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3浙教版科學八升九暑期“快人一步”培優(yōu)講義(二):常見的酸(1)【word,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3浙教版科學八升九暑期“快人一步”培優(yōu)講義(二):常見的酸(1)【word,含答案】

資源簡介

一、鹽酸(HCl)
(一)濃鹽酸的物理性質
純凈的濃鹽酸是無色的液體,有刺激性氣味,具有揮發(fā)性(故需要密封保存)。打開瓶塞后能在空氣中形成白霧。工業(yè)鹽酸因含有Fe3+而呈黃色。
(1)濃鹽酸具有揮發(fā)性,揮發(fā)出的氯化氫氣體遇到空氣中的水蒸氣又形成鹽酸的小液滴,故出現(xiàn)白霧現(xiàn)象。
(2)如果濃鹽酸敞口放置,由于濃鹽酸具有揮發(fā)性,揮發(fā)出溶質HCl,會導致溶液質量和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都減小,故濃鹽酸要密封保存。
(2)稀鹽酸的化學性質
鹽酸的化學性質 與鹽酸反應的物質 反應現(xiàn)象 化學方程式
與指示劑作用 石蕊試液、酚酞試液 能使紫色的石蕊試液變紅,不能使無色酚酞試液變色
與活潑金屬反應 鐵釘 有氣泡產生,溶液由無色變?yōu)闇\綠色 Fe+2HCl = FeCl2+H2↑
與金屬氧化物反應 生銹的鐵釘(鐵銹的主要成分Fe2O3) 紅棕色的鐵銹逐漸溶解,溶液由無色變?yōu)辄S色 Fe2O3+6HCl = 2FeCl3+3H2O
氧化銅 黑色的氧化銅粉末逐漸溶解,溶液由無色變?yōu)樗{色 CuO+2HCl = CuCl2+H2O
與堿反應 氫氧化銅 藍色的氫氧化銅逐漸溶解,溶液由無色變?yōu)樗{色 Cu(OH)2+2HCl=CuCl2+2H2O
與某些鹽反應 雞蛋殼(主要成分是碳酸鈣) 產生大量的氣泡,生成的氣體能使燃著的木條熄滅 CaCO3+2HCl = CaCl2+H2O+CO2↑
硝酸銀溶液 產生白色沉淀,滴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HCl+AgNO3 = AgC1↓+HNO3
二、硫酸( H2SO4)
(一)稀硫酸的化學性質
硫酸的化學性質 與硫酸反應的物質 反應現(xiàn)象 化學方程式
與指示劑作用 石蕊試液、酚酞試液 能使紫色的石蕊試液變紅,不能使無色酚酞試液變色
與活潑金屬反應 鋅粒 有氣泡產生 Zn+H2SO4 = ZnSO4+H2↑
與金屬氧化物反應 生銹的鐵釘(鐵銹的主要成分Fe2O3 紅棕色的鐵銹逐漸溶解,溶液由無色變?yōu)辄S色 Fe2O3+3H2SO4 = Fe2(SO4)3+3H2O
氧化銅 黑色的氧化銅粉末逐漸溶解,溶液由無色變?yōu)樗{色 CuO+H2SO4 = CuSO4+H2O
與堿反應 氫氧化銅 藍色的氫氧化銅逐漸溶解,溶液由無色變?yōu)樗{色 Cu(OH)2+H2SO4 = CuSO4+2H2O
與某些鹽反應 碳酸鈉 產生大量的氣泡,生成的氣體能使燃著的木條熄滅 Na2CO3+H2SO4 = Na2SO4+H2O+CO2↑
氯化鋇溶液 產生白色沉淀,滴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BaCl2+H2SO4 = BaSO4↓+2HCl
(二)濃硫酸
(1)濃硫酸是無色、黏稠、油狀的液體,難揮發(fā),密度比水大(物理性質)。
(2)濃硫酸具有以下特性(“三性”)
①強腐蝕性(化學性質)。濃硫酸對皮膚、衣服等有強烈的腐蝕作用。如果濃硫酸不慎濺到皮膚上,要先用干布拭去,然后用大量清水沖洗,最后用小蘇打溶液沖洗,嚴重時應立即送醫(yī)院。
