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9講 熔化與凝固 2023-2024學年暑假銜接教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9講 熔化與凝固 2023-2024學年暑假銜接教材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9講 熔化與凝固
考點(知識點) 重要程度 題型考察 本講教學目標
晶體與非晶體 ★☆☆ 選擇題、填空題 掌握
熔化與凝固 ★★☆ 選擇題、填空題、實驗探究題 掌握并運用
注:★☆☆:普通考點知識點;★★☆:中考高頻考點;★★★:中考重點、難點、必考點;
知識點一:認識晶體
1.晶體:有規則結構的固體。
2.非晶體凝固:沒有規則形狀的固體。
知識詮釋:
1.常見晶體如食鹽、糖、海波、許多礦石和各種金屬等。
2.非晶體有玻璃、松香、蜂蠟、瀝青等。
知識點二:固體的熔化
1.定義:物質從固態變為液態叫做熔化。
2.實驗探究固體熔化過程的規律:
(1)實驗器材:溫度計、計時器、試管、燒杯、鐵架臺、酒精燈、石棉網。
(2)實驗藥品:水、冰、海波、蜂蠟、松香。
(3)實驗裝置:
(4)實驗內容:
①觀察冰熔化時的現象?
②每隔30s記錄一次冰的溫度。
③當冰開始熔化后繼續加熱溫度是否升高?如果停止加熱還能繼續熔化嗎?
⑤用記錄的數據描點作圖。
(5)表格:
時間/s 0 0.5 1 1.5 2 ……
冰的溫度/℃
冰的狀態
T蠟燭/℃
蠟燭的狀態
(6)熔化圖象:
(7)實驗結論:
晶體在熔化過程中,要不斷吸收熱量,溫度不變。非晶體在熔化過程中吸收熱量,溫度逐漸升高,由硬變軟,然后逐漸變成液體。
知識詮釋:
1.晶體熔化時的溫度叫做熔點,不同的晶體有不同的熔點。
2.晶體熔化的條件是:①達到熔點 ②繼續吸熱
3.晶體和非晶體的區別:
物理過程 晶體 非晶體
結構 有規則結構 沒有規則形狀
熔點 有 沒有
熔化過程 吸收熱量,溫度不變 吸收熱量,溫度升高
熔化條件 溫度達到熔點,繼續吸熱 吸收熱量
熔化圖象
角度1:熔化與凝固
【例1】在“太空冰雪實驗”中,王亞平用沾了結晶核的毛根觸碰過飽和乙酸鈉溶液形成的液體球,液體球迅速 ___________(填物態變化名稱)成“冰球”,用手摸上去,發現“冰球”竟然熱乎乎的,這是因為 ___________的原因。
【答案】 凝固 凝固放熱
【詳解】[1]液體球迅速變成“冰球”,物質從液體變為固態,屬于凝固現象。
[2]過飽和乙酸鈉溶液凝固成固態是放熱過程,所以“冰球”是熱乎乎的。
[變式1]如圖所示,在冬季將水注入造雪機專用噴嘴,此處產生的高壓空氣將水分隔成小水滴,并噴到寒冷的空氣中,小水滴 ___________(填物態變化名稱)成小冰晶落到地面,這就是人工造雪。發生該物態變化時會 ___________(選填“吸熱”或“放熱”)。
【答案】 凝固 放熱
【詳解】[1][2]人工造雪是將小水滴變成小冰晶,這是物質從液態變成固態,是凝固過程,凝固要放熱。
[變式2]受寒潮影響,2022年2月20日凌晨到早上廣西全境多地出現了雨夾雪天氣,廣西開啟了大范圍低溫冰凍雨雪天氣模式,如圖所示,高寒山區山頂一角被一層積雪覆蓋。雨夾雪的形成原因是雨滴從高空下落的過程中遇到低于0℃的強冷空氣時,雨滴_______(填物態變化名稱)形成冰雹或者雪,當它們下降到低空中遇到高于0℃的空氣時,有一部分的雪和冰雹會_______(填物態變化名稱)成水滴,當它們到達地面時,就成了雨夾雪。
【答案】 凝固 熔化
【詳解】[1]雨夾雪的形成原因是雨滴從高空下落的過程中遇到低于0℃的強冷空氣時,雨滴凝固形成冰雹或者雪。
[2]當它們下降到低空中遇到高于0℃的空氣時,有一部分的雪和冰雹會熔化成水滴。
角度2:探究物質的熔化與凝固
【例2】在“探究固體熔化時的溫度變化規律”實驗中:
(1)實驗中通過水對試管加熱,而不是直接加熱試管,目的是______,除圖甲中實驗器材外,還需要的實驗器材有火柴和______;
(2)記錄該物質熔化過程中溫度與時間的數據,并繪制其關系圖像如圖乙a所示,在熔化過程中該物質______(選填“吸收”或“放出”)熱量,溫度______(選填“升高”、“降低”或“不變”);
