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3.5多普勒效應考點一、多普勒效應 1考點二、多普勒效應的應用 1【鞏固練習】 5考點一、多普勒效應1.多普勒效應波源與觀察者相互靠近或者相互遠離時,接收到的波的頻率都會發生變化的現象.2.多普勒效應產生的原因(1)當波源與觀察者相對靜止時,1 s內通過觀察者的波峰(或密部)的數目是一定的,觀測到的頻率等于波源振動的頻率.(2)當波源與觀察者相互接近時,1 s內通過觀察者的波峰(或密部)的數目增加(選填“增加”或“減小”),觀測到的頻率增加(選填“增加”或“減小”);反之,當波源與觀察者相互遠離時,觀測到的頻率減小(選填“增加”或“減小”).考點二、多普勒效應的應用1.利用多普勒測速儀測速交通警察向行進中的車輛發射頻率已知的超聲波,測量反射波的頻率,根據反射波頻率變化的多少,就能知道車輛的速度.2.利用超聲波測血流速度醫生向人體發射頻率已知的超聲波,測出被血流反射后的波的頻率變化,就可知道血流的速度.3.利用光波的頻率變化,計算星球靠近或遠離我們的速度.(2022秋 六盤水期末)如圖所示,男同學站立不動吹哨子,哨聲頻率恒定,一位女同學坐在秋千上來回擺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女同學靠近男同學的過程中,她聽到的頻率低于哨聲頻率B.女同學遠離男同學的過程中,她聽到的頻率高于哨聲頻率C.女同學靠近男同學的過程中,她聽到的頻率高于哨聲頻率D.女同學遠離男同學的過程中,她聽到的頻率等于哨聲頻率【解答】解:AC、根據多普勒效應可知,女同學靠近男同學的過程中,接收頻率變高,即高于哨聲頻率,故A錯誤,C正確;BD、女同學遠離男同學的過程中,接收頻率變低,即低于哨聲頻率,故BD錯誤。故選:C。(2022秋 嘉定區校級期中)火車上有一個聲源發出頻率一定的樂音,當火車靜止、觀察者也靜止時,觀察者聽到并記住了這個樂音的音調。以下情況中,觀察者聽到這個樂音的音調(頻率)一定比原來升高的是( )A.觀察者靜止,火車離他駛去B.火車靜止,觀察者乘汽車遠離火車運動C.火車運動,觀察者乘汽車迎著火車運動D.火車運動,觀察者乘汽車遠離火車運動【解答】解:根據多普勒效應可知,當波源和觀察者間距變小,觀察者接收到的頻率一定比波源頻率高。當波源和觀察者距變大,觀察者接收到的頻率一定比波源頻率低。觀察者聽到這個樂音的音調比原來升高,即接收到的聲波頻率升高。說明觀察者和火車之間的距離在變小。故C正確,A、B、D錯誤。故選:C。(2022春 延吉市校級期中)有關多普勒效應,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有( )A.發生多普勒效應時,波源的發射頻率發生了變化,所以接收頻率變化B.一位有經驗的戰士聽到飛行的炮彈尖叫聲越來越尖銳,可以判斷炮彈正向他遠離C.根據光波的多普勒效應,由地球接收到遙遠天體發出的光波的頻率越來越小,可以判斷此天體正遠離地球D.當波源和觀察者間有相對運動時,觀察者接收到的頻率一定大于波源發出的頻率【解答】解:A、多普勒效應說明觀察者與波源有相對運動時,接收到的波頻率會發生變化,但波源的頻率不變,故A錯誤;B、一位有經驗的戰士聽到飛行的炮彈尖叫聲越來越尖銳,根據多普勒效應可以判斷炮彈正向他靠近,故B錯誤;C、接收到遙遠天體發出的光波的頻率越來越小,根據多普勒效應可知遙遠天體應正在遠離地球,故C正確;D、當波源與觀察者相互靠近時,觀察者接收到的頻率增加,反之,當波源與觀察者相互遠離時,觀察者接收到的頻率減小,而當沿著波源做圓周運動時,他們的間距沒有變化,故D錯誤。故選:C。(2022春 西城區校級期中)彩色超聲波檢測儀,簡稱彩超,工作時向人體發射頻率已知的超聲波,當超聲波遇到靠近或遠離探頭的血流時探頭接收的回波信號頻率會升高或降低.利用計算機技術給這些信號加上色彩,顯示在屏幕上,可以幫助醫生判定血流的狀態.