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一、浮力的計算1.原則:對于復雜情況,我們一般先進行受力分析,然后再代入公式計算。2.壓力差法:F=F-F。3.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G=ρgV4.平衡法:F=G,該公式只有在物體懸浮、漂浮于液體表面的時候才成立。5.受力分析:F=G-F,物體在浮力、重力、向下的壓力下處于平衡態,那么浮力公式就是:F=G+F。二、繩子、彈簧等受力分析物體在液體中處于穩定狀態,通常會受到重力、浮力、拉力(彈力)、支持力等作用,先利用二力平衡的條件受力分析,進一步答題。【能力拓展】浮力計算基本步驟①確定研究對象②確定物體運動狀態③確定物體受力情況④確定計算方法三、 液面高度變化問題類型一:冰漂在某液體(1)純冰在純水中融化,融化后液面高度不變;(2)純冰在鹽水(或其他密度比水大的液體)中融化,融化后液面升高;(3)純冰在密度比水小的液體中融化,融化后液面高度降低。類型二:冰塊中含有其他雜質,漂在水中(1)含有木塊(或其他密度比水小的固體)的冰塊在純水中融化,融化后液面高度不變;(2)含有石塊(或其他密度比水大的固體)的冰塊在純水中融化,融化后液面高度下降;(3)含有煤油(或其他密度比水小的液體)的冰塊在純水中融化,融化后液面高度上升。類型三:冰塊中含有一定質量的氣體,漂在水中,融化后液面下降【能力拓展】一、判斷方法(1)比較體積變化法:比較的是冰熔化前(或物體投放前)在液體中排開液體的體積和冰熔化成水后的體積(或物體投放后液體體積)的大小關系:若前體積大于后體積,液面下降;若前體積等于后體積,液面不變;若前體積小于后體積,液面上升。(2)比較壓力變化法:比較前后容器底部受到壓力的變化。F前=P前 x S底 = p液gh前S底,F后=P后 x S底 = p液gh后S底,根據前后壓力的大小關系得出液體前后深度的關系,再判斷液面的升降情況。(3)比較浮力變化法:比較前后浮力的變化判斷液面的升降。若F前浮>F后浮,則液面下降;若F前浮二、狀態法及其使用(1)狀態法:變化前后液體中的物體所處的狀態進行比較來判斷液面的升降。(2)如何用“狀態法”速斷液面升降a.若變化前后液體中的物體都處于漂浮、懸浮狀態,而無沉體出現,則液面不變;b.若液體中的物體,在變化前無沉體,而變化后有沉體出現,則液面下降;c.若液體中的物體,在變化前有沉體,而變化后無沉體出現,則液面升高。例1、如圖所示,某圓柱形薄壁容器裝有適量的水,其底面積為20cm2 , 將物體B放入水中時,通過臺秤測得總質量150g;使用一繩子提起物體B,物體B剛好有一半體積露出水面時保持靜止不動,此時臺秤示數為70g,并測得容器內液面下降了1cm。則物體B的密度是( )A.1.5×103kg/m3 B.2.0×103kg/m3 C.2.5×103kg/m3 D.3.0×103kg/m3例2、如圖所示,在一個裝滿水的容器中,輕質彈簧的一端連著小球,另一端固定在容器底部。已知小球的體積是500cm3,小球靜止時受到彈簧對它的作用力為4N。則:(1)此時小球受到的浮力為多少?(2)如果剪斷彈簧后,請分析小球的運動情況,并計算再次靜止后小球受到的浮力是多少?例3、如圖甲所示為一個浮力感應裝置,豎直細桿的上端通過力傳感器連在天花板上,傳感器可以顯示出細桿的上端受到作用力的大小,下端與物體M相連,水箱的質量為0.8kg,細桿及連接處的重力可忽略不計,向圖甲所示的空水箱中加水直到剛好加滿,圖乙是力傳感器的示數大小隨水箱中加入水質量變化的圖像:求:(1)物體M受到的重力?(2)物體M被浸沒時,受到的浮力多少N?(3)當向容器中加水2.1kg時,傳感器的示數為F0,F0大小為多少牛?(4)當傳感器示數變為3F0時,水箱對地面的壓力為多少牛?1.如圖所示,在一塊浮在水面的長方體木塊上放一質量為272克的鐵塊甲,木塊恰好浸沒在水中。拿掉鐵塊甲,用細線把鐵塊乙系在木塊下面,木塊也恰好浸沒在水中,則鐵塊乙的質量為( )(ρ鐵=7.8克/厘米3 , ρ水=1.0克/厘米3)A.312克 B.237克 C.318克 D.326克2.