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專題15.1 分子動理論 內能 學案(原卷版+解析版) 2024年高考物理一輪復習講練測(新教材新高考通用)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專題15.1 分子動理論 內能 學案(原卷版+解析版) 2024年高考物理一輪復習講練測(新教材新高考通用)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專題15.1 分子動理論 內能
物理觀念:分子動理論、布朗運動、內能、擴散現象。
1.知道分子動理論并能用分子動理論解釋一些常見的現象
2.了解擴散現象并能解釋布朗運動.
3.了解物體內能的決定因素.
科學思維:分子動理論“油膜法”。
1.掌握分子模型的構建與分子直徑的估算方法,了解分子動理論的基本觀點.
2.知道分子力隨分子間距離變化的圖象
【知識點一】物體是由大量分子組成的
1. 宏觀量與微觀量之間的關系
宏觀量 橋梁 微觀量
摩爾質量Mmol 阿伏加德羅常數 NA=6.02×1023 mol-1 分子的質量:m0==
摩爾體積Vmol 分子的體積:V0==(固體、液體) 對氣體,V0為分子所占空間
物質的量n== 分子數:N=n·NA
2. 分子模型
固體、液體 固體、液體分子一個一個緊密排列,可將分子看成球形或立方體形 分子直徑d= (球體模型)或d=(立方體模型)
氣體 氣體分子不是一個一個緊密排列的,它們之間的距離很大,所以V0==不是氣體分子的體積,而是分子所占有的平均空間。 分子間距d=
(2023 淄博一模)已知地球大氣層的厚度遠小于地球半徑R,空氣平均摩爾質量M,阿伏伽德羅常數NA,地面附近大氣壓強p0,重力加速度大小g。由此可以估算地球大氣層空氣分子總數為(  )
A. B.
C. D.
(2023 天津二模)用油膜法估測油酸分子直徑的實驗中,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中油酸的體積為V,油膜面積為S,油酸的摩爾質量為M,阿伏加德羅常數為NA,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一個油酸分子的質量為
B.一個油酸分子的體積為
C.油酸的密度為
D.油酸分子的直徑為
(2023 西城區校級模擬)晶須是一種發展中的高強度材料,它是一些非常細的、非常完整的絲狀(橫截面為圓形)晶體。現有一根鐵質晶須,直徑為d,用大小為F的力恰好將它拉斷,斷面呈垂直于軸線的圓形。已知鐵的密度為ρ,鐵的摩爾質量為M,阿伏加德羅常數為NA,則拉斷過程中相鄰鐵原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力是(  )
A.() B.()
C.() D.()
(2022 青浦區二模)已知銅的摩爾質量為M,密度為ρ,阿伏加德羅常數為NA,則(  )
A.1個銅原子的質量為
B.1個銅原子的質量為
C.1個銅原子所占的體積為
D.1個銅原子所占的體積為
(2022 靜安區二模)某種油劑的密度為8×102kg/m3,取這種油劑0.8g滴在平靜的水面上,最終可能形成的油膜最大面積約為(  )(已知油滴分子的直徑為1×10﹣10m)
A.10﹣10m2 B.104m2 C.107m2 D.1010m2
【知識點二】分子永不停息的做無規則運動
擴散現象 布朗運動
實驗圖
定義 不同物質能夠彼此進入對方的現象叫做擴散。 懸浮在液體中的小顆粒的永不停息地無規則運動叫做布朗運動。
條件 分子不停的做無規則運動及分子間有空隙。 顆粒足夠小,肉眼看不見,使用光學顯微鏡觀察
現象 溫度越高,擴散現象越明顯。 永不停息,無規則;顆粒越小,溫度越高,布朗運動越明顯。(注意:實驗中描繪的是顆粒每隔30s的位置連線,不是運動軌跡。)
原因 分子不停的做無規則運動及分子間有空隙。擴散現象并不是外界作用引起的,也不是化學反應的結果,而是由物質分子的無規則運動產生的。 布朗運動的無規則性是液體(氣體)分子運動無規則性的反映;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劇烈;顆粒越小,撞擊的分子數目越少,分子運動越不平衡,布朗運動越明顯。
實質 擴散現象并不是外界作用引起的,也不是化學反應的結果,而是由物質分子的無規則運動產生的。 布朗運動是由成千上萬個分子組成的“分子集團”即固體顆粒的運動,間接反映液體(氣體)分子的運動。
(2023 重慶模擬)關于下列五幅圖像說法正確的是(  )
A.對甲圖,加熱一鍋水時發現水中的胡椒粉在翻滾,說明溫度越高布朗運動越劇烈
