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6張PPT)第二單元 地球的運動第 2 課時 晝夜交替現象一 選擇題1. 下列天體沒有晝夜交替現象的是( ) 。A. 月球 B. 地球 C. 太陽C2. 地球之所以有晝夜交替現象,必須具備的條件有( ) 。①地球不透明 ②地球不發光③地球足夠大 ④地球不停地自轉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B3. 在科學研究中,由于受客觀條件的限制,不允許或不能對研究對象進行實驗時,我們可以采用( ) 的方式開展研究。A. 對比實驗B. 模擬實驗C. 直接觀察B4. 下列是同學們用燈泡和乒乓球模擬地球和太陽,符合地球上晝夜交替現象的是( ) 。A. B. C.燈泡繞乒乓球 乒乓球繞燈泡 乒乓球周期性自轉并做周期性轉動 做周期性轉動 繞燈泡做周期性轉動C5. 一場國際性的比賽在美國某地下午2 時舉行,生活在浙江的天天同學卻要半夜起來看比賽的直播,造成中美兩地晝夜不同的原因是( ) 。A. 地球圍繞太陽公轉B. 地球在自轉C. 地球是個不發光的球體B6. 以下三種關于地球運動和太陽運動的猜想,其中不可能產生晝夜交替現象的是( ) 。B點撥:A. 太陽不動,地球繞太陽轉動,可以產生晝夜交替現象;B. 地球不動,太陽自轉,只能固定照亮地球的一半,不能產生晝夜交替現象;C. 地球是一個不透明的球體,太陽只能照亮地球一半的面積,被照亮的部分是白晝,不被照亮的部分是黑夜,地球自轉運動是產生晝夜交替的主要原因。7. 下列動物行為與晝夜交替現象有關的是( ) 。A. 貓頭鷹作息B. 大雁南飛C. 蛇冬眠A二 填空題1. 太陽東升西落是因為地球在 _______,晝夜交替一次的時間為 ___________________。地球是沿著 ____________方向轉動的,從北極上空呈 _______ (填“逆時針”或“順時針”) 旋轉。2. 地球是一個 _______的球體,太陽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向著 _______的半個球面稱為白晝,背著_______的半個球面稱為黑夜。自轉24 小時(或1 天)自西向東逆時針不透明太陽太陽三 如圖所示,同學們設計了晝夜交替現象的模擬實驗,請回答以下問題。1. 實驗假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模擬材料:用________模擬太陽,用________模擬地球。地球自轉,太陽圍繞地球公轉手電筒乒乓球3. 運動形式:(在正確的□里打“√”)太陽不動 地球不動地球逆時針自轉 地球順時針自轉太陽逆時針公轉 太陽順時針公轉□□□□□□點撥:可以通過圖示看出地球順時針自轉的同時太陽逆時針圍繞地球公轉。√√4. 假如模擬實驗中的地球模型壞了,下列做法正確的是( ) 。A. 放棄實驗B. 使用透明的水晶球代替地球模型C. 使用地球儀代替地球模型5. 實驗結論:地球上 _________(填“能”或“不能”) 產生晝夜交替現象。點撥:5. 地球和太陽處于相對圓周運動就能產生晝夜交替現象。C能四 看圖,回答以下問題。1. 甲圖從地球上空觀察到地球沿逆時針方向自轉,這是在 _____________(填“南極上空”或“北極上空”) 觀察的。北極上空2. 在探究晝夜交替現象時,典典和同學查閱資料了解到,地球繞著__________轉動,稱為自轉,自轉一周需要的時間是__________小時。地軸243. 如乙圖,我們知道太陽光 __________ (填“能”或“不能”) 照亮整個地球。此時,A 點所在地區處于 __________ (填“白晝”或“黑夜”) 。不能黑夜4. 