源有限,嚴重依賴進口”,可知印度工業發展依賴外國,資源也依賴進口,說明獨立后印度的工業化建設存在多種不足,這反映了當時印度工業化進程的艱難,A項正確;歐洲是冷戰雙方爭奪的焦點,排除B項;1961年第一次不結盟國家和政府首腦會議提出不結盟和非集團化原則,是不結盟運動興起的標志,排除C項;材料并未提及印度工業化的政策制定情況,排除D項。故選A項。8.【答案】B【詳解】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設問詞可知是推斷題和本質題。時空是現代世界之2000年—2015年(七國集團)。據表格信息可知,2000年—2015年以來,代表發達國家的七國集團(G7)的貨物貿易總額,包括出口額和進口額,絕對值都在增長的,但其占全球比重卻都在下降,因為中國、印度等新興市場國家加速崛起,B項正確;七國集團的貿易總額,包括出口額和進口額,絕對值都在增長的,“絕對收益下降”表述錯誤,排除A項;材料體現了七國集團貨物貿易總額占比不斷下降,從側面得出包括發展中國家在內的其他國家占比在不斷提升,“經濟全球化損害發展中國家利益”與材料信息不相符,排除C項;七國集團并非區域集團化組織,排除D項。故選B項。9.【答案】D【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60年(中東)。根據材料“1960年,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委內瑞拉等國成立石油輸出國組織,其宗旨是協調和統一各成員國的石油政策,以最適宜的手段來維護它們各自的和共同的利益?!笨芍?960年,成立的石油輸出國組織,其宗旨是協調和統一各成員國的石油政策,以最適宜的手段來維護它們各自的和共同的利益,說明發展中國家積極合作應對挑戰,D項正確;國際經濟新秩序正在建設中,尚未形成,排除A項;發達國家喪失經濟秩序主導權,“喪失”一詞說法過于夸大,且與歷史史實不符,排除B項;石油輸出國組織是一個政府間的國際組織,排除C項。故選D項。10.【答案】B【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0世紀60年代(美國)。根據題干“20世紀60年代,美國幫助玻利維亞修復其最大的國企礦業公司”“國內頻繁爆發集體罷工和示威游行,當地人民的生活水平并沒有獲得令人滿意的提高,民主化進程出現了倒退”結合所學知識,60年代是美蘇冷戰時期,亞非拉不發達國家是美蘇爭奪的對象之一,經濟援助是主要方式,但美國的經濟援助帶有殖民色彩,會加大拉美地區對其依賴程度,B項正確;拉丁美洲民族解放運動是勝利的,但因其經濟發展水平低,不得不依賴英美等國家,這一點不能說明其不徹底,排除A項;考迪羅軍事獨裁的確阻礙玻利維亞的民主化進程,但不能全面說明材料的主旨,排除C項;20世紀60年代,美國進入高速發展期,但與題干信息不符,排除D項。故選B項。11.【答案】C【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0世紀50至80年代(非洲)。結合所學內容可知,這些經濟組織的建立都有利于加強非洲國家之間的聯系,從而推動了非洲經濟的一體化,C項正確;表格內容僅僅體現了非洲國家之間的聯系,沒有體現南北合作,更不能根據非洲國家間經濟組織的建立說明國際經濟舊秩序瓦解,排除AB項;僅僅根據經濟組織的建立不能說明非洲國際地位的日益提高,排除D項。故選C項。12.【答案】A【詳解】根據材料可知,從1950年到1985年,發展中國家的大城市數量不斷增長,反映了發展中國家現代化建設成就顯著,A項正確;發展中國家在其發展過程中仍面臨很多問題,B項說法不符合史實,排除B項;發展中國家的大城市數量不斷增長,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速度加快,但不能體現發達國家經濟發展速度越來越慢,排除C項;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推行新殖民主義,而且D項與材料內容無關,排除D項。( 二)教師版高中歷史《中外歷史綱要(下)》同步學案(時空坐標+思維導圖+知識梳理+重難突破+模擬測試)(學生版+教師版)第21課 世界殖民體系的瓦解與新興國家的發展(兩課時)【時空坐標】【思維導圖】【知識梳理】 一、世界殖民體系的崩潰1.