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備考2024】浙江省科學中考一輪復習學案:01聲現象(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備考2024】浙江省科學中考一輪復習學案:01聲現象(含解析)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01聲現象
【課程標準】
1、通過實驗探究,認識聲音的產生和傳播:聲音的產生;聲音的傳播;聲速;聲波的反射;回聲
2、樂音的三要素:音調;響度;音色
3、噪聲的危害和控制:噪聲的來源;噪聲的危害;噪聲的防治
4、聲的利用:超聲波;次聲波;超聲波在生產、生活、科學技術中的一些應用
【思維導圖】
(
知識

逐點夯實
……
必備知識
系統梳理
基礎
重落實
……
復習自修
)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
1.聲音的產生
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正在振動的物體叫聲源;一切發聲體都在振動,振動停止,發聲停止。
2.聲音的傳播
(1)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傳播聲音的介質可以是固體、液體和氣體,真空不能傳聲。振動停止,發聲停止,但聲音不會馬上消失。
(2)聲音是以波的形式傳播的,叫聲波。聲波的傳播也伴隨著能量的傳播。
有聲音一定有聲源在振動,有聲源振動不一定能聽見聲音。
3.聲速
(1)聲波在介質中的傳播速度叫聲速,聲速大小跟介質有關。一般情況下,聲音在固體中傳播最快,液體中較快,氣體中最慢。在15℃時,空氣中的聲速是340m/s。
(2)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被反射回來,再傳入人的耳朵,人聽到反射回來的聲音叫回聲。
聲音的特性
聲音的特性:聲音的特性有音調、響度和音色三個方面。
(1)音調是指聲音的高低。音調高低是由聲源振動的頻率決定的,頻率越高,音調越高;頻率越低,音調越低。
(2)響度是指聲音的大小。響度與聲源振動的振幅有關,振幅越大,響度越大;響度還與距聲源的遠近有關,距聲源越近,響度越大。
(3)音色是指聲音的品質與特征,它與聲源的材料、結構有關。不同物體發出聲音的音調和響度可能相同,但音色卻一定不同。
人的聽覺所能聽到的聲音頻率范圍在20Hz到20000Hz之間。高于20000Hz叫超聲波,低于20Hz叫次聲波。
聲音的利用
聲音的利用:(1)聲音能夠傳遞信息。人們說話進行交流,醫生用聽診器查病,敲擊鐵軌判斷故障等,都是聲音傳遞信息的例子。
(2)聲音可以傳遞能量。飛機起飛時,旁邊建筑物玻璃被振響、爆炸聲震碎玻璃、雪山中不能高聲說話、超聲波碎石機振碎人體內結石等現象,都說明聲音在傳播過程中伴隨著能量傳播。
噪聲危害與控制
(1)廣義上講,凡是影響我們正常生活、學習和工作,以及對人們活動產生干擾的聲音都叫噪聲。
(2)噪聲的控制主要從噪聲的產生、噪聲的傳播和噪聲的接收三方面加以控制。
(
課堂

分類突破
……
精選考點
典例


技法重悟通
……
考點
演練
)
題型一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
[典例1](2023 井研縣模擬)關于聲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通常情況下,聲音在空氣中傳播得最快
B.聲音不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C.聲音具有能量
D.聲音可以在真空中傳播
【答案】C
【解答】解:A、通常情況下,聲音在固體中傳播速度最大,液體次之,在氣體中傳播速度最小,故A錯誤;
B、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故B錯誤;
C、聲音具有能量,故C正確;
D、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故D錯誤。
故選:C。
【對點訓練1】(2023 潮南區模擬)一輛汽車在某段平直公路上勻速行駛時,進入某超聲測速區域,如圖所示。當該車運動到距測速儀555m時,測速儀向該車發出一超聲波,3s后收到從車返回的信號。已知超聲波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40m/s,則此超聲波經過的路程是   m,該車的速度是   m/s。若該路段限速120km/h,則該車   (選填“超速”或“不超速”)。
【答案】1020;30;不超速。
【解答】解:(1)根據v=可得,此超聲波所經過的路程:
s聲=v聲t=340m/s×3s=1020m;
(2)若汽車的速度為v,超聲測速儀發出的信號=1.5s后與汽車相遇,
由v=可得,在這段時間內,汽車運動的路程與超聲波運動的路程關系式為:
v×1.5s+340m/s×1.5s=555m,
解得:v=30m/s=108km/h,
因為108km/h<120km/h,所以則該車不超速。
故答案為:1020;30;不超速。
題型二 聲音的特性
[典例2](2023春 夏津縣期末)下列有關聲現象的說法正確的是(  )
A.甲圖:擊鼓時,力度不同,紙屑被彈起的高度不同,說明響度與頻率有關
B.乙圖:正在發聲的音叉,使乒乓球反復彈起,說明發聲的物體在振動
C.丙圖:逐漸抽出罩內空氣,聽到鈴聲漸小,說明聲音的傳播不需要介質
