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一、什么是鹽鹽:由金屬陽離子(或銨根離子)和酸根陰離子構成的化合物稱為鹽。鹽是酸堿反應的產物之一。【能力拓展】(1)碳酸鈉晶體(Na2CO3.10H2O)、硫酸鈣晶體(CaSO4.2H2O)、硫酸鋁鉀晶體[ KAl(SO4)2.12H2O]等。a.碳酸鈉從溶液中結晶析出時,晶體里結合了一定數目的水分子,化學式為Na2CO3.10H2O,像這樣的化合物稱為結晶水合物,是純凈物,所含的水稱為結晶水。b.在常溫下干燥的空氣里,Na2CO3.10H2O會逐漸失去結晶水而成為碳酸鈉粉末。(2)“潮解”和“風化”不是逆過程。風化:結晶水合物在干燥的空氣中失去部分或全部結晶水,屬于化學變化。潮解:一些固體物質在空氣中吸收水蒸氣,在固體表面逐漸形成溶液的現象,是物理變化。二、幾種鹽的性質(一)碳酸鈉( Na2CO3)(1)俗名:純堿、蘇打。(2)物理性質:白色粉末,易溶于水。(3)化學性質:①水溶液顯堿性,能使無色酚酞試液變紅,使紫色石蕊試液變藍。②能和酸反應生成新鹽和新酸(如Na2CO3+2HCl = 2NaCl+H2O+CO2↑,H2O和CO2是H2CO3分解的產物)。③能和某些堿反應生成新鹽和新堿[如Na2CO3+Ca(OH)2 = CaCO3↓+2NaOH ]。④能和某些鹽反應生成兩種新鹽(如Na2CO3+BaCl2 = 2NaCl+BaCO3↓)(4)用途: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來制造玻璃、肥皂,去油污等。(二)碳酸鈣(CaCO3)碳酸鈣是一種難溶的鹽,是碳酸(H2CO3)和氫氧化鈣發生中和反應產物:Ca(OH)2+H2CO3== CaCO3↓+2H2O。(1)存在:大理石、石灰石、漢白玉、雞蛋殼等物質的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鈣。(2)物理性質:白色固體,難溶于水。(3)化學性質:①加強熱能分解產生二氧化碳和生石灰( CaCO3高溫CaO +CO2↑)。②與酸反應生成新鹽和新酸(如CaCO3 +2HC1 = CaCl2+H2O+CO2↑,H2O和CO2是H2CO3分解的產物)。(4)用途:重要的建筑原料,可用來制水泥、煉鋼、制生石灰等。(三)氯化鈉( NaCl )(1)俗名:食鹽。(2)物理性質:白色固體,易溶于水,有咸味。溶解度受外界溫度變化影響不大。(3)化學性質:能與某些鹽反應生成兩種新鹽(NaCl+AgNO3=AgCl↓+NaNO3)。(4)用途:重要的調味品,用來腌漬蔬菜;可用來制取燒堿、金屬鈉、氯氣等;醫療上用氯化鈉配制生理鹽水(溶質質量分數為0.9%);濃的食鹽溶液會使細胞內的水滲出,使蛋白質凝固,具有殺菌作用;農業上用定濃度的氯化鈉溶液來選種等。例1、小雅將滴有酚酞的溶液平均分成兩份,置于甲、乙兩個燒杯中,分別往甲、乙兩燒杯中滴加稀硫酸、硫酸鈉溶液至過量(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燒杯中,溶液的顏色始終為紅色 B.乙燒杯中,溶液的顏色始終為紅色C.甲燒杯中,氫離子的數量一直不變 D.乙燒杯中,鈉離子的數量一直不變例2、鹽是指一類金屬離子或銨根離子(NH4+)與酸根離子結合的化合物。“混鹽”是指一種金屬離子與多種酸根陰離子構成的鹽,如氯化硝酸鈣[Ca(NO3)Cl]就是一種混鹽。下列各化合物中屬于混鹽的是( )A.Ca2SCl2 B.(NH4)2Fe(SO4)2 C.KAl(SO4)2 D.K3[Fe(CN)6]例3、如圖中的幾種物質是常見的鹽,請回答下列問題:(1)在碳酸鈉溶液中滴入氯化鈣溶液,現象是(2)碳酸鈣、碳酸鈉均能與稀鹽酸反應生成CO2,是因為碳酸鈣、碳酸鈉中均含有_________(寫離子符號)。(3)硫酸銅溶液與氫氧化鈉溶液能發生反應,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例4、雞蛋殼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為了測定某雞蛋殼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興趣小組的同學進行了如下實驗:將雞蛋殼洗凈、干燥并搗碎后,稱取20g放在燒杯里。