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01聲現象【課程標準】1、通過實驗探究,認識聲音的產生和傳播:聲音的產生;聲音的傳播;聲速;聲波的反射;回聲2、樂音的三要素:音調;響度;音色3、噪聲的危害和控制:噪聲的來源;噪聲的危害;噪聲的防治4、聲的利用:超聲波;次聲波;超聲波在生產、生活、科學技術中的一些應用【思維導圖】(知識●逐點夯實……必備知識系統梳理基礎重落實……復習自修)聲音的產生與傳播1.聲音的產生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正在振動的物體叫聲源;一切發聲體都在振動,振動停止,發聲停止。2.聲音的傳播(1)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傳播聲音的介質可以是固體、液體和氣體,真空不能傳聲。振動停止,發聲停止,但聲音不會馬上消失。(2)聲音是以波的形式傳播的,叫聲波。聲波的傳播也伴隨著能量的傳播。有聲音一定有聲源在振動,有聲源振動不一定能聽見聲音。3.聲速(1)聲波在介質中的傳播速度叫聲速,聲速大小跟介質有關。一般情況下,聲音在固體中傳播最快,液體中較快,氣體中最慢。在15℃時,空氣中的聲速是340m/s。(2)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被反射回來,再傳入人的耳朵,人聽到反射回來的聲音叫回聲。聲音的特性聲音的特性:聲音的特性有音調、響度和音色三個方面。(1)音調是指聲音的高低。音調高低是由聲源振動的頻率決定的,頻率越高,音調越高;頻率越低,音調越低。(2)響度是指聲音的大小。響度與聲源振動的振幅有關,振幅越大,響度越大;響度還與距聲源的遠近有關,距聲源越近,響度越大。(3)音色是指聲音的品質與特征,它與聲源的材料、結構有關。不同物體發出聲音的音調和響度可能相同,但音色卻一定不同。人的聽覺所能聽到的聲音頻率范圍在20Hz到20000Hz之間。高于20000Hz叫超聲波,低于20Hz叫次聲波。聲音的利用聲音的利用:(1)聲音能夠傳遞信息。人們說話進行交流,醫生用聽診器查病,敲擊鐵軌判斷故障等,都是聲音傳遞信息的例子。(2)聲音可以傳遞能量。飛機起飛時,旁邊建筑物玻璃被振響、爆炸聲震碎玻璃、雪山中不能高聲說話、超聲波碎石機振碎人體內結石等現象,都說明聲音在傳播過程中伴隨著能量傳播。噪聲危害與控制(1)廣義上講,凡是影響我們正常生活、學習和工作,以及對人們活動產生干擾的聲音都叫噪聲。(2)噪聲的控制主要從噪聲的產生、噪聲的傳播和噪聲的接收三方面加以控制。(課堂●分類突破……精選考點典例研析技法重悟通……考點演練)題型一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典例1](2023 井研縣模擬)關于聲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通常情況下,聲音在空氣中傳播得最快B.聲音不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C.聲音具有能量D.聲音可以在真空中傳播【答案】C【解答】解:A、通常情況下,聲音在固體中傳播速度最大,液體次之,在氣體中傳播速度最小,故A錯誤;B、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故B錯誤;C、聲音具有能量,故C正確;D、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故D錯誤。故選:C。【對點訓練1】(2023 潮南區模擬)一輛汽車在某段平直公路上勻速行駛時,進入某超聲測速區域,如圖所示。當該車運動到距測速儀555m時,測速儀向該車發出一超聲波,3s后收到從車返回的信號。已知超聲波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40m/s,則此超聲波經過的路程是 m,該車的速度是 m/s。若該路段限速120km/h,則該車 (選填“超速”或“不超速”)。【答案】1020;30;不超速。【解答】解:(1)根據v=可得,此超聲波所經過的路程:s聲=v聲t=340m/s×3s=1020m;(2)若汽車的速度為v,超聲測速儀發出的信號=1.5s后與汽車相遇,由v=可得,在這段時間內,汽車運動的路程與超聲波運動的路程關系式為:v×1.5s+340m/s×1.5s=555m,解得:v=30m/s=108km/h,因為108km/h<120km/h,所以則該車不超速。故答案為:1020;30;不超速。題型二 聲音的特性[典例2](2023春 夏津縣期末)下列有關聲現象的說法正確的是( )A.甲圖:擊鼓時,力度不同,紙屑被彈起的高度不同,說明響度與頻率有關B.乙圖:正在發聲的音叉,使乒乓球反復彈起,說明發聲的物體在振動C.丙圖:逐漸抽出罩內空氣,聽到鈴聲漸小,說明聲音的傳播不需要介質D.丁圖:改變鋼尺伸出桌邊長度,發出聲音的音調不同,說明音調與振幅有關【答案】B【解答】解:A、圖中擊鼓的力度不同,紙屑被彈起的高度不同,鼓面的振幅不同,說明響度與振幅有關,故A錯誤;B、圖中正在發聲的音叉,使乒乓球反復彈起,音叉振動發聲,說明發聲的物體在振動,故B正確;C、逐漸抽出罩內空氣,聽到鈴聲漸小,說明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故C錯誤;D、改變圖中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鋼尺振動的快慢不同,鋼尺發出聲音的音調不同,說明音調與頻率有關,故D錯誤。