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一、溶液(一)溶質、溶劑和溶液(1)溶質:被溶解的物質稱為溶質。(2)溶劑:能溶解其他物質的物質稱為溶劑。(3)溶液:溶質在溶劑中溶解后所得到的物質叫做溶液。(二)溶液的組成(1)溶液的組成:溶質和溶劑。(2)溶液的質量=溶質質量+溶劑質量。(三)溶液的名稱碘溶解:在酒精中所形成的溶液叫做碘的酒精溶液。在溶液的名稱中,如A的B溶液,其中A表示溶質,B表示溶劑。另外,在科學上還約定溶液名稱中沒有說明溶劑的,溶劑是水,如食鹽溶液,溶質是食鹽,而溶劑沒有說明,此時的溶劑是水。所以高錳酸鉀溶解在水中,形成的溶液叫做高錳酸鉀的水溶液或者高錳酸鉀溶液。(四)溶液中溶質和溶劑的判斷在溶液中,溶質可以是固體、液體或氣體,而溶劑一般是液體; 兩種液體混合形成溶液,其中量較多的為溶劑,若其中一種液體是水,那么不管水量多少,都把水看作溶劑。①溶液中溶質質量是指被溶解了的那部分溶質的質量,沒有溶解或從溶液中析出的物質,則不計算在內。②對于某一溶液,溶質可以是一種或多種,而溶劑只有一種,如水中可溶解氯化鈉和硝酸鉀。③溶質可以是固體、液體或氣體,如高錳酸鉀溶液中高錳酸鉀為固體;酒精溶液中溶質酒精是液體;二氧化碳溶于水中,溶質是二氧化碳。(五)溶液的特征(1)均一性:溶液中各部分的組成和性質都相同。如溶液中各部分的密度相同。(2)穩定性:穩定是指溫度不改變、溶劑不蒸發,則溶液長時間放置不會分層,也不會有溶質從溶液中分離出來。(六)溶液的判斷方法(1)是否均一、穩定。(2)是否由多種物質組成。(七)常用的溶劑(1)常用的溶劑有水、酒精、汽油、丙酮香蕉水等。(2)許多物質都能溶解在水中,也有一些物 質不能溶于水,但它們可以溶解在其他溶劑中,如油漆、油污等不能溶于水,但能溶解在汽油等其他溶劑中。二、懸濁液和乳濁液(一)生活中的現象(1)將適量泥土加入水中,充分攪拌后靜置,會發現有固體顆粒下沉,分為上下兩層。(2 )將少許食用油加入適量水中,充分攪拌后靜置,有油花上浮,分為上下兩層。(3)將少許食鹽加人水中,充分攪拌后靜置,沒有下沉物,也沒有上浮物,不會分層。A:水與泥土 B:水與食用油 C:水與食鹽如圖所示,A、B所形成的液體不均一、不穩定,靜置后分層;C所形成的液體均一、穩定,靜置后不分層。(二)懸濁液和乳濁液(1)懸濁液:固體小顆粒懸浮在液體里而形成的物質,又叫懸浮液,如泥水鋇餐等。(2)乳濁液:小液滴分散到液體里形成的物質,又叫乳狀液,如牛奶、肥皂水等。(3)溶液懸濁液、乳濁液的比較名稱 溶液 懸濁液 乳濁液形成過程 固、液、氣溶解在液體中 固體小顆粒分散在液體中 小液滴分散在液體中穩定性 穩定 不穩定 不穩定長期放置 均一、穩定 分層三、固體藥品和液體藥品的取用(一)固體藥品的取用(1)固體藥品通常保存在廣口瓶里。(2)固體粉末一般用藥匙(或紙槽)取用。操作時先使試管傾斜,把藥匙小心地送至試管底部,然后使試管豎立起來。或將試管水平放置,將固體粉末放在紙槽上,送人試管底部,然后將試管豎立起來。(3)塊狀固體藥品一般用鑷子夾取。操作時先把試管橫放,把塊狀藥品或金屬顆粒放人試管口,再把試管慢慢豎立起來,使藥品或金屬顆粒緩緩地滑到試管的底部,以免打破試管。(4)用過的藥匙或鑷子要立刻用干凈的紙擦拭干凈。(二)液體藥品的取用液體藥品通常盛放在細口瓶中。廣口瓶、細口瓶等都經過磨砂處理,目的是增強容器的氣密性。(1)取用不定量(較多)液體直接傾倒。操作時的注意事項(括號內為操作的目的):①細口瓶的瓶塞必須倒放在桌面上(防止藥品腐蝕實驗臺或污染藥品)。②瓶口必須緊挨試管口,并且緩慢地倒(防止藥液損失)。③細口瓶貼標簽的一面必須朝向手心(防止藥液流出腐蝕標簽)。④倒完液體后,要立即塞緊瓶塞,并把瓶子放回原處,標簽朝向外面(防止藥品變質)。(2)取用不定量(較少)液體一使用膠頭滴管。使用時的注意事項(括號內為操作的目的)。①應在容器的正上方豎直懸空滴人。②膠頭滴管不要接觸容器的器壁(防止污染試劑)。