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2哲學的基本問題 學案學習目標必備知識: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標準;哲學的基本問題和人們生活的關系;唯物主義及其表現形式;唯心主義及其表現形式;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辯證法與形而上學關鍵能力:通過小組合作探究,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初步具有識別不同哲學派別本質的能力。核心素養1.政治認同:通過理解哲學,形成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認同。2.科學精神: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反對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基礎梳理1. 哲學的基本問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問題,也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問題。它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問題,二是________的問題,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問題。2. 為什么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首先是人們在生活和實際活動中遇到的______________的基本問題。人類從事的活動包括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無論是認識世界還是改造世界,說到底都是要解決_____________問題。3. 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貫穿哲學發展的始終是一切哲學不能回避、必須回答的問題,哲學要從總體上探討_____________的關系,就必須首先弄清楚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并對此作出明確的回答。對這一問題的不同回答決定著各種哲學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決定著他們對其他問題的回答。4.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分歧是圍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問題展開的。5. 唯物主義認為,_______是本原的,______是派生的,先有______,后有______,_______決定意識。6.唯心主義認為_______是本原。不是_______決定_______,而是_______決定_______。7. 唯物主義在其歷史發展中形成了_______基本形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8. 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試圖從某些具體的物質形態觸發來說明世界的好印象,把世界的本原歸結為_____________________具體的物質形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就把物質混同于物質的具體形態,帶有明顯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9. 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把自然科學中不可再分的最小的物質結構,如___________看作世界的本原,從而使唯物主義克服了原先的樸素性和直觀性,豐富和發展了唯物主義的物質觀,不過,他把自然科學的___________直接混同于物質概念,把元素的屬性等同于物質的屬性,把世界萬物的運動歸結為受力學支配的___________,因而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局限。10. 馬克思主義哲學就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他認為___________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___________是物質的唯一特性,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物質概念概括了宇宙間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和現象的共同本質,而不是指某一具體的物質形態或那些不可再分的物質結構。11. 唯心主義在其歷史發展中形成了兩種基本形態,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12. 主觀唯心主義把________________(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覺、經驗、心靈等)理解為世界的本原,認為客觀事物乃至整個世界都依賴于________________。13.客觀唯心主義把________________(如上帝、神、理念、絕對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源,認為現實的物質世界只是這些________________的外化和表現。14. 