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一、物質的變化和性質(一)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1)概念:有些變化不會產生新的物質,屬于物理變化;像水的三態變化(如云中的水汽凝結,成雨水落下)、汽油揮發、鐵絲被繞成各種形狀、水果榨汁、塊狀固體研磨成粉末狀等過程,發生的都是物理變化。有些變化會產生新的物質,屬于化學變化;像煤礦自燃、植物的光合作用、食物腐爛鋼鐵生銹等過程,發生的都是化學變化。(2)實質(微觀角度分析):物理變化過程中,分子種類不變;化學變化是構成物質分子的原子重新進行組合,形成了新的分子,分子種類改變。(二)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區別及聯系物理變化 化學變化概念 沒有生成新的物質的變化 產生新的物質的變化實質 宏觀:沒有新的物質生成微觀:對于由分子構成的物質,構成物質的分子不變,是分子間的空隙可能改變(即分子的種類不變) 宏觀:有新的物質生成微觀:對于由分子構成的物質,構成物質的分子發生了變化,變成了另一種物質的分子(即分子的種類發生了改變)外觀特征 狀態、形狀等的改變 常伴隨發光、放熱、變色、生成氣體、生成沉淀等區分依據 有沒有新的物質生成聯系 在化學變化中,一定同時發生物理變化;在物理變化中,不一定同時發生化學變化(三)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1)概念: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的性質屬于物質的物理性質;在化學變化中才能表現出來的性質屬于物質的化學性質。(2)常見性質分類:顏色、氣味、狀態、密度、熔點、沸點、溶解性、導電性、導熱性、吸附性、磁性等屬于物質的物理性質;可燃性、氧化性、還原性、酸堿性、活潑性、穩定性等屬于物質的化學性質。(四)物質變化和物質性質之間的區別與聯系(1)區別:變化強調的是物質的某種運動過程,是正在進行著的或已經發生了的過程,重在“變”,因此變化往往用動詞表示;性質是物質本身所具有的特征,不論變化是否正在進行,都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因此性質往往用“能”“不能”“可以”“不可以”“會”“容易”“難”等文字描述。(2)聯系:物質的性質是物質發生變化的內因,而物質的變化則是物質性質的具體體現。二、探究物質變化的方法(一)探究物質的變化的基本方法是通過觀察現象和實驗等,尋找物質變化的證據,由物質變化過程中所獲得的信息對物質的性質進行分析推測,觀察現象是解決科學問題的重要步驟。(二)物質變化的證據要有形狀、狀態、顏色、溫度的改變,產生氣體、沉淀、pH變化等。(1)形狀改變:如鐵絲彎折成各種形狀,玻璃破碎等。(2)狀態改變:如冰雪融化蠟燭熔化、干冰升華等。(3)溫度改變:如鋼鐵的熔化。(4)顏色改變:如樹葉變黃、硝酸鉛和碘化鉀反應,氧化鐵溶液與硫氰化鉀溶液反應。(5)產生沉淀:如硝酸鉛和碘化鉀反應、澄清石灰水與碳酸鈉溶液反應。三、酸性物質和堿性物質(一)電離(1)概念:物質溶解于水或受熱熔化而形成自由移動離子的過程。在溶液里,所有的陽離子帶的正電荷總數和所有陰離子帶的負電荷總數相等,溶液不顯電性。(2)電離方程式:用化學式和離子符號來表示物質電離的式子。書寫時,等號左邊是物質的化學式,右邊是構成物質的離子的符號。如NaCl溶于水的電離方程式為NaCl==Na++Cl-(二)酸(1)概念:電離時生成的陽離子都是氫離子(H+)的化合物。某種酸電離產生的陰離子叫做這種酸的酸根離子,如SO42-是H2SO4的酸根。其他常見酸根有CO32-、NO3-、Cl-(2)常見酸的電離方程式:H2SO4==2H++SO42-;HC1==H++Cl-;HNO3==H++NO3-(3)生活中常見的酸:鹽酸(HCl)、硫酸(H2SO4)、硝酸(HNO3)、碳酸(H2CO3)、醋酸(CH3COOH)等。