③取液后的滴管,應保持橡膠膠帽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液體倒流,沾污試劑或腐蝕橡膠膠帽)。④用過的滴管要立即用清水沖洗干凈,但滴瓶上的滴管不能用水沖洗,也不能交叉使用。(3)用量簡正確量取一定體積的液體:首先應根據取用液體的量選擇合適量程的量簡,然后將液體倒入量筒中,當接近刻度線時用滴管調到所需液體的量。(注意:眼睛要與液面層的下沿相平,所選量筒的量程應略大于所量取的液體體積,并且越接近越好,以減小誤差)四、物質的溶解性溶液是由溶質和溶劑組成的,不同的溶質在同一種溶劑里的溶解性不同,同一種溶質在不同種溶劑里的溶解性也不同。(一)溶解性(1)定義:一種物質溶解在另一種物質里的能力。(2)影響因素:對于固體物質,溶解性與溶質和溶劑的性質及溫度有關。對于氣體,溶解性還受壓強影響。(3)舉例:食鹽易溶于水而不溶于汽油;相同質量的水中,蔗糖在熱水中的溶解能力比在冷水中強得多;在相同的條件下,不同的物質在同種溶劑中的溶解能力是不一樣的。如食鹽的溶解能力比氫氧化鈣強得多。(二)物質溶解時的吸熱和放熱現象物質溶解時,是從外界吸收熱量,還是向外界釋放熱量呢 實驗表明:有的物質溶解時,會放出熱量,使溶液溫度升高,如氫氧化鈉、濃硫酸等有的物質溶解時,會吸收熱量,使溶液溫度降低,如硝酸銨;也有許多物質溶解時,溶液的溫度沒有明顯變化,如氯化鈉等。(三)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1.定義(難點)(1)飽和溶液:在一定溫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劑里不能繼續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稱為這種溶質的飽和溶液。(2)不飽和溶液:在一定溫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劑里還能繼續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稱為這種溶質的不飽和溶液。理解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概念時,應注意:①溶液是否飽和具有條件性和暫時性:要求“在一定溫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劑里”,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才有確定意義,因為條件(溫度、壓強、溶質及溶劑的量)改變時,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可以相互轉化。②溶液是否飽和具有相對性:是這種物質的飽和溶液,不一定是另一種物質的飽和溶液。例如,在一定條件下,不能再溶解食鹽的溶液,可繼續溶解蔗糖,此時的溶液是食鹽的飽和溶液,對蔗糖來說就是不飽和溶液了。③飽和溶液概念 中的“不能”是指在一定溫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劑里,溶解該物質的量達到了最大限度;不飽和溶液概念中的“能”則指在一定溫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劑里,溶解該物質的量還沒有達到最大限度。2.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轉化(重點)在判斷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時,我們強調“在一定溫度下”和“在一定量的溶劑里”的條件,所以改變溫度或者溶劑的量,能實現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之間的轉化。(1)一般規律:A.加溶劑 B.升溫飽和溶液 不飽和溶液A.蒸發溶劑B.降溫C.