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1講 長度和時間的測量2023-2024學年暑假銜接教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1講 長度和時間的測量2023-2024學年暑假銜接教材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1講 長度和時間的測量
認識時間和長度的測量工具及國際單位
會正確使用相關測量工具進行測量,并正確記錄測量結果
知道測量長度的幾種特殊方法
知道誤差與錯誤的區別
什么是測量(做一做)
1.先觀察再測量下面四圖,看看你的感覺準確嗎?這個事實說明了什么?
2.目測課桌的長、寬、高,你感覺哪個邊長哪個邊短?
思考:不用尺,如何證實你目測的結果是正確的?交流你的方法,并實際量一量.
長 寬 高
3.測量:將待測量與一個公認標準量進行比較。這個公認的標準量就叫 單位 .
長度及其測量
1、長度單位:在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單位是米(用m表示)。常用的長度單位還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納米(nm)等。
1km=103m,1m= 103 mm= 106μm= 109 nm;1m=10dm=100cm。
長度的測量:通過觀察認識測量工具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掌握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認識刻度尺
如圖所示,直尺的量程是_0-8__cm,分度值是_0.1__cm(或1mm),零刻度在尺子的_左_端.相鄰兩數字之間共均分為_10__個格.
(2)刻度尺的使用 (先回憶溫度計的使用方法)要做到四會: ①會放 ②會看 ③會讀 ④會記.
*會放:使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邊,緊貼被測物體;正確擺放尺的位置,不能傾斜;刻度尺的“0”刻度線與被測物體的一端對齊(也可與其他整刻度線對齊)
*會看:視線要與尺面垂直
*會讀:測量時,要以分度值為單位,并要估讀到分度值的的下一位(精確值+估讀值);
比如上面a圖:精確值是2cm,估讀值是0.8cm,讀數為2.8cm
比如上面b圖:精確值是27mm,估讀值是0.8mm,讀數為27.8mm
*會記:記錄測量結果時,要寫出數字和單位
3、間接測量物理書內頁一張紙的厚度
實驗次數 書本厚度/mm 紙張數 一張紙的厚度/mm 平均值/mm
1 20
2 40
3 60
多次測量求平均值,可以減小誤差
4、誤差: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的差異叫誤差
(1)誤差與錯誤不同,錯誤應該避免,誤差總是存在,不可避免.
(2)減小誤差的方法: ①多次測量求平均值; ②選用更精密的測量工具
5、其他一些特殊的測量方法
(1)平移法——借助于一些簡單的輔助器材(如三角板、刻度尺)把不可直接測量的長度“平移”到刻度尺上,從而可直接測出該長度。如測小球、硬幣、圓柱形物體的直徑,測量人的身高等。
(2)化曲為直法——借助于一些輔助器材(如不易拉長的細軟線)把不能直接測量的曲線變為直線,再用刻度尺測量。如測量圖示曲線的長度時,可以小心地讓細線與曲線重合,在細線上標記出起點和終點,再將細線拉直,用刻度尺直接測量起點到終點的距離。
(3)化直為曲法——用已知周長的滾輪在較長的路程(如操場跑道、某段道路等)上滾動,用滾輪的周長乘以滾動的圈數得出路程的長度。如用自行車測一段馬路的長度。
三、時間及測量
1、時間的單位:秒(s)、分鐘(min)、小時(h),換算關系:1 h=60 min,1 min=60 s
2、機械停表的使用
(1)量程和分度值:機械停表的外圈(大圈)以秒為單位,內圈(小圈)以分為單位,不同停表量程和分度值會不同,量程以小圈為準。如左圖中量程為30 min,內圈分度值為0.5 min,外圈為0.1 s;右圖中量程為15 min,內圈分度值為0.5 min,外圈為0.1 s。
(2)機械秒表的使用:按動秒表上的按鈕,使之啟動、暫停和歸零。一般是由小表盤和大表盤構成,計數等于小表盤的時間加大表盤的時間,如圖,小表盤指針轉動一周所經歷的時間是15分鐘,分度值是min分,大表盤指針轉動一周所經歷的時間是60秒,分度值是s秒。
