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高中歷史《中外歷史綱要(下)》同步學案(時空坐標+思維導圖+知識梳理+重難突破+模擬測試)(學生版+教師版)第22課 世界多極化與經濟全球化(兩課時)(一)學 生 版【時空坐標】【思維導圖】【知識梳理】 世界多極化發展趨勢二、經濟全球化進程加快1.經濟全球化(1)發展歷程時期概況開始追溯到新航路的開辟和資本主義在西歐的興起工業革命后世界市場更加擴大,國際貿易和國際投資迅速發展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建立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和關稅與貿易總協定,進一步促進了經濟全球化進程。世界經濟向體系化、規范化發展70年代以來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新的科學技術的發展成為經濟全球化的主要推動力量進入90年代跨國公司迅猛發展,它們通過把世界各國納入全新的國際生產分工體系,使各國的生產活動密切聯系,相互依賴,相互滲透,連成一體。1995年,世界貿易組織的誕生,把貿易、投資和服務的國際化提高到新的水平進入21世紀以互聯網、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新一輪科學技術的發展,經濟全球化成為強勁的時代潮流存在問題 ①增加了發展中國家經濟失控的風險。②出現了所謂“逆全球化”現象,如2016年,英國的脫歐公投,美國采取的貿易保護、控制移民等措施。2.區域經濟集團化歐洲聯盟經濟一體化程度最高的區域組織英國脫歐凸顯曲折性、復雜性北美自由貿易區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組成,是由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組成的區域性經濟集團東南亞國家聯盟東南亞地區以經濟合作為基礎的政治、經濟、安全一體化合作組織亞太經濟合作組織亞太地區層級最高、領域最廣、最具影響力的經濟合作機制 缺乏法律約束,具有松散性三、社會信息化和文化多樣性1.社會信息化(1)涵義:是指發展以計算機為主的智能化工具為代表的新生產力,建立有組織的信息網絡體系,促進信息交流和知識共享,提高經濟增長質量,推動經濟社會向高效、優質發展轉型的歷史進程。(2)影響①進入21世紀,社會信息化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時代潮流,正在使人類社會發生極其深刻的變化。②如何保衛自己的信息安全,也成為各國必須解決的現實問題。2.文化多樣性(1)地位:文化多樣性是世界文化的基本特征。(2)面臨挑戰①背景:經濟全球化和社會信息化。②策略:努力維護自己的文化特性,維系自己的文化根脈。③中國:在傳承和傳播中華優秀文化的同時,尊重世界文化多樣性,促進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推動世界的和平與發展。【重難突破】一、認識世界多極化趨勢加強的原因和特點(1)原因①根本原因是世界經濟的多極化,也是兩極格局內部矛盾發展的必然結果。②兩極格局瓦解后,美國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試圖建立一個由其領導的單極世界。③歐盟、日本、俄羅斯、中國等多種政治力量不斷發展壯大。④各種政治力量重新分化組合,沒有哪一種力量能夠單獨主宰世界。(2)特點①世界格局的變化是在和平條件下發生的,不是戰勝國強加給戰敗國的意志,新舊格局的交替必然是一個復雜漫長的過程。②新的國際格局尚未形成,暫時形成“一超多強”的局面,但多極化發展趨勢不可避免。③世界多極化趨勢下,多元的力量結構有著相互競爭、相互制約的關系,在政治、經濟、外交上的關系更加錯綜復雜,體現了國際中心多元化的特點。④局部戰爭、武裝沖突、恐怖主義活動增多,成為影響國際安全的主要因素。二、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①對世界而言: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既加速了世界經濟的發展和繁榮,也加劇了全球競爭中的利益失衡,部分國家出現逆全球化現象。②對發達國家而言:發達國家憑借資金、技術、市場、經營管理方面的絕對優勢,是經濟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③對發展中國家而言: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有利于吸引外資和經驗,也會危害國家主權安全。【模擬測試】1.(2023·湖北·聯考二模)某學者在《大國政治與中國外交》中寫道:在亞太地區,有“中、美、日”新三角和“中、美、日、俄”四角關系;在歐洲,既有“美、歐、俄”大三角,也有“德、法、英”小三角,還有“德、俄、英、法”四角關系,等等。這種局勢( )A.構成政治經濟新秩序的基調 B.利于遏制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C.反映出意識形態沖突的淡化 D.加劇了大國之間的矛盾和沖突2.(2023·山東日照·三模)某西方學者將當今世界體系分為四個層次(如下表所示)。該學者對世界體系演變所持的觀點是( ) 時間 最高層 自主 反抗 依賴2001年 美國 歐盟、日本 中國、印度、俄羅斯 其他國家2010年 美國 歐盟、日本、中國、俄羅斯 印度、南非、巴西 其他國家A.世界局勢愈發動蕩 B.多極化趨勢加強C.政治格局趨于穩定 D.區域集團化加速3.(2023·湖北襄陽·襄陽四中模擬預測)如圖是2022年法國報紙上發表的一幅諷刺畫,圖中美國拖著歐洲一群特宰的羔羊在大海上漂泊。作者意在( )A.呼吁歐洲加強獨立性 B.喚起歐洲各國團結一致C.說明歐盟一體化受挫 D.譴責美國推行霸權主義4.(2023·天津和平·模擬預測)有學者認為,1919年,英、美、法三國領導人控制著整個世界;而100年之后,將不會再有能夠行使類似權力的政治小集團,任何這樣的集團將不是由3個西方人組成,而是由世界上7個或8個主要文明的核心國家的領導人組成。這一觀點成立的主要依據是( )A.殖民體系瓦解,第三世界的崛起 B.國家利益沖突,意識形態對抗C.區域集團發展,局部沖突加劇 D.力量對比變化,多極化趨勢增強5.(2023·湖北荊州·模擬預測)下圖反映了21世紀初期歐盟與北約組織成員的重疊狀況。據此可知( ) A.歐盟的軍事實力已經超越美國 B.單極化與多極化趨勢相交織C.美國和歐盟聯合維護世界和平 D.美歐的伙伴關系更平等和諧6.(2023·海南·模擬預測)讀下表信息。表中結論得出的依據是( )時間 機構及報告 結論1997年 美國國防部《四年防務評估報告》 2015年前,美國不會有過去蘇聯那樣的全球性競爭對手;2015年后,可能出現同美國匹敵的全球性競爭對手,“俄國和中國具有這種潛力”1999年 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表報告 2025年前不大可能出現美國的全球性競爭對手,“但新興強國將越來越約束美國的地區選擇并限制其戰略影響”A.