D.丁圖:改變鋼尺伸出桌邊長度,發出聲音的音調不同,說明音調與振幅有關
【答案】B
【解答】解:A、圖中擊鼓的力度不同,紙屑被彈起的高度不同,鼓面的振幅不同,說明響度與振幅有關,故A錯誤;
B、圖中正在發聲的音叉,使乒乓球反復彈起,音叉振動發聲,說明發聲的物體在振動,故B正確;
C、逐漸抽出罩內空氣,聽到鈴聲漸小,說明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故C錯誤;
D、改變圖中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鋼尺振動的快慢不同,鋼尺發出聲音的音調不同,說明音調與頻率有關,故D錯誤。
故選:B。
【對點訓練2】(2023 鄂州)鄂州是全國文明城市,為了不影響他人,市民在公共場所不高聲喧嘩,說話盡量輕言細語。這里“輕言細語”是指聲音的(  )
A.音調低 B.響度小 C.音色美 D.頻率低
【答案】B
【解答】解:輕言細語是指聲音的響度小。
故選:B。
題型三 噪聲
[典例3](2023 城西區校級二模)聲音無處不在,下列關于聲現象說法正確的是(  )
A.物體振動得越快,發出的音調越低
B.“高聲大叫”“低聲細雨”這里的“高”,“低”是指音調
C.考場周邊“禁止鳴笛”是防止噪聲產生
D.聲控鎖是通過響度識別不同的聲音
【答案】C
【解答】解:A、音調的高低與頻率有關,頻率越快,音調越高,故A錯誤;
B、“高聲大叫”“低聲細雨”這里的“高”,“低”是指響度,故B錯誤;
C、考場周邊“禁止鳴笛”是防止噪聲產生,故C正確;
D、因為每個人發聲的音色不同,則聲紋鎖是依據音色來進行判斷的,只能按照設定的音色打開,故D錯誤。
故選:C。
【對點訓練3】(2023 赤峰)教師監考時不能穿硬底鞋,以減小噪聲對考生的干擾,這是(  )
A.在聲源處減弱噪聲 B.阻斷噪聲的傳播途徑
C.防止噪聲進入耳朵 D.減小噪聲傳播速度
【答案】A
【解答】解:教師監考時不能穿硬底鞋,以減小走路振動產生的聲音,以減小噪聲對考生的干擾,這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故A正確,BCD錯誤。
故選:A。
(
課時

過關檢測
……
關鍵能力
分層施練
素養重提升
……
課后練習
)
1.(2023 安徽)圖示為一種身高測量儀,其頂部的感應器豎直向下發射超聲波信號,經下方物體反射后返回,被感應器接收。某同學站上測高臺,感應器記錄信號從發射到接收所經歷的時間為5×10﹣3s。已知感應器距測高臺的高度為2.5m,空氣中的聲速取340m/s,則該同學的身高為(  )
A.1.70m B.1.65m C.0.85m D.0.80m
【答案】B
【解答】解:感應器記錄信號從發射到接收所經歷的時間為5×10﹣3s,超聲波從感應器到人的頭部的傳播時間為該時間的,
則感應器到人頭部的距離:s=vt=340m/s××5×10﹣3s=0.85m;
人的身高h=2.5m﹣0.85m=1.65m。
故選:B。
2.(2023 喀喇沁旗一模)如圖所示,是博物館珍藏的古代青銅“魚洗”,注入半盆水后,用雙手搓把手,會發出嗡嗡聲,盆內水花四濺。傳說,眾多“魚洗”聲能匯集成千軍萬馬之勢,曾嚇退數十里外的敵軍。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魚洗”發出的聲音只能靠盆中水傳入人耳
B.“魚洗”發出嗡嗡聲不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C.眾多“魚洗”聲匯集改變了聲音的傳播速度
D.“水花四濺”說明發聲的“魚洗”正在振動
【答案】D
【解答】解:A、“魚洗”發出的聲音能靠盆中水和空氣傳入人耳,故A錯誤;
B、“魚洗”發出嗡嗡聲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故B錯誤;
C、眾多“魚洗”聲匯集不能改變聲音的傳播速度,可以增大聲音的響度,故C錯誤;
D、“水花四濺”說明發聲的“魚洗”正在振動,故D正確。
故選:D。
3.(2023 鶴山市校級二模)如圖所示,主要描述聲音能夠傳遞能量的是(  )
A.甲:蝙蝠利用超聲波確定障礙位置
B.乙:利用超聲波擊碎人體內的結石
C.丙:利用聲吶探測魚群位置和海底的情況
D.丁:利用“B超”對孕婦做常規檢查
【答案】B
【解答】解:A、蝙蝠利用超聲波確定障礙位置說明聲音可以傳遞信息,故A不符合題意;
B、利用超聲波擊碎人體內的結石,說明聲音可以傳遞能量,故B符合題意;
C、利用聲吶探測魚群位置和海底的情況,說明聲音可以傳遞信息,故C不符合題意;
D、利用“B超”對孕婦做常規檢查說明聲音可以傳遞信息,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4.(2023 邗江區校級三模)如圖是一款最新磁懸浮藍牙音箱,它由一個球形音箱和一個磁懸浮底座組成。音箱懸浮在空中,一邊旋轉一邊播放毛不易的歌曲。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根據音調可以判斷出是哪位歌手的歌聲
B.毛不易的歌聲不是靠空氣傳到人耳的
C.最新磁懸浮藍牙音箱是高科技產品,發聲不需要振動
D.調節音量開關,調大音量,聲音的響度就變大
【答案】D
【解答】解:A、不同人聲帶產生的聲音的音色一般不同,我們在幕后能聽出是韓紅的歌聲是根據音色判斷的,故A錯誤;
B、聲音的傳播靠介質;我們聽到毛不易的歌聲是靠空氣傳到人耳的,故B錯誤;
C、聲音是物體振動產生的,最新磁懸浮藍牙音箱是高科技產品,但是其發聲仍需要振動,故C錯誤;