而用X射線對人體的攝影,簡稱CT.工作時X射線對人體進行掃描,由于人體各種組織的疏密程度不同,部分射線穿透人體而部分被遮擋,檢測器接收到的射線就有了差異,從而可以幫助醫生診斷病變.根據以上信息,可以判斷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彩超工作時利用了多普勒效應B.CT工作時利用了波的衍射現象C.彩超和CT工作時向人體發射的都是縱波D.彩超和CT工作時向人體發射的都是電磁波【解答】解:A、根據題目的描述可知,彩超工作利用的是超聲波的多普勒效應,故A正確;B、CT工作利用的是X射線穿透不同組織后的強度不同,與衍射無關,故B錯誤;CD、彩超發射的是超聲波,超聲波是機械表;CT發射的是X射線,X射線是電磁波,電磁波是橫波,故CD錯誤;故選:A。(2023春 撫州期中)如圖所示,光滑水平細桿兩端固定,小滑塊與輕彈簧相連,并套在細桿上,輕彈簧左端固定;在小滑塊上固定一個能持續發出單一頻率聲音的蜂鳴器。滑塊與蜂鳴器靜止時處于O點,現將其拉到N點由靜止釋放,滑塊與蜂鳴器就沿著細桿在M、N之間振動起來。某同學站在右側,耳朵正好在MN延長線上,滑塊與蜂鳴器整體視為質點,則( )A.該同學聽到的蜂鳴器的聲音是斷斷續續的B.該同學聽到的蜂鳴器振動時的聲音總是比靜止時音調高C.如果增大滑塊與蜂鳴器振動的振幅,其振動周期一定增大D.滑塊與蜂鳴器的振動可以視為簡諧運動【解答】解:AB.滑塊與蜂鳴器沿著細桿在M、N之間振動時,當蜂鳴器靠近同學時,聽到的蜂鳴器的音調變高,當蜂鳴器遠離同學時,聽到的蜂鳴器的音調變低,所以該同學聽到的蜂鳴器聲音的音調忽高忽低,這是多普勒現象,故AB錯誤;CD.滑塊與蜂鳴器所受的合外力F=kx,且方向始終指向平衡位置,與滑塊與蜂鳴器的位移方向相反,滿足F=﹣kx,故滑塊與蜂鳴器的振動可以視為簡諧運動,其周期與振幅無關,故C錯誤,D正確。故選:D。多普勒公式推導1、設聲速為C,聲源頻率f,周期為T,聲源速度為V,觀察者不動。聲源朝向觀察者運動。若兩者均不動,即聲源第1個振動與第2個振動均原地發出,兩個振動傳到觀察者,觀察者接收的時間間隔為T',顯然T'=T,就好比,一個人(發射者)以一定頻率發球,另一個人(接收者)就會以該頻率接球,不難想象,接收者接球的周期與發射者發球的周期是一樣的。但是,由于聲源是運動的,第2個振動是B處發出的,第2個振動的傳播距離變小,傳播時間縮短,具體短了多少呢?聲源由A處(發射第1個振動)運動到B(發射第2個振動)處,所經歷的時間為T,聲源的速度為V,聲源發射第1個振動后,到發射第2個振動之前,聲源所走的路程=VT 所以:【鞏固練習】(2023春 南海區校級期中)多普勒效應在科學技術中有廣泛的應用。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利用多普勒測速儀,可以測量水在海底的流速B.“彩超”利用了多普勒效應C.多普勒效應不能用于天體研究D.波源與觀察者相互靠近或者遠離時,觀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頻率會發生變化【解答】解:A.利用多普勒測速儀,可以測量水在海底的流速,A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故A錯誤;B.“彩超”的原理是向病人體內發射超聲波,經血液反射后接收,測出反射波的頻率變化,就可知血液的流速,這一技術利用了多普勒效應,B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故B錯誤;C.多普勒效應可用于天體研究,C說法錯誤,符合題意,故C正確;D.