學了浮力知識后,小剛同學想探究冰在不同液體中熔化后的液面升降情況,他用如圖的方法,把冰塊分別放入濃鹽水、酒精,水中,結果熔化后液面比原來下降的是( )A.鹽水 B.酒精 C.水 D.無法判斷3.如圖,四個相同的容器內水面一樣高,a容器內有水,b容器內有木塊漂浮在水面上,c容器內漂浮著一塊冰塊,d容器中懸浮著一個空心球。下列四種說法正確的一組是()①每個容器的總質量都相等;②四個容器中,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強相同;③在 b 容器中倒入酒精后,木塊在液面下的體積減小;④c 容器中冰塊融化后水面高度將下降;⑤d 容器中倒入酒精后,小球將下沉。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①②⑤ D.②③④4.如圖為底部有一小孔的花盆倒扣在水槽中,小明發現塑料花盆緩慢下沉直至沉入水槽 底部,這個過程中花盆受到的浮力和水槽中液面的高度變化正確的是( )A.浮力變大,液面高度下降 B.浮力變小,液面高度下降C.浮力變大,液面高度上升 D.浮力變小,液面高度上升5.如圖所示,兩只完全相同的容器分別裝等質量的水放在臺秤上,用細線懸掛著質量相同的實心鉛球和鋁球,逐漸將它們全部浸沒在水中(球未接觸到容器底,水未溢出),此時臺秤甲、乙示數分別為N1和N2 , 繩的拉力分別為T1和T2 , 已知ρ鉛>ρ鋁 , 則下列關系正確的是( )A.N1=N2 T1>T2 B.N1>N2 T1>T2 C.N1<N2 T1>T2 D.N1>N2 T1<T26.小金把家里景觀水池底部的鵝卵石取出清洗他先將一個重為10N的空桶漂浮在水面上,然后將池底的鵝卵石撈出放置在桶內,桶仍漂浮在水面(不考慮撈出過程中帶出的水,ρ水=1.0×103kg/m3)(1)空桶漂浮在水面時所受浮力大小(2)鵝卵石撈出放置在桶內時,水池水面高度與鵝卵石未撈出時相比會 (選填“上升”、“下降”或“不變”)。若此時桶排開水的體積為6.0×10-3m3 , 求桶內鵝卵石的質量。7.一邊長為10cm,密度為0.6g/cm3的正方體木塊,用細線置于容器的水中,此時木塊下表面到水面的距離為15cm,如圖所示,求:(1)木塊上表面處的壓強大小;(2)細線的拉力大小;(3)細線剪斷后,木塊靜止時,木塊所受的浮力大小?1.如下圖所示,四個相同的容器內水面一樣高,a容器內只有水,b容器內有木塊漂浮在水面上,c容器內漂浮著一塊冰塊,d容器中懸浮著一個空心球。則下列四種說法正確的一組是( )① 每個容器的總質量都相等② b容器中再倒入酒精后,木塊在液面下的體積減小③ c容器中冰塊熔化后水面高度升高④ d容器中再倒入酒精后,小球將下沉A.③④ B.①④ C.①② D.②④2.如圖所示水平地面上有底面積為,質量不計的薄壁柱形盛水容器A,內有質量為,邊長為,質量分布均勻的正方體物塊B,通過一根的細線與容器底部相連,此時水面距容器底,剪斷繩子后,木塊最終靜止時有的體積露出水面,計算可得出( )A.剪斷繩子前,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力為B.剪斷繩子前,容器對水平地面的壓力是C.剪斷繩子,待物塊靜止后漂浮在水面上,水平地面受到的壓強變化了D.剪斷繩子,待物塊靜止后漂浮在水面上,水對容器底的壓強變化了3.如圖,一個彈簧一端固定物體,另一端固定在容器底部,放在裝滿水的裝置中處于靜止.設想從某一天起,地球的引力減為一半,則彈簧對物體的彈力(彈簧處于壓縮狀態)( )A.不變 B.減為一半C.增加為原值兩倍 D.彈簧對物體無彈力4.如圖所示,將重為 8 N 的物塊用細繩拴在裝有某液體的容器底部,已知容器底部的面積為 100 cm2,物塊的體積為 1 dm3。剪斷細繩,電子秤的示數變化了 0.5 kg。求:(1)剪斷細繩前,物塊所受的浮力 (選填“小于”“等于”或“大于”)物塊的重力。(2)剪斷細繩后,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強變化了 。(3)液體的密度為 。5.