O2、H2、CO2、SO2等氣體可用濃硫酸進行干燥,但是能與其反應的NH3等堿性氣體不可用它干燥。
②吸水性(物理性質)。能直接吸收空氣中的水分(故需要密封保存),所以常作為某些氣體的干燥劑。
③脫水性(化學性質)。能把由C、H、0等元素組成的化合物里的H、O元素按原子個數(shù)比2:1的比例從化合物中“脫出”結合成水,因而具有脫水性。
(三)濃硫酸的稀釋
由于濃硫酸溶于水時放出大量的熱,因而在稀釋濃硫酸時,一定要把濃硫酸沿著器壁慢慢地注人水里,并用玻璃棒不斷攪拌,使產生的熱量迅速擴散,切不可把水直接倒人濃硫酸中。操作如圖所示。
不可把水倒入濃硫酸中稀釋的原因:水的密度比濃硫酸小,若把水倒入濃硫酸中,水浮在濃硫酸表面,濃硫酸溶于水時放出的熱會使水立刻沸騰,使硫酸液滴向四周飛濺,造成危險。
(四)鹽酸與硫酸的用途比較
酸 用途
鹽酸(HCl) 重要化工產品,用于金屬表面除銹、制造藥物(如鹽酸麻黃素氯化鋅)等;人體胃液中含有鹽酸,可幫助消化
硫酸(H2SO4) 重要化工原料,用于生產化肥、農藥、火藥、染料以及冶煉金屬、精煉石油和金屬除銹等。濃硫酸有吸水性,在實驗室中常用它做干燥劑
例1、在稀鹽酸中加入下列物質,溶液的pH幾乎不變的是( ?。?br/>A.CaCO3固體 B.AgNO3固體 C.KOH溶液 D.鐵粉
例2、鹽酸在生產和生活中的用途很廣,能與多種物質發(fā)生反應。下列物質與鹽酸反應時,能觀察到白色沉淀的是(  )
A. B.
C. D.
例3、在①氧化鐵②金屬鋅③氫氧化鈣④硝酸銀溶液四種物質中跟稀鹽酸都能發(fā)生反應,且反應中表現(xiàn)了H+的性質的組合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例4、下列有關鹽酸性質探究實驗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
A.甲中試劑瓶口出現(xiàn)白霧,說明濃鹽酸具有揮發(fā)性
B.乙中鐵銹溶解且溶液變黃色,說明鹽酸可用于除鐵銹
C.丙中白色固體溶解消失,說明兩者發(fā)生了中和反應
D.丁中出現(xiàn)白色沉淀,由此可證明鹽酸中存在H+
例5、如圖所示,是為了驗證稀硫酸化學性質所做的三個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1)A實驗最終能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    ;
(2)B實驗能體現(xiàn)出稀硫酸具有的化學性質是   ?。?br/>(3)C實驗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br/>(4)若要證明C實驗所加的BaCl2過量,小明的實驗的操作及現(xiàn)象是:取C中上層清液少量于試管中,滴加AgNO3溶液,如果產生白色沉淀,則證明C實驗所加溶液過量。你認為該同學的做法對嗎?如果不對,你的操作及現(xiàn)象是    。
(5)將上述實驗后所得溶液在燒杯中混合,觀察到燒杯底部有沉淀,上層為有色溶液,此時,利用燒杯中的沉淀,再選擇適當?shù)脑噭?,即可證明C實驗中所加BaCl2溶液過量,實驗的操作及現(xiàn)象是    。
例6、炎熱的夏天,在家中可以自制汽水來解暑消熱。
【準備材料】1.5g小蘇打、1.5g檸檬酸、蔗糖、果汁、涼開水、500mL飲料瓶
【配制流程】
(1)下列是制汽水的操作或現(xiàn)象的相關問題,請選擇Ⅰ或Ⅱ進行解答_______。
Ⅰ.步驟②中為什么要用涼開水而不是熱開水來制汽水?