波源與觀察者相互靠近或者遠離時,觀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頻率會發生變化,當波源與觀察者相向運動時,觀察者接收到的頻率變大;當波源與觀察者背向運動時,觀察者接收到的頻率變小,D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故D錯誤;故選:C。(2023 蘇州三模)警報器固定于水平面上的A處并持續發出1000Hz的聲波,某時刻一觀察者經過B處,該觀察者接收到的聲波頻率為1030Hz,則該觀察者的運動情況可能是( )A.做勻速直線運動遠離AB.做勻速直線運動接近AC.以A為圓心逆時針做勻速圓周運動D.以A為圓心順時針做勻速圓周運動【解答】解:根據多普勒效應可知,當觀察者相對波源彼此靠近時,接受到的頻率相對增大,當觀察者相對波源彼此遠離時,接受到的頻率相對減小,由于該觀察者接收到的聲波頻率為1030Hz,大于警報器發出聲波的頻率1000Hz,表明觀察者相對波源彼此靠近,且只有做勻速直線運動,觀察者接收到的聲波頻率持續為1030Hz。故選:B。(2023春 呈貢區校級期中)在學校運動場上50m直跑道的兩端,分別安裝了由同一信號發生器帶動的兩個相同的揚聲器,兩個揚聲器連續發出波長為5m的聲波。一位同學從該跑道的中點出發,向某一端點緩慢行進15m。在此過程中,他聽到揚聲器聲音由強變弱的次數為( )A.2 B.4 C.6 D.8【解答】解:當同學到兩個聲源的間距為波長整數倍時,振動加強,聽到聲音是加強的,故該同學從中間向一側移動0m、2.5m、5.0m、7.5m、10m、12.5m、15m時,聽到聲音變大;當同學到兩個聲源的間距為半波長的奇數倍時,振動減弱,聽到聲音是減弱的,故該同學從中間向一側移動1.25m、3.75m、6.25m、8.75m、11.25m、13.75m時,聽到聲音減弱;故該同學從中間向一側移動過程聽到揚聲器聲音由強變弱的次數為6次;故ABD錯誤,C正確;故選:C。(2023 溫州三模)消除噪聲污染是當前環境保護的一個重要課題,如圖所示的消聲器可以用來削弱高速氣流產生的噪聲.波長為λ的聲波沿水平管道自左向右傳播,在聲波到達a處時,分成上下兩束波,這兩束聲波在b處相遇時可削弱噪聲。已知上下兩束波從a處到b處的路程分別為s1和s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該消聲器是根據波的衍射原理設計的B.該消聲器是根據波的多普勒效應原理設計的C.s1和s2關系滿足s1﹣s2=nλ(n=1,2,3…)時,消聲效果最好D.s1和s2關系滿足時,消聲效果最好【解答】解:AB.波繞過障礙物繼續傳播的現象稱為波的衍射;當觀測者與波源之間發生相對運動時,觀測者接收到的頻率發生變化的現象稱為多普勒效應;消音器是利用了兩列相干波疊加使質點的振動減弱的原理制成,因此消音器消除噪聲利用了波的干涉原理,故AB錯誤CD.當兩列聲波到達a處時的路程差為半波長的奇數倍時,即s1﹣s2(n=0,1,2,3……),介質中質點為振動減弱點,消聲效果最好,故D正確,C錯誤。故選:D。(2022秋 太康縣期末)如圖為隱形戰機的有源對消電子設備發出與對方雷達發射波匹配的行波,使對方雷達接受不到反射波,從而達到雷達隱形的效果。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隱形戰機雷達隱形的原理是波的干涉B.隱形戰機雷達隱形的原理是波的衍射C.隱形戰機雷達隱形的原理是多普勒效應D.行波與對方雷達發射波的頻率相同、相位相同【解答】解:圖甲隱形戰機有源對消電子設備是發射與對方雷達入射波頻率相同相位相反的行波,利用波的干涉相消,使敵方接收不到反射波,所以隱形戰機雷達隱形的原理是波的干涉,故A正確、BCD錯誤。故選:A。(2022秋 奉化區期末)分析下列物理現象,說法正確的是( )A.“隔墻有耳”是聲波的反射現象B.當鳴笛的火車疾馳而來時,我們聽到笛聲的音調會比靜止時高,這是多普勒效應C.圍繞振動音叉轉一圈,會聽到忽強忽弱的聲音,這是聲波的衍射現象D.