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動蕩的春秋時期【2022年課程標準】1. 通過了解這一時期的生產力水平和社會關系的變化,初步理解春秋時期諸侯爭霸局面的形成。2. 通過《黃帝內經》和名醫扁鵲,了解這一時期的醫學成就。一、春秋時期的經濟發展1.農業:春秋后期,鐵制農具和牛耕出現。鐵農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時期農業生產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標志。2.手工業:規模不斷擴大。3.商業:商業活動逐漸活躍,出現商品交換市場和使用金屬貨幣。二、王室衰微1.原因:①社會生產力的發展②分封制逐步遭到瓦解2.影響: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諸侯國勢力崛起。三、諸侯爭霸1.霸主: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秦穆公等先后稱霸中原;2.影響:(春秋時期諸侯爭霸有何利弊?)①消極:給社會和人民帶來巨大災難。②積極:加快統一的步伐,同時出現大規模的民族交融。(特征:王室衰微、諸侯爭霸)易誤警示1.牛耕的出現是我國農業發展史上農用動力的一次革命。2.春秋時期的第一個霸主是“齊桓公”,不要寫成“齊恒公”。圖片解讀春秋爭霸形勢圖反映主題:春秋爭霸重要國家:齊、晉、燕、秦、楚、宋、魯、吳、越著名戰役:晉楚,城濮之戰一、單選題(本大題共12小題)1. 《中國歷史朝代順序歌》中有一句是“東周分兩段”。這里的“兩段”指的是( )。A. 春秋和戰國 B. 西漢和東漢 C. 西晉與東晉 D. 北宋與南宋2. 據史書記載,春秋初年有一百多個諸侯國,到戰國時期只剩下十幾個了,這個材料反映的歷史發展趨勢是()A. 諸侯割據混戰擴大 B. 人民遭受的災難更重C. 封建制度逐步瓦解 D. 逐步走向統一3. 春秋時期,貴族開始禁止用牛祭祀宗廟;戰國時期,秦國規定“盜牛者加(枷刑)”。這一現象反映了當時( )A. 祖先崇拜的消失 B. 私有土地的出現 C. 生產方式的變革 D. 兼并戰爭的影響4. 圖片也是歷史的重要載體。初一某同學從如圖中不可能獲取的歷史信息是( )A. 鐵器、牛耕已廣泛使用 B. 引發“公作則遲”“分地則速”C. 引發當時各國變法風潮 D. 有效強化周王室的統治5. 春秋后期,農業上精耕細作,耕地面積擴大,主要得益于( )A. 刀耕火種 B. 磨制石器的使用 C. 鐵犁、牛耕的使用 D. 肥料的使用6. 鐵制農具在我國開始出現的時間是( )A. 原始農耕時代 B. 夏商時期 C. 春秋時期 D. 戰國時期7. 關于春秋時期描述有失準確的是( )A. 農業、手工業和商業都有較大發展 B. 開始于平王東遷C. 分封制逐步瓦解,周王室地位衰微 D. 諸侯廢掉周天子,自立霸主8. 在春秋時期,你不可能看到的社會現象是( )A. 在田間使用牛來耕地 B. 已經可以使用文字記錄社會現象C. 諸侯祭祀的時候使用九個鼎 D. 商業活動還全部是物物交換9. 公元前651年齊桓公召集諸侯會盟,提出了“尊周室,攘夷狄”的口號。其目的是( )A. 為齊國爭霸提供借口 B. 建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C. 維護以周天子的利益 D. 促進各諸侯國友好交往10. 春秋時期,諸侯稱霸,曾不計前嫌任用管仲為相,積極改革,以“尊王攘夷”為號召,擴充疆界,最終成為春秋時期第一個霸主的是()A. 晉文公 B. 齊桓公 C. 楚莊王 D. 秦孝公11. 對春秋爭霸戰爭,評價正確的是( )①爭霸戰爭給人民帶來了災難②諸侯國強并弱,有利于國家走向統一③爭霸戰爭過程中許多諸侯國都以改革加強了自身力量④爭霸斗爭進一步削弱和瓦解了周王室的統治地位。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12. 打著“尊天子,攘四夷”的旗號,號令諸侯,成為春秋時期第一個霸主的是A. 齊桓公 B. 晉文公 C. 秦穆公 D. 楚莊王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13.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材料二 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材料三 春秋時期,山東諸小國為齊所并,河北、山西諸小國為晉所并,江淮、漢水諸小國為楚所并,西北諸小國為秦所并,使春秋初年百十個諸侯國,縮減成幾個大國。周邊的蠻、夷、戎、狄不斷侵擾中原;中原霸主也以“攘夷”相號召,與之進行斗爭……華夏族與其他少數民族彼此犬牙交錯,雜居共處。(1)材料一中的圖一和圖二說明當時我國農業生產領域出現了什么新現象?這種現象是從什么時期開始出現的?(2)材料二中首先稱霸的是哪一諸侯國?除了“桓公”外,該時期稱霸中原的霸主還有哪些?(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上述問題,春秋時期的爭霸戰爭有什么重要影響?14. 春秋時期是一個大動蕩、大變革時期。閱讀材料,探究下列問題。材料一:(1)根據料一指出,代表當時我國生產力發展水平的兩項重要技術分別是什么?這兩項技術的出現起到什么積極作用?材料二:“平王立,東遷于洛邑,避戎寇。平王之時,王室衰微,諸侯強并弱,齊、楚、秦、晉始大,政由方伯(指諸侯)。”——《史記·周本紀》(2)材料二中“平王立,東遷于洛邑”標志哪一歷史時期的開始?出現“諸侯強并弱”的原因是什么?“政由方伯”,請你舉出兩個具體例子”材料三:歷史上常有這樣的戰爭,它們雖然像一切戰爭一樣不可避免地帶來種種慘禍、暴行、災難和痛苦,但是它們仍然是進步的戰爭,也就是說,它們有利于人類的發展。——列寧(3)依據材料三列寧的觀點,分析春秋爭霸戰爭起到的積極作用。1.【答案】A2.【答案】D3.【答案】C4.【答案】D5.【答案】C6.【答案】C7.【答案】D8.【答案】D9.【答案】A10.【答案】B11.【答案】A12.【答案】A13.【答案】(1)新現象:鐵農具和牛耕的使用;春秋時期。(2)齊國。晉文公、楚莊王、秦穆公等。(3)積極影響:出現了一些強大的諸侯國,加快了統一的步伐;促進了民族交融等。14.【答案】(1)鐵制農具,牛耕;促進了農業深耕細作,為開發山林、擴大耕地創造了條件。(2)東周時候或春秋時期;王室衰微,諸侯強大。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秦穆公。(3)在春秋爭霸的過程中,一些諸侯國被消滅,一些強大諸侯國的疆域不斷擴展,國家出現統一的趨勢;中原的“諸華”“諸夏”在同周邊的戎、狄、蠻、夷等族長期交往和斗爭中,出現了大規模的民族交融。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