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專題6.4 功能關(guān)系 能量守恒定律1.物理觀念:功能關(guān)系。熟練掌握幾種常見的功能關(guān)系,并會用于解決實際問題.。2.科學思維:與摩擦生熱相關(guān)的物理模型、能量守恒定律。(1).掌握一對摩擦力做功與能量轉(zhuǎn)化的關(guān)系..(2)會應用能量守恒觀點解決綜合問題3.科學態(tài)度與責任:(1)理解功能關(guān)系,體會守恒觀念對認識物理規(guī)律的重要性。(2).能用能量守恒定律分析生產(chǎn)生活中的有關(guān)問題。【知識點一】功能關(guān)系的理解與應用幾種常見的功能關(guān)系及其表達式力做功 能的變化 定量關(guān)系合力的功 動能變化 W=Ek2-Ek1=ΔEk重力的功 重力勢 能變化 (1)重力做正功,重力勢能減少 (2)重力做負功,重力勢能增加 (3)WG=-ΔEp=Ep1-Ep2彈簧彈 力的功 彈性勢 能變化 (1)彈力做正功,彈性勢能減少 (2)彈力做負功,彈性勢能增加 (3)W彈=-ΔEp=Ep1-Ep2只有重 力、彈簧 彈力做功 機械能 不變化 機械能守恒ΔE=0除重力和彈簧彈力之外的其他力做的功 機械能變化 (1)其他力做多少正功,物體的機械能就增加多少 (2)其他力做多少負功,物體的機械能就減少多少 (3)W其他=ΔE【方法總結(jié)】功能關(guān)系的選取方法(1)若只涉及動能的變化用動能定理。(2)只涉及重力勢能的變化,用重力做功與重力勢能變化的關(guān)系分析。(3)只涉及機械能變化,用除重力和彈簧的彈力之外的力做功與機械能變化的關(guān)系分析。求解功能關(guān)系題的解答技巧對各種功能關(guān)系熟記于心,力學范圍內(nèi),應牢固掌握以下三條功能關(guān)系:1.重力的功等于重力勢能的變化,彈力的功等于彈性勢能的變化。2.合外力的功等于動能的變化。3.除重力、彈力外,其他力的功等于機械能的變化。運用功能關(guān)系解題時,應弄清楚重力做什么功,合外力做什么功,除重力、彈力外的力做什么功,從而判斷重力勢能或彈性勢能、動能、機械能的變化。(2023春 寧波期末)校運動會鉛球比賽中,右圖為某同學擲出的鉛球在空中的運動軌跡,B點是軌跡的最高點,A、C在同一個水平面上,忽略空氣阻力的影響,從推出到落地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鉛球在A點和C點具有的機械能相等,在B點時機械能最大B.鉛球離開手后在空中飛行的過程中,該同學對其做了功C.鉛球從A到B過程和B到C過程,重力做功相同D.在A點和C點鉛球的動能相等【解答】解:AD、鉛球在運動過程中不考慮阻力,只有重力做功,其機械能守恒,所以鉛球在A點、B點、C點機械能相等。又因為A、C兩點等高,重力勢能相等,所以此動能相等,故A錯誤,D正確;B、在擲鉛球的過程中,該同學對其做了功,鉛球離開手后在空中飛行的過程中,該同學對其不做功,故B錯誤;C、鉛球從A到B過程重力做負功,B到C過程重力做正功,因此重力做功不相同,故C錯誤。故選:D。(2023 龍華區(qū)校級四模)如圖所示,質(zhì)量為m的物體在水平傳送帶上由靜止釋放,傳送帶由電動機帶動,始終保持以速度v勻速運動,物體與傳送帶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物體過一會兒能保持與傳送帶相對靜止,對于物體從靜止釋放到相對靜止這一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摩擦力對物體做的功為mv2B.電動機多做的功為C.系統(tǒng)產(chǎn)生的內(nèi)能為D.傳送帶克服摩擦力做的功為【解答】解:A、根據(jù)動能定理有,摩擦力對物體做的功為:,故A錯誤;B、電動機多做的功轉(zhuǎn)化為物體的動能和內(nèi)能,所以電動機多做的功一定大于,故B錯誤;CD、設共速前物體相對地面的位移為x1,傳送帶相等地面的位移為x2,則有:可知:x2=2x1若物體和傳送帶之間的摩擦力為f,那么傳送帶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2=f x2摩擦力對物體做功:W=f x1所以:W2=2W1=mv2,則系統(tǒng)產(chǎn)生的內(nèi)能為:E=f(x2﹣x1)=f x1=W,故C正確,D錯誤。故選:C。(2023春 天寧區(qū)校級月考)如圖,傾角30°的固定光滑桿上套有一個質(zhì)量為m的小圓環(huán),圓環(huán)與豎直放置的輕質(zhì)彈簧一端相連,彈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地面上的A點,開始彈簧處于原長。今讓圓環(huán)沿桿自由滑下,重力加速度大小為g。滑到底端時速度剛好為零,則從起始位置到底端的全過程中( )A.彈簧的彈性勢能先增大后減小再增大B.彈簧與桿垂直時圓環(huán)的速度最大C.彈簧彈力做功的瞬時功率為零的位置有3處D.整個過程中圓環(huán)的機械能先減小后增大【解答】解:A、開始彈簧處于原長,小圓環(huán)下滑過程中,彈簧長度先變短、再逐漸恢復原長、最后再拉伸,所以彈簧的彈性勢能先增大、后減小、再增大,故A正確;B、開始一段時間內(nèi),小圓環(huán)的加速度方向沿桿向下、速度增加,當小圓環(huán)的加速度為零時,速度最大,此時彈簧處于拉伸狀態(tài),故B錯誤;C、根據(jù)P=Fv可知,初位置和末位置的速度為零,彈簧彈力做功的瞬時功率為零;彈簧彈力與桿垂直時,彈簧彈力做功的瞬時功率為零;彈簧與桿垂直時后,在下方某一位置彈簧處于原長,此時彈簧彈力做功的瞬時功率為零,所以彈簧彈力做功的瞬時功率為零的位置有4處,故C錯誤;D、由于彈簧和小圓環(huán)組成的系統(tǒng)機械能守恒,彈簧的彈性勢能先增大、后減小、再增大,所以整個過程中圓環(huán)的機械能先減小、后增大、再減小,故D錯誤。故選:A。【知識點二】能量守恒定律的應用1.內(nèi)容能量既不會憑空產(chǎn)生,也不會憑空消失,它只能從一種形式轉(zhuǎn)化為其他形式,或者從一個物體轉(zhuǎn)移到別的物體,在轉(zhuǎn)化或轉(zhuǎn)移的過程中,能量的總量保持不變.2.表達式ΔE減=ΔE增.3.對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1)轉(zhuǎn)化:某種形式的能量減少,一定存在其他形式的能量增加,且減少量和增加量一定相等.(2)轉(zhuǎn)移:某個物體的能量減少,一定存在其他物體的能量增加,且減少量和增加量相等.4.基本思路(1)某種形式的能量減少,一定存在其他形式的能量增加,且減少量和增加量一定相等;(2)某個物體的能量減少,一定存在其他物體的能量增加,且減少量和增加量一定相等.技巧點撥應用能量守恒定律解題的步驟1.分清有幾種形式的能在變化,如動能、勢能(包括重力勢能、彈性勢能、電勢能)、內(nèi)能等.2.明確哪種形式的能量增加,哪種形式的能量減少,并且列出減少的能量ΔE減和增加的能量ΔE增的表達式.3.列出能量守恒關(guān)系式:ΔE減=ΔE增.