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4張PPT)第1章 科學入門第2節 走進科學實驗室一、科學實驗室1.走進實驗室想一想:1.為什么要到實驗室去做實驗?實驗有什么作用?2.實驗器材和試劑該如何擺放?自然界有太多的神奇現象,但我們往往不可能親臨其境去探究,科學實驗室就是我們的最好去處??茖W研究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實驗室能人為地控制自然條件,排除干擾。2.實驗器材和試劑的存放需要注意什么?必須符合環境要求(如溫度、濕度、光線與通風情況等)1.為什么要到實驗室去做實驗?活 動找出下列設備分別在實驗室里的什么地方?電源插座急救箱滅火器消防桶溫度計測量物體溫度放大鏡觀察肉眼可見的微小物體電壓表測量電路中的電壓電流表測量電路中的電流秒表(停表)用于測量時間托盤天平測量物體質量2.認識實驗器材試管少量試劑的反應容器,可在常溫或加熱時使用顯微鏡觀察肉眼不可見的微小物體試管架放置試管燒杯盛放物體,可以用來加熱(需墊石棉網)酒精燈對物體進行加熱分子模型觀察分子的微觀結構量筒用于量取液體體積玻璃棒攪拌,引流,轉移,蘸取藥匙用于取用粉末狀或小顆粒狀的固體鐵架臺用于固定和支持各種儀器試管夾用于夾持試管,多在加熱試管時使用膠頭滴管滴加少量液體1.在下列儀器中,用來加熱的是 ,取少量固體藥品的是 ,滴加少量液體的是 ,用作少量物體反應容器的是 ,常用來攪拌的是 。燒杯 ②滴管 ③玻璃棒④酒精燈 ⑤藥匙 ⑥試管④⑤②⑥③牛刀小試2. 在實驗室中,小明要測量一杯水的體積和質量,他要用到的測量儀器為( )A. 刻度尺、秒表 B. 千分尺、天平C. 量筒、天平 D. 量筒、彈簧測力計C牛刀小試二、實驗室安全1.實驗室安全守則仔細閱讀實驗室安全守則,然后講講在實驗室中該注意什么?從圖中找出哪些同學的行為不符合實驗室安全守則?課外拓展三不原則實驗室取用藥品三原則嚴格按實驗規定用量取用藥品。如果沒有說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液體1~2mL,固體只要蓋滿試管的底部。不能用手拿藥品;不能把鼻孔湊近容器口去聞藥品的氣味;不得品嘗任何藥品的味道。節約原則處理原則實驗時剩余的藥品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隨意丟棄;更不要拿出實驗室。2.常見的危險警告標志有毒有腐蝕性易燃易爆如果你遇到以下事故,你會怎么辦?3.意外事故處理辦法酒精燈失火立即用濕布撲滅被化學試劑灼傷用緩緩流水沖洗一分鐘以上燒傷或燙傷用大量冷水沖洗受傷處并在燙傷處涂上燙傷膏或萬花油割傷用3%的雙氧水清洗,再貼上止血貼吸入有氣毒體立即到室外呼吸新鮮空氣,并請醫生處理嚴重的傷害事故意外傷害較嚴重,則應在老師指導下及時去醫務室或醫院。三、常見實驗操作1.滴管的使用滴管分為兩種:普通滴管(左)和滴瓶上的滴管(右)(1)用于吸取、滴加少量液體。(2)滴瓶上的滴管同時起到瓶塞的作用。1.分類2.用途3.使用方法4.注意事項在試劑瓶外擠出膠頭滴管中的空氣伸入試劑瓶中吸取液體將膠頭滴管豎直懸空于試管口的正上方,緩慢滴加液體(2)不能將試管傾斜滴加;不能伸入試管內滴加;不能接觸容器內壁;不能快速滴加。(豎直、懸空、緩慢)(3)在使用過程中不能平放或倒放。(4)試劑瓶上的滴管不需要洗滌,要專管專用。(1)膠頭滴管不能交叉吸取液體。(防止液體互相混合)(外擠內吸)常識:20滴水的體積約為1mL。1.結構2.酒精燈的使用燈體燈帽酒精燈是一種以酒精為燃料,用于加熱的儀器。燈芯比較小木棒在酒精燈火焰的不同部位加熱3秒鐘的顏色變化,判斷火焰三部分的溫度高低,完成下面表格。小木棒所處的部位 小木棒的顏色變化 結論:各層火焰中,溫度最高的是 _____;溫度最低的是_____;溫度居中的是_____。焰心 內焰 外焰焰心外焰內焰外焰焰心內焰活動變黑無變化稍微變黑2.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給物質加熱時,用酒精燈的外焰熄滅酒精燈必須用燈帽蓋滅,切不可用嘴吹滅。6絕對禁止用燃著的酒精燈點燃另一盞酒精燈,應用火柴點燃。5酒精燈燃燒,應立即用濕抹布或沙土撲滅。3酒精量不超過酒精燈容積的三分之二,不少于酒精燈容積的三分之一 。12添加酒精時,先熄滅酒精燈,然后用漏斗添加酒精。4絕對禁止向燃著的酒精燈內添加酒精。71.結構3.放大鏡的使用鏡柄鏡片方法二:放大鏡盡量靠近眼睛。 放大鏡不動,移動物體,直至圖像大而清楚。方法一: 讓放大鏡靠近觀察的物體,物體不動,人眼和物體之間的距離不變,然后移動手持放大鏡在物體和人眼之間來回移動,直至圖像大而清楚。2.使用方法4.試管的使用用于少量的試劑的反應。(1)試管中所盛的試劑不能超過試管容積的三分之一。(2)試管可以加熱,但加熱時要用試管夾夾持。(3)加熱時先預熱,然后對準藥品部位加熱。1.用途2.注意事項課堂小結一、科學實驗室二、實驗室安全三、常見實驗操作2.酒精燈的使用1.實驗室安全守則3.意外事故處理辦法1.滴管的使用2.認識實驗器材1.走進實驗室2.常見的危險警告標志3.放大鏡的使用4.試管的使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