加溶質(2)特殊情況(如氫氧化鈣):A.加溶劑 B.降溫飽和溶液 不飽和溶液A.蒸發溶劑B.升溫C.加溶質說明:①一般規律對大多數固體物質來說是適用的,因為大多數固體物質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最大量(即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②熟石灰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最大量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因此,若把熟石灰的不飽和溶液轉化為飽和溶液,在改變溫度時應是升高溫度,若把其飽和溶液轉化為不飽和溶液,在改變溫度時應是降低溫度。3.判斷溶液是否飽和的方法(難點)判斷的關鍵是看該溶液還能否繼續溶解該溶質,若不能繼續溶解,則這種溶液是飽和的,若能繼續溶解,則這種溶液是不飽和的。具體的判斷方法:保持溫度不變,向該溶液中加入少量的同種溶質,看是否溶解,若不再溶解,說明該溶液飽和,反之,該溶液不飽和。4.濃溶液和稀溶液為粗略地表示溶液中溶質含量的多少,常把溶液分為濃溶液和稀溶液。濃溶液和稀溶液是一組相對概念。在一定量的溶液中含溶質的量相對較多的是濃溶液,含溶質的量相對較少的是稀溶液。5.飽和、不飽和溶液與濃、稀溶液的區別與聯系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 濃溶液與稀溶液區別 含義不同 溶液是否飽和取決于溶質的量在一定溫度下、一定量溶劑里是否達到最大限度 溶液的濃與稀取決于溶質在不同定量的溶液里含量的多少溫度影響 受溫度影響, 必須指明溫度 與溫度無關聯系 ①溶液的飽和與不飽和跟溶液的濃和稀沒有必然聯系②飽和溶液不一定是濃溶液,不飽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濃溶液不一定是飽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飽和溶液③對于同種溶質,在一定溫度下,飽和溶液要比不飽和溶液濃方法技巧判斷溶液是否飽和的方法是繼續加入該種溶質,如果該物質的質量減少,那么溶液是不飽和溶液;如果該物質的質量不變,那么溶液是飽和溶液。(四)溶解度1.溶解度:在一定的溫度下,某物質在100g溶劑中達到飽和狀態時所溶解的溶質質量為該物質在這種溶劑里的溶解度。注意:(1)四個關鍵詞: 一定的溫度 , 100g溶劑 , 達到飽和 , 溶質的質量 ;(2)溶解度就是一定溫度下,100g溶劑中所能溶解的溶質的最大質量;(3)溶解度單位為克;(4)公式:S=×100(克)2.溶解度與溫度的關系:大多數固體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 升高 而明顯增大,如 硝酸鉀 ;少數固體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不大,如 氯化鈉 ;極少數固體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 減小 ,如 氫氧化鈣 。3.物質的溶解性等級(以20℃的溶解度為標準):溶解性等級 易溶 可溶 微溶 難溶溶解度/g >10 1~10 0.01~1 <0.01舉例 食鹽 氯酸鉀 氫氧化鈣 碳酸鈣4.溶解度的表示方法(1)表示方法①溶解度表(會查看);②溶解度曲線:以溫度為橫坐標,溶解度為縱坐標,形象地描繪出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情況的曲線。