亞洲的民族獨立(1)印度和巴基斯坦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亞洲的民族解放運動掀起新高潮為削弱帝國主義的勢力提供客觀有利條件 斗爭歷程①印度人民在國大黨領袖甘地、尼赫魯和穆斯林聯盟領袖真納等人的領導下,積極爭取獨立。②士兵和工農斗爭風起云涌結果①英國被迫同意印度獨立。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別成為獨立的自治領。為印巴兩國的長期動蕩埋下了隱患②20世紀50年代,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成為共和國(2)亞洲殖民體系崩潰:印度獨立前后,印度尼西亞、老撾、菲律賓、緬甸、錫蘭、柬埔寨、馬來亞、新加坡等也紛紛獨立。帝國主義在亞洲的殖民體系瓦解。2.非洲的民族獨立(1)主要歷程國家或地區主要概況埃及①1952年,埃及中下層軍官發動武裝起義,廢黜國王,第二年成立埃及共和國。②1956年,埃及總統納賽爾宣布收回蘇伊士運河主權,英軍撤離運河區阿爾及利亞①1954年,阿爾及利亞成立民族解放陣線,與法國殖民者進行武裝斗爭。②戴高樂政府調整對阿爾及利亞的殖民政策。③1962年,阿爾及利亞獨立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諸國也為國家獨立而斗爭(2)非洲殖民體系的崩潰①1960年有17個非洲國家獨立,這一年被稱為“非洲年”。②20世紀60年代末,非洲的獨立國家已達41個,英、法、比、葡等在非洲的殖民帝國徹底崩潰。3.拉丁美洲的民族獨立(1)古巴①擺脫美國控制:1959年,以卡斯特羅為首的古巴革命力量進行武裝斗爭,推翻了美國扶植的傀儡政權。②建立社會主義國家:1961年,卡斯特羅宣布古巴是社會主義國家。(2)巴拿馬:人民不斷開展斗爭,在1999年從美國手中收回了巴拿馬運河區的全部主權。4.世界殖民體系的崩潰:1945年至1991年,全世界有90多個國家擺脫了殖民統治獲得獨立,以驚人的速度摧毀了世界殖民體系。二、發展中國家的成就1.發展中國家:又稱“第三世界”,是指原來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取得獨立后建立的擁有完整主權的新興民族國家。2.現代化建設浪潮代表國家或地區發展概況亞洲國家(1)20世紀60—80年代,新加坡、韓國抓住西方發達國家進行產業結構調整的機會,利用本國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吸引外國資本,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實現了經濟高速增長,成為新興工業化國家(2)沙特阿拉伯、科威特等海灣產油國出現了“石油繁榮”和經濟起飛非洲國家經濟一度發展較快,20世紀70年代中期以后,經濟發展陷受歐美經濟陷入“滯脹”影響入困境。經過調整,20世紀90年代中期,經濟又開始增長 拉丁美洲各國大力發展民族工業,積極促進國家之間的經濟合作。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等國家基本實現了工業化。大多數拉美國家屬于中等收入國家三、發展中國家面臨的挑戰1.亞非拉國家地區面臨問題調整及結果亞洲過分依賴國際資本和國際市場,承受風險的能力較差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促使重新調整經濟結構,健全政府對金融體系的監管拉丁美洲過于依賴出口貿易和外資,欠下巨額外債,影響了發展經過改革,20世紀90年代的拉美經濟出現繁榮勢頭非洲是發展最不平衡的地區,到21世紀初,近一半的非洲人口仍生活在貧困線以下成立了各種經濟合作組織,共同謀求發展2.面臨的共同問題(1)不平等的國際經濟舊秩序。發達國家操縱國際市場,壓低農產品和原料價格,抬高工業品價格,損害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利益。(2)殖民主義侵略遺留下來的邊界和民族等矛盾,造成一些地區沖突和政局動蕩。(3)發展中國家自身也存在政策失誤、人口過快增長、社會兩極分化、貪污腐敗等問題。