(2023 浙江模擬)國內(nèi)首個重力儲能技術(shù)應用示范項目—如東100MWh重力儲能項目正在緊鑼密鼓地建設中。該項目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新能源產(chǎn)生的多余電能來推動復合磚進行儲能,等到用電高峰時,再降下復合磚,用重力做功發(fā)電。該項目中所有復合磚一上一下,完成一次充放電,最大可輸出電能100MWh,最大功率25MW,已知此裝置把重力勢能轉(zhuǎn)化為電能的效率為90%,設每組復合磚質(zhì)量為2×104kg,每組復合磚的平均提升高度為120m,則共需復合磚的數(shù)量為( )A.5×103組 B.1.7×104組 C.5×104組 D.3.4×105組【解答】解:設共需n組復合磚,根據(jù)能量守恒定律有W=nmgh×90%將W=100MWh=3.6×109J代入解得n=1.7×104組故ACD錯誤,B正確;故選:B。(2023 福州模擬)2022年11月,我國獨立自主研制的全球單機容量最大的16兆瓦海上風電機組在福建下線。如圖每臺風力發(fā)電機的葉片轉(zhuǎn)動時可形成圓面,當?shù)仫L向可視為與葉片轉(zhuǎn)動的圓面垂直,發(fā)電機將此圓面內(nèi)氣流動能轉(zhuǎn)化為輸出電能的效率η=20%。風速在8~15m/s范圍內(nèi),η可視為不變。設風通過葉片后速度減為零。已知風速v=10m/s時每臺發(fā)電機輸出電功率為6000kW,空氣的密度為ρ=1.2kg/m3,則( )A.該風力發(fā)電機的輸出電功率與風速成正比B.每秒鐘流過面積S的氣流動能ρSv2C.每臺發(fā)電機葉片轉(zhuǎn)動時形成的圓面面積約為5×104m2D.當風速為15m/s時每臺發(fā)電機的輸出電功率約為6800kW【解答】解:AB、每秒沖擊風車車葉的氣體體積為:V=SL=Sv氣流的質(zhì)量為:m=ρV氣流的動能為:,可知動能與v3成正比,即輸出功率與v3成正比,故AB錯誤;CD、當風速為10m/s時每臺發(fā)電機的輸出功率約為6000kW,當風速為15m/s時每臺發(fā)電機的輸出功率約為20250kW,風的動能轉(zhuǎn)化的電能為:E電=ηEk則每秒輸出電功率為:聯(lián)立解得:S=5×104m2,故C正確,D錯誤;故選:C。(2022 全國一模)第24屆冬季奧運會,將于2022年2月4日在北京和張家口聯(lián)合舉行,跳臺滑雪是冬奧會中最具觀賞性的項目之一,北京跳臺滑雪賽道“雪如玉”如圖甲所示,其簡化圖如圖乙所示,跳臺滑雪賽道由助滑道AB,著陸坡BC,減速停止區(qū)CD三部分組成。比賽中質(zhì)量m的運動員從A處由靜止下滑,運動到B處后水平飛出,落在著陸坡的C點,已知運動員在空中的飛行時間為4.5s,著陸坡的傾角θ=37°,重力加速度g取10m/s2,求:(1)運動員從B點水平飛出的速度;(2)如果運動員從A點運動到B點的過程中有2%的能量損失,AB的豎直高度h是多少?【解答】解:(1)根據(jù)平拋運動在不同方向的運動特點可知水平方向上:x=vBt豎直方向上:且聯(lián)立解得:vB=30m/s(2)根據(jù)能量關(guān)系得:解得:h≈45.9m答:(1)運動員從B點水平飛出的速度為30m/s;(2)AB的豎直高度h是45.9m。【知識點三】綜合應用力學兩大觀點解決多運動過程問題1.分析思路(1)受力與運動分析:根據(jù)物體的運動過程分析物體的受力情況,以及不同運動過程中力的變化情況。(2)做功分析:根據(jù)各種力做功的不同特點,分析各種力在不同的運動過程中的做功情況。(3)功能關(guān)系分析:運用動能定理、機械能守恒定律或能量守恒定律進行分析,選擇合適的規(guī)律求解。2.方法技巧(1)“合”——整體上把握全過程,構(gòu)建大致的運動圖景。(2)“分”——將全過程進行分解,分析每個子過程對應的基本規(guī)律。(3)“合”——找出各子過程之間的聯(lián)系,以銜接點為突破口,尋求解題最優(yōu)方案。(2023 重慶模擬)如圖甲,輕彈簧豎直放置,下端固定在水平地面上,質(zhì)量為m的小球,從彈簧上方x0處靜止下落。若以小球開始下落的位置為坐標原點,建立豎直向下坐標軸Ox,小球下落至最低點過程中的a﹣x圖像如圖乙(圖中x0,x1,x2,g均為已知量),不計空氣阻力,g為重力加速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x0到x1段,小球做加速度逐漸越小的減速運動B.彈簧受到的最大彈力為C.該過程中小球與彈簧組成系統(tǒng)的勢能變化的最大值為mg(x0+x1)D.小球向下運動過程中最大速度為【解答】解:A.小球與彈簧剛剛接觸,壓縮量較小時,重力大于彈簧的彈力,即x0到x1段,小球做加速度逐漸越小的加速運動,故A錯誤;B.根據(jù)圖乙可知,在x1位置,加速度為0,小球重力等于彈力,則有k(x1﹣x0)=mg隨后小球進一步向下壓縮彈簧,最大壓縮量為x2,則此時彈力最大為Fmax,此時速度減為0Fmax=k(x2﹣x0)解得,故B錯誤;C.該過程中小球與彈簧組成系統(tǒng)的機械能守恒,即只有動能、勢能(包含重力勢能與彈性勢能)的轉(zhuǎn)化,在加速度為0時,小球速度最大,動能最大,即小球運動至x1位置時,重力勢能減小了mgx1,減小的重力勢能轉(zhuǎn)化為彈性勢能與動能,可知小球與彈簧組成系統(tǒng)的勢能變化的最大值小于mgx1,故C錯誤;D.小球運動至x1位置時,加速度為0時,小球速度最大,根據(jù)圖乙可知,將縱坐標乘以小球質(zhì)量m,縱坐標表示合力,則圖像的面積表示合力做功,則有解得,故D正確。故選:D。(多選)(2023 石家莊模擬)如圖所示是一兒童游戲機的簡化示意圖,光滑游戲面板傾斜放置,長度為8R的AB直管道固定在面板上,A位于斜面底端,AB與底邊垂直,半徑為R的四分之一圓弧軌道BC與AB相切于B點,C點為圓弧軌道最高點(切線水平),輕彈簧下端固定在AB管道的底端,上端系一輕繩。現(xiàn)緩慢下拉輕繩使彈簧壓縮,后釋放輕繩,彈珠經(jīng)C點水平射出,最后落在斜面底邊上的位置D(圖中未畫出),且離A點距離最近。假設所有軌道均光滑,忽略空氣阻力,彈珠可視為質(zhì)點。直管AB粗細不計。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彈珠脫離彈簧的瞬間,其動能達到最大B.彈珠脫離彈簧的瞬間,其機械能達到最大C.A、D之間的距離為D.A、D之間的距離為【解答】解:A、彈珠與彈簧接觸向上運動的過程中,彈簧對彈珠的彈力先小于彈珠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后大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合力先沿斜面向上后沿斜面向下,隨著彈力減小,合力先減小后反向增加,所以彈珠先向上做加速度減小的加速運動,后做加速度增加的減速運動,可知,彈簧的彈力與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恰好相等時,合力為零,彈珠的動能達到最大,此時彈簧處于壓縮狀態(tài),故A錯誤;B、彈珠脫離彈簧之前,彈簧處于壓縮狀態(tài),彈簧對彈珠一直做正功,彈珠的機械能一直增大,因此彈珠脫離彈簧的瞬間,彈珠的機械能達到最大,故B正確;CD、彈珠飛出后做類平拋運動,沿斜面方向有:9R,可知彈珠落地的時間為一定值,水平方向有x=vt+R可知,彈珠飛出速度v越小,D距離A點越近,由于彈珠做圓周運動,若恰能越過C,則此時有,解得A、D之間的距離:,故C錯誤,D正確。