B.對乙圖,半杯水與半杯酒精混合之后的總體積要小于整個杯子的容積,說明液體分子之間有間隙
C.對丙圖,自由膨脹和擴散現象都具有雙向可逆性
D.對丁圖、擴散現象不能在固體之間發生
(2023 南平模擬)福建南平茶文化久負盛名,“風過武夷茶香遠”“最是茶香沁人心”。人們在泡大紅袍茶時茶香四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茶香四溢是擴散現象,說明分子間存在著相互作用力
B.茶香四溢是擴散現象,泡茶的水溫度越高,分子熱運動越劇烈,茶香越濃
C.茶香四溢是布朗運動現象,說明分子間存在著相互作用力
D.茶香四溢是布朗運動現象,說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運動
(2023 黃浦區二模)布朗運動實驗中記錄的折線表示(  )
A.花粉顆粒運動的軌跡
B.液體分子運動的軌跡
C.花粉顆粒各時刻位置的連線
D.花粉顆粒的位置—時間圖像
(2023 衡陽二模)下列關于分子動理論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布朗運動就是分子的運動
B.物體的內能是物體中所有分子熱運動所具有的動能的總和
C.物體的內能越多,溫度一定越高
D.擴散現象和布朗運動說明了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無規則運動
(2023 西湖區校級模擬)2021年12月9日,在“天宮課堂”中王亞平往水球中注入一個氣泡,如圖所示,氣泡靜止在水中,此時(  )
A.氣泡受到浮力
B.因處于完全失重狀態,所以不會有水分子進入氣泡中
C.氣泡內氣體在界面處對水產生壓力
D.水與氣泡界面處,水分子間作用力表現為斥力
【知識點三】分子力與分子勢能
名稱 項目 分子間的相互作用力F 分子勢能E p
與分子間距的關系圖像
隨分子間距的變化情況 rr>r0 F引和F斥都隨距離的增大而減小,隨距離的減小而增大,F引>F斥,F表現為引力 r增大,引力做負功,分子勢能增加 r減小,引力做正功,分子勢能減少
r=r0 F引=F斥,F=0 分子勢能最小,但不為零
r>10r0 (10-9 m) F引和F斥都已十分微弱,可以認為分子間沒有相互作用力 分子勢能為零
面積與斜率 面積:分子力做的功 斜率:分子力
5. 判斷分勢能的變化有兩種方法
(1)看分子力的做功情況。
(2)直接由分子勢能與分子間距離的關系圖線判斷,但要注意其和分子力與分子間距離的關系圖線的區別。記住一個位置分子勢能最小(不為零,且為負)——平衡位置;兩個位置分子勢能為零——無窮遠處和小于r0處。分子力為零,分子勢能不為零,最小且為負。
(多選)(2023 合肥模擬)下列關于分子動理論說法正確的是(  )
A.用手和活塞在注射器中封堵住一定質量的理想氣體,用力向外拉動活塞會明顯感覺到反向阻力,這一現象反映氣體分子間存在引力
B.兩分子從相距無窮遠逐漸靠近,直到不能再靠近為止的過程中,分子力先變大后變小,再變大
C.溫度高的物體與溫度低的物體相比,每個分子的動能都更大
D.人在夏天吃冰棍時,冰在嘴里由0℃的冰融化成0℃水時,內能變大
(2023 永川區校級模擬)如圖所示,兩個接觸面平滑的鉛柱壓緊后懸掛起來,下面的鉛柱不脫落。主要原因是(  )
A.鉛分子做無規則熱運動
B.鉛柱間存在磁力的作用
C.鉛柱間存在萬有引力的作用
D.鉛柱間存在分子引力的作用
(2022秋 靜安區期末)一定質量的乙醚液體全部蒸發,變為同溫度的乙醚氣體,在這一過程中(  )
A.分子間作用力增大
B.分子引力、分子斥力均減小
C.分子平均動能增大
D.分子勢能減小
(多選)(2023 河南模擬)根據分子動理論,氣體分子運動的劇烈程度與溫度有關,氧氣分子在0℃和100℃溫度下分子運動速率分布圖像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溫度升高時,所有分子的速率都增大
B.不論溫度有多高,速率很大和很小的分子總是少數分子
C.圖中兩條曲線與橫坐標軸所圍面積相等
D.溫度升高時,分子的平均動能增加
E.溫度升高,曲線峰值向左移動
(多選)(2023 河北一模)如圖所示是氧氣分子在0℃和100℃的速率分布規律圖。縱坐標表示某一速率內的分子數占總分子數的百分比,橫坐標表示速率。對于一定質量的氧氣來說,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溫度越高,速率為零的氧氣分子個數越少
B.溫度越高,低速率分子占比越小,氧氣分子總動能越大
C.溫度越高,高速率分子占比越大,氧氣的壓強越大