美國影響力的衰退 B.政治格局多極化趨勢的增強C.經濟全球化的發展 D.新崛起國家綜合實力的提高7.(2023·江蘇揚州·模擬預測)據如表數據可知( ) 年份 海外分支機構總產值占GDP的比例 海外分支機構銷售額占GDP的比例 海外分支機構出口總額占全球出口額的比例1985 4.77% 20.02% 30.30%1995 5.99% 27.63% 14.86%2005 9.03% 46.18% 32.31%2010 10.24% 39.98% 33.04%A.世界經濟在曲折中獲得發展 B.跨國公司主導經濟全球化C.跨國公司推動世界貿易發展 D.國際分工向廣度深度發展8.(2023·河北·模擬預測)如圖所示為2012~2019年全球GDP、貿易量、海運量增速以及貿易保護措施數目的變化情況。據此可知,這一時期( )A.政治多極化趨勢正在不斷加強 B.經濟的發展缺乏全球制度性協調機制C.逆全球化制約了世界經濟發展 D.反對霸權主義是全球治理的主要目標9.(2023·山東淄博·三模)下圖為關于“新柏林墻”的一幅漫畫。1990年,德國的柏林墻被推倒,但是人們發現另一種隔閡在南北國家之間形成。“新柏林墻”的形成反映了( )A.全球化發展進程的不平衡 B.國際經濟新秩序的確立C.世界經濟多極化格局形成 D.區域經濟集團化的發展10.(2023·山東泰安·模擬預測)如圖為某智能產品的生產曲線圖,據此可知( )A.國際經濟聯系更緊密 B.發展中國家居上游C.國際產業分工更合理 D.全球利益分配不均11.(2023·江蘇常州·模擬預測)2022年8月,面對日趨緊張的國際局勢,聯合國全球糧食、能源和金融危機應對小組(GCRG)發出警告:受地緣沖突影響,飆升的能源價格正在加劇數億人的生活成本,建議各國政府多管齊下,支持最弱勢群體,以避免能源貧困程度不斷惡化。由此可知( )A.能源是影響當今社會發展的根本障礙B.全球化加劇了全球競爭中的利益失衡C.逆全球化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發展主流D.現代戰爭中社會問題呈現全球化趨勢12.(2023·河北衡水·河北衡水中學模擬預測)1964年,阿根廷經濟學家普雷維什提出,世界經濟體系的中心是發達國家,外圍是依附于中心的發展中國家。外圍經濟的單一化、畸形發展及貧窮落后都是由于中心經濟造成的。因此,應改變國際貿易格局、締結新的國際商品協定、實行穩定初級產品價格等措施。該主張( )A.符合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潮流 B.強烈反對國際貿易保護主義C.意圖構建互利共贏的經濟秩序 D.指出了經濟全球化的諸多弊端13.(2023·福建寧德·三模)下圖所示為2022年俄羅斯與西方三國核彈頭數量對比情況(單位: 枚)。據此推測,當今美西方國家在軍事上沒有直接介入俄烏沖突,主要是由于( ) A.北約內部矛盾難以協調 B.俄羅斯擁有核威懾優勢C.政治多極化趨勢的加強 D.歐洲面臨嚴重能源危機14.(2023·河北滄州·模擬預測)下面是1995~2019年世界主要儲備貨幣占比情況。這說明,當今世界( )A.區域經濟集團化趨勢凸顯 B.經濟多極化趨勢明顯C.布雷頓森林體系日益崩潰 D.大國經濟依賴性增強15.(2023·廣東·統考模擬預測)近年來,上海合作組織、中國-東盟“10+1”、亞太經合組織、亞歐會議、亞洲合作對話、中阿合作論壇、中亞區域經濟合作等現有多邊合作機制的作用受到重視,相關國家間的溝通得到加強,更多的國家和地區參與共建“一帶一路”。這反映了( )A.東亞各國經濟的活躍 B.新型國際關系的建設C.世界經濟的深度融合 D.新興國家合作的加強16.(2023·河南濮陽·二模)1995年美國對墨西哥的貨物出口占其總出口的8%,2018年上升到16%;1995年美國貨物進口中來自墨西哥的占8%,2018年上升到13%。投資方面,1995—2006年美國對外直接投資存量增長3.5倍,其中對墨西哥的直接投資增長4.9倍。這表明《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的簽署( )A.打破了美墨之間的經濟隔絕狀態 B.優化了墨西哥的經濟產業結構C.強化了美國在兩極格局中的作用 D.帶動了北美區域經濟貿易發展17.(2023·湖南長沙·聯考模擬預測)2022年2月以來,俄烏沖突給世界帶來極不穩定性,它導致了全球市場的震蕩、大宗商品價格的波動、能源危機、糧食問題,加據了生態、氣候、環境等許多全球性的問題。材料( )A.說明全球貿易自由化對發展中國家不利 B.表明美國霸主地位動搖C.客觀上要求增強人類共同治理全球意識 D.體現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矛盾尖銳18.(2023·河北衡水·河北衡水中學模擬預測)下圖為巴西畫家塔爾希拉·阿瑪拉爾1943年創作的作品《有七只小豬的農場》,創作中融入了土著元素,表明土著藝術逐漸形成了一種獨特的藝術風格。這( ) A.反映了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特征 B.突出了不同種族文化的優劣差異C.體現了混血土著藝術的主導地位 D.阻止了歐洲殖民文化的不斷滲透19.(2023·福建泉州·模擬預測)下圖為1995—2013年全球及不同經濟體國外直接投資流入量(單位:10億美元)。據此可知( )A.世界經濟發展規模大大縮小 B.經濟全球化在曲折中不斷發展C.發達經濟體的投資環境惡化 D.轉型經濟體國家實力顯著增長20.(2023·天津紅橋·一模)有學者認為在全球化過程中帶來效應的差異,會影響人們對全球化的心態,進而影響主導思想與戰略選擇。下圖是該學者繪制的“全球化、經濟基礎與思想譜系的邏輯關系與動態演化圖”。 由此可以深刻認識到( )A.推進全球化應建立更公正的國際秩序 B.主導思想與戰略選擇影響全球化程度C.發達國家對全球化持更加開放的態度 D.全球化的過程是一個動態的演進過程【模擬測試】答案與解析1.【答案】B【詳解】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這是本質題、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現代(世界)。根據材料可知,大國之間的多邊多角互動與制衡態勢使大國關系錯綜復雜,這種合作與制衡的態勢有利于遏制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B項正確;政治經濟新秩序是指國家無論大小、強弱、貧富,都應當平等地作為國際社會的成員參與國際事務,而材料強調的依然是發達國家之間的合作與制衡,未涉及政治經濟新秩序,排除A項;大國之間進行合作并不意味著意識形態沖突淡化,排除C項;材料中的局勢并不一定會加劇大國之間的矛盾和沖突,排除D項。2.【答案】B【詳解】據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時空是現代史(世界)。據表格信息可知,該學者將當今世界體系劃分為四個層次,最高層、自主、反抗和依賴等,而美國一直居于最高層,中國、俄羅斯、南非、巴西等國地位有所提升,體現出“一超多強”的特點,體現的是世界多極化趨勢加強,B項正確;僅從表格,無法得出世界局勢的狀況,排除A項;從表格中,可以看出政治格局并未穩定,而是有所變化,排除C項;表格并未提及區域集團化的狀況,排除D項。