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5張PPT)發明并不神秘魯科版四年級教學目標1、價值體認:通過課前調查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科技前沿的信息,了解發明的相關知識,培養愛國主義情感。2、責任擔當:通過活動實踐與體驗,了解生活中的創意小發明,樹立創造志向,培養創新意識與創造潛能,培養勤于思考、勇于實踐的品質。3、問題解決:在活動過程中培養學生收集資料和匯報交流的能力,學會整理與歸納資料,分享與交流,表達自己的想法。4、創意物化:在活動過程中,充分提煉并效法名家不迷信權威、勇于攀登高峰的精神,并將自己所學的知識應用于生活實踐。新知導入一、課前收集資料交流與展示課前老師布置了收集有關我國的四大發明以及科技前沿的信息,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新知導入美國有一位窮畫家叫利普曼,他常常在作畫時把橡皮弄丟,好不容易找到橡皮,可是鉛筆又不見了。等找到鉛筆時,創作的靈感已無影無蹤,他感到十分惱火。后來,他將橡皮用絲線捆到鉛筆的尾端。但用了沒多久,橡皮又掉了。為這事,他琢磨了好幾天,后來終于想出一個好主意。他剪下一小塊薄鐵皮,把橡皮和鉛筆繞著包在一起,這樣,橡皮和鉛筆就不容易分開了。利普曼為此申請了專利——這就是暢銷全世界的“帶橡皮的鉛筆”。二、發明家的故事——“帶橡皮的鉛筆”問題與思考讀了上面的故事,我們發現發明并不神秘,生活中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也可以將我們引上成功之路。那么,如何成為小小發明家呢?新知講解一、實踐與體驗:生活中常見的創意發明瑞士工程師喬治喜歡打獵,每次打獵回來總發現有一種草籽粘在衣服上,不易摘下。他把草籽放在放大鏡下仔細觀察,發現草籽上長有許多小鉤子,正是這些小鉤子緊緊地抓住了布料。受此啟發,他經過反復研究和無數次實驗,終于發明了尼龍搭扣,大大方便了人們的生活。蒼耳與尼龍搭扣新知講解一、實踐與體驗:生活中常見的創意發明普通的椅子無法調整高度,于是人們通過技術革新發明了能夠調整高度和旋轉角度的椅子。自由調整的旋轉升降椅新知講解一、實踐與體驗:生活中常見的創意發明以前的門只能通過推或拉才能打開,后來人們通過技術革新發明了旋轉門和自動感應門。旋轉門與自動感應門新知講解一、實踐與體驗:生活中常見的創意發明無葉風扇也叫空氣增倍機,它能產生自然持續的涼風,因無葉片,不會覆蓋塵土或傷到兒童插進的手指。更奇妙的是其造型奇特,外表既流行又清爽。無葉風扇新知講解一、實踐與體驗:生活中常見的創意發明創新的USB插頭設計,插進接口的同時還作為一個USB集線器,無限繼承。無限 USB新知講解一、實踐與體驗:生活中常見的創意發明它可以安全地攜帶多達6瓶的啤酒、軟飲,或水瓶。Sixpack拎瓶器新知講解一、實踐與體驗:生活中常見的創意發明熱愛生活的人,總渴望經營好身邊有限的每一寸空間。很少人會注意到欄桿,但有設計師就以此為出發點,設計了這么一款花盆greenbo,直接夾在欄桿上,于是呆板的鐵欄桿也裝飾上了新元素。當然放地上也很贊!Greenbo坐欄花盤新知講解思考:通過上面幾個發明的案例,你有什么想法和感受?新知講解創意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要細心觀察生活,將發明應用于生活;科學無處不在,創意就在身邊......新知講解發明創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愛迪生發明電燈時,為了找到合適的燈絲材料,共試驗過從世界各地我來的 1600 多種耐熱材料和 6000 多種植物纖維。愛迪生坦言:〝我的成功是從一路失敗中取得的。〞在課后調查生活中熟悉的物品,看看它們在技術上還有哪些不足,并提出一些改進的方法。新知講解1、你還搜集了哪些發明家的故事?把你發現的發明家的優秀品質記錄下來,與同學們分享一下吧!2、小組討論:與同伴交流自己的收獲。二、交流與評價新知講解二、交流與評價 楊振寧是出生在1922年,于1957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中國科學院院士,曾在粒子物理學、統計力學和凝聚態物理作出了巨大貢獻,并曾先后提出了楊-巴克斯特方程、宇稱不守恒定律,并開辟了量子可積系統和多體問題研究的新方向,是被Nature評為的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20位科學家之一。楊振寧的故事新知講解二、交流與評價 袁隆平是出生于1930年,研究開發出有著“東方魔稻”美譽的秈型雜交水稻品種的世界雜交水稻之父,是率先培育出水稻雄性不育系和第一個強優組合的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大幅度提高了國家的產糧水平,鹽堿地中也因他的研究可以種植出水稻。