(三)堿(1)概念:電離時生成的陰離子都是氫氧根離子(OH-)的化合物。(2)常見堿的電離方程式:NaOH==Na++OH-; Ca(OH)2==Ca2++2OH-; KOH==K++OH-(3)生活中常見的堿:燒堿(氫氧化鈉)、熟石灰(氫氧化鈣)、氫氧化鉀、氫氧化鋇、氨水(NH3的水溶液)等。四、酸堿指示劑(一)酸堿指示劑在酸性或堿性溶液里能顯示出不同顏色的物質,叫做酸堿指示劑,通常簡稱指示劑。(二)常用的酸堿指示劑在酸性和堿性溶液中的變色情況指示劑 酸性溶液 堿性溶液石蕊試液(紫色) 變紅色 變藍色酚酞試液(無色) 不變色 變紅色藍色石蕊試紙 變紅色 不變色紅色石蕊試紙 不變色 變藍色(三)自制酸堿指示劑許多植物的花、果莖、葉中都含有某些顯色的物質,它們在酸性溶液或堿性溶液里會顯示不同的顏色。如果你有興趣,可以取這些植物的花果莖、葉切碎搗爛,用酒精浸制,所得的浸出液可以作為酸堿指示劑,如下表所示。花名 花的顏色 變色情況酸性 堿性月季花 紅色 紅色 黃色菊花 紫色 紅色 黃色絲瓜花 黃色 黃綠色 黃色一串紅 紅色 紅色 黃綠色五、溶液酸堿性的強弱程度(一)溶液的酸堿度不同酸溶液的酸性強弱不同,不同堿溶液的堿性強弱也不同。酸堿指示劑只能測量溶液的酸堿性,無法衡量酸堿性強弱的程度。用酸度、堿度來表示溶液酸性或堿性強弱的程度(1)pH:用來表示溶液酸堿性的強弱程度(2)取值范圍通常為0~14(3)溶液酸堿性的強弱程度與pH的關系如圖所示。(二)測定溶液pH的方法(1)測定溶液酸堿性強弱最常用、最簡單的方法是使用pH試紙。(2)pH的測定方法:用潔凈的玻璃棒蘸取被測試的溶液,滴在pH試紙上,將試紙顯示的顏色與標準比色卡對照,看與哪種顏色最接近,從而確定被測溶液的pH。根據pH便可判斷溶液的酸堿性強弱。注意:(1)用pH試紙測溶液pH時,pH試紙不能預先用蒸餾水潤濕,否則會導致測量結果不準確,常見的情況如下:①溶液為酸性時,酸性變弱,pH偏大。②溶液為中性時,pH不變。③溶液為堿性時,堿性變弱,pH偏小。(2)不能將pH試紙直接放入待測試的溶液中,否則會污染試劑。六、溶液酸堿性與生命活動的關系(一)溶液酸堿性與人體健康的關系人體胃液的正常pH為0.9~1.5。如果胃酸分泌過多,使胃液pH下降,容易出現胃痛等癥狀。人體血液的pH為7.35~7.45。血液的pH降到7.0以下或升到7.8以上,人就有生命危險。(二)溶液酸堿性與生活的關系(1)人的汗液的pH為5.5~6.6。洗衣皂香皂藥皂的pH也有所不同。洗衣皂的pH高,堿性強,適用于洗衣物;香皂、藥皂的pH低,適用于洗臉、洗澡。(2)牛奶的pH通常小于7,醬油的pH為4.8左右,番茄的pH≤4.5;生鮮肉的pH為7.0~7.4,生肉久放后,由于微生物作用產生酸性物質,pH變為5.4~5.5。(3)食醋里含有醋酸,它的pH為3左右。(三)溶液酸堿性與農業生產的關系土壤的酸堿性的強弱對農作物生長有很大的影響,各種農作物對pH有一定的適應性。一般來說,中性土壤最適宜于微生物生長繁殖,有利于土壤中有機質向有效養分轉化,促進農作物生長。pH為4~6的土壤會使農作物根系發黑;pH為8以上的土壤會腐蝕農作物并板結成塊,鹽堿地的pH多在9以上,草木難生。(四)溶液酸堿性與環境的關系雨水因溶有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而略顯酸性,正常雨水的pH≈5.6。某些地區因工業生產產生的酸性氣體(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等)直接向空氣中排放而導致雨水的酸性增強。通常把pH小于5.6的降水稱為酸雨。例1、不同品牌的洗手液pH一般不同,25℃時四種不同品牌的洗手液的pH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洗手液c的堿性比d弱 B.洗手液b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C.洗手液a用蒸餾水稀釋后pH減小 D.洗手液d和b混合液的pH可能等于7例2、我國科研團隊首次合成了單原子鉑催化劑,率先提出“單原子催化”概念。