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溫馨提示:圖片放大更清晰喲!1.研究光在空氣中的傳播方法一1). 把幾支點燃的線香放入透明的玻璃容器內,蓋上蓋子。2). 待充滿煙霧后,打開激光筆,并使光束從各個方向射入玻璃容器,觀察光束在煙霧中傳播的現象。方法二1) . 剪三張同樣大小的硬卡紙,在每張硬卡紙中間挖個小孔。2) . 用橡皮泥固定硬卡紙,使它們保持直立。3) . 左右移動硬卡紙,觀察在什么情況下可以看見手電筒發出的光。2.小孔成像兩千多年前,我國古代學者墨子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光從門上的小孔射進來,會在對面的墻上形成外面景物的倒像。這種現象被稱為“小孔成像”,它的原理就是光沿直線傳播。3.做小孔成像實驗1). 準備半透明塑料膜、紙杯、橡皮筋和蠟燭。2). 將塑料膜蒙在紙杯口上,用橡皮筋扎牢。3). 用筆尖在紙杯底部扎一個小孔。4). 將紙杯底部的小孔對著點燃的蠟燭,慢慢調整紙杯與蠟燭之間的距離,直到能看到清晰的像為止。4.光在空氣中沿直線傳播。1.在排一列縱隊時,如果隊尾的學生只能看到前一位學生的后腦勺,就表示隊伍站直了,這是因為( )。A.光的反射 B.光的傳播速度很快 C.光向四面八方傳播 D.光沿直線傳播2.“鑿壁偷光”的故事講的是古時候有一人叫匡衡,他勤奮好學。 但家里很窮買不起蠟燭,他就在墻上鑿了個小洞,隔壁家燭光就透過來了。借著這微弱的光線,他如饑似渴地讀起書來。這個故事中包含的科學道理是( )。A.光的反射 B.光沿直線傳播 C.小孔成像3.我們在完成小孔成像的實踐活動時,沒有用到的材料是( )。A.紙杯 B.酒精燈 C.蠟燭4.人們在生產、生活中的許多行為都是運用到了“光沿直線傳播”,下列做法沒有運用到這一原理的是( )。A.木工用眼看木料刨得直不直 B.射箭比賽時瞄準C.工人砌墻時,吊線錘看墻直不直 D.放學排路隊5.如圖所示,皮影戲是我國的一種傳統藝術,小子焱觀看皮影表演時,光的傳播路徑是( )。A.皮影人偶→幕布→觀眾眼睛 B.光源→皮影人偶→幕布→小子焱眼睛C.光源→幕布→皮影人偶→小子焱眼睛 D.幕布→光源→皮影人偶→小子焱眼睛1.本身發光的物體叫_____________,光發出后沿_____________傳播。2.兩千多年前,中國的墨子發現了小孔成像現象,它的原理是_________。3.夏天,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在地上留下了一些光斑,有一些光斑是圓形的,這是_________現象,它的原理是_______。1.光在空氣中是沿直線傳播的。( )2.小孔成的像上下顛倒,左右不變。( )3.利用光在空氣中沿直線傳播可以判斷隊伍排列是否整齊。( )4.透過小孔所成的像上下顛倒,可以通過移動屏改變像的大小。( )5.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 )光是怎樣傳播的?小明做了以下實驗。把3張同一位置打孔的卡紙和1張沒有打孔的卡紙(屏)排成整齊的一列,卡紙之間間隔10厘米,用手電筒照射,使光進入小孔,如圖1。 1.要保證實驗順利完成,卡片中小孔的高度必須________。2.在圖1實驗中,手電筒的光從第一張卡紙中射入,最終_______(填“能”或“不能”)在紙屏上形成光斑。3.請你在圖1中用箭頭畫出光的前進路線。4.小明將第2張卡紙的位置改變了一下,如圖2這一次手電筒的光從第一張卡紙中射入,最終________(填“能”或“不能”)在紙屏上形成光斑。5.根據圖1和圖2的實驗現象,可以說明光是以____________的形式傳播的。6.在圖2中,將第2張卡紙向_______移動,可以得到與圖1相同的實驗效果。7.下列現象中,可以用上述實驗結論解釋的是( )。A. B. C.分別從蠟燭火焰頂端A和底端B畫直線至小孔并延伸,解釋小孔成像為什么是倒立的?參考答案DBBCB1.光源 直線2.光沿直線傳播3.小孔成像 光沿直線傳播√×√√√1.相同 2.能 3. 4.不能 5.直線 6.左邊 7.A答:因為光線是直線傳播的,當光線穿過小孔的時候,原來物體下方的光線跑到了幕的上方,而在物體上方的光線跑到了幕的下方。所以是倒立的。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