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7張PPT)第2單元 地球的運動2.3 人類認識地球運動的歷史科學概念目標(1)“日心說”和“地心說”是人類認識地球運動和宇宙的歷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學說。(2)地球會繞地軸自轉,地球的自轉產生了晝夜交替現象。(3)地球還會繞著太陽公轉。科學探究目標(1)學會在閱讀過程中使用文獻摘要,并能通過閱讀文獻獲取地球運動的相關信息。(2)能通過一系列研究,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最終形成自己的觀點。科學態度目標(1)實事求是,勇于修正與完善自己的觀點。(2)樂于參與調查、查閱、實驗等科學活動。(3)有證據意識,知道所有的科學觀點都需要眾多證據的支持。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1)知道科學技術是推動社會與經濟發展的動力。(2)知道科學技術的進步來之不易。教學目標談話導入,聚焦問題地球的運動狀態地球到底在怎樣運動?歷史上人們對地球的運動有過哪些看法呢?地球不動,太陽圍著地球轉。太陽不動,地球圍著太陽轉。地球自轉。地球圍著太陽轉,同時地球自轉。比較“地心說”和“日心說”的異同“地心說”和“日心說”閱讀文獻,比較“地心說”和“日心說”的觀點有哪些相同和不同,記錄在下圖中。“地心說”和“日心說”的異同“地心說”和“日心說”兩種學說的依據地心說——直觀觀察而來。“地心說”和“日心說”“地心說”的依據源自什么?“日心說”呢?日心說——長期觀測,通過可靠數據得出的結論。分析比較,排除假設“地心說”和“日心說”“日心說”地球不動,太陽圍著地球轉。排除×認識地球自轉“地心說”和“日心說”多條軌跡傅科由此宣布:“我們的地球是時刻轉動著的!”改進我們的地球模型模擬實驗,驗證晝夜交替現象地軸稍微傾斜增加“地軸”,使地球模型能夠自由轉動。貼反光片模擬實驗,驗證晝夜交替現象①號反光片貼上反光小圓片并標號,便于觀察。②號反光片做模擬實驗,記錄觀察結果模擬實驗,驗證晝夜交替現象選擇一個反光小圓片,用組圖記錄其晝夜交替的全過程地球運動和晝夜交替集體研討,解釋晝夜交替現象地球自轉形成了晝夜交替的現象。總結(1)填空題。①古希臘天文學家托勒密創立了“ 說”。他認為, 處于宇宙的中心,而且靜止不動。②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創立了“ 說”。他認為, 處于宇宙的中心,而且靜止不動。③地球上產生晝夜交替現象的真正原因是 。(2)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對的畫“√”,錯的畫“×”。①地球處于宇宙的中心,而且靜止不動。 ( )②“地心說”不能用來解釋晝夜交替現象。 ( )③人類認識地球運動的過程就是不斷否定錯誤認識、得出正確認識的過程。( )④現代科學已經證明,哥白尼的“日心說”是錯誤的。 ( )⑤伽利略用自制的望遠鏡觀察到木星的衛星以木星為中心旋轉,否定了地球是宇宙中心的說法。 ( )(3)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括號里。①“地心說”和“日心說”的共同之處是( )。A.地球是球形的B.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且靜止不動C.太陽是宇宙的中心,且靜止不動基礎達標②船出海時,站在海岸上的人總是看到船身先消失而桅桿最后消失。這一現象能說明的觀點是( )。A.地球是宇宙的中心B.太陽是宇宙的中心C.地球是球形的③對于太陽東升西落、晝夜交替變化的正確解釋是( )。A.太陽不動,地球圍著太陽轉B.地球不動,太陽圍著地球轉C.地球自轉④關于地軸,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地軸是傾斜的B.地軸是真實存在的C.地軸與地球兩端的交點是地球的南極和北極⑤現在我們可以通過( )觀測到地球確實在自轉。A.放大鏡 B.望遠鏡 C.人造衛星基礎達標綜合探究小明在參觀天文館時,發現了一個巨大的“傅科擺”,這讓他想起了科學課上學過的“人類認識地球運動的歷史”一課。請你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①人類認識地球運動的歷史中,出現過兩種學說:“日心說”和“地心說”。下面是“日心說”和“地心說”的示意圖,其中甲圖表示 ,乙圖表示 。綜合探究②1851年,法國物理學家萊昂·傅科做了一個超級大擺的實驗。擺長67米,擺錘重28千克,擺下的地面畫有一個刻度盤。做這么大的一個擺,主要是為了( )。A.觀察方便B.讓實驗更科學,更能反映實際情況C.更吸引注意,影響力更大③“傅科擺”在擺動時,由于慣性,擺動的方向始終不變,但擺尖在刻度盤上留下的痕跡卻發生了偏轉,這是因為( )。A.地球在公轉B.地球在自轉C.月球在公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