在乙圖中,A、B 代表兩座城市,假如北京此時是12 時,紐約是24 時,請你判斷,代表北京的應該是 ________ (填“A”或“B”) 。點撥:晨昏線為晝夜分界線,B 點在陽光照射范圍內,所以為白晝。B(共17張PPT)第二單元 地球的運動第 5 課時 影長的四季變化一 選擇題1. 下列因素中,會影響物體影子長短的是( ) 。A. 物體所在的地理位置B. 太陽在空中的位置C. 以上都是C2. 從日出到正午,旗桿影長的變化規律是( ) 。A. 逐漸變短B. 逐漸變長C. 先變短再變長A3. 古人用圭表觀察的是( ) 。A. 正午時分物體影長的變化規律B. 一天中物體影長的變化規律C. 一天中物體影子角度的變化規律B4. 我們的家鄉,一年中白晝最長的一天是( ) 。A. 立夏B. 夏至C. 冬至B5. 下列是天天在一年里四個不同季節的正午時分拍攝的照片,( ) 最可能是冬天拍的。A. B. C.B6. 在北京市,下列節日中黑夜最長的是( ) 。A. 兒童節 B. 教師節 C. 國慶節C7. 利用自制圭表開展實際觀測活動時,圭表要放在向( ) 的窗臺上。A. 東B. 西C. 南C8. 在地球公轉的過程中,同一地點的正午太陽高度之所以會發生變化,是因為( ) 。A. 地軸公轉軌道不斷變化B. 地軸是傾斜的,并且方向保持不變C. 地球自轉的軸不斷發生變化B二 填空題1. 圭表是度量日影長度的一種天文儀器,由“ __________”和“__________”兩個部件組成。2. 一年中,家中陽光最多的是__________季。古人研究四季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地點, __________季節,太陽在正午時間的高度和日出日落時間有所不同。圭表夏使用圭表觀測日影長度變化不同不同三 判斷題1. 陽光的照射角度不同,造成了我們家鄉不同季節的氣溫不同。( )2. 用圭表測量時,圭表要放在向陽的地方,方向可以隨意。( )√×四 如圖是“圭表測量示意圖”,看圖回答以下問題。1. 上圖中,有刻度的平面是 _________ ,垂直立起來的柱子是 __________ 。圭表2. 每年夏至日,正午時的日影最( ) ;冬至日正午時的日影最( ) 。A. 長 B. 短3. 太陽位置比較高的季節是( ) ,位置比較低的季節是( ) 。A. 夏季 B. 冬季BAAB4. 通過實驗,我們發現四季形成的原因是( ) 。A. 太陽離我們的遠近不同B. 月亮的位置在不斷地移動C. 地球的公轉使太陽光線照射在地球上的角度不同C五 觀察某地日出日落的時間和正午太陽仰角的變化,回答以下問題。1. 分析表中數據可知,______________時晝夜平分。節氣 日出時間 日落時間 正午太陽仰角春分 6:10 18:10 50°夏至 4:40 19:40 73°28′秋分 6:10 18:10 50°冬至 7:40 16:50 26°32′春分、秋分2. 正午影長的變化規律:(1) _________時影長最短, _________時影長最長。(2) 夏至→秋分→冬至:影長逐漸 _________ 。冬至→春分→夏至:影長逐漸 _________ 。夏至冬至變長變短3. 晝夜長短的變化規律:(1) _________時白晝時間最短, _________時白晝時間最長。(2) 夏至 →秋分 →冬至:白晝逐漸 _________ 。冬至 →春分 →夏至:白晝逐漸 _________ 。冬至夏至變短變長(共15張PPT)第二單元 地球的運動第 4 課時 誰先迎來黎明一 選擇題1. 我們總是在東方迎來曙光,在西方送走日暮,是因為( ) 。A. 地球自西向東的自轉B. 地球自東向西的自轉C. 地球自南向北的自轉A2. 烏魯木齊比北京晚迎來黎明,其原因與( ) 無關。A. 北京位于烏魯木齊的東邊B. 