(3)若選用質量較大的同種物質做實驗,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該物質溫度隨時間的變化圖像可能是圖乙中的______(選填“b”或“c”)。
【答案】 使加熱物質受熱均勻 秒表 吸收 不變 c
【詳解】(1)[1][2]實驗中通過水對試管加熱,而不是直接加熱試管,目的是使加熱物質受熱均勻,除圖甲中實驗器材外,還需要的實驗器材有火柴和秒表。
(2)[3][4]由圖乙a所示,在熔化過程中該物質不斷的吸收熱量,溫度不變。
(3)[5]若選用質量較大的同種物質做實驗,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該物質溫度隨時間的變化圖像可能是圖乙中的c,因為此時吸收的熱量增大,加熱時間延長,熔點不變。
[變式1]用圖甲裝置探究“冰在熔化時溫度變化規律”的實驗,圖乙是根據實驗數據畫出的圖像。
(1)實驗中最好選用___________(選填“較大冰塊”或“碎冰”);
(2)根據乙圖冰熔化時的圖像,可以判斷第6分鐘時冰處于___________(選填“固態”、“液態”或“固液共存態”)。
【答案】 碎冰 固液共存態
【詳解】(1)[1]為了均勻受熱,實驗時選用較小顆粒固體,故選碎冰。
(2)[2]由乙圖可知,2~8min為熔化過程,故第6分鐘時冰處于固液共存態。
[變式2]在“探究固體熔化時的溫度變化規律”實驗中,記錄的實驗數據如表:
t/min 0 1 2 3 4 5 6
t/℃ 41 44 48 48 48 48 51
(1)根據表中數據,在圖中繪出其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 )
(2)這種物質屬于_________(選填“晶體”或“非晶體”);當溫度為60℃時,它處于________ 態(選填“固”、“固、液混合”或“液”)。
【答案】 晶體 液
【詳解】(1)[1]根據表中數據,描點劃線得到固體熔化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所示:
(2)[2]由數據可知,這種物質有固定的的熔點48℃,所以,是晶體。
[3]由圖象可知,該物質在溫度為60℃時,已經熔化完了,是處于液態。
角度3:熔化與凝固溫度變化
【例3】如圖所示是某物質熔化時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該物質的熔點是50℃ B.第5min時,該物質已部分熔化
C.該物質在10~25min內沒有吸收熱量 D.第30min時,該物質處于液態
【答案】D
【詳解】A.從圖象可以看出,此物質在熔化過程中保持80℃不變,所以此物質是晶體,且熔點為80℃,故A錯誤;
B.根據圖象可知,第5min時,該物質沒有達到熔點,處于固態,還沒有熔化,故B錯誤;
C.該物質從10min是開始熔化,到25min時熔化結束,該過程吸熱,但溫度保持不變,故C錯誤;
D.第30min時,該物質已經完全熔化,處于液態,故D正確。
故選D。
[變式1]如圖所示是“探究某物質熔化和凝固規律”的實驗圖像,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該物質是晶體 B.在EF段,該物質吸熱
C.該物質的凝固點是45℃ D.在13min時,該物質處于固液共存狀態
【答案】B
【詳解】A.晶體有一定的熔點和凝固點,由圖可知,該物質屬于晶體,故A正確,A不符合題意;
B.由圖可知EF段屬于該物質的凝固過程,晶體凝固過程中釋放熱量,但溫度不變,所以B錯誤,B符合題意;
C.由圖可知,該物質對應的凝固點是45℃,故C正確,C不符合題意;
D.在13min時,該物質處于凝固過程中,所以處于固液共存態,所以D正確,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變式2](多選)如圖是某物質的物態變化過程圖象,以下從圖象中獲得的信息,正確的是(  )
A.該物質是晶體 B.在ab段之間處于固液共存狀態
C.在bc段處于沸騰狀態 D.c到d是熔化過程
【答案】AB
