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2張PPT)第1章 物質及其變化第1節 物質的變化學習目標1.了解物質處于不斷的運動和變化中,能區分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知道化學變化的實質。2.了解探究物質變化的方法和物質變化規律的應用。知識點1 物質是在不斷變化著的 重點1.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概念 舉例物理變化 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 液態水加熱,蒸發變為水蒸氣;鐵塊加熱變軟,加工變為鐵絲;電燈泡通電發光發熱化學變化 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 高粱、大米發酵釀酒;鐵絲燃燒,火星四射;鎂條燃燒,發出耀眼的強光,放出大量的熱2.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區別與聯系(1)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區別項目 物理變化 化學變化現象 物質的狀態、形狀、大小、位置等發生變化本質區別 宏觀 沒有新物質生成 有新物質生成微觀 構成物質的微粒不變,只是微粒間的間隔改變,即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微粒不變 構成物質分子的原子重新進行組合,形成了新的分子,即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微粒發生了改變(2)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聯系在物質發生化學變化的過程中,通常會伴隨著物理變化。如蠟燭燃燒過程中有新物質 和水生成,是化學變化,而此過程中又伴隨著蠟燭熔化,是物理變化。特別提醒(1)化學變化中生成的新物質是指與變化前的物質在組成或結構上不同的物質。(2)化學變化前后分子的種類一定改變,原子的種類和數目不變。典例1 下列是生活中的四種常見變化,其中只涉及到物理變化的是( )CA.蘋果腐爛 B.煙花燃放 C.欄桿生銹 D.冰雪熔化[解析] 蘋果腐爛,有對人體有害的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煙花燃放包含著物質的燃燒,屬于化學變化;欄桿生銹,有新物質鐵銹生成,屬于化學變化,冰雪熔化,只是狀態發生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知識點2 探究物質變化的方法探究自然界物質變化的基本方法是通過觀察現象和實驗等,有目的地獲取證據,并對物質的性質進行分析推測,利用物質具有的性質推斷物質的用途。1.觀察法(1)觀察是學習科學的重要方法,實驗結論是通過對現象的分析、推理得出的。科學實驗的觀察,主要指用眼看、鼻聞、耳聽、手感等方式或借助儀器了解實驗現象。物質變化的證據主要有形狀、狀態、顏色、溫度,產生氣體、生成沉淀、 等。(2)觀察實驗的三個階段變化前 變化中 變化后記錄物質名稱,觀察并記錄其形態、外觀等 觀察并記錄物質的形態、外觀、能量變化及其他現象 記錄生成物的外觀、形態等2.實驗法實驗是進行探究時重要的方式和手段,根據實驗現象探究物質的變化,總結物質變化的規律,指導我們合理利用各種物質。3.探究物質變化的幾個實驗實驗名稱 探究硝酸鉛溶液與碘化鉀溶液的反應 探究澄清石灰水和碳酸鈉溶液的反應 探究氯化鐵溶液和硫氰化鉀溶液的反應 探究白色硫酸銅和水的反應實驗步驟 將碘化鉀溶液倒入盛有硝酸鉛溶液的錐形瓶中 ①取2支試管,在其中一支中加入 澄清石灰水,在另一支中加入等量的蒸餾水;②分別向2支試管中加入 碳酸鈉溶液 在盛有 氯化鐵溶液的試管中,滴入幾滴硫氰化鉀溶液 將少量的白色硫酸銅固體放在表面皿中,滴加少量的蒸餾水實驗現象 生成黃色沉淀 _ 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試管內產生白色沉淀,盛水的試管內無明顯現象 溶液變為血紅色白色的固體逐漸變為藍色實驗結論 硝酸鉛溶液與碘化鉀溶液發生了化學反應 澄清石灰水和碳酸鈉溶液發生了化學反應 氯化鐵溶液能和硫氰化鉀溶液反應 白色硫酸銅能和水反應蒸餾水 澄清石灰水知識點3 物質變化規律的應用1.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物理性質 化學性質概念 物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 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性質確定 由感覺器官直接感知或由儀器測知 通過化學變化可知性質內容 顏色、氣味、狀態、硬度、熔點、沸點、密度、揮發性、溶解性、導電性、導熱性、吸附性、延展性等 可燃性、助燃性、穩定性、還原性、氧化性、酸性、堿性、毒性、腐蝕性等區別 是否需要通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 2.