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13.3.1 比熱容 學案(原卷+解析)-2023-2024學年九年級全一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13.3.1 比熱容 學案(原卷+解析)-2023-2024學年九年級全一冊

資源簡介

比熱容
思維導圖:---基礎講解和題型總結---3課時
知識講解
考點1 比熱容的概念及其計算
1.探究不同物質的吸放熱能力(實驗裝置如圖所示:相同的加熱器、溫度計)
(1)方法--------控制變量法
① 和 相同,比較吸收熱量的多少
② 和 相同,比較升高的溫度
(2)轉換法:比較吸收熱量的多少:比較 長短,加熱時間越長,吸收熱量越多。
加熱時間相同,表示吸收熱量
3.實驗發現: 、 相同的水和食用油,食用油的溫度升高的較 。
可見,水要升高的溫度與食用油升高的溫度相同時,水需要吸收的熱量比食用油的 .(表現在加熱時間更 ),說明水的吸熱能力比砂石的
2.比熱容:
(1)物理意義:表示不同物質的 能力(本領)的物理量。
(2)定義:一定質量的某種物質,在溫度升高時 與它的 和 乘積之 ,叫作這種物質的比熱容。用符號 c 表示。比值定義法
(3)定義式:
①c——比熱容,Q——吸收或放出的熱量,m——物質的質量,△t——升高或降低的溫度。
②該公式不能從數學的角度去理解比熱容與Q、m、△t有關,比熱容只與 和 。
(4)單位: J /( kg ·℃),讀作 。
(5)理解:①它是物質的一種特性,只與物質的種類和狀態有關,與物質的質量、體積、溫度等無關。
②水的比熱容為 ,其物理意義為 的水升高 時吸收的熱量為 。
冰的比熱容是
考點2 水的比熱容的特點及其應用
1.水的比熱容(1)在常見物質中水的比熱容是最大的。
(2)應用:汽車發動機用 作冷卻劑、暖氣片中用水做介質、熱水袋中裝水取暖
(3)解釋現象:①沙漠地區晝夜溫差比較大,沿海地區晝夜溫差比較小②陸海風,海陸風的形式
公式應用:根據公式: 可知,質量相同水和沙石,水和沙石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熱量,
由于水的比熱容大于砂石的比熱容 ,水升高(降低)的溫度比砂石的 。
考點3 熱量的計算
1.利用比熱容計算吸、放熱:Q=
(1)低溫物體吸收熱量:Q吸=cmΔt ------Δt =t-t0
(2)高溫物體放出熱量: Q放=cmΔt -------Δt =t0-t
注意:①t0表示初溫
Δt 表示變化的溫度---升高、升高了、降低、降低了
t表示末溫 -------升高到、降低到
②一般表達式:Q=cmΔt m= Δt =
針對訓練
比熱容的定義
1.關于比熱容,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沙子的比熱容小,所以沙漠地區晝夜溫差大
B.將一鐵塊等分為兩塊,每一半的比熱容變為原來的一半
C.質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熱量,水的溫度升得更高
D.比熱容與物體的質量、吸熱多少、溫度變化大小有關
2.一杯水的比熱容是4.2×103焦/(千克 ℃),單位讀作    。若將此杯水倒掉一半,剩下半杯水的比熱容    ,若水凝固成冰,則比熱容    (以上兩空均選填“改變”或“不變”)。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水,這與水的比熱容較大有關,因為它可以使地球晝夜及四季的溫度變化    (選填“大”或“小”),從而有效的調節了氣溫。
由比熱容表可知:1kg的煤油溫度升高1℃,需吸收的熱量為    J;質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溫度,   吸收的熱量多;質量相等的鋁塊與銅塊,放出相等的熱量,   降低的溫度多。
比熱容[J/(kg ℃)]
煤油2.1×103 鋁0.90×103
水4.2×103 銅0.39×103
用兩個相同的加熱器分別給質量和初溫都相同的a、b兩種液體加熱,
它們的溫度隨加熱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所示,由圖像可知a物質的
比熱容    (選填“>”、“<”或“=”)b物質的比熱容。
5.一杯水凝固成了冰,其(  )
A.比熱容不變 B.密度不變 C.內能不變 D.質量不變
6.如圖是燃燒木炭加熱烤腸時的一個場景,為了讓烤腸不致被烤焦且均勻受熱,店主將烤腸放在石子上烤而不直接放在鐵鍋內烤。下面分析正確的是(  )
A.聞到烤腸的香味,表明擴散只在氣體中發生
B.在加熱的過程中,烤腸的內能增大
C.木炭燃燒的過程中,內能轉化為化學能
D.烤腸在石子上烤利用了石子比鐵鍋的比熱容小
7.已知銅的比熱容比鋁的比熱容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將一塊銅的質量減小一半,它的比熱容減半