如圖所示,用細線系著體積為600cm3、密度為0.6g/cm3的長方體木塊,靜置于水中(水的密度為1.0×103kg/m3)。求:(1)木塊所受的F浮大小。(2)細線對木塊的拉力F大小。(3)若木塊上下底的面積均為100cm2,剪斷細線后,求木塊最終靜止時,其底部所受水的壓強大小(木塊最終靜止時上下底面與水面平行)。答案及解析例1、C【解析】臺秤的示數等于上面物體的總重力,據此列出兩種情況下臺秤示數與重力的等量關系式,然后通過推導得到B的體積和質量,最后根據密度公式計算即可。【解答】第一次通過磅秤測得總質量150g,那么上面的總重力G=mg=0.15kg×10N/kg; 即G杯+G水+GB=1.5N…①第二次此時磅秤示數為70g;那么上面的總重力G'=m'g=0.07×10N/kg=0.7N;設全部浸入時浮力為F浮 , 這里一半體積浸入,故此時的浮力為 ,則G杯+G水+F浮=0.7N…②由①-②得,GB- F浮=0.8N…③,由“物體B剛好有一半體積露出水面時保持靜止不動,測得容器內液面下降了1cm。”可得: ; 解得:V=4×10-5m3;原來受到的浮力: 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4×10-5m3=0.4N;將F浮=0.4N代入③, 解得:GB=1N;則B的質量為:;物體B的密度。例2、(1)物體浸沒時, V排=V物,利用阿基米德原理公式 F浮=ρ液g V排求出 此時小球受到的浮力;(2) 小球靜止時對其進行受力分析可分為二種情況:一種情況是 小球下沉至容器底部靜止,求出浮力;另一種情況是小球上浮至水面處于飄浮狀態。例3、(1)2N;(2)10N;(3)1.5N;(4)47.5N【解析】【詳解】解:(1)由圖乙可知,水箱中沒有水時(m=0),壓力傳感器受到的拉力F1=2N,則物體M的重力G=F1=2N(2)由圖乙可知,當M完全浸沒時,壓力傳感器的示數為F2=8N>2N細桿對傳感器的作用力為壓力,故傳感器對細桿有向下的作用力F=F2=8N作用于物體M:此時物體M受到豎直向上的浮力、豎直向下的重力和桿的作用力,處于靜止狀態,則M受到的浮力F浮=G+F=2N+8N=10N(3)綜上可知,加水2kg時水面達到M的下表面(此時浮力為0),加水4kg時M剛好浸沒(此時浮力為10N),該過程中增加水的質量為2kg,浮力增大了10N,所以,每加1kg水,物體M受到的浮力增加5N;當向水箱中加入質量為2.1kg的水時,受到的浮力則此時桿的作用力為拉力,力傳感器的示數F0=G-F浮1=2N-0.5N=1.5N(4)繼續向水箱中加水,當力傳感器的示數大小變為3F0時,即F3=3F0=3×1.5N=4.5N>2N由此可知,此時桿的作用力為壓力,物體M受到的浮力F浮2=G+F3=2N+4.5N=6.5N此時容器內水的質量m水2=2kg+6.5N×1kg/5N=3.3kg把水箱和水、物體M看做整體,受力分析可知,受到豎直向下的總重力和桿向下的壓力3F0、水平面的支持力作用處于平衡狀態,由整體受到的合力為零可得F支持=(m水2+m水箱)g+G+F3=(3.3kg+0.8kg)×10N/kg+2N+4.5N=47.5N此時水箱對水平面的壓力F壓=F支持=47.5N答:(1)物體M受到的重力為2N;(2)物體M被浸沒時,受到的浮力為10N;(3)當向容器中加水2.1kg時,傳感器的示數為F0,F0大小為1.5N;(4)當傳感器示數變為3F0時,水箱對地面的壓力為47.5N。1.A【解析】由甲圖可知木塊和甲鐵塊漂浮,由乙圖可知木塊和乙鐵塊懸浮,根據物體的浮沉條件和阿基米德原理得出等式,即可求出乙鐵塊的體積,再根據m=ρV求出鐵塊乙的質量。【解答】木塊和甲鐵塊在水面漂浮,那么F浮甲=G甲+G木;即ρ水gV木=m甲g+G木 ①;木塊和乙鐵塊在水中懸浮, 那么F浮乙=G乙+G木;即ρ水g(V木+V乙)=ρ鐵gV乙+G木 ②;②-①得到:ρ水gV乙=ρ鐵gV乙-m甲g;ρ水V乙=ρ鐵V乙-m甲;1kg/m3×V乙=7.8g/cm3×V乙-272kg解得:V乙=40cm3; 鐵塊乙的質量:m乙=ρ鐵V乙=7.8g/cm3×40cm3 =312g。