因衍射是波特有的特征,所以波遇到障礙物時一定能發生明顯的衍射現象【解答】解:A.“隔墻有耳”是聲波的衍射現象,故A錯誤;B.當鳴笛的火車疾馳而來時,我們聽到笛聲的音調會比靜止時高,這是多普勒效應,故B正確;C.圍繞振動音叉轉一圈,會聽到忽強忽弱的聲音,這是聲波的干涉現象,故C錯誤;D.因衍射是波特有的特征,當障礙物的尺寸和波長相差不多或小于波長時,波遇到障礙物才能發生明顯的衍射現象,故D錯誤。故選:B。(2023春 南康區期中)下列有關機械振動和機械波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彈簧振子做簡諧運動時,若某兩個時刻位移相同,則這兩個時刻的速度也一定相同B.單擺在周期性外力作用下做受迫振動,其振動周期與單擺的擺長無關C.火車鳴笛向我們駛來時,我們聽到的笛聲頻率將比聲源發聲的頻率高D.當水波通過障礙物時,若障礙物的尺寸與波長差不多,或比波長小得多時,將發生明顯的衍射現象【解答】解:A、彈簧振子做簡諧運動時,若某兩個時刻位移相同,則這兩個時刻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故A錯誤;B、單擺在周期性外力作用下做受迫振動,其振動周期是由驅動力的周期決定的,與單擺的擺長無關,故B正確;C、火車鳴笛向我們駛來時,根據多普勒效應,我們聽到的笛聲頻率將比聲源發聲的頻率高,故C正確;D、當水波通過障礙物時,若障礙物的尺寸與波長差不多,或比波長小得多時,將發生明顯的衍射現象,故D正確.因選不正確故選:A。(多選)(2023春 寶安區校級期中)如圖所示,甲圖表示S1和S2兩相干水波的干涉圖樣,設兩列波各自的振幅均為5cm,且圖示范圍內振幅不變,波速和波長分別是1m/s和0.5m,B是A、C連線的中點;乙圖為一機械波源S3在同種均勻介質中做勻速運動的某一時刻的波面分布情況。兩幅圖中實線表示波峰,虛線表示波谷。則下列關于兩幅圖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甲圖中A、B兩點的豎直高度差為10cmB.從甲圖所示時刻開始經0.25s,B點通過的路程為20cmC.乙圖所表示的是波的衍射現象D.在E點觀察者接收到的頻率比在F點觀察者接收到的頻率低【解答】解:A.甲圖中A點是波峰與波峰相遇點,則位移為2A=10cm,C點是波谷與波谷相遇點,B是A、C連線的中點,B點在平衡位置,則AB兩點的豎直高度差為10cm,故A正確;B.波的周期為:代入數據得:T=0.5sB點振動加強,振幅為10cm,甲圖所示時刻B在平衡位置,經0.25s,即半個周期,B點通過的路程為:2×2A=20cm,故B正確;CD.乙圖所表示的是波的多普勒現象,因為波源向E點觀察者靠近,則接受到的頻率較高;波源遠離F點觀察者靠近,則接受到的頻率較低,即在E點觀察者接收到的頻率比在F點觀察者接收到的頻率高,故CD錯誤。故選:AB。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3.5多普勒效應考點一、多普勒效應 1考點二、多普勒效應的應用 1【鞏固練習】 4考點一、多普勒效應1.多普勒效應波源與觀察者相互靠近或者相互遠離時,接收到的波的 都會發生變化的現象.2.多普勒效應產生的原因(1)當波源與觀察者相對靜止時,1 s內通過觀察者的波峰(或密部)的數目是 的,觀測到的頻率 波源振動的頻率.(2)當波源與觀察者相互接近時,1 s內通過觀察者的波峰(或密部)的數目 (選填“增加”或“減小”),觀測到的頻率 (選填“增加”或“減小”);反之,當波源與觀察者相互遠離時,觀測到的頻率 (選填“增加”或“減小”).考點二、多普勒效應的應用1.利用多普勒測速儀測速交通警察向行進中的車輛發射頻率已知的超聲波,測量反射波的 ,根據反射波 變化的多少,就能知道車輛的速度.2.