B.質量相同的銅塊和鋁塊,銅塊的內能比鋁塊的內能小
C.質量相同的銅塊和鋁塊,吸收相同的熱量,銅塊升高的溫度多
D.質量和初溫都相等的銅塊和鋁塊,放出相等熱量后相接觸,熱傳遞的方向是從銅塊傳給鋁塊
二.比熱容解釋簡單的自然現象
8.在烈日當空的海邊玩耍,你會發現沙子燙腳,而海水卻是涼涼的,這是因為海水的比熱容比沙子    ,因此,相同    的海水和沙子,在吸收    時,沙子升溫比水快,沙子溫度高,海水溫度低,故可以感覺到沙子燙腳,而海水卻是涼涼的。
9.如圖所示,是某氣象臺列出的沿海城市三亞和內地城市成都的氣象情況
請你根據兩座城市的氣溫變化情況判斷:城市乙是    (選填“三亞”
或“成都”),理由是    。
10.水具有比熱容大的特點,下列生活和生產中的現象與此特點無關的是(  )
A.海邊晝夜的溫度差較小 B.空調房里放盆水可增加空氣溫度
C.冬天的暖氣設備用熱水供暖 D.用水來冷卻汽車發動機
11.如圖所示,是A、B兩個城市日氣溫變化曲線,且兩城市面積、緯度
等地理情況基本相同,通過對圖象分析,下列所得結論正確的是(  )
A.圖中A城市日氣溫變化較小
B.圖中B城市的水域面積大于A城市
C.圖中A城市人居住比較舒適
D.圖中B城市人容易患感冒
12.水的比熱容較大,人們往往利用它的這一特性為生活生產服務,下列事例中與水的比熱容
有關的應用是(  )
A.撒鹽融雪 B.人工降雨 C.灑水降溫 D.熱水取暖
13.水稻是喜溫植物,春季育秧時,通常傍晚向秧田灌水,早晨將水放出,以防霜凍。這里隱含的物理
知識是:水的   較大。氣溫降低時,水能   (選填“放出”或“吸收”)較多的熱量,這一過程中改變水的內能的方式是   。
14.習總書記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論斷。許多城市為了改善城市環境,大力開發濕地公園,修建人工湖,這樣可以調節氣溫的主要原因是:   ,即等質量的水和其他物質比較,吸收或放出相等的熱量,水的溫度變化較   (選填“大”或“小”)。
15.如圖是某沿海城市與某內陸城市同一天的氣溫變化曲線。請你判斷內陸城市一天氣溫變化所對應的曲線是    (填A或B),這是由于砂石的比熱容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水的比熱容,吸收相同的熱量后溫度變化    (填“大”或“小”)。
16.小明家的熱水器裝有50kg水,將水由20℃加熱到60℃,水需要吸收的熱量是    J。小明用去一部分水,熱水器中水的比熱容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沿海地區比內陸地區晝夜溫差小,是因為水的    。
17.查如表可知,煤油的比熱容讀作    。汽車發動機用水作冷卻劑,是因為    ,與質量相同的其他物質相比,   (選填序號A“升高相同溫度,水吸收熱量較多”、B“降低相同溫度,水放出熱量較多”)。
比熱容[單位:焦/(千克 ℃)]
煤油:2.1×103 鋁:0.90×103
水:4.2×103 銅:0.39×103
18.水的比熱容較大的特點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下列現象及應用與此特點無關的是(  )
A.春天的夜晚,農民往稻田里灌水以防秧苗凍壞 B.汽車發動機冷卻循環系統用水作工作物質
C.冬天的暖氣設備用熱水供暖 D.炎熱的夏天在教室地面上灑水,頓時感覺變涼爽
19.在沿海地區炎熱晴朗的天氣里,易形成海陸風。陸風和海風是由于地面和大海升溫和降溫的快慢不同,從而使空氣對流形成的。如圖所示是海陸風形成的示意圖,其中    圖反映海風形成的時間是白天,形成海陸風的根本原因是    。
三.實驗比較不同物質吸熱的情況
20.在“比較不同物質吸熱能力”的實驗中,將a、b兩種不同的液體分別放入如圖甲兩個相同的燒杯內,用相同的電加熱器同時加熱。記錄相關數據,并繪制出如圖乙所示的圖象。
(1)在進行加熱前,要求a液體和b液體必須初溫和    完全相同;
(2)a液體在第35min的內能    第30min的內能(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分析乙圖數據,要在a和b兩種液體中選擇一種液體做冷卻液,你認為選擇    (選填“a”或“b”)液體較為合理;
(4)對初溫均為20℃的c、d兩種液體加熱(mc>md),如圖丙為c、d兩種液體的溫度隨加熱時間變化的關系圖象,c液體的比熱容    d液體的比熱容(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1.某班同學利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水和煤油的吸熱能力。
(1)除了圖中給的實驗器材外,還需要的測量工具有托盤天平和    ;水和煤油吸熱的多少是