2.B【解析】冰在熔化過程中質量保持不變,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分別計算出在液體中的V排 , 再根據密度公式計算出熔化成水的體積,其中V水設冰的質量為m,熔化成水的體積為:;①濃鹽水:冰在濃鹽水中漂浮,此時它受到的浮力F浮=G=mg;那么它排開鹽水的體積:;因為水的密度小于鹽水的密度,所以V水>V排 , 則冰熔化后鹽水的水面升高;②酒精:冰在酒精中下沉, 那么它排開鹽水的體積:;因為水的密度大于冰的密度, 所以V水③水:冰在水中漂浮, 此時它受到的浮力F浮=G=mg;那么它排開水的體積:; 所以V水=V排'', 則冰熔化后水面不變。3.C【解析】(1)四個容器中容器底部受到的壓強都由水產生,根據公式p=ρ液gh判斷大小即可;(2)上下粗細一致的柱體容器,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力等于液體的重力,然后根據G=mg比較液體質量大小,進而判斷容器的總質量的大小關系;(3)當浮力不變時,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判斷V排的大小;(4)冰塊熔化前后,其質量不變,比較冰塊的V排和熔化成的水的體積大小即可;(5)根據浮沉條件,分析液體密度密度的變化對小球浮沉的影響。【解答】②四個容器中,物體都沒有與底部接觸,因此容器底部受到的壓強都由水產生。根據公式p=ρ液gh可知,因為水面相平,所以容器底部受到的壓強相等,故②正確;①根據公式F=pS可知,容器的底面積相等,那么容器底部受到的壓力相等;根據“上下粗細一致的柱體容器,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力等于液體的重力”可知,水和物體的總重力都相等,也就是總質量相等;因為容器的質量相等,所以每個容器的總質量都相等,故①正確;③如果在b中倒入酒精,那么混合液體的密度減小,而浮力不變;根據公式F浮=ρ液gV排可知,木塊自愛液面下的體積增大,故③錯誤;④c容器中,冰排開水的體積為:;冰熔化成水后重力不變,那么水的體積為:;因為V排=V水 , 即水面高度不變,故④錯誤;⑤d中小球現在懸浮,說明ρ水=ρ球;倒入酒精后,混合液體的密度減小,此時ρ水<ρ球, 因此小球下沉,故⑤正確。那么正確的是①②⑤。4.B【解析】根據浮沉條件比較花盆受到浮力的大小關系;首先根據F浮=ρ液gV排判斷花盆排開水的體積變化,然后根據公式判斷水面的高度變化。根據浮沉條件可知,當花盆漂浮時,花盆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當花盆下沉到水槽底部時,花盆受的浮力小于重力,因此沉到水槽底部的花盆所受到的浮力比漂浮時花盆所受到的浮力小;根據公式F浮=ρ液gV排可知,花盆受到的浮力減小,那么花盆排開水的體積減小;根據可知,容器的底面積S不變,V排減小,那么液面的高度減小。5.C【解析】(1)當兩個球完全浸沒在水中保持靜止時,它們受到的繩的拉力、自重和受到的浮力之間的關系為:G=F拉+F浮;(2)首先根據密度公式分析兩個球的體積大小,然后再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判斷二者受到浮力的大小;根據相互作用力的原理可知,即可知道兩個球對水的壓力大小關系,最后根據臺秤示數=G容器+G水+F壓判斷即可。【解答】(1)根據公式可知,當質量相等時,因為ρ鉛>ρ鋁 ,所以V鉛根據公式F浮=ρ液V排g可知,當二者浸沒時,受到的浮力F浮鉛根據G=mg可知,兩球的種類G相等;根據公式G=F拉+F浮可知,繩的拉力T1>T2;(2)根據相互作用力原理可知,球對水的壓力等于球受到的浮力;因為F浮鉛根據公式臺秤示數=G容器+G水+F壓可知,當容器重力和水的重力相同時,甲、乙兩個臺秤的示數N1<N2 。6.