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講 聲音的產生和傳播考點1:聲音的產生與傳播知道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2.知道聲速及應用,了解回聲及回聲測距的原理。聲源: 。聲音的產生: 。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聲音的傳播: 。聲的傳播需要 , 不能傳聲。聲速: 。15℃時空氣中的聲速是 m/s。影響聲速的因素: 、 。回聲:聲音的 現象。回聲和原聲至少相差 s(在15℃空氣中的距離為17 m)以上才能感覺有回聲。如果原聲和回聲間隔不到 s,回聲和原聲混在一起,可加強原聲。回聲測距: 。例1.下列現象中不能說明正在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的是( )A.敲鼓時發現鼓面上的紙屑上下跳動B.揚聲器發聲時也發現小紙屑在喇叭面上跳動C.將發生的音叉放入盛水的容器中能激起水花D.金魚缸中的金魚吐出的氣泡在上升中變大例2.下列現象中不屬于空氣柱的振動而發聲的是( )A.向暖瓶灌水發聲 B.敲鐘發聲 C.吹簫發聲 D.吹笛子發聲例3.能說明液體可以傳播聲音的是( )A.我們可以聽到雨滴打在雨傘上的“滴答聲” B.我們聽到樹枝上小鳥的“唧唧聲”C.將要上鉤的魚被岸邊的說話聲嚇跑 D.人在溪邊聽到聽到“嘩嘩”的流水聲例4.端午節期間,鄭能隨父母到山區爬山,他向著遠處的山崖大喊一聲,約1.6s聽到回聲,他們距山崖大約 m,聲速按340m/s計算。聲音在空氣中以 形式傳播。1.如果用手按在自行車車鈴的金屬蓋上,無論你怎樣用力打鈴,鈴聲也不會清脆。這是因為手按在車鈴上時( )A.影響了車鈴的正常振動 B.車鈴就不會振動C.沒有鈴聲傳出 D.車鈴周圍就沒有了傳聲介質2.如圖所示,在探究“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實驗中,將正在發聲的音叉緊靠懸線下的輕質小球,發現小球被多次彈開。這樣做是為了( )A.使音叉的振動盡快停下來B.把音叉的微小振動放大,便于觀察C.把聲音的振動時間延遲D.使聲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聲3.“神舟七號”的宇航員走出太空艙,在艙外他們之間的交流必須用電子通信設備其原因是( )A.用通信設備對話是為了方便 B.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C.太空中噪聲太大 D.聲音只能在地面上傳播4.1976年7月28日的唐山大地震,是迄今為止400多年世界地震史上最悲慘的一幕,24萬人死亡,16萬人重傷。有關專家指出:地震后缺乏必要的自救知識,是使喪生人數增多的一個重要原因。以下關于被埋在廢墟下的人的自救措施中正確的是( )A.大聲呼救B.靜下來等待營救人員來營救C.用硬物敲擊墻壁或管道,向營救人員求救 D.見縫就鉆,說不定能從廢墟中爬出來5.釣魚時不能大聲喧嘩,因為魚聽到人聲就會被嚇走,這說明( )A.只有空氣能傳播聲音B.聲音在水中的傳播速度比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小C.空氣和水都能傳播聲音D.聲音從空氣傳入水中,音調發生變化6.吹笛子時,人聽到美妙的笛聲是由于( )A.氣柱的振動產生了聲音 B.竹笛的振動產生了聲音C.人聲帶的振動產生了聲音 D.竹笛周圍的空氣振動產生了聲音7.敲響古剎里的大鐘時,有的同學發現停止了對大鐘的撞擊后,大鐘仍“余音未絕”,其原因是( )A.大鐘的回聲 B.大鐘在繼續振動C.人的聽覺發生“暫留”緣故 D.大鐘雖停止振動,但空氣仍在振動8.甲同學把耳朵貼在一根注滿水的自來水管的一端,當乙同學用力敲擊一次水管的另一端時,甲同學會聽到幾次敲擊聲( )A.一次 B.二次 C.三次 D.以上都有可能9.有一艘停在水面上的汽艇發出汽笛聲,6s后聽到高山反射回來的回聲,試計算高山與汽艇間的距離。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