通過    來判斷的。
(2)本實驗需要用到天平,目的是    ;加熱7min,水吸收的熱量    (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煤油吸收的熱量。
(3)實驗中水和煤油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所示,可知水的沸點是    ;煤油的比熱容
是    J/(kg ℃)。
(4)水在沸騰之后溫度    ,內能    。(選填“增加”“不變”或“減小”)
22.某同學在做“比較不同物質的吸熱能力”的實驗時,使用相同的電加熱器給水和煤油加熱,
得到的實驗數據如下表:
物質 次數 質量m/kg 升高的溫度Δt/℃ 加熱時間t/min
水 1 0.1 10 2
2 0.2 10 4
煤油 3 0.1 10 1
4 0.2 10 2
(1)實驗中,記錄加熱時間的目的是:   。
(2)分析第1、2次或第3、4次實驗數據,可以得出的初步結論是:同種物質升高相同溫度時,吸收熱量的多少與物質的    有關;分析第1、3次或第2、4次實驗數據,可以得出的初步結論是:升高相同的溫度時,質量相同的    ,吸收的熱量不同;
(3)如果加熱相同的時間,質量相同的水和煤油,   的溫度升高的多;
(4)該實驗采用了    法和    法,下列探究過程中也采用了這兩種方法的是    。
A.探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B.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如圖所示,在“比較不同物質吸熱情況”的實驗中,
各取質量為50g、初溫為20℃的水和食用油分別裝在兩個
相同的燒杯中,用兩個相同的酒精燈加熱,每隔1min記錄
一次數據,如表所示。
物質 加熱時間/min 消耗酒精/g 末溫/℃ 物質 加熱時間/min 消耗酒精/g 末溫/℃
食用油 1 0.5 54 水 1 0.5 35
2 1.0 88 2 1.0 50
3 1.5 122 3 1.5 65
(1)分析實驗數據可知,   (選填“水”或“食用油”)的吸熱能力更強。
(2)實驗中主要用到的科學探究方法有控制變量法和    法。
(3)根據表中記錄的數據,則2min內食用油吸收的熱量是    J,所使用的酒精燈的
加熱效率為    [q酒精=3.0×107J/kg,c水=4.2×103J/(kg ℃)]。
24.在探究“比較不同物質的吸熱能力”實驗中,某小組的同學利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所用器材有:兩個相同的燒杯、兩個規格相同的電加熱器、初溫不同但質量相同的兩種液體。實驗過程中,每隔1min讀取一次溫度計的示數,并記錄在表格中,如表所示。已知c甲=4.2×103J/(kg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加熱時間/min 0 1 2 3 4
甲的溫度/℃ 30 34 38 42 46
乙的溫度/℃ 10 18 26 34 42
A.通過溫度的高低來反映物質吸收熱量的多少 B.由實驗數據可知,吸熱能力較好的是物質乙
C.乙的比熱容 c乙=2.1×103J/(kg ℃)
D.若甲的質量為100g,則其在1~4min內吸收的熱量為6.72×103J比熱容(課時1)
思維導圖:---基礎講解和題型總結---3課時
知識講解
考點1 比熱容的概念及其計算
1.探究不同物質的吸放熱能力(實驗裝置如圖所示:相同的加熱器、溫度計)
(1)方法--------控制變量法
①質量和升高的溫度相同,比較吸收熱量的多少
② 質量和吸收熱量相同,比較升高的溫度
(2)轉換法:比較吸收熱量的多少:比較加熱長短,加熱時間越長,吸收熱量越多。
加熱時間相同,表示吸收熱量相同
3.實驗發現:質量和吸收熱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食用油的溫度升高的較高。
可見,水要升高的溫度與食用油升高的溫度相同時,水需要吸收的熱量比食用油的多.(表現在加熱時間更長),說明水的吸熱能力比砂石的強
2.比熱容:
(1)物理意義:表示不同物質的吸熱能力(本領)的物理量。
(2)定義:一定質量的某種物質,在溫度升高時 吸收的熱量 與它的質量 和乘積之升高的溫度,叫作這種物質的比熱容。用符號 c 表示。比值定義法
(3)定義式:
①c——比熱容,Q——吸收或放出的熱量,m——物質的質量,△t——升高或降低的溫度。
②該公式不能從數學的角度去理解比熱容與Q、m、△t有關,比熱容只與 種類 和 狀態 。
(4)單位: J /( kg ·℃),讀作焦每千克攝氏度 。
(5)理解:①它是物質的一種特性,只與物質的種類和狀態有關,與物質的質量、體積、溫度等無關。
②水的比熱容為 4.2×103 J /( kg ·℃) ,其物理意義為1kg的水升高1℃時吸收的熱量為4.2×103 J 。