故選:B。【對點訓練2】(2023 鄂州)鄂州是全國文明城市,為了不影響他人,市民在公共場所不高聲喧嘩,說話盡量輕言細語。這里“輕言細語”是指聲音的( )A.音調低 B.響度小 C.音色美 D.頻率低【答案】B【解答】解:輕言細語是指聲音的響度小。故選:B。題型三 噪聲[典例3](2023 城西區校級二模)聲音無處不在,下列關于聲現象說法正確的是( )A.物體振動得越快,發出的音調越低B.“高聲大叫”“低聲細雨”這里的“高”,“低”是指音調C.考場周邊“禁止鳴笛”是防止噪聲產生D.聲控鎖是通過響度識別不同的聲音【答案】C【解答】解:A、音調的高低與頻率有關,頻率越快,音調越高,故A錯誤;B、“高聲大叫”“低聲細雨”這里的“高”,“低”是指響度,故B錯誤;C、考場周邊“禁止鳴笛”是防止噪聲產生,故C正確;D、因為每個人發聲的音色不同,則聲紋鎖是依據音色來進行判斷的,只能按照設定的音色打開,故D錯誤。故選:C。【對點訓練3】(2023 赤峰)教師監考時不能穿硬底鞋,以減小噪聲對考生的干擾,這是( )A.在聲源處減弱噪聲 B.阻斷噪聲的傳播途徑C.防止噪聲進入耳朵 D.減小噪聲傳播速度【答案】A【解答】解:教師監考時不能穿硬底鞋,以減小走路振動產生的聲音,以減小噪聲對考生的干擾,這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故A正確,BCD錯誤。故選:A。(課時●過關檢測……關鍵能力分層施練素養重提升……課后練習)1.(2023 安徽)圖示為一種身高測量儀,其頂部的感應器豎直向下發射超聲波信號,經下方物體反射后返回,被感應器接收。某同學站上測高臺,感應器記錄信號從發射到接收所經歷的時間為5×10﹣3s。已知感應器距測高臺的高度為2.5m,空氣中的聲速取340m/s,則該同學的身高為( )A.1.70m B.1.65m C.0.85m D.0.80m【答案】B【解答】解:感應器記錄信號從發射到接收所經歷的時間為5×10﹣3s,超聲波從感應器到人的頭部的傳播時間為該時間的,則感應器到人頭部的距離:s=vt=340m/s××5×10﹣3s=0.85m;人的身高h=2.5m﹣0.85m=1.65m。故選:B。2.(2023 喀喇沁旗一模)如圖所示,是博物館珍藏的古代青銅“魚洗”,注入半盆水后,用雙手搓把手,會發出嗡嗡聲,盆內水花四濺。傳說,眾多“魚洗”聲能匯集成千軍萬馬之勢,曾嚇退數十里外的敵軍。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魚洗”發出的聲音只能靠盆中水傳入人耳B.“魚洗”發出嗡嗡聲不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C.眾多“魚洗”聲匯集改變了聲音的傳播速度D.“水花四濺”說明發聲的“魚洗”正在振動【答案】D【解答】解:A、“魚洗”發出的聲音能靠盆中水和空氣傳入人耳,故A錯誤;B、“魚洗”發出嗡嗡聲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故B錯誤;C、眾多“魚洗”聲匯集不能改變聲音的傳播速度,可以增大聲音的響度,故C錯誤;D、“水花四濺”說明發聲的“魚洗”正在振動,故D正確。故選:D。3.(2023 鶴山市校級二模)如圖所示,主要描述聲音能夠傳遞能量的是( )A.甲:蝙蝠利用超聲波確定障礙位置B.乙:利用超聲波擊碎人體內的結石C.丙:利用聲吶探測魚群位置和海底的情況D.丁:利用“B超”對孕婦做常規檢查【答案】B【解答】解:A、蝙蝠利用超聲波確定障礙位置說明聲音可以傳遞信息,故A不符合題意;B、利用超聲波擊碎人體內的結石,說明聲音可以傳遞能量,故B符合題意;C、利用聲吶探測魚群位置和海底的情況,說明聲音可以傳遞信息,故C不符合題意;D、利用“B超”對孕婦做常規檢查說明聲音可以傳遞信息,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B。4.(2023 邗江區校級三模)如圖是一款最新磁懸浮藍牙音箱,它由一個球形音箱和一個磁懸浮底座組成。音箱懸浮在空中,一邊旋轉一邊播放毛不易的歌曲。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根據音調可以判斷出是哪位歌手的歌聲B.毛不易的歌聲不是靠空氣傳到人耳的C.最新磁懸浮藍牙音箱是高科技產品,發聲不需要振動D.調節音量開關,調大音量,聲音的響度就變大【答案】D【解答】解:A、不同人聲帶產生的聲音的音色一般不同,我們在幕后能聽出是韓紅的歌聲是根據音色判斷的,故A錯誤;B、聲音的傳播靠介質;我們聽到毛不易的歌聲是靠空氣傳到人耳的,故B錯誤;C、聲音是物體振動產生的,最新磁懸浮藍牙音箱是高科技產品,但是其發聲仍需要振動,故C錯誤;D、聲音的三個特征分別是:音調、響度、音色,是從不同角度描述聲音的,調節音量開關,調大音量,聲音的響度就變大,故D正確。故選:D。5.(2023 深圳)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在學校內禁止鳴笛,這是在聲音的傳播過程中減弱噪音B.