3.【答案】A【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設問詞可知是目的題。時空是2022年法國。據材料“圖中美國拖著歐洲一群特宰的羔羊在大海上漂泊”,通過諷刺歐洲如同待宰的羔羊一樣,任由美國支配,來表達作者希望歐洲強化獨立自主的愿望,A項正確;作者的目的是歐洲加強獨立性,而歐洲各國也很難達成一致,排除B項;材料強調的是歐美之間的關系,不能說明歐盟一體化受挫,排除C項;材料體現的是對歐洲的呼吁,并不是對美國的譴責,排除D項。4.【答案】D【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背景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當代(世界)。根據材料信息“而100年之后,將不會再有能夠行使類似權力的政治小集團,任何這樣的集團將不是由3個西方人組成,而是由世界上7個或8個主要文明的核心國家的領導人組成。”并結合所學可知,二戰后,世界格局的多極化趨勢增強,多級力量共同影響世界,D項正確;材料論述的是世界格局多極化趨勢加強,第三世界崛起,但不符合“由世界上7個或8個主要文明的核心國家的領導人組成”,排除A項;材料反映世界多極化趨勢,“國家利益沖突和意識形態對抗”是冷戰的主要原因,不是世界多極化的“主要依據”,排除B項;材料論述的是世界格局多極化趨勢加強,不是局部沖突加劇,排除C項。5.【答案】B【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1世紀初(世界)。根據材料可知,代表多極化趨勢的歐盟力量進一步增強,但代表單極化的美國通過北約對歐洲的控制也進一步增強,說明單極化與多極化趨勢相交織,B項正確;根據常識,如今歐盟軍事實力遠不如美國,且從材料中無法證明,排除A項;歐洲眾多國家加入的北約已經成為當今世界威脅和平和推行霸權主義的軍事組織,排除C項;美歐之間既有合作又有競爭,排除D項。6.【答案】C【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設問詞可知是原因題。時空是現代史(美國)。據表格信息可知,美國國防部《四年防務評估報告》和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表的報告盡管在美國所謂的“全球性競爭對手”的出現時間認識上不一致,但都承認美國終將面對“全球性競爭對手”,這說明美國認可未來國際力量對比會出現新的變化,會有國家對美國形成競爭壓力。而國際力量對比的變化主要源于經濟、科技和軍事等方面構成的綜合國力的變化,其中,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展是國家經濟力量對比變化的重要原因,C項正確;美國影響力的衰退,是全球化發展中的因素之一,排除A項;政治格局的多極化源于經濟格局的多極化,所以并不是材料中結論產生的主要原因,排除B項;新崛起國家也是全球化發展中的因素之一,排除D項。故選C項。7.【答案】C【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85——2010年(世界)。根據材料中表格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跨國公司海外分支機構總產值占比逐年增加,銷售額占比逐年增加,出口總額占比逐年增加,說明跨國公司以本國為基地,通過對外投資,在世界各地設立分支機構或子公司的形式推動世界貿易發展,C項正確;材料描述的是跨國公司的發展情況,而非世界經濟的發展情況,并且也沒有體現“曲折”的發展現象,排除A項;根據材料信息,無法判定跨國公司是否主導經濟全球化,沒有體現跨國公司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的主導地位,排除B項;材料描述的是跨國公司其對世界經濟與貿易的貢獻,無法體現出國際分工向廣度深度發展,排除D項。故選C項。8.【答案】C【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當代(世界)。據本題材料圖片信息和所學可知,近年來,英國脫歐、美國等國家紛紛推行貿易保護主義,特別是2018年與2019年,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措施數量超過1000項,致使全球進出口貿易增速、全球GDP增速和全球海運量增速均明顯下降,世界經濟持續低位運行,反映出逆全球化制約了世界經濟的發展,C項正確;材料體現的是貿易保護主義和全球經濟發展的關系,并非政治多極化趨勢的加強,排除A項;材料內容主要體現了貿易保護主義等逆全球化行為對全球經濟發展的制約影響,沒有強調經濟的發展缺乏全球制度性協調機制,排除B項;據所學,全球治理的主要目標是全球安全,而非反霸權主義,并且材料內容沒有涉及霸權主義的影響,排除D項。9.【答案】A【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90年(德國)。根據材料“1990年,德國的柏林墻被推倒,但是人們發現另一種隔閡在南北國家之間形成。”可知,1990年,德國的柏林墻被推倒,而另外一種隔閡卻在形成,即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經濟發展不平衡,經濟關系不平等的南北問題,A項正確;國際經濟新秩序正在形成中,尚未正是建立,排除B項;世界經濟多極化是一種趨勢,并未形成正式格局,排除C項;材料中描述的是南北問題,即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問題,而非區域集團化,排除D項。10.【答案】D【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以來(全球)。根據本題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結論是:經濟全球化之下只能產品的生產體現出明顯的國際分工,居上游的研發設計和居下游的品牌運作、渠道設計多屬科技較發達的發達國家,附加值較高,從事零件生產、代工和組裝的中游國家一般是發展中國家,勞動付出較高,但附加值較低,體現出了全球范圍內利益分配不均,D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全球利益分配不均,A項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項;發展中國家應該以代加工為主,應處于中游,排除B項;材料體現的是國際分工不合理,并非更加合理,排除C項。故選D項。故選B項。11.【答案】D【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022年(世界)。根據材料“受地緣沖突影響,飆升的能源價格正在加劇數億人的生活成本,建議各國政府多管齊下,支持最弱勢群體,以避免能源貧困程度不斷惡化。”