D.溫度越低,占比最大值所對應的速率越小,氧氣體積可能不變
(2022 江蘇)自主學習活動中,同學們對密閉容器中的氫氣性質進行討論,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體積增大時,氫氣分子的密集程度保持不變
B.壓強增大是因為氫氣分子之間斥力增大
C.因為氫氣分子很小,所以氫氣在任何情況下均可看成理想氣體
D.溫度變化時,氫氣分子速率分布中各速率區間的分子數占總分子數的百分比會變化
(2021 重慶)圖1和圖2中曲線Ⅰ、Ⅱ、Ⅲ分別描述了某物理量隨分之間的距離變化的規律,r0為平衡位置。現有如下物理量:①分子勢能,②分子間引力,③分子間斥力,④分子間引力和斥力的合力,則曲線Ⅰ、Ⅱ、Ⅲ對應的物理量分別是(  )
A.①③② B.②④③ C.④①③ D.①④③
(2020 上海)懸浮水中的花瓣顆粒的布朗運動說明了(  )
A.分子之間有引力 B.花瓣顆粒的無規則運動
C.分子之間有斥力 D.水分子的無規則運動
(2022 淄博二模)某潛水員在岸上和海底吸入空氣的密度分別為1.3kg/m3和2.1kg/m3,空氣的摩爾質量為0.029kg/mol,阿伏加德羅常數NA=6.02×1023mol﹣1。若潛水員呼吸一次吸入2L空氣,試估算潛水員在海底比在岸上每呼吸一次多吸入空氣的分子數約為(  )
A.3×1021 B.3×1022 C.3×1023 D.3×1024
(2022 東城區二模)在“用油膜法估測分子大小”的實驗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該實驗中將油膜看作由一個個油酸分子緊密排列的單層分子膜
B.分子直徑等于油酸的酒精溶液的體積與油膜的面積之比
C.若油酸的酒精溶液濃度太高,會使油酸分子直徑的測量值偏小
D.若測量的油膜面積偏小,會使油酸分子直徑的測量值偏小
(2022 楊浦區二模)目前,“冷凍電鏡”已經能確定蛋白質分子結構中各原子的相對位置。據此推測,該電鏡的測量精度至少約為(  )
A.10 5m B.10 10m C.10 15m D.10 20m
(多選)(2022 天河區校級模擬)以下說法正確的有(  )
A.絕對濕度大則相對濕度不一定大,但相對濕度大則絕對濕度一定大
B.液體表面層的分子勢能比液體內部的分子勢能大
C.掃地時,在陽光照射下,看到塵埃飛舞,這是塵埃在做布朗運動
D.電冰箱的工作過程表明,熱量可以從低溫物體向高溫物體傳遞
(多選)(2022 津南區校級三模)2021年8月5日,在東京奧運會跳水女子10m臺決賽中,14歲的全紅嬋以總分466.2拿到金牌,并打破了世界紀錄。她的五次跳水中有三次滿分,嫻熟的動作和標準的姿勢不禁讓李小鵬感嘆:我扔個硬幣濺起的水花都比她跳水的水花大。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運動員出水后泳衣上的水很快滑落,這是因為制造泳衣的材料對水不浸潤
B.運動員入水激起的水花中,很多呈現球形,這是水的表面張力的作用
C.水池中的水溫保持在26℃左右,用以保證運動員入水后的舒適度,此時運動員和水池中的水處于熱平衡狀態
D.運動員入水后,身體周圍會出現一些小氣泡,在水中產生的氣泡內的氣體壓強大于大氣壓,這些小氣泡在做無規則的布朗運動
(2022 徐匯區三模)如圖1所示,一個內壁光滑的絕熱汽缸,汽缸內用輕質絕熱活塞封閉一定質量理想氣體。現向活塞上表面緩慢倒入細沙,如圖2為倒入過程中氣體先后出現的分子速率分布圖像,則(  )
A.曲線①先出現,此時氣體內能與曲線②時相等
B.曲線①先出現,此時氣體內能比曲線②時更小
C.曲線②先出現,此時氣體內能比曲線①時相等
D.曲線②先出現,此時氣體內能比曲線①時更大
(2022 新羅區校級模擬)分子勢能EP隨分子間距離r變化的圖像如圖所示,取r趨近于無窮大時EP為零。若甲分子固定在坐標原點O處,乙分子從r3處由靜止釋放,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分子力對乙先做負功后做正功
B.當兩個分子相距為r=r2時,乙分子的速度最大
C.當兩個分子相距為r=r2時,它們之間的分子力表現為引力
D.當兩個分子相距為r=r1時,它們之間的分子力表現為引力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專題15.1 分子動理論 內能
物理觀念:分子動理論、布朗運動、內能、擴散現象。
1.知道分子動理論并能用分子動理論解釋一些常見的現象
2.了解擴散現象并能解釋布朗運動.
3.了解物體內能的決定因素.
科學思維:分子動理論“油膜法”。
1.掌握分子模型的構建與分子直徑的估算方法,了解分子動理論的基本觀點.