【詳解】A.從圖象上看,ab段是物質的熔化過程,吸收熱量,溫度不變,有固定的熔點,是晶體,故A正確;
BCD.在a點時,達到熔點,開始熔化,在b點時,熔化結束,所以在ab段處于固液共存狀態,在bc段物質為液態,且吸收熱量,溫度升高,到達c點時,達到沸點,cd段吸收熱量,溫度不變,是沸騰過程,故B正確,CD錯誤。
故選AB。
知識點三:液體的凝固
1.凝固:物質從液態變為固態叫凝固。
2.水的凝固:AB段表示放出熱量,溫度降低;BC段表示放出熱量,溫度不變;CD段表示放出熱量,溫度降低。
3.凝固點:液體凝固時的溫度叫做凝固點,同種物質的凝固點和熔點相同。
知識詮釋:
1.液體凝固的條件:達到凝固點,繼續放熱。溫度沒有達到凝固點時,放出熱量只能使其溫度降低而不能凝固。
2. 熔化和凝固:
知識點四、熔化和凝固規律的應用
1.從5000年前的青銅冶煉到現代單晶硅的生長,很多材料的生產、加工需要利用熔化和凝固規律等物態變化的知識。
2.在太空中,把要合成的材料放進特制的太空爐,對材料加溫使其熔化,再降溫變成固體,然后隨衛星或飛船返回地球。這樣加工成的材料,叫做材料。
【例4】小明在用電冰箱研究物態變化現象的綜合實踐活動中,制作了凍豆腐,凍豆腐解凍后切開,發現里面有很多小孔,這是因為豆腐里面的水經歷了先______后熔化的物態變化過程。他還發現很多冰箱內都有霜形成,如果把食物放進冰箱時蓋起來或用保鮮膜包起來,這樣做,冰箱應______選填“容易”或“不容易”)產生霜。
【答案】 凝固 不容易
【詳解】[1]豆腐有很多水分,放入冰箱水受冷就會凝固,水凝固時體積要變大;拿出來,凝固的小冰晶要熔化,體積減小,所以凍豆腐上有很多小孔。
[2]把食物放進冰箱冷凍時喜歡蓋起來或用保鮮膜包起來,防止了食物中水分的蒸發,冰箱中水蒸氣減少,即冰箱內不容易凝華產生霜。
[變式1]超市里正在出售的海鮮周圍要鋪一層碎冰塊,這是因為冰熔化時要______熱,但溫度______(選填“升高”、“降低”或“不變”),所以能起到保鮮的作用。
【答案】 吸熱 不變
【詳解】[1][2]冰是晶體,在海鮮的周圍鋪一層碎冰塊,這樣冰塊在熔化時吸熱但溫度保持不變,具有制冷作用,所以能起到保鮮的作用。
[變式2]冬天北方農村的菜窖里放幾桶水,菜就不容易凍壞,這是因為水_______時會________熱,使菜窖內 溫度不致太低。
【答案】 凝固 放
【詳解】[1][2]冬天北方的菜窖溫度較低,容易凍壞菜,放幾桶水后,水會放熱凝固,從而使菜窖的溫度不會太低。
一、單選題
1.在北方的冬天,為了更好地保存蔬菜,人們通常在菜窖里放幾桶水,這是利用了(  )
A.凝固放熱 B.熔化吸熱 C.汽化吸熱 D.液化放熱
【答案】A
【詳解】冬天溫度較低,在菜窖里放幾桶水,水凝固放熱,使菜窖的溫度不至于過低而將菜凍壞,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2.鑄造青銅器時,工匠將銅料加熱化為銅液注入模具,銅液冷卻成形,青銅器鑄造初步完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銅料化為銅液需要放熱 B.銅料化為銅液是熔化
C.銅液冷卻成形需要吸熱 D.銅液冷卻成形是凝華
【答案】B
【詳解】AB.熔化是固態變成液態,銅料化為銅液是熔化現象,熔化過程需要吸熱,故A錯誤,B正確;
CD.凝固是液態變成固態,銅液冷卻成形是凝固現象,凝固過程需要放熱,故CD錯誤。
故選B。
3.下列情況不屬于機械運動的是(  )
A.小鳥在空中飛行 B.河水流動
C.水凝固成冰 D.老師走進教室
【答案】C
【詳解】A、小鳥在空中飛行,小鳥的位置在發生變化,所以小鳥飛行屬于機械運動,故A不符合題意;
B、河水流動,水的位置在發生變化,所以河水流動屬于機械運動,故B不符合題意;
C、水凝固成冰,水的位置并沒有發生變化,水發生的是物態變化,不屬于機械運動,故C符合題意;
D、老師走進教室,老師的位置在發生變化,所以屬于機械運動,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4.交通部門對華光街路面重新鋪設了瀝青。瀝青屬于非晶體材料,下列表示瀝青熔化圖像的是(  )
A.B.C. D.