可知,受到地緣沖突的影響,世界將出現一系列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將成為全球要共同面對的問題,說明因地緣沖突導致的現代戰爭中,社會問題呈現全球化趨勢,D項正確;能源是影響當今社會發展的根本障礙,“根本”一詞說法過于夸大,排除A項;材料中沒有描述全球競爭利益失衡的信息,排除B項;和平與發展,全球化趨勢仍然是世界發展的主流,排除C項。故選D項。12.【答案】C【詳解】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這是本質題、目的的、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64年(世界)。根據材料“世界經濟體系的中心是發達國家,外圍是依附于中心的發展中國家。外圍經濟的單一化、畸形發展及貧窮落后都是由于中心經濟造成的”“應改變國際貿易格局、締結新的國際商品協定、實行穩定初級產品價格等措施”可知,阿根廷經濟學家普雷維什認為現存的世界經濟體系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對發展中國家不利,主張構建互利共贏的經濟秩序,C項正確;材料主張構建互利共贏的經濟秩序,并非強調區域經濟一體化,排除A項;普雷維什主張構建互利共贏的經濟秩序,而不僅僅是反對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排除B項;D項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主張構建互利共贏的經濟秩序,排除D項。故選C項。13.【答案】B【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原因題。時空是:2022年(歐洲)。根據2022年俄羅斯與西方三國核彈頭數量對比情況可知,俄羅斯核彈頭數量超過美、法、英三國核彈頭總數量,表明俄羅斯核力量強大,讓美國等西方國家忌憚核戰爭的毀滅性后果而沒有直接介入俄烏沖突,B項正確;材料體現俄羅斯與西方三國核力量對比,與北約內部矛盾、歐洲能源危機關系不大,排除A項、D項;政治多極化是世界政治格局發展的總趨勢,對于烏克蘭問題應該從美俄博弈的具體情況去考慮,排除C項。故選B項。故選B項。14.【答案】B【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95~2019年(世界)。據本題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結論是:圖示反映出美元作為世界主要儲備貨幣比例有所下降,日元、英鎊、歐元發展平穩,人民幣在迅速崛起,這體現出經濟多極化趨勢明顯,B項正確;圖示反映出多種世界主要儲備貨幣,無法得出區域經濟集團化現象的凸顯的結論,排除A項;20世紀70年代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與圖示對應的時間不符,排除C項;圖示反映的是世界主要儲備貨幣占比情況,無法說明各大國間的合作情況,排除D項。15.【答案】C【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1世紀初(世界)。由材料中“現有多邊合作機制的作用受到重視”“參與共建‘一帶一路’”等信息可知,在經濟全球化大背景下,各國積極利用現有多邊合作機制,通過推動共建“一帶一路”,促進了區域經濟合作的蓬勃發展,這反映了世界經濟的深度融合,C項正確;材料所述不僅僅局限于東亞國家和新興國家群體,排除A、D兩項;B項明顯與材料中“更多的國家和地區參與共建‘一帶一路’”不符,排除B項。故選C項。16.【答案】D【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94年《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生效后。根據材料可知,美國、墨西哥之間的進出口貿易都有較大幅度增長,美國對墨西哥的直接投資增長4.9倍,說明《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的簽署對美國來講,企業的出口市場規模會擴大,可以利用墨西哥的廉價勞動力增強競爭力,對墨西哥來講,也可以擴大出口市場,促進外資流入,D項正確;美國和墨西哥之間在協定簽署之前經濟并未隔絕,排除A項;從材料不能得出墨西哥農業、工業和服務業等發展情況,沒有體現經濟產業結構變化,排除B項;1991年蘇聯解體兩極格局瓦解,排除C項。故選D項。17.【答案】C【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1世紀的世界經濟全球化。根據題干可知,俄烏沖突給世界帶來極不穩定性,它導致了全球市場的震蕩、大宗商品價格的波動、能源危機、糧食問題,這從客觀上要求人類增強共同治理全球的意識,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C項正確;全球貿易自由化對發展中國家有利有弊,排除A項;在20世紀70年代美國在世界經濟的霸主地位就已動搖,排除B項;俄烏沖突不是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矛盾尖銳,而是政治和社會分歧、利益沖突等多方面原因形成的,排除D項。18.【答案】A【詳解】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提示詞,可知這是本質題、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43年(巴西)。據本題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結論是:巴西畫家在1943年的作品中融入了土著藝術的元素,體現了全球化背景下現代文化與傳統文化交融與發展以及文化多元化特征,A項正確;世界文化是多元的文化,不存在不同種類文化的優劣之分,排除B項;材料未提及其他藝術派別的發展情況,不能得出土著藝術占據主導,排除C項;本土文化的發展有利于抵制歐洲殖民文化的不斷滲透,“阻止了”說法過于絕對,排除D項。故選A項。19.【答案】B【詳解】根據材料中的圖表可知,全球及不同經濟體的國外直接投資流入量總體來看呈上升趨勢,但上升過程中又有曲折,B項正確;根據材料可以看出,世界總量及發達經濟體整體上呈上升趨勢,并非規模縮小,排除A項;根據材料可知發達經濟體的投資流入量高于轉型經濟體和發展中經濟體,無法得出投資環境惡化,排除C項;根據材料中的外國直接投資流入量的增長并不能得出轉型經濟體的國家實力增長這一結論,二者無直接關聯,排除D項。故選B項。20.【答案】A【詳解】依據材料“在全球化過程中帶來效應的差異,會影響人們對全球化的心態,進而影響主導思想與戰略選擇”,結合圖示可知在全球化與社會經濟基礎和戰略思想選擇之間,當全球化給參與者帶來經濟增長與福利改進時,參與者會對全球化持開放的態度,但是當全球化引發參與者內部嚴重分化時,參與者會對全球化更加保守,所以需要建立更公正的國際秩序,A項正確;決定全球化程度的是生產力發展水平,排除B項;發達國家的貿易保護主義與全球化不符,排除C項;材料體現的是全球化與經濟基礎以及思想之間的關系,不能得出其過程,排除D項。