利用超聲波測血流速度醫生向人體發射頻率已知的超聲波,測出被血流反射后的波的 變化,就可知道血流的3.利用光波的頻率變化,計算星球 或 我們的速度.(2022秋 六盤水期末)如圖所示,男同學站立不動吹哨子,哨聲頻率恒定,一位女同學坐在秋千上來回擺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女同學靠近男同學的過程中,她聽到的頻率低于哨聲頻率B.女同學遠離男同學的過程中,她聽到的頻率高于哨聲頻率C.女同學靠近男同學的過程中,她聽到的頻率高于哨聲頻率D.女同學遠離男同學的過程中,她聽到的頻率等于哨聲頻率(2022秋 嘉定區校級期中)火車上有一個聲源發出頻率一定的樂音,當火車靜止、觀察者也靜止時,觀察者聽到并記住了這個樂音的音調。以下情況中,觀察者聽到這個樂音的音調(頻率)一定比原來升高的是( )A.觀察者靜止,火車離他駛去B.火車靜止,觀察者乘汽車遠離火車運動C.火車運動,觀察者乘汽車迎著火車運動D.火車運動,觀察者乘汽車遠離火車運動(2022春 延吉市校級期中)有關多普勒效應,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有( )A.發生多普勒效應時,波源的發射頻率發生了變化,所以接收頻率變化B.一位有經驗的戰士聽到飛行的炮彈尖叫聲越來越尖銳,可以判斷炮彈正向他遠離C.根據光波的多普勒效應,由地球接收到遙遠天體發出的光波的頻率越來越小,可以判斷此天體正遠離地球D.當波源和觀察者間有相對運動時,觀察者接收到的頻率一定大于波源發出的頻率(2022春 西城區校級期中)彩色超聲波檢測儀,簡稱彩超,工作時向人體發射頻率已知的超聲波,當超聲波遇到靠近或遠離探頭的血流時探頭接收的回波信號頻率會升高或降低.利用計算機技術給這些信號加上色彩,顯示在屏幕上,可以幫助醫生判定血流的狀態.而用X射線對人體的攝影,簡稱CT.工作時X射線對人體進行掃描,由于人體各種組織的疏密程度不同,部分射線穿透人體而部分被遮擋,檢測器接收到的射線就有了差異,從而可以幫助醫生診斷病變.根據以上信息,可以判斷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彩超工作時利用了多普勒效應B.CT工作時利用了波的衍射現象C.彩超和CT工作時向人體發射的都是縱波D.彩超和CT工作時向人體發射的都是電磁波(2023春 撫州期中)如圖所示,光滑水平細桿兩端固定,小滑塊與輕彈簧相連,并套在細桿上,輕彈簧左端固定;在小滑塊上固定一個能持續發出單一頻率聲音的蜂鳴器。滑塊與蜂鳴器靜止時處于O點,現將其拉到N點由靜止釋放,滑塊與蜂鳴器就沿著細桿在M、N之間振動起來。某同學站在右側,耳朵正好在MN延長線上,滑塊與蜂鳴器整體視為質點,則( )A.該同學聽到的蜂鳴器的聲音是斷斷續續的B.該同學聽到的蜂鳴器振動時的聲音總是比靜止時音調高C.如果增大滑塊與蜂鳴器振動的振幅,其振動周期一定增大D.滑塊與蜂鳴器的振動可以視為簡諧運動多普勒公式推導1、設聲速為C,聲源頻率f,周期為T,聲源速度為V,觀察者不動。聲源朝向觀察者運動。若兩者均不動,即聲源第1個振動與第2個振動均原地發出,兩個振動傳到觀察者,觀察者接收的時間間隔為T',顯然T'=T,就好比,一個人(發射者)以一定頻率發球,另一個人(接收者)就會以該頻率接球,不難想象,接收者接球的周期與發射者發球的周期是一樣的。但是,由于聲源是運動的,第2個振動是B處發出的,第2個振動的傳播距離變小,傳播時間縮短,具體短了多少呢?聲源由A處(發射第1個振動)運動到B(發射第2個振動)處,所經歷的時間為T,聲源的速度為V,聲源發射第1個振動后,到發射第2個振動之前,聲源所走的路程=VT 所以:【鞏固練習】(2023春 南海區校級期中)多普勒效應在科學技術中有廣泛的應用。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利用多普勒測速儀,可以測量水在海底的流速B.