【重難突破】一、二戰后亞洲經濟發展中的機遇及機遇的把握(1)機遇①亞洲國家擺脫了殖民統治,走上獨立發展道路。②二戰后,世界局勢相對穩定。③世界經濟進入調整發展時期,西方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移勞動密集型產業。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興起與發展。(2)機遇的把握①新加坡、韓國積極引進資本和技術,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適時調整經濟發展戰略,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積極參與國際競爭,發展外向型經濟。②海灣產油國控制本國的石油工業,利用石油財富發展本國經濟。③中國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建立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工業化建設,奠定了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初步基礎。④印度大力發展民族經濟,利用西方技術發展本國的高科技產業。二、二戰后民族獨立運動發展的原因(1)第二次世界大戰極大地削弱了國際帝國主義的力量,迫使宗主國調整殖民政策。(2)戰爭促進了亞非拉人民的覺醒,民族意識增強,培養了民族革命力量。(3)大戰對殖民地經濟和社會結構的變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促進了殖民地國家民族經濟的發展和民族主義政黨的出現,為民族民主運動準備了重要的物質和組織條件。(4)新老殖民主義者的矛盾與斗爭為殖民地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5)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力量發展壯大,有力地鼓舞并支持了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斗爭。(6)聯合國的非殖民地化活動也是推動民族獨立運動發展的重要因素。【模擬測試】1.(2023·江蘇揚州·模擬預測)1946年,英國宣布結束對約旦的委任統治,承認約旦獨立;1947年6月,英國公布《蒙巴頓方案》,即《印度獨立法案》,8月15日英國殖民當局分別向國民大會黨和穆斯林聯盟移交權力;1948年,錫蘭(斯里蘭卡)獨立,成為英聯邦的一個自治領。這些事件( )A.表明英國殖民政策隨形勢進行相應調整 B.反映了社會主義力量的進一步增強C.推動了帝國主義在亞洲殖民體系的瓦解 D.促使亞非民族獨立運動進入新階段【答案】A【詳解】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這是本質題、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二戰后的世界。據材料“承認約旦獨立,印度地區則實行‘印巴分治’、錫蘭(斯里蘭卡)獨立,成為英聯邦的一個自治領”并結合所學可知,英國對不同國家采取不同的政策,表明英國殖民政策隨形勢進行相應調整,A項正確;材料不涉及社會主義力量,排除B項;材料主旨是英國殖民政策隨形勢進行相應調整,約旦、印度、錫蘭的獨立可以推動帝國主義在亞洲殖民體系逐漸瓦解,也有利于鼓舞亞非民族獨立運動的發展,但C、D項不是材料主旨,排除C、D項。故選A項。2.(2023·山東聊城·三模)下表為20世紀50年代部分非洲國家某種作物占總出口的比例(%)統計表。表格所示經濟現象的形成根源于( )A.非洲種植結構單一 B.非洲地理環境獨特C.世界市場發展需要 D.宗主國的殖民方式【答案】D【詳解】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0世紀50年代(部分非洲國家)。