D、聲音的三個特征分別是:音調、響度、音色,是從不同角度描述聲音的,調節音量開關,調大音量,聲音的響度就變大,故D正確。
故選:D。
5.(2023 深圳)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在學校內禁止鳴笛,這是在聲音的傳播過程中減弱噪音
B.響鈴聲音太大音調高
C.校內廣播屬于聲音傳播信息
D.同學們“唰唰”寫字的聲音是次聲波
【答案】C
【解答】解:
A、在學校內禁止鳴笛,這是在聲音的聲源處減弱噪音,故A錯誤;
B、響鈴聲音太大指的是響度大,故B錯誤;
C、校內廣播屬于利用聲音來傳播信息,故C正確;
D、同學們“唰唰”寫字的聲音能被聽到,不是次聲波,故D錯誤。
故選:C。
6.(2023 河南)簫是我國的一種傳統樂器,如圖所示,演奏者吹簫時,發出的聲音是由于空氣柱的    而產生的,演奏者用手指按壓不同位置的氣孔,是為了改變聲音的    。
【答案】振動;音調。
【解答】解:簫發出的聲音是空氣柱振動產生的;演奏者用手指按壓不同位置的氣孔,則發聲的空氣柱長度不同,振動頻率不同,因此主要是改變聲音的音調。
故答案為:振動;音調。
7.(2023 鄲城縣三模)2023年春晚上,《百鳥歸巢》以黃昏構筑意象,以洞簫模擬鳥啼聲,更以吐音表現歸巢的輕快活潑的氣氛,完美地讓流行音樂與文化遺產邂逅碰撞。其中洞簫發出的聲音是通過    傳入現場觀眾耳中的;觀眾在樂聲中感受到了百鳥歸巢的輕快活潑氣氛,這說明聲音能傳遞    。
【答案】空氣;信息。
【解答】解:洞簫發出的聲音是通過空氣傳到觀眾耳中;觀眾在樂聲中感受到了百鳥歸巢的輕快活潑氣氛,這說明聲音能傳遞信息。
故答案為:空氣;信息。
8.(2023 貴州)如圖所示是戰國時期的曾侯乙編鐘,它由多個青銅制成的鐘按大小編組懸掛。用相同力度敲擊,大鐘聲音低沉、渾厚,小鐘聲音高昂、清脆,這是因為聲音的   不同。(填寫聲音特性名稱)
【答案】音調。
【解答】解:用相同力度敲擊編鐘,編鐘的大小不同,振動頻率不同;大鐘聲音低沉、渾厚,小鐘聲音高昂、清脆,這是因為聲音的音調不同。
故答案為:音調。
9.(2023 九龍坡區校級模擬)如圖所示,“入班即靜”要求同學們在教室養成輕聲說話的習慣,當同學們交流時,聲音是通過   傳播的;從控制噪聲的角度分析,這是在   處減弱噪聲的。
【答案】空氣;聲源。
【解答】解: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當同學們交流時,聲音是通過空氣傳播的。
在教室養成輕聲說話的習慣,從控制噪聲角度來看,是從聲源處減弱噪聲。
故答案為:空氣;聲源。
10.(2023春 巴彥淖爾期中)如圖所示,用鋼尺做實驗,探究影響聲音高低、強弱的因素。
(1)鋼尺緊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邊短一些,撥動鋼尺,聽振動發出的聲音;然后伸出桌邊長一些,再撥動鋼尺,聽振動發出的聲音,兩次振動幅度大致相同。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越短,振動越   (選填“快”或“慢”),發出聲音的音調越   (選填“高”或“低”),說明音調的高低與    有關。
(2)鋼尺緊按在桌上,伸出桌面的長度保持不變,先撥動鋼尺振動的幅度小一些,再讓鋼尺震動的幅度大一些。鋼尺振動的幅度越小,發出聲音的響度越    (選填“大”或“小”),站在離鋼尺越遠的地方,聽到的聲音越    (選填“強”或“弱”)。
(3)實驗表明:影響聲音高低的因素是聲源振動的    ,影響聲音強弱的因素是聲音的    ,聽到聲音的強弱還跟    有關。
(4)本實驗用到的實驗方法有    (選填“控制變量法”、“轉換法”或“對比法”)。
【答案】(1)快;高;振動的快慢;(2)小;弱;(3)頻率;振幅;距發聲體的遠近;(4)控制變量法
【解答】解:(1)鋼尺伸出桌邊越短,振動越快,頻率越高,音調越高,說明音調與振動的快慢即頻率有關。
(2)用力撥動鋸條,使物體振動幅度變大。當振幅變小時,聲音的響度變小;響度的大小與振幅和距離發聲體的遠近有關,故站在離鋼尺越遠的地方,聽到發出的聲音越弱;
(3)音調與振動的快慢即頻率有關;聲音的響度與物體振動幅度有關,振幅越大,響度越大;振幅越小,發出聲音的響度越小;站在離鋼尺越遠的地方,聽到發出的聲音越小,說明聲音的響度不僅與振幅有關還與距發聲體的遠近有關;
(4)該實驗中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控制變量法。
故答案為:(1)快;高;振動的快慢;(2)小;弱;(3)頻率;振幅;距發聲體的遠近;(4)控制變量法。
如圖是小明“探究聲音特性”的兩個實驗:
(1)實驗一:如圖甲中A所示用豎直懸掛的泡沫塑料球接觸發聲的音叉時,泡沫塑料球被彈起,這個現象說明    ;如圖甲中B所示,敲擊右邊的音叉,左邊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彈起,這一現象既可以說明發聲的物體在振動,還能說明聲音在空氣中是以聲波的形式傳播的,聲波具有    。
(2)實驗二:如圖乙所示,有4支相同材料、相同厚度的玻璃量筒,其中a、b、c等高,a、b內徑相同,c、d內徑相同。各量筒內裝的水如圖乙所示,小明根據所聽聲音音調的高低猜想氣柱發聲的頻率可能與1、氣柱的長短有關;2、量筒的內徑有關;3、水柱的長度有關;
①若探究“氣柱越長,發聲的音調越高”,應選量筒    (填字母代號),其中所用到的科學研究方法是    法;
②若選擇的是量筒b、c,則探究的是    ;
③小明用同樣大小的力在c和d的口上吹氣,使它們發聲,則所發出的聲音音調   (選填“c高”、“d高”或“一樣高”);