然后將200g稀鹽酸均分成4份,分4次加入燒杯中,實驗數據如下表所示(假設其他物質不與鹽酸反應):項 目 實驗1 實驗2 實驗3 實驗4 實驗5加入稀鹽酸的質量/g 0 50 50 50 50燒杯與燒杯中物質的總質量/g 70.00 117.5 165.0 M 263.4根據實驗數據回答問題:(1)表中數據值M=________;(2)計算該雞蛋殼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 (3)恰好完全反應時共消耗稀鹽酸溶液的質量為多少(結果保留一位小數)?1.下列每組物質(主要成分)的名稱、俗稱、化學式三者不能表示同一種物質的是( )A.氯化鈉、食鹽、NaClB.硫酸銅晶體、膽礬、CuSO4·5H2OC.碳酸鈉晶體、純堿晶體、Na2CO3·10H2OD.氧化鈣、熟石灰、CaCO32.一次化學課外活動中,小亮和小麗分別做了如圖①②所示實驗:反應結束后,兩同學把廢液倒入同一燒杯③中,觀察到廢液中的白色沉淀有增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實驗①結束后Na2CO3一定有剩余B.實驗②結束后稀鹽酸可能有剩余C.實驗③最終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NaCl和CaCl2D.實驗③最終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NaCl3.某稀溶液溶質可能是NaNO3、HCl、H2SO4、CuCl2中的一種或幾種,向該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產生沉淀的質量y與加入Ba(OH)2溶液質量x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有關溶質組成的說法正確的是( )A.一定有H2SO4和HCl B.一定有H2SO4、CuCl2,一定沒有HClC.一定有HCl、CuCl2、NaNO3 D.一定有HCl和CuCl2,一定沒有H2SO4,可能有NaNO34.向一定量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漸加入Na2CO3溶液,反應過程中產生氣體或沉淀的質量與加入的Na2CO3溶液的質量關系如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OE發生化學反應:Na2CO3+2HCl═2NaCl+H2O+CO2↑B.PF有沉淀生成C.G點溶液的pH=7D.反應過程有氣體和沉淀生成,屬于復分解反應5.小金在種植蔬菜時需要選購化肥,查閱資料發現:有些化肥是不可以混用的。(1)下列屬于氮肥的是______(選填字母)。 A.NH4HCO3 B.K2SO4 C.Ca3(PO4)2(2)若誤將銨態化肥NH4Cl和堿性化肥一起施加,兩者反應,會產生一種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_______(填寫化學式),從而降低肥效。6.“過碳酸鈉”(2Na2CO3 3H2O2)俗稱固體雙氧水,它既有碳酸鹽的性質,又有雙氧水的不穩定性和氧化性,是很好的消毒劑和供氧劑,廣泛應用于洗滌、印染和醫藥等領域.“過碳酸鈉” 的制備流程如下:請回答下列問題:(1)在上述流程中,向反應前的H2O2中加入穩定劑的作用是________。(2)在“過碳酸鈉”中加入下列物質時,不會導致“過碳酸鈉”變質的是_________(填序號)。A.二氧化錳 B.稀鹽酸 C.硫酸鈉 D.石灰水(3)“過碳酸鈉”極易分解,得到碳酸鈉、水和氧氣,其反應方程式可表示為2(2Na2CO3 3H2O2) ═4Na2CO3+6H2O+3O2↑請通過計算說明:若“過碳酸鈉”分解產生氧氣12g,則同時產生碳酸鈉的質量是多少?1.