故選:BD。(2023春 鼓樓區(qū)校級期中)如圖所示為某工廠車間的一個運輸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由一個半徑R=0.5m的固定的光滑圓弧軌道BC、一個固定在圓弧軌道末端C點的力傳感器(未畫出)、一輛平板小車和一根固定輕彈簧組成。可視為質(zhì)點的配件由A點從靜止落下,在B點沿切線進入圓弧軌道BC,經(jīng)過C點時,配件將不受阻礙地滑上與軌道等高的小車,與小車達到共同速度后,小車與等高的輕彈簧接觸并壓縮彈簧。某個質(zhì)量m=1kg的配件經(jīng)過C點時速度大小為v0=4m/s,該配件與小車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6,小車質(zhì)量M=1kg,不計地面對小車的阻力,彈簧勁度系數(shù)k=24N/m,取重力加速度g=10m/s2。(1)求釋放點A與點B的高度差;(2)求小車與彈簧接觸前瞬間小車的速度大小;(3)已知彈簧彈性勢能的表達式為,其中x為彈簧的形變量。整個運動過程中該配件未離開小車,彈簧始終在彈性限度內(nèi),求彈簧的最大壓縮量。【解答】解:(1)設A與B的高度差為h,從A點到C點由動能定理得代入數(shù)據(jù)解得h=0.3 m(2)配件與小車組成的系統(tǒng)水平方向動量守恒,以向右為正方向,設共同速度為v1,由動量守恒定律得mv0=(M+m)v1代入數(shù)據(jù)解得v1=2 m/s(3)當配件和小車剛要發(fā)生相對滑動瞬間,設二者整體的加速度為a,彈簧的形變量為x1,對配件與小車整體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得kx1=(M+m)a對配件μmg=ma代入數(shù)據(jù)解得x1=0.5 m從小車開始接觸彈簧到小車和配件發(fā)生相對滑動瞬間的過程中,對配件和滑塊由能量守恒定律得代入數(shù)據(jù)解得答:(1)釋放點A與點B的高度差是0.3m;(2)小車與彈簧接觸前瞬間小車的速度大小是2m/s;(3)彈簧的最大壓縮量是。【知識點四】與摩擦生熱相關(guān)的兩個物理模型兩種摩擦力的做功情況比較類別 比較 靜摩擦力 滑動摩擦力不同 點 能量的 轉(zhuǎn)化方面 只有能量的轉(zhuǎn)移,而沒有能量的轉(zhuǎn)化 既有能量的轉(zhuǎn)移,又有能量的轉(zhuǎn)化一對摩擦力 的總功方面 一對靜摩擦力所做功的代數(shù)和等于零 一對滑動摩擦力所做功的代數(shù)和不為零,總功W=-Ffl相對,即相對滑動時產(chǎn)生的熱量相 同 點 正功、負功、 不做功方面 兩種摩擦力對物體可以做正功、負功,還可以不做功三步求解相對滑動物體的能量問題(1)正確分析物體的運動過程,做好受力分析.(2)利用運動學公式,結(jié)合牛頓第二定律分析物體的速度關(guān)系及位移關(guān)系,求出兩個物體的相對位移.(3)代入公式Q=Ff·x相對計算,若物體在傳送帶上做往復運動,則為相對路程s相對.從功的角度看,一對滑動摩擦力對系統(tǒng)做的總功等于系統(tǒng)內(nèi)能的增加量;從能量的角度看,其他形式能量的減少量等于系統(tǒng)內(nèi)能的增加量.(2023 西城區(qū)校級模擬)一物塊在高3.0m、長5.0m的斜面頂端從靜止開始沿斜面下滑,其重力勢能和動能隨下滑距離s的變化圖中直線Ⅰ、Ⅱ所示,重力加速度取10m/s2。則( )A.物塊下滑過程中機械能守恒B.物塊與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0.5C.物塊下滑時加速度的大小為4.0m/s2D.當物塊下滑2.0m時機械能損失了12J【解答】解:A.下滑5m的過程中,重力勢能減少30J,動能增加10J,減小的重力勢能并不等于增加的動能,所以機械能不守恒,故A錯誤;B.斜面高3m、長5m,則斜面傾角為θ=37°。令斜面底端為零勢面,則物塊在斜面頂端時的重力勢能,mgh=30J,可得質(zhì)量,m1kg,下滑5m過程中,由功能原理,機械能的減少量等于克服摩擦力做的功,μmg cosθ s=20J,求得:μ0.5,故B正確;C.由牛頓第二定律:mgsinθ﹣μmgcosθ=ma,求得,a=10×0.6m/s2﹣0.5×10×0.8m/s2=2m/s2,故C錯誤;D.物塊下滑2.0m時,重力勢能減少12J,動能增加4J,所以機械能損失了8J,故D錯誤。故選:B。(2023 浙江模擬)一物塊在傾角為30°的固定斜面(足夠長)上受到方向與斜面平行恒定拉力作用,由靜止開始沿斜面向下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物塊與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處處相同。若0~t0時間內(nèi),物塊滑動過程中動能、摩擦產(chǎn)生內(nèi)能和重力勢能隨時間的變化分別如圖曲線①、②和③所示,則( )A.物塊與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B.0~t0時間內(nèi),機械能增大4JC.0~t0時間內(nèi),物塊的加速度為12m/s2D.若t0時刻撤去拉力,則再經(jīng)過時間3t0,物塊速度減到0【解答】解:A、設0~t0時間內(nèi),物塊的位移為x。根據(jù)重力做功與重力勢能變化的關(guān)系得:mgxsin30°=5J ①由功能關(guān)系可得:μmgxcos30°=8J ②聯(lián)立解得:μ,故A錯誤;B、0~t0時間內(nèi),動能增大8J,重力勢能減小5J,所以機械能增大3J,故B錯誤;C、根據(jù)動能定理得:max=12J ③聯(lián)立①③解得:a=12m/s2,故C正確;D、t0時刻撤去拉力,此時物塊的速度為v=at0。此后,由牛頓第二定律得:μmgcos30°﹣mgsin30°=ma′,解得:a′=3m/s2設再經(jīng)過時間t物塊速度減到0,則v=a′t,解得:t=4t0,故D錯誤。故選:C。(2023春 鼓樓區(qū)校級期中)如圖所示,AB為一段彎曲軌道,固定在水平桌面上,與水平桌面相切于A點,B點距桌面的高度為h=0.6m,A、B兩點間的水平距離為L=0.8m,軌道邊緣B處有一輕、小定滑輪,一根輕繩兩端系著質(zhì)量分別為m1與m2的物體P、Q,掛在定滑輪兩邊,P、Q可視為質(zhì)點,且m1=2.0kg,m2=0.4kg。開始時P、Q均靜止,P緊靠B點,P釋放后沿彎曲軌道向下運動,運動到A點時輕繩突然斷開,斷開后P沿水平桌面滑行x=1.25m停止。已知P與水平桌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25,g取10m/s2。