④如果用同樣大小的力敲擊c和d使它們發聲,  所發出的聲音音調較低。
【答案】(1)發聲的物體在振動;能量;(2)①a、b;控制變量;②氣柱發聲頻率跟橫截面積的關系;③一樣高;④d。
【解答】解:(1)實驗一:
如圖甲,用豎直的懸掛的泡沫塑料球接觸發聲的音叉時,泡沫塑料球會被彈起,這個現象說明發聲的物體在振動;
如圖乙,敲擊右邊的音叉,左邊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彈起,說明聲音可以在空氣中傳播,還能說明聲波能傳遞能量。
(1)實驗二:
①當探究“發聲的音調高低與氣柱長度的關系”時,要控制量筒的粗細相同,氣柱長短不同,觀察圖中可知a、b符合條件;一個量與多個量有關,要控制其它量不變,研究與其中一個量的關系,這種研究問題的方法叫控制變量法,因此所用到的科學研究方法是控制變量法;
②對比b、c可以發現:氣柱長短相同,但量筒的粗細不同,所以這兩個探究的是“氣柱發聲頻率跟橫截面積的關系”,且氣柱愈細,發聲的音調愈高;
③發聲的音調高低與空氣柱的長度、粗細有關,而c、d中空氣柱的長度、粗細都相同,因此吹c、d時,發出聲音的音調一樣高。
④用敲擊的辦法也能使量筒發聲,聲音主要是量筒和水柱的振動發出的,量筒中盛水越多,量筒和水的質量越大,越難振動,即振動越慢,音調越低,故d的音調比c低。
故答案為:(1)發聲的物體在振動;能量;(2)①a、b;控制變量;②氣柱發聲頻率跟橫截面積的關系;③一樣高;④d。
12.(2023 泰山區三模)在某段區間測速路段,交管部門在公路上設置了固定測速儀。如圖所示,汽車向放置在路中的測速儀勻速駛來,測速儀向汽車發出兩次短促的超聲波信號,第一次發出信號到測速儀接收到信號用時0.6s,第二次發出信號到測速儀接收到信號用時0.4s。若兩次發出信號的間隔是1.1s,超聲波的速度為340m/s,求:
(1)汽車從反射第一次信號到反射第二次信號間行駛的路程;
(2)汽車行駛的速度。
【答案】(1)汽車從反射第一次信號到反射第二次信號間行駛的路程為34m;
(2)汽車行駛的速度為34m/s。
【解答】解:(1)第一次發出信號到測速儀接收到信號用時0.6s,所以第一次信號到達汽車的時間為0.3s,汽車反射第一次信號時,汽車距測速儀:s1=v聲t1=340m/s×0.3s=102m;
第二次發出信號到測速儀接收到信號用時0.4s,所以第二次信號到達汽車的時間為0.2s,汽車反射第二次信號時,汽車距測速儀:s2=v聲t2=340m/s×0.2s=68m;
汽車從反射第一次信號到反射第二次信號間行駛的路程:s'=s1﹣s2=102m﹣68m=34m;
(2)這34m共耗用時間:t'=Δt﹣t1+t2=1.1s﹣0.3s+0.2s=1s,
所以汽車的車速為:v'===34m/s。
答:(1)汽車從反射第一次信號到反射第二次信號間行駛的路程為34m;
(2)汽車行駛的速度為34m/s。
13.(2023 和田地區開學)當動車以某一速度沿直線勻速行駛時,在進入某一隧道前800m處鳴笛,司機在鳴笛4s后聽到隧道口處山崖反射的回聲,聲音在空氣中的速度為v空=340m/s。求:
(1)聲音在4s內傳播的距離。
(2)當司機聽到反射的回聲時,他離隧道口的距離。
(3)動車行駛的速度。
【答案】(1)聲音在4s內傳播的距離為1360m;
(2)當司機聽到反射的回聲時,他離隧道口的距離是560m;
(3)動車行駛的速度是216km/h。
【解答】解:(1)根據v=得聲音傳播的距離:s聲=v聲t=340m/s×4s=1360m;
(2)動車和聲音的運動示意圖如下:
由圖知,司機聽到反射的回聲時,他離隧道口的距離:
s=s聲﹣s0=1360m﹣800m=560m;
(3)由題意知,動車行駛的距離為:s車=s0﹣s=800m﹣560m=240m;
動車的速度:v車===60m/s=216km/h。
答:(1)聲音在4s內傳播的距離為1360m;
(2)當司機聽到反射的回聲時,他離隧道口的距離是560m;
(3)動車行駛的速度是216km/h。
14.(2023 漢陰縣校級開學)如圖甲所示為西寶高速上的測度裝置,其主要部件為距離傳感器,它利用發出和接收超聲波再經過計算機處理來檢測汽車的速度。
(1)超聲波的頻率高于    Hz,超聲波    (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傳播。
(2)若汽車運動的s﹣t圖像如圖乙所示,請計算汽車運動的速度。
(3)已知超聲波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40m/s,某次檢測車速時,汽車以(2)中速度行駛,傳感器發出到接收超聲波信號用時1s,則發出超聲波信號時汽車與傳感器之間的距離是多少?
【答案】(1)20000;不能;(2)汽車運動的速度是30m/s;(3)發出超聲波信號時汽車與傳感器之間的距離是170m。
【解答】解:(1)超聲波的頻率高于20000Hz,超聲波不能在真空中傳播;
(2)由圖乙可知,汽車運動3s時,通過路程為90m,則汽車運動的速度:v===30m/s;
(3)超聲波傳播的距離:s聲=v聲t聲=340m/s×1s=340m,
由于聲音發生了反射,所以超聲波信號遇到汽車時,
汽車與傳感器之間的距離為:s1=s聲=×340m=170m。
故答案為:(1)20000;不能;(2)汽車運動的速度是30m/s;(3)發出超聲波信號時汽車與傳感器之間的距離是170m。
15.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的閱兵式上,習近平主席溫情問候:“同志們辛苦了。”人民解放軍堅定回應:“為人民服務!”