下列關于純堿(Na2CO3)的說法,正確的是( )A.純堿屬于堿類物質B.純堿的水溶液pH<7C.純堿能與鹽酸反應,該反應屬于復分解反應D.純堿中含少量燒堿雜質,可用稀鹽酸除雜2.某同學為了制作“葉脈書簽”,用A、B兩種固體(一種是鹽,另一種是堿)配制了浸泡樹葉的混合溶液,A、B的溶液以及它們的混合溶液存在如圖關系:(1)A的俗稱是________。(2)反應①中可以觀察到的實驗現象是________。(3)反應③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3.海螵蛸是一味中藥,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鈣,某同學利用圖示裝置測定其中碳酸鈣的含量。①在錐形瓶中加入質量為m的海螵蛸粉末,向分液漏斗中加入稀鹽酸。在燒杯中加入足量氫氧化鈉溶液,并稱量燒杯及氫氧化鈉溶液總質量m1。②先打開止水夾,再打開分液漏斗活塞,滴加鹽酸并及時關閉活塞。完全反應后,再次稱量燒杯及其中液體的總質量m2。③利用m2與m1的差值,即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質量,再計算海螵蛸中碳酸鈣的含量。(1)海螵蛸有治療胃酸過多的作用,其原理是________。(2)實驗前要檢查裝置的氣密性,方法是:用止水夾夾住橡膠管,往分液漏斗中加入適量水,打開分液漏斗的活塞,觀察到________,說明裝置氣密性良好。(3)“下列情況會使海螵蛸中碳酸鈣質量分數測量值偏小的是 (可多選)。 A.海螵蛸中滴加鹽酸過量B.錐形瓶內部分水蒸氣隨二氧化碳逸出C.反應結束后,錐形瓶內有二氧化碳殘留D.反應速度過快,大量氣泡從氫氧化鈉溶液中逸出4.市場上常見的蘇打水有蘇打氣泡水和無汽蘇打水兩種。它們的主要成分中都含有碳酸氫鈉,俗稱小蘇打,具有以下性質。性質一:2NaHCO3=Na2CO3+CO2↑+H2O,(NaHCO3在50℃以上開始逐漸分解)性質二:NaHCO+HCl==NaCl+H2O+ CO2↑(1)蘇打氣泡水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瓶蓋一打開就有大量氣泡產生,所以叫氣泡水。無汽蘇打水則不含二氧化碳,但小明認為他喝人體內也會產生二氧化碳,主要是利用了碳酸氫鈉的性質________(選填“一”或“二”),理由是________。(2)小明查閱了相關資料想自制蘇打水,于是購買了一袋小蘇打,包裝袋上標注的碳酸氫鈉含量是99%。真的有這么高嗎 小明取了10克小蘇打樣品放入裝置,逐次加入稀硫酸進行實驗,得到相關數據。請通過計算幫助小明判斷包裝袋上的標注是否準確。序號 反應前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加入稀硫酸溶液質量/克 0 10 10 0 10 10C裝置中溶液總質量/克 100.0 101.1 102.2 103.3 104.4 105.0(2NaHCO3+H2SO4==Na2SO4+2H2O+2CO2↑)(3)如果去掉裝置B,測量結果將會________(選填“偏大”或“偏小”)。5.草木灰(主要成分為K2CO3)是一種常見的肥料。燒制草木灰是我國傳統農耕方式,但會造成一定的環境污染。為護衛藍天白云,我市發布通告,禁止露天燒制草木灰。(1)從化學肥料分類角度分析,碳酸鉀屬于________ (填“氮肥”、“磷肥"或“鉀肥");(2)要確認草木灰浸出液中含有,需用到的試劑是________;(3)為測定草木灰中碳酸鉀的質量分數,小科進行以下實驗:①取50克樣品加入足量的蒸餾水,充分攪拌靜置后,將浸出液全部轉移到燒杯中;②在燒杯中加人足量的CaCl2溶液,得到沉淀;③將沉淀過濾、洗滌、烘干后得到5克固體。求該樣品中碳酸鉀的質量分數。