(2)變化規律①大多數固體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 增大 (陡升型),代表物質是 硝酸鉀 ;②少數固體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變化較小(平緩型),代表物質是氯化鈉;③極少數固體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 減小 (下降型),代表物質是 氫氧化鈣 ;④氣體的溶解度一般隨壓強的增大而 增大 ,隨溫度的升高而 減小 。例1、如圖,燒杯中的水均為100g;KCl、KNO3在不同溫度時的溶解度如表。所得溶液①~④中正確的是( )溫度 20℃ 40℃KCl 34.0g 40.0gKNO3 31.6g 63.9gA.①是飽和溶液 B.③是飽和溶液C.溶質質量:①<② D.溶液質量:③=④例2、在70℃時,73g氯化銨飽和溶液中含有氯化銨23g,則70℃時氯化銨溶解度S的計算式錯誤的是( )A. B.C. D.例3、如圖所示,向盛有水的小試管中分別加入一定量的下列物質,U形管左右兩端的液面右端明顯上升,左端明顯下降的是( )A.蔗糖 B.硝酸銨固體 C.食鹽固體 D.氫氧化鈉固體例4、將少量的①菜油;②白醋;③味精;④胡椒粉;⑤肥皂水;⑥食鹽,分別加入水中,振蕩后,其中 形成懸濁液, 形成乳濁液, 形成溶液。(填編號)例5、下列幾種物質中:A.“祖名”豆漿B.肥皂水 C.蒸餾水D.農夫山泉E.“蒙牛”優酸乳F.泥水 G.血液 H.鋇餐 I.鮮榨果汁。屬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屬于溶液的是________;屬于懸濁液的是________(以上均填字母)例6、某興趣小組利用家中的材料研究影響物質溶解性的因素,實驗步驟設計如下:Ⅰ.稱取六份冰糖和一份食鹽,每10克為一份,并將其中五份冰糖研磨成粉末。Ⅱ.按照表進行實驗(實驗所需儀器略)。第一組 第二組 第三組 第四組實驗溫度 20℃ 20℃ 20℃ 20℃ 20℃ 20℃ 80℃固體種類 冰糖 冰糖 冰糖(粉末) 冰糖(塊狀) 冰糖 食鹽 冰糖(粉末)固體質量 10克 10克 10克 10克 10克 10克 10克溶劑種類 水 植物油 水 水 水 水 水溶劑質量 50克 50克 10克 10克 10克 10克 10克請你對他們的實驗設計進行分析:(1)根據上述設計,你認為他們準備研究的影響因素有 ,其中不影響物質溶解性的因素是 。(2)請你預測一下,冰糖溶解速率最快的是第 組。1.下列關于溶液、懸濁液、乳濁液的說法:①溶液一定是無色透明的液體;②溶液是純凈物,而濁液是混合物;③在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溶液靜置多久都不分層;④泥漿水是乳濁液,其中正確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③ D.②③④2.為有效防控疫情,75%的酒精溶液作為常見的消毒用品進入生活,下列關于75%酒精溶液說法不正確的是( )A.酒精溶液是均一穩定的混合物B.可以利用過濾的方法將酒精和水分離C.酒精溶液中的水是由氫和氧組成的D.75%的酒精溶液中酒精是溶質、水是溶劑3.在30℃時,50g水中最多溶解A物質5g,在60℃時20g水中最多能溶解B物質10g,則( )A.A的溶解度比B大 B.B的溶解度比A大C.二者的溶解度相等 D.無法比較4.概念圖能清晰地反映概念之間的聯系,如圖表示溶液中部分概念的相互聯系。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A表示均一穩定 B.B表示溶劑C.C方法可為蒸發溶劑 D.D方法可為增加溶質5.請同學們運用所學的科學知識回答生活中的問題。(1)①花生油②食鹽③面粉④白醋,它們都是廚房中常用的調味品,將它們分別與足量水充分混合后,形成的混合物屬于溶液的是 ,屬于乳濁液的是 (填序號)。(2)烹煮西紅柿湯時,為了解湯的鹽味是否適宜,只須取鍋中少量湯品嘗,這是因為溶液具有 性(填“均一”或“穩定”)。6.20℃時,向3個盛有100克水的燒杯中,分別加入50克、25克、5克同種固體物質,充分溶解后,靜置,現象如圖所示。