【答案】B
【詳解】瀝青屬于非晶體。
A.整個過程中溫度不斷下降,所以是非晶體的凝固圖像,故A不符合題意;
B.溫度有上升的趨勢,且整個過程中溫度都在不斷上升,所以是非晶體的熔化圖像,故B符合題意;
C.整個過程溫度有上升的趨勢,且有一段時間溫度保持不變,所以是晶體的熔化圖像,故C不符合題意;
D.整個過程溫度有下降的趨勢,且有一段時間溫度保持不變,所以是晶體的凝固圖像,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5.如圖反映鐵塊熔化成鐵水時溫度—時間變化圖象正確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詳解】A.隨著時間的推移,物體的溫度一直在升高,說明這是非晶體熔化的圖象,故A錯誤;
B.隨著時間的推移,物體的溫度在上升、不變、上升,說明物體在吸熱,并有一段時間吸熱,但溫度不變,說明這是晶體熔化的圖象,故B正確;
C.隨著時間的推移,物體的溫度在下降、不變、下降,說明物體在放熱,且有一段時間放熱,但溫度不變,說明這是晶體凝固的圖象,故C錯誤;
D.隨著時間的推移,物體的溫度一直在升高,說明這是非晶體熔化的圖象,故D錯誤。
故選B。
6.下列物體中,屬于晶體的是(  )
A.松香 B.瀝青 C.冰 D.玻璃
【答案】C
【詳解】晶體有一定的熔點和凝固點,非晶體沒有一定的熔點和凝固點;常見的晶體有金屬、海波、冰等;常見的非晶體有石蠟、玻璃、瀝青、松香等,故ABD不符合題意,C符合題意。
故選C。
7.如圖所示,小鵬在收到的快遞海鮮包裝中發現裝有冰袋,冰袋在海鮮運輸中所起到的作用是(  )
A.熔化吸熱 B.凝固放熱 C.汽化吸熱 D.升華吸熱
【答案】A
【詳解】為了給海鮮降溫,常在海鮮包裝中放入冰袋,利用的是冰在熔化過程中會吸收熱量。
故選A。
8.下列是對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一些熱現象的解釋,其中正確的是( )
A.冬天晚上在菜窯里放幾桶水,這是利用水凝固放熱防止菜被凍壞
B.發燒時在身體上擦些酒精降溫是因為酒精的溫度很低
C.夏天吹電風扇感到涼快是因為電風扇吹來冷風可降低人體的溫度
D.舞臺上常用干冰制造“煙霧”,“煙霧”是空氣液化形成的
【答案】A
【詳解】冬天晚上在菜窯里放幾桶水,因凝固放熱,故可以使菜窖的溫度不至于太低,防止菜被凍壞,A說法正確;發燒時在身體上擦些酒精降溫是利用酒精蒸發吸熱來降低人體溫度,B說法錯誤;夏天吹電風扇感到涼快是因為加快空氣流動加快蒸發,利用蒸發吸熱來降低人體的溫度,C說法錯誤;舞臺上常用干冰制造“煙霧”,“煙霧”的空氣中的水蒸氣液化形成的,D說法錯誤;答案選A.
9.將溫度計從溫暖的室內拿到室外,測量放置在環境溫度為﹣10℃中一大盆冰水混合物的溫度,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當溫度計示數為3℃時,表示被測的冰水混合物的溫度為3℃
B.冰水混合物中,冰的量會增加
C.最終水會全部凝固成冰
D.溫度計的示數最終可能會降到﹣10℃
【答案】A
【詳解】A. 冰水混合物的溫度為為0℃,故A錯誤;BC、冰水混合物放置在環境溫度為 10℃中會放出熱量,水會凝固成冰,故冰的量會增加,一段時間后所有的水會結成冰,故BC正確;D. 當所有的水結成冰后,最終冰的溫度與環境溫度相同,溫度計的示數最終為 10℃,故D正確.故選A.
【點睛】水在凝固的過程中,溫度保持不變;水從液態變為固態叫作凝固.