(雜質不發生化學反應,K2CO3+CaCl2=2KCl+CaCO3↓ )答案及解析例1、B【解析】A、甲燒杯中氫氧化鋇與加入的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水,最終稀硫酸過量,溶液呈酸性,酚酞試液由紅色逐漸變為無色,選項錯誤;B、氫氧化鋇溶液呈堿性,使酚酞試液變紅,乙燒杯中加入硫酸鈉溶液,硫酸鈉與氫氧化鋇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氫氧化鈉,溶液始終呈堿性,酚酞試液始終呈紅色,選項正確;C、甲燒杯中開始加入稀硫酸時,硫酸與氫氧化鋇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水,溶液中氫離子數量為零保持不變,當加入的稀鹽酸過量后,隨之稀硫酸的加入,溶液中氫離子的數量逐漸增加,選項錯誤;D、乙燒杯中隨著硫酸鈉溶液的加入,硫酸鈉與氫氧化鋇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和硫酸鋇沉淀,硫酸鈉溶于水,溶液中鈉離子的數量逐漸增加,選項錯誤,故選B。例2、A【解析】“混鹽”是指一種金屬離子與多種酸根陰離子構成的鹽,因此其中金屬離子只有一種,而酸根離子至少有兩種。A.Ca2SCl2 中,只有一種金屬鈣離子,含有氫硫酸根和鹽酸根離子,故A符合題意;B.(NH4)2Fe(SO4)2 中,只含有一種酸根離子,即硫酸根離子,不是混鹽,故B不合題意;C.KAl(SO4)2 中,含有兩種金屬離子,一種酸根離子,不是混鹽,故C不合題意;D.K3[Fe(CN)6],含有兩種金屬離子,一種酸根離子,不是混鹽,故D不合題意。例3、(1)產生白色沉淀 (2)CO32- (3)CuSO4+2NaOH===Na2SO4+Cu(OH)2↓【解析】(1)碳酸鈉與氯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2)碳酸根離子的鹽都能與稀鹽酸反應生成CO2,一個碳酸根離子帶兩個單位的負電荷,故答案為CO32-;(3)硫酸銅溶于水能形成藍色溶液,硫酸銅溶液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氫氧化銅藍色沉淀和硫酸鈉,配平即可。故答案為CuSO4+2NaOH===Na2SO4+Cu(OH)2↓例4、(1)213.4(2)解:根據質量守恒定律,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70g+50g×4-263.4=6.6g設碳酸鈣的質量為x,CaCO3+2HCl═CaCl2+H2O+ CO2↑100 44x 6.6g x=15g CaCO3%= ×100%=75%(3)解:算出HCl%=8.3% m鹽酸溶液=131.9g【解析】(1)首先比較實驗1和2,確定50g稀鹽酸完全反應時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據此推算出實驗5中應該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然后與實際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比較,從而確定本次實驗時碳酸鈣是否完全反應,接下來根據比例關系計算出碳酸鈣恰好完全反應時消耗稀鹽酸的質量,進而確定M的數值即可。(2)首先根據質量守恒定律計算出生成二氧化碳的總質量,然后寫出碳酸鈣與稀鹽酸反應的方程式,利用比例關系計算出參加反應的碳酸鈣的質量,最后根據計算出它的質量分數。(3)根據(1)中的分析計算出恰好完全反應時消耗稀鹽酸的質量。【解答】(1)比較實驗1和實驗2可知,加入50g稀鹽酸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為:70g+50g-117.5g=2.5g;如果實驗5中碳酸鈣沒有完全反應,那么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應該為:2.5g×=10g;而實際上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為:70g+200g-263.4g=6.6g;因為6.6g<10g,所以碳酸鈣完全反應,而稀鹽酸有剩余;生成6.6g二氧化碳消耗的稀鹽酸的質量為:;因為132g<150g,所以實驗4加入150g稀鹽酸時,碳酸鈣已經完全反應,則M=70g+150g-6.6g=2.13.4g。