Ⅱ.步驟③旋緊瓶塞后,為什么汽水中的氣泡會由多變少直至不再冒出?
(2)制汽水時,小蘇打中的HCO3﹣與檸檬酸溶液中的H+反應后生成的氣體是_______。為證明檸檬酸溶液中有H+,可以選擇下列物質中的_______進行驗證(填字母,符合題意的選項都要選)。
a.鎂帶 b.銅片 c.食鹽 d.雞蛋殼 e.紫色石蕊溶液
1.將一定量的濃硫酸和濃鹽酸分別敞口放置在空氣中一段時間后,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溶液的質量都增加 B.溶液的質量都減少
C.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都增大 D.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都減小
2.向裝有一定量的氫氧化鈉溶液的試管中逐漸滴加入稀鹽酸溶液至過量,下圖能正確反應溶質質量的是( ?。?br/>A. B.
C. D.
3.將下列組合物質中的液體分別滴加到固體中,實驗裝置如圖所示,發(fā)現(xiàn)小氣球都可以鼓起來,小氣球鼓起的主要原因不同于其他三個的是( ?。?br/>①鎂和稀硫酸 ②石灰石和稀鹽酸③氫氧化鈉和水④碳酸鈉和稀硝酸
A.① B.② C.③ D.④
4.學習科學的重要方法之一是對知識點的歸納和總結,在學習酸的性質后,如圖是小敏同學總結的酸的化學性質,請你根據(jù)要求完成下列問題。
(1)酸溶液有相似化學性質的原因是溶液中都含有   (離子符號)。
(2)圖中的X代表一類物質,則X為   ?。ㄌ钗镔|類別)。
(3)性質③發(fā)生的反應的實質是    。
5.為探究鹽酸的化學性質,某化學小組做了如下實驗:
(1)上述反應中無現(xiàn)象的為___________(填字母序號,下同),B試管中所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C試管中發(fā)生的現(xiàn)象是___________。
(2)將反應后D和E試管中的廢液倒入一個潔凈的燒杯中,觀察到燒杯中先有氣泡產生,后有白色沉淀出現(xiàn)。將燒杯中的混合物過濾,得到白色沉淀和無色濾液。同學們對濾液中溶質的成分進行探究。
【提出問題】濾液中溶質的成分是什么?
【假設與猜想】猜想一:NaCl
猜想二:NaCl和CaCl2
猜想三:NaCl、Ca(OH)2和HCl
猜想四:___________。
【討論與交流】經討論同學們一致認為猜想___________是錯誤的。
【實驗與結論】
實驗步驟 實驗現(xiàn)象 實驗結論
取少量濾液于試管中,滴加適量碳酸鈉溶液 無現(xiàn)象 猜想四成立
取少量濾液于試管中,滴加適量___________ ___________
【拓展與遷移】稀鹽酸和稀硫酸有相似的化學性質,是因為它們的溶液中都存在___________
1.日前我國已獲批使用的新冠疫苗巾,最早期的滅活疫苗是在石炭酸(化學式為C6H6O,具有酸的性質)防腐的條件下制成的。下列關于石炭酸的說法正確的是(  )
A.紫色石蕊遇石炭酸變藍色
B.石炭酸的水溶液中不一定含H+
C.石炭酸屬于氧化物
D.石炭酸能與NaOH溶液反應生成鹽和水
2.如圖所示,室溫下有HCl水溶液和NaHCO3水溶液,在這兩杯水溶液中分別加入適量的鋅粉和鹽酸,均會使水溶液冒泡。若改變HCl和NaHCO3的濃度,使這兩杯水溶液的pH值都增加,但其他實驗條件皆不變,則分別加入鋅粉和鹽酸后,這兩杯水溶液冒泡速率的改變情形,最可能為下列何者?( ?。?br/>A.兩杯水溶液都變快
B.兩杯水溶液都變慢
C.實驗一:變快,實驗二:變慢
D.實驗一:變慢,實驗二:變快
3.為驗證稀H2SO4的化學性質,同學們做了如圖實驗:
(1)能產生氣泡的試管是   ?。ㄌ钭帜福?。