求:(1)物體P經(jīng)過A點時的速度v1;(2)繩子斷開瞬間,物體Q的速度大小v2;(3)彎曲軌道對物體P的摩擦力所做的功。【解答】解:(1)P在水平軌道上運動過程,根據(jù)動能定理得:﹣μm1gx=0解得:v1m/s=2.5m/s(2)將速度P的速度v1進行分解如圖所示。則有v2=v1cosα又由幾何關(guān)系有sinα0.6,得α=37°解得:v2=2m/s(3)P沿彎曲軌道下滑過程,對P、Q組成的系統(tǒng),根據(jù)動能定理得:m1gh﹣m2gH+Wf解得彎曲軌道對P的摩擦力做的功:Wf=﹣0.95J.答:(1)P經(jīng)過A點時的速度大小是2.5m/s;(2)繩子斷開瞬間,物體Q的速度大小v2為2m/s;(3)彎曲軌道對P的摩擦力做的功是﹣0.95J。(2022 浙江)風力發(fā)電已成為我國實現(xiàn)“雙碳”目標的重要途徑之一。如圖所示,風力發(fā)電機是一種將風能轉(zhuǎn)化為電能的裝置。某風力發(fā)電機在風速為9m/s時,輸出電功率為405kW,風速在5~10m/s范圍內(nèi),轉(zhuǎn)化效率可視為不變。該風機葉片旋轉(zhuǎn)一周掃過的面積為A,空氣密度為ρ,風場風速為v,并保持風正面吹向葉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該風力發(fā)電機的輸出電功率與風速成正比B.單位時間流過面積A的流動空氣動能ρAv2C.若每天平均有1.0×108kW的風能資源,則每天發(fā)電量為2.4×109kW hD.若風場每年有5000h風速在6~10m/s范圍內(nèi),則該發(fā)電機年發(fā)電量至少為6.0×105kW h【解答】解:AB、葉片旋轉(zhuǎn)所形成的圓面積為A單位時間內(nèi)流過該圓面積的空氣柱體積為V=S vt=Av×1=Av空氣柱的質(zhì)量為m=ρ V=ρAv空氣柱的動能為EkρAv v2ρAv3設轉(zhuǎn)化效率為η,轉(zhuǎn)化成的電能為E=η EkηρAv3p1ηρAv3,則該風力發(fā)電機的輸出電功率與風速的三次方成正比;故AB錯誤;C、由B選項可知 η設每天發(fā)電時間為t每天發(fā)電量約為W=η pt=η×1.0×108kW×24h=2.4η×109kW h<2.4×109kW h,故C錯誤。D、由題意可知某風力發(fā)電機在風速為9m/s時,輸出電功率為405kW由p1ηρAv3p1=120kW若風場每年有5000h風速在6~10m/s的風能資源,則該發(fā)電機年發(fā)電量至少為E=p1 t=120kW×5000h=6.0×105kW h,故D正確;故選:D。(2023 杭州一模)如圖是某品牌排煙風機的相關(guān)參數(shù),若已知空氣密度為1.3kg/m3,則下列表述判斷正確的是( )風機流量 22000m3/h風機效率 65%電機電功率 5.5kW風機轉(zhuǎn)速 1450r/min工作電壓 220V/50HzA.風機的轉(zhuǎn)動的角速度為314rad/sB.排風扇的內(nèi)電阻約為8.8ΩC.空氣排出的速度約為15m/sD.出風口半徑約為0.26m【解答】解:A、風機轉(zhuǎn)速n=1450r/minr/s風機轉(zhuǎn)動的角速度為ω=2πnrad/s故A錯誤;B、由表格得,風機的工作電壓U=220V電功率為P電=5.5kW=5500W由P電=UI得,電流I=25A風機的輸出功率P出=ηP電=65%×5500W=3575W熱功率為P熱=P電﹣P出=5500W﹣3575W=1925W由P熱=I2R得,排風扇的內(nèi)電阻RΩΩ=3.08Ω故B錯誤;C、設空氣排出的速度為v,時間t內(nèi),由能量守恒定律的:P出tQtρv2代入數(shù)據(jù)解得:v=30m/s故C錯誤;D、風機的流量Q=vπr2代入數(shù)據(jù)解得,出風口半徑r≈0.26m故D正確。故選:D。(2022 杭州二模)即使炎炎夏日,我們也感覺不到任何陽光的壓力,是因為它實在微小,一平方公里面積上的陽光壓力總共才9N。假設陽光垂直照射地面,其中50%被垂直反射,50%被地面吸收,光速為3×108m/s,則地面上每平方公里每秒吸收的太陽能約為( )A.9.0×108J B.1.4×109J C.1.8×109J D.2.7×109J【解答】解:設1km2面積的地面每秒接觸到的總光子數(shù)為n,根據(jù)動量定理FΔt=50%nΔt 2mc+50%nΔt mc即F=1.5nmc;則地面上每平方公里每秒吸收的太陽能E=0.5n mc2代入數(shù)據(jù)解得:E=9×108J故BCD錯誤,A正確;故選:A。(2021 嘉興二模)為了更好地利用自然資源,某地區(qū)利用風力發(fā)電為當?shù)厣钌a(chǎn)提供電能,如圖所示。已知該地區(qū)的風速約為10m/s,空氣的密度為約1.3kg/m3。若使風力發(fā)電機轉(zhuǎn)動的風通過的截面積約為400m2,且風能的25%可轉(zhuǎn)化為電能,則發(fā)電功率約為( )A.6.5×104W B.1.3×105W C.2.6×105W D.1.04×106W【解答】解:1s中通過的空氣體積為V=Svt=400×10×1m3=4000m3,空氣質(zhì)量m=ρV=1.3×4000kg=5200kg這些空氣的動能為Ekmv25200×102J=260000J25%的動能轉(zhuǎn)化為電能:E電=25%×Ek=0.25×260000J=65000J所以1s的能量,也就是發(fā)電功率P=6.5×104w,故A正確,BCD錯誤。故選:A。(多選)(2021 泉州模擬)泉州小岞風電場利用風能發(fā)電,既保護環(huán)境,又可創(chuàng)造很高的經(jīng)濟價值。如圖風力發(fā)電機的葉片半徑為R。某段時間內(nèi)該區(qū)域的風速大小為v,風恰好與葉片轉(zhuǎn)動的圓面垂直。已知空氣的密度為ρ,風力發(fā)電機的發(fā)電效率為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單位時間內(nèi)通過葉片轉(zhuǎn)動圓面的空氣質(zhì)量為ρπvR2B.此風力發(fā)電機發(fā)電的功率為ρπv2R2ηC.若僅風速減小為原來的,發(fā)電的功率將減小為原來的D.若僅風速增大為原來的2倍,發(fā)電的功率將增大為原來的4倍【解答】A、設發(fā)電機的葉片半徑為R,吹到葉片的風速為v,空氣的密度為ρ,建立如圖所示的圓柱模型:圓柱體積表示為V=πR2vt,則單位時間內(nèi)通過葉片的轉(zhuǎn)動圓面的空氣質(zhì)量m=ρπvR2,故A正確;B、設單位時間內(nèi)通過葉片的轉(zhuǎn)動圓面的空氣的動能為:Ek動能轉(zhuǎn)化為電能的效率為η,由功率公式得:Pρπv3R2η,故B錯誤;C、若僅風速減小為原來的,由發(fā)電的功率Pρπv3R2η可以得出減小為原來的,故C正確;D、若僅風速增大為原來的2倍,由發(fā)電的功率Pρπv3R2η可以得出增大為原來的8倍,故D錯誤;故選:AC。(多選)(2020 江蘇模擬)如圖所示,豎直光滑桿固定不動,套在桿上的彈簧下端固定,在外力作用下將套在桿上的滑塊向下壓縮彈簧至離地高度h=0.1m處,滑塊與彈簧不拴接。