(3)根據(1)中的計算可知,恰好完全反應時共消耗稀鹽酸溶液的質量為132g。1.D【解析】A.氯化鈉的俗稱是食鹽,其化學式為NaCl,其物質的名稱、俗稱、化學式三者能表示同一種物質。B.硫酸銅晶體的俗名叫膽礬或藍礬,化學式為CuSO4 5H2O;其物質的名稱、俗稱、化學式三者能表示同一種物質。C.碳酸鈉晶體俗稱純堿晶體,碳酸鈉晶體的化學式是Na2CO3 10H2O,其物質的名稱、俗稱、化學式三者能表示同一種物質。D.熟石灰是氫氧化鈣的俗稱,其化學式為Ca(OH)2,其物質的名稱、俗稱、化學式三者不能表示同一種物質。2.D【解析】A、反應結束后,兩同學把廢液倒入同一燒杯③中,觀察到廢液中的白色沉淀有增多,說明實驗①結束后CaCl2一定有剩余,故選項說法錯誤;B、反應結束后,兩同學把廢液倒入同一燒杯中,最后觀察到廢液中仍有白色沉淀存在,該白色沉淀是碳酸鈣,說明一定沒有鹽酸剩余,故選項說法錯誤;C、氯化鈣與碳酸鈉反應生成碳酸鈣白色沉淀和氯化鈉,所以實驗③最終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NaCl,可能含有CaCl2或碳酸鈉,故選項說法錯誤;D、氯化鈣與碳酸鈉反應生成碳酸鈣白色沉淀和氯化鈉,碳酸鈉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實驗③最終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NaCl,故選項說法正確。3.D【解析】①如果溶液中存在稀硫酸,那么加入氫氧化鋇后,會馬上生成硫酸鋇白色沉淀;②氫氧化鋇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鋇和水;氫氧化鋇和氯化銅反應,生成氫氧化銅沉淀和氯化鋇;③實驗中,無法證實是否有硝酸鈉的存在,據此分析判斷。【解答】由圖像可知,加入氫氧化鋇后,先不產生沉淀,過一段時間后才產生沉淀,說明原溶液中一定有鹽酸和氯化銅,氫氧化鋇先與鹽酸反應,然后再與氯化銅反應,因硫酸與氫氧化鋇產生的硫酸鋇沉淀不溶于酸,所以一定無硫酸,硝酸鈉可能存在。4.C【解析】碳酸鈉先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氣體,然后再和氯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氯化鈉,據此分析判斷。A.OE為碳酸鈉和稀鹽酸的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氣體,方程式為Na2CO3+2HCl═2NaCl+H2O+CO2↑,故A正確不合題意;B.PF段為碳酸鈉和氯化鈣反應,生成氯化鈉和碳酸鈣沉淀,故B正確不合題意;C.G點時加入的碳酸鈉過量,此時溶液成堿性,pH>7,故C錯誤符合題意;D.反應過程有氣體和沉淀生成,屬于復分解反應,故D正確不合題意。5. A NH3【解析】(1)NH4HCO3 含有植物所需氮元素,屬于氮肥,A正確;K2SO4含有植物所需鉀元素,屬于鉀肥,B錯誤;Ca3(PO4)2 含有植物所需磷元素,屬于磷肥,C錯誤;故填:A。(2)NH4Cl和堿性化肥一起施加,兩者反應,會產生一種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該氣體為氨氣,化學式為NH3 。6.(1)防止雙氧水分解(2)C(3)設產生碳酸鈉的質量為x,2(2Na2CO3 3H2O2) ═4Na2CO3+6H2O+3O2↑ ; 424 96 x 12g; 解得:x=53g。【解析】(1)雙氧水的化學性質不穩定,很容易分解為氧氣和水,加入穩定劑后,可以防止雙氧水分解;(2)凡是既不與碳酸鹽反應,也不與雙氧水反應的物質就是正確選項。(3)根據反應的化學方程式計算出產生碳酸鈉的質量即可。【解答】(1)在上述流程中,向反應前的H2O2中加入穩定劑的作用是防止雙氧水分解。