(3)讀數:內圈示數+外圈示數。左圖中內圈示數不足1小格(30 s),所以只需讀出外圈示數19.6 s即可;如果內圈指針在1、2小格之間,則示數為30 s+19.6 s=49.6 s。右圖中外圈有兩排刻度,分別為0~30 s、30~60 s,要由內圈指針位置來確定讀哪一圈的示數,如果沒超過半個大格,按0~30 s讀數,如果超過半個大格,按30~60 s讀數。右圖中內圈指針超過了3和4中間的刻線,內圈讀為3 min,即180 s,外圈按30~60 s讀數,為38.3 s,所以停表示數為180 s+38.3 s=218.3 s。
【例1】如圖所示是某同學測量鉛筆長度時的情景,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為 _____mm,所測得鉛筆的長為 _____cm。
【答案】 1 5.20
【詳解】[1]圖中1cm分成10個小格,1個小格表示1mm,即分度值為1mm。
[2]鉛筆的左邊緣對準0刻度線,右端對準5.00cm后第2個格,所以讀數為5.20cm,即鉛筆的長為5.20cm。
[變式]如圖所示,物體A的長度為______cm。
【答案】3.90
【詳解】圖中刻度尺上1cm之間有10個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的長度是:
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mm;物體左側與0.00cm對齊,右側與3.90cm對齊,故物體的長度為3.90cm。
【例2】給下列長度補上合適的長度單位(用符號表示):
(1) 一本書的厚度為8________; (2)一位學生的身高為160_________;
(3) 雙人課桌的長度是120________; (4)圓珠筆芯塑料管的直徑是3_____。
【答案】 mm cm cm mm
【詳解】(1)[1]中學生食指的寬度在1cm左右,一本書的厚度略小于1cm,在0.8cm=8mm左右。
(2)[2]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中學生的身高接近成年人,在160cm左右。
(3)[3]中學生的步幅在60cm左右,雙人課桌的長度大約是中學生步幅的二倍,在120cm左右。
(4)[4]圓珠筆的直徑約8mm,圓珠筆芯塑料管的直徑很小,在3mm左右。
[變式]填上合適的單位:
(1)小紅的身高1.65______; (2)一張紙的厚度約80_______;
(3)半場足球賽時間45_______; (4)一間教室高約3.5_______。
【答案】 m μm min m
【詳解】(1)[1]成年人的身高約為1.70m,所以小紅的身高1.65m。
(2)[2]一張紙的厚度約0.08mm,即80μm。
(3)[3]正式足球比賽分上下兩個半場,分別是45min,所以半場足球賽時間45min。
(4)[4 ]一層樓高約為3m,教室高度比普通樓房稍高,所以一間教室高約3.5m。
【例3】小玲同學用刻度尺測量鉛筆盒的長度5次,記錄結果為:23.52cm、23.52cm、23.23cm、23.50cm、23.51cm,則鉛筆盒長度為___________cm,刻度尺的分度值為___________cm。
【答案】 23.51 0.1
【詳解】[1]五組數據中,23.23cm與其他數據相差太多,是錯誤的數據,應該舍去,所以物體的長度
[2]刻度尺讀數需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分析記錄的數據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為0.1cm。
[變式]如圖所示,使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_____cm,該物體的長度為 _____cm。小明測量一個物體長度的4次記錄分別25.1mm、25.3mm、27.2mm、25.2mm,其中錯誤的數據是 _____mm,根據以上測量記錄,這個物體的長度應記為 _____mm。
【答案】 0.1 3.40 27.2 25.2
【詳解】[1][2]由圖可知,刻度尺上1cm之間有10個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0.1c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為0.1cm;物體左側與3.0cm刻度線對齊,讀作3.00cm,右側與6.4cm刻度線對齊,讀作6.40cm,所以物體的長度為
[3][4]根據測量的數據可知,所記錄的測量數據應該準確到毫米,小明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27.2mm與其他3個測量數據相差較大,所以27.2mm這個記錄數據是錯誤的;排除錯誤數據27.2mm之后,求數據25.1mm、25.3mm、25.2mm的平均值,所以物體的長度為