袁隆平的故事新知講解二、交流與評價 居里夫人(瑪麗·居里, 原名:Marie Skodowska Curie, 1867年11月7日---1934年7月4日)波蘭裔法國籍女物理學家、放射化學家,1903年和丈夫皮埃爾·居里及亨利·貝克勒爾共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1911年又因放射化學方面的成就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瑪麗·居里是第一個榮獲諾貝爾科學獎的女性科學家,也是第一位兩次榮獲諾貝爾科學獎的科學家。居里夫人的故事新知講解觀察圖 1和圖2中的物品,它們的功能分別是什么?再看一看圖3,與圖1、圖2相比,它的功能有了什么變化?三、拓展與創新課堂總結科學家的發明多奇妙呀!它啟發我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讓我們感受到了發明的樂趣,體會到發明不是高深莫測的事情,要增強自信心。作業布置發現日常生活中的創新發明,上網查找創新技術的靈感來源,并撰寫心得體會。板書設計發明并不神秘交流與展示實踐與體驗拓展與創新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兼職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魯科版綜合實踐活動四年級第1課《發明并不神秘》教學設計課題 《發明并不神秘》 單元 第一單元 學科 綜合實踐 年級 四年級教材分析 《發明并不神秘》是四年級湘教版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第一單元第一課,首先引導學生課前調查學習發明的相關知識,引導學生收集資料,然后在課上匯報交流收集到的資料,教師通過故事讓學生了解發明的相關知識,知道發明的小故事,然后通過活動實踐與體驗,了解生活中的創意小發明,使他們樹立創造志向,培養創新意識,其次在交流評價中分享自己的感受與發現,最后拓展與創新,討論放大鏡與指甲鉗結合的產品功能有什么優勢,培養學生的創造潛能,培養學生勤于思考,勇于實踐的品質。學習目標 1、價值體認:通過課前調查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科技前沿的信息,了解發明的相關知識,培養愛國主義情感。2、責任擔當:通過活動實踐與體驗,了解生活中的創意小發明,樹立創造志向,培養創新意識與創造潛能,培養勤于思考、勇于實踐的品質。3、問題解決:在活動過程中培養學生收集資料和匯報交流的能力,學會整理與歸納資料,分享與交流,表達自己的想法。4、創意物化:在活動過程中,充分提煉并效法名家不迷信權威、勇于攀登高峰的精神,并將自己所學的知識應用于生活實踐。重點 在活動過程中培養學生收集資料和匯報交流的能力,學會整理與歸納資料,分享與交流,表達自己的想法。難點 在活動過程中,充分提煉并效法名家不迷信權威、勇于攀登高峰的精神,并將自己所學的知識應用于生活實踐。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一、課前收集資料交流與展示1、師:課前老師布置了收集有關我國的四大發明以及科技前沿的信息,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2.師:同學們收集到的信息都非常豐富,老師也想和同學們分享老師收集的發明故事。二、發明家的故事——“帶橡皮的鉛筆”1、美國有一位窮畫家叫利普曼,他常常在作畫時把橡皮弄丟,好不容易找到橡皮,可是鉛筆又不見了。等找到鉛筆時,創作的靈感已無影無蹤,他感到十分惱火。后來,他將橡皮用絲線捆到鉛筆的尾端。但用了沒多久,橡皮又掉了。為這事,他琢磨了好幾天,后來終于想出一個好主意。他剪下一小塊薄鐵皮,把檬皮和鉛筆繞著包在一起,這樣,橡皮和鉛筆就不容易分開了。利普曼為此申請了專利——這就是暢銷全世界的“帶橡皮的鉛筆”。 2、問題與思考:讀了上面的故事,我們發現發明并不神秘,生活中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也可以將我們引上成功之路。那么,如何成為小小發明家呢? 挑個別小組上臺展示分享收集到的資料。認真聽故事思考 培養學生收集資料和匯報交流的能力,學會整理與歸納資料。講授新課 一、實踐與體驗1、師:發明創造存在于生活中,任何人都有發明創造的潛力。只要你注意觀察,善于發現,并能夠靈活運用有關知識,就能夠創新性地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體問題。比如以下幾個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創意發明。2、蒼耳與尼龍搭扣 瑞士工程師喬治喜歡打獵,每次打獵回來總發現有一種草籽 粘在衣服上,不易摘下。他把草籽放在放大鏡下仔細觀察,發現草籽上長有許多小鉤子,正是這些小鉤子緊緊地抓住了布料。受此啟發,他經過反復研究和無數次實驗,終于發明了尼龍搭扣,大大方便了人們的生活。