故選A項。( 二)教師版高中歷史《中外歷史綱要(下)》同步學案(時空坐標+思維導圖+知識梳理+重難突破+模擬測試)(學生版+教師版)第22課 世界多極化與經濟全球化(兩課時)【時空坐標】【思維導圖】【知識梳理】 世界多極化發展趨勢二、經濟全球化進程加快1.經濟全球化(1)發展歷程時期概況開始追溯到新航路的開辟和資本主義在西歐的興起工業革命后世界市場更加擴大,國際貿易和國際投資迅速發展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建立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和關稅與貿易總協定,進一步促進了經濟全球化進程。世界經濟向體系化、規范化發展70年代以來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新的科學技術的發展成為經濟全球化的主要推動力量進入90年代跨國公司迅猛發展,它們通過把世界各國納入全新的國際生產分工體系,使各國的生產活動密切聯系,相互依賴,相互滲透,連成一體。1995年,世界貿易組織的誕生,把貿易、投資和服務的國際化提高到新的水平進入21世紀以互聯網、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新一輪科學技術的發展,經濟全球化成為強勁的時代潮流存在問題 ①增加了發展中國家經濟失控的風險。②出現了所謂“逆全球化”現象,如2016年,英國的脫歐公投,美國采取的貿易保護、控制移民等措施。2.區域經濟集團化歐洲聯盟經濟一體化程度最高的區域組織英國脫歐凸顯曲折性、復雜性北美自由貿易區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組成,是由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組成的區域性經濟集團東南亞國家聯盟東南亞地區以經濟合作為基礎的政治、經濟、安全一體化合作組織亞太經濟合作組織亞太地區層級最高、領域最廣、最具影響力的經濟合作機制 缺乏法律約束,具有松散性三、社會信息化和文化多樣性1.社會信息化(1)涵義:是指發展以計算機為主的智能化工具為代表的新生產力,建立有組織的信息網絡體系,促進信息交流和知識共享,提高經濟增長質量,推動經濟社會向高效、優質發展轉型的歷史進程。(2)影響①進入21世紀,社會信息化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時代潮流,正在使人類社會發生極其深刻的變化。②如何保衛自己的信息安全,也成為各國必須解決的現實問題。2.文化多樣性(1)地位:文化多樣性是世界文化的基本特征。(2)面臨挑戰①背景:經濟全球化和社會信息化。②策略:努力維護自己的文化特性,維系自己的文化根脈。③中國:在傳承和傳播中華優秀文化的同時,尊重世界文化多樣性,促進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推動世界的和平與發展。【重難突破】一、認識世界多極化趨勢加強的原因和特點(1)原因①根本原因是世界經濟的多極化,也是兩極格局內部矛盾發展的必然結果。②兩極格局瓦解后,美國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試圖建立一個由其領導的單極世界。③歐盟、日本、俄羅斯、中國等多種政治力量不斷發展壯大。④各種政治力量重新分化組合,沒有哪一種力量能夠單獨主宰世界。(2)特點①世界格局的變化是在和平條件下發生的,不是戰勝國強加給戰敗國的意志,新舊格局的交替必然是一個復雜漫長的過程。②新的國際格局尚未形成,暫時形成“一超多強”的局面,但多極化發展趨勢不可避免。③世界多極化趨勢下,多元的力量結構有著相互競爭、相互制約的關系,在政治、經濟、外交上的關系更加錯綜復雜,體現了國際中心多元化的特點。④局部戰爭、武裝沖突、恐怖主義活動增多,成為影響國際安全的主要因素。二、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①對世界而言: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既加速了世界經濟的發展和繁榮,也加劇了全球競爭中的利益失衡,部分國家出現逆全球化現象。②對發達國家而言:發達國家憑借資金、技術、市場、經營管理方面的絕對優勢,是經濟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③對發展中國家而言: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有利于吸引外資和經驗,也會危害國家主權安全。【模擬測試】1.(2023·湖北·聯考二模)某學者在《大國政治與中國外交》中寫道:在亞太地區,有“中、美、日”新三角和“中、美、日、俄”四角關系;在歐洲,既有“美、歐、俄”大三角,也有“德、法、英”小三角,還有“德、俄、英、法”四角關系,等等。這種局勢( )A.構成政治經濟新秩序的基調 B.利于遏制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C.反映出意識形態沖突的淡化 D.加劇了大國之間的矛盾和沖突【答案】B【詳解】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這是本質題、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現代(世界)。根據材料可知,大國之間的多邊多角互動與制衡態勢使大國關系錯綜復雜,這種合作與制衡的態勢有利于遏制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B項正確;政治經濟新秩序是指國家無論大小、強弱、貧富,都應當平等地作為國際社會的成員參與國際事務,而材料強調的依然是發達國家之間的合作與制衡,未涉及政治經濟新秩序,排除A項;大國之間進行合作并不意味著意識形態沖突淡化,排除C項;材料中的局勢并不一定會加劇大國之間的矛盾和沖突,排除D項。2.(2023·山東日照·三模)某西方學者將當今世界體系分為四個層次(如下表所示)。該學者對世界體系演變所持的觀點是( ) 時間 最高層 自主 反抗 依賴2001年 美國 歐盟、日本 中國、印度、俄羅斯 其他國家2010年 美國 歐盟、日本、中國、俄羅斯 印度、南非、巴西 其他國家A.世界局勢愈發動蕩 B.多極化趨勢加強C.政治格局趨于穩定 D.區域集團化加速【答案】B【詳解】據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時空是現代史(世界)。據表格信息可知,該學者將當今世界體系劃分為四個層次,最高層、自主、反抗和依賴等,而美國一直居于最高層,中國、俄羅斯、南非、巴西等國地位有所提升,體現出“一超多強”的特點,體現的是世界多極化趨勢加強,B項正確;僅從表格,無法得出世界局勢的狀況,排除A項;從表格中,可以看出政治格局并未穩定,而是有所變化,排除C項;表格并未提及區域集團化的狀況,排除D項。3.(2023·湖北襄陽·襄陽四中模擬預測)如圖是2022年法國報紙上發表的一幅諷刺畫,圖中美國拖著歐洲一群特宰的羔羊在大海上漂泊。