冰的比熱容是2.1×103 J /( kg ·℃)
考點2 水的比熱容的特點及其應用
1.水的比熱容(1)在常見物質中水的比熱容是最大的。
(2)應用:汽車發動機用水作冷卻劑、暖氣片中用水做介質、熱水袋中裝水取暖
(3)解釋現象:①沙漠地區晝夜溫差比較大,沿海地區晝夜溫差比較小②陸海風,海陸風的形式
公式應用:根據公式: 可知,質量相同水和沙石,水和沙石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熱量,
由于水的比熱容大于砂石的比熱容大,水升高(降低)的溫度比砂石的小。
考點3 熱量的計算
1.利用比熱容計算吸、放熱:Q=cmΔt
(1)低溫物體吸收熱量:Q吸=cmΔt ------Δt =t-t0
(2)高溫物體放出熱量: Q放=cmΔt -------Δt =t0-t
注意:①t0表示初溫
Δt 表示變化的溫度---升高、升高了、降低、降低了
t表示末溫 -------升高到、降低到
②一般表達式:Q=cmΔt
針對訓練
比熱容的定義
1.關于比熱容,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
A.沙子的比熱容小,所以沙漠地區晝夜溫差大
B.將一鐵塊等分為兩塊,每一半的比熱容變為原來的一半
C.質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熱量,水的溫度升得更高
D.比熱容與物體的質量、吸熱多少、溫度變化大小有關
解:A、沙子的比熱容小,吸熱升溫快,放熱降溫也快,所以沙漠地區晝夜溫差大,故A正確;
B、物質的比熱容取決于物質的種類,還與物質的狀態有關,與物體的質量、吸收的熱量、升高的溫度無關,所以一鐵塊等分成兩塊,每一半的質量為原來的一半,但比熱容不變,故B錯誤;
C、水的比熱容比煤油的比熱容大,質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熱量,水升高的溫度比煤油升高的溫度小,故C錯誤;
D、物質的比熱容取決于物質的種類,還與物質的狀態有關,與物體的質量、吸收的熱量、升高的溫度無關,故D錯誤。
故選:A。
2.一杯水的比熱容是4.2×103焦/(千克 ℃),單位讀作  焦耳每千克攝氏度 。若將此杯水倒掉一半,剩下半杯水的比熱容 不變,若水凝固成冰,則比熱容改變 (以上兩空均選填“改變”或“不變”)。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水,這與水的比熱容較大有關,因為它可以使地球晝夜及四季的溫度變化小(選填“大”或“小”),從而有效的調節了氣溫。
解:將此杯水倒掉一半后,剩下半杯水的種類和狀態都沒有變,所以水的比熱容不變。水凝固成冰以后,其狀態改變,比熱容發生改變。由于水的比熱容較大,相同質量的水和其它物質相比,在相同的受冷和受熱的情況下,水的溫度變化小,所以可有效調節氣溫。
故答案為:焦耳每千克攝氏度;不變;改變;小。
由比熱容表可知:1kg的煤油溫度升高1℃,需吸收的熱量為 2.1×103J;質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溫度,水吸收的熱量多;質量相等的鋁塊與銅塊,放出相等的熱量,銅塊降低的溫度多。
比熱容[J/(kg ℃)]
煤油2.1×103 鋁0.90×103
水4.2×103 銅0.39×103
解:(1)煤油的比熱容為2.1×103J/(kg ℃),表示1kg的煤油溫度升高1℃,吸收的熱量為2.1×103J;
(2)質量相同的煤油和水,水的比熱容大于煤油的比熱容,升高相同的溫度,由Q吸=cmΔt可知,水吸收的熱量多。
(3)質量相同的鋁塊和銅塊,鋁的比熱容大于銅的比熱容,放出相同的熱量后,由Q放=cmΔt可知,銅塊的溫度降低的多;
故答案為:2.1×103;水;銅塊。
用兩個相同的加熱器分別給質量和初溫都相同的a、b兩種液體加熱,
它們的溫度隨加熱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所示,由圖像可知a物質的
比熱容 <(選填“>”、“<”或“=”)b物質的比熱容。
解:用兩個相同的加熱器分別給質量和初溫都相同的a、b兩種液體加熱,可知在相同的時間內它們吸收的熱量相同,從圖示可知,a物體溫度上升更快,故a物質的比熱容較小。
故答案為:<
5.一杯水凝固成了冰,其( D )
A.比熱容不變 B.密度不變 C.內能不變 D.質量不變
解:A.比熱容的大小與物質的種類和狀態有關,水凝固成冰,物質的狀態改變,其比熱容大小發生改變,冰的比熱容小于水的比熱容,故A不正確;
BD.質量是物質本身的一種屬性,與狀態無關,水凝固成冰,狀態發生變化,物質多少沒有變化,所以質量不變。水凝固成冰,體積變大,由公式ρ=知,密度變小,故B不正確,D正確;
C.冰熔化成水的過程中,需要吸收熱量,則其內能增大,故C不正確。
故選:D。
6.如圖是燃燒木炭加熱烤腸時的一個場景,為了讓烤腸不致被烤焦且均勻受熱,店主將烤腸放在石子上烤而不直接放在鐵鍋內烤。下面分析正確的是( B )
