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下冊暑假知識點復習回顧(十二)機械效率【知識點1:功的分類】有用功:對人們有用的功就叫做有用功。額外功:并非我們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總功:有用功與額外功的和叫總功。1. 小明同學的體重為500N,他用重為10N的水桶提著重100N的水登上5m高的教室,在這一過程中,他做的有用功和額外功分別是( ?。?br/>A.500J 50JB.500J 2550JC.550J 2500JD.3000J 50J2. 如圖所示,小聰用桶、小明用口袋,各裝重120N的砂子從一樓運上三樓。小聰做的有用功為__________J,小聰做的總功為______J。小聰與小明所用機械的效率之比為________。(不計繩重及摩擦)3. 如圖所示,工人利用動滑輪將沙勻速向上提升2m,已知沙重180N,動滑輪和桶總重20N,繩重和摩擦均不計,則在此過程中工人做的有用功為 J,該裝置的機械效率為 %。4. 做值日時,小陽將一桶水從一樓提到三樓.此過程中,小陽對水做的功是 ______ 功,對桶做的功是______ 功,小陽克服自身重力做的功是 ______ 功,一共做的功是 ______ 功.5. 小明在超市從貨架上拿起一個水杯并購買。到家他用這個水杯喝水, 在水杯里倒滿水后,他從桌面上拿起水杯。 則他兩次拿起水杯的過程中( )A.對水杯所做的功都是有用功 B.對水杯所做的功都是額外功 C.購買水杯時,對水杯所做的功是有用功 D.喝水時, 對水杯所做的功是有用功【知識點2:機械效率的概念】有用功跟總功的比值叫做機械效率,用W總表示總功,用W有用表示有用功,用η表示機械效率,則:,由于額外功不可避免,有用功只是總功的一部分,因而機械效率總小于1。機械效率由有用功和總功兩個因素共同決定,不能理解成:“有用功多,機械效率高”或“總功大,機械效率低”,也不能把機械效率和功率混淆,功率是功和時間的比值,反映了做功的快慢,并不能反映有用功占總功的多少,所以功率大,不一定效率高。6. 一臺機械做功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機械做的額外功越少,機械效率就越高B. 機械做的有用功越多,機械效率就越高C. 機械做的總功越多,機械效率就越高D. 機械做的有用功在總功中占的比例越大,機械效率就越高7. 下列有關起重機提升貨物時機械效率的說法。正確的是( ?。?br/>A. 有用功越多,機械效率越高B. 同一起重機提起的貨物越重,機械效率越高C. 額外功越少,機械效率越高D. 同一起重機提起同一貨物越快,機械效率越高8. 從深為5m的井中直接將一桶水提出井口,已知桶重20N,桶中水重80N。若此人的目的是為了提水,則機械效率為 ?。蝗舸巳说哪康氖菫榱藫仆?,則機械效率為 。9. 關于機械效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機械效率越高的機械,其功率越大B. 機械效率越高的機械,其做的有用功越多C. 機械效率越低的機械,其做的功就越少D. 機械效率不可能大于110. 關于功、功率、機械效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人推物體水平前進的過程中 因為人與物體相對靜止,所以人對物體不做功B.機械效率用字母“P”表示 C.做功時間越長,機器的功率可能不變D.通過減輕機械自重、改進機械結構,減小摩擦可以使機械效率提高至1【知識點3:測量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實驗原理:,結論:使用同一滑輪組提升不同的重物時,重物越重,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越大。注意事項:用彈簧測力計測力計測拉力時要注意勻速拉動,保證示數穩定。為了得到減少實驗結論的偶然性,需要多次實驗。11. (1)在2次實驗中滑輪組的機械為______(結果保留一位小數);(2)第3次實驗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未填,由圖可知,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______N;(3)分析數據可得結論:同一滑輪組,提升的物體越重,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越______(選填“高”或“低”).在“測量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的實驗中,用同一滑輪組進行了三次實驗(如圖所示),實驗數據記錄如表.次數 鉤碼重/N 鉤碼上升距離/cm 彈簧測力計示數/N 彈簧測力計上升距離/cm 機械效率1 2 10 0.8 30 83.3%2 4 10 1.5 303 6 10 30 90.9%12. 