作者意在( )A.呼吁歐洲加強獨立性 B.喚起歐洲各國團結一致C.說明歐盟一體化受挫 D.譴責美國推行霸權主義【答案】A【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設問詞可知是目的題。時空是2022年法國。據材料“圖中美國拖著歐洲一群特宰的羔羊在大海上漂泊”,通過諷刺歐洲如同待宰的羔羊一樣,任由美國支配,來表達作者希望歐洲強化獨立自主的愿望,A項正確;作者的目的是歐洲加強獨立性,而歐洲各國也很難達成一致,排除B項;材料強調的是歐美之間的關系,不能說明歐盟一體化受挫,排除C項;材料體現的是對歐洲的呼吁,并不是對美國的譴責,排除D項。4.(2023·天津和平·模擬預測)有學者認為,1919年,英、美、法三國領導人控制著整個世界;而100年之后,將不會再有能夠行使類似權力的政治小集團,任何這樣的集團將不是由3個西方人組成,而是由世界上7個或8個主要文明的核心國家的領導人組成。這一觀點成立的主要依據是( )A.殖民體系瓦解,第三世界的崛起 B.國家利益沖突,意識形態對抗C.區域集團發展,局部沖突加劇 D.力量對比變化,多極化趨勢增強【答案】D【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背景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當代(世界)。根據材料信息“而100年之后,將不會再有能夠行使類似權力的政治小集團,任何這樣的集團將不是由3個西方人組成,而是由世界上7個或8個主要文明的核心國家的領導人組成。”并結合所學可知,二戰后,世界格局的多極化趨勢增強,多級力量共同影響世界,D項正確;材料論述的是世界格局多極化趨勢加強,第三世界崛起,但不符合“由世界上7個或8個主要文明的核心國家的領導人組成”,排除A項;材料反映世界多極化趨勢,“國家利益沖突和意識形態對抗”是冷戰的主要原因,不是世界多極化的“主要依據”,排除B項;材料論述的是世界格局多極化趨勢加強,不是局部沖突加劇,排除C項。5.(2023·湖北荊州·模擬預測)下圖反映了21世紀初期歐盟與北約組織成員的重疊狀況。據此可知( ) A.歐盟的軍事實力已經超越美國 B.單極化與多極化趨勢相交織C.美國和歐盟聯合維護世界和平 D.美歐的伙伴關系更平等和諧【答案】B【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1世紀初(世界)。根據材料可知,代表多極化趨勢的歐盟力量進一步增強,但代表單極化的美國通過北約對歐洲的控制也進一步增強,說明單極化與多極化趨勢相交織,B項正確;根據常識,如今歐盟軍事實力遠不如美國,且從材料中無法證明,排除A項;歐洲眾多國家加入的北約已經成為當今世界威脅和平和推行霸權主義的軍事組織,排除C項;美歐之間既有合作又有競爭,排除D項。6.(2023·海南·模擬預測)讀下表信息。表中結論得出的依據是( )時間 機構及報告 結論1997年 美國國防部《四年防務評估報告》 2015年前,美國不會有過去蘇聯那樣的全球性競爭對手;2015年后,可能出現同美國匹敵的全球性競爭對手,“俄國和中國具有這種潛力”1999年 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表報告 2025年前不大可能出現美國的全球性競爭對手,“但新興強國將越來越約束美國的地區選擇并限制其戰略影響”A.美國影響力的衰退 B.政治格局多極化趨勢的增強C.經濟全球化的發展 D.新崛起國家綜合實力的提高【答案】C【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設問詞可知是原因題。時空是現代史(美國)。據表格信息可知,美國國防部《四年防務評估報告》和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表的報告盡管在美國所謂的“全球性競爭對手”的出現時間認識上不一致,但都承認美國終將面對“全球性競爭對手”,這說明美國認可未來國際力量對比會出現新的變化,會有國家對美國形成競爭壓力。而國際力量對比的變化主要源于經濟、科技和軍事等方面構成的綜合國力的變化,其中,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展是國家經濟力量對比變化的重要原因,C項正確;美國影響力的衰退,是全球化發展中的因素之一,排除A項;政治格局的多極化源于經濟格局的多極化,所以并不是材料中結論產生的主要原因,排除B項;新崛起國家也是全球化發展中的因素之一,排除D項。故選C項。7.(2023·江蘇揚州·模擬預測)據如表數據可知( ) 年份 海外分支機構總產值占GDP的比例 海外分支機構銷售額占GDP的比例 海外分支機構出口總額占全球出口額的比例1985 4.77% 20.02% 30.30%1995 5.99% 27.63% 14.86%2005 9.03% 46.18% 32.31%2010 10.24% 39.98% 33.04%A.世界經濟在曲折中獲得發展 B.跨國公司主導經濟全球化C.跨國公司推動世界貿易發展 D.國際分工向廣度深度發展【答案】C【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85——2010年(世界)。根據材料中表格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跨國公司海外分支機構總產值占比逐年增加,銷售額占比逐年增加,出口總額占比逐年增加,說明跨國公司以本國為基地,通過對外投資,在世界各地設立分支機構或子公司的形式推動世界貿易發展,C項正確;材料描述的是跨國公司的發展情況,而非世界經濟的發展情況,并且也沒有體現“曲折”的發展現象,排除A項;根據材料信息,無法判定跨國公司是否主導經濟全球化,沒有體現跨國公司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的主導地位,排除B項;材料描述的是跨國公司其對世界經濟與貿易的貢獻,無法體現出國際分工向廣度深度發展,排除D項。故選C項。8.(2023·河北·模擬預測)如圖所示為2012~2019年全球GDP、貿易量、海運量增速以及貿易保護措施數目的變化情況。據此可知,這一時期( )A.政治多極化趨勢正在不斷加強 B.經濟的發展缺乏全球制度性協調機制C.逆全球化制約了世界經濟發展 D.反對霸權主義是全球治理的主要目標【答案】C【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當代(世界)。據本題材料圖片信息和所學可知,近年來,英國脫歐、美國等國家紛紛推行貿易保護主義,特別是2018年與2019年,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措施數量超過1000項,致使全球進出口貿易增速、全球GDP增速和全球海運量增速均明顯下降,世界經濟持續低位運行,反映出逆全球化制約了世界經濟的發展,C項正確;材料體現的是貿易保護主義和全球經濟發展的關系,并非政治多極化趨勢的加強,排除A項;材料內容主要體現了貿易保護主義等逆全球化行為對全球經濟發展的制約影響,沒有強調經濟的發展缺乏全球制度性協調機制,排除B項;據所學,全球治理的主要目標是全球安全,而非反霸權主義,并且材料內容沒有涉及霸權主義的影響,排除D項。