2.知道分子力隨分子間距離變化的圖象
【知識點一】物體是由大量分子組成的
1. 宏觀量與微觀量之間的關系
宏觀量 橋梁 微觀量
摩爾質量Mmol 阿伏加德羅常數 NA=6.02×1023 mol-1 分子的質量:m0==
摩爾體積Vmol 分子的體積:V0==(固體、液體) 對氣體,V0為分子所占空間
物質的量n== 分子數:N=n·NA
2. 分子模型
固體、液體 固體、液體分子一個一個緊密排列,可將分子看成球形或立方體形 分子直徑d= (球體模型)或d=(立方體模型)
氣體 氣體分子不是一個一個緊密排列的,它們之間的距離很大,所以V0==不是氣體分子的體積,而是分子所占有的平均空間。 分子間距d=
(2023 淄博一模)已知地球大氣層的厚度遠小于地球半徑R,空氣平均摩爾質量M,阿伏伽德羅常數NA,地面附近大氣壓強p0,重力加速度大小g。由此可以估算地球大氣層空氣分子總數為(  )
A. B.
C. D.
【解答】解:大氣中的壓強由空氣氣的質量產生,即mg=p0S=p0 4πR2
則地球大氣層空氣分子總數為NNA
故A正確,BCD錯誤;
故選:A。
(2023 天津二模)用油膜法估測油酸分子直徑的實驗中,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中油酸的體積為V,油膜面積為S,油酸的摩爾質量為M,阿伏加德羅常數為NA,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一個油酸分子的質量為
B.一個油酸分子的體積為
C.油酸的密度為
D.油酸分子的直徑為
【解答】解:A、一個油酸分子的質量等于總質量除以分子數,即,故A錯誤;
B、一個油酸分子的體積等于總體積除以對應的分子數,題干中V不是油酸的摩爾體積,故B錯誤;
C、題干中V不是油酸的摩爾體積,題干中M是油酸的摩爾質量,根據ρ求密度,各物理量不具有統一性,故C錯誤;
D、油酸的體積除以油膜的面積,恰好就是油酸分子的直徑,故D正確;
故選:D。
(2023 西城區校級模擬)晶須是一種發展中的高強度材料,它是一些非常細的、非常完整的絲狀(橫截面為圓形)晶體。現有一根鐵質晶須,直徑為d,用大小為F的力恰好將它拉斷,斷面呈垂直于軸線的圓形。已知鐵的密度為ρ,鐵的摩爾質量為M,阿伏加德羅常數為NA,則拉斷過程中相鄰鐵原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力是(  )
A.() B.()
C.() D.()
【解答】解:鐵的摩爾體積:
單個分子的體積:
又:
所以分子的半徑:r
分子的最大截面積:S0=π
鐵質晶須的橫截面上的分子數:n
拉斷過程中相鄰鐵原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力:()
故選:C。
(2022 青浦區二模)已知銅的摩爾質量為M,密度為ρ,阿伏加德羅常數為NA,則(  )
A.1個銅原子的質量為
B.1個銅原子的質量為
C.1個銅原子所占的體積為
D.1個銅原子所占的體積為
【解答】解:AB、銅的摩爾質量為M,阿伏加德羅常數為NA,則1個銅原子的質量是,故A正確,B錯誤;
CD、銅的摩爾體積為:;故1個銅原子占有的體積是V0,故CD錯誤。
故選:A。
(2022 靜安區二模)某種油劑的密度為8×102kg/m3,取這種油劑0.8g滴在平靜的水面上,最終可能形成的油膜最大面積約為(  )(已知油滴分子的直徑為1×10﹣10m)
A.10﹣10m2 B.104m2 C.107m2 D.1010m2
【解答】解:由質量與體積公式得
由于D≈10﹣10m,因此形成的最大面積約為
故B正確,ACD錯誤。
故選B。
【知識點二】分子永不停息的做無規則運動
擴散現象 布朗運動
實驗圖
定義 不同物質能夠彼此進入對方的現象叫做擴散。 懸浮在液體中的小顆粒的永不停息地無規則運動叫做布朗運動。
條件 分子不停的做無規則運動及分子間有空隙。 顆粒足夠小,肉眼看不見,使用光學顯微鏡觀察
現象 溫度越高,擴散現象越明顯。 永不停息,無規則;顆粒越小,溫度越高,布朗運動越明顯。(注意:實驗中描繪的是顆粒每隔30s的位置連線,不是運動軌跡。)
原因 分子不停的做無規則運動及分子間有空隙。擴散現象并不是外界作用引起的,也不是化學反應的結果,而是由物質分子的無規則運動產生的。 布朗運動的無規則性是液體(氣體)分子運動無規則性的反映;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劇烈;顆粒越小,撞擊的分子數目越少,分子運動越不平衡,布朗運動越明顯。