A.聞到烤腸的香味,表明擴散只在氣體中發生
B.在加熱的過程中,烤腸的內能增大
C.木炭燃燒的過程中,內能轉化為化學能
D.烤腸在石子上烤利用了石子比鐵鍋的比熱容小
解:A.聞到烤腸的香味,表明擴散到空氣中,而擴散是指不同物質相互接觸時,彼此進入對方的現象,不僅僅在空氣中發生,故A錯誤;
B.加熱烤腸時,烤腸吸收熱量,溫度升高,溫度增加,故B正確;
C.燃料燃燒是將化學能轉換為內能的過程,故C錯誤;
D.利用這種石頭來制熟烤腸,這主要是利用了石頭的比熱容比鐵的比熱容大,在同樣吸熱的情況下,其溫度升高比較慢,且散熱比較均勻的特點。
故選:B。
7.已知銅的比熱容比鋁的比熱容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
A.將一塊銅的質量減小一半,它的比熱容減半
B.質量相同的銅塊和鋁塊,銅塊的內能比鋁塊的內能小
C.質量相同的銅塊和鋁塊,吸收相同的熱量,銅塊升高的溫度多
D.質量和初溫都相等的銅塊和鋁塊,放出相等熱量后相接觸,熱傳遞的方向是從銅塊傳給鋁塊
解:A、比熱容是物質的一種特性,與質量無關,故將一塊銅的質量減小一半,銅的比熱容不變,故A錯誤;
B、影響物體內能的因素有物質的種類、質量、溫度和狀態,而選項中不確定銅塊和鋁塊的溫度,因此不確定二者之間的內能大小,故B錯誤;
C、根據Δt=可知,質量相同的銅塊和鋁塊,吸收相同的熱量,銅的比熱容較小,因此銅塊升高的溫度多,故C正確;
D、根據Δt=可知,質量相同的銅塊和鋁塊,放出相同的熱量,銅的比熱容較小,因此銅塊降低的溫度多,銅塊和鋁塊初溫相同,則銅塊的末溫較低,所以熱傳遞的方向是從鋁塊傳給銅塊,故D錯誤。
故選:C。
二.比熱容解釋簡單的自然現象
8.在烈日當空的海邊玩耍,你會發現沙子燙腳,而海水卻是涼涼的,這是因為海水的比熱容比沙子大 ,因此,相同 質量的海水和沙子,在吸收相同的熱量時,沙子升溫比水快,沙子溫度高,海水溫度低,故可以感覺到沙子燙腳,而海水卻是涼涼的。
解:海水比沙子的比熱容大,因此,相同質量的海水和沙子,在吸收相同的熱量時,沙子溫度升高的快,溫度高,而海水溫度升高的慢,溫度低。故可以感覺到沙子燙腳,而海水卻是涼涼的。
故答案為:大;質量;相同的熱量。
9.如圖所示,是某氣象臺列出的沿海城市三亞和內地城市成都的氣象情況
請你根據兩座城市的氣溫變化情況判斷:城市乙是三亞 (選填“三亞”
或“成都”),理由是由于水的比熱容較大,使沿海城市晝夜溫差小 。
解:沿海地區水多,水的比熱容較大,白天,相同質量的水和沙石比較,吸收相同的熱量,水的溫度升高的少;夜晚,放出相同的熱量,水的溫度降低的少,使得沿海地區晝夜的溫差小;由表中數據可知城市乙的溫差小,所以乙是沿海城市三亞,甲是內地城市成都。
故答案為:三亞;由于水的比熱容較大,使沿海城市晝夜溫差小。
10.水具有比熱容大的特點,下列生活和生產中的現象與此特點無關的是( B )
A.海邊晝夜的溫度差較小 B.空調房里放盆水可增加空氣溫度
C.冬天的暖氣設備用熱水供暖 D.用水來冷卻汽車發動機
解:A、因為水的比熱容比泥土、沙石的比熱容大,同樣吸放執的情況下,水的溫度變化較小,所以海邊晝夜的溫度差較小,不合題意;
B、空調房里放盆水可增加空氣溫度,是利用了水的蒸發來加濕,與比熱容無關,符合題意;
C、因為水的比熱容較大,降低相同的溫度,水放出的熱量多,所以冬天供暖系統使用熱水循環供暖,不合題意;
D、因為水的比熱容較大,升高相同的溫度,水吸收的熱量多,所以用水做內燃機的冷卻液,不合題意。
故選:B。
11.如圖所示,是A、B兩個城市日氣溫變化曲線,且兩城市面積、緯度
等地理情況基本相同,通過對圖象分析,下列所得結論正確的是( B )
A.圖中A城市日氣溫變化較小
B.圖中B城市的水域面積大于A城市
C.圖中A城市人居住比較舒適
D.圖中B城市人容易患感冒
解:A、據圖象可知,B城市中溫差變化比較小,故該選項錯誤;
B、據水的比熱容較大大的特點可知,B城市中溫差變化比較小,即水域面積大,故正確;
C、B城市中溫差變化比較小,B城市人居住比較舒適,故錯誤;
D、B城市中溫差變化比較小,B城市人不易感冒,故錯誤;
故選:B。
12.水的比熱容較大,人們往往利用它的這一特性為生活生產服務,下列事例中與水的比熱容
有關的應用是( D )
A.撒鹽融雪 B.人工降雨 C.灑水降溫 D.熱水取暖
解:A、其它條件相同時,在積雪上撒鹽是在雪中摻入雜質,積雪的熔點會降低,即熔點低于當地氣溫,使雪熔化,確保交通的暢通,與水的比熱容無關,故A不符合題意;
B、人工降雨,是干冰(固體二氧化碳)迅速的吸熱升華成二氧化碳,使周圍的溫度降低,水蒸氣凝結成小水滴,形成降雨,與水的比熱容無關,故B不符合題意;
C、炎熱的夏天,往地面上灑水,水蒸發會從周圍吸熱而降低周圍環境的溫度。與水的比熱容無關,故C不符合題意;
D、因為水的比熱容大,相同質量的水和其它物質比較,降低相同的溫度,水放出的熱量多,所以讓流動的熱水流過散熱器來供暖,故D符合題意。故選:D。
13.水稻是喜溫植物,春季育秧時,通常傍晚向秧田灌水,早晨將水放出,以防霜凍。這里隱含的物理