響鈴聲音太大音調高C.校內廣播屬于聲音傳播信息D.同學們“唰唰”寫字的聲音是次聲波【答案】C【解答】解:A、在學校內禁止鳴笛,這是在聲音的聲源處減弱噪音,故A錯誤;B、響鈴聲音太大指的是響度大,故B錯誤;C、校內廣播屬于利用聲音來傳播信息,故C正確;D、同學們“唰唰”寫字的聲音能被聽到,不是次聲波,故D錯誤。故選:C。6.(2023 河南)簫是我國的一種傳統樂器,如圖所示,演奏者吹簫時,發出的聲音是由于空氣柱的 而產生的,演奏者用手指按壓不同位置的氣孔,是為了改變聲音的 。【答案】振動;音調。【解答】解:簫發出的聲音是空氣柱振動產生的;演奏者用手指按壓不同位置的氣孔,則發聲的空氣柱長度不同,振動頻率不同,因此主要是改變聲音的音調。故答案為:振動;音調。7.(2023 鄲城縣三模)2023年春晚上,《百鳥歸巢》以黃昏構筑意象,以洞簫模擬鳥啼聲,更以吐音表現歸巢的輕快活潑的氣氛,完美地讓流行音樂與文化遺產邂逅碰撞。其中洞簫發出的聲音是通過 傳入現場觀眾耳中的;觀眾在樂聲中感受到了百鳥歸巢的輕快活潑氣氛,這說明聲音能傳遞 。【答案】空氣;信息。【解答】解:洞簫發出的聲音是通過空氣傳到觀眾耳中;觀眾在樂聲中感受到了百鳥歸巢的輕快活潑氣氛,這說明聲音能傳遞信息。故答案為:空氣;信息。8.(2023 貴州)如圖所示是戰國時期的曾侯乙編鐘,它由多個青銅制成的鐘按大小編組懸掛。用相同力度敲擊,大鐘聲音低沉、渾厚,小鐘聲音高昂、清脆,這是因為聲音的 不同。(填寫聲音特性名稱)【答案】音調。【解答】解:用相同力度敲擊編鐘,編鐘的大小不同,振動頻率不同;大鐘聲音低沉、渾厚,小鐘聲音高昂、清脆,這是因為聲音的音調不同。故答案為:音調。9.(2023 九龍坡區校級模擬)如圖所示,“入班即靜”要求同學們在教室養成輕聲說話的習慣,當同學們交流時,聲音是通過 傳播的;從控制噪聲的角度分析,這是在 處減弱噪聲的。【答案】空氣;聲源。【解答】解: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當同學們交流時,聲音是通過空氣傳播的。在教室養成輕聲說話的習慣,從控制噪聲角度來看,是從聲源處減弱噪聲。故答案為:空氣;聲源。10.(2023春 巴彥淖爾期中)如圖所示,用鋼尺做實驗,探究影響聲音高低、強弱的因素。(1)鋼尺緊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邊短一些,撥動鋼尺,聽振動發出的聲音;然后伸出桌邊長一些,再撥動鋼尺,聽振動發出的聲音,兩次振動幅度大致相同。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越短,振動越 (選填“快”或“慢”),發出聲音的音調越 (選填“高”或“低”),說明音調的高低與 有關。(2)鋼尺緊按在桌上,伸出桌面的長度保持不變,先撥動鋼尺振動的幅度小一些,再讓鋼尺震動的幅度大一些。鋼尺振動的幅度越小,發出聲音的響度越 (選填“大”或“小”),站在離鋼尺越遠的地方,聽到的聲音越 (選填“強”或“弱”)。(3)實驗表明:影響聲音高低的因素是聲源振動的 ,影響聲音強弱的因素是聲音的 ,聽到聲音的強弱還跟 有關。(4)本實驗用到的實驗方法有 (選填“控制變量法”、“轉換法”或“對比法”)。【答案】(1)快;高;振動的快慢;(2)小;弱;(3)頻率;振幅;距發聲體的遠近;(4)控制變量法【解答】解:(1)鋼尺伸出桌邊越短,振動越快,頻率越高,音調越高,說明音調與振動的快慢即頻率有關。(2)用力撥動鋸條,使物體振動幅度變大。當振幅變小時,聲音的響度變小;響度的大小與振幅和距離發聲體的遠近有關,故站在離鋼尺越遠的地方,聽到發出的聲音越弱;(3)音調與振動的快慢即頻率有關;聲音的響度與物體振動幅度有關,振幅越大,響度越大;振幅越小,發出聲音的響度越小;站在離鋼尺越遠的地方,聽到發出的聲音越小,說明聲音的響度不僅與振幅有關還與距發聲體的遠近有關;(4)該實驗中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控制變量法。故答案為:(1)快;高;振動的快慢;(2)小;弱;(3)頻率;振幅;距發聲體的遠近;(4)控制變量法。如圖是小明“探究聲音特性”的兩個實驗:(1)實驗一:如圖甲中A所示用豎直懸掛的泡沫塑料球接觸發聲的音叉時,泡沫塑料球被彈起,這個現象說明 ;如圖甲中B所示,敲擊右邊的音叉,左邊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彈起,這一現象既可以說明發聲的物體在振動,還能說明聲音在空氣中是以聲波的形式傳播的,聲波具有 。(2)實驗二:如圖乙所示,有4支相同材料、相同厚度的玻璃量筒,其中a、b、c等高,a、b內徑相同,c、d內徑相同。各量筒內裝的水如圖乙所示,小明根據所聽聲音音調的高低猜想氣柱發聲的頻率可能與1、氣柱的長短有關;2、量筒的內徑有關;3、水柱的長度有關;①若探究“氣柱越長,發聲的音調越高”,應選量筒 (填字母代號),其中所用到的科學研究方法是 法;②若選擇的是量筒b、c,則探究的是 ;③小明用同樣大小的力在c和d的口上吹氣,使它們發聲,則所發出的聲音音調 (選填“c高”、“d高”或“一樣高”);④如果用同樣大小的力敲擊c和d使它們發聲, 所發出的聲音音調較低。【答案】(1)發聲的物體在振動;能量;(2)①a、b;控制變量;②氣柱發聲頻率跟橫截面積的關系;③一樣高;④d。