二、填空題
10.用0℃的冰或0℃的水來冷卻食物,效果較好的是0℃的______,這是因為它______(填物態變化)時______(選填“放”或“吸”)熱。
【答案】 冰 熔化 吸
【詳解】[1][2][3]0℃的冰熔化為0℃水還要吸收熱量,而且冰在熔化過程中吸收熱量但溫度不變,所以用質量相等的0℃的水和0℃的冰來冷卻食物,冰的效果好一些。
11.海波物質的熔點為48℃,意思是說,只有把海波加熱到______時,海波才能熔化。當把一塊固態海波放在一個溫度恒定為48℃的烘箱里時,海波的狀態應該是______態。
【答案】 48℃ 固
【詳解】[1]熔點是指某種物質從固態變成液態時的溫度,海波物質的熔點為48℃,意思是說,只有把海波加熱到48℃時,海波才有可能熔化。
[2]當把一塊固態海波放在一個溫度恒定為48℃的烘箱里時,盡管溫度達到了海波的熔點,但是海波不能從烘箱里繼續吸熱,不具備熔化的條件,所以海波還是固態的,不會熔化。
12.北方的冬天,菜窖里常放幾桶水,這樣做的目的是:當溫度降低時,可以利用水在 ___________時(選填“熔化”或“凝固”)放出大量的 ___________(選填“溫度”或“熱量”),在菜窖的氣溫不致 ___________凍壞菜(選填“升高”或“降低”)。
【答案】 凝固 熱量 降低
【詳解】[1][2][3]當溫度降低時,水會從液態變成固態是凝固過程,水凝固成冰時會放出大量的熱量,可以使菜窖內環境的溫度不會太低而凍壞蔬菜。
三、實驗題
13.某小組利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探究固體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
(1)本實驗采用水浴法加熱的優點是________;
(2)圖乙是根據實驗數據作出的海波和石蠟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圖線________(選填“a”或“b”)是海波的熔化圖象,判斷理由是________;由圖象可知第5min海波處于________態;
(3)在海波和石蠟熔化的過程中,如果將試管從燒杯中取出,海波和石蠟停止熔化;再將試管放回燒杯后,海波和石蠟又繼續熔化,該現象說明固體熔化時需要________。
【答案】 均勻受熱 b 有固定的熔化溫度 固液共存 吸熱
【詳解】(1)[1]水浴法加熱能使固體均勻受熱。
(2)[2][3]海波為晶體,有固定的熔化溫度,故圖乙中的圖像b是海波的溫度隨時間變化圖像。
[4]由圖象可知第5min海波處于熔化過程中,為固液共存態。
(3)[5]在海波和石蠟物質熔化過程中,如果將試管從燒杯拿出來,該物質停止熔化,將試管放回燒杯后,該物質又繼續熔化,這說明了固體熔化過程需要持續吸熱。
14.用圖甲裝置探究“冰在熔化時溫度變化規律”的實驗,圖乙是根據實驗數據畫出的圖像。
(1)實驗中最好選用___________(選填“較大冰塊”或“碎冰”);
(2)根據乙圖冰熔化時的圖像,可以判斷第6分鐘時冰處于___________(選填“固態”、“液態”或“固液共存態”)。
【答案】 碎冰 固液共存態
【詳解】(1)[1]為了均勻受熱,實驗時選用較小顆粒固體,故選碎冰。
(2)[2]由乙圖可知,2~8min為熔化過程,故第6分鐘時冰處于固液共存態。
15.我國“奮斗者”號載人潛水器在馬里亞納海溝萬米深處多次成功坐底,標志著我國在載人深潛領域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
(1)“奮斗者”號母船利用超聲波探測海底樣貌,在大洋某處深度為10500m,若超聲波在海水中的傳播速度為1500m/s,漂浮在海面上的“奮斗者”號母船向海底發出一束超聲波,經過海底反射后___________s后能接收到回聲。陳曉慧同學認為可以從地球上發射超聲波到達月球,記錄從發射超聲波到接收反射波所用的時間,也可以算出地月之間的距離,她的想法___________(選填“可行”或“不可行”),因為___________;