(2)寫出試管A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3)為了檢驗試管C中變成無色的溶液中是否含H2SO4,可以往試管中再加入    檢驗。
A.BaCl2溶液B.Ba(NO3)2溶液C.Na2CO3溶液D.Cu(OH)2
(4)將試管E中的濁液過濾,為探究濾液的成分,小李設計了如下方案:
方案一:濾液加入鋅粒,驗證濾液中含有HCl和H2SO4。
方案二:濾液加入Na2SO4溶液,驗證濾液中含有HCl和BaCl2。
其中方案    (填“一”或“二”)不能達到實驗目的,應將藥品更換為   ?。ㄌ钭帜福?br/>a.AgNO3溶液b.BaCl2溶液c.Na2CO3固體d.金屬鋁
4.小科發(fā)現(xiàn)暖水瓶中有一層淡黃色的水垢。據(jù)悉,該地區(qū)的水垢中除了碳酸鈣外,無其他鹽類。他想探究還有沒有其他物質,于是他收集水垢后經低溫烘干進行下列實驗:
(1)取10克水垢按圖中的裝置高溫加熱充分反應(已知),產生的氣體依次通過、裝置,實驗后發(fā)現(xiàn)裝置中氫氧化鈉溶液增加了。
①裝置中濃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
②該水垢所所含碳酸鈣的質量分數(shù)為___________。
③按圖乙所示的方法來實驗,結果發(fā)現(xiàn)澄清石灰水沒有變渾濁,原因是___________。
答案及解析
例1、B
解:A、稀鹽酸與CaCO3固體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隨著反應的進行,酸性逐漸變弱,則pH逐漸變大,故選項錯誤。
B、稀鹽酸與AgNO3溶液反應生成氯化銀沉淀和硝酸,反應前后酸性強弱程度不變,pH不變,故選項正確。
C、稀鹽酸與KOH溶液反應生成氯化鉀和水,隨著反應的進行,酸性逐漸變弱,則pH逐漸變大,故選項錯誤。
D、稀鹽酸與鐵粉反應生成氯化亞鐵溶液和氫氣,隨著反應的進行,酸性逐漸變弱,則pH逐漸變大,故選項錯誤。
故選:B。
例2、C
解:A、稀鹽酸顯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色,故選項錯誤。
B、鐵銹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鐵,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鐵和水,會觀察到鐵銹逐漸溶解、溶液變黃色,故選項錯誤。
C、稀鹽酸能與硝酸銀溶液反應生成氯化銀沉淀和硝酸,能觀察到白色沉淀,故選項正確。
D、稀鹽酸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但無明顯現(xiàn)象,故選項錯誤。
故選:C。
例3、B
解:氧化鐵、金屬鋅、氫氧化鈣分別屬于金屬氧化物、活潑金屬、堿,均能與稀硝酸、稀鹽酸反應,體現(xiàn)了酸的通性,即能發(fā)生反應且反應中表現(xiàn)了H+的性質,而硝酸銀溶液與稀鹽酸反應,但是與硝酸不反應,沒有表現(xiàn)“酸的通性”,即在反應中不能表現(xiàn)H+的性質,故①②③說法正確。
故選:B。
例4、D
解:A、甲中試劑瓶口出現(xiàn)白霧,是因為濃鹽酸具有揮發(fā)性,濃鹽酸敞口時揮發(fā)出來的氯化氫氣體,跟空氣中的水蒸氣接觸,形成鹽酸小液滴的緣故,故選項說法正確。
B、鐵銹溶解且溶液變黃色,是因為鐵銹的主要成分氧化鐵能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鐵和水,說明鹽酸可用于除鐵銹,故選項說法正確。
C、丙中白色固體溶解消失,是因為氫氧化鎂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鎂和水,白色固體溶解消失,說明兩者發(fā)生了中和反應,故選項說法正確。