9.(2023·山東淄博·三模)下圖為關于“新柏林墻”的一幅漫畫。1990年,德國的柏林墻被推倒,但是人們發現另一種隔閡在南北國家之間形成。“新柏林墻”的形成反映了( )A.全球化發展進程的不平衡 B.國際經濟新秩序的確立C.世界經濟多極化格局形成 D.區域經濟集團化的發展【答案】A【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90年(德國)。根據材料“1990年,德國的柏林墻被推倒,但是人們發現另一種隔閡在南北國家之間形成。”可知,1990年,德國的柏林墻被推倒,而另外一種隔閡卻在形成,即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經濟發展不平衡,經濟關系不平等的南北問題,A項正確;國際經濟新秩序正在形成中,尚未正是建立,排除B項;世界經濟多極化是一種趨勢,并未形成正式格局,排除C項;材料中描述的是南北問題,即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問題,而非區域集團化,排除D項。10.(2023·山東泰安·模擬預測)如圖為某智能產品的生產曲線圖,據此可知( )A.國際經濟聯系更緊密 B.發展中國家居上游C.國際產業分工更合理 D.全球利益分配不均【答案】D【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以來(全球)。根據本題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結論是:經濟全球化之下只能產品的生產體現出明顯的國際分工,居上游的研發設計和居下游的品牌運作、渠道設計多屬科技較發達的發達國家,附加值較高,從事零件生產、代工和組裝的中游國家一般是發展中國家,勞動付出較高,但附加值較低,體現出了全球范圍內利益分配不均,D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全球利益分配不均,A項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項;發展中國家應該以代加工為主,應處于中游,排除B項;材料體現的是國際分工不合理,并非更加合理,排除C項。故選D項。故選B項。11.(2023·江蘇常州·模擬預測)2022年8月,面對日趨緊張的國際局勢,聯合國全球糧食、能源和金融危機應對小組(GCRG)發出警告:受地緣沖突影響,飆升的能源價格正在加劇數億人的生活成本,建議各國政府多管齊下,支持最弱勢群體,以避免能源貧困程度不斷惡化。由此可知( )A.能源是影響當今社會發展的根本障礙B.全球化加劇了全球競爭中的利益失衡C.逆全球化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發展主流D.現代戰爭中社會問題呈現全球化趨勢【答案】D【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022年(世界)。根據材料“受地緣沖突影響,飆升的能源價格正在加劇數億人的生活成本,建議各國政府多管齊下,支持最弱勢群體,以避免能源貧困程度不斷惡化。”可知,受到地緣沖突的影響,世界將出現一系列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將成為全球要共同面對的問題,說明因地緣沖突導致的現代戰爭中,社會問題呈現全球化趨勢,D項正確;能源是影響當今社會發展的根本障礙,“根本”一詞說法過于夸大,排除A項;材料中沒有描述全球競爭利益失衡的信息,排除B項;和平與發展,全球化趨勢仍然是世界發展的主流,排除C項。故選D項。12.(2023·河北衡水·河北衡水中學模擬預測)1964年,阿根廷經濟學家普雷維什提出,世界經濟體系的中心是發達國家,外圍是依附于中心的發展中國家。外圍經濟的單一化、畸形發展及貧窮落后都是由于中心經濟造成的。因此,應改變國際貿易格局、締結新的國際商品協定、實行穩定初級產品價格等措施。該主張( )A.符合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潮流 B.強烈反對國際貿易保護主義C.意圖構建互利共贏的經濟秩序 D.指出了經濟全球化的諸多弊端【答案】C【詳解】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這是本質題、目的的、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64年(世界)。根據材料“世界經濟體系的中心是發達國家,外圍是依附于中心的發展中國家。外圍經濟的單一化、畸形發展及貧窮落后都是由于中心經濟造成的”“應改變國際貿易格局、締結新的國際商品協定、實行穩定初級產品價格等措施”可知,阿根廷經濟學家普雷維什認為現存的世界經濟體系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對發展中國家不利,主張構建互利共贏的經濟秩序,C項正確;材料主張構建互利共贏的經濟秩序,并非強調區域經濟一體化,排除A項;普雷維什主張構建互利共贏的經濟秩序,而不僅僅是反對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排除B項;D項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主張構建互利共贏的經濟秩序,排除D項。故選C項。13.(2023·福建寧德·三模)下圖所示為2022年俄羅斯與西方三國核彈頭數量對比情況(單位: 枚)。據此推測,當今美西方國家在軍事上沒有直接介入俄烏沖突,主要是由于( ) A.北約內部矛盾難以協調 B.俄羅斯擁有核威懾優勢C.政治多極化趨勢的加強 D.歐洲面臨嚴重能源危機【答案】B【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原因題。時空是:2022年(歐洲)。根據2022年俄羅斯與西方三國核彈頭數量對比情況可知,俄羅斯核彈頭數量超過美、法、英三國核彈頭總數量,表明俄羅斯核力量強大,讓美國等西方國家忌憚核戰爭的毀滅性后果而沒有直接介入俄烏沖突,B項正確;材料體現俄羅斯與西方三國核力量對比,與北約內部矛盾、歐洲能源危機關系不大,排除A項、D項;政治多極化是世界政治格局發展的總趨勢,對于烏克蘭問題應該從美俄博弈的具體情況去考慮,排除C項。故選B項。故選B項。14.(2023·河北滄州·模擬預測)下面是1995~2019年世界主要儲備貨幣占比情況。這說明,當今世界( )A.區域經濟集團化趨勢凸顯 B.經濟多極化趨勢明顯C.布雷頓森林體系日益崩潰 D.大國經濟依賴性增強【答案】B【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95~2019年(世界)。據本題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結論是:圖示反映出美元作為世界主要儲備貨幣比例有所下降,日元、英鎊、歐元發展平穩,人民幣在迅速崛起,這體現出經濟多極化趨勢明顯,B項正確;圖示反映出多種世界主要儲備貨幣,無法得出區域經濟集團化現象的凸顯的結論,排除A項;20世紀70年代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與圖示對應的時間不符,排除C項;圖示反映的是世界主要儲備貨幣占比情況,無法說明各大國間的合作情況,排除D項。