【解答】解:(1)實驗一:如圖甲,用豎直的懸掛的泡沫塑料球接觸發聲的音叉時,泡沫塑料球會被彈起,這個現象說明發聲的物體在振動;如圖乙,敲擊右邊的音叉,左邊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彈起,說明聲音可以在空氣中傳播,還能說明聲波能傳遞能量。(1)實驗二:①當探究“發聲的音調高低與氣柱長度的關系”時,要控制量筒的粗細相同,氣柱長短不同,觀察圖中可知a、b符合條件;一個量與多個量有關,要控制其它量不變,研究與其中一個量的關系,這種研究問題的方法叫控制變量法,因此所用到的科學研究方法是控制變量法;②對比b、c可以發現:氣柱長短相同,但量筒的粗細不同,所以這兩個探究的是“氣柱發聲頻率跟橫截面積的關系”,且氣柱愈細,發聲的音調愈高;③發聲的音調高低與空氣柱的長度、粗細有關,而c、d中空氣柱的長度、粗細都相同,因此吹c、d時,發出聲音的音調一樣高。④用敲擊的辦法也能使量筒發聲,聲音主要是量筒和水柱的振動發出的,量筒中盛水越多,量筒和水的質量越大,越難振動,即振動越慢,音調越低,故d的音調比c低。故答案為:(1)發聲的物體在振動;能量;(2)①a、b;控制變量;②氣柱發聲頻率跟橫截面積的關系;③一樣高;④d。12.(2023 泰山區三模)在某段區間測速路段,交管部門在公路上設置了固定測速儀。如圖所示,汽車向放置在路中的測速儀勻速駛來,測速儀向汽車發出兩次短促的超聲波信號,第一次發出信號到測速儀接收到信號用時0.6s,第二次發出信號到測速儀接收到信號用時0.4s。若兩次發出信號的間隔是1.1s,超聲波的速度為340m/s,求:(1)汽車從反射第一次信號到反射第二次信號間行駛的路程;(2)汽車行駛的速度。【答案】(1)汽車從反射第一次信號到反射第二次信號間行駛的路程為34m;(2)汽車行駛的速度為34m/s。【解答】解:(1)第一次發出信號到測速儀接收到信號用時0.6s,所以第一次信號到達汽車的時間為0.3s,汽車反射第一次信號時,汽車距測速儀:s1=v聲t1=340m/s×0.3s=102m;第二次發出信號到測速儀接收到信號用時0.4s,所以第二次信號到達汽車的時間為0.2s,汽車反射第二次信號時,汽車距測速儀:s2=v聲t2=340m/s×0.2s=68m;汽車從反射第一次信號到反射第二次信號間行駛的路程:s'=s1﹣s2=102m﹣68m=34m;(2)這34m共耗用時間:t'=Δt﹣t1+t2=1.1s﹣0.3s+0.2s=1s,所以汽車的車速為:v'===34m/s。答:(1)汽車從反射第一次信號到反射第二次信號間行駛的路程為34m;(2)汽車行駛的速度為34m/s。13.(2023 和田地區開學)當動車以某一速度沿直線勻速行駛時,在進入某一隧道前800m處鳴笛,司機在鳴笛4s后聽到隧道口處山崖反射的回聲,聲音在空氣中的速度為v空=340m/s。求:(1)聲音在4s內傳播的距離。(2)當司機聽到反射的回聲時,他離隧道口的距離。(3)動車行駛的速度。【答案】(1)聲音在4s內傳播的距離為1360m;(2)當司機聽到反射的回聲時,他離隧道口的距離是560m;(3)動車行駛的速度是216km/h。【解答】解:(1)根據v=得聲音傳播的距離:s聲=v聲t=340m/s×4s=1360m;(2)動車和聲音的運動示意圖如下:由圖知,司機聽到反射的回聲時,他離隧道口的距離:s=s聲﹣s0=1360m﹣800m=560m;(3)由題意知,動車行駛的距離為:s車=s0﹣s=800m﹣560m=240m;動車的速度:v車===60m/s=216km/h。答:(1)聲音在4s內傳播的距離為1360m;(2)當司機聽到反射的回聲時,他離隧道口的距離是560m;(3)動車行駛的速度是216km/h。14.(2023 漢陰縣校級開學)如圖甲所示為西寶高速上的測度裝置,其主要部件為距離傳感器,它利用發出和接收超聲波再經過計算機處理來檢測汽車的速度。(1)超聲波的頻率高于 Hz,超聲波 (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傳播。(2)若汽車運動的s﹣t圖像如圖乙所示,請計算汽車運動的速度。(3)已知超聲波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40m/s,某次檢測車速時,汽車以(2)中速度行駛,傳感器發出到接收超聲波信號用時1s,則發出超聲波信號時汽車與傳感器之間的距離是多少?【答案】(1)20000;不能;(2)汽車運動的速度是30m/s;(3)發出超聲波信號時汽車與傳感器之間的距離是170m。【解答】解:(1)超聲波的頻率高于20000Hz,超聲波不能在真空中傳播;(2)由圖乙可知,汽車運動3s時,通過路程為90m,則汽車運動的速度:v===30m/s;(3)超聲波傳播的距離:s聲=v聲t聲=340m/s×1s=340m,由于聲音發生了反射,所以超聲波信號遇到汽車時,汽車與傳感器之間的距離為:s1=s聲=×340m=170m。故答案為:(1)20000;不能;(2)汽車運動的速度是30m/s;(3)發出超聲波信號時汽車與傳感器之間的距離是170m。15.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的閱兵式上,習近平主席溫情問候:“同志們辛苦了。”人民解放軍堅定回應:“為人民服務!”