現(xiàn)由靜止釋放滑塊,通過傳感器測量到滑塊的速度和離地高度h,并作出滑塊的動能Ek與離地面高度h的關(guān)系圖象,其中高度從0.2m上升到0.35m范圍內(nèi)圖象為直線,其余部分為曲線,以地面為零勢能面,取g=10m/s2,由圖象可知( )A.小滑塊的質(zhì)量為0.2kgB.剛釋放時彈簧的彈性勢能為0.32JC.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為250N/mD.小滑塊的重力勢能與彈簧的彈性勢能總和最小為0.38J【解答】解:A、在從0.2m上升到0.35m范圍內(nèi),△Ek=△EP=mg△h,圖線的斜率絕對值為:k2N,則m=0.2kg,故A正確;B、根據(jù)能量守恒定律可知,當滑塊上升至最大高度時,增加的重力勢能等于剛釋放滑塊的時刻彈簧的彈性勢能,則Ep0=mg△h=2×(0.35﹣0.1)J=0.5J,故B錯誤;C、在Ek﹣h圖象中,圖線的斜率表示滑塊所受的合外力,由于高度從0.2m上升到0.35m范圍內(nèi)圖象為直線,其余部分為曲線,說明滑塊從0.2m上升到0.35m范圍內(nèi)所受作用力為恒力,因此從h=0.2m,滑塊與彈簧分離,彈簧的原長的0.2m,根據(jù)圖象可知,當h=0.18m時滑塊的動能最大,此時滑塊的加速度為零,則mg=kx,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為:,故C錯誤;D.由圖可知,當h=0.18m時的動能最大,在滑塊整個運動過程中,系統(tǒng)的動能、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之間相互轉(zhuǎn)化,因此動能最大時,滑塊的重力勢能與彈簧的彈性勢能總和最小,根據(jù)能的轉(zhuǎn)化和守恒可知,EPmin=E﹣Ekm=Epm+mgh﹣Ekm=0.5J+0.2×10×0.1J﹣0.32J=0.38J,故D正確。故選:AD。(2023 吉林模擬)一質(zhì)量為2kg的物體靜止于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在一水平外力F的作用下運動,如圖甲所示。外力F對物體所做的功、物體克服摩擦力Ff做的功W與物體位移x的關(guān)系如圖乙所示,重力加速度g取10m/s2。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物體運動的總位移為13.5mB.物體與地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0.2C.物體在前3m運動過程中的加速度為2.5m/s2D.x=9m時,物體的速度為m/s【解答】解:AB、摩擦力大小始終不變,所以圖乙中直線為摩擦力做功與位移的關(guān)系,物體克服摩擦力做功Wf=μmgx,圖象的斜率k=μmgN=2N,代入數(shù)據(jù)解得:μ=0.1由圖乙所示可知,整個過程克服摩擦力做的Wf=27J,代入數(shù)據(jù)解得,物體運動的最大位移:xmax=13.5m,故A正確,B錯誤;C、外力F做的功W=Fx,由圖示圖象可知,前3m內(nèi),拉力大小F1N=5N對物體,由牛頓第二定律得:F1﹣μmg=ma代入數(shù)據(jù)解得,加速度大小:a=1.5m/s2,故C錯誤;D、由圖乙所示圖象可知,x=9m時,外力做功W=27J,對物體,由動能定理得:W﹣μmgx0,代入數(shù)據(jù)解得:v=3m/s,故D錯誤。故選:A。(多選)(2023 西城區(qū)三模)將三個木板1、2、3固定在墻角,木板與墻壁和地面構(gòu)成了三個不同的三角形,如圖所示,其中1與2底邊相同,2和3高度相同.現(xiàn)將一個可以視為質(zhì)點的物塊分別從三個木板的頂端由靜止釋放,并沿斜面下滑到底端,物塊與木板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均相同.在這三個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沿著1和2下滑到底端時,物塊的速度不同;沿著2和3下滑到底端時,物塊的速度相同B.沿著1下滑到底端時,物塊的速度最大C.物塊沿著3下滑到底端的過程中,產(chǎn)生的熱量是最少的D.物塊沿著1和2下滑到底端的過程,產(chǎn)生的熱量是一樣多的【解答】解:AB、設任意一斜面傾角為θ,斜面的長度為L,則物體下滑過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為:W=μmgcosθ L.Lcosθ即為斜面底邊的長度,設物體滑到底端時的速度為v,根據(jù)動能定理得:mgh﹣μmgLcosθmv2﹣0,根據(jù)圖中斜面高度和底邊長度可知,滑到底邊時速度大小關(guān)系為:v1>v2>v3,即沿著1下滑到底端時,物塊的速度最大,故A錯誤,B正確。CD、摩擦生熱等于物塊克服摩擦力做功,即 Q=μmgcosθ L,由圖可知1和2底邊相等且小于3的底邊,故摩擦生熱關(guān)系為:Q1=Q2<Q3,即物塊沿著1和2下滑到底端的過程中,產(chǎn)生的熱量一樣多,物塊沿著3下滑到底端的過程中,產(chǎn)生的熱量最多,故C錯誤,D正確;故選:BD。(2023 棗強縣校級模擬)如圖所示,豎直平面內(nèi)固定有半徑為R=2m的光滑四分之一圓軌道AB,水平直軌道BC、DE,以速度v0=3m/s逆時針轉(zhuǎn)動的水平傳送帶CD及豎直固定反彈裝置。各軌道平滑連接。現(xiàn)有一質(zhì)量為m=2kg的滑塊(可視為質(zhì)點)從軌道AB上高為h處由靜止下滑,最終與反彈裝置發(fā)生彈性碰撞。已知LBC=0.45m,LCD=0.70m,LDE=0.90m,滑塊與BC和CD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5,與DE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其中x為滑塊距D點的距離。(1)若h=0.2m,求滑塊運動至B處時對軌道的作用力FN。(2)若滑塊無法通過傳送帶,求高度h的最大值。(3)若滑塊只能經(jīng)過C點兩次,試求傳送帶因傳送滑塊額外做的功的最大值。【解答】解:(1)滑塊從A到B過程機械能守恒,有由合外力提供向心力有由牛頓第三定律可得滑塊對軌道的作用力FN=F′N=24N,方向豎直向下。(2)滑塊無法通過傳送帶的臨界條件為滑塊第一次到達D點的速度為零,由能量守恒定律有:mghm=μmg(LBC+LCD)解得:hm=0.575m(3)傳送帶額外做的功最大的臨界條件為滑塊經(jīng)E反彈后第二次到達D點時速度為零。假設以上條件可滿足,設滑塊第一次到達D點時速度大小為vD1,由動能定理有:解得:vD1=3m/s設滑塊第一次到達C點時速度大小為vC1,由動能定理有:解得:vC1=4m/s由于:所以假設成立。設滑塊第二次到達C點時速度大小為vC2,則有:得又此后滑塊無法再通過D點。