【例4】如圖中停表的示數是____s。
【答案】337.5
【詳解】在停表的中間表盤上,lmin中間有兩個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0.5min,指針在“5”和“6”之間,偏向“6”一側,所以分針指示的時間為5min;在停表的大表盤上,1s之間有10個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0.1s,指針在37.5處,所以秒針指示的時間為37.5s,即停表的示數為:5min37.5s=337.5s
[變式]圖所示的測量工具為_________,其讀數為________。
【答案】 秒表 337.5s
【詳解】[1]由圖可知該測量工具為測量時間的秒表。
[2]秒表的讀數方法,先讀指針較短的小盤,再讀指針較長的大盤,其中小盤讀作分,大盤讀作秒。圖中小盤分針超過5min但不到6min,故小盤的分針讀作5min。因為小盤的分針在5min和6min之間偏向后半分鐘,即偏向6min,所以讀作37.5s。所以秒表的讀數是5min37.5s 或337.5s。
【例5】長度和時間的測量:
(1)長度和時間的單位關系:
________m;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刻度尺的正確使用:
①讀數時視線要與尺面______,要估讀到分度值的______。
②測量結果由______和______組成。
(3)誤差和錯誤:
①任何測量中的______都是不可避免的,______是可以避免的。
②減小誤差的方法:采用精確度______的測量工具;采用______的實驗方法,多次測量求______等。
【答案】 10 垂直 下一位 數字 單位 誤差 錯誤 更高 更合理 平均值
【詳解】(1)[1][2][3][4][5][6]單位換算如下
(2)[7][8]用刻度尺測量長度時,視線要與尺面垂直,以免讀錯;為了提高精確度,要估讀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9][10]只有數字沒有單位的結果是不能準確地表示一個物理量的大小的,物理中的測量結果必須數字和單位組成。
(3)[11][12]誤差是指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的差異,無論如何測量,測量值只是向真實值靠近,但不能百分之百和真實值相等。故誤差是不可避免的。而錯誤是因為儀器使用錯誤或者人為錯誤等造成的,這是可以改正和避免的。
[13]為了減小誤差,在儀器方面,可以使用更精密的儀器,提高測量精度,減小誤差。
[14][15]為了減小誤差,在測量方法方面,可以采用更合理的方法減小因方法原因帶來的誤差。多次測量中,有時測量值大于真實值,有時小于真實值,多次測量求平均值可以減小誤差的。
[變式]有六名同學,使用同一把刻度尺測量了這一木塊的長度,五次測量的記錄是:,,,,,。有一個測量結果是錯誤的,它是______,有一個測量結果不合理的,它是______,其他正確的數據也不相同,這屬于______,不能避免。這個木塊的長度是______。
【答案】 2.52cm 2.845cm 誤差 2.83cm
【詳解】[1]從題中數據可知,與其它數據相差較大,所以是錯誤的,應去掉。
[2]多估讀了一位,沒有意義,應去掉。
[3]誤差是測得值與其真實值之差,誤差是不可避免的。測量中其他正確的數據不相同,這屬于誤差,不能避免。
[4]為減小長度測量的誤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多次測量的平均值,故這個木塊的長度是
一、單選題
1.如圖,執信校園卡的長度約為(  )

A.8.5mm B.85mm C.85cm D.8.5dm
【答案】B
【詳解】中學生伸開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離大約20cm,執信校園卡的長度略小于此距離的一半,約為8.5cm=85mm=0.85dm,故B符合題意,故ADC不符合題意。
故選B。
2.一同學用分度值是厘米的刻度尺測量同一物體的長度,三次測量結果分別是12.1cm、12.3cm、12.4cm,則該物體的長度是(  )
A.12.27cm B.12.3cm C.12.2cm D.12.4cm
【答案】B
【詳解】為減小長度測量的誤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多次測量的平均值;故物體的長度最終應記錄為
但根據記錄長度值的要求,所保留的小數位數必與測量值相同,采取四舍五入的方法,最終的記錄結果為L=12.3cm,故B符合題意,故ADC不符合題意。