據材料可知,材料中的部分非洲國家出口商品中以原料為主,究其原因,歷史上這些非洲國家是西方國家的殖民地,在工業革命的時代,西方國家需要殖民地的原料和市場,因此,受其殖民統治的非洲國家出口商品中以原料為主,D項正確;A項是表述,不是分析原因,排除A項;非洲國家出口商品主要以原料為主與非洲地理環境沒有多大關聯性,主要是歷史上受到西方列強殖民統治,列強需要原料,排除B項;C項有一定關聯性,但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受宗主國影響,排除C項。3.(2023·湖南長沙·模擬預測)下圖為殖民擴張和收縮的周期示意圖(1700—1975年)。其中兩個殖民收縮期出現的相同原因是( )A.經濟危機引發政治危機 B.國際格局的重新建構C.殖民帝國逐步走向衰落 D.戰爭削弱宗主國力量【答案】D【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700—1975年(世界)。據本題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結論是:在19世紀初期出現殖民收縮期,20世紀以來尤其是二戰后出現一個殖民收縮期,第一個殖民收縮期受到拿破侖戰爭削弱了法國和西班牙的實力有關,第二個殖民收縮期與兩次世界大戰削弱了歐洲國家的實力有關,所以兩次殖民收縮期的共同原因是戰爭削弱宗主國力量,D項正確;在19世紀初期并未爆發嚴重的經濟危機,排除A項;19世紀初期,并沒有國際格局的重新構建,此時期世界格局的中心仍舊是歐洲,排除B項;19世紀英法等國家在進行第一次工業革命,殖民帝國并沒有走向衰落,排除C項。4.(2023·安徽阜陽·模擬預測)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發展中國家和地區比較有代表性的發展模式有拉丁美洲的“中間道路”、印度的“混合經濟”、石油輸出國和農礦產資源國的發展模式以及“亞洲四小龍”為代表的東亞出口加工模式等。這些模式使一些國家取得了顯著成效,但也存在著嚴重缺陷。材料所述的這些發展模式的主要特點是( )A.以各自國情狀況為依托 B.以參與經濟全球化為根本宗旨C.以獨立自主為發展前提 D.以對外貿易為經濟增長主動力【答案】A【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二戰后的世界。結合所學可知,材料中這些發展中國家和地區都是依據本國國情如盛產石油或農礦產、如勞動力豐富廉價、如國內資源少,國內市場狹小等等而制定的相應的經濟發展模式,促進經濟快速發展,A項正確;材料所述的這些發展模式根本宗旨是發展本國、本民族或本地區經濟,而非參與經濟全球化,排除B項;材料信息無法體現“以獨立自主為發展前提”,排除C項;“以對外貿易為經濟增長主動力”不符合材料中有些國家發展,如印度,排除D項。故選A項。5.(2023·湖南長沙·長郡中學二模)1970—1988年間,發展中國家間出口額在它們出口總額中的比重由20.3%增加到27.4%;1975—1981年,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國對發展中國家提供的官方開發援助從62.39億美元增加到84.66億美元;20世紀70年代以后,發展中國家對外投資也逐漸增加,到1980年,累計已達到50~100億美元。這些變化說明發展中國家( )A.加強南北對話提高國際地位 B.進行資本輸出改變不利局面C.建立區域集團應對挑戰 D.加強合作提升整體力量【答案】D【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20世紀70年代后發展中國家。據題干可知主要結論:20世紀70年代以來,發展中國家對外出口和投資逐漸增加。結合所學可知,二戰后亞非拉地區紛紛獲得獨立,發展中國家發展謀求現代化建設,發展中國家加強國際合作來提高國際競爭力,D項正確;A項說法錯誤,材料反映的是“南南合作”不是“南北對話”,排除A項;B項說法錯誤,“資本輸出”是發達國家的經濟侵略手段,排除B項;材料反映發展中國家合作,而并不能得出發展中國家都要建立區域集團組織,排除C項。故選D項。6.(2023·湖南長沙·模擬預測)對外貿易是新加坡經濟增長的火車頭,外資企業在新加坡投資設廠,進口原料、半成品,利用當地勞動力,進行加工和裝配,然后再出口到各國。1990年,新加坡國內生產總值為627億新元,而對外貿易總額為2030億新元,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外資企業的進出口額。