滑塊從C到D的過程有:滑塊從D到C的過程有:傳送帶額外做功的最大值為:Wf=W1+W2聯(lián)立得:J答:(1)若h=0.2m,則滑塊運動至B處時滑塊對軌道的作用力為24N,方向豎直向下;(2)若滑塊過不了傳送帶,則高度h的最大值為0.575m;(3)若滑塊只通過傳送帶一個來回,傳送帶額外做功的最大值為6(1)J。21世紀教育網(wǎng)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ǎng)(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專題6.4 功能關(guān)系 能量守恒定律1.物理觀念:功能關(guān)系。熟練掌握幾種常見的功能關(guān)系,并會用于解決實際問題.。2.科學思維:與摩擦生熱相關(guān)的物理模型、能量守恒定律。(1).掌握一對摩擦力做功與能量轉(zhuǎn)化的關(guān)系..(2)會應用能量守恒觀點解決綜合問題3.科學態(tài)度與責任:(1)理解功能關(guān)系,體會守恒觀念對認識物理規(guī)律的重要性。(2).能用能量守恒定律分析生產(chǎn)生活中的有關(guān)問題。【知識點一】功能關(guān)系的理解與應用幾種常見的功能關(guān)系及其表達式力做功 能的變化 定量關(guān)系合力的功 動能變化 W=Ek2-Ek1=ΔEk重力的功 重力勢 能變化 (1)重力做正功,重力勢能減少 (2)重力做負功,重力勢能增加 (3)WG=-ΔEp=Ep1-Ep2彈簧彈 力的功 彈性勢 能變化 (1)彈力做正功,彈性勢能減少 (2)彈力做負功,彈性勢能增加 (3)W彈=-ΔEp=Ep1-Ep2只有重 力、彈簧 彈力做功 機械能 不變化 機械能守恒ΔE=0除重力和彈簧彈力之外的其他力做的功 機械能變化 (1)其他力做多少正功,物體的機械能就增加多少 (2)其他力做多少負功,物體的機械能就減少多少 (3)W其他=ΔE【方法總結(jié)】功能關(guān)系的選取方法(1)若只涉及動能的變化用動能定理。(2)只涉及重力勢能的變化,用重力做功與重力勢能變化的關(guān)系分析。(3)只涉及機械能變化,用除重力和彈簧的彈力之外的力做功與機械能變化的關(guān)系分析。求解功能關(guān)系題的解答技巧對各種功能關(guān)系熟記于心,力學范圍內(nèi),應牢固掌握以下三條功能關(guān)系:1.重力的功等于重力勢能的變化,彈力的功等于彈性勢能的變化。2.合外力的功等于動能的變化。3.除重力、彈力外,其他力的功等于機械能的變化。運用功能關(guān)系解題時,應弄清楚重力做什么功,合外力做什么功,除重力、彈力外的力做什么功,從而判斷重力勢能或彈性勢能、動能、機械能的變化。(2023春 寧波期末)校運動會鉛球比賽中,右圖為某同學擲出的鉛球在空中的運動軌跡,B點是軌跡的最高點,A、C在同一個水平面上,忽略空氣阻力的影響,從推出到落地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鉛球在A點和C點具有的機械能相等,在B點時機械能最大B.鉛球離開手后在空中飛行的過程中,該同學對其做了功C.鉛球從A到B過程和B到C過程,重力做功相同D.在A點和C點鉛球的動能相等(2023 龍華區(qū)校級四模)如圖所示,質(zhì)量為m的物體在水平傳送帶上由靜止釋放,傳送帶由電動機帶動,始終保持以速度v勻速運動,物體與傳送帶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物體過一會兒能保持與傳送帶相對靜止,對于物體從靜止釋放到相對靜止這一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摩擦力對物體做的功為mv2B.電動機多做的功為C.系統(tǒng)產(chǎn)生的內(nèi)能為D.傳送帶克服摩擦力做的功為(2023春 天寧區(qū)校級月考)如圖,傾角30°的固定光滑桿上套有一個質(zhì)量為m的小圓環(huán),圓環(huán)與豎直放置的輕質(zhì)彈簧一端相連,彈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地面上的A點,開始彈簧處于原長。今讓圓環(huán)沿桿自由滑下,重力加速度大小為g。滑到底端時速度剛好為零,則從起始位置到底端的全過程中( )A.彈簧的彈性勢能先增大后減小再增大B.彈簧與桿垂直時圓環(huán)的速度最大C.彈簧彈力做功的瞬時功率為零的位置有3處D.整個過程中圓環(huán)的機械能先減小后增大【知識點二】能量守恒定律的應用1.內(nèi)容能量既不會憑空產(chǎn)生,也不會憑空消失,它只能從一種形式轉(zhuǎn)化為其他形式,或者從一個物體轉(zhuǎn)移到別的物體,在轉(zhuǎn)化或轉(zhuǎn)移的過程中,能量的總量保持不變.2.表達式ΔE減=ΔE增.3.對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1)轉(zhuǎn)化:某種形式的能量減少,一定存在其他形式的能量增加,且減少量和增加量一定相等.(2)轉(zhuǎn)移:某個物體的能量減少,一定存在其他物體的能量增加,且減少量和增加量相等.4.基本思路(1)某種形式的能量減少,一定存在其他形式的能量增加,且減少量和增加量一定相等;(2)某個物體的能量減少,一定存在其他物體的能量增加,且減少量和增加量一定相等.技巧點撥應用能量守恒定律解題的步驟1.分清有幾種形式的能在變化,如動能、勢能(包括重力勢能、彈性勢能、電勢能)、內(nèi)能等.2.明確哪種形式的能量增加,哪種形式的能量減少,并且列出減少的能量ΔE減和增加的能量ΔE增的表達式.3.列出能量守恒關(guān)系式:ΔE減=ΔE增.(2023 浙江模擬)國內(nèi)首個重力儲能技術(shù)應用示范項目—如東100MWh重力儲能項目正在緊鑼密鼓地建設中。該項目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新能源產(chǎn)生的多余電能來推動復合磚進行儲能,等到用電高峰時,再降下復合磚,用重力做功發(fā)電。該項目中所有復合磚一上一下,完成一次充放電,最大可輸出電能100MWh,最大功率25MW,已知此裝置把重力勢能轉(zhuǎn)化為電能的效率為90%,設每組復合磚質(zhì)量為2×104kg,每組復合磚的平均提升高度為120m,則共需復合磚的數(shù)量為( )A.5×103組 B.1.7×104組 C.5×104組 D.3.4×105組(2023 福州模擬)2022年11月,我國獨立自主研制的全球單機容量最大的16兆瓦海上風電機組在福建下線。如圖每臺風力發(fā)電機的葉片轉(zhuǎn)動時可形成圓面,當?shù)仫L向可視為與葉片轉(zhuǎn)動的圓面垂直,發(fā)電機將此圓面內(nèi)氣流動能轉(zhuǎn)化為輸出電能的效率η=20%。風速在8~15m/s范圍內(nèi),η可視為不變。設風通過葉片后速度減為零。已知風速v=10m/s時每臺發(fā)電機輸出電功率為6000kW,空氣的密度為ρ=1.2kg/m3,則( )A.該風力發(fā)電機的輸出電功率與風速成正比B.每秒鐘流過面積S的氣流動能ρSv2C.每臺發(fā)電機葉片轉(zhuǎn)動時形成的圓面面積約為5×104m2D.