故選B。
3.小明上完長度的測量這一章節后,就想試試自己是否會估算日常生活中常見 物體的長度,下列選項中,你認為他估算正確的是(  )
A.物理課本的寬度約為17dm
B.一支普通牙刷的長度大約是20cm
C.普通教室的高度約為15m
D.自行車車輪直徑約為1.5m
【答案】B
【詳解】A.物理課本的寬度約為2dm左右,故A錯誤;
B.一支普通牙刷的長度大約是一拃的長度,約20cm左右,故B正確;
C.普通教室的高度約為3m左右,故C錯誤;
D.自行車車輪直徑約為0.5m左右,故D錯誤。
故選B。
4.下列單位換算正確的是(  )
A.12.5cm=12.5×10﹣2m=0.125m
B.12.5cm=12.5cm×10﹣2m=0.125m
C.12.5cm=12.5÷102m=0.125m
D.12.5cm=12.5×10﹣2cm=0.125m
【答案】A
【詳解】因為1cm=10-2m,所以,正確的換算過程為
故BCD錯誤,A正確。
故選A。
5.在校運動會上,裁判員要測量運動員的跳遠成績,下列測量工具中合適的是(  )
A.分度值是1mm的三角板
B.分度值是1cm,長10m的皮卷尺
C.分度值是1mm,長2m的鋼卷尺
D.分度值是1mm,長10m的皮卷尺
【答案】B
【詳解】裁判員要測量運動員的跳遠成績,成績一般在5~8米之間,故最小刻度值達到1cm就比較適當,量程大于十米的皮卷尺就可以。故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6.用刻度尺測量一個物體的長度,四次測量的數據分別為2.35cm、2.36cm、2.36cm、2.67cm,則測量結果應記為(  )
A.2.36cm B.2.357cm C.2.35cm D.2.41cm
【答案】A
【詳解】從題中數據可知,2.67cm與其它數據相差較大,所以2.67cm是錯誤的,應去掉;為減小長度測量的誤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多次測量的平均值;故物體的長度是,測量結果應記為2.36cm。故BCD不符合題意,A符合題意。
故選A。
7.小明用最小刻度是1mm的刻度尺先后5次測量科學課本的厚度,各次測量值分別為2.46cm、2.45cm、2.82cm、2.44cm、2.45cm,則科學課本的測量值應取(  )
A.2.455cm B.2.45cm C.2.536cm D.2.47cm
【答案】B
【詳解】從題中數據可知,2.82cm與其它數據相差較大,所以2.82cm是錯誤的,應去掉;為減小長度測量的誤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多次測量的平均值,因此科學課本的厚度是,故ACD不符合題意,B符合題意。
故選B。
8.如圖所示利用刻度尺測量硬幣直徑,正確讀數值為(  )
A.1.5cm B.1.50cm
C.2.5cm D.2.50cm
【答案】B
【詳解】這是用卡測法來測量硬幣的直徑,選擇“1”作為起始位置,且要注意長度的測量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該刻度尺的分度值為0.1cm,故正確讀數值為1.50cm。故ACD不符合題意,B符合題意。
故選B。
9.下圖是某襯衫吊牌的部分信息,號型“170/92A”表示適穿人群的特征參數及體型。“A”表示適用于一般體型,“170”表示身高170cm,“92”表示( )
產品名稱:襯衫 規格:ML 顏色:藍色 號型:170/92A ……
A.胸圍92cm B.肩膀寬92cm C.上臂周長92cm D.脖子周長92cm
【答案】A
【詳解】A.一般人的胸圍約92cm,故A符合題意;
B.一般人的肩膀寬約37cm,故B不符合題意;
C.一般人的上臂周長約18cm,故C不符合題意;
D.一般人的脖子周長約40cm,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10.要測量1角硬幣的厚度且使測量結果誤差較小下列方法中最佳的選擇是(  )
A.刻度尺仔細測量硬幣的厚度,求平均值
B.刻度尺多次測量硬幣的厚度,求平均值
C.用刻度尺分別測出10個1角硬幣的厚度,求平均值
D.用刻度尺測出10個1角硬幣疊加起來的總厚度,再除以10,求得一個1角硬幣的厚度
【答案】D
【詳解】1角硬幣的厚度較小,直接測量一個硬幣的厚度時,產生的誤差較大,需要用累積法,一次測量出多個硬幣的總厚度,除以硬幣的個數。
故選D。
11.為了測出細銅絲的直徑,某同學把銅絲在鉛筆上緊密排繞32圈。如圖所示,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測量后可算出細銅絲的直徑約為(  )
