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8課 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學生用)班級: 學生姓名:【學習目標】1.了解鄭成功收復臺灣和清朝在臺灣的建制;2.知道冊封達賴和班禪與設置駐藏大臣;3.知道西北邊疆的鞏固,認識臺灣、西藏、新疆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課導入】說一說我國今天的疆域四至,中國今天的疆域在歷史上是怎么形成的?【活動一:清軍入關,穩固政權】[自主完成]閱讀書本P88第一部分,從政治、思想、軍事方面梳理清朝鞏固政權的措施(請在書本上進行圈劃)【活動二:統一臺灣,安定東南】1.[獨立思考]結合所學用史實說明臺灣自古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開辟荊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復先基。”(1)荷夷指的是誰?該詩句描寫的是哪一事件?結合課本89頁指出鄭成功收復臺灣有何意義?如何評價鄭成功?(3)[小組合作·字里行間話臺灣]PPT中的材料對解決臺灣問題分別提出了什么觀點?結合課本,清政府對臺灣采取了什么措施?產生了什么影響?【活動三:治理西藏,鞏固西南】[獨立思考]閱讀課本90-91頁,表格歸納清廷對西藏地區進行了哪有有效的管轄?順治 康熙 雍正 乾隆管理措施【活動四:抗擊沙俄,鎮守東北】[自主完成]閱讀書本P93內容,回答以下問題1.沙俄入侵中國發生在什么時候?此時中國正處于什么歷史時期?面對沙俄的入侵,清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結果如何?【活動五:平定叛亂,穩定西北】[獨立思考]閱讀課本91-92頁,表格歸納清廷對西北地區進行了哪有有效的管轄?康熙 乾隆管理措施【課堂小結】探討清朝的邊疆治理【課后作業】(其中帶★號的為選做題,其余為必做題)1.如圖示意圖呈現了中國古代對某一地區加強管轄的歷史脈絡。其中①處應為( )A. 平定噶爾丹叛亂 B. 發起雅克薩之戰 C. 設置臺灣府 D. 設立軍機處2.乾隆時頒布的《欽定藏內善后章程》規定:駐藏大臣督辦藏內事務,地位與達賴、班禪平等。這體現了清朝( ?。?br/>A. 設置宣政院統轄西藏B. 完成對全國的統一C. 創設了金瓶掣簽制度D. 加強對西藏的管轄3.鄭成功在致荷蘭總督的信中說到“臺灣者,中國之土地也?!睘榇怂受姡ā 。?br/>A. 抗擊倭寇 B. 擊敗沙俄 C. 收復臺灣 D. 平定叛亂4.清朝前期統治者處理邊疆民族關系時,“因其教不易其俗,齊其政不易其宜”。能夠印證該特點的是( )A. 冊封達賴、班禪 B. 設置臺灣府C. 平定大、小和卓叛亂 D. 迎接土爾扈特部回歸祖國5.從設置宣政院到澎湖巡檢司,從戚繼光蕩平倭寇到鄭成功驅逐荷蘭殖民者,從冊封達賴、班禪到設置駐藏大臣。如果給上述史實提煉一個主題,較為合理的是( )A. 政治的成熟與穩定 B. 文化的碰撞與交流C. 國家的鞏固與發展 D. 外交的開放與危機★6.民族關系在中國歷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唐太宗處理民族關系方面有一套比較成熟的辦法。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與他們真心相待,與他們建立了深厚感情,贏得了他們的愛戴。他與少數民族上層人物建立了亦君亦友的關系,既是國君,又是朋友。由此保證了民族關系良性運行。——摘編自崔明德《中國民族關系十講》閱讀材料一,據所學知識指出唐太宗處理民族關系的“成熟辦法”。并舉出唐太宗“贏得了他們的愛戴”的史實。材料二 :從整體來考察中國古代民族關系的發展規律,不難看出,既有階段性的和好,也有階段性的戰爭。在和好階段內,雙方都非常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好局面,盡量采取一些措施以求維持較長時間的和好;在戰爭階段內,也有一些謀求和好的活動。—摘編自崔明德《中國民族關系十講》分析材料二,舉出北宋時期“階段性的和好”“階段性的戰爭”的事例。(3)據材料三,概括指出清朝處理民族關系的兩種方式。綜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對中國古代民族關系的認識。得分日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