實質 擴散現象并不是外界作用引起的,也不是化學反應的結果,而是由物質分子的無規則運動產生的。 布朗運動是由成千上萬個分子組成的“分子集團”即固體顆粒的運動,間接反映液體(氣體)分子的運動。
(2023 重慶模擬)關于下列五幅圖像說法正確的是(  )
A.對甲圖,加熱一鍋水時發現水中的胡椒粉在翻滾,說明溫度越高布朗運動越劇烈
B.對乙圖,半杯水與半杯酒精混合之后的總體積要小于整個杯子的容積,說明液體分子之間有間隙
C.對丙圖,自由膨脹和擴散現象都具有雙向可逆性
D.對丁圖、擴散現象不能在固體之間發生
【解答】解:A.對甲圖,加熱一鍋水時發現水中的胡椒粉在翻滾,是水的對流引起的,不是布朗運動,布朗運動用肉眼觀察不到的,不能說明溫度越高布朗運動越劇烈,故A錯誤;
B.對乙圖,半杯水與半杯酒精混合之后的總體積要小于整個杯子的容積,說明液體分子之間有間隙,故B正確;
C.對丙圖,自由膨脹和擴散現象都具有單向性,不具有雙向可逆性,故C錯誤;
D.對丁圖、擴散現象也能在固體之間發生,故D錯誤。
故選:B。
(2023 南平模擬)福建南平茶文化久負盛名,“風過武夷茶香遠”“最是茶香沁人心”。人們在泡大紅袍茶時茶香四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茶香四溢是擴散現象,說明分子間存在著相互作用力
B.茶香四溢是擴散現象,泡茶的水溫度越高,分子熱運動越劇烈,茶香越濃
C.茶香四溢是布朗運動現象,說明分子間存在著相互作用力
D.茶香四溢是布朗運動現象,說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運動
【解答】解:聞到茶香是擴散現象,是分子不停息的做無規則運動,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劇烈,擴散越快,所以用高溫開水泡茶,能很快泡出茶香,故B正確,ACD錯誤。
故選:B。
(2023 黃浦區二模)布朗運動實驗中記錄的折線表示(  )
A.花粉顆粒運動的軌跡
B.液體分子運動的軌跡
C.花粉顆粒各時刻位置的連線
D.花粉顆粒的位置—時間圖像
【解答】解:布朗運動實驗中記錄的不是花粉顆粒的運動軌跡,而是花粉顆粒每經過一定時間的位置,則實驗中記錄的折線表示的是花粉顆粒各時刻位置的連線,故C正確,ABD錯誤。
故選:C。
(2023 衡陽二模)下列關于分子動理論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布朗運動就是分子的運動
B.物體的內能是物體中所有分子熱運動所具有的動能的總和
C.物體的內能越多,溫度一定越高
D.擴散現象和布朗運動說明了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無規則運動
【解答】解:A、布朗運動指懸浮在液體或氣體中的微粒所做的永不停息的無規則運動,是固體微粒的運動,不是分子的運動,故A錯誤;
B、物體的內能是物體中所有分子熱運動所具有的動能和分子勢能的總和,故B錯誤;
C、物體的內能與物體的溫度和體積有關,溫度越高,只能表明物體分子的平均動能越大,不能說明物體內能越多,故C錯誤;
D、擴散現象是分子無規則的熱運動,布朗運動指懸浮在液體或氣體中的固體微粒所做的永不停息的無規則運動,擴散現象和布朗運動均說明了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無規則運動,故D正確。
故選:D。
(2023 西湖區校級模擬)2021年12月9日,在“天宮課堂”中王亞平往水球中注入一個氣泡,如圖所示,氣泡靜止在水中,此時(  )
A.氣泡受到浮力
B.因處于完全失重狀態,所以不會有水分子進入氣泡中
C.氣泡內氣體在界面處對水產生壓力
D.水與氣泡界面處,水分子間作用力表現為斥力
【解答】解:A.由于在失重狀態下,氣泡各面收到水的作用力為零,沒有差值,所以不會受到浮力,故A錯誤;
B.氣泡內氣體分子一直在做無規則的熱運動,根據擴散現象,水分子會進入氣泡中,故B錯誤;
C.雖然在失重狀態下,但氣泡內氣體在做無規則的熱運動,大量的氣體分子會碰撞界面產生壓強,所以對水產生壓力,故C正確;
D.水與氣泡界面處,水分子較為稀疏,水分子間作用力表現為引力,故D錯誤。
故選:C。
【知識點三】分子力與分子勢能
名稱 項目 分子間的相互作用力F 分子勢能E p
與分子間距的關系圖像
隨分子間距的變化情況 rr>r0 F引和F斥都隨距離的增大而減小,隨距離的減小而增大,F引>F斥,F表現為引力 r增大,引力做負功,分子勢能增加 r減小,引力做正功,分子勢能減少
r=r0 F引=F斥,F=0 分子勢能最小,但不為零