A.15cm B.5.0cm C.5.10cm D.1.56mm
【答案】D
【詳解】由圖知:刻度尺上1cm之間有10個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的長度是
線圈左側與10.00cm對齊,右側與15.0cm對齊,估讀為15.00cm,所以線圈的總寬度為,,故
故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
故選D。
二、填空題
12.長度測量是最基本的測量,如圖是某同學使用刻度尺測量某一物體長度的情景,則該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mm,被測物體的長度是__________cm。

【答案】 1 3.50
【詳解】[1]刻度尺每1cm之間有10個小格,所以每小格表示1mm,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1mm。
[2]物體左邊對齊2.00cm刻度線,右側對齊5.50cm刻度線,相減為物體的長度讀數,為3.50cm。
13.小明用刻度尺測物體的長度,如圖所示,他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mm,物體的長度是__________cm。

【答案】 1 2.50
【詳解】[1]由圖可知,在3~4 cm之間有10個格,那么每一個小格就是1mm,即該刻度尺的分度值。
[2]從圖中可看出,測量的起始刻度不是零刻度,而是3.00cm的刻線,木塊末端對著的刻度線為5.50cm,所以,木塊的長度即為兩刻度值差
14.如圖甲所示,用刻度尺測量一物體的寬度,該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_____mm,物體的寬度是 _________cm;如圖乙所示,秒表的示數為 _________s。

【答案】 1 1.40 69.5
【詳解】[1] 刻度尺上1cm之間有10小格,所以每個小格代表的長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
[2] 物體左側與0.00cm對齊,右側與1.40cm對齊,所以物體的長度為1.40cm。
[3] 秒表的中間小表盤上,每個小格代表0.5min,指針指在“1”和“2”之間,偏向“1”一側,小表盤的讀數為1min;在秒表的大表盤上,1s之間有10個小格,所以每個小格代表0.1s,因為小表盤偏向“1”一側,所以大表盤指針的讀數為9.5s,秒表的讀數為1min9.5s=69.5s。
15.如圖所示刻度尺測量某物體的長度,物體長度為_________cm。機械秒表的示數是_________min_________s。
【答案】 3.25 5 37.5
【詳解】[1]由圖知,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位0.1cm,物體左側與2.00cm刻度線對齊,右側在5.25cm刻度線對齊,所以物體的長度為L=5.25cm-2.00cm=3.25cm
[2][3]在秒表的中間表盤上,1min中間有兩個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0.5min,指針在“5”和“6”之間,偏向“6”一側,所以分針指示的時間為5min;在秒表的大表盤上,1s之間有10個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0.1s,指針在37.5s處,所以秒針指示的時間為37.5s,即秒表的讀數為5min37.5s。
三、簡答題
16.小明利用三角板、盒尺給小聰測量身高,請你設計一個表格記錄小明的測量結果。
【答案】見解析
【詳解】為了減小測量結果的誤差,可采取多次測量取平均值的方法,故在表格設計中體現“多次”和“平均值”。
設計表格如下:
次數 1 2 3 平均值
身高/m
17.你知道嗎?人的身體中藏有很多“尺”,比如在通常情況下,人站立時身高大約是腳長的7倍。請你根據這一常識,設計一個方案,估測你的身高約為多少。
【答案】見解析
【詳解】1.用毫米刻度尺量出腳長,記為;
2.多測量幾次,求出腳長的平均值,記為L;
3.利用公式,計算出身高。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1講 長度和時間的測量
認識時間和長度的測量工具及國際單位
會正確使用相關測量工具進行測量,并正確記錄測量結果
知道測量長度的幾種特殊方法
知道誤差與錯誤的區別
什么是測量(做一做)
1.先觀察再測量下面四圖,看看你的感覺準確嗎?這個事實說明了什么?