D、氯離子能與硝酸銀溶液反應生成氯化銀白色沉淀,丁中出現(xiàn)白色沉淀,由此可證明鹽酸中存在氯離子,故選項說法錯誤。
故選:D。
例5、解:(1)由于氫氧化鈉過量,溶液呈堿性,石蕊顯藍色;
(2)鐵銹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鐵,是金屬氧化物,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鐵和水,被硫酸反應完后,里面的鐵繼續(xù)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氫氣,所以;B實驗能體現(xiàn)出稀硫酸具有的化學性質是能與金屬氧化物、活潑金屬反應;
(3)C實驗中發(fā)生反應為氯化鋇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氯化氫,化學方程式為:H2SO4+BaCl2═BaSO4↓+2HCl;
(4)若要證明C實驗所加的BaCl2過量,小明的實驗的操作及現(xiàn)象是:取C中上層清液少量于試管中,滴加AgNO3溶液,如果產生白色沉淀,則證明C實驗所加溶液過量。由于溶液中含有氯離子,能與硝酸銀反應生成了白色沉淀,該同學的做法不對,應通過檢驗鋇離子來判斷,所以正確的操作及現(xiàn)象是:取C中上層清液少量于試管中,向其中加入硫酸鈉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5)硫酸根離子和鋇離子會生成硫酸鋇沉淀,所以證明混合溶液中有過量的BaCl2 存在,實驗操作及現(xiàn)象是:取燒杯底部的沉淀適量于試管中加入過量的稀鹽酸或稀硝酸,若沉淀不消失或沉淀部分消失,證明C中所加氯化鋇溶液是過量的,若沉淀全部消失,證明氯化鋇是不過量的。
故答案為:(1)溶液變藍;
(2)能與金屬氧化物和活潑金屬反應;
(3)H2SO4+BaCl2═BaSO4↓+2HCl;
(4)不對,取C中上層清液少量于試管中,向其中加入硫酸鈉(硫酸與可溶性硫酸鹽即可)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5)取燒杯底部的沉淀適量于試管中加入過量的稀鹽酸或稀硝酸,若沉淀不消失或沉淀部分消失,證明C中所加氯化鋇溶液是過量的。
例6、“Ⅰ.涼開水溫度低,二氧化碳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隨溫度的降低而增大”或“Ⅱ.旋緊瓶塞后,瓶內壓強增大,增大了二氧化碳的溶解度” 二氧化碳或CO2 ade
【詳解】
(1)在制取汽水時,先向瓶中加入小蘇打、蔗糖、果汁,然后加入涼開水,再加入檸檬酸,迅速蓋上瓶蓋,搖勻、冷藏,就得到汽水。選擇Ⅰ:涼開水溫度較低,CO2的溶解度隨溫度的降低而增大,當打開瓶塞時,CO2從瓶中溢出,水的溫度降低,就可以起到降溫、解渴的作用。II.步驟③旋緊瓶蓋后,瓶內的壓強增大,所以增大了二氧化碳的溶解度,所以會看到汽水中的氣泡會由多變少直至不再冒出。
(2)制汽水時,小蘇打中的HCO3-與檸檬溶液中的H+反應生成的氣體是CO2,要證明檸檬酸溶液中有H+;
a.鎂帶可以與酸發(fā)生反應產生氫氣,有大量的氣泡溢出,可以證明,正確;
b.銅活動性比H+小,不能與酸發(fā)生置換反應產生氫氣,錯誤;
c.食鹽與酸不能發(fā)生反應,因此不能證明H+的存在,錯誤;
d.雞蛋殼主要成分是CaCO3,可以與H+發(fā)生反應產生CO2氣體,有氣泡放出,故可以證明檸檬酸溶液中有H+,正確;
e.石蕊溶液遇酸會變?yōu)榧t色,可以證明,正確。
故選ade。
1.D
解:A.濃鹽酸揮發(fā)出溶質而導致溶液質量減小,濃硫酸易吸水而使溶液質量增加,故錯誤;
B.濃鹽酸揮發(fā)出溶質而導致溶液質量減小,濃硫酸易吸水而使溶液質量增加,故錯誤;