當風速為15m/s時每臺發(fā)電機的輸出電功率約為6800kW(2022 全國一模)第24屆冬季奧運會,將于2022年2月4日在北京和張家口聯(lián)合舉行,跳臺滑雪是冬奧會中最具觀賞性的項目之一,北京跳臺滑雪賽道“雪如玉”如圖甲所示,其簡化圖如圖乙所示,跳臺滑雪賽道由助滑道AB,著陸坡BC,減速停止區(qū)CD三部分組成。比賽中質(zhì)量m的運動員從A處由靜止下滑,運動到B處后水平飛出,落在著陸坡的C點,已知運動員在空中的飛行時間為4.5s,著陸坡的傾角θ=37°,重力加速度g取10m/s2,求:(1)運動員從B點水平飛出的速度;(2)如果運動員從A點運動到B點的過程中有2%的能量損失,AB的豎直高度h是多少?【知識點三】綜合應用力學兩大觀點解決多運動過程問題1.分析思路(1)受力與運動分析:根據(jù)物體的運動過程分析物體的受力情況,以及不同運動過程中力的變化情況。(2)做功分析:根據(jù)各種力做功的不同特點,分析各種力在不同的運動過程中的做功情況。(3)功能關(guān)系分析:運用動能定理、機械能守恒定律或能量守恒定律進行分析,選擇合適的規(guī)律求解。2.方法技巧(1)“合”——整體上把握全過程,構(gòu)建大致的運動圖景。(2)“分”——將全過程進行分解,分析每個子過程對應的基本規(guī)律。(3)“合”——找出各子過程之間的聯(lián)系,以銜接點為突破口,尋求解題最優(yōu)方案。(2023 重慶模擬)如圖甲,輕彈簧豎直放置,下端固定在水平地面上,質(zhì)量為m的小球,從彈簧上方x0處靜止下落。若以小球開始下落的位置為坐標原點,建立豎直向下坐標軸Ox,小球下落至最低點過程中的a﹣x圖像如圖乙(圖中x0,x1,x2,g均為已知量),不計空氣阻力,g為重力加速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x0到x1段,小球做加速度逐漸越小的減速運動B.彈簧受到的最大彈力為C.該過程中小球與彈簧組成系統(tǒng)的勢能變化的最大值為mg(x0+x1)D.小球向下運動過程中最大速度為(多選)(2023 石家莊模擬)如圖所示是一兒童游戲機的簡化示意圖,光滑游戲面板傾斜放置,長度為8R的AB直管道固定在面板上,A位于斜面底端,AB與底邊垂直,半徑為R的四分之一圓弧軌道BC與AB相切于B點,C點為圓弧軌道最高點(切線水平),輕彈簧下端固定在AB管道的底端,上端系一輕繩。現(xiàn)緩慢下拉輕繩使彈簧壓縮,后釋放輕繩,彈珠經(jīng)C點水平射出,最后落在斜面底邊上的位置D(圖中未畫出),且離A點距離最近。假設所有軌道均光滑,忽略空氣阻力,彈珠可視為質(zhì)點。直管AB粗細不計。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彈珠脫離彈簧的瞬間,其動能達到最大B.彈珠脫離彈簧的瞬間,其機械能達到最大C.A、D之間的距離為D.A、D之間的距離為(2023春 鼓樓區(qū)校級期中)如圖所示為某工廠車間的一個運輸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由一個半徑R=0.5m的固定的光滑圓弧軌道BC、一個固定在圓弧軌道末端C點的力傳感器(未畫出)、一輛平板小車和一根固定輕彈簧組成。可視為質(zhì)點的配件由A點從靜止落下,在B點沿切線進入圓弧軌道BC,經(jīng)過C點時,配件將不受阻礙地滑上與軌道等高的小車,與小車達到共同速度后,小車與等高的輕彈簧接觸并壓縮彈簧。某個質(zhì)量m=1kg的配件經(jīng)過C點時速度大小為v0=4m/s,該配件與小車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6,小車質(zhì)量M=1kg,不計地面對小車的阻力,彈簧勁度系數(shù)k=24N/m,取重力加速度g=10m/s2。(1)求釋放點A與點B的高度差;(2)求小車與彈簧接觸前瞬間小車的速度大小;(3)已知彈簧彈性勢能的表達式為,其中x為彈簧的形變量。整個運動過程中該配件未離開小車,彈簧始終在彈性限度內(nèi),求彈簧的最大壓縮量。【知識點四】與摩擦生熱相關(guān)的兩個物理模型兩種摩擦力的做功情況比較類別 比較 靜摩擦力 滑動摩擦力不同 點 能量的 轉(zhuǎn)化方面 只有能量的轉(zhuǎn)移,而沒有能量的轉(zhuǎn)化 既有能量的轉(zhuǎn)移,又有能量的轉(zhuǎn)化一對摩擦力 的總功方面 一對靜摩擦力所做功的代數(shù)和等于零 一對滑動摩擦力所做功的代數(shù)和不為零,總功W=-Ffl相對,即相對滑動時產(chǎn)生的熱量相 同 點 正功、負功、 不做功方面 兩種摩擦力對物體可以做正功、負功,還可以不做功三步求解相對滑動物體的能量問題(1)正確分析物體的運動過程,做好受力分析.(2)利用運動學公式,結(jié)合牛頓第二定律分析物體的速度關(guān)系及位移關(guān)系,求出兩個物體的相對位移.(3)代入公式Q=Ff·x相對計算,若物體在傳送帶上做往復運動,則為相對路程s相對.從功的角度看,一對滑動摩擦力對系統(tǒng)做的總功等于系統(tǒng)內(nèi)能的增加量;從能量的角度看,其他形式能量的減少量等于系統(tǒng)內(nèi)能的增加量.(2023 西城區(qū)校級模擬)一物塊在高3.0m、長5.0m的斜面頂端從靜止開始沿斜面下滑,其重力勢能和動能隨下滑距離s的變化圖中直線Ⅰ、Ⅱ所示,重力加速度取10m/s2。則( )A.物塊下滑過程中機械能守恒B.物塊與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0.5C.物塊下滑時加速度的大小為4.0m/s2D.當物塊下滑2.0m時機械能損失了12J(2023 浙江模擬)一物塊在傾角為30°的固定斜面(足夠長)上受到方向與斜面平行恒定拉力作用,由靜止開始沿斜面向下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物塊與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處處相同。若0~t0時間內(nèi),物塊滑動過程中動能、摩擦產(chǎn)生內(nèi)能和重力勢能隨時間的變化分別如圖曲線①、②和③所示,則( )A.物塊與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B.0~t0時間內(nèi),機械能增大4JC.0~t0時間內(nèi),物塊的加速度為12m/s2D.若t0時刻撤去拉力,則再經(jīng)過時間3t0,物塊速度減到0(2023春 鼓樓區(qū)校級期中)如圖所示,AB為一段彎曲軌道,固定在水平桌面上,與水平桌面相切于A點,B點距桌面的高度為h=0.6m,A、B兩點間的水平距離為L=0.8m,軌道邊緣B處有一輕、小定滑輪,一根輕繩兩端系著質(zhì)量分別為m1與m2的物體P、Q,掛在定滑輪兩邊,P、Q可視為質(zhì)點,且m1=2.0kg,m2=0.4kg。開始時P、Q均靜止,P緊靠B點,P釋放后沿彎曲軌道向下運動,運動到A點時輕繩突然斷開,斷開后P沿水平桌面滑行x=1.25m停止。已知P與水平桌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25,g取10m/s2。