(1)習主席和人民解放軍的聲音是通過   傳到現場觀眾的耳內的。
(2)如圖示以“70”造型中的任何一架直升機作為參照物,其它直升機都是   的,以天安門作為參照物,則直升機是   的。(以上選填“運動”或“靜止”)
(3)被中國民眾親切地稱為“彭麻麻”的彭麗媛是著名的歌唱家,她演唱《父老鄉親》等膾炙人口的歌曲,她的歌聲悅耳動聽,是指她的聲音   好。(填聲音特性)
(4)此次受閱的還有無人機方隊,無人機常用聲吶裝置測定高度,該裝置利用的是  (填“超聲波”或“次聲波”)經地面反射形成的回聲。若該無人機發射聲波經2s后收到回聲,則無人機高度為   m(聲波在空氣中傳播速度為340m/s)
【解答】:(1)習主席和人民解放軍的聲音是通過空氣傳到現場觀眾的耳內;
(2)“70”造型中的飛機以相同的速度運動,選擇任何一架飛機作為參照物,和其它飛機之位置沒有變化,所以以“70”造型中的任何一架飛機為參照物,其他飛機都是靜止的;以天安門作為參照物,直升機與天安門之間有位置的變化,直升機是運動的;
(3)“悅耳動聽”是指聲音有著好的品質,是指聲音的音色好;
(4)無人機常用聲吶裝置測定高度,屬于超聲波的應用,利用超聲波能傳遞信息;
超聲波從地面到無人機的時間為:t=×2s=1s;
由v=可知,無人機的高度為:s=vt=340m/s×1s=340m。
故答案為:(1)空氣;(2)靜止;運動;(3)音色;(4)超聲波;340。
1.如圖所示為一固定于地面的超聲波測速儀,當被測車輛沿直線勻速行駛至測速儀正前方720m時,測速儀發出一超聲波信號,該信號被汽車反射后又被測速儀接收,若已知信號從發出到接收歷時4s,超聲波的傳播速度為340m/s,則該車的速度為(  )
A.17m/s B.20m/s C.27.5m/s D.36m/s
【答案】B
【解答】解:測速儀發出一超聲波信號,到該信號與汽車相遇的時間t=×4s=2s,
由v=可知,超聲波信號與汽車相遇時,汽車與測試儀的距離:s=v聲t=340m/s×2s=680m;
則汽車在這段時間行駛的路程:s車=L﹣s=720m﹣680m=40m;
汽車的速度:v車===20m/s,故B正確。
故選:B。
2.有一段長為18m的裝滿水的鐵管,將耳朵貼在裝滿水的鐵管一端,在另一端敲一下,能聽到幾次聲音?(已知:聲音在鐵、水和空氣中的傳播速度依次為5200m/s、1500m/s和340m/s。人耳能分清前后兩次聲音的時間間隔要大于0.1s)(  )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答案】A
【解答】解:聲音在鐵、水、空氣中傳播18m所用的時間分別為:
t1===0.003s;
t2===0.012s;
t3===0.053s。
由三次時間比較可以看出,相差不到0.1s,所以人耳是分辨不出來的,只能聽到混在一起的一次聲音。
故選:A。
3.為了監督司機遵守限速規定,交管部門在公路上設置了固定測速儀。如圖所示,汽車向放置在路中的測速儀勻速駛來,測速儀向汽車發出兩次短促的(超聲波)信號,第一次發出信號到測速儀接收到信號用時0.5s,第二次發出信號到測速儀接收到信號用時0.3s,若發出兩次信號的時間間隔是0.9s,超聲波的速度是340m/s.則(  )
A.汽車接收到第一次信號時,距測速儀170m
B.汽車接收到第二次信號時,距測速儀102m
C.汽車的速度是26.2m/s
D.汽車的速度是42.5m/s
【答案】D
【解答】解:
A、第一次發出信號到測速儀接收到信號用時0.5s,所以第一次信號到達汽車的時間為0.25s,
由v=可得:汽車接收到第一次信號時,汽車距測速儀:
s1=v聲t1=340m/s×0.25s=85m;故A錯誤;
B、第二次發出信號到測速儀接收到信號用時0.3s,所以第二次信號到達汽車的時間為0.15s,
汽車接收到第二次信號時,汽車距測速儀:
s2=v聲t2=340m/s×0.15s=51m;故B錯誤;
CD、汽車在兩次信號的間隔過程中,行駛了:s′=s1﹣s2=85m﹣51m=34m;
這34m共用了:t′=Δt﹣t1+t2=0.9s﹣0.25s+0.15s=0.8s,
所以汽車的車速為:v′===42.5m/s.故C錯誤,D正確。
故選:D。
4.一列高速列車A以40m/s的速度在平直軌道上勻速行駛,與之相鄰的另一軌道上的高速列車B正以60m/s的速度迎面駛來。A車司機拉響汽笛,發出兩聲短促的汽笛聲,汽笛聲之間的時間間隔為1s。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恒為340m/s,兩車未相遇,則B車接收到這兩聲汽笛信號的時間間隔是   s。
【答案】0.75。
【解答】解:已知A車速度vA=40m/s,B車速度vB=60m/s,
假設兩車相距為s,第一次收到笛聲用的時間:t1=;
1s后發出第二次笛聲,此時兩相距:s′=s﹣(vA+vB)Δt=s﹣(40m/s+60m/s)×1s=s﹣100m,
B車收到第二次笛聲時需要的時間:t2=,
由于1s后發出二次笛聲,則兩次聽到時間差為:Δt=1s+t2﹣t1=1s+﹣=1s﹣=1s﹣=0.75s。
故答案為:0.75。
5.已知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與空氣的溫度有關,在一定的范圍內,其關系如下表格所示:
空氣溫度t℃/ 0 5 10 15 20 25 …
聲音速度v/m s﹣1 331 334 337 340 343 346 …
(1)如果測得今天聲音在空氣的速度為338.2m/s,則今天的氣溫是   ℃。
(2)有甲、乙兩輛汽車,甲車在后,乙車在前,沿平直的公路上分別以20m/s和10m/s同向行駛,當相距660m時,甲車鳴笛,經過多長時間乙車司機聽到甲車的鳴笛聲?乙車司機聽到甲車的鳴笛聲立即鳴笛,當甲車司機聽到乙車的鳴笛聲時,兩車相距多遠?(當時氣溫為15℃。)