這說明( )A.新興國家崛起挑戰國際經濟舊秩序B.世界貿易組織提升貿易國際化水平C.新加坡利用外國資本進行產業升級D.經濟全球化推動新興民族國家發展【答案】D【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時空是1990年代的新加坡。根據材料“1990年,新加坡國內生產總值為627億新元,而對外貿易總額為2030億新元,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外資企業的進出口額”可知,新加坡的對外貿易遠超于國內生產總值,說明外資企業對新加坡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體現了經濟全球化對新興民族國家發展的推動作用,D項正確;材料未涉及新興國家崛起與國際經濟舊秩序的關系,材料體現不出國際經濟舊秩序受到新興國家挑戰的信息,排除A項;1995年1月1日,世界貿易組織正式開始運作,材料未涉及世界貿易組織的作用,排除B項;材料反映了外資企業在新加坡投資設廠進行加工和裝配的信息,但無法體現新加坡產業結構的升級,排除C項。故選D項。故選C項。7.(2023·湖北武漢·模擬預測)1959年,印度同時開工的魯爾克拉、杜加普爾、比萊鋼鐵廠都是年生產能力達百萬噸級的大型鋼鐵廠,對西德、英國和蘇聯的援助依賴性較強。同時,印度石油、煤炭、鐵礦石等資源有限,嚴重依賴進口。一位美國學者得出這樣的結論:“尼赫魯時代的工業化在很大程度上成了國際事業?!庇纱丝芍敃r印度( )A.工業化進程困難重重 B.成為冷戰雙方爭奪的焦點C.切實踐行不結盟政策 D.政策的制定出現嚴重失誤【答案】A【詳解】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和推斷題。時空是1959年(印度)。據材料“對西德、英國和蘇聯的援助依賴性較強。同時,印度石油、煤炭、鐵礦石等資源有限,嚴重依賴進口”,可知印度工業發展依賴外國,資源也依賴進口,說明獨立后印度的工業化建設存在多種不足,這反映了當時印度工業化進程的艱難,A項正確;歐洲是冷戰雙方爭奪的焦點,排除B項;1961年第一次不結盟國家和政府首腦會議提出不結盟和非集團化原則,是不結盟運動興起的標志,排除C項;材料并未提及印度工業化的政策制定情況,排除D項。故選A項。8.(2023·江西贛州·二模)根據如表,可以得出的合理結論是( ) 七國集團(G7)貨物貿易總額及其全球比重(單位:萬億美元)年份 貿易總額 占比 出口額 占比 進口額 占比2000 6.244 47.64% 2.940 45.57% 3.304 40.64 %2005 8.799 41.35% 4.048 38.55% 4.751 44.08%2010 10.892 35.45% 5.082 33.21% 5.810 37.68%2015 11.349 34.23% 5.287 32.06% 6.062 36.37%A.發達國家在全球貿易中的絕對收益下降 B.新興市場國家的迅速崛起C.經濟全球化嚴重損害了發展中國家利益 D.區域集團化面臨嚴重挑戰【答案】B【詳解】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設問詞可知是推斷題和本質題。時空是現代世界之2000年—2015年(七國集團)。據表格信息可知,2000年—2015年以來,代表發達國家的七國集團(G7)的貨物貿易總額,包括出口額和進口額,絕對值都在增長的,但其占全球比重卻都在下降,因為中國、印度等新興市場國家加速崛起,B項正確;七國集團的貿易總額,包括出口額和進口額,絕對值都在增長的,“絕對收益下降”表述錯誤,排除A項;材料體現了七國集團貨物貿易總額占比不斷下降,從側面得出包括發展中國家在內的其他國家占比在不斷提升,“經濟全球化損害發展中國家利益”與材料信息不相符,排除C項;七國集團并非區域集團化組織,排除D項。故選B項。9.(2023·河南·模擬預測)1960年,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委內瑞拉等國成立石油輸出國組織,其宗旨是協調和統一各成員國的石油政策,以最適宜的手段來維護它們各自的和共同的利益。這表明( )A.國際經濟新秩序開始形成 B.發達國家喪失經濟秩序主導權C.經濟區域集團化趨勢加強 D.