(1)A、B、C三只燒杯中的溶液,其中一定是飽和溶液的是 (填編號)燒杯中的溶液;(2)20℃時,該固體物質溶解度S的取值范圍是 。(用含S的不等式表示)1下表是某同學的實驗記錄,以下說法不正確的是( )溶質 碘 高錳酸鉀溶劑 水 汽油 酒精 水 汽油溶解性 不溶 易溶 可溶 易溶 不溶A.衣服不慎沾上碘酒,可用汽油擦洗 B.溶液都是均一、穩定、無色的混合物C.水、汽油、酒精都可以做溶劑 D.同一物質在不同溶劑中溶解性不同2.許多科學知識在邏輯上存在如圖所示關系。其中并列關系是由于分類依據的相同而把事物截然分開并列,而交叉關系是對事物分類時,由于采用不同的分類依據,則必然出現交叉關系,下列關于溶液說法正確的是( )A.飽和溶液包含濃溶液B.飽和溶液與稀溶液屬于并列關系C.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屬于交叉關系D.不飽和溶液與稀溶液屬于交叉關系3.如圖是一杯充分攪拌并久置后的糖水,圖中甲、乙、丙三處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分別為a、b、c,其大小關系是( )A.a>b>c B.a<b<c C.a<b=c D.a=b=c4.實驗室有下列物質:①食鹽水,②鋇餐,③牛奶,④泥水,⑤色拉油分散在水中,⑥碘酒,⑦冰水混合物。請給上述物質歸類(填序號):屬于溶液的是 ,屬于懸濁液的是 ,屬于乳濁液的是 。5.硫酸鎂在工農業以及醫療上有廣泛應用,其溶解度如表所示。溫度/℃ 10 30 50 70 90溶解度/g 27.7 39.3 49.0 54.1 51.1(1)在10℃到50℃范圍內硫酸鎂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 (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2)50℃時,硫酸鎂飽和溶液中溶質和溶劑的質量比為 。(3)小科認為某份30℃的硫酸鎂溶液是飽和溶液,下列支持小科結論的證據是 。A.該溶液底部有少量晶體B.加入少量硫酸鎂不能溶解C.取該溶液139克蒸發得39.3克無水硫酸鎂晶體答案及解析例1、B解:A、20℃時,KCl的溶解度為34.0g,則20℃時,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鉀34.0g,則①是不飽和溶液,故選項說法錯誤。B、40℃時,KCl的溶解度為40.0g,則40℃時,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鉀40.0g,則①是飽和溶液,故選項說法正確。C、20℃時,KCl的溶解度為34.0g,KNO3的溶解度為31.6g,加入的30g溶質均能全部溶解,溶質質量:①=②,故選項說法錯誤。D、40℃時,KCl的溶解度為40.0g,KNO3的溶解度為63.9g,氯化鉀有剩余,硝酸鉀全部溶解,溶液質量③<④,故選項說法錯誤。故選:B。例2、D解:A、在70℃時,73g氯化銨飽和溶液中含有氯化銨23g,則在70℃時,73g﹣20g=5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銨23g,溶液達到飽和狀態,則,故選項列式正確。B、在70℃時,73g氯化銨飽和溶液中含有氯化銨23g,則,故選項列式正確。C、在70℃時,73g氯化銨飽和溶液中含有氯化銨23g,則在70℃時,73g﹣20g=5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銨23g,溶液達到飽和狀態,則S100g,故選項列式正確。D、在70℃時,73g氯化銨飽和溶液中含有氯化銨23g,則在70℃時,73g﹣20g=5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銨23g,溶液達到飽和狀態,則,而不是,故選項列式錯誤。故選:D。