【解答】解:(1)分析表中數據發現,溫度每升高5℃,聲速增大3m/s,因此聲速為338.2m/s時,溫度為×5℃=12℃。
(2)此時聲音的方向與兩車運動的方向相同,乙車司機聽到甲車的鳴笛聲的時間為t,
所以:340m/st=10m/st+660m
解得:t=2s
此時兩車間的距離為:s=660m﹣(20m/s﹣10m/s)×2s=640m;
甲車聽到鳴笛聲時所用的時間為t′:
340m/st′+20m/st′=640m
甲車聽鳴笛聲時所用的時間為:t′≈1.8s
兩車之間的距離為:640m﹣1.8s×(20m/s﹣10m/s)=622m
故答案為:(1)12;(2)當相距660m時,甲車鳴笛,經過2s乙車司機聽到甲車的鳴笛聲;乙車司機聽到甲車的鳴笛聲立即鳴笛,當甲車司機聽到乙車的鳴笛聲時,兩車相距622m。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01聲現象
【課程標準】
1、通過實驗探究,認識聲音的產生和傳播:聲音的產生;聲音的傳播;聲速;聲波的反射;回聲
2、樂音的三要素:音調;響度;音色
3、噪聲的危害和控制:噪聲的來源;噪聲的危害;噪聲的防治
4、聲的利用:超聲波;次聲波;超聲波在生產、生活、科學技術中的一些應用
【思維導圖】
(
知識

逐點夯實
……
必備知識
系統梳理
基礎
重落實
……
復習自修
)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
1.聲音的產生
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正在振動的物體叫聲源;一切發聲體都在振動,振動停止,發聲停止。
2.聲音的傳播
(1)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傳播聲音的介質可以是固體、液體和氣體,真空不能傳聲。振動停止,發聲停止,但聲音不會馬上消失。
(2)聲音是以波的形式傳播的,叫聲波。聲波的傳播也伴隨著能量的傳播。
有聲音一定有聲源在振動,有聲源振動不一定能聽見聲音。
3.聲速
(1)聲波在介質中的傳播速度叫聲速,聲速大小跟介質有關。一般情況下,聲音在固體中傳播最快,液體中較快,氣體中最慢。在15℃時,空氣中的聲速是340m/s。
(2)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被反射回來,再傳入人的耳朵,人聽到反射回來的聲音叫回聲。
聲音的特性
聲音的特性:聲音的特性有音調、響度和音色三個方面。
(1)音調是指聲音的高低。音調高低是由聲源振動的頻率決定的,頻率越高,音調越高;頻率越低,音調越低。
(2)響度是指聲音的大小。響度與聲源振動的振幅有關,振幅越大,響度越大;響度還與距聲源的遠近有關,距聲源越近,響度越大。
(3)音色是指聲音的品質與特征,它與聲源的材料、結構有關。不同物體發出聲音的音調和響度可能相同,但音色卻一定不同。
人的聽覺所能聽到的聲音頻率范圍在20Hz到20000Hz之間。高于20000Hz叫超聲波,低于20Hz叫次聲波。
聲音的利用
聲音的利用:(1)聲音能夠傳遞信息。人們說話進行交流,醫生用聽診器查病,敲擊鐵軌判斷故障等,都是聲音傳遞信息的例子。
(2)聲音可以傳遞能量。飛機起飛時,旁邊建筑物玻璃被振響、爆炸聲震碎玻璃、雪山中不能高聲說話、超聲波碎石機振碎人體內結石等現象,都說明聲音在傳播過程中伴隨著能量傳播。
噪聲危害與控制
(1)廣義上講,凡是影響我們正常生活、學習和工作,以及對人們活動產生干擾的聲音都叫噪聲。
(2)噪聲的控制主要從噪聲的產生、噪聲的傳播和噪聲的接收三方面加以控制。
(
課堂

分類突破
……
精選考點
典例


技法重悟通
……
考點
演練
)
題型一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
[典例1](2023 井研縣模擬)關于聲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通常情況下,聲音在空氣中傳播得最快
B.聲音不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C.聲音具有能量
D.聲音可以在真空中傳播
【對點訓練1】(2023 潮南區模擬)一輛汽車在某段平直公路上勻速行駛時,進入某超聲測速區域,如圖所示。當該車運動到距測速儀555m時,測速儀向該車發出一超聲波,3s后收到從車返回的信號。已知超聲波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40m/s,則此超聲波經過的路程是   m,該車的速度是   m/s。若該路段限速120km/h,則該車   (選填“超速”或“不超速”)。
題型二 聲音的特性
[典例2](2023春 夏津縣期末)下列有關聲現象的說法正確的是(  )
A.甲圖:擊鼓時,力度不同,紙屑被彈起的高度不同,說明響度與頻率有關
B.乙圖:正在發聲的音叉,使乒乓球反復彈起,說明發聲的物體在振動
C.丙圖:逐漸抽出罩內空氣,聽到鈴聲漸小,說明聲音的傳播不需要介質
D.丁圖:改變鋼尺伸出桌邊長度,發出聲音的音調不同,說明音調與振幅有關
【對點訓練2】(2023 鄂州)鄂州是全國文明城市,為了不影響他人,市民在公共場所不高聲喧嘩,說話盡量輕言細語。這里“輕言細語”是指聲音的(  )
A.音調低 B.響度小 C.音色美 D.頻率低
題型三 噪聲
[典例3](2023 城西區校級二模)聲音無處不在,下列關于聲現象說法正確的是(  )
A.物體振動得越快,發出的音調越低