發展中國家積極合作應對挑戰【答案】D【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60年(中東)。根據材料“1960年,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委內瑞拉等國成立石油輸出國組織,其宗旨是協調和統一各成員國的石油政策,以最適宜的手段來維護它們各自的和共同的利益?!笨芍?,1960年,成立的石油輸出國組織,其宗旨是協調和統一各成員國的石油政策,以最適宜的手段來維護它們各自的和共同的利益,說明發展中國家積極合作應對挑戰,D項正確;國際經濟新秩序正在建設中,尚未形成,排除A項;發達國家喪失經濟秩序主導權,“喪失”一詞說法過于夸大,且與歷史史實不符,排除B項;石油輸出國組織是一個政府間的國際組織,排除C項。故選D項。10.(2023·湖南衡陽·三模)20世紀60年代,美國幫助玻利維亞修復其最大的國企礦業公司,然而,玻利維亞國內頻繁爆發集體罷工和示威游行,當地人民的生活水平并沒有獲得令人滿意的提高,民主化進程出現了倒退。隨著1964年軍事政變的發生,玻利維亞重新恢復了獨裁政府統治。這可以用來說明( )A.美洲的民族解放運動不徹底 B.拉美國家的發展任重而道遠C.軍事獨裁統治增強了獨立性 D.美國進入經濟高速發展時期【答案】B【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0世紀60年代(美國)。根據題干“20世紀60年代,美國幫助玻利維亞修復其最大的國企礦業公司”“國內頻繁爆發集體罷工和示威游行,當地人民的生活水平并沒有獲得令人滿意的提高,民主化進程出現了倒退”結合所學知識,60年代是美蘇冷戰時期,亞非拉不發達國家是美蘇爭奪的對象之一,經濟援助是主要方式,但美國的經濟援助帶有殖民色彩,會加大拉美地區對其依賴程度,B項正確;拉丁美洲民族解放運動是勝利的,但因其經濟發展水平低,不得不依賴英美等國家,這一點不能說明其不徹底,排除A項;考迪羅軍事獨裁的確阻礙玻利維亞的民主化進程,但不能全面說明材料的主旨,排除C項;20世紀60年代,美國進入高速發展期,但與題干信息不符,排除D項。故選B項。11.(2023·安徽六安·模擬預測)下表為20世紀50至80年代非洲成立的部分經濟組織。據此可知( )時間 經濟組織1959年 西非國家關稅同盟1960年 非洲國家咖啡組織1981年 東部和南部非洲特惠貿易區1983年 中非國家經濟共同體1987年 非洲石油生產國協會A.南北合作推動經濟全球化 B.國際經濟舊秩序逐步瓦解C.非洲經濟一體化進程加快 D.非洲的國際地位日益提高【答案】C【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0世紀50至80年代(非洲)。結合所學內容可知,這些經濟組織的建立都有利于加強非洲國家之間的聯系,從而推動了非洲經濟的一體化,C項正確;表格內容僅僅體現了非洲國家之間的聯系,沒有體現南北合作,更不能根據非洲國家間經濟組織的建立說明國際經濟舊秩序瓦解,排除AB項;僅僅根據經濟組織的建立不能說明非洲國際地位的日益提高,排除D項。故選C項。12.(2023·吉林通化·三模)1950年時,世界上人口規模在100萬以上的大城市有78個,其中位于發展中國家的只有31個。1975年,世界上共有183個大城市,其中位于發展中國家的有95個。1985年,僅發展中國家的大城市數量就達到了276個。這反映了( )A.發展中國家現代化建設成就顯著 B.發展中國家克服了發展的障礙C.發達國家經濟發展速度越來越慢 D.發達國家放棄了殖民侵略活動【答案】A【詳解】根據材料可知,從1950年到1985年,發展中國家的大城市數量不斷增長,反映了發展中國家現代化建設成就顯著,A項正確;發展中國家在其發展過程中仍面臨很多問題,B項說法不符合史實,排除B項;發展中國家的大城市數量不斷增長,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速度加快,但不能體現發達國家經濟發展速度越來越慢,排除C項;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推行新殖民主義,而且D項與材料內容無關,排除D項。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