下圖是單原子催化劑用于合成氣制造燃料甲醇(CH3OH)的微觀示意圖。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使用單原子催化劑能提高生成物的產量 B.該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沒有變化C.生成物甲醇屬于有機物 D.反應物和生成物都由分子構成例3、2021年6月份公布的《2020年溫州市環境狀況公報》顯示近5年我市酸雨率逐年降低,這與電動汽車的使用有一定的關系。自然降水因空氣含二氧化碳而呈酸性,燃油汽車的使用會產生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酸性氣體,從而使降水的pH降低,pH小于5.6的降水稱為酸雨。(1)自然降水呈酸性的原因是 。(2)使用純電動汽車減少 排放,符合環保。(3)小明想通過如圖所示的實驗尋找蒸餾水變成酸雨的證據,你認為下一步的實驗操作是: 。1.金華婺州窯、磐安煉火、永康錫雕等,是金華擁有的眾多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典型代表,麗水市青田縣的“稻魚共生”系統被列為首批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保護試點,成為我國第一個世界農業文化遺產。下列過程中,只涉及物理變化的是( ?。?br/>A.燒制婺州窯 B.磐安煉火C.永康錫雕 D.油煎稻田魚2.如表是四種常見水果的pH值,其中酸性最強的是( )水果名稱 香蕉 蘋果 雪梨 橘pH值 6.8~8.0 2.9~3.3 4.0﹣4.5 3.4﹣4.0A.香蕉 B.蘋果 C.雪梨 D.橘3.如圖,向點滴板①~④滴孔中分別滴入指示劑后,①②③④滴孔內的溶液顯示的顏色依次是( ) A.紅色、藍色、黃色、紫色 B.無色、藍色、紅色、藍色C.藍色、紅色、紫色、無色 D.無色、紅色、藍色、紅色4.下列敘述中,屬于物質化學性質的是( )A.純水為無色無味的液體 B.鎂帶在空氣中燃燒生成了氧化鎂C.銅綠受熱時會發生分解 D.氧氣不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氣大5.通過化學學習,我們認識了許多“奇妙的酸”和“神奇的堿”,請回答下列問題:如圖表示的是一些物質在常溫下的近似pH:(1)酸雨的酸性比正常雨水的酸性 (填“強”或“弱”)。(2)測量蘋果汁pH時,先用蒸餾水潤濕pH試紙,會使pH偏 (“大”或“小”)。6.下列變化及性質中屬于物理變化的是 ,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ㄌ钚蛱枺?。①鐵在空氣中生銹②電燈絲通電發光、發熱③蠟燭熔化④酒精揮發⑤食物腐爛⑥鎂條在空氣中燃燒7.央視正在熱播的“農夫山泉飲用天然水”的廣告中有如下畫面:[情景描述]兩個玻璃杯中分別盛有兩種水樣,其中一只盛“農夫山泉飲用天然水”,另一只盛其他的水.水樣中分別浸有pH試紙后,一杯呈現淡橘黃色(弱酸性),一杯呈現淡綠色(弱堿性),廣告提示大家:弱堿性的水對人體健康有利.請你回答:(1)常溫時,“農夫山泉飲用天然水”的pH約為( )A.4 B.5.6 C.7.3 D.14(2)小茜同學看了圖示中測定水樣pH的方法后指出:這種測定方法是錯誤的,請你說出錯在哪里? (3)請你判斷:從(1)中選出的結果能用一般的pH試紙測出的嗎?________(填“能”或“不能”)8.某農場附近新建了一座燃煤火力發電廠后該農場的小麥產量急劇下降。經農場技術員測定:雨水pH約為4、土壤pH約為5.已知一些重要作物最適宜生長的土壤的pH如表:作物 ①水稻 ②小麥 ③玉米 ④油菜 ⑤馬鈴薯pH 6 7 6.3 7.5 6 7 6 7 4.8 5.5(1)該農場的土壤最適合種植的作物是________。(填序號)(2)該農場繼續種小麥,你認為最好選用以下(填序號)________試劑來改良土壤。①工業鹽酸 ②熟石灰 ③純堿(3)該廠的下列整治措施不妥的是___(填序號):A.廢氣循環利用B.