如圖是測定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的實驗裝置,除了圖中器材外,還需要______和______;除鉤碼重外,還要測出的數據有______、______、______;彈簧測力計的拉力方向應______,鉤碼應______上升;將圖中鉤碼減少一個,則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將______.13. 小東在探究影響滑輪組機械效率高低的因素時,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兩個滑輪組,分別測量兩次實驗的動滑輪重G動、 鉤碼總重G、 鉤碼上升高度h、 繩子自由端拉力F、 繩子自由端移動距離s,計算出相應的機械效率η,并將它們填入下表中。(1)實驗中,測機械效率的原理是η=____________。(2)在如圖乙的實驗中,滑輪組提升物體所做的有用功為__________J。(3)分析表中數據,可知:對于同一動滑輪,所提升的鉤碼越重,機械效率 ___________;(4)分析表中數據可知,,排除測量因素的影響,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5)生活中利用滑輪組提升重物時,提高其機械效率的方法有哪些?__________(寫出一種即可)。14. 如圖所示,小剛做“測量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實驗時,用20N的拉力將重力為30N的物體勻速提升30cm。求:(1)此滑輪組是由 段繩子承擔動滑輪和物體的總重。(2)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是 %。(3)測量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時,下列因素中:a.動滑輪重力;b.繩子繞法;c.摩擦力;d.定滑輪重力;e.物體重力。對滑輪組機械效率有影響的是( ?。?br/>A.acde B.bce C.ace D.abcde15. 如圖所示是小剛同學在“測量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實驗中使用的實驗裝置和得到的數據記錄表格,關于小剛的實驗,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br/>實驗次數 1 2 3鉤碼重G/N 4 4 6鉤碼上升高度h/m 0.1 0.1 0.1繩端拉力F/N 1.8 1.4 2.4繩端移動距離s/m 0.3 0.5 0.3機械效率η 74% 57% 83%A. 由表中數據可知,第1次實驗是使用甲圖做的實驗B. 由表中數據可知,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動滑輪的自重有關C. 由表中數據可知,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被提升的鉤碼的重力有關D. 進行實驗時,由于提升過程中不便于讀數,所以可以在鉤碼靜止時讀數【知識點4:提高機械效率的方法】提高機械效率的主要辦法:①在有用功一定時,盡量減少額外功,如減輕機械自身的重力和減少摩擦;②在額外功一定時,增大有用功,充分發揮機械的作用。16. 通過測量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可得出下列各措施中能提高機械效率的是A. 增加提升重物的重力B. 改用質量小的定滑輪C. 減少提升高度,減少做功D. 增加動滑輪,減小拉力17. 用四個相同的滑輪和兩根相同的繩子組成如圖所示的甲、乙兩個滑輪組,用它們提起相同的貨物,不計繩重及摩擦,則( )A. 兩個滑輪組甲較省力,機械效率不同B. 兩個滑輪組乙較省力,機械效率相同C. 甲較省力且機械效率較高D. 乙較省力且機械效率較高18. 用滑輪組提起重物,下列做法中能提高機械效率的是(不考慮繩重及摩擦)( ?。?br/>A. 減少重物的物重減少重物的物重B. 不改變物重把滑輪組換成另一繞法C. 增加重物的物重D. 增加提升重物的高度19. 如圖所示,用滑輪組提升重物時,用300N的力將重500N的物體勻速升高了2m,不計繩重和摩擦,則提升重物的過程中( ?。?br/>A. 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83.3%B. 動滑輪重為200NC. 若采用輕質滑輪完成原任務,機械效率將保持不變D. 若用該滑輪組提升更重的貨物,機械效率將保持不變20. 如圖所示,用相同的滑輪安裝成甲、乙兩種裝置,分別用F1、F2勻速提升重力為GA、GB的A、B兩物體,不計繩重和摩擦。若GA>GB,則η甲 η乙;若FA=FB,則GA GB。(均選填“>”“<”或“=”)【知識點5: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水平滑輪組機械效率:η=f/nF豎直滑輪組機械效率:η=G/nF(一般式),若不計繩重和摩擦,η=×100%=×100%=×100%21. 如圖所示,利用滑輪組將重3N的物體,以0.2m/s的速度提升1m,拉力F為2N(不計繩重及摩擦)。