B.“高聲大叫”“低聲細雨”這里的“高”,“低”是指音調
C.考場周邊“禁止鳴笛”是防止噪聲產生
D.聲控鎖是通過響度識別不同的聲音
【對點訓練3】(2023 赤峰)教師監考時不能穿硬底鞋,以減小噪聲對考生的干擾,這是(  )
A.在聲源處減弱噪聲 B.阻斷噪聲的傳播途徑
C.防止噪聲進入耳朵 D.減小噪聲傳播速度
(
課時

過關檢測
……
關鍵能力
分層施練
素養重提升
……
課后練習
)
1.(2023 安徽)圖示為一種身高測量儀,其頂部的感應器豎直向下發射超聲波信號,經下方物體反射后返回,被感應器接收。某同學站上測高臺,感應器記錄信號從發射到接收所經歷的時間為5×10﹣3s。已知感應器距測高臺的高度為2.5m,空氣中的聲速取340m/s,則該同學的身高為(  )
A.1.70m B.1.65m C.0.85m D.0.80m
2.(2023 喀喇沁旗一模)如圖所示,是博物館珍藏的古代青銅“魚洗”,注入半盆水后,用雙手搓把手,會發出嗡嗡聲,盆內水花四濺。傳說,眾多“魚洗”聲能匯集成千軍萬馬之勢,曾嚇退數十里外的敵軍。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魚洗”發出的聲音只能靠盆中水傳入人耳
B.“魚洗”發出嗡嗡聲不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C.眾多“魚洗”聲匯集改變了聲音的傳播速度
D.“水花四濺”說明發聲的“魚洗”正在振動
3.(2023 鶴山市校級二模)如圖所示,主要描述聲音能夠傳遞能量的是(  )
A.甲:蝙蝠利用超聲波確定障礙位置
B.乙:利用超聲波擊碎人體內的結石
C.丙:利用聲吶探測魚群位置和海底的情況
D.丁:利用“B超”對孕婦做常規檢查
4.(2023 邗江區校級三模)如圖是一款最新磁懸浮藍牙音箱,它由一個球形音箱和一個磁懸浮底座組成。音箱懸浮在空中,一邊旋轉一邊播放毛不易的歌曲。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根據音調可以判斷出是哪位歌手的歌聲
B.毛不易的歌聲不是靠空氣傳到人耳的
C.最新磁懸浮藍牙音箱是高科技產品,發聲不需要振動
D.調節音量開關,調大音量,聲音的響度就變大
5.(2023 深圳)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在學校內禁止鳴笛,這是在聲音的傳播過程中減弱噪音
B.響鈴聲音太大音調高
C.校內廣播屬于聲音傳播信息
D.同學們“唰唰”寫字的聲音是次聲波
6.(2023 河南)簫是我國的一種傳統樂器,如圖所示,演奏者吹簫時,發出的聲音是由于空氣柱的    而產生的,演奏者用手指按壓不同位置的氣孔,是為了改變聲音的    。
7.(2023 鄲城縣三模)2023年春晚上,《百鳥歸巢》以黃昏構筑意象,以洞簫模擬鳥啼聲,更以吐音表現歸巢的輕快活潑的氣氛,完美地讓流行音樂與文化遺產邂逅碰撞。其中洞簫發出的聲音是通過    傳入現場觀眾耳中的;觀眾在樂聲中感受到了百鳥歸巢的輕快活潑氣氛,這說明聲音能傳遞    。
8.(2023 貴州)如圖所示是戰國時期的曾侯乙編鐘,它由多個青銅制成的鐘按大小編組懸掛。用相同力度敲擊,大鐘聲音低沉、渾厚,小鐘聲音高昂、清脆,這是因為聲音的   不同。(填寫聲音特性名稱)
9.(2023 九龍坡區校級模擬)如圖所示,“入班即靜”要求同學們在教室養成輕聲說話的習慣,當同學們交流時,聲音是通過   傳播的;從控制噪聲的角度分析,這是在   處減弱噪聲的。
10.(2023春 巴彥淖爾期中)如圖所示,用鋼尺做實驗,探究影響聲音高低、強弱的因素。
(1)鋼尺緊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邊短一些,撥動鋼尺,聽振動發出的聲音;然后伸出桌邊長一些,再撥動鋼尺,聽振動發出的聲音,兩次振動幅度大致相同。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越短,振動越   (選填“快”或“慢”),發出聲音的音調越   (選填“高”或“低”),說明音調的高低與    有關。
(2)鋼尺緊按在桌上,伸出桌面的長度保持不變,先撥動鋼尺振動的幅度小一些,再讓鋼尺震動的幅度大一些。鋼尺振動的幅度越小,發出聲音的響度越    (選填“大”或“小”),站在離鋼尺越遠的地方,聽到的聲音越    (選填“強”或“弱”)。
(3)實驗表明:影響聲音高低的因素是聲源振動的    ,影響聲音強弱的因素是聲音的    ,聽到聲音的強弱還跟    有關。
(4)本實驗用到的實驗方法有    (選填“控制變量法”、“轉換法”或“對比法”)。
如圖是小明“探究聲音特性”的兩個實驗:
(1)實驗一:如圖甲中A所示用豎直懸掛的泡沫塑料球接觸發聲的音叉時,泡沫塑料球被彈起,這個現象說明    ;如圖甲中B所示,敲擊右邊的音叉,左邊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彈起,這一現象既可以說明發聲的物體在振動,還能說明聲音在空氣中是以聲波的形式傳播的,聲波具有    。
(2)實驗二:如圖乙所示,有4支相同材料、相同厚度的玻璃量筒,其中a、b、c等高,a、b內徑相同,c、d內徑相同。各量筒內裝的水如圖乙所示,小明根據所聽聲音音調的高低猜想氣柱發聲的頻率可能與1、氣柱的長短有關;2、量筒的內徑有關;3、水柱的長度有關;
①若探究“氣柱越長,發聲的音調越高”,應選量筒    (填字母代號),其中所用到的科學研究方法是    法;
②若選擇的是量筒b、c,則探究的是    ;
③小明用同樣大小的力在c和d的口上吹氣,使它們發聲,則所發出的聲音音調   (選填“c高”、“d高”或“一樣高”);