知識是:水的比熱容較大。氣溫降低時,水能放出(選填“放出”或“吸收”)較多的熱量,這一過程中改變水的內能的方式是熱傳遞。
解:水的比熱容是常見物體中最大的,根據Q放=cm(t﹣t0),氣溫降低時,由于水的比熱容比較大,在質量一定時,水可以放出更多的熱量;
這一過程中將水的內能轉移到秧田上,所以是通過熱傳遞改變水的內能。
故答案為:比熱容;放出;熱傳遞。
14.習總書記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論斷。許多城市為了改善城市環境,大力開發濕地公園,修建人工湖,這樣可以調節氣溫的主要原因是:水的比熱容大,即等質量的水和其他物質比較,吸收或放出相等的熱量,水的溫度變化較小(選填“大”或“小”)。
解:因為水的比熱容較大,白天,相同質量的水和沙石比較,吸收相同的熱量,水的溫度升高的少;夜晚,放出相同的熱量,水的溫度降低的少,使得晝夜的溫差小,能有效調節周圍環境的氣溫。
故答案為:水的比熱容大;小。
15.如圖是某沿海城市與某內陸城市同一天的氣溫變化曲線。請你判斷內陸城市一天氣溫變化所對應的曲線是A (填A或B),這是由于砂石的比熱容小于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水的比熱容,吸收相同的熱量后溫度變化 大(填“大”或“小”)。
解;內陸地區砂石多,砂石比熱容比水小,在質量相同、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熱量時,溫度變化大,使得內陸城市晝夜溫差變化大。
故答案為:A;小于;大。
16.小明家的熱水器裝有50kg水,將水由20℃加熱到60℃,水需要吸收的熱量是8.4×10 J。小明用去一部分水,熱水器中水的比熱容不變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沿海地區比內陸地區晝夜溫差小,是因為水的 比熱容大。
解:(1)這些水從20℃加熱到60℃需要吸收的熱量:
Q吸=cm(t﹣t0)=4.2×103J/(kg ℃)×50kg×(60℃﹣20℃)=8.4×106J;
(2)比熱容是物質的一種特性,與溫度無關,與物態有關,所以加熱水的過程中,水的比熱容不變;
(3)由Q=cmΔt可知,相同質量的不同物質,吸收相同的熱量,比熱容大的物質溫度變化量小,由此可知沿海地區比內陸地區晝夜溫差小,是因為水的比熱容比砂石的比熱容大。
故答案為:8.4×10 ;不變;比熱容大。
17.查如表可知,煤油的比熱容讀作2.1×103焦每千克攝氏度 。汽車發動機用水作冷卻劑,是因為水的比熱容較大 ,與質量相同的其他物質相比,A(選填序號A“升高相同溫度,水吸收熱量較多”、B“降低相同溫度,水放出熱量較多”)。
比熱容[單位:焦/(千克 ℃)]
煤油:2.1×103 鋁:0.90×103
水:4.2×103 銅:0.39×103
解:由表可知,煤油的比熱容為2.1×103焦/(千克 ℃),讀作2.1×103焦每千克攝氏度;
汽車發動機用水作冷卻劑是利用水的比熱容大,與質量相同的其他物質相比,升高相同的溫度,水吸收熱量較多(注意發動機的溫度高,發動機放出熱量,水吸收熱量),故選A。
故答案為:2.1×103焦每千克攝氏度;水的比熱容較大;A。
18.水的比熱容較大的特點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下列現象及應用與此特點無關的是( D )
A.春天的夜晚,農民往稻田里灌水以防秧苗凍壞 B.汽車發動機冷卻循環系統用水作工作物質
C.冬天的暖氣設備用熱水供暖 D.炎熱的夏天在教室地面上灑水,頓時感覺變涼爽
解:A、水的比熱容大,相同質量的水和其它物質比較,降低相同的溫度,水放出的熱量多,所以晚上向秧苗田里放水,水可以放出更多的熱量以防凍壞秧苗,故A不符合題意;
B、因為水的比熱容大,相同質量的水和其它物質比較,升高相同的溫度,水吸收的熱量多,所以汽車發動機的冷卻循環系統用水做工作物質,故B不符合題意;
C、因為水的比熱容大,同樣質量的水和其它物質比較,降低相同的溫度,水放出的熱量多,故冬天室內的暖氣用熱水循環供熱,故C不符合題意;
D、炎熱的夏天,往室內地面上灑水,水蒸發會從周圍吸熱而降低周圍環境的溫度,不是利用水的比熱容大的特點,故D符合題意。
故選:D。
19.在沿海地區炎熱晴朗的天氣里,易形成海陸風。陸風和海風是由于地面和大海升溫和降溫的快慢不同,從而使空氣對流形成的。如圖所示是海陸風形成的示意圖,其中 乙圖反映海風形成的時間是白天,形成海陸風的根本原因是水和陸地的比熱容不同 。
解:由于陸地和海水的比熱容不同,海水的比熱容大于陸地的比熱容,在同樣太陽光的照射下,陸地和海洋升溫和降溫的快慢不同,從而使空氣形成對流,白天,陸地比海洋升溫快,地面上方是熱空氣,密度小,會上升,海面上方是較冷的空氣就會來補充,于是冷空氣沿海面吹向陸地,形成海風,故乙圖反映海風形成的時間是白天,甲圖反映陸風形成的時間是晚上。
故答案為:乙;水和陸地的比熱容不同。