(1)習主席和人民解放軍的聲音是通過 傳到現場觀眾的耳內的。(2)如圖示以“70”造型中的任何一架直升機作為參照物,其它直升機都是 的,以天安門作為參照物,則直升機是 的。(以上選填“運動”或“靜止”)(3)被中國民眾親切地稱為“彭麻麻”的彭麗媛是著名的歌唱家,她演唱《父老鄉親》等膾炙人口的歌曲,她的歌聲悅耳動聽,是指她的聲音 好。(填聲音特性)(4)此次受閱的還有無人機方隊,無人機常用聲吶裝置測定高度,該裝置利用的是 (填“超聲波”或“次聲波”)經地面反射形成的回聲。若該無人機發射聲波經2s后收到回聲,則無人機高度為 m(聲波在空氣中傳播速度為340m/s)【解答】:(1)習主席和人民解放軍的聲音是通過空氣傳到現場觀眾的耳內;(2)“70”造型中的飛機以相同的速度運動,選擇任何一架飛機作為參照物,和其它飛機之位置沒有變化,所以以“70”造型中的任何一架飛機為參照物,其他飛機都是靜止的;以天安門作為參照物,直升機與天安門之間有位置的變化,直升機是運動的;(3)“悅耳動聽”是指聲音有著好的品質,是指聲音的音色好;(4)無人機常用聲吶裝置測定高度,屬于超聲波的應用,利用超聲波能傳遞信息;超聲波從地面到無人機的時間為:t=×2s=1s;由v=可知,無人機的高度為:s=vt=340m/s×1s=340m。故答案為:(1)空氣;(2)靜止;運動;(3)音色;(4)超聲波;340。1.如圖所示為一固定于地面的超聲波測速儀,當被測車輛沿直線勻速行駛至測速儀正前方720m時,測速儀發出一超聲波信號,該信號被汽車反射后又被測速儀接收,若已知信號從發出到接收歷時4s,超聲波的傳播速度為340m/s,則該車的速度為( )A.17m/s B.20m/s C.27.5m/s D.36m/s【答案】B【解答】解:測速儀發出一超聲波信號,到該信號與汽車相遇的時間t=×4s=2s,由v=可知,超聲波信號與汽車相遇時,汽車與測試儀的距離:s=v聲t=340m/s×2s=680m;則汽車在這段時間行駛的路程:s車=L﹣s=720m﹣680m=40m;汽車的速度:v車===20m/s,故B正確。故選:B。2.有一段長為18m的裝滿水的鐵管,將耳朵貼在裝滿水的鐵管一端,在另一端敲一下,能聽到幾次聲音?(已知:聲音在鐵、水和空氣中的傳播速度依次為5200m/s、1500m/s和340m/s。人耳能分清前后兩次聲音的時間間隔要大于0.1s)( )A.1次 B.2次 C.3次 D.4次【答案】A【解答】解:聲音在鐵、水、空氣中傳播18m所用的時間分別為:t1===0.003s;t2===0.012s;t3===0.053s。由三次時間比較可以看出,相差不到0.1s,所以人耳是分辨不出來的,只能聽到混在一起的一次聲音。故選:A。3.為了監督司機遵守限速規定,交管部門在公路上設置了固定測速儀。如圖所示,汽車向放置在路中的測速儀勻速駛來,測速儀向汽車發出兩次短促的(超聲波)信號,第一次發出信號到測速儀接收到信號用時0.5s,第二次發出信號到測速儀接收到信號用時0.3s,若發出兩次信號的時間間隔是0.9s,超聲波的速度是340m/s.則( )A.汽車接收到第一次信號時,距測速儀170mB.汽車接收到第二次信號時,距測速儀102mC.汽車的速度是26.2m/sD.汽車的速度是42.5m/s【答案】D【解答】解:A、第一次發出信號到測速儀接收到信號用時0.5s,所以第一次信號到達汽車的時間為0.25s,由v=可得:汽車接收到第一次信號時,汽車距測速儀:s1=v聲t1=340m/s×0.25s=85m;故A錯誤;B、第二次發出信號到測速儀接收到信號用時0.3s,所以第二次信號到達汽車的時間為0.15s,汽車接收到第二次信號時,汽車距測速儀:s2=v聲t2=340m/s×0.15s=51m;故B錯誤;CD、汽車在兩次信號的間隔過程中,行駛了:s′=s1﹣s2=85m﹣51m=34m;這34m共用了:t′=Δt﹣t1+t2=0.9s﹣0.25s+0.15s=0.8s,所以汽車的車速為:v′===42.5m/s.故C錯誤,D正確。故選:D。4.一列高速列車A以40m/s的速度在平直軌道上勻速行駛,與之相鄰的另一軌道上的高速列車B正以60m/s的速度迎面駛來。A車司機拉響汽笛,發出兩聲短促的汽笛聲,汽笛聲之間的時間間隔為1s。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恒為340m/s,兩車未相遇,則B車接收到這兩聲汽笛信號的時間間隔是 s。【答案】0.75。【解答】解:已知A車速度vA=40m/s,B車速度vB=60m/s,假設兩車相距為s,第一次收到笛聲用的時間:t1=;1s后發出第二次笛聲,此時兩相距:s′=s﹣(vA+vB)Δt=s﹣(40m/s+60m/s)×1s=s﹣100m,B車收到第二次笛聲時需要的時間:t2=,由于1s后發出二次笛聲,則兩次聽到時間差為:Δt=1s+t2﹣t1=1s+﹣=1s﹣=1s﹣=0.75s。故答案為:0.75。5.已知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與空氣的溫度有關,在一定的范圍內,其關系如下表格所示:空氣溫度t℃/ 0 5 10 15 20 25 …聲音速度v/m s﹣1 331 334 337 340 343 346 …(1)如果測得今天聲音在空氣的速度為338.2m/s,則今天的氣溫是 ℃。