r>10r0 (10-9 m) F引和F斥都已十分微弱,可以認為分子間沒有相互作用力 分子勢能為零
面積與斜率 面積:分子力做的功 斜率:分子力
5. 判斷分勢能的變化有兩種方法
(1)看分子力的做功情況。
(2)直接由分子勢能與分子間距離的關系圖線判斷,但要注意其和分子力與分子間距離的關系圖線的區別。記住一個位置分子勢能最小(不為零,且為負)——平衡位置;兩個位置分子勢能為零——無窮遠處和小于r0處。分子力為零,分子勢能不為零,最小且為負。
(多選)(2023 合肥模擬)下列關于分子動理論說法正確的是(  )
A.用手和活塞在注射器中封堵住一定質量的理想氣體,用力向外拉動活塞會明顯感覺到反向阻力,這一現象反映氣體分子間存在引力
B.兩分子從相距無窮遠逐漸靠近,直到不能再靠近為止的過程中,分子力先變大后變小,再變大
C.溫度高的物體與溫度低的物體相比,每個分子的動能都更大
D.人在夏天吃冰棍時,冰在嘴里由0℃的冰融化成0℃水時,內能變大
【解答】解:A.用手和活塞在注射器中封堵住一定質量的理想氣體,用力向外拉動活塞會明顯感覺到反向阻力,是因為封閉氣體的體積增大,由玻意耳定律可得壓強減小的原因,但外接大氣壓不變,因此感覺到反向阻力,故A錯誤;
B.兩分子從相距無窮遠逐漸靠近,直到不能再靠近為止的過程中,根據分子力與分子間距離關系圖像可知,開始靠近過程中,分子力表現為引力,且引力先逐漸變大,然后逐漸減小到零,兩分子在繼續靠近的過程中,分子力表現為斥力,并隨著距離減小逐漸變大,故B正確;
C.溫度高的物體與溫度低的物體相比,分子的平均動能大,而不是每個分子的動能都更大,故C錯誤;
D.冰在嘴里由0℃的冰融化成0℃水時,需要吸熱,則內能會變大,故D正確。
故選:BD。
(2023 永川區校級模擬)如圖所示,兩個接觸面平滑的鉛柱壓緊后懸掛起來,下面的鉛柱不脫落。主要原因是(  )
A.鉛分子做無規則熱運動
B.鉛柱間存在磁力的作用
C.鉛柱間存在萬有引力的作用
D.鉛柱間存在分子引力的作用
【解答】解:分子間的引力的斥力是同時存在的,但它們的大小與分子間的距離有關。兩鉛塊緊密結合,分子距離靠的比較近,是分子間表現為引力,使得下面的鉛柱不脫落,故D正確,ABC錯誤。
故選:D。
(2022秋 靜安區期末)一定質量的乙醚液體全部蒸發,變為同溫度的乙醚氣體,在這一過程中(  )
A.分子間作用力增大
B.分子引力、分子斥力均減小
C.分子平均動能增大
D.分子勢能減小
【解答】解:A.乙醚液體在蒸發過程中,分子間的距離變大,分子間的作用力先增大,后減小,故A錯誤;
B.乙醚液體在蒸發過程中,分子間的距離變大,分子引力和分子斥力都會減小,故B正確;
C.由于溫度是分子平均動能的標志,乙醚液體在蒸發變為乙醚氣體時,溫度不變,所以分子平均動能不變,故C錯誤;
D.乙醚液體蒸發過程中,乙醚分子要克服分子間的引力做功,分子勢能增加。故D錯誤。
故選:B。
(多選)(2023 河南模擬)根據分子動理論,氣體分子運動的劇烈程度與溫度有關,氧氣分子在0℃和100℃溫度下分子運動速率分布圖像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溫度升高時,所有分子的速率都增大
B.不論溫度有多高,速率很大和很小的分子總是少數分子
C.圖中兩條曲線與橫坐標軸所圍面積相等
D.溫度升高時,分子的平均動能增加
E.溫度升高,曲線峰值向左移動
【解答】解:AD.氣體溫度升高,分子的平均動能增加,但并不是所有分子的速率都增大的,故A錯誤,D正確;
B.根據分子運動的特點,在任意溫度下,氣體速率分布均滿足“中間多,兩端少”的特點,因此速率很大和很小的分子總是少數分子,故B正確;
C.由題圖可知,兩種不同情況下各速率區間的分子數占總分子數的百分比與分子速率間的關系圖線與橫軸所圍面積都應該等于1,即相等,故C正確;
E.從圖中可以看出,溫度升高,速率大的分子所占比例變大,曲線峰值向右移動,故E錯誤。
故選:BCD。
(多選)(2023 河北一模)如圖所示是氧氣分子在0℃和100℃的速率分布規律圖。縱坐標表示某一速率內的分子數占總分子數的百分比,橫坐標表示速率。對于一定質量的氧氣來說,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溫度越高,速率為零的氧氣分子個數越少
B.溫度越高,低速率分子占比越小,氧氣分子總動能越大
C.溫度越高,高速率分子占比越大,氧氣的壓強越大
D.溫度越低,占比最大值所對應的速率越小,氧氣體積可能不變
【解答】解:A、從圖中可看出溫度越高,速率為零的分子所占的百分比越小,速度為零的分子個數越少,故A正確;