(2)載人潛水器的殼體使用了我國自主研發的新型高強、高韌鈦合金。如題圖所示是金屬鈦熔化時溫度隨加熱時間變化的圖像。由圖可知金屬鈦是___________(填“晶體”或“非晶體”),它的熔點是___________℃,熔化過程中的特點是___________,BC段金屬鈦處于___________(選填“固態”、“液態”或“固液共存”)狀態。
【答案】 14 不可行 真空不能傳聲 晶體 1668 不斷吸收熱量,但溫度保持不變 固液共存
【詳解】(1)[1]大洋某處深度為10500m,若超聲波在海水中的傳播速度為1500m/s,漂浮在海面上的“奮斗者”號母船向海底發出一束超聲波,經過海底反射后接收到回聲的時間為
[2][3]地球與月球之間是真空,真空不能傳聲,所以,不可行。
(2)[4][5][6][7]由圖可知,該物質在熔化過程中,有固定的熔點,所以,金屬鈦是晶體,它的熔點是,熔化過程中不斷吸收熱量,但溫度保持不變,BC段的金屬鈦處于熔化過程,處于固液共存狀態。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9講 熔化與凝固
考點(知識點) 重要程度 題型考察 本講教學目標
晶體與非晶體 ★☆☆ 選擇題、填空題 掌握
熔化與凝固 ★★☆ 選擇題、填空題、實驗探究題 掌握并運用
注:★☆☆:普通考點知識點;★★☆:中考高頻考點;★★★:中考重點、難點、必考點;
知識點一:認識晶體
1.晶體:有規則結構的固體。
2.非晶體凝固:沒有規則形狀的固體。
知識詮釋:
1.常見晶體如食鹽、糖、海波、許多礦石和各種金屬等。
2.非晶體有玻璃、松香、蜂蠟、瀝青等。
知識點二:固體的熔化
1.定義:物質從固態變為液態叫做熔化。
2.實驗探究固體熔化過程的規律:
(1)實驗器材:溫度計、計時器、試管、燒杯、鐵架臺、酒精燈、石棉網。
(2)實驗藥品:水、冰、海波、蜂蠟、松香。
(3)實驗裝置:
(4)實驗內容:
①觀察冰熔化時的現象?
②每隔30s記錄一次冰的溫度。
③當冰開始熔化后繼續加熱溫度是否升高?如果停止加熱還能繼續熔化嗎?
⑤用記錄的數據描點作圖。
(5)表格:
時間/s 0 0.5 1 1.5 2 ……
冰的溫度/℃
冰的狀態
T蠟燭/℃
蠟燭的狀態
(6)熔化圖象:
(7)實驗結論:
晶體在熔化過程中,要不斷吸收熱量,溫度不變。非晶體在熔化過程中吸收熱量,溫度逐漸升高,由硬變軟,然后逐漸變成液體。
知識詮釋:
1.晶體熔化時的溫度叫做熔點,不同的晶體有不同的熔點。
2.晶體熔化的條件是:①達到熔點 ②繼續吸熱
3.晶體和非晶體的區別:
物理過程 晶體 非晶體
結構 有規則結構 沒有規則形狀
熔點 有 沒有
熔化過程 吸收熱量,溫度不變 吸收熱量,溫度升高
熔化條件 溫度達到熔點,繼續吸熱 吸收熱量
熔化圖象
角度1:熔化與凝固
【例1】在“太空冰雪實驗”中,王亞平用沾了結晶核的毛根觸碰過飽和乙酸鈉溶液形成的液體球,液體球迅速 ___________(填物態變化名稱)成“冰球”,用手摸上去,發現“冰球”竟然熱乎乎的,這是因為 ___________的原因。
[變式1]如圖所示,在冬季將水注入造雪機專用噴嘴,此處產生的高壓空氣將水分隔成小水滴,并噴到寒冷的空氣中,小水滴 ___________(填物態變化名稱)成小冰晶落到地面,這就是人工造雪。發生該物態變化時會 ___________(選填“吸熱”或“放熱”)。
[變式2]受寒潮影響,2022年2月20日凌晨到早上廣西全境多地出現了雨夾雪天氣,廣西開啟了大范圍低溫冰凍雨雪天氣模式,如圖所示,高寒山區山頂一角被一層積雪覆蓋。雨夾雪的形成原因是雨滴從高空下落的過程中遇到低于0℃的強冷空氣時,雨滴_______(填物態變化名稱)形成冰雹或者雪,當它們下降到低空中遇到高于0℃的空氣時,有一部分的雪和冰雹會_______(填物態變化名稱)成水滴,當它們到達地面時,就成了雨夾雪。
角度2:探究物質的熔化與凝固
【例2】在“探究固體熔化時的溫度變化規律”實驗中:
(1)實驗中通過水對試管加熱,而不是直接加熱試管,目的是______,除圖甲中實驗器材外,還需要的實驗器材有火柴和______;
(2)記錄該物質熔化過程中溫度與時間的數據,并繪制其關系圖像如圖乙a所示,在熔化過程中該物質______(選填“吸收”或“放出”)熱量,溫度______(選填“升高”、“降低”或“不變”);