15.(2023·廣東·統考模擬預測)近年來,上海合作組織、中國-東盟“10+1”、亞太經合組織、亞歐會議、亞洲合作對話、中阿合作論壇、中亞區域經濟合作等現有多邊合作機制的作用受到重視,相關國家間的溝通得到加強,更多的國家和地區參與共建“一帶一路”。這反映了( )A.東亞各國經濟的活躍 B.新型國際關系的建設C.世界經濟的深度融合 D.新興國家合作的加強【答案】C【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1世紀初(世界)。由材料中“現有多邊合作機制的作用受到重視”“參與共建‘一帶一路’”等信息可知,在經濟全球化大背景下,各國積極利用現有多邊合作機制,通過推動共建“一帶一路”,促進了區域經濟合作的蓬勃發展,這反映了世界經濟的深度融合,C項正確;材料所述不僅僅局限于東亞國家和新興國家群體,排除A、D兩項;B項明顯與材料中“更多的國家和地區參與共建‘一帶一路’”不符,排除B項。故選C項。16.(2023·河南濮陽·二模)1995年美國對墨西哥的貨物出口占其總出口的8%,2018年上升到16%;1995年美國貨物進口中來自墨西哥的占8%,2018年上升到13%。投資方面,1995—2006年美國對外直接投資存量增長3.5倍,其中對墨西哥的直接投資增長4.9倍。這表明《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的簽署( )A.打破了美墨之間的經濟隔絕狀態 B.優化了墨西哥的經濟產業結構C.強化了美國在兩極格局中的作用 D.帶動了北美區域經濟貿易發展【答案】D【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94年《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生效后。根據材料可知,美國、墨西哥之間的進出口貿易都有較大幅度增長,美國對墨西哥的直接投資增長4.9倍,說明《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的簽署對美國來講,企業的出口市場規模會擴大,可以利用墨西哥的廉價勞動力增強競爭力,對墨西哥來講,也可以擴大出口市場,促進外資流入,D項正確;美國和墨西哥之間在協定簽署之前經濟并未隔絕,排除A項;從材料不能得出墨西哥農業、工業和服務業等發展情況,沒有體現經濟產業結構變化,排除B項;1991年蘇聯解體兩極格局瓦解,排除C項。故選D項。17.(2023·湖南長沙·聯考模擬預測)2022年2月以來,俄烏沖突給世界帶來極不穩定性,它導致了全球市場的震蕩、大宗商品價格的波動、能源危機、糧食問題,加據了生態、氣候、環境等許多全球性的問題。材料( )A.說明全球貿易自由化對發展中國家不利 B.表明美國霸主地位動搖C.客觀上要求增強人類共同治理全球意識 D.體現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矛盾尖銳【答案】C【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1世紀的世界經濟全球化。根據題干可知,俄烏沖突給世界帶來極不穩定性,它導致了全球市場的震蕩、大宗商品價格的波動、能源危機、糧食問題,這從客觀上要求人類增強共同治理全球的意識,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C項正確;全球貿易自由化對發展中國家有利有弊,排除A項;在20世紀70年代美國在世界經濟的霸主地位就已動搖,排除B項;俄烏沖突不是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矛盾尖銳,而是政治和社會分歧、利益沖突等多方面原因形成的,排除D項。18.(2023·河北衡水·河北衡水中學模擬預測)下圖為巴西畫家塔爾希拉·阿瑪拉爾1943年創作的作品《有七只小豬的農場》,創作中融入了土著元素,表明土著藝術逐漸形成了一種獨特的藝術風格。這( ) A.反映了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特征 B.突出了不同種族文化的優劣差異C.體現了混血土著藝術的主導地位 D.阻止了歐洲殖民文化的不斷滲透【答案】A【詳解】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提示詞,可知這是本質題、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43年(巴西)。據本題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結論是:巴西畫家在1943年的作品中融入了土著藝術的元素,體現了全球化背景下現代文化與傳統文化交融與發展以及文化多元化特征,A項正確;世界文化是多元的文化,不存在不同種類文化的優劣之分,排除B項;材料未提及其他藝術派別的發展情況,不能得出土著藝術占據主導,排除C項;本土文化的發展有利于抵制歐洲殖民文化的不斷滲透,“阻止了”說法過于絕對,排除D項。故選A項。19.(2023·福建泉州·模擬預測)下圖為1995—2013年全球及不同經濟體國外直接投資流入量(單位:10億美元)。據此可知( )A.世界經濟發展規模大大縮小 B.經濟全球化在曲折中不斷發展C.發達經濟體的投資環境惡化 D.轉型經濟體國家實力顯著增長【答案】B【詳解】根據材料中的圖表可知,全球及不同經濟體的國外直接投資流入量總體來看呈上升趨勢,但上升過程中又有曲折,B項正確;根據材料可以看出,世界總量及發達經濟體整體上呈上升趨勢,并非規模縮小,排除A項;根據材料可知發達經濟體的投資流入量高于轉型經濟體和發展中經濟體,無法得出投資環境惡化,排除C項;根據材料中的外國直接投資流入量的增長并不能得出轉型經濟體的國家實力增長這一結論,二者無直接關聯,排除D項。故選B項。20.(2023·天津紅橋·一模)有學者認為在全球化過程中帶來效應的差異,會影響人們對全球化的心態,進而影響主導思想與戰略選擇。下圖是該學者繪制的“全球化、經濟基礎與思想譜系的邏輯關系與動態演化圖”。 由此可以深刻認識到( )A.推進全球化應建立更公正的國際秩序 B.主導思想與戰略選擇影響全球化程度C.發達國家對全球化持更加開放的態度 D.全球化的過程是一個動態的演進過程【答案】A【詳解】依據材料“在全球化過程中帶來效應的差異,會影響人們對全球化的心態,進而影響主導思想與戰略選擇”,結合圖示可知在全球化與社會經濟基礎和戰略思想選擇之間,當全球化給參與者帶來經濟增長與福利改進時,參與者會對全球化持開放的態度,但是當全球化引發參與者內部嚴重分化時,參與者會對全球化更加保守,所以需要建立更公正的國際秩序,A項正確;決定全球化程度的是生產力發展水平,排除B項;發達國家的貿易保護主義與全球化不符,排除C項;材料體現的是全球化與經濟基礎以及思想之間的關系,不能得出其過程,排除D項。故選A項。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