④如果用同樣大小的力敲擊c和d使它們發聲,  所發出的聲音音調較低。
12.(2023 泰山區三模)在某段區間測速路段,交管部門在公路上設置了固定測速儀。如圖所示,汽車向放置在路中的測速儀勻速駛來,測速儀向汽車發出兩次短促的超聲波信號,第一次發出信號到測速儀接收到信號用時0.6s,第二次發出信號到測速儀接收到信號用時0.4s。若兩次發出信號的間隔是1.1s,超聲波的速度為340m/s,求:
(1)汽車從反射第一次信號到反射第二次信號間行駛的路程;
(2)汽車行駛的速度。
13.(2023 和田地區開學)當動車以某一速度沿直線勻速行駛時,在進入某一隧道前800m處鳴笛,司機在鳴笛4s后聽到隧道口處山崖反射的回聲,聲音在空氣中的速度為v空=340m/s。求:
(1)聲音在4s內傳播的距離。
(2)當司機聽到反射的回聲時,他離隧道口的距離。
(3)動車行駛的速度。
14.(2023 漢陰縣校級開學)如圖甲所示為西寶高速上的測度裝置,其主要部件為距離傳感器,它利用發出和接收超聲波再經過計算機處理來檢測汽車的速度。
(1)超聲波的頻率高于    Hz,超聲波    (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傳播。
(2)若汽車運動的s﹣t圖像如圖乙所示,請計算汽車運動的速度。
(3)已知超聲波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40m/s,某次檢測車速時,汽車以(2)中速度行駛,傳感器發出到接收超聲波信號用時1s,則發出超聲波信號時汽車與傳感器之間的距離是多少?
15.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的閱兵式上,習近平主席溫情問候:“同志們辛苦了。”人民解放軍堅定回應:“為人民服務!”
(1)習主席和人民解放軍的聲音是通過   傳到現場觀眾的耳內的。
(2)如圖示以“70”造型中的任何一架直升機作為參照物,其它直升機都是   的,以天安門作為參照物,則直升機是   的。(以上選填“運動”或“靜止”)
(3)被中國民眾親切地稱為“彭麻麻”的彭麗媛是著名的歌唱家,她演唱《父老鄉親》等膾炙人口的歌曲,她的歌聲悅耳動聽,是指她的聲音   好。(填聲音特性)
(4)此次受閱的還有無人機方隊,無人機常用聲吶裝置測定高度,該裝置利用的是  (填“超聲波”或“次聲波”)經地面反射形成的回聲。若該無人機發射聲波經2s后收到回聲,則無人機高度為   m(聲波在空氣中傳播速度為340m/s)
1.如圖所示為一固定于地面的超聲波測速儀,當被測車輛沿直線勻速行駛至測速儀正前方720m時,測速儀發出一超聲波信號,該信號被汽車反射后又被測速儀接收,若已知信號從發出到接收歷時4s,超聲波的傳播速度為340m/s,則該車的速度為(  )
A.17m/s B.20m/s C.27.5m/s D.36m/s
2.有一段長為18m的裝滿水的鐵管,將耳朵貼在裝滿水的鐵管一端,在另一端敲一下,能聽到幾次聲音?(已知:聲音在鐵、水和空氣中的傳播速度依次為5200m/s、1500m/s和340m/s。人耳能分清前后兩次聲音的時間間隔要大于0.1s)(  )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3.為了監督司機遵守限速規定,交管部門在公路上設置了固定測速儀。如圖所示,汽車向放置在路中的測速儀勻速駛來,測速儀向汽車發出兩次短促的(超聲波)信號,第一次發出信號到測速儀接收到信號用時0.5s,第二次發出信號到測速儀接收到信號用時0.3s,若發出兩次信號的時間間隔是0.9s,超聲波的速度是340m/s.則(  )
A.汽車接收到第一次信號時,距測速儀170m
B.汽車接收到第二次信號時,距測速儀102m
C.汽車的速度是26.2m/s
D.汽車的速度是42.5m/s
4.一列高速列車A以40m/s的速度在平直軌道上勻速行駛,與之相鄰的另一軌道上的高速列車B正以60m/s的速度迎面駛來。A車司機拉響汽笛,發出兩聲短促的汽笛聲,汽笛聲之間的時間間隔為1s。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恒為340m/s,兩車未相遇,則B車接收到這兩聲汽笛信號的時間間隔是   s。
5.已知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與空氣的溫度有關,在一定的范圍內,其關系如下表格所示:
空氣溫度t℃/ 0 5 10 15 20 25 …
聲音速度v/m s﹣1 331 334 337 340 343 346 …
(1)如果測得今天聲音在空氣的速度為338.2m/s,則今天的氣溫是   ℃。
(2)有甲、乙兩輛汽車,甲車在后,乙車在前,沿平直的公路上分別以20m/s和10m/s同向行駛,當相距660m時,甲車鳴笛,經過多長時間乙車司機聽到甲車的鳴笛聲?乙車司機聽到甲車的鳴笛聲立即鳴笛,當甲車司機聽到乙車的鳴笛聲時,兩車相距多遠?(當時氣溫為15℃。)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定西市| 互助| 河间市| 苏州市| 金秀| 浙江省| 丰镇市| 科技| 新乡市| 济南市| 镇安县| 卢氏县| 宝鸡市| 永康市| 石泉县| 临漳县| 建阳市| 云梦县| 荆门市| 团风县| 资兴市| 邹平县| 安化县| 山东省| 长春市| 武功县| 永靖县| 鹿邑县| 海城市| 汶川县| 津市市| 延边| 东阳市| 马关县| 西乌珠穆沁旗| 广东省| 巴林左旗| 伊川县| 镇坪县| 衡南县| 尤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