B、從圖中可看出溫度越高,低速率分子占比越小,分子平均動能越大,總動能越大,故B正確;
C、從圖中可看出溫度越高,高速率分子占比越大,但不知道氣體的體積的變化,所以不能判斷氣體的壓強大小,故C錯誤;
D、從圖中可看出溫度越低,占比最大值所對應的速率越小,體積的變化還與壓強有關,壓強的變化未知,則體積可能不變,故D正確。
故選:ABD。
(2022 江蘇)自主學習活動中,同學們對密閉容器中的氫氣性質進行討論,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體積增大時,氫氣分子的密集程度保持不變
B.壓強增大是因為氫氣分子之間斥力增大
C.因為氫氣分子很小,所以氫氣在任何情況下均可看成理想氣體
D.溫度變化時,氫氣分子速率分布中各速率區間的分子數占總分子數的百分比會變化
【解答】解:A、密閉容器中的氫氣質量不變,分子個數不變,根據可知,當體積增大時,單位體積的分子個數變少,分子的密集程度變小,故A錯誤;
B、氣體壓強產生的原因是大量氣體分子對容器壁的持續的、無規則撞擊,故壓強增大并不是因為分子間斥力增大,故B錯誤;
C、要實際氣體的壓強不是很高,溫度不是很大,才可以近似的當成理想氣體來處理,不是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看成理想氣體的,故C錯誤;
D、溫度是氣體分子平均動能的標志,隨著溫度的變化時,氣體分子中速率大的分子所占的比例也隨之變化,故D正確。
故選:D。
(2021 重慶)圖1和圖2中曲線Ⅰ、Ⅱ、Ⅲ分別描述了某物理量隨分之間的距離變化的規律,r0為平衡位置。現有如下物理量:①分子勢能,②分子間引力,③分子間斥力,④分子間引力和斥力的合力,則曲線Ⅰ、Ⅱ、Ⅲ對應的物理量分別是(  )
A.①③② B.②④③ C.④①③ D.①④③
【解答】解:根據分子處于平衡位置(即分子之間距離為r0)時分子勢能最小可知,曲線I為分子勢能隨分子之間距離r變化的圖像;
根據分子處于平衡位置(即分子之間距離為r0)時分子力為零,可知曲線Ⅱ為分子力隨分子之間距離r變化的圖像;
根據分子之間斥力隨分子之間距離的增大而減小,可知曲線Ⅲ為分子斥力隨分子之間距離r變化的圖像。故D正確,ABC錯誤;
故選D。
(2020 上海)懸浮水中的花瓣顆粒的布朗運動說明了(  )
A.分子之間有引力 B.花瓣顆粒的無規則運動
C.分子之間有斥力 D.水分子的無規則運動
【解答】解:布朗運動是懸浮在液體中的固體小顆粒的運動,說明了液體分子在做無規則運動,無法說明分子間存在哪種作用力,故ABC錯誤,D正確;
故選:D。
(2022 淄博二模)某潛水員在岸上和海底吸入空氣的密度分別為1.3kg/m3和2.1kg/m3,空氣的摩爾質量為0.029kg/mol,阿伏加德羅常數NA=6.02×1023mol﹣1。若潛水員呼吸一次吸入2L空氣,試估算潛水員在海底比在岸上每呼吸一次多吸入空氣的分子數約為(  )
A.3×1021 B.3×1022 C.3×1023 D.3×1024
【解答】解:設吸入空氣的密度為ρ,呼吸一次吸入空氣體積為V、質量為m,空氣的摩爾質量為M,每呼吸一次吸入空氣的分子數為n。則有:
m=ρV
n
則在海底比在岸上每呼吸一次多吸入空氣的分子數:
Δn3×1022,故B正確,ACD錯誤。
故選:B。
(2022 東城區二模)在“用油膜法估測分子大小”的實驗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該實驗中將油膜看作由一個個油酸分子緊密排列的單層分子膜
B.分子直徑等于油酸的酒精溶液的體積與油膜的面積之比
C.若油酸的酒精溶液濃度太高,會使油酸分子直徑的測量值偏小
D.若測量的油膜面積偏小,會使油酸分子直徑的測量值偏小
【解答】解:A、該實驗中將油膜看作由一個個油酸分子緊密排列的單層分子膜,故A正確;
B、分子直徑等于油酸酒精溶液中含有的純油酸的體積與油膜的面積之比,故B錯誤;
C、若油酸的酒精溶液濃度太高,但是操作正確,則油酸分子直徑的測量值不變,故C錯誤;
D、根據
若測量的油膜面積偏小,會使油酸分子直徑的測量值偏大,故D錯誤。
故選:A。
(2022 楊浦區二模)目前,“冷凍電鏡”已經能確定蛋白質分子結構中各原子的相對位置。據此推測,該電鏡的測量精度至少約為(  )
A.10 5m B.10 10m C.10 15m D.10 20m
【解答】解:已知一般分子直徑的數量級為10﹣10米,冷凍電鏡”已經能確定蛋白質分子結構中各原子的相對位置,說明該電鏡的測量精度至少約為10 10m,故B正確,ACD錯誤。
故選:B
(多選)(2022 天河區校級模擬)以下說法正確的有(  )