(1)解:因為空桶漂浮在水面,所以F浮=G桶=10N(2)解:上升;F浮總=ρ液gV排=1×103Kg/m3×10N/kg×6×10-3m3=60NG石=F浮總-G桶=60N-10N=50Nm石= =5kg【解析】(1)當物體漂浮在液面上時,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根據浮沉條件計算出空桶受到的浮力;(2)首先比較鵝卵石受到的浮力的變化,再根據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分析它排開水的體積變化,進而確定水面高度的變化。首先根據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計算桶受到的浮力,再根據二力平衡G石=F浮總-G桶計算出鵝卵石的重力,最后根據公式 計算鵝卵石的質量。【解答】(1)因為空桶漂浮在水面,所以F浮=G桶=10N;(2)鵝卵石原來在水里下沉,那么F浮桶和鵝卵石受到的浮力F浮總=ρ液gV排=1×103Kg/m3×10N/kg×6×10-3m3=60N;鵝卵石的重力:G石=F浮總-G桶=60N-10N=50N;鵝卵石的重力 。 7.(1)500 Pa;(2)4N;(3)6N【解析】【分析】【詳解】解:(1)如圖所示,木塊下表面的深度為15cm,由題意知,木塊的邊長為10cm,木塊上表面的深度為h=15cm-10cm=5cm=5×10-2m木塊上表面處的壓強為p=ρ水gh=1.0×103kg/m3×10N/kg×5×10-2m=500Pa(2)如圖所示木塊完全浸沒,木塊的體積就是排開液體體積為V排=V=(10cm)3=1000cm3=1×10-3m3由阿基米德原理可得,物體的浮力為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1×10-3m3=10N木塊重力為G=m木g=ρ木Vg=0.6×103kg/m3×1×10-3m3×10N/kg=6N木塊處于靜止狀態,受平衡力作用,所以可得F浮=F拉+G細線對木塊的拉力為F拉=F浮-G=10N-6N=4N(3)因為木塊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細線剪斷后,木塊上浮最后漂浮在水面上,此時受力平衡,木塊受到的浮力等于木塊的重力為F浮1=G=6N答:(1)木塊上表面處的壓強為500Pa;(2)細線的拉力為4N;(3)細線剪斷后,木塊靜止時,木塊所受的浮力為6N。1.B【解析】(1)四個容器上下粗細一致,那么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力等于自身重力,據此判斷四個容器中水和物體的總重力的大小關系,根據G=mg確定水和物體總質量的關系,最后根據容器的總質量=水的質量+物體質量+容器質量進行判斷即可;(2)當浮力不變時,根據公式F浮=ρ水gV排可知,木塊進入水下的體積與它的密度成反比;(3)比較冰塊排開水的體積和熔化成水的體積大小關系即可;(4)分析水的密度的變化,再根據浮沉條件進行判斷即可。【解答】①四個容器上下粗細一致,容器的底面積S相等,水面高度相等,根據公式F=pS=ρ水ghS可知,容器底部受到的壓力相等;因為容器底部受到的壓力等于液體和物體的重力之和,所以四個容器中水和物體的總重力相等;根據公式G=mg可知,水和物體的總質量相等;根據容器的總質量=水的質量+物體的質量+容器質量可知,每個容器的總質量相等,故①正確;②木塊在水面漂浮,那么它受到的浮力始終等于重力,即保持不變;b容器中倒入酒精后,水的密度會減小;根據公式F浮=ρ水gV排可知,木塊在液面下的體積變大,故②錯誤;③冰塊在水面漂浮,它排開水的體積為:;冰塊熔化后,質量不變,即重力不變,那么水的體積為:;因為V排=V,所以熔化后水面高度不變,故③錯誤;④小球在d中懸浮,那么它的密度等于水的密度;d容器中倒入酒精,水的密度減小,因為水的密度小于小球的密度,所以小球將下沉。故④正確。2.C【解析】A.剪斷繩子前,容器底受到水的壓強 p=ρ水gh=1.0×103kg/m3×10N/kg×0.3m=3000Pa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力 F=pS=3000Pa×300×10-4m2=90N故A錯誤;B.