例3、D解:A、蔗糖溶于水時溫度幾乎不變,U型管中右側的液面沒有明顯變化,故錯誤。B、硝酸銨溶于水時吸收熱量,溶液溫度降低,瓶內氣體遇冷體積變小,使U型管中右側的液面明顯下降,故錯誤。C、食鹽固體溶于水時溫度幾乎不變,U型管中右側的液面沒有明顯變化,故錯誤。D、氫氧化鈉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熱,溶液溫度升高,瓶內氣體受熱膨脹體積變大,使U型管中右側的液面明顯上升,故正確。故選:D。例4、解:①菜油是液體,不溶于水,加入水中,能形成乳濁液;②白醋能溶于水,形成均一、穩定的混合物,屬于溶液;③味精能溶于水,形成均一、穩定的混合物,屬于溶液;④胡椒粉不溶于水,本身是固體,它和水混合后形成懸濁液;⑤肥皂水,屬于乳濁液;⑥食鹽能溶于水,形成均一、穩定的混合物,屬于溶液。故答案為:④;①⑤;②③⑥。例5、A.B.D.E.F.G.H.I;D;AFGIH【解析】根據溶液是均一穩定的混合物,不溶的液體與水形成的不均一不穩定的混合物為乳濁液,不溶的固體與水形成的不均一不穩定的混合物為懸濁液分析。A.”祖名”豆漿中含有蛋白質、水分等物質,屬于混合物,是固體小顆粒分散到水中形成不均一不穩定的混合物,屬于懸濁液。B.肥皂水是液體小液滴分散到水中形成不均一-不穩定的混合物,屬于乳濁液。C.蒸餾水只有一種物質組成,屬于純凈物。D.農夫山泉中含有許多可溶性的礦物質,屬于混合物,屬于均一穩定的混合物,屬于溶液。E.“蒙牛”優酸乳是液體小液滴分散到水中形成不均一不穩定的混合物,屬于乳濁液。F.泥水是固體小顆粒分散到水中形成不均一、不穩定的混合物,屬于懸濁液。G.血液里各種細胞可以看作是不溶于水的固體顆粒,分散到水中形成不均一、不穩定混合物,屬于懸濁液。H.鋇餐中含有硫酸鋇、水等物質,屬于混合物,不均一、不穩定,是硫酸鋇的懸濁液,I.鮮榨果汁是固體小顆粒分散到水中形成不均一、不穩定的混合物,屬于懸濁液。例6、解:(1)通過對實驗設計表格的分析,重點是看幾組實驗的條件發現探究的問題,主要有溫度的改變;物質的改變;狀態的改變;溶劑的改變等,由于物質的溶解性是物質本身的一種屬性不受外界干擾,所以溶質的狀態對物質溶解性無影響。故答案為:溶質的種類、溶劑的種類、溫度、溶質的狀態;溶質的狀態;(2)粉末狀比塊狀的冰糖溶解速度快,溫度越高,冰糖溶解速率更快,故冰糖溶解速率最快的是第四組;故答案為:(1)溶質的種類、溶劑的種類、溫度、溶質的狀態;溶質的狀態;(2)四。1.C解:①溶液不一定是無色透明的液體,例如硫酸銅溶液是藍色溶液,該說法不正確;②溶液、濁液(包括懸濁液和乳濁液)都是混合物,該說法不正確;③溶液是均一、穩定的混合物,在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溶液靜置多久都不分層,該說法正確;④泥漿水是不溶于液體的固體物質分散到液體中形成的不均一、不穩定的混合物是懸濁液,該說法不正確。故選:C。2.B【解析】A.酒精溶液是均一穩定的混合物,故A正確不合題意; B.酒精和水都是液體,且酒精溶于水,不能用過濾的方法分離,故B錯誤符合題意;C.根據水分子的化學式H2O可知,水是由氫和氧組成的,故C正確不合題意; D.75%的酒精溶液中酒精是溶質、水是溶劑,故D正確不合題意。3.D解:根據溶解度的概念可知,30℃時,A物質的溶解度是10g;60℃時,B物質的溶解度是20g.可是,由于它們的溫度不相同,物質也不相同;并且,也不知道它們的溶解度隨溫度的變化規律;所以,也就無法比較它們的溶解度的大小了。故選:D。4.C解:A、溶液是均一、穩定的混合物,A表示均一穩定,故選項說法正確。B、溶液是由溶質和溶劑組成的,B表示溶劑,故選項說法正確。C、蒸發溶劑,有晶體析出,溶液仍為飽和溶液,故選項說法錯誤。D、增加溶質,能使不飽和溶液轉化為飽和溶液,故選項說法正確。故選:C。5.解:(1)①花生油是液體,不溶于水,與足量水充分混合后,能形成乳濁液;②食鹽能溶于水,形成均一、穩定的混合物,屬于溶液;③面粉不溶于水和水混合后形成懸濁液;④白醋能溶于水,形成均一、穩定的混合物,屬于溶液;(2)因為溶液具有均一性,所以取少量湯進行品嘗就可知道整鍋湯味如何。