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下冊暑期知識點分類練習(xí)--第七章《力》一、知識點梳理二、知識點分類練習(xí)知識點1:力的概念1. 關(guān)于力,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不相互接觸的物體也會產(chǎn)生力的作用,說明力可以脫離物體存在B. 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沒有發(fā)生改變,物體也可能受到力的作用C. 施力物體先施加力,經(jīng)過一段時間后受力物體才受到力D. 受力物體只受力的作用,不對施力物體施加力的作用2. 關(guān)于力的說法,下列結(jié)論正確的是( )A.只有接觸的物體間才可能相互施加力B.力可以離開物體獨立存在C.靜止的物體不受力,運動的物體才受力D.受力的物體同時也是施力的物體知識點2:力的作用效果3. 下列事實中,最能說明力能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是( )A. 人坐在軟席沙發(fā)上B. 跳傘運動員在空中沿豎直方向勻速下落C. 用力壓氣球,氣球被壓扁D. 足球運動員用頭把飛來的足球頂回去4. 如圖所示,關(guān)于“力的作用效果”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 線的拉力可使釣魚桿發(fā)生形變B. 瓶發(fā)生形變產(chǎn)生的力改變了海綿的形狀C. 球拍對乒乓球的作用力只能改變乒乓球的運動方向D. 腳用力踢足球時,能使靜止的足球飛出去,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知識點3:力的三要素5. 正立放置于水平桌面上的礦泉水瓶,當用一水平推力推礦泉水瓶的下部,水瓶會沿桌面滑動,用同樣大小的水平推力推礦泉水瓶的上部,水瓶會翻倒.這說明力的作用效果與( )A. 力的大小有關(guān) B. 力的方向有關(guān) C. 力的作用點有關(guān) D. 受力面積有關(guān)6. 如圖所示,讓一條薄鋼條的一端固定,現(xiàn)分別用不同的力去推它,使它發(fā)生如圖中A、B、C、D所示的形變,如果力F1 >F2=F3=F4,那么(1)圖AB能說明力的作用效果與_________________有關(guān)。(2)圖__________能說明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方向有關(guān)。(3)圖__________能說明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作用點有關(guān)。知識點4:力的示意圖7. 如圖所示,水平桌面對茶杯的支持力F 的示意圖,正確的是( )8. 如圖,一個物體靜止在水平面上,O為它對水平面壓力的作用點,請畫出壓力的示意圖.知識點5:力的作用效果是相互的9. 用“以卵擊石”來比喻自不量力,雞蛋被碰的“粉骨碎身”,而石頭卻無恙,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石頭給雞蛋的力大B. 雞蛋只是施力物體C. 兩者相互作用力大小相同D. 石頭只是受力物體10. 游泳運動員用手和腳向后推水,于是人就前進。下面說法正確的是( )A. 水只是受力物體,不是施力物體B. 運動員是施力物體,不是受力物體C. 手腳對水的推力一定和水對手腳的力相互抵消D. 手和腳對水有一個推力,方向向后,則水對腳和手就有一個方向向前推力知識點6:彈力的概念11. 關(guān)于彈力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 只有彈簧、橡皮筋等這類物體才可能產(chǎn)生彈力B. 只要物體發(fā)生形變就一定會產(chǎn)生彈力C. 任何物體的彈性都有一定限度,因而彈力不可能無限大D. 彈力的大小只與物體形變的程度有關(guān)12. 關(guān)于彈力,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 任何物體之間都會產(chǎn)生彈力的作用B. 物體形變越大,產(chǎn)生的彈力的作用也越大C. 彈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上的D. 只有物體發(fā)生彈性形變時才能產(chǎn)生彈力作用知識點7:判斷彈力的存在13. 在圖中,A、B兩球相互間一定有彈力作用的是( )14. 如圖所示,圖中的物體A均處于靜止狀態(tài),下列關(guān)于受到彈力作用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 圖甲中地面是光滑水平的,A與B間存在彈力B. 圖乙中兩光滑斜面與水平地面的夾角分別為α、β,A對兩斜面均有壓力的作用C. 圖丙中地面光滑且水平,A與豎直墻壁有壓力的作用D. 圖丁中A受到斜面B對它的支持力的作用知識點8:彈簧測力計的原理15. 幾個同學(xué)用同一彈簧拉力器比試臂力,拉力器上有三根彈簧,結(jié)果每個人都能把手臂撐直,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臂力大的人所用的拉力大B. 手臂長的人所用的拉力大C. 體重大的人所用的拉力大D. 每個人所用的拉力一樣大16. 如圖所示,甲、乙、丙、丁四根彈簧完全相同,甲、乙左端固定在墻上,圖中所示的力F均為水平方向、大小相等,丙、丁所受的力均為一條直線上,四根彈簧在力的作用下均處于靜止狀態(tài),其長度分別是L甲、L乙、L丙、L丁。下列選項正確的是( )A. L甲<L丙 L乙>L丁B. L甲=L丙 L乙=L丁C. L甲<L丙 L乙=L丁D. L甲=L丙 L乙>L丁知識點9:重力的概念17. 關(guān)于彈簧測力計的使用,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 彈簧測力計使用前要對其進行校零B. 