3、自由調整的旋轉升降椅普通的椅子無法調整高度,于是人們通過技術革新發明了能夠調整高度和旋轉角度的椅子。4、旋轉門與自動感應門以前的門只能通過推或拉才能打開,后來人們通過技術革新發明了旋轉門和自動感應門。5、無葉風扇無葉風扇也叫空氣增倍機,它能產生自然持續的涼風,因無葉片,不會覆蓋塵土或傷到兒童插進的手指。更奇妙的是其造型奇特,外表既流行又清爽。6、無限USB創新的USB插頭設計,插進接口的同時還作為一個USB集線器,無限繼承。7、Sixpack拎瓶器它可以安全地攜帶多達6瓶的啤酒,軟飲,或水瓶。8、 Greenbo坐欄花盤 熱愛生活的人,總渴望經營好身邊有限的每一寸空間。很少人會注意到欄桿,但有設計師就以此為出發點,設計了這么一款花盆greenbo,直接夾在欄桿上,于是呆板的鐵欄桿也裝飾上了新元素。當然放地上也很贊!6、師:通過上面幾個發明的案例,你有什么想法和感受?(答案樣例:創意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要細心觀察生活,將發明應用于生活;科學無處不在,創意就在身邊...)7、師:當然,發明創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愛迪生發明電燈時,為了找到合適的燈絲材料,共試驗過從世界各地我來的 1600 多種耐熱材料和 6000 多種植物纖維。愛迪生坦言:〝我的成功是從一路失敗中取得的。〞在課后調查生活中熟悉的物品,看看它們在技術上還有哪些不足,并提出一些改進的方法。二、交流評價1、師:你還搜集了哪些發明家的故事?把你發現的發明家的優秀品質記錄下來,與同學們分享一下吧!(答案樣例:我還搜集了居里夫人的故事;我還搜集了愛迪生的故事;我還收集了袁隆平爺爺的故事...)2、我收集整理的資料:用圖文的形式,歸納整理自己收集的發明小資料。3、小組討論:學生交流自己的收獲4、楊振寧的故事楊振寧是出生在1922年,于1957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中國科學院院士,曾在粒子物理學、統計力學和凝聚態物理作出了巨大貢獻,并曾先后提出了楊-巴克斯特方程、宇稱不守恒定律,并開辟了量子可積系統和多體問題研究的新方向,是被Nature評為的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20位科學家之一。5、袁隆平的故事袁隆平是出生于1930年,研究開發出有著“東方魔稻”美譽的秈型雜交水稻品種的世界雜交水稻之父,是率先培育出水稻雄性不育系和第一個強優組合的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大幅度提高了國家的產糧水平,鹽堿地中也因他的研究可以種植出水稻。6、居里夫人的故事 居里夫人(瑪麗·居里, 原名:Marie Skodowska Curie, 1867年11月7日---1934年7月4日)波蘭裔法國籍女物理學家、放射化學家,1903年和丈夫皮埃爾·居里及亨利·貝克勒爾共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1911年又因放射化學方面的成就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瑪麗·居里是第一個榮獲諾貝爾科學獎的女性科學家,也是第一位兩次榮獲諾貝爾科學獎的科學家。三、拓展與創新觀察圖 1和圖2中的物品,它們的功能分別是什么?再看一看圖3,與圖1、圖2相比,它的功能有了什么變化? 認真聆聽與思考思考與分享交流自己的感受與收獲觀察、思考認真聆聽 通過活動實踐與體驗,了解生活中的創意小發明,使他們樹立創造志向,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造潛能。引導學生對自己本節課的實踐進行交流評價通過了解近現代中外發明家的故事,尤其是中國發明家的故事,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課堂小結 1、師小結:科學家的發明多奇妙呀!它啟發我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讓我們感受到了發明的樂趣,體會到發明不是高深莫測的事情;要增強自信心。2、布置作業:發現日常生活中的創新發明,上網查找創新技術的靈感來源,并撰寫心得體會。 總結課后完成調查作業 總結引導學生在課后繼續調查生活中創新發明的作品。板書 發明并不神秘交流與展示實踐與體驗拓展與創新附:學生學習評價表評價項目 自我評價 組員評價 教師評價 家長評價 綜合評價能提前收集關于發明小知識的資料積極參與展示活動積極參與討論與合作能與大家分享自己的感受與收獲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魯科版】《綜合實踐活動》四上 第1課《發明并不神秘》教案.doc 【魯科版】《綜合實踐活動》四上 第1課《發明并不神秘》課件.ppt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