地球自西向東公轉C. 地球自西向東自轉B3. 有人說,中國人和美國人過元旦的時間不一樣,你認為( ) 。A. 中國人比美國人先過B. 中國人和美國人同時過C. 美國人比中國人先過點撥:中國位于東半球,美國位于西半球,地球自西向東自轉,東邊早,西邊遲。A4. 地球自轉一周,每個地方的人們能迎來( ) 次黎明。A. 24 B. 12 C. 1C5. 關于詩句“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以下理解正確的是( ) 。A. 這是因為地球的自轉B. 這是因為地球的公轉C. 不可能日行八萬里A6. 如果有一天地球自轉變得忽快忽慢,那么地球上( ) 。A. 四季更替變慢B. 每個晝夜的時間長短不一C. 晝夜更替變慢B7. 如右圖所示,地球儀上連接著南北兩極,指示南北方向的線叫經線,本初子午線(0° 經線) 東邊的地區稱為東經,西邊的地區稱為西經,每30° 迎來黎明的時間相差2 個小時,則位于東經30° 的地區比西經30° 的地區( ) 迎來黎明。A. 早2 小時B. 晚2 小時C. 早4 小時C二 判斷題1. 地球東邊的時間比西邊早,東邊比西邊先看到太陽。 ( )2. 地球同一緯度上的人們同時迎接日出。 ( )√×三 作圖題在下圖中用箭頭標出地球自轉的方向。四 如圖,為了解釋“誰先迎來黎明”,同學們來到操場上進行模擬實驗,請回答以下問題。1. 9 名同學手拉手圍成的“圓圈”模擬( ) ;有一名同學單獨站在東邊,手里舉著“紅色圓卡紙”代表( ) 。A. 太陽B. 地球BA2. 模擬實驗前,身上貼著卡片,代表“北京”和“烏魯木齊”的兩名同學均站在( ) “太陽”的地方?!氨本痹凇盀豸斈君R”的( ) 邊。A. 看得到B. 看不到C. 左手D. 右手BC3. 同學們模擬“地球”繞圓心自西向東逆時針轉動,先看到用“紅色圓卡紙”模擬的“太陽”的是身上貼著( ) 卡片的同學,實驗證明:( ) 先迎來黎明。A. 北京B. 烏魯木齊AA五 材料閱讀題中國橫跨5 個時區,自西向東分別是: 東五區(中央經線東經75 度) 、東六區(中央經線東經90 度) 、東七區(中央經線東經105 度) 、東八區(中央經線東經120 度) 、東九區(中央經線東經135 度) 。相鄰兩個時區的時間相差1 小時。目前我國采用首都北京所在的東八區的區時——“北京時間”作為全國統一使用的時間。1. 我國橫跨________個時區。2. 我國統一采用( ) 的區時作為標準時間。A. 東八區 B. 東七區 C. 東六區3. 北京在東八區,烏魯木齊在東六區,如果北京在“北京時間”早上6 時迎來黎明,烏魯木齊則在“北京時間”早上( ) 左右迎來黎明。A. 8 時 B. 6 時 C. 4 時5AA(共16張PPT)第二單元 地球的運動第 7 課時晝夜和四季變化對生物的影響一 選擇題1. 下列屬于晝行動物的是( ) 。A. 蝙蝠 B. 貓頭鷹 C. 大猩猩C2. 公雞打鳴屬于( ) 變化對生物的影響。A. 四季B. 晝夜C. 溫度B3. 四季變化對生物產生的影響,不包括( ) 。A. 生活在北極地區的北極狐在不同的季節會換上不同顏色的毛B. 很多植物一到冬天就會落葉C. 冬天的湖面會結一層厚厚的冰層C4. 白天蒲公英花瓣隨著太陽升起而打開,晚上則收攏,這主要是植物對( ) 的適應。A. 溫度B. 光照C. 水分B5. 下列現象與四季變化有關的是( ) 。A. 老鷹捕食B. 大雁遷徙C. 仙人掌的葉退化成刺B6. 下列現象中,與晝夜相關的是( ) 。A. 大雁南飛B. 小草枯萎C. 老鼠晝伏夜出C7. 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 冬季水杉樹落葉是對環境的不適應B. 冬季一些鳥類會遷徙C. 冬季一些動物會冬眠A二 填空題1. 