(3)若選用質量較大的同種物質做實驗,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該物質溫度隨時間的變化圖像可能是圖乙中的______(選填“b”或“c”)。
[變式1]用圖甲裝置探究“冰在熔化時溫度變化規律”的實驗,圖乙是根據實驗數據畫出的圖像。
(1)實驗中最好選用___________(選填“較大冰塊”或“碎冰”);
(2)根據乙圖冰熔化時的圖像,可以判斷第6分鐘時冰處于___________(選填“固態”、“液態”或“固液共存態”)。
[變式2]在“探究固體熔化時的溫度變化規律”實驗中,記錄的實驗數據如表:
t/min 0 1 2 3 4 5 6
t/℃ 41 44 48 48 48 48 51
(1)根據表中數據,在圖中繪出其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 )
(2)這種物質屬于_________(選填“晶體”或“非晶體”);當溫度為60℃時,它處于________ 態(選填“固”、“固、液混合”或“液”)。
角度3:熔化與凝固溫度變化
【例3】如圖所示是某物質熔化時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該物質的熔點是50℃ B.第5min時,該物質已部分熔化
C.該物質在10~25min內沒有吸收熱量 D.第30min時,該物質處于液態
[變式1]如圖所示是“探究某物質熔化和凝固規律”的實驗圖像,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該物質是晶體 B.在EF段,該物質吸熱
C.該物質的凝固點是45℃ D.在13min時,該物質處于固液共存狀態
[變式2](多選)如圖是某物質的物態變化過程圖象,以下從圖象中獲得的信息,正確的是(  )
A.該物質是晶體 B.在ab段之間處于固液共存狀態
C.在bc段處于沸騰狀態 D.c到d是熔化過程
知識點三:液體的凝固
1.凝固:物質從液態變為固態叫凝固。
2.水的凝固:AB段表示放出熱量,溫度降低;BC段表示放出熱量,溫度不變;CD段表示放出熱量,溫度降低。
3.凝固點:液體凝固時的溫度叫做凝固點,同種物質的凝固點和熔點相同。
知識詮釋:
1.液體凝固的條件:達到凝固點,繼續放熱。溫度沒有達到凝固點時,放出熱量只能使其溫度降低而不能凝固。
2. 熔化和凝固:
知識點四、熔化和凝固規律的應用
1.從5000年前的青銅冶煉到現代單晶硅的生長,很多材料的生產、加工需要利用熔化和凝固規律等物態變化的知識。
2.在太空中,把要合成的材料放進特制的太空爐,對材料加溫使其熔化,再降溫變成固體,然后隨衛星或飛船返回地球。這樣加工成的材料,叫做材料。
【例4】小明在用電冰箱研究物態變化現象的綜合實踐活動中,制作了凍豆腐,凍豆腐解凍后切開,發現里面有很多小孔,這是因為豆腐里面的水經歷了先______后熔化的物態變化過程。他還發現很多冰箱內都有霜形成,如果把食物放進冰箱時蓋起來或用保鮮膜包起來,這樣做,冰箱應______選填“容易”或“不容易”)產生霜。
[變式1]超市里正在出售的海鮮周圍要鋪一層碎冰塊,這是因為冰熔化時要______熱,但溫度______(選填“升高”、“降低”或“不變”),所以能起到保鮮的作用。
[變式2]冬天北方農村的菜窖里放幾桶水,菜就不容易凍壞,這是因為水_______時會________熱,使菜窖內 溫度不致太低。
一、單選題
1.在北方的冬天,為了更好地保存蔬菜,人們通常在菜窖里放幾桶水,這是利用了(  )
A.凝固放熱 B.熔化吸熱 C.汽化吸熱 D.液化放熱
2.鑄造青銅器時,工匠將銅料加熱化為銅液注入模具,銅液冷卻成形,青銅器鑄造初步完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銅料化為銅液需要放熱 B.銅料化為銅液是熔化
C.銅液冷卻成形需要吸熱 D.銅液冷卻成形是凝華
3.下列情況不屬于機械運動的是(  )
A.小鳥在空中飛行 B.河水流動
C.水凝固成冰 D.老師走進教室
4.交通部門對華光街路面重新鋪設了瀝青。瀝青屬于非晶體材料,下列表示瀝青熔化圖像的是(  )
A.B.C. D.