將廢氣點燃后排放C.廢水用堿中和后排放D.改進工藝,減少廢氣廢水的產生。1.有A、B兩種酸堿指示劑,它們顯示的顏色與溶液pH的關系如圖,它們在甲溶液和乙溶液中顯示的顏色如表,下列判斷錯誤的是( ?。?br/>溶液指示劑 甲 乙A 黃色 藍色B 無色 粉紅色A.甲溶液的pH可能是6B.乙溶液不一定是堿溶液C.在滴有A指示劑的甲溶液中不斷加乙溶液,最后溶液呈綠色D.只用A指示劑就可鑒別甲溶液、乙溶液和蒸餾水三種液體2.將NaOH溶液用足量水稀釋,如圖所示的pH變化曲線正確的是( )3.《中國詩詞大會》是中央電視臺制作的特別節目,已經舉行了六季。下列古詩詞只涉及物理變化的是( )A.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B.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C.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D.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4.如圖所示,銀白色的金屬鎂在空氣中燃燒,發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熱,生成白色固體。以上現象中,能說明鎂燃燒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 A.銀白色 B.發出耀眼的白光 C.放出大量的熱 D.生成白色固體5.某科學興趣小組按以下步驟探究某一溫度下氯化鈉飽和溶液的酸堿度。[猜想與假設] 溶液pH的可能情況:①pH<7,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設計與實驗] 要測定該溶液的酸堿度,除有正確的操作步驟外,其中不能采用下列物質中的________(填序號)來進行實驗。①pH試紙 ②石蕊試液 ?、鄯犹囈?br/>組內同學進行了如下實驗:甲同學:取pH試紙放在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氯化鈉溶液滴在pH試紙上,把試紙顯示的顏色與標準比色卡比較,測得pH=7。乙同學:取pH試紙放在玻璃片上,先用蒸餾水將pH試紙潤濕,然后用玻璃棒蘸取氯化鈉溶液滴在pH試紙上,把試紙顯示的顏色與標準比色卡比較,測得pH=7。丙同學:將pH試紙直接浸入氯化鈉溶液中,把試紙顯示的顏色與標準比色卡比較,測得pH=7。[評價] 三位同學中操作規范的是________同學。指出其余同學操作中的錯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為了測定不同電解質的水溶液的導電能力是否相同,設計如圖所示的實驗,請回答下列問題:(1)本實驗取了鹽酸、CH3COOH溶液、NaOH溶液、NaCl溶液和氨水五種溶液,若要再增加一種溶液,你認為選取下列哪種溶液最為合適 ???(A)硫酸鈉 (B)硝酸鈣 (C)氫氧化鋇 (D)氯化鉀(2)為了排除無關因素的干擾,本實驗應控制多種實驗條件,如燒杯的規格相同、燒杯內溶液的體積相等、相同的電極材料、各電極間的距離相等、溶液的溫度相同、燈泡的功率相同等,除此外,你認為還應控制的最關鍵的條件(或因素)是 。(3)本實驗通過觀察到 現象,間接說明不同電解質溶液導電能力是不同的。(4)通過本實驗,證實了在相同的條件下,不同的電解質溶液導電能力是不同的,從而可直接推出的結論是 。答案及解析例1、C解:A、洗手液c和d的pH均大于7,均顯堿性,pH越大溶液的堿性越強,d的pH大于c的pH,因此洗手液c的堿性比d弱,說法正確;B、洗手液b的pH小于7,顯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說法正確;C、洗手液a的pH小于7,顯酸性,用蒸餾水稀釋后酸性減弱,pH增大,說法錯誤;D、洗手液d的pH大于7,顯堿性,洗手液b的pH小于7,顯酸性,因此洗手液d和b混合液的pH可能等于7,說法正確。