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br/>A. 繩自由端移動的速度為0.6m/sB. 動滑輪重2NC. 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75%D. F所做的有用功為4J22. 工人用圖示裝置在10s內將重為450N的貨物勻速提升2m,拉力的功率為120W。關于此過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做的有用功是2700JB. 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是8mC. 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是75%D. 工人用的拉力大小為150N23. 如圖所示,用滑輪組將重為G =1 200 N的金屬塊打撈出水面,不計繩重、摩擦和水對金屬塊的阻力,作用在繩自由端拉力F的功率始終保持1500 W,金屬塊浸沒在水中時勻速提起的速度為v=1 m/s,金屬塊的密度為ρ=6×103 kg/m3,取g= 10 N/kgA.金屬塊露出水面之前,繩子自由端移動的速度為v' =4 m/sB.金屬塊露出水面之前,滑輪組的機械效率η=66. 7%C.滑輪組中動滑輪的重力為G動= 500 ND.金屬塊全部出水面后作用在繩子自由端的拉力F'比F大100 N24. 用如圖所示滑輪組拉著重為30N的物體A勻速前進0.2m,則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為 m;若物體A與地面的摩擦力為9N,則拉力所做的有用功是 J;若實際拉力F=4N,則該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 。25. 小明利用如圖所示裝置沿水平方向勻速拉動一個重 300N 的物體 ,物體A受到的摩擦力是 120N, 如果該裝置的效率為 80%, 則作用在繩端的拉力 F 的大小是 ( )A. 100NB. 75NC. 50ND. 125N【知識點6:斜面的機械效率】已知物體的重力和物體提升的高度,有用功為W有用=Gh;已知斜面的長度和推力的大小,總功為W總=Fs;總功等于有用功與額外功之和,外額功為W額=W總-W有用,利用W額=fs可求摩擦力大小;有用功與總功的比值就是斜面的機械效率。26. 為了省力,工人師傅常用如圖所示的斜面搬運物體。斜面長為5 m,高為3 m,用大小為800 N的力沿斜面向上把重力1 000 N 的物體勻速推到頂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搬運物體所做的有用功為2400 JB. 搬運物體所做的總功為5000 JC. 在該斜面上物體所受到的摩擦力為300 ND. 該斜面的機械效率為75%27. 如圖所示,斜面長1m,高0.4m,用大小為5N,方向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拉力F,將重10N的鐵塊從底端勻速拉到頂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 拉力做功10JB. 有用功2JC. 物體受到的摩擦力為5ND. 斜面的機械效率為80%28. 為了省力,工人師傅常用圖所示的斜面把物體搬運到汽車上.斜面長6m,高為2m,把重800kg的物體沿斜面勻速推到車上所用力為4000N,則搬運物體所做的有用功為 ,該斜面的機械效率為 ?。ńY果保留一位小數).(g=10N/kg)29. 如圖所示,斜面長6m,高3m,小明用繩子沿斜面將重為400N的木箱由斜面底端勻速拉到頂端,拉力大小為320N,繩重不計,則小明對木箱做的有用功是 J;斜面的 機械效率是 ?。荒鞠渑c斜面間的摩擦力是 N。30. 如圖所示,用沿斜面向上的力拉著物體從斜面底端勻速運動到斜面頂端,下列做法中能提高此過程中斜面機械效率的是( ?。?br/>A. 增大斜面的傾斜程度B. 在斜面上鋪較粗糙的棉布C. 將墊斜面的木塊向右移動一些D. 把物體換成底面粗糙程度相同但更重一些的參考答案1、B 2、720;900;9:10 3、360;90% 4、有用;額外;額外;總 5、C 6、D 7、B8、80%;20%。 9、D 10、C 11、(1)88.9%;(2)2.4;(3)高12、彈簧測力計,刻度尺;物體提升的高度,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彈簧測力計的示數;豎直向上,勻速;降低.13、η=Gh/Fs;4;越大;由于滑輪與輪軸之間存在摩擦,纏繞滑輪組的繩子有重力;減小滑輪與軸之間的摩擦14、(1)3;(2)50;(3)C 15、D 16、A 17、B 18、C 19、A 20、>;< 21、C 22、C23、BC 24、0.6;1.8;75% 25、C 26、D 27、D 28、16000J;66.7% 29、1200;62.5%;12030、A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