5.如圖反映鐵塊熔化成鐵水時溫度—時間變化圖象正確的是(  )
A. B. C. D.
6.下列物體中,屬于晶體的是(  )
A.松香 B.瀝青 C.冰 D.玻璃
7.如圖所示,小鵬在收到的快遞海鮮包裝中發現裝有冰袋,冰袋在海鮮運輸中所起到的作用是(  )
A.熔化吸熱 B.凝固放熱 C.汽化吸熱 D.升華吸熱
8.下列是對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一些熱現象的解釋,其中正確的是( )
A.冬天晚上在菜窯里放幾桶水,這是利用水凝固放熱防止菜被凍壞
B.發燒時在身體上擦些酒精降溫是因為酒精的溫度很低
C.夏天吹電風扇感到涼快是因為電風扇吹來冷風可降低人體的溫度
D.舞臺上常用干冰制造“煙霧”,“煙霧”是空氣液化形成的
9.將溫度計從溫暖的室內拿到室外,測量放置在環境溫度為﹣10℃中一大盆冰水混合物的溫度,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當溫度計示數為3℃時,表示被測的冰水混合物的溫度為3℃
B.冰水混合物中,冰的量會增加
C.最終水會全部凝固成冰
D.溫度計的示數最終可能會降到﹣10℃
二、填空題
10.用0℃的冰或0℃的水來冷卻食物,效果較好的是0℃的______,這是因為它______(填物態變化)時______(選填“放”或“吸”)熱。
11.海波物質的熔點為48℃,意思是說,只有把海波加熱到______時,海波才能熔化。當把一塊固態海波放在一個溫度恒定為48℃的烘箱里時,海波的狀態應該是______態。
12.北方的冬天,菜窖里常放幾桶水,這樣做的目的是:當溫度降低時,可以利用水在 ___________時(選填“熔化”或“凝固”)放出大量的 ___________(選填“溫度”或“熱量”),在菜窖的氣溫不致 ___________凍壞菜(選填“升高”或“降低”)。
三、實驗題
13.某小組利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探究固體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
(1)本實驗采用水浴法加熱的優點是________;
(2)圖乙是根據實驗數據作出的海波和石蠟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圖線________(選填“a”或“b”)是海波的熔化圖象,判斷理由是________;由圖象可知第5min海波處于________態;
(3)在海波和石蠟熔化的過程中,如果將試管從燒杯中取出,海波和石蠟停止熔化;再將試管放回燒杯后,海波和石蠟又繼續熔化,該現象說明固體熔化時需要________。
14.用圖甲裝置探究“冰在熔化時溫度變化規律”的實驗,圖乙是根據實驗數據畫出的圖像。
(1)實驗中最好選用___________(選填“較大冰塊”或“碎冰”);
(2)根據乙圖冰熔化時的圖像,可以判斷第6分鐘時冰處于___________(選填“固態”、“液態”或“固液共存態”)。
15.我國“奮斗者”號載人潛水器在馬里亞納海溝萬米深處多次成功坐底,標志著我國在載人深潛領域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
(1)“奮斗者”號母船利用超聲波探測海底樣貌,在大洋某處深度為10500m,若超聲波在海水中的傳播速度為1500m/s,漂浮在海面上的“奮斗者”號母船向海底發出一束超聲波,經過海底反射后___________s后能接收到回聲。陳曉慧同學認為可以從地球上發射超聲波到達月球,記錄從發射超聲波到接收反射波所用的時間,也可以算出地月之間的距離,她的想法___________(選填“可行”或“不可行”),因為___________;
(2)載人潛水器的殼體使用了我國自主研發的新型高強、高韌鈦合金。如題圖所示是金屬鈦熔化時溫度隨加熱時間變化的圖像。由圖可知金屬鈦是___________(填“晶體”或“非晶體”),它的熔點是___________℃,熔化過程中的特點是___________,BC段金屬鈦處于___________(選填“固態”、“液態”或“固液共存”)狀態。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蒲城县| 正蓝旗| 油尖旺区| 阿图什市| 象山县| 时尚| 友谊县| 六枝特区| 深圳市| 霍州市| 时尚| 克什克腾旗| 霍州市| 马关县| 武城县| 云龙县| 长子县| 全州县| 涞水县| 巴林右旗| 肥东县| 慈利县| 台中市| 洛川县| 习水县| 元谋县| 滨州市| 涿鹿县| 股票| 化隆| 房产| 怀宁县| 马尔康县| 永德县| 道真| 饶河县| 仁寿县| 璧山县| 个旧市| 天祝| 胶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