(2)有甲、乙兩輛汽車,甲車在后,乙車在前,沿平直的公路上分別以20m/s和10m/s同向行駛,當相距660m時,甲車鳴笛,經過多長時間乙車司機聽到甲車的鳴笛聲?乙車司機聽到甲車的鳴笛聲立即鳴笛,當甲車司機聽到乙車的鳴笛聲時,兩車相距多遠?(當時氣溫為15℃。)【解答】解:(1)分析表中數據發現,溫度每升高5℃,聲速增大3m/s,因此聲速為338.2m/s時,溫度為×5℃=12℃。(2)此時聲音的方向與兩車運動的方向相同,乙車司機聽到甲車的鳴笛聲的時間為t,所以:340m/st=10m/st+660m解得:t=2s此時兩車間的距離為:s=660m﹣(20m/s﹣10m/s)×2s=640m;甲車聽到鳴笛聲時所用的時間為t′:340m/st′+20m/st′=640m甲車聽鳴笛聲時所用的時間為:t′≈1.8s兩車之間的距離為:640m﹣1.8s×(20m/s﹣10m/s)=622m故答案為:(1)12;(2)當相距660m時,甲車鳴笛,經過2s乙車司機聽到甲車的鳴笛聲;乙車司機聽到甲車的鳴笛聲立即鳴笛,當甲車司機聽到乙車的鳴笛聲時,兩車相距622m。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01聲現象【課程標準】1、通過實驗探究,認識聲音的產生和傳播:聲音的產生;聲音的傳播;聲速;聲波的反射;回聲2、樂音的三要素:音調;響度;音色3、噪聲的危害和控制:噪聲的來源;噪聲的危害;噪聲的防治4、聲的利用:超聲波;次聲波;超聲波在生產、生活、科學技術中的一些應用【思維導圖】(知識●逐點夯實……必備知識系統梳理基礎重落實……復習自修)聲音的產生與傳播1.聲音的產生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正在振動的物體叫聲源;一切發聲體都在振動,振動停止,發聲停止。2.聲音的傳播(1)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傳播聲音的介質可以是固體、液體和氣體,真空不能傳聲。振動停止,發聲停止,但聲音不會馬上消失。(2)聲音是以波的形式傳播的,叫聲波。聲波的傳播也伴隨著能量的傳播。有聲音一定有聲源在振動,有聲源振動不一定能聽見聲音。3.聲速(1)聲波在介質中的傳播速度叫聲速,聲速大小跟介質有關。一般情況下,聲音在固體中傳播最快,液體中較快,氣體中最慢。在15℃時,空氣中的聲速是340m/s。(2)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被反射回來,再傳入人的耳朵,人聽到反射回來的聲音叫回聲。聲音的特性聲音的特性:聲音的特性有音調、響度和音色三個方面。(1)音調是指聲音的高低。音調高低是由聲源振動的頻率決定的,頻率越高,音調越高;頻率越低,音調越低。(2)響度是指聲音的大小。響度與聲源振動的振幅有關,振幅越大,響度越大;響度還與距聲源的遠近有關,距聲源越近,響度越大。(3)音色是指聲音的品質與特征,它與聲源的材料、結構有關。不同物體發出聲音的音調和響度可能相同,但音色卻一定不同。人的聽覺所能聽到的聲音頻率范圍在20Hz到20000Hz之間。高于20000Hz叫超聲波,低于20Hz叫次聲波。聲音的利用聲音的利用:(1)聲音能夠傳遞信息。人們說話進行交流,醫生用聽診器查病,敲擊鐵軌判斷故障等,都是聲音傳遞信息的例子。(2)聲音可以傳遞能量。飛機起飛時,旁邊建筑物玻璃被振響、爆炸聲震碎玻璃、雪山中不能高聲說話、超聲波碎石機振碎人體內結石等現象,都說明聲音在傳播過程中伴隨著能量傳播。噪聲危害與控制(1)廣義上講,凡是影響我們正常生活、學習和工作,以及對人們活動產生干擾的聲音都叫噪聲。(2)噪聲的控制主要從噪聲的產生、噪聲的傳播和噪聲的接收三方面加以控制。(課堂●分類突破……精選考點典例研析技法重悟通……考點演練)題型一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典例1](2023 井研縣模擬)關于聲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通常情況下,聲音在空氣中傳播得最快B.聲音不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C.聲音具有能量D.聲音可以在真空中傳播【對點訓練1】(2023 潮南區模擬)一輛汽車在某段平直公路上勻速行駛時,進入某超聲測速區域,如圖所示。當該車運動到距測速儀555m時,測速儀向該車發出一超聲波,3s后收到從車返回的信號。已知超聲波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40m/s,則此超聲波經過的路程是 m,該車的速度是 m/s。若該路段限速120km/h,則該車 (選填“超速”或“不超速”)。題型二 聲音的特性[典例2](2023春 夏津縣期末)下列有關聲現象的說法正確的是( )A.甲圖:擊鼓時,力度不同,紙屑被彈起的高度不同,說明響度與頻率有關B.乙圖:正在發聲的音叉,使乒乓球反復彈起,說明發聲的物體在振動C.丙圖:逐漸抽出罩內空氣,聽到鈴聲漸小,說明聲音的傳播不需要介質D.丁圖:改變鋼尺伸出桌邊長度,發出聲音的音調不同,說明音調與振幅有關【對點訓練2】(2023 鄂州)鄂州是全國文明城市,為了不影響他人,市民在公共場所不高聲喧嘩,說話盡量輕言細語。這里“輕言細語”是指聲音的( )A.音調低 B.響度小 C.音色美 D.