物質的性質與物質的變化的關系物質的性質 物質的變化區別 性質是物質本身固有的屬性,可以直接用感官感知或借助簡單儀器測出,或從變化中體現出來,描述物質的性質常用“能”“會”“易”“具有”“可以”等表示 變化是一個“變”的過程,往往用動詞表示舉例 汽油能燃燒——化學性質; 汽油易揮發——物理性質 汽油燃燒——化學變化;汽油揮發——物理變化聯系 物質的性質決定物質的變化,物質的變化是物質性質的具體體現 3.物質的性質與物質的用途的關系物質的性質決定了物質的用途,物質的用途反映了物質的性質。一些物質的性質及其用途如下表所示。物質的性質 物質的用途黃色氯化鐵溶液遇硫氰化鉀溶液顯血紅色 用硫氰化鉀溶液檢驗三價鐵離子 的存在白色硫酸銅固體遇水呈藍色 白色硫酸銅固體可用于檢驗水的存在,也可用于吸收少量的水氧氣可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 用帶火星的木條檢驗氧氣的存在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用澄清石灰水檢驗二氧化碳的存在淀粉溶液遇碘單質變成藍色 用碘單質檢驗淀粉的存在典例2 下列關于物質的用途與對應性質的說法錯誤的是( )DA.用銅制作導線,是因為銅具有良好的導電性B.干冰用作制冷劑,是因為干冰升華吸熱C.金屬鎢用于制作燈絲,是因為鎢的熔點高D.醫療搶救中使用氧氣,是因為氧氣能支持燃燒[解析] 醫療搶救中使用氧氣,是因為氧氣能供給呼吸。拓展物質的結構、性質、變化和用途之間的關系題型 1 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判斷角度1 判斷生產、生活中物質變化的類型 ★★★典例3 (金華中考)&1金華酒傳統釀造技藝、浦江剪紙、永康錫雕、東陽竹編等,是金華擁有的眾多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典型代表,下列非物質文化遺產制作過程,主要利用化學變化的是( )AA.釀酒B.剪紙C.錫雕D.竹編[解析] 釀酒過程中淀粉轉化成了酒精和 ,有新物質酒精和 生成,屬于化學變化;剪紙、錫雕、竹編涉及物質形狀的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角度2 判斷成語、古詩詞等中蘊含的變化類型 ★★★典例4 成語、俗語、古詩詞是古人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下列詞句中涉及化學變化的是( )CA.聚沙成塔 B.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C.星火燎原 D.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解析] “聚沙成塔”“鐵杵磨成針”涉及物質的形狀變化,“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梨花”是指落在樹上的雪花,描述的是下雪的景象,涉及物質的狀態變化,A、B、D中都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星火燎原”描述物質燃燒的景象,屬于化學變化。解題通法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判斷判斷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依據——是否有新物質生成。解這類題要先分析題給選項中物質發生了什么變化,然后根據概念進行判斷:①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是物理變化,常見的是狀態、位置、形狀、大小等;②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是化學變化,如燃燒、釀酒、釀醋、呼吸、食物腐敗等。題型 2 物質變化規律的應用角度1 根據物質的用途判斷物質的性質 ★★★典例5 七氟丙烷 滅火劑容易汽化不留殘渣,適用于電器、精密儀器、圖書檔案等滅火。根據上述信息可以推測七氟丙烷具有的性質是________。不助燃[解析] 由于七氟丙烷可以做滅火劑,所以該物質既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審題技巧根據七氟丙烷適用于滅火,類比同樣可用于滅火的二氧化碳的性質,即可推測七氟丙烷的性質。角度2 利用物質的性質鑒別物質 ★★★典例6 亞硝酸鈉是工業用鹽,因有咸味、外觀酷似食鹽(主要成分為氯化鈉)而常被誤食。下表是亞硝酸鈉和氯化鈉的有關資料:項目 亞硝酸鈉 氯化鈉溶解性 易溶于水 易溶于水熔點 沸點 時會分解 與稀鹽酸反應 放出紅棕色的二氧化氮氣體 不反應根據信息回答。(1) 寫出亞硝酸鈉的兩條物理性質: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易溶于水熔點為 [解析] 熔點、沸點、溶解性都屬于物理性質。(2) 設計一種區別亞硝酸鈉和食鹽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別取少量樣品放入試管中,向其中加入稀鹽酸,有紅棕色氣體產生的是亞硝酸鈉,無明顯現象的是食鹽(其他合理答案也可)方法點撥物質的鑒別方法利用物質的特性來鑒別物質。物質鑒別的一般步驟:取樣 實驗 觀察現象 得出結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