容器內水的體積 V水=Sh-VB=300cm2×30cm-(10cm)3=8000cm3容器內水的質量 m水=ρ水V水=1.0g/cm3×8000cm3=8000g=8kg因水平面上物體的壓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且薄壁柱形盛水容器A的質量不計,所以,剪斷繩子前,容器對水平地面的壓力 F=G總=(m水+mB)g=(8kg+0.4kg)×10N/kg=84N故B錯誤;C.剪斷繩子,待物塊靜止后漂浮在水面上,受到的浮力 F浮=GB=mBg=0.4kg×10N/kg=4N木塊漂浮時排開水的體積 =4×10-4m3液面下降的深度水對容器底壓強的變化量Δp=ρ水gΔh=1.0×103kg/m3×10N/kg×0.02m=200Pa故C正確;D.剪斷繩子,待物塊靜止后漂浮在水面上時,B的質量和水的質量均不變,由F=G=mg可知,水平地面受到的壓力不變,水平地面受到的壓強不變,即壓強的變化量為0Pa,故D錯誤。3.B【解析】【分析】(1)小球受到重力、彈力以及浮力作用,而彈力大小等于重力與浮力的差;(2)阿基米德原理F浮=gV排。【解答】小球受到重力、彈力以及浮力作用,而彈力大小等于重力與浮力的差;當地球引力減為一半時,g將變為原來的一半,而F浮=gV排, 因此浮力也減為原來的一半, 即重力與浮力之差變為原來的一半, 因此彈簧被壓縮的長度變為原來的一半。故選B。4.(1)大于(2)500Pa(3)1.3×103kg/m3【解析】【分析】(1)對木塊進行受力分析,根據二力平衡的知識比較浮力和重力的大小;(2)根據計算出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強變化;(3)根據相互作用力的原理可知,剪斷細繩前,容器底部壓力的增大量等于物塊受到的浮力;剪斷細線后,容器底部壓力的增大量等于物塊的重力,而二者之差就是電子秤示數的變化量,據此列出方程計算即可。【解答】(1)在剪斷細繩前,物塊受到豎直向下的重力和拉力,豎直向上的浮力,根據二力平衡的條件得到:F浮力=G+F拉,則物塊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2)剪斷細繩厚,液體對容器底部壓力的減小量等于電子秤示數的減小量,即△F=△G=0.5kg×10N/kg=5N;則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強變化了:;(3)根據相互作用力的原理可知,剪斷細繩前,容器底部壓力的增大量等于物塊受到的浮力,即F浮力=ρ液gV排;剪斷細繩后,容器底部壓力的增大量等于物體的重力,即F浮力'=G;二者之差就是電子秤示數的變化量,即ρ液gV排-G=△G;ρ液×10N/kg×10-3m3-8N=5N;解得:ρ液=1.3×103kg/m3。5.(1)6N;(2)2.4N;(3)360Pa【解析】【詳解】(1)由于木塊完全浸沒在水中,所以排開水的體積為V排=V木=600cm3=6×10-4m3木塊所受的浮力為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6×10-4m3=6N(2)由可得木塊的質量為m木=ρ木V木=0.6g/cm3×600cm3=360g=0.36kg木塊的重力為G木=m木g=0.36kg×10N/kg=3.6N對木塊進行受力分析可知,木塊受到重力、浮力和拉力的作用,根據力的平衡可知F浮=F拉+G所以,繩子對木塊的拉力為F拉=F浮-G=6N-3.6N=2.4N(3)細線剪斷后,當木塊靜止時,木塊處于漂浮狀態,則F浮′=G=3.6N根據F浮=ρ水gV排可得木塊排開水的體積為根據V=Sh知木塊底部的深度為木塊底部所受水的壓強為p=ρ水gh=1.0×103kg/m3×10N/kg×0.036m=360Pa答:(1)木塊所受的F浮大小為6N;(2)細線對木塊的拉力F大小為2.4N;(3)木塊底部所受水的壓強為360Pa。2023浙教版科學七升八暑期“快人一步”培優講義(四)浮力(3)--沉浮綜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