三.實驗比較不同物質吸熱的情況
20.在“比較不同物質吸熱能力”的實驗中,將a、b兩種不同的液體分別放入如圖甲兩個相同的燒杯內,用相同的電加熱器同時加熱。記錄相關數據,并繪制出如圖乙所示的圖象。
(1)在進行加熱前,要求a液體和b液體必須初溫和質量 完全相同;
(2)a液體在第35min的內能 大于第30min的內能(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分析乙圖數據,要在a和b兩種液體中選擇一種液體做冷卻液,你認為選擇 b(選填“a”或“b”)液體較為合理;
(4)對初溫均為20℃的c、d兩種液體加熱(mc>md),如圖丙為c、d兩種液體的溫度隨加熱時間變化的關系圖象,c液體的比熱容小于 d液體的比熱容(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解:(1)根據控制變量法可知,實驗時,需要選用初溫和質量相等的a、b兩種液體;
(2)物體在加熱的過程中一直吸收熱量,內能變大,所以a液體第30s的內能要小于第35s的內能;
(3)a和b的質量和初溫相同,根據圖像可知,加熱相同的時間,吸收相同的熱量,a的溫度升高的多,則a的吸熱能力弱,b的吸熱能力強,b的比熱容大;
根據Q=cmΔt,吸收相同的熱量,比熱容大的,溫度升高的就小,就更適合做冷卻液,b的吸熱能力強,b的比熱容大,故b做冷卻液更好;
(4)由圖可知,在液體溫度不變前的時間段,c、d變化圖象是重合的,即c、d吸收相同的熱量,升高相同的溫度,由于c的質量大于d的質量,根據c=可知,當吸收的熱量和升高的溫度相同時,質量大的比熱容小,所以c的比熱容小于d的比熱容。
故答案為:(1)質量;(2)大于;(3)b;(4)小于。
21.某班同學利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水和煤油的吸熱能力。
(1)除了圖中給的實驗器材外,還需要的測量工具有托盤天平和秒表 ;水和煤油吸熱的多少是
通過 加熱時間來判斷的。
(2)本實驗需要用到天平,目的是控制質量相等 ;加熱7min,水吸收的熱量等于 (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煤油吸收的熱量。
(3)實驗中水和煤油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所示,可知水的沸點是98℃;煤油的比熱容
是2.1×103 J/(kg ℃)。
(4)水在沸騰之后溫度不變,內能 增加。(選填“增加”“不變”或“減小”)
解:(1)根據轉換法,用加熱時間長短表示吸熱多少,除了圖中給的實驗器材外,還需要的測量工具有托盤天平和秒表;水和煤油吸熱的多少是通過加熱時間來判斷的。
(2)根據比較吸熱能力的方法,要控制不同物質的質量相同,本實驗需要用到天平,目的是控制質量相同;加熱7min,由轉換法,水吸收的熱量等于煤油吸收的熱量;
(3)實驗中水和煤油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所示,可知水的沸點是98℃;
根據右圖可知,升高30℃,水和煤油的加熱時間分別為20min和10min,由轉換法,煤油和水的吸熱之比為1:2,根Q=cmΔt可知,在質量和升高的溫度相同的情況下,吸熱與比熱容成正比,煤油的比熱容是c=×4.2×103J/(kg ℃)=2.1×103J/(kg ℃)。
(4)水在沸騰之后溫度不變,水吸熱,故水的內能增加。
故答案為:(1)秒表;加熱時間;(2)控制質量相等;等于
(3)98℃;2.1×103;(4)不變;增加。
22.某同學在做“比較不同物質的吸熱能力”的實驗時,使用相同的電加熱器給水和煤油加熱,
得到的實驗數據如下表:
物質 次數 質量m/kg 升高的溫度Δt/℃ 加熱時間t/min
水 1 0.1 10 2
2 0.2 10 4
煤油 3 0.1 10 1
4 0.2 10 2
(1)實驗中,記錄加熱時間的目的是:比較水和煤油吸收熱量的多少。
(2)分析第1、2次或第3、4次實驗數據,可以得出的初步結論是:同種物質升高相同溫度時,吸收熱量的多少與物質的 質量有關;分析第1、3次或第2、4次實驗數據,可以得出的初步結論是:升高相同的溫度時,質量相同的不同物質 ,吸收的熱量不同;
(3)如果加熱相同的時間,質量相同的水和煤油,煤油的溫度升高的多;
(4)該實驗采用了 控制變量法和 轉換法,下列探究過程中也采用了這兩種方法的是 A   。
A.探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B.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解:(1)實驗中,記錄加熱時間的目的是:比較水和煤油吸收熱量的多少。