2.目測課桌的長、寬、高,你感覺哪個邊長哪個邊短?
思考:不用尺,如何證實你目測的結果是正確的?交流你的方法,并實際量一量.
長 寬 高
3.測量:將待測量與一個公認標準量進行比較。這個公認的標準量就叫 .
長度及其測量
1、長度單位:在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單位是米(用m表示)。常用的長度單位還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納米(nm)等。
1km=103m,1m= 103 mm= 106μm= 109 nm;1m=10dm=100cm。
長度的測量:通過觀察認識測量工具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掌握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認識刻度尺
如圖所示,直尺的量程是_ _cm,分度值是 _cm(或1mm),零刻度在尺子的 端.相鄰兩數字之間共均分為 個格.
(2)刻度尺的使用 (先回憶溫度計的使用方法)要做到四會: ①會放 ②會看 ③會讀 ④會記.
*會放:使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邊,緊貼被測物體;正確擺放尺的位置,不能傾斜;刻度尺的“0”刻度線與被測物體的一端對齊(也可與其他整刻度線對齊)
*會看:視線要與尺面垂直
*會讀:測量時,要以分度值為單位,并要估讀到分度值的的下一位(精確值+估讀值);
比如上面a圖:精確值是2cm,估讀值是0.8cm,讀數為2.8cm
比如上面b圖:精確值是27mm,估讀值是0.8mm,讀數為27.8mm
*會記:記錄測量結果時,要寫出數字和單位
3、間接測量物理書內頁一張紙的厚度
實驗次數 書本厚度/mm 紙張數 一張紙的厚度/mm 平均值/mm
1 20
2 40
3 60
多次測量求平均值,可以減小誤差
4、誤差: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的差異叫誤差
(1)誤差與錯誤不同,錯誤應該避免,誤差總是存在,不可避免.