彈簧測力計使用時要使彈簧的伸長方向和拉力方向在同一直線上C. 讀數(shù)時,視線應(yīng)與指針位置垂直D. 使用彈簧測力計可以測任何大小的力18. 一個彈簧測力計的彈簧斷為兩截,小麗看到彈簧斷裂處很靠近彈簧的一端,她就去掉斷裂的一小段彈簧,將剩余較長的一段彈簧重新安裝在原來的彈簧測力計上,并校正了零點,用它去測力,那么( )A. 測量值比實際值大B. 測量值比實際值小C. 測量值與實際值相等D. 以上情況都有可能知識點10:重力的概念19. 關(guān)于重力的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玩具氣球松開手會升上天空,說明氣球沒有重力B. 物體的重心有的時候不在物體上C. 停在斜坡上的汽車,松開剎車,汽車沿斜坡下滑,此時汽車的重力方向是沿斜坡向下的D. 地球吸引地面附近的物體,物體不吸引地球20. 關(guān)于重力下列的說正確的是( )A. 地球?qū)ξ矬w的吸引力就是物體的重力B. 在空中向上運動的物體不受重力作用C. 重力的方向總是垂直向下的D. 拋出去的物體總會落向地面,這是由于物體受到重力作用的緣故知識點11:探究重力和質(zhì)量的關(guān)系21.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物體所受重力與質(zhì)量無關(guān)B. 物體所受重力與質(zhì)量成正比C. 9.8N=1kgD. 物體的質(zhì)量與重力成正比22. 地球附近物體都要受到重力,某實驗小組的同學(xué)們認為物體的重力大小與物體的質(zhì)量有關(guān),他們用天平、鉤碼、彈簧測力計進行了如下的探究:(1)彈簧測力計是根據(jù)彈簧的_____的原理制成的;(2)如圖甲所示是同學(xué)們第2次測量中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該測力計的分度值是_____N,此時測力計的示數(shù)是_____N;(3)同學(xué)們將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在下表中,請你根據(jù)表格中的實驗數(shù)據(jù),在圖乙中作出重力隨質(zhì)量變化的圖象。( )質(zhì)量m(g) 100 200 300 400重力G(N) 1 3 4(4)根據(jù)圖象可以得出的結(jié)論是:_____。知識點12:重力的計算23. 對于公式G=mg的理解,如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A. 物體的質(zhì)量跟它受到的重力成正比B. 物體受到的重力越大,則的值就越大C. 物體的質(zhì)量越小,則的值就越大D. 物體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質(zhì)量成正比24. 已知甲,乙兩球受到重力之比為5:4.甲的質(zhì)量是60kg,則乙的質(zhì)量和重力分別是( )A. 48kg,470.4N B. 470.4kg,470.4N C. 48kg,48N D. 75kg,735N知識點13:重力的方向25. 如圖是描述地球上不同位置的人釋放手中石塊的四個示意圖,圖中虛線表示石塊下落的路徑,則對石塊下落路徑的描述最接近實際的示意圖是( )26. 關(guān)于重力的方向,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物體放在斜面上,物體所受重力的方向垂直指向斜面B. 物體放在支持面上,物體所受重力的方向垂直指向支持面C. 在任何情況下,物體所受重力的方向總是垂直向下的D. 在任何情況下,物體所受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27. 小明游覽我市古跡文筆塔時,利用一根細棉線和一個小鐵球,對一根立柱是否豎直展開實驗探究,現(xiàn)象如圖甲、乙所示。相對于立柱底端而言,該立柱頂端( )A.略向東南方向傾斜B.略向西南方向傾斜C.略向西北方向傾斜D.略向東北方向傾斜知識點14:重心28.關(guān)于物體的重心,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重心就是物體內(nèi)最重的一點B. 質(zhì)量分布均勻的物體,重心的位置只跟物體的形狀有關(guān)C. 任何有規(guī)則形狀的物體,它的重心必在其幾何中心D. 重心是物體所受重力的作用點,所以重心總是在物體上。29. 物理學(xué)中為了研究問題的方便,往往將物體上各部分受到的重力集中于一點,這點就是物體的重心。下列關(guān)于物體重心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 重心是重力的作用點,一定在物體上B. 物體的形狀改變,但其重心的位置不變C. 將均勻木球的中心挖去后,木球就沒有重心了D. 人在跑步過程中,其重心的位置在不斷變化知識點15:重力的示意圖30. 在圖中畫出小球A所受重力的示意圖.用一根細線拴一塊橡皮,甩起來,使橡皮繞手做圓周運動。如圖所示,請你畫出橡皮受到的重力和拉力的示意圖。32. 在光滑墻壁上用網(wǎng)兜把足球掛在墻上,如圖所示,關(guān)于足球的受力示意圖正確的是( )參考答案B 2、D 3、D 4、C 5、C. 6、力的大小 BC BD 7、C8、 9、C 10、D 11、C 12、D 13、B 14、A 15、B 16、B 17、D18、 B 19、B 20、D 21、B22、伸長量與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0.2 2 物體所受的重力與其質(zhì)量成正比23、D 24、A 25、B 26、D 27、B 28、B 29、D 30、31、32、A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yù)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