在哲學史上,________________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與_______之間的對立和斗爭長期存在,從派別上漲,哲學史上的對立和斗爭,歸根到底只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兩種,正如毛澤東所作的通俗比喻,雖然存在著這樣“兩個對子”,但從獨立的基本派別上看,只能是兩大陣營,而不是四軍對壘。易錯提示1.赫拉克利特“世界是一團永恒的活火”的觀點,堅持了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統一。( )【答案】正確【解析】“世界是一團永恒的活火”認為世界的本原是火,否認世界是神創造的,認為世界是物質的,堅持了唯物主義的根本方向,本質上是正確的,但把物質歸結為具體的物質形態,而且“活火”看到了事物的運動和變化,蘊含著樸素唯物主義和辯證法思想。故題中觀點正確。2.“造物者無主,而物各自造”,這一觀點堅持了唯物主義與辯證法的結合。( )【答案】錯誤【解析】這是判斷題,依據教材與相關知識,“獨化論”是郭象玄學的核心思想。“造物者無主”、“物之自造”是對各種造物論思想的批判否定。所謂獨化是指現象界的一切事物是獨自的,無所依憑地自生、變化,這是形而上學的觀點。每一個物體都是自己造自己,體現了唯物主義觀點,但沒有體現辯證法中的聯系、發展、矛盾觀點,故題目觀點錯誤。3.唯心主義把意識視為世界的本原,它對人們認識的發展沒有任何借鑒意義。( )【答案】錯誤【解析】唯心主義把意識視為世界的本原,但不能認為唯心主義沒有價值,就其局部作用而言,唯心主義哲學對人們認識的發展有著或多或少的借鑒意義,故本題說法錯誤。4.“萬物獨化,物各自生,獨生而無所資借。”包含著辯證法思想。( )【答案】錯誤【解析】本題為判斷題,意思是天地萬物的生成和變化都是彼此獨立、互不相關的,這蘊含的是形而上學思想,故本觀點錯誤。5.唯物主義是客觀的,唯心主義是主觀的。( )【答案】錯誤【解析】客觀強調在意識之外,不依賴主觀意識而存在的;主觀是人類意識的觀念的內在活動。唯物主義主張世界的本原是物質,物質決定意識;唯心主義主張世界的本原是意識,意識決定物質。從根本上講,唯物主義觀點是正確的,唯心主義觀點是錯誤的。但唯物主義的發展經歷了三種基本形態,其中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和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有其合理性,也有其局限性。唯心主義在其發展過程中也在一定意義上豐富和發展了辯證法思想,因而也有其合理的因素。只有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唯一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因此不能說唯物主義是客觀的,唯心主義是主觀的。故題目觀點錯誤。深化探究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五行學說認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種基本物質之間的運動變化而生成的。●英國哲學家霍布斯認為,哲學的對象是客觀存在的物質實體,物體是不依賴于人們思想的東西,它是世界上一切變化的基礎。●馬克思認為,物質是標志著客觀實在的哲學范疇,是對一切可以從感覺上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質的抽象。結合材料,運用《哲學與文化》的知識,說明上述思想屬于哪種觀點,并分析上述觀點的共同之處。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黨中央高度重視,及時制定疫情防控方針政策,確保疫情防控有序推進,堅決遏制疫情擴散蔓延。根據黨中央指示,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多層次、高密度發布疫情信息,廣泛普及疫情防控知識,積極引導人民群眾正確理性看待疫情,不信謠、不傳謠,自覺提高自我防范意識和防護能力;人民群眾積極配合,以家庭為單位自覺閉門不出;廣大網民積極主動宣傳疫情防控知識;社會各級力量大力支援武漢……在疫情面前,全國人民擰成了“一根繩”,防疫抗疫凝聚成了“一盤棋”。運用哲學的基本問題的相關知識,分析說明我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舉措。隨堂訓練1.作為自然科學塔頂的明珠,腦科學也因此成為一門極富魅力的學科。在高科技領域,腦科學是當前火熱的人工智能、腦機接口、類腦計算背后的知識基礎;在生命健康領域,腦科學正不斷破解著被稱為“生命禁區”的大腦謎團。由此可見( )①人腦結構復雜、組織嚴密是意識產生的物質來源②腦科學新成果進一步印證了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性③有些事物之間的聯系因人類的發現而真實存在④利用規律造福人類是腦科學發展的最終目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下列選項能體現哲學基本問題的有( )①“豪華盡出成功后,逸樂安知與禍雙”與“萬物皆備于我”②“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與“天地成于元氣,萬物成于天地”③“自在之物是不可認識的”與“人的意識既可以認識事物的現象,更能在此基礎上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④“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與“理在事先、理生萬物、理主動靜”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3.中國水稻研究張健研究員團隊與胡培松院士團隊經合作,首次揭示了“植物胰島素”6—磷酸—海藻糖(Tre6P)調控水稻碳源分配與籽粒產量的機制,為作物高產遺傳改良提供了新思路。