求:(1)物體P經(jīng)過A點時的速度v1;(2)繩子斷開瞬間,物體Q的速度大小v2;(3)彎曲軌道對物體P的摩擦力所做的功。(2022 浙江)風力發(fā)電已成為我國實現(xiàn)“雙碳”目標的重要途徑之一。如圖所示,風力發(fā)電機是一種將風能轉(zhuǎn)化為電能的裝置。某風力發(fā)電機在風速為9m/s時,輸出電功率為405kW,風速在5~10m/s范圍內(nèi),轉(zhuǎn)化效率可視為不變。該風機葉片旋轉(zhuǎn)一周掃過的面積為A,空氣密度為ρ,風場風速為v,并保持風正面吹向葉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該風力發(fā)電機的輸出電功率與風速成正比B.單位時間流過面積A的流動空氣動能ρAv2C.若每天平均有1.0×108kW的風能資源,則每天發(fā)電量為2.4×109kW hD.若風場每年有5000h風速在6~10m/s范圍內(nèi),則該發(fā)電機年發(fā)電量至少為6.0×105kW h(2023 杭州一模)如圖是某品牌排煙風機的相關(guān)參數(shù),若已知空氣密度為1.3kg/m3,則下列表述判斷正確的是( )風機流量 22000m3/h風機效率 65%電機電功率 5.5kW風機轉(zhuǎn)速 1450r/min工作電壓 220V/50HzA.風機的轉(zhuǎn)動的角速度為314rad/sB.排風扇的內(nèi)電阻約為8.8ΩC.空氣排出的速度約為15m/sD.出風口半徑約為0.26m(2022 杭州二模)即使炎炎夏日,我們也感覺不到任何陽光的壓力,是因為它實在微小,一平方公里面積上的陽光壓力總共才9N。假設陽光垂直照射地面,其中50%被垂直反射,50%被地面吸收,光速為3×108m/s,則地面上每平方公里每秒吸收的太陽能約為( )A.9.0×108J B.1.4×109J C.1.8×109J D.2.7×109J(2021 嘉興二模)為了更好地利用自然資源,某地區(qū)利用風力發(fā)電為當?shù)厣钌a(chǎn)提供電能,如圖所示。已知該地區(qū)的風速約為10m/s,空氣的密度為約1.3kg/m3。若使風力發(fā)電機轉(zhuǎn)動的風通過的截面積約為400m2,且風能的25%可轉(zhuǎn)化為電能,則發(fā)電功率約為( )A.6.5×104W B.1.3×105W C.2.6×105W D.1.04×106W(多選)(2021 泉州模擬)泉州小岞風電場利用風能發(fā)電,既保護環(huán)境,又可創(chuàng)造很高的經(jīng)濟價值。如圖風力發(fā)電機的葉片半徑為R。某段時間內(nèi)該區(qū)域的風速大小為v,風恰好與葉片轉(zhuǎn)動的圓面垂直。已知空氣的密度為ρ,風力發(fā)電機的發(fā)電效率為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單位時間內(nèi)通過葉片轉(zhuǎn)動圓面的空氣質(zhì)量為ρπvR2B.此風力發(fā)電機發(fā)電的功率為ρπv2R2ηC.若僅風速減小為原來的,發(fā)電的功率將減小為原來的D.若僅風速增大為原來的2倍,發(fā)電的功率將增大為原來的4倍(多選)(2020 江蘇模擬)如圖所示,豎直光滑桿固定不動,套在桿上的彈簧下端固定,在外力作用下將套在桿上的滑塊向下壓縮彈簧至離地高度h=0.1m處,滑塊與彈簧不拴接。現(xiàn)由靜止釋放滑塊,通過傳感器測量到滑塊的速度和離地高度h,并作出滑塊的動能Ek與離地面高度h的關(guān)系圖象,其中高度從0.2m上升到0.35m范圍內(nèi)圖象為直線,其余部分為曲線,以地面為零勢能面,取g=10m/s2,由圖象可知( )A.小滑塊的質(zhì)量為0.2kgB.剛釋放時彈簧的彈性勢能為0.32JC.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為250N/mD.小滑塊的重力勢能與彈簧的彈性勢能總和最小為0.38J(2023 吉林模擬)一質(zhì)量為2kg的物體靜止于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在一水平外力F的作用下運動,如圖甲所示。外力F對物體所做的功、物體克服摩擦力Ff做的功W與物體位移x的關(guān)系如圖乙所示,重力加速度g取10m/s2。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物體運動的總位移為13.5mB.物體與地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0.2C.物體在前3m運動過程中的加速度為2.5m/s2D.x=9m時,物體的速度為m/s(多選)(2023 西城區(qū)三模)將三個木板1、2、3固定在墻角,木板與墻壁和地面構(gòu)成了三個不同的三角形,如圖所示,其中1與2底邊相同,2和3高度相同.現(xiàn)將一個可以視為質(zhì)點的物塊分別從三個木板的頂端由靜止釋放,并沿斜面下滑到底端,物塊與木板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均相同.在這三個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沿著1和2下滑到底端時,物塊的速度不同;沿著2和3下滑到底端時,物塊的速度相同B.沿著1下滑到底端時,物塊的速度最大C.物塊沿著3下滑到底端的過程中,產(chǎn)生的熱量是最少的D.物塊沿著1和2下滑到底端的過程,產(chǎn)生的熱量是一樣多的(2023 棗強縣校級模擬)如圖所示,豎直平面內(nèi)固定有半徑為R=2m的光滑四分之一圓軌道AB,水平直軌道BC、DE,以速度v0=3m/s逆時針轉(zhuǎn)動的水平傳送帶CD及豎直固定反彈裝置。各軌道平滑連接。現(xiàn)有一質(zhì)量為m=2kg的滑塊(可視為質(zhì)點)從軌道AB上高為h處由靜止下滑,最終與反彈裝置發(fā)生彈性碰撞。已知LBC=0.45m,LCD=0.70m,LDE=0.90m,滑塊與BC和CD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5,與DE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其中x為滑塊距D點的距離。(1)若h=0.2m,求滑塊運動至B處時對軌道的作用力FN。(2)若滑塊無法通過傳送帶,求高度h的最大值。(3)若滑塊只能經(jīng)過C點兩次,試求傳送帶因傳送滑塊額外做的功的最大值。21世紀教育網(wǎng)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ǎng)(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專題6.4 功能關(guān)系 能量守恒定律(原卷版).docx 專題6.4 功能關(guān)系 能量守恒定律(解析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