頻率低題型三 噪聲[典例3](2023 城西區校級二模)聲音無處不在,下列關于聲現象說法正確的是( )A.物體振動得越快,發出的音調越低B.“高聲大叫”“低聲細雨”這里的“高”,“低”是指音調C.考場周邊“禁止鳴笛”是防止噪聲產生D.聲控鎖是通過響度識別不同的聲音【對點訓練3】(2023 赤峰)教師監考時不能穿硬底鞋,以減小噪聲對考生的干擾,這是( )A.在聲源處減弱噪聲 B.阻斷噪聲的傳播途徑C.防止噪聲進入耳朵 D.減小噪聲傳播速度(課時●過關檢測……關鍵能力分層施練素養重提升……課后練習)1.(2023 安徽)圖示為一種身高測量儀,其頂部的感應器豎直向下發射超聲波信號,經下方物體反射后返回,被感應器接收。某同學站上測高臺,感應器記錄信號從發射到接收所經歷的時間為5×10﹣3s。已知感應器距測高臺的高度為2.5m,空氣中的聲速取340m/s,則該同學的身高為( )A.1.70m B.1.65m C.0.85m D.0.80m2.(2023 喀喇沁旗一模)如圖所示,是博物館珍藏的古代青銅“魚洗”,注入半盆水后,用雙手搓把手,會發出嗡嗡聲,盆內水花四濺。傳說,眾多“魚洗”聲能匯集成千軍萬馬之勢,曾嚇退數十里外的敵軍。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魚洗”發出的聲音只能靠盆中水傳入人耳B.“魚洗”發出嗡嗡聲不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C.眾多“魚洗”聲匯集改變了聲音的傳播速度D.“水花四濺”說明發聲的“魚洗”正在振動3.(2023 鶴山市校級二模)如圖所示,主要描述聲音能夠傳遞能量的是( )A.甲:蝙蝠利用超聲波確定障礙位置B.乙:利用超聲波擊碎人體內的結石C.丙:利用聲吶探測魚群位置和海底的情況D.丁:利用“B超”對孕婦做常規檢查4.(2023 邗江區校級三模)如圖是一款最新磁懸浮藍牙音箱,它由一個球形音箱和一個磁懸浮底座組成。音箱懸浮在空中,一邊旋轉一邊播放毛不易的歌曲。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根據音調可以判斷出是哪位歌手的歌聲B.毛不易的歌聲不是靠空氣傳到人耳的C.最新磁懸浮藍牙音箱是高科技產品,發聲不需要振動D.調節音量開關,調大音量,聲音的響度就變大5.(2023 深圳)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在學校內禁止鳴笛,這是在聲音的傳播過程中減弱噪音B.響鈴聲音太大音調高C.校內廣播屬于聲音傳播信息D.同學們“唰唰”寫字的聲音是次聲波6.(2023 河南)簫是我國的一種傳統樂器,如圖所示,演奏者吹簫時,發出的聲音是由于空氣柱的 而產生的,演奏者用手指按壓不同位置的氣孔,是為了改變聲音的 。7.(2023 鄲城縣三模)2023年春晚上,《百鳥歸巢》以黃昏構筑意象,以洞簫模擬鳥啼聲,更以吐音表現歸巢的輕快活潑的氣氛,完美地讓流行音樂與文化遺產邂逅碰撞。其中洞簫發出的聲音是通過 傳入現場觀眾耳中的;觀眾在樂聲中感受到了百鳥歸巢的輕快活潑氣氛,這說明聲音能傳遞 。8.(2023 貴州)如圖所示是戰國時期的曾侯乙編鐘,它由多個青銅制成的鐘按大小編組懸掛。用相同力度敲擊,大鐘聲音低沉、渾厚,小鐘聲音高昂、清脆,這是因為聲音的 不同。(填寫聲音特性名稱)9.(2023 九龍坡區校級模擬)如圖所示,“入班即靜”要求同學們在教室養成輕聲說話的習慣,當同學們交流時,聲音是通過 傳播的;從控制噪聲的角度分析,這是在 處減弱噪聲的。10.(2023春 巴彥淖爾期中)如圖所示,用鋼尺做實驗,探究影響聲音高低、強弱的因素。(1)鋼尺緊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邊短一些,撥動鋼尺,聽振動發出的聲音;然后伸出桌邊長一些,再撥動鋼尺,聽振動發出的聲音,兩次振動幅度大致相同。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越短,振動越 (選填“快”或“慢”),發出聲音的音調越 (選填“高”或“低”),說明音調的高低與 有關。(2)鋼尺緊按在桌上,伸出桌面的長度保持不變,先撥動鋼尺振動的幅度小一些,再讓鋼尺震動的幅度大一些。鋼尺振動的幅度越小,發出聲音的響度越 (選填“大”或“小”),站在離鋼尺越遠的地方,聽到的聲音越 (選填“強”或“弱”)。(3)實驗表明:影響聲音高低的因素是聲源振動的 ,影響聲音強弱的因素是聲音的 ,聽到聲音的強弱還跟 有關。(4)本實驗用到的實驗方法有 (選填“控制變量法”、“轉換法”或“對比法”)。如圖是小明“探究聲音特性”的兩個實驗:(1)實驗一:如圖甲中A所示用豎直懸掛的泡沫塑料球接觸發聲的音叉時,泡沫塑料球被彈起,這個現象說明 ;如圖甲中B所示,敲擊右邊的音叉,左邊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彈起,這一現象既可以說明發聲的物體在振動,還能說明聲音在空氣中是以聲波的形式傳播的,聲波具有 。(2)實驗二:如圖乙所示,有4支相同材料、相同厚度的玻璃量筒,其中a、b、c等高,a、b內徑相同,c、d內徑相同。