(2)減小誤差的方法: ①多次測量求平均值; ②選用更精密的測量工具
5、其他一些特殊的測量方法
(1)平移法——借助于一些簡單的輔助器材(如三角板、刻度尺)把不可直接測量的長度“平移”到刻度尺上,從而可直接測出該長度。如測小球、硬幣、圓柱形物體的直徑,測量人的身高等。
(2)化曲為直法——借助于一些輔助器材(如不易拉長的細軟線)把不能直接測量的曲線變為直線,再用刻度尺測量。如測量圖示曲線的長度時,可以小心地讓細線與曲線重合,在細線上標記出起點和終點,再將細線拉直,用刻度尺直接測量起點到終點的距離。
(3)化直為曲法——用已知周長的滾輪在較長的路程(如操場跑道、某段道路等)上滾動,用滾輪的周長乘以滾動的圈數得出路程的長度。如用自行車測一段馬路的長度。
三、時間及測量
1、時間的單位:秒(s)、分鐘(min)、小時(h),換算關系:1 h=60 min,1 min=60 s
2、機械停表的使用
(1)量程和分度值:機械停表的外圈(大圈)以秒為單位,內圈(小圈)以分為單位,不同停表量程和分度值會不同,量程以小圈為準。如左圖中量程為30 min,內圈分度值為0.5 min,外圈為0.1 s;右圖中量程為15 min,內圈分度值為0.5 min,外圈為0.1 s。
(2)機械秒表的使用:按動秒表上的按鈕,使之啟動、暫停和歸零。一般是由小表盤和大表盤構成,計數等于小表盤的時間加大表盤的時間,如圖,小表盤指針轉動一周所經歷的時間是15分鐘,分度值是min分,大表盤指針轉動一周所經歷的時間是60秒,分度值是s秒。
(3)讀數:內圈示數+外圈示數。左圖中內圈示數不足1小格(30 s),所以只需讀出外圈示數19.6 s即可;如果內圈指針在1、2小格之間,則示數為30 s+19.6 s=49.6 s。右圖中外圈有兩排刻度,分別為0~30 s、30~60 s,要由內圈指針位置來確定讀哪一圈的示數,如果沒超過半個大格,按0~30 s讀數,如果超過半個大格,按30~60 s讀數。右圖中內圈指針超過了3和4中間的刻線,內圈讀為3 min,即180 s,外圈按30~60 s讀數,為38.3 s,所以停表示數為180 s+38.3 s=218.3 s。
【例1】如圖所示是某同學測量鉛筆長度時的情景,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為 _____mm,所測得鉛筆的長為 _____cm。
[變式]如圖所示,物體A的長度為______cm。
【例2】給下列長度補上合適的長度單位(用符號表示):
(1) 一本書的厚度為8________; (2)一位學生的身高為160_________;
(3) 雙人課桌的長度是120________; (4)圓珠筆芯塑料管的直徑是3_____。
[變式]填上合適的單位:
(1)小紅的身高1.65______; (2)一張紙的厚度約80_______;
(3)半場足球賽時間45_______; (4)一間教室高約3.5_______。
【例3】小玲同學用刻度尺測量鉛筆盒的長度5次,記錄結果為:23.52cm、23.52cm、23.23cm、23.50cm、23.51cm,則鉛筆盒長度為___________cm,刻度尺的分度值為___________cm。
[變式]如圖所示,使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_____cm,該物體的長度為 _____cm。小明測量一個物體長度的4次記錄分別25.1mm、25.3mm、27.2mm、25.2mm,其中錯誤的數據是 _____mm,根據以上測量記錄,這個物體的長度應記為 _____mm。
【例4】如圖中停表的示數是____s。
[變式]圖所示的測量工具為_________,其讀數為________。
【例5】長度和時間的測量:
(1)長度和時間的單位關系:
________m;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刻度尺的正確使用:
①讀數時視線要與尺面______,要估讀到分度值的______。
②測量結果由______和______組成。
(3)誤差和錯誤:
①任何測量中的______都是不可避免的,______是可以避免的。
②減小誤差的方法:采用精確度______的測量工具;采用______的實驗方法,多次測量求______等。
[變式]有六名同學,使用同一把刻度尺測量了這一木塊的長度,五次測量的記錄是:,,,,,。有一個測量結果是錯誤的,它是______,有一個測量結果不合理的,它是______,其他正確的數據也不相同,這屬于______,不能避免。這個木塊的長度是______。
一、單選題
1.如圖,執信校園卡的長度約為(  )

A.8.5mm B.85mm C.85cm D.8.5dm