(2)由表中第1、2次或第3、4次實驗數據可知,液體種類和升高的溫度都相同而液體質量不同,液體吸收的熱量不同,質量越大,吸收的熱量越多,由此可得:同種物質升高相同溫度時,吸收熱量的多少與物質的質量有關;由表中第1、3次或第2、4次實驗數據可知,液體質量和升高的溫度都相同而液體種類不同,液體吸收的熱量不同,由此可得:升高相同的溫度時,質量相同的不同物質吸收的熱量不同。
(3)由表中實驗數據可知,質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溫度,煤油的加熱時間短,這說明煤油的吸熱能力弱,如果加熱相同的時間,質量相同的水和煤油,煤油溫度升高的多。
(4)該實驗采用了控制變量法、轉換法;
A、探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實驗應用了控制變量法、轉換法;
B、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實驗應用了等效替代法;
C.探究通電螺線管的磁場是什么樣的實驗,應用了模型法;故與該實驗方法相同的是A。
故答案為:(1)比較水和煤油吸收熱量的多少;(2)質量;不同物質;(3)煤油;(4)控制變量;轉換;A。
如圖所示,在“比較不同物質吸熱情況”的實驗中,
各取質量為50g、初溫為20℃的水和食用油分別裝在兩個
相同的燒杯中,用兩個相同的酒精燈加熱,每隔1min記錄
一次數據,如表所示。
物質 加熱時間/min 消耗酒精/g 末溫/℃ 物質 加熱時間/min 消耗酒精/g 末溫/℃
食用油 1 0.5 54 水 1 0.5 35
2 1.0 88 2 1.0 50
3 1.5 122 3 1.5 65
(1)分析實驗數據可知,水(選填“水”或“食用油”)的吸熱能力更強。
(2)實驗中主要用到的科學探究方法有控制變量法和 轉換法。
(3)根據表中記錄的數據,則2min內食用油吸收的熱量是6.3×103 J,所使用的酒精燈的
加熱效率為21% [q酒精=3.0×107J/kg,c水=4.2×103J/(kg ℃)]。
解:(1)分析實驗數據可知,相同質量的水和食用油加熱相同時間,水升高的溫度小,故水的吸熱能力更強。(2)實驗中主要用到的科學探究方法有控制變量法和轉換法;
(3)2min內水吸收的熱量為:
Q水吸=c水m水Δt水=4.2×103J/(kg ℃)×0.05kg×(50℃﹣20℃)=6.3×103J,
根據轉換法,2min內食用油吸收的熱量是6.3×103J;
2min內酒精燈放出的熱量為:
Q放=mq=1×10﹣3kg×3.0×107J/kg=3×104J,
使用的酒精燈的加熱效率為
故答案為:(1)水;(2)轉換;(3)6.3×103;21%。
24.在探究“比較不同物質的吸熱能力”實驗中,某小組的同學利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所用器材有:兩個相同的燒杯、兩個規格相同的電加熱器、初溫不同但質量相同的兩種液體。實驗過程中,每隔1min讀取一次溫度計的示數,并記錄在表格中,如表所示。已知c甲=4.2×103J/(kg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C)
加熱時間/min 0 1 2 3 4
甲的溫度/℃ 30 34 38 42 46
乙的溫度/℃ 10 18 26 34 42
A.通過溫度的高低來反映物質吸收熱量的多少 B.由實驗數據可知,吸熱能力較好的是物質乙
C.乙的比熱容 c乙=2.1×103J/(kg ℃)
D.若甲的質量為100g,則其在1~4min內吸收的熱量為6.72×103J
解:A、根據轉換法,通過加熱時間來反映物質吸收熱量的多少,故A錯誤;
B、根據表中數據可知,從34℃升高到42℃,甲用時2分鐘,乙用時1分鐘,根據比較吸熱能力的方法,甲的吸熱能力強,故B錯誤;
C、從34℃升高到42℃,甲、乙的加熱時間分別為2分鐘和1分鐘,由轉換法,乙、甲的吸熱之比為1:2,根據Q=cmΔt可知,在質量和升高的溫度相同的情況下,吸熱與比熱容成正比,若c甲=4.2×103J/(kg ℃),則乙液體的比熱容為
c乙=×4.2×103J/(kg ℃)=2.1×103J/(kg ℃)。
D、若甲的質量為100g,根據表中數據可知,則其在1~4min吸收的熱量為:
Q=c甲mΔt=4.2×103J/(kg ℃)×0.1kg×(46℃﹣34℃)=5.04×103J
故D錯誤。
故選: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阴县| 襄城县| 安宁市| 木里| 中山市| 洛扎县| 临西县| 阿拉善右旗| 大埔县| 伊川县| 苏尼特右旗| 视频| 屏山县| 阳曲县| 綦江县| 金昌市| 海安县| 永春县| 南宁市| 花莲市| 新民市| 宜丰县| 阳江市| 武鸣县| 巩义市| 抚顺市| 手游| 综艺| 民勤县| 同仁县| 新密市| 庄河市| 揭东县| 万全县| 曲松县| 迁西县| 星座| 墨玉县| 华池县| 原平市| 泊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