故選:C。例2、A【解析】根據圖片分析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是否相同;有機物是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鹽、碳酸氫鹽、金屬碳化物、氰化物、硫氰化物等氧化物除外)或碳氫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總稱。A.催化劑只能改變化學反應的速率,不能改變生成物的種類和質量,故A錯誤符合題意;B.反應前后,都含有碳、氫、氧三種原子,故B正確不合題意;C.甲醇含有碳元素,屬于有機物,故C正確不合題意;D.反應物為一氧化碳和氫氣分子,生成物為甲烷分子,故D正確不合題意。例3、解:(1)自然降水呈酸性的原因是雨水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故答案為:雨水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2)使用純電動汽車減少化石燃料的燃燒,減少氮氧化物等酸性氣體的排放,符合環保,故答案為:氮氧化物等酸性氣體;(3)證明SO2溶于水生成的溶液是成酸性,用pH試紙測定溶液的pH的即可,故答案為:用pH試紙測定溶液的pH1.C解:A、燒制婺州窯包含著物質與氧氣發生的氧化反應,屬于化學變化,故A錯;B、磐安煉火,包含著物質的燃燒,屬于化學變化,故B錯;C、永康錫雕,只是形狀的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C正確;D、油煎稻田魚,魚肉成分發生了改變,屬于化學變化,故D錯。故選:C。2.B解:溶液的pH小于7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強,故蘋果的酸性最強;故選:B。3.D【解析】①酚酞試液遇稀鹽酸性溶液不變色;②紫色石蕊試液遇稀鹽酸變紅;③紫色石蕊試液遇氫氧化鈉溶液變藍;④酚酞試液遇氫氧化鈉溶液變紅.4.C【解析】物質只有在發生化學變化時才能表現出來的性質叫化學性質,如可燃性、不穩定性、酸性、堿性、氧化性、助燃性、還原性、絡合性、毒性、熱穩定性、腐蝕性、金屬性、非金屬性跟某些物質起反應呈現的現象等。物理性質是指物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的性質,如顏色、狀態、氣味、密度、硬度、光澤、溶解性、揮發性、導電性、延展性等、熔點、沸點、導熱性等。A.純水為無色無味的液體,描述的顏色和氣味,為物理性質,故A不合題意; B.鎂帶在空氣中燃燒生成了氧化鎂,描述的是化學變化,故B不合題意;C.銅綠受熱時會發生分解,描述的是熱穩定性,屬于化學性質,故C符合題意; D.氧氣不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氣大,描述的溶解性和密度,屬于物理性質,故D不合題意。5.解:(1)酸雨和正常雨水的pH均小于7,且酸雨的pH小于正常雨水的pH,因此酸雨的酸性比正常雨水的酸性強;故答案為:強;(2)蘋果汁的pH小于7,顯酸性,測量蘋果汁pH時,先用蒸餾水潤濕pH試紙,測得溶液的酸性偏弱,會使pH偏大;故答案為:大。6.解:①鐵在空氣中生銹,有主要成分是氧化鐵的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②電燈絲通電發光、發熱,是由電能轉化為光能和熱能,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③蠟燭熔化是由固態變為液態,只是狀態的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④酒精揮發,是由液態變為氣態,只是狀態的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⑤食物腐爛有菌類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⑥鎂條在空氣中燃燒生成了氧化鎂,屬于化學變化。