C.濃鹽酸具有揮發(fā)性,易揮發(fā)出溶質氯化氫而導致溶液變稀,濃硫酸具有吸水性,易吸收空氣中的水分而使溶液變小,故錯誤;
D.濃鹽酸具有揮發(fā)性,易揮發(fā)出溶質氯化氫而導致溶液變稀,濃硫酸具有吸水性,易吸收空氣中的水分而使溶液變小,故正確。
故選:D。
2.C
解:向裝有一定量的氫氧化鈉溶液的試管中逐漸滴加入稀鹽酸溶液至過量,氫氧化鈉溶液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溶質的質量逐漸增加,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HCl+NaOH═NaCl+H2O,溶質的質量增加58.5﹣40=18.5;至完全反應,繼續(xù)加入稀鹽酸,溶液中溶質的質量繼續(xù)增加,但增加的比發(fā)生中和反應時多,觀察圖象C符合變化過程。
故選:C。
3.C
解:①鋅和稀硫酸能生成氫氣,使裝置內的氣壓增大,造成氣球膨脹;
②石灰石和稀鹽酸反應能生成二氧化碳,使裝置內的氣壓增大,造成氣球膨脹;
③固體氫氧化鈉溶解于水時要放出大量的熱,使裝置內的空氣受熱膨脹,造成氣壓變大;
④碳酸鈉和稀硝酸反應能生成二氧化碳,使裝置內的氣壓增大,造成氣球膨脹;
通過上述分析①②④是通過生成氣體,使裝置內的氣壓增大讓小氣球鼓起;而③是物質溶于水放出熱量,使裝置內的氣壓增大讓小氣球鼓起;
故選:C。
4.解:(1)酸溶液有相似化學性質的原因是溶液中都含有H+。
(2)圖中的X代表一類物質,由酸的化學性質,則X為金屬氧化物。
(3)性質③是酸和堿反應生成鹽和水,反應的實質是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結合生成水。
故答案為:
(1)H+;
(2)金屬氧化物;
(3)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結合生成水。
5.D Fe+2HCl=FeCl2+H2↑ 固體消失,溶液變成黃色 NaCl和Na2CO3 三 稀鹽酸 有氣泡冒出 H+
【詳解】
(1)A試管中紫色石蕊試液滴加稀鹽酸,溶液變紅色;B試管中滴加稀鹽酸,有氣泡冒出,溶液由無色變成淺綠色;C試管中滴加稀鹽酸固體消失,溶液變成黃色;D試管中滴加稀鹽酸無明顯現(xiàn)象;E試管中滴加稀鹽酸,有氣泡冒出;F試管中滴加稀鹽酸,生成氯化銀白色沉淀。故上述反應中無象的為D,B試管中鐵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亞鐵和氫氣,化學方程式為:Fe+2HCl=FeCl2+H2↑。
(2)假設和猜想:
觀察到燒杯中先有氣泡產生,后有白色沉淀出現(xiàn),說明D中鹽酸過量,E中碳酸鈉過量,混合后鹽酸和碳酸鈉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鹽酸完全反應后碳酸鈉和氯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氯化鈉;
猜想一:氯化鈣和碳酸鈉前后完全反應時溶質是NaCl;
猜想二:氯化鈣過量時溶質是NaCl和CaCl2;
猜想四:碳酸鈉過量時溶質是NaCl和Na2CO3。
討論和交流:
氫氧化鈣和鹽酸不能共存,所以猜想三一定錯誤。
實驗與結論:
因為猜想四成立,溶液中一定含有碳酸鈉。取少量濾液于試管中,滴加適量稀鹽酸,有氣泡冒出。
拓展與遷移:
稀鹽酸和稀硫酸有相似的化學性質,是因為它們的溶液中都存在H+。
1.D
解:A、石炭酸顯酸性,能使石蕊變紅色,該選項不正確。
B、石炭酸的水溶液中一定含H+,該選項不正確。
C、石炭酸是由三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不是氧化物,該選項不正確。
D、石炭酸能與NaOH溶液反應生成鹽(石炭酸鈉)和水,該選項正確。