故答案為:(1)②④;①;(2)均一。6.解:(1)20℃時,向3個盛有100克水的燒杯中,分別加入50克、25克、5克同種固體物質,充分溶解后,靜置,A燒杯中固體未完全溶解,說明A燒杯中的溶液是飽和溶液,B燒杯中的溶液是可能是飽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飽和溶液,C燒杯中的溶液是不飽和溶液,故A、B、C三只燒杯中的溶液,其中一定是飽和溶液的是A燒杯中的溶液;(2)20℃時,50克固體物質不能完全溶解在100克水中,則該固體物質溶解度S<50克,25克固體物質能完全溶解在100克水中,則該固體物質溶解度S≥25克,故20℃時,該固體物質溶解度S的取值范圍是25克≤S<50克。故答案為:(1)A;(2)25克≤S<50克。1.B【解析】(1)如果要擦洗污漬,那么被選用的清洗劑要能溶解這種污漬;(2)根據溶液的特點分析;(3)一般情況下,液體可以做溶劑;(4)溶解性的大小與溶質的性質、溶劑的性質和溫度有關。【解答】A.根據表格可知,碘酒在汽油中易溶,因此擦洗碘酒可以使用汽油,故A正確不合題意;B.溶液都是均一、穩定的混合物,但不一定是無色的,例如硫酸銅溶液呈藍色,故B錯誤符合題意;C.水、汽油、酒精都可以做溶劑,故C正確不合題意;D.同一物質在不同溶劑中溶解性不同,故D正確不合題意。2.D解:A、濃稀溶液是溶液中所含溶質質量分數的大小,溶液是否飽和與溶液的濃稀沒有必然聯系,飽和溶液可能是濃溶液,也可能是稀溶液,兩者之間是交叉關系,故選項說法錯誤。B、濃稀溶液是溶液中所含溶質質量分數的大小,溶液是否飽和與溶液的濃稀沒有必然聯系,飽和溶液可能是濃溶液,也可能是稀溶液,兩者之間是交叉關系,故選項說法錯誤。C、在一定溫度下、一定量的溶劑里,不能繼續溶解這種溶質的溶液是飽和溶液,還能繼續溶解這種溶質的溶液是不飽和溶液,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屬于并列關系,故選項說法錯誤。D、濃稀溶液是溶液中所含溶質質量分數的大小,溶液是否飽和與溶液的濃稀沒有必然聯系,不飽和溶液可能是濃溶液,也可能是稀溶液,不飽和溶液與稀溶液之間是交叉關系,故選項說法正確。故選:D。3.D解:溶液具有均一性的特點。故圖中甲、乙、丙三處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相同。故選:D。4.解:①食鹽水、⑥碘酒,分別是食鹽溶于水、碘溶于酒精形成的均一、穩定的混合物,均屬于溶液。②鋇餐是難溶于水的硫酸鋇分散到水中形成的,是固體小顆粒懸浮于液體中形成的混合物,屬于懸濁液。④泥水,是泥沙等固體小顆粒懸浮于液體中形成的混合物,屬于懸濁液。③牛奶,⑤色拉油分散在水中,是小液滴懸浮于液體中形成的混合物,屬于乳濁液。⑦冰水混合物是純凈物,不屬于混合物,不屬于溶液、懸濁液、乳濁液。故答案為:①⑥;②④;③⑤。5.解:(1)在10℃到50℃范圍內,硫酸鎂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2)50℃時,硫酸鎂的溶解度為49.0g,50℃時,硫酸鎂飽和溶液中溶質和溶劑的質量比為49.0g:100g=49:100。(3)A.該溶液底部有少量晶體,說明某份30℃的硫酸鎂溶液是飽和溶液,B.加入少量硫酸鎂不能溶解,說明某份30℃的硫酸鎂溶液是飽和溶液。C.30℃時,硫酸鎂的溶解度為39.3g,該溫度下,139.3g飽和溶液中含有39.3g硫酸鎂,則30℃時,取該溶液100克蒸發可能得到39.3克無水硫酸鎂晶體,說明原溶液中含有無水硫酸鎂晶體,說明某份30℃的硫酸鎂溶液是飽和溶液。故答案為:(1)增大;(2)49:100;(3)ABC。2023浙教版科學七升八暑期“快人一步”培優講義(五)溶液和溶解度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