“彩超”利用了多普勒效應C.多普勒效應不能用于天體研究D.波源與觀察者相互靠近或者遠離時,觀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頻率會發生變化(2023 蘇州三模)警報器固定于水平面上的A處并持續發出1000Hz的聲波,某時刻一觀察者經過B處,該觀察者接收到的聲波頻率為1030Hz,則該觀察者的運動情況可能是( )A.做勻速直線運動遠離AB.做勻速直線運動接近AC.以A為圓心逆時針做勻速圓周運動D.以A為圓心順時針做勻速圓周運動(2023春 呈貢區校級期中)在學校運動場上50m直跑道的兩端,分別安裝了由同一信號發生器帶動的兩個相同的揚聲器,兩個揚聲器連續發出波長為5m的聲波。一位同學從該跑道的中點出發,向某一端點緩慢行進15m。在此過程中,他聽到揚聲器聲音由強變弱的次數為( )A.2 B.4 C.6 D.8(2023 溫州三模)消除噪聲污染是當前環境保護的一個重要課題,如圖所示的消聲器可以用來削弱高速氣流產生的噪聲.波長為λ的聲波沿水平管道自左向右傳播,在聲波到達a處時,分成上下兩束波,這兩束聲波在b處相遇時可削弱噪聲。已知上下兩束波從a處到b處的路程分別為s1和s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該消聲器是根據波的衍射原理設計的B.該消聲器是根據波的多普勒效應原理設計的C.s1和s2關系滿足s1﹣s2=nλ(n=1,2,3…)時,消聲效果最好D.s1和s2關系滿足時,消聲效果最好(2022秋 太康縣期末)如圖為隱形戰機的有源對消電子設備發出與對方雷達發射波匹配的行波,使對方雷達接受不到反射波,從而達到雷達隱形的效果。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隱形戰機雷達隱形的原理是波的干涉B.隱形戰機雷達隱形的原理是波的衍射C.隱形戰機雷達隱形的原理是多普勒效應D.行波與對方雷達發射波的頻率相同、相位相同(2022秋 奉化區期末)分析下列物理現象,說法正確的是( )A.“隔墻有耳”是聲波的反射現象B.當鳴笛的火車疾馳而來時,我們聽到笛聲的音調會比靜止時高,這是多普勒效應C.圍繞振動音叉轉一圈,會聽到忽強忽弱的聲音,這是聲波的衍射現象D.因衍射是波特有的特征,所以波遇到障礙物時一定能發生明顯的衍射現象(2023春 南康區期中)下列有關機械振動和機械波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彈簧振子做簡諧運動時,若某兩個時刻位移相同,則這兩個時刻的速度也一定相同B.單擺在周期性外力作用下做受迫振動,其振動周期與單擺的擺長無關C.火車鳴笛向我們駛來時,我們聽到的笛聲頻率將比聲源發聲的頻率高D.當水波通過障礙物時,若障礙物的尺寸與波長差不多,或比波長小得多時,將發生明顯的衍射現象(多選)(2023春 寶安區校級期中)如圖所示,甲圖表示S1和S2兩相干水波的干涉圖樣,設兩列波各自的振幅均為5cm,且圖示范圍內振幅不變,波速和波長分別是1m/s和0.5m,B是A、C連線的中點;乙圖為一機械波源S3在同種均勻介質中做勻速運動的某一時刻的波面分布情況。兩幅圖中實線表示波峰,虛線表示波谷。則下列關于兩幅圖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甲圖中A、B兩點的豎直高度差為10cmB.從甲圖所示時刻開始經0.25s,B點通過的路程為20cmC.乙圖所表示的是波的衍射現象D.在E點觀察者接收到的頻率比在F點觀察者接收到的頻率低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3.5多普勒效應(原卷版).docx 3.5多普勒效應(解析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