A.絕對濕度大則相對濕度不一定大,但相對濕度大則絕對濕度一定大
B.液體表面層的分子勢能比液體內部的分子勢能大
C.掃地時,在陽光照射下,看到塵埃飛舞,這是塵埃在做布朗運動
D.電冰箱的工作過程表明,熱量可以從低溫物體向高溫物體傳遞
【解答】解:A、相對濕度的定義B100%,式中p為空氣中所含水蒸氣的實際壓強,ps為同一溫度下水的飽和汽壓,ps在不同溫度下的值是不同的,溫度越高,ps越大,故A錯誤;
B、液體表面分子比較稀疏,分子間的距離大于平衡距離r0,液面分子間表現為引力,液體內部的分子間距等于平衡距離r0時,分子勢能最小,所以表面層分子間的勢能大于液體內部分子間的勢能,故B正確;
C、布朗運動是固體微粒在液體內做的無規則的運動,空氣中的塵埃受到重力的影響,會落回到地面,不屬于布朗運動,故C錯誤;
D、根據熱力學第二定律,可知電冰箱的工作過程表明,熱量可以從低溫物體向高溫物體傳遞,故D正確;
故選:BD。
(多選)(2022 津南區校級三模)2021年8月5日,在東京奧運會跳水女子10m臺決賽中,14歲的全紅嬋以總分466.2拿到金牌,并打破了世界紀錄。她的五次跳水中有三次滿分,嫻熟的動作和標準的姿勢不禁讓李小鵬感嘆:我扔個硬幣濺起的水花都比她跳水的水花大。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運動員出水后泳衣上的水很快滑落,這是因為制造泳衣的材料對水不浸潤
B.運動員入水激起的水花中,很多呈現球形,這是水的表面張力的作用
C.水池中的水溫保持在26℃左右,用以保證運動員入水后的舒適度,此時運動員和水池中的水處于熱平衡狀態
D.運動員入水后,身體周圍會出現一些小氣泡,在水中產生的氣泡內的氣體壓強大于大氣壓,這些小氣泡在做無規則的布朗運動
【解答】解:A.運動員出水后泳衣上的水很快滑落,這是因為泳衣由對水不浸潤的材料制成,故A正確;
B.運動員入水激起的水花接近球形,這是表面張力的作用,故B正確;
C.水池中的水溫約26攝氏度,用以保證運動員入水后的舒適度,此時運動員的體溫和水池的水溫并不相同,故C錯誤;
D.運動員入水后,身體周圍會有一些小氣泡做無規則的運動,這些小氣泡的運動不是布朗運動,故D錯誤。
故選:AB。
(2022 徐匯區三模)如圖1所示,一個內壁光滑的絕熱汽缸,汽缸內用輕質絕熱活塞封閉一定質量理想氣體。現向活塞上表面緩慢倒入細沙,如圖2為倒入過程中氣體先后出現的分子速率分布圖像,則(  )
A.曲線①先出現,此時氣體內能與曲線②時相等
B.曲線①先出現,此時氣體內能比曲線②時更小
C.曲線②先出現,此時氣體內能比曲線①時相等
D.曲線②先出現,此時氣體內能比曲線①時更大
【解答】解:向活塞上表面緩慢倒入細沙,重力逐漸變大,壓縮氣體,外界對氣體做功,處在絕熱容器中,內能增大,溫度升高,由圖中曲線可知曲線②中分子速率大的分子數占總分子數百分比較大,即曲線②的溫度較高,所以曲線①先出現,此時氣體內能比曲線②時更小,故B正確,ACD錯誤。
故選:B。
(2022 新羅區校級模擬)分子勢能EP隨分子間距離r變化的圖像如圖所示,取r趨近于無窮大時EP為零。若甲分子固定在坐標原點O處,乙分子從r3處由靜止釋放,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分子力對乙先做負功后做正功
B.當兩個分子相距為r=r2時,乙分子的速度最大
C.當兩個分子相距為r=r2時,它們之間的分子力表現為引力
D.當兩個分子相距為r=r1時,它們之間的分子力表現為引力
【解答】解:AB、r2處是平衡位置,r3處分子力為引力,所以乙分子從r3處由靜止釋放,分子力先做正功,運動到r2處速度最大,動能最大,分子勢能最小,后做負功,動能減小,勢能增大,故A錯誤,B正確;
C、當兩個分子相距為r=r2時,它們之間的分子力為零,故C錯誤;
D、當兩個分子相距為r=r1時,它們之間的分子力表現為斥力,故D錯誤。
故選:B。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延寿县| 兴文县| 长春市| 舞阳县| 武威市| 咸丰县| 丁青县| 吕梁市| 汤阴县| 同心县| 开远市| 莒南县| 宕昌县| 漠河县| 浮山县| 庆云县| 富民县| 法库县| 宜兰县| 平顺县| 扎鲁特旗| 金门县| 仙桃市| 宝丰县| 宁化县| 嘉兴市| 乌什县| 加查县| 开封市| 崇文区| 射阳县| 息烽县| 建平县| 阆中市| 章丘市| 来宾市| 奇台县| 镇宁| 新平| 乐平市| 石楼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