2.一同學用分度值是厘米的刻度尺測量同一物體的長度,三次測量結果分別是12.1cm、12.3cm、12.4cm,則該物體的長度是(  )
A.12.27cm B.12.3cm C.12.2cm D.12.4cm
3.小明上完長度的測量這一章節后,就想試試自己是否會估算日常生活中常見 物體的長度,下列選項中,你認為他估算正確的是(  )
A.物理課本的寬度約為17dm
B.一支普通牙刷的長度大約是20cm
C.普通教室的高度約為15m
D.自行車車輪直徑約為1.5m
4.下列單位換算正確的是(  )
A.12.5cm=12.5×10﹣2m=0.125m
B.12.5cm=12.5cm×10﹣2m=0.125m
C.12.5cm=12.5÷102m=0.125m
D.12.5cm=12.5×10﹣2cm=0.125m
5.在校運動會上,裁判員要測量運動員的跳遠成績,下列測量工具中合適的是(  )
A.分度值是1mm的三角板
B.分度值是1cm,長10m的皮卷尺
C.分度值是1mm,長2m的鋼卷尺
D.分度值是1mm,長10m的皮卷尺
6.用刻度尺測量一個物體的長度,四次測量的數據分別為2.35cm、2.36cm、2.36cm、2.67cm,則測量結果應記為(  )
A.2.36cm B.2.357cm C.2.35cm D.2.41cm
7.小明用最小刻度是1mm的刻度尺先后5次測量科學課本的厚度,各次測量值分別為2.46cm、2.45cm、2.82cm、2.44cm、2.45cm,則科學課本的測量值應取(  )
A.2.455cm B.2.45cm C.2.536cm D.2.47cm
8.如圖所示利用刻度尺測量硬幣直徑,正確讀數值為(  )
A.1.5cm B.1.50cm
C.2.5cm D.2.50cm
9.下圖是某襯衫吊牌的部分信息,號型“170/92A”表示適穿人群的特征參數及體型。“A”表示適用于一般體型,“170”表示身高170cm,“92”表示( )
產品名稱:襯衫 規格:ML 顏色:藍色 號型:170/92A ……
A.胸圍92cm B.肩膀寬92cm C.上臂周長92cm D.脖子周長92cm
10.要測量1角硬幣的厚度且使測量結果誤差較小下列方法中最佳的選擇是(  )
A.刻度尺仔細測量硬幣的厚度,求平均值
B.刻度尺多次測量硬幣的厚度,求平均值
C.用刻度尺分別測出10個1角硬幣的厚度,求平均值
D.用刻度尺測出10個1角硬幣疊加起來的總厚度,再除以10,求得一個1角硬幣的厚度
11.為了測出細銅絲的直徑,某同學把銅絲在鉛筆上緊密排繞32圈。如圖所示,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測量后可算出細銅絲的直徑約為(  )
A.15cm B.5.0cm C.5.10cm D.1.56mm
二、填空題
12.長度測量是最基本的測量,如圖是某同學使用刻度尺測量某一物體長度的情景,則該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mm,被測物體的長度是__________cm。

13.小明用刻度尺測物體的長度,如圖所示,他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mm,物體的長度是__________cm。

14.如圖甲所示,用刻度尺測量一物體的寬度,該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_____mm,物體的寬度是 _________cm;如圖乙所示,秒表的示數為 _________s。

15.如圖所示刻度尺測量某物體的長度,物體長度為_________cm。機械秒表的示數是_________min_________s。
三、簡答題
16.小明利用三角板、盒尺給小聰測量身高,請你設計一個表格記錄小明的測量結果。
17.你知道嗎?人的身體中藏有很多“尺”,比如在通常情況下,人站立時身高大約是腳長的7倍。請你根據這一常識,設計一個方案,估測你的身高約為多少。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阴市| 泽库县| 保靖县| 烟台市| 江油市| 绥棱县| 灯塔市| 枞阳县| 师宗县| 太保市| 枞阳县| 沛县| 梁河县| 岫岩| 东乡族自治县| 大足县| 阿尔山市| 华安县| 镇江市| 扎囊县| 都昌县| 木里| 横峰县| 竹山县| 壤塘县| 湖口县| 肇庆市| 奉节县| 酒泉市| 柳林县| 临颍县| 普兰店市| 茌平县| 中山市| 东至县| 扬州市| 留坝县| 射阳县| 铅山县| 蒲江县| 泊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