各量筒內裝的水如圖乙所示,小明根據所聽聲音音調的高低猜想氣柱發聲的頻率可能與1、氣柱的長短有關;2、量筒的內徑有關;3、水柱的長度有關;①若探究“氣柱越長,發聲的音調越高”,應選量筒 (填字母代號),其中所用到的科學研究方法是 法;②若選擇的是量筒b、c,則探究的是 ;③小明用同樣大小的力在c和d的口上吹氣,使它們發聲,則所發出的聲音音調 (選填“c高”、“d高”或“一樣高”);④如果用同樣大小的力敲擊c和d使它們發聲, 所發出的聲音音調較低。12.(2023 泰山區三模)在某段區間測速路段,交管部門在公路上設置了固定測速儀。如圖所示,汽車向放置在路中的測速儀勻速駛來,測速儀向汽車發出兩次短促的超聲波信號,第一次發出信號到測速儀接收到信號用時0.6s,第二次發出信號到測速儀接收到信號用時0.4s。若兩次發出信號的間隔是1.1s,超聲波的速度為340m/s,求:(1)汽車從反射第一次信號到反射第二次信號間行駛的路程;(2)汽車行駛的速度。13.(2023 和田地區開學)當動車以某一速度沿直線勻速行駛時,在進入某一隧道前800m處鳴笛,司機在鳴笛4s后聽到隧道口處山崖反射的回聲,聲音在空氣中的速度為v空=340m/s。求:(1)聲音在4s內傳播的距離。(2)當司機聽到反射的回聲時,他離隧道口的距離。(3)動車行駛的速度。14.(2023 漢陰縣校級開學)如圖甲所示為西寶高速上的測度裝置,其主要部件為距離傳感器,它利用發出和接收超聲波再經過計算機處理來檢測汽車的速度。(1)超聲波的頻率高于 Hz,超聲波 (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傳播。(2)若汽車運動的s﹣t圖像如圖乙所示,請計算汽車運動的速度。(3)已知超聲波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40m/s,某次檢測車速時,汽車以(2)中速度行駛,傳感器發出到接收超聲波信號用時1s,則發出超聲波信號時汽車與傳感器之間的距離是多少?15.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的閱兵式上,習近平主席溫情問候:“同志們辛苦了。”人民解放軍堅定回應:“為人民服務!”(1)習主席和人民解放軍的聲音是通過 傳到現場觀眾的耳內的。(2)如圖示以“70”造型中的任何一架直升機作為參照物,其它直升機都是 的,以天安門作為參照物,則直升機是 的。(以上選填“運動”或“靜止”)(3)被中國民眾親切地稱為“彭麻麻”的彭麗媛是著名的歌唱家,她演唱《父老鄉親》等膾炙人口的歌曲,她的歌聲悅耳動聽,是指她的聲音 好。(填聲音特性)(4)此次受閱的還有無人機方隊,無人機常用聲吶裝置測定高度,該裝置利用的是 (填“超聲波”或“次聲波”)經地面反射形成的回聲。若該無人機發射聲波經2s后收到回聲,則無人機高度為 m(聲波在空氣中傳播速度為340m/s)1.如圖所示為一固定于地面的超聲波測速儀,當被測車輛沿直線勻速行駛至測速儀正前方720m時,測速儀發出一超聲波信號,該信號被汽車反射后又被測速儀接收,若已知信號從發出到接收歷時4s,超聲波的傳播速度為340m/s,則該車的速度為( )A.17m/s B.20m/s C.27.5m/s D.36m/s2.有一段長為18m的裝滿水的鐵管,將耳朵貼在裝滿水的鐵管一端,在另一端敲一下,能聽到幾次聲音?(已知:聲音在鐵、水和空氣中的傳播速度依次為5200m/s、1500m/s和340m/s。人耳能分清前后兩次聲音的時間間隔要大于0.1s)( )A.1次 B.2次 C.3次 D.4次3.為了監督司機遵守限速規定,交管部門在公路上設置了固定測速儀。如圖所示,汽車向放置在路中的測速儀勻速駛來,測速儀向汽車發出兩次短促的(超聲波)信號,第一次發出信號到測速儀接收到信號用時0.5s,第二次發出信號到測速儀接收到信號用時0.3s,若發出兩次信號的時間間隔是0.9s,超聲波的速度是340m/s.則( )A.汽車接收到第一次信號時,距測速儀170mB.汽車接收到第二次信號時,距測速儀102mC.汽車的速度是26.2m/sD.汽車的速度是42.5m/s4.一列高速列車A以40m/s的速度在平直軌道上勻速行駛,與之相鄰的另一軌道上的高速列車B正以60m/s的速度迎面駛來。A車司機拉響汽笛,發出兩聲短促的汽笛聲,汽笛聲之間的時間間隔為1s。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恒為340m/s,兩車未相遇,則B車接收到這兩聲汽笛信號的時間間隔是 s。5.已知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與空氣的溫度有關,在一定的范圍內,其關系如下表格所示:空氣溫度t℃/ 0 5 10 15 20 25 …聲音速度v/m s﹣1 331 334 337 340 343 346 …(1)如果測得今天聲音在空氣的速度為338.2m/s,則今天的氣溫是 ℃。(2)有甲、乙兩輛汽車,甲車在后,乙車在前,沿平直的公路上分別以20m/s和10m/s同向行駛,當相距660m時,甲車鳴笛,經過多長時間乙車司機聽到甲車的鳴笛聲?乙車司機聽到甲車的鳴笛聲立即鳴笛,當甲車司機聽到乙車的鳴笛聲時,兩車相距多遠?(當時氣溫為15℃。)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01聲現象(原卷版).doc 01聲現象(解析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