故答案為:②③④;①⑤⑥7.(1)C(2)直接將pH試紙放入玻璃杯的水樣中是錯誤的 (3)不能【解析】根據已有的知識進行分析,堿性溶液的pH大于7,可以根據廣告說明判斷“農夫山泉飲用天然水”的酸堿性,測定溶液pH的正確方法是將待測液涂在pH試紙上,將顯示的顏色與標準比色卡對照,pH試紙只能粗略測定溶液的pH,要精確測定,需要使用pH計。(1)弱堿性的水對人體健康有利,所以“農夫山泉飲用天然水”呈弱堿性,所以它的PH應該為7.3;(2)正確測定方法是:用玻璃棒蘸取該溶液,滴在pH試紙上,再與標準比色卡對照,即可得溶液的pH;(3)pH試紙只能粗略測定溶液的pH,pH試紙測定的溶液的酸堿度為整數值。8.(1)⑤ (2)② (3)B【解析】(1)由題中信息可知,該農場雨水pH約為4、土壤pH約為5 ,則適宜酸性土壤生長的作物,故選 ⑤ ;(2)小麥適宜土壤pH范圍為6.3-7.5,所以需加堿性物質改良,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物質為熟石灰(3)廢氣循環利用有利于保護環境,A正確; 將廢氣點燃后排放仍會產生有害氣體,對環境造成污染,B不正確;廢水呈酸性,用堿中和后排放,C正確;改進工藝,減少廢氣廢水的產生可保護環境,D正確;1.C解:A、甲能使A指示劑顯黃色,A指示劑在pH小于6.2時顯黃色,可能為6,故選項說法正確。B、指示劑在pH小于10時顯無色,大于10時顯粉紅色,乙能使B指示劑顯粉紅色,則乙溶液的pH大于10,顯堿性,但不一定是堿溶液,如可能是碳酸鈉這種鹽溶液,故選項說法正確。C、在滴有A指示劑的甲溶液中不斷地加入乙溶液,最終溶液顯堿性,最后溶液不一定顯綠色,也可能顯藍色,故選項說法錯誤。D、甲溶液、乙溶液和蒸餾水三種液體分別顯酸性、堿性、中性,分別能使A指示劑顯黃色、藍色、綠色,可以鑒別,故選項說法正確。故選:C。2.C【解析】氫氧化鈉溶液呈堿性,pH大于7,稀釋時堿性減弱,pH減小至無限接近于7,但是不會等于或小于7。3.A解:A.磨鐵杵的過程中,它的形狀發生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沒有發生化學變化,故A符合題意,故選項正確;B.爆竹中的火藥燃燒,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氣體,發生化學變化,故B不合題意,故選項錯誤;C.野草燃燒的過程,其實就是與氧氣反應生成草灰的過程,發生化學變化,故C不合題意,故選項錯誤;D.落花變成春泥,生成了新物質,發生化學變化,故D不合題意,故選項錯誤。故選:A。4.D【解析】判斷化學變化是利用有新物質生成,所以能證明鎂燃燒是化學變化的依據是有白色固體生成。5.[猜想與假設] pH=7 pH>7 [設計與實驗] ②③[評價] 甲 乙同學不應用蒸餾水潤濕pH試紙,丙同學不應把pH試紙直接浸入待測溶液中【解析】測定溶液的酸堿度用pH試紙,測定溶液的pH時不能將pH試紙直接浸入待測溶液中,也不能用蒸餾水潤濕。溶液可以顯酸性、堿性或中性(順序可調換) ;設計和實驗]測定溶液的酸堿度只能用pH試紙,不能用酸堿指示劑。甲乙同學不應用蒸餾水潤濕pH試紙,同學不應把pH試紙浸入待測溶液中這樣不準確6.解:(1)影響導電能力大小的因素之一為:離子所帶電荷。鹽酸,CH3COOH溶液,NaOH溶液,NaCL溶液和氨水五種溶液中電解質電離出的離子都帶一個單位的電荷,氯化鉀鉀電離出的離子帶一個單位的電荷,故選D。(2)影響導電能力大小的因素之一為:離子的濃度,故答案為:五種溶液的物質的濃度相同。(3)通過實驗觀察到的現象是燈光的亮度不一,故答案為:燈光亮度不一。(4)本實驗的外在條件相同,只有所用電解質不同,所以得出的結論是:不同電解質在水中的電離程度是不同的,故答案為:不同電解質在水中的電離程度是不同的。2023浙教版科學八升九暑期“快人一步”培優講義(一)物質的變化和酸堿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