晝夜的變化是有 _______的,生活在地球上的動植物也呈現 _______性變化。2. 貓頭鷹晝伏夜出是受 ______________的影響,青蛙冬眠是受 ________________的影響。規律規律晝夜交替四季變化三 判斷題1. 常綠植物在冬季時樹葉不會落光。 ( )2. 蝙蝠和鷹都是夜間活動。 ( )3. 用明亮的燈光照射夜行鳥時,它們會很快進入睡眠狀態。 ( )4. 動物換毛的行為是對大自然的一種不適應。 ( )點撥:3. 無論晝行性動物還是夜行性動物,都是根據光照持續時間長短來安排它們的活動、休息和生殖時間的,當白晝逐漸變長時,夜行性動物便推遲出巢活動的時間,而晝行性動物卻醒得更早。因此,改變光亮和黑暗的時間會改變動物的行為。√×√×四 不同的季節有各自的特點:春季萬物復蘇,草長鶯飛;夏季郁郁蔥蔥,生機勃勃;秋季瓜果飄香,豐收景象;冬季大雪皚皚,銀裝素裹。請將下列詞語填到對應的區域中。(填序號)①蘋果成熟 ②蟬鳴 ③燕子回來 ④荷花盛開 ⑤大雪紛飛 ⑥冰雪融化 ⑦烈日炎炎 ⑧蠟梅開花 ⑨河水結冰 ⑩樹葉黃了季節 現象春季夏季秋季冬季③⑥②④⑦①⑩⑤⑧⑨五 材料閱讀題北極星“不動”的秘密北極星指的是最靠近北極的一顆星,距離地球約433 光年,是夜空中能看到的亮度和位置較穩定的恒星。北極星是古代航海時確定方向的一個很重要的指標,也用于天文攝影的準確定位。由于北極星最靠近正北的方位,千百年來地球上的人們也靠它的方位來導航。由于地球自轉,天體在夜間仍發生東升西落的現象,星星們以北極星為軸心東升西落順時針旋轉,人們可以較明顯地觀察到旋轉的中心是北極星。那么為什么北極星“不動”呢?原來地球是圍繞著一個假想的軸在轉動,稱作地軸。北極星就處在地軸的延長線上,地球轉動時地軸始終傾斜著指向北極星,這就是北極星“不動”的秘密,因此地球儀也都是做成傾斜的樣子。1. 北極星處在( ) 。A. 正北方 B. 正南方 C. 正東方2. 天空中的星星圍繞北極星( ) 順時針旋轉,北極星相對“不動”。A. 西升東落 B. 東升西落 C. 自南向北AB3. 北極星“不動”的秘密是( ) 。A. 北極星是靜止不動的B. 地球轉動時,地軸始終傾斜著指向北極星C. 北極星離地球距離固定B4. 用“★”表示出北極星所在的位置。(共13張PPT)第二單元 地球的運動單元綜合素養提優地球的運動地核地幔地殼地球的運動托勒密哥白尼地球太陽地球的運動自西向東24東升西落太陽自西向東一年地軸長短第二單元 地球的運動易錯易混專練地球是一個球體,地球的內部結構由外到內由地殼、地幔、地核組成,地核厚度最大,平均半徑約3500 千米,地殼厚度最小,約為17 千米。容易因對地球內部結構理解不全面而出錯。【例】用不同顏色的橡皮泥制作地球模型,做得最薄的是( ) 。A. 地殼 B. 地核 C. 地幔易錯點1A地球自西向東圍繞地軸自轉,根據運動的相對性,我們看到的太陽是東升西落的。容易忽略運動的相對性而出錯。【例】如果地球自轉方向是自東向西,可能引發的現象是( ) 。A. 各地不再有晝夜交替B. 太陽從西邊升起C. 四季更替的次序變為冬夏秋春易錯點2B模擬誰先迎來黎明實驗中,模擬的對象和實際對應事物容易混亂而出錯。【例】坐在轉椅上,沿順時針方向轉動椅子,看到周圍的景物( ) 運動。A. 順時針方向B. 逆時針方向C. 自東向西易錯點3B影子長度變化規律是從夏至到冬至,正午時分物體的影長逐漸變長;從冬至到夏至,正午時分物體的影長逐漸變短。容易將此規律記混而出錯。【例】 在規劃住宅樓群時,為了使底層住戶全年在正午都能看到陽光,樓群間距應依據( ) 時影子的長短計算。A. 冬至 B. 立夏 C. 春分易錯點4A地球在圍繞太陽公轉的同時也在自轉,并且地軸始終是傾斜的(指向北極星),地球與太陽的近距點為一月初,地球與太陽的遠距點為七月初。