故選:D。
2.D
解:實驗一:溶液pH增大,說明鹽酸濃度減小,酸性減弱,反應速率變慢;
實驗二:溶液pH增大,說明碳酸氫鈉溶液濃度增大,堿性增強,反應速率變快。
故選:D。
3.解:(1)酸能與活潑金屬、碳酸鹽等反應生成氣體,能產生氣泡的是AD;故答案為:AD;
(2)試管A中,鋁和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鋁和氫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Al+3H2SO4=Al2(SO4)3+3H2↑;故答案為:2Al+3H2SO4=Al2(SO4)3+3H2↑;
(3)試管氫氧化鈉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水,硫酸鈉、硫酸都會與氯化鋇、硝酸鋇反應生也白色沉淀,所以A、B試劑都不可行;碳酸鈉與硫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所以試劑可以檢驗硫酸;氫氧化銅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銅和水,藍色固體溶解,所以D可以檢驗硫酸;故答案為:CD;
(4)試管E中,硫酸與氯化鋇溶液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鹽酸,濾液中一定含有鹽酸,可能含有硫酸或氯化鋇中的一種。方案一:鋅粒與稀鹽酸、稀硫酸反應均產生氫氣,不能驗證是否含有硫酸,應將藥品更換為BaCl2溶液,硫酸能與氯化鋇溶液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根據(jù)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能確定是否含有硫酸根;不能選用硝酸銀溶液、碳酸氫鈉溶液、鋁,因為硫酸、鹽酸均能與硝酸銀溶液、碳酸氫鈉溶液、鋁反應;方案二:硫酸鈉溶液能與氯化鋇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能驗證是否含有氯化鋇;故答案為:一;b。
4.干燥二氧化碳 C裝置中氫氧化鈉溶液增加了3.08g,說明碳酸鈣分解生成了3.08g二氧化碳,
設碳酸鈣的質量為x,
x=7g
該水垢所含碳酸鈣的質量分數(shù)為: 濃鹽酸具有揮發(fā)性,與氫氧化鈣反應(或濃鹽酸有揮發(fā)性,產生的沉淀被鹽酸溶解)
【詳解】
(1)濃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夠用來吸收反應中產生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氣。
(2)見答案。
(3)濃鹽酸具有揮發(fā)性,揮發(fā)出的氯化氫和二氧化碳進入石灰水中,氯化氫溶于水形成鹽酸,鹽酸能和氫氧化鈣反應,也能夠和生成的碳酸鈣反應,所以不能產生沉淀。
2023浙教版科學八升九暑期“快人一步”培優(yōu)講義(二)
常見的酸(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焦作市| 姚安县| 宣汉县| 罗田县| 青州市| 普兰店市| 巧家县| 滦平县| 辽宁省| 增城市| 仁怀市| 旅游| 老河口市| 尖扎县| 雅江县| 宜宾县| 沙田区| 云南省| 浦东新区| 左权县| 塘沽区| 长寿区| 石家庄市| 同仁县| 兰溪市| 龙州县| 巨鹿县| 江都市| 邵东县| 雅安市| 项城市| 南部县| 霞浦县| 方正县| 广宗县| 岚皋县| 安陆市| 册亨县| 黄平县| 金坛市| 开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