(2)A.二氧化錳會加快過氧化氫的分解,故A不合題意;B.碳酸鹽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酸鹽、水和二氧化碳氣體,故B不合題意;C.硫酸鈉既不與過氧化氫反應,也不與碳酸鹽反應,故C符合題意;D.碳酸鹽和石灰水反應,生成碳酸鈣白色沉淀,故D不合題意。故選C。(3)設產生碳酸鈉的質量為x,2(2Na2CO3 3H2O2) ═4Na2CO3+6H2O+3O2↑ ; 424 96 x 12g; 解得:x=53g。1.C【解析】A、純堿為碳酸鈉,屬于鹽類,不符合題意;B、純堿的水溶液呈堿性,pH>7,不符合題意;C、純堿能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該反應屬于復分解反應,符合題意;D、因碳酸鈉和氫氧化鈉都能與鹽酸反應,所以純堿中含少量燒堿雜質,不可用稀鹽酸除雜,不符合題意。2.(1)燒堿或火堿或苛性鈉(2)有氣泡產生(3)Na2CO3 + Ca(OH) 2 = CaCO3↓+ 2NaOH【解析】根據混合溶液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溶液,說明A和B都含鈉元素,再結合氫氧化鈉和碳酸鈉的性質進行分析解答。【解答】(1)由流程圖可知,A和B為鈉的堿和鹽,A與硫酸銅反應生成藍色沉淀,則A溶液為氫氧化鈉,俗稱 燒堿或火堿或苛性鈉 ;B與氫氧化鈣反應產生碳酸鈣,則B為碳酸鈉;(2)反應①為碳酸鈣和氫氧化鈉與鹽酸的反應,可以觀察到有氣泡產生;(3)反應③為碳酸鈉與氫氧化鈣的反應,方程式是 Na2CO3 + Ca(OH) 2 = CaCO3↓+ 2NaOH 。3.(1)海螵蛸中碳酸鈣能與胃中鹽酸反應(2)分液漏斗內液面不再下(3)C,D【解析】(1)海螵蛸中碳酸鈣能與胃中鹽酸反應,所以海螵蛸有治療胃酸過多的作用;(2)圖示裝置需用壓強差的原理檢查裝置氣密性,即用止水夾夾住橡膠管,往分液漏斗中加入適量水,打開分液漏斗的活塞,觀察到分液漏斗內液面不再下降說明氣密性良好;(3)海螵蛸中滴加鹽酸過量,以保護碳酸鈣完全反應,使結果準確,A錯誤; 錐形瓶內部分水蒸氣隨二氧化碳逸出會使結果偏大,B錯誤; 反應結束后,錐形瓶內有二氧化碳殘留會使結果偏小,C正確; 反應速度過快,大量氣泡從氫氧化鈉溶液中逸出會使結果偏小,D正確;4.(1)二;人體內不能達到50℃的溫度或人體的胃內有鹽酸(2)解:mCO2=105g-100g=5g2NaHCO3+H2SO4=Na2SO4+2H2O+ 2CO2↑168 88x 5gx=9.55g碳酸氫鈉的質量分數為:(3)偏大【解析】(1)根據體內溫度不能達到50℃的溫度及碳酸氫鈉與酸反應產生二氧化碳分析;(2)根據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代入方程式,利用方程式中物質間質量關系計算碳酸氫鈉分析;(3)根據去掉B裝置空氣中二氧化碳會使結果偏大分析。【解答】(1)因人體內不能達到50℃的溫度,但人體的胃內有鹽酸,碳酸氫鈉與胃酸反應產生二氧化碳,利用了碳酸氫鈉與酸反應的性質;(3)去掉裝置B,則空氣中二氧化碳會進入C中,使得結果偏大;5.(1)鉀肥(2)稀鹽酸和氫氧化鈣溶液(3)解:設樣品中碳酸鉀的質量為xK2CO3+CaCl2=2KCl+ CaCO3↓138 100x 5克解得:x=6.9克K2CO3%= ×100%=13.8%答:樣品中碳酸鉀的質量分數為13.8%。【解析】(1)根據含有鉀元素的化合物可作鉀肥分析;(2)根據碳酸鹽與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分析;(3)根據生成碳酸鈣的質量代入方程式中,利用方程式中物質間質量關系計算碳酸鉀的質量分析。【解答】(1)碳酸鉀含有植物所需鉀元素,屬于鉀肥;(2)要證明碳酸根離子,需用到酸和氫氧化鈣溶液,通過加酸產生二氧化碳氣體來驗證;2023浙教版科學八升九暑期“快人一步”培優講義(七)幾種重要的鹽(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