容易將近距點、遠距點和月份的關系記混而出錯。【例】 右圖是地球公轉示意圖,請在圖中用箭頭畫出地球自轉和公轉的方向,并標出地球與太陽相對較遠的遠距點的位置。易錯點5晝夜對生物影響的最大因素是光照,但不是只有這一個影響因素。【例】 下列生物的行為或特征,直接受地球自轉或自轉引發現象影響的是( ) 。A. 種子發芽B. 黑熊冬眠C. 曇花一現易錯點6C所有動物、植物的行為都是為了更好地適應生存的環境。容易將此規律忽視而出錯。【例】 下列屬于晝夜交替對生物的影響的是( ) 。A. 動物在夏天和冬天會更換毛發B. 植物在春天發芽,夏天生長,秋天落葉、結果C. 黎明來臨前公雞會打鳴易錯點7C(共17張PPT)第二單元 地球的運動第 3 課時 人類認識地球運動的歷史一 選擇題1. 天文學家哥白尼的偉大著作是( ) 。A. 《天體運行論》B. 《天論》C. 《八十天環游地球》A2. 晝夜交替的原因是( ) 。A. 太陽的東升西落B. 烏云的遮蓋C. 地球自轉C3. “地心說”和“日心說”都能解釋( ) 現象。A. 地球圍著太陽轉B. 太陽圍著地球轉C. 晝夜交替點撥:“地心說”和“日心說”的共同點是都認為地球是球形的,都能解釋晝夜交替的現象。C4. “日心說”認為( ) 處于宇宙的中心。A. 月亮 B. 地球 C. 太陽C5. 如果船桅放置一盞燈,當船駛離海岸時,岸上的人們會看見亮光逐漸減弱,直至最后消失,這個事實能夠說明的觀點是( ) 。A. 地球是球體B. 地球是宇宙的中心C. 太陽是宇宙的中心A6. 天天探究地球上晝夜交替現象的成因,下面是他畫的三個猜想圖。圖1:太陽不動,地球自轉圖2:太陽不動,地球自轉圖3:地球不動,太陽公轉(1) 上面三個猜想圖中,無法解釋地球上晝夜交替現象的是( ) 。A. 圖1 B. 圖2 C. 圖3點撥:地球按圖1 中的方向自轉,有一半始終是白天,另一半始終是黑夜,不會出現晝夜交替現象。A(2) 上面三個猜想圖中,與“地心說”理論一致的是( ) 。A. 圖1 B. 圖2 C. 圖3(3) 晝夜交替現象的模擬實驗中,下列三種光源最適合用來模擬太陽的是( ) 。A. 日光燈 B. 手電筒 C. 酒精燈CB二 填空題1. 古希臘天文學家托勒密認為,________處于宇宙中心,而且靜止不動。2. 從地球的一個地方出發,朝一個方向前進,始終不改變方向,最終又會回到原來的地方,說明地球是一個 ________ 。地球球體三 判斷題1. 哥白尼的“日心說”是完成正確的。 ( )2. 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 ( )點撥:2. 地球是一個球體,在此之前,由于受到科學技術的限制,人們無法看清楚地球的全貌,對地球形狀的認識經歷了漫長而艱難的探索過程。×√四 如圖是人類認識地球及其運動的過程中繪制的示意圖,看圖回答以下問題。1. 其中圖甲是“_______”理論的示意圖,圖乙是“_______”理論的示意圖,兩種學說都認為_______是球形的。地心說日心說地球2. 圖乙所代表的學說認為: _______是不動的,而且處在宇宙的中心, _______以及其他的_______都圍繞著它做圓周運動。太陽地球行星3. 圖乙所代表的學說還認為: 地球是在運動的,繞_______自轉,并且_______小時自轉一周。軸244. “日心說”發表后, _______用自制的望遠鏡觀察到木星的衛星以木星為中心旋轉而不是圍繞地球旋轉,從而否定了_______是宇宙中心的說法。伽利略地球五 如圖,典典和同學改進了地球模型,并再次做了晝夜交替現象的模擬實驗,請回答以下問題。1. 典典利用金屬絲模擬 _________。2. 在地球模型上貼上反光小圓片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點撥:2.