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3. 測量物體運動的速度【學習目標】1.學會用停表和刻度尺測速度。2.知道勻速直線運動和變速直線運動的定義。3.知道平均速度的含義、公式,會用平均速度公式解決簡單問題。【自主學習】一、速度的測量:實驗原理:__________________實驗器材:長約80厘米、內(nèi)徑10毫米的玻璃管、水、記號筆、_________、_________。實驗操作:將有氣泡的玻璃管倒轉(zhuǎn),保持豎直,從某一位置開始用停表計時,每隔2秒在玻璃管上用記號筆記錄小氣泡的位置,最后用米尺測量,將數(shù)據(jù)填入下表:時間t/s 路程s/m 速度v/cm/s2468104.數(shù)據(jù)分析:氣泡的運動有什么規(guī)律?二、變速直線運動的平均速度:1.勻速直線運動:物體沿直線運動,在任意相等的時間內(nèi),通過的路程_______的直線運動。2.變速直線運動:運動速度不斷_______的直線運動。3.物理學中用______________來粗略表示變速運動的快慢。4.計算公式:______________。5.練習:小華騎車前往距家1.5km的學校,前半程用時2min,休息1min后繼續(xù)前行,又經(jīng)過3min到達學校。小華在前半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m/s;小華在整個過程中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m/s。答案:6.25 4.17三、直線運動的圖像:1. v —t圖像:汽車在平直公路上勻速行駛,下圖的四個圖像中能正確表示汽車速度與時間關(guān)系的是( )答案:A2.s —t圖像:甲、乙兩輛汽車都做勻速直線運動,其路程S隨時間t變化的圖像如圖所示。從圖像可知,________車的速度大;5s內(nèi)乙車通過的路程是_________m答案:甲 60【當堂檢測】1.從樓上豎直拋下一個物體,測得它通過最后2m所用的時間是0.5s,下列數(shù)據(jù)中可能是此物體在整個下落過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A、2m/s B、4m/s C、4.5m/s D、無法判斷2.某物體以速度3m/s通過了一半路程,接著又以速度6m/s通過了剩余一半的路程,那么物體在全段的平均速度是 ( )A、3m/s B、4m/s C、4.5m/s D、6m/s3.如圖是物體運動的s﹣t,v﹣t圖象,表示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的是( )A. B.C. D.4.冰壺運動是冬奧會比賽項目之一。冰壺被運動員擲出后,在冰面上減速滑行到停下的過程中,冰壺的平均速度與冰壺被擲出時的速度成正比,冰壺的滑行時間也與冰壺被擲出時的速度成正比。若冰壺以的速度被擲出時,在冰面上滑行了,則冰壺以的速度被擲出,在冰面上滑行的距離為 A. B. C. D.5.小明乘車從永興到郴州,途經(jīng)郴永大道,看到如圖所示路牌。路牌中的“60”表示 ;在不超速的前提下,小明至少還需要 分鐘才能到達郴州。6.一個騎自行車的人與一個跑步者在平直路面上同向運動,他們通過的路程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如圖所示。分析圖象可知,v騎____v跑,跑步者的速度為________m/s,在運動過程中,若以跑步者為參照物,騎車者是________(選填“前進”、“后退”或“靜止”)的。7.小明在探究速度的變化時,拍攝了兩個小球運動過程的頻閃照片,如圖所示,閃光時間間隔為1s,圖上數(shù)字為閃光時刻編號,請根據(jù)圖中信息回答下列問題。(1)不可能做勻速直線運動的是小球 (選填“A”或“B”);(2)小球A和B在第1s至第6s這段時間間隔內(nèi)的平均速度應(yīng)為:vA vB(選填“=”“>”或“<”)。8.甲乙兩地的距離是900km,一列火車從甲地早上7:30出發(fā)開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幾個車站,在當日16:30到達乙地。列車行駛途中以144km/h的速度勻速通過長度為400m的橋梁,列車全部通過橋梁的時間是25s。求:(1)火車從甲地開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時?(2)火車的長度是多少米?答案:1.A 2.B 3.B 4.D 5.該路段車速不能超過60km/h 40大于 4 前進 7. (1)A (2)>8. 解:火車從甲地開往乙地的時間為16:30-7:30=9h,火車從甲地開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列車通過橋梁的行駛速度v2=144km/h=40m/s,火車過橋時通過的路程為火車長度s1與橋梁長度s2之和,即s1+s2=v2t2,得火車的長度是s1=v2t2-s2=40m/s×25s-400m=600m.答案:(1)火車從甲地開往乙地的平均速度100km/h.(2) 火車的長度是600m.【我的收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yù)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