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2張PPT)3單元 地球的表面和內部11.地球的內部你能從下面這些現象中推測地球內部是什么樣的嗎?你能從下面這些現象中推測地球內部是什么樣的嗎?根據火山噴發可以推測出地球內部不是空的,溫度很高、壓力很大,存在炙熱的巖漿。你能從下面這些現象中推測地球內部是什么樣的嗎?根據地震能推測出地球內部是不穩定的,會運動和變化,巖層會承受很大壓力,所積聚的能量需要釋放。你能從下面這些現象中推測地球內部是什么樣的嗎?根據地熱可以推測地球內部有大量的熱能,可能比地表溫度高。人類對地球內部的探索 火山和地震透露出一些地球內部的信息??蔀槭裁磿a生火山和地震呢?為了解開謎團,人類從地球內部尋找原因。到目前為止,人類鉆探地球的深度只有12 千米。如果把地球比作熟雞蛋,這深度連雞蛋殼還沒有鉆透呢。20 世紀初,科學家發現,地震波在不同的巖石中傳播時,有快有慢,于是開始利用地震波來探測地球內部的結構。科學家根據探測結果,把地球內部分成了三個不同的圈層。三個不同的圈層(1)薄薄的地殼主要由各種巖石組成;(2)地幔位于地殼和地核之間,是巖漿的發源地;(3)地球中心部分的地核,溫度和壓力極高。人類對地球內部的探索平均厚度約多少?約為17 千米約為3400 千米約為2900千米人類對地球內部的探索 在此基礎上,一些科學家認為,地幔和地核會進行水平運動和上下運動,而最外層的地殼也就像浮在水面上的船只一樣隨之運動起來。地震是人們直接感知到的地殼運動的反映,更普遍的地殼運動則在長期地、緩慢地進行著,必須借助儀器長期觀測才能發覺。板塊構造學說將全球的巖石圈劃分為六大板塊,認為板塊在相對移動的過程中,或向兩邊張裂,或彼此碰撞,從而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人類對地球內部的探索 科學家在 1968 年將全球地殼劃分為六大板塊:太平洋板塊、亞歐板塊、非洲板塊、美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和南極洲板塊。 其中除太平洋板塊幾乎全為海洋外,其余五個板塊既包括大陸又包括海洋。板塊碰撞板塊分離板塊俯沖模擬地球板塊的漂移與碰撞。1.在有色淀粉中加入熱水,攪拌均勻后,用酒精燈加熱,持續攪拌至糊狀。2.放入三四塊泡沫塊,繼續加熱,觀察泡沫塊的運動。淀粉糊:地核和地幔泡沫塊:地殼酒精燈:內部熱量淀粉糊、泡沫塊、酒精燈分別模擬什么?泡沫塊運動的力量來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球板塊運動的力量來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球板塊運動引發的自然現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泡沫塊的運動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淀粉糊的運動巖漿在高溫高壓作用下產生的運動火山噴發、地震、海陸變遷、大陸漂移魚龍復原圖菊石化石喜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雄偉、高大的山系??茖W家在喜馬拉雅山采集到魚龍、菊石類、雙殼類等海洋生物的化石。根據發現的化石,你能推測出喜馬拉雅山很久以前的情況嗎?這些化石說明喜馬拉雅山地區曾經是一片汪洋大海。觀察地球大陸板塊變化示意圖,比較今天的地球與兩億年前的有什么不同。兩億年前,地球大陸板塊是連接在一起的,現在則是相互分離開來的。1912 年 , 魏格納正式提出了大陸漂移學說,由于當時不能更好地解釋漂移的機制,曾受到地球物理學家的反對。隨著古地磁與地震學、宇航觀測的發展,一度沉寂的大陸漂移說獲得了新生,并為板塊構造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謝謝觀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