研究地球的運動,我們需要選擇一個參照物來研究。地軸觀察一個具體位置(小圓片所在位置) 的晝夜變化情況3. 下圖是典典對晝夜交替現象的解釋,請用陰影表示不能被照亮的部分。(共15張PPT)第二單元 地球的運動第1課時 我們的地球模型一 選擇題1. 在地球的結構中,我們日常能直接接觸到的部分是( ) 。A. 地殼B. 地核C. 地幔A2. 觀察地球儀我們發現( ) 的面積最大。A. 陸地 B. 海洋 C. 冰川B3. 用不同顏色的橡皮泥制作地球模型,做得最厚的是( ) 。A. 地殼 B. 地核 C. 地幔B4. 下列圖片中,不屬于模型的是( ) 。A. 地球儀 B. 中國結 C. 飛機模型B5. 制作地球結構模型的意義在于( ) 。A. 為了完成老師的任務B. 大家開心做實驗,大家都在做模型,我也不能落后C. 為以后研究和地球相關的知識提供更好的模型理解C二 填空題1. 地球自轉形成了晝夜交替現象,地球自轉的最大特點是 _______________。2. 我們用不同的顏色代表地球上不同的海陸分布情況,用藍色代表_________ ,用黃色代表 _________ 。圍繞地軸自轉點撥:1. 地軸是假想的軸,指向北極星。海洋陸地3. 在模擬地球自轉時,轉動方向是 _________ 。4. 將地球的結構名稱填在右圖的相應位置。地震和火山噴發是地球內部運動引起的,絕大部分地震發生在 _________內。自西向東地殼地殼地幔地核三 判斷題1. 地球的外部被大氣層包圍著。 ( )2. 地球的內部結構是均勻分布的,像一個石球。 ( )3. 科學家們利用各種手段觀測地球數據,并根據新的數據不斷加以修正,最終形成了現在常用的與真實地球較為接近的地球儀。 ( )√×√四 典典正在用橙子制作地球自轉模型,請回答以下問題。橫切橙子 去果肉 將吸管穿過橙子1. 這個模型可以模擬( ) 。A. 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 B. 地球的結構C. 地球的運動C2. 中間的吸管模擬的是地軸,地軸是( ) 。A. 地球上實際存在的一根軸B. 地球自轉的虛擬軸C. 把地球兩半連在一起的軸B3. 橙子被橫切成兩半,可以模擬地球分為( ) 。A. 南北兩半球B. 東西兩半球C. 海陸兩部分A4. 要在這個模型上模擬海洋和陸地的分布情況,下列做法錯誤的是( ) 。A. 在橙子皮上涂上不同的顏色表示海洋和陸地B. 涂色時,海洋和陸地的形狀和大小要參考世界地形圖C. 隨意涂色點撥:地球的海陸分布要參考世界地形圖,顏色有規定,不能隨意涂色。C五 觀察、對比以下三種地球模型,回答以下問題。A. 地球內部結構模型 B. 地球海陸分布模型 C. 地球自轉模型1. 我們發現:______可以用來解釋地球內部由哪幾個圈層組成; ______用來解釋地球的自轉情況,比較清晰、方便;要想讓同學們很快地了解地球海陸比例及形式、分布情況,可以借助______來介紹。(均填字母)ACB2. 不同的地球模型適合表達不同的______________知識,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制作______________的地球模型。地球不同(共18張PPT)第二單元 地球的運動第 6 課時 地球的公轉與四季變化一 選擇題1. 春分或秋分這一天,陽光會直射( ) 。A. 北回歸線B. 赤道C. 南回歸線B2. 地球四季的形成與( ) 無關。A. 地軸的傾斜B. 地球的公轉C. 地球距離太陽的遠近C3. 杭州冬季時,地球與太陽的距離( ) 。A. 遠 B. 近 C. 不遠也不近點撥:地球公轉軌道上,地球與太陽的近距點為一月初,此時杭州為冬季;地球與太陽的遠距點為七月初,此時杭州為夏季。B4. 如圖所示為太陽直射點在地球表面移動的示意圖,①②③三處的時間中,與正月十五最接近的是( ) 。A. ①B. ②C. ③C5. 右圖是地球公轉到某一位置的示意圖,這時北半球是( ) 。A. 春季B. 夏季C. 冬季B6. 地球公轉一周時,同時自轉( ) 。A. 1 周B. 30 周C. 365 周C7. 假如地球的公轉速度變大,將會出現( ) 現象。A. 四季時間變短B. 晝夜時間變短C. 沒什么變化A8. 南極考察的最佳季節是北半球的( ) 。A. 春季B. 夏季C. 冬季C二 填空題1. 地球公轉軌道上,地球與太陽的近距點為 ________________,地球與太陽的遠距點為 ______________ 。2. 南北半球的季節是________的,當北半球是春季時,南半球是 ________季。每年一月初每年七月初相反秋三 判斷題1. 在北半球,夏至時,陽光會直射在北極。 ( )2. 無論地球是近日點還是遠日點,地球上不同地區都會有冬季和夏季同時出現。 ( )3. 夏季溫度高,所以地球距離太陽近。 ( )×√×四 課堂上,我們已經知道了四季交替與地球公轉有關。關于四季的成因,人們常常認為,地球距離太陽近時是夏季,地球距離太陽遠時是冬季。這個觀點正確嗎?某科學興趣小組的同學為此展開了討論,請回答以下問題。地球與太陽的距離 地球公轉時間的時間點平均距離 1.49 億千米地球與太陽的近距點 1.47 億千米 每年一月初地球與太陽的遠距點 1.52 億千米 每年七月初1. 地球與太陽的平均距離是 _______億千米;地球與太陽的近距點是_______億千米,是我們北半球的_______月初;地球與太陽的遠距點是_______億千米,是我們北半球的_______月初。地球與太陽的距離 地球公轉時間的時間點平均距離 1.49 億千米地球與太陽的近距點 1.47 億千米 每年一月初地球與太陽的遠距點 1.52 億千米 每年七月初1.491.47一1.52七2. 從上表中的數據中,我們可知( ) 。A. 每年一月初,地球距離太陽近時,地球溫度低B. 每年七月初,地球距離太陽遠時,地球溫度低C. 每年一月初,地球距離太陽近時,地球溫度高地球與太陽的距離 地球公轉時間的時間點平均距離 1.49 億千米地球與太陽的近距點 1.47 億千米 每年一月初地球與太陽的遠距點 1.52 億千米 每年七月初A3. 從圖中我們可以發現,同一時間內,當北半球是夏季時,南半球是_______季;北半球是冬季時,南半球是_______季。南北半球的季節剛好 _______ 。冬夏相反4. 通過以上資料,我們知道了地球距離太陽近時, _______半球是夏季;地球距離大陽遠時, _______半球是夏季。南北五 如圖,地球在自轉的同時也繞著太陽公轉,仔細觀察圖片,回答以下問題。1. A、B、C 是地球上的三個地區,這三個地區都位于________半球。北2. 地球在自轉過程中,C 地區處于 ________ (填“白天”或“夜晚”,下同) ;A 地區處于 ________ 。3. C 地區處于________季,A 地區處于________季,B 地區處于 ________季,D 地區處________季。白天夜晚夏夏夏冬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 1 課時 我們的地球模型.pptx 第 2 課時 晝夜交替現象.pptx 第 3 課時 人類認識地球運動的歷史.pptx 第 4 課時 誰先迎來黎明.pptx 第 5 課時 影長的四季變化.pptx 第 6 課時 地球的公轉與四季變化.pptx 第 7 課時 晝夜和四季變化對生物的影響.pptx 第二單元 地球的運動 綜合素養提優+易錯易混專練.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