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分子植物(Molecular Plant)》雜志。由此可見( )①物質是運動的載體②思維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③人們能夠認識和把握規律④主觀能動性在科研成果中起決定性作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規定:“人民法院認定證人證言,可以通過對證人的智力狀況、品德、知識、經驗、法律意識和專業技能等的綜合分析作出判斷。”從哲學的角度看,該規定說明( )A.意識活動具有自覺選擇性 B.意識是主觀的,也是不真實的C.主觀與客觀是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D.思維隨著存在的變化而變化5.北宋思想家張載在其著作(正蒙》中提出“太虛即氣”的論點,說“太虛無形,氣之本體,其聚其散,變化之客形爾”。下列論述與張載的觀點蘊含的哲學道理一致的是( )①有理則有氣——程頤②氣者,理之依也——王夫之③我思故我在——笛卡爾④水是萬物的本原——泰勒斯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參考答案基礎梳理答案1. 思維和存在的關系;意識和物質的關系;思維和存在何者是本原;思維和存在有沒有同一性;思維能否正確認識存在2. 無法回避;認識世界; 改造世界;思維和存在的關系3. 人與世界;基本性質;方向4. 物質和意識誰是本原5. 物質;意識;物質;意識;物質6. 意識;物質;意識;意識;物質7. 三種;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8. 某一種或某幾種;水氣火土;樸素; 直觀色彩9. 原子;物質結構;機械運動;機械性;形而上學性;歷史觀上的唯心主義10. 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物質;客觀實在性11. 主觀唯心主義;客觀唯心主義12. 人的主觀精神;人的主觀精神13. 客觀精神;客觀精神14. 唯物主義;唯心主義;辯證法;形而上學;唯物主義;唯心主義深化探究1.答案:①唯物主義。②上述觀點的共同之處是都認為物質是世界的本原,意識是派生的,先有物質后有意識,物質決定意識。2.答案:①存在是世界的本原,存在決定思維。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黨中央從疫情發生的實際出發,及時制定方針政策,為防疫抗疫提供了堅強的領導保證。②思維與存在具有同一性。黨中央根據疫情的特點制定了科學的防控措施,新冠病毒發生作用的機理是可以認識的,疫情是可控的。③堅持唯物主義,反對唯心主義。在疫情防控期間,廣大人民群眾不信謠,不傳謠,不憑自己的主觀想象而輕視疫情的嚴重性。我國抗擊疫情正確把握了物質與意識的關系。隨堂訓練1.【答案】C【解析】①:人腦結構復雜、組織嚴密,是意識產生的物質器官,但不是物質來源,①說法錯誤。②:在生命健康領域,腦科學正不斷破解著被稱為“生命禁區”的大腦謎團,這說明腦科學新成果進一步印證了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性,②符合題意。③:聯系是普遍的,客觀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③說法錯誤。④:腦科學是當前火熱的人工智能、腦機接口、類腦計算背后的知識基礎,這說明利用規律造福人類是腦科學發展的最終目的,④符合題意。故選C。2.【答案】B【解析】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也就是意識和物質的關系問題。它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思維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問題;二是思維和存在有沒有同一性的問題,即思維能否正確認識存在的問題。①:“豪華盡出成功后,逸樂安知與禍雙”體現的是辯證法的思想;“萬物皆備于我”,認為物質是世界的本原,是主觀唯心主義的觀點,①不符合題意。②:“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認為物質是世界的本原,是主觀唯物主義的觀點;“天地成于元氣,萬物成于天地”認為物質是世界的本原,是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的觀點,②符合題意。③:“自在之物是不可認識的”體現的是不可知論;“人的意識既可以認識事物的現象,更能在此基礎上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體現得是可知論,③正確。④:“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體現了實踐的觀點;“理在事先、理生萬物、理主動靜”體現客觀唯心主義,④不符合題意。故選B。3.【答案】C【解析】①:材料未涉及物質與運動的關系,①不符合題意。②③:材料中張健團隊與胡培松院士團隊首次揭示了“植物胰島素”6﹣磷酸﹣海藻糖(Tre6P)調控水稻碳源分配與籽粒產量的機制,表明思維能夠正確認識存在,也說明人們能夠認識和把握農作物生長發育的規律,②③符合題意。④:主觀能動性在科研成果中起決定性作用,夸大了人的主觀能動性的作用,④錯誤。故選C。4.【答案】A【解析】A:“人民法院認定證人證言,可以通過對證人的智力狀況、品德、知識、經驗、法律意識和專業技能等的綜合分析作出判斷。”人民法院之所以這樣規定,是因為意識具有自覺選擇性,A符合題意。B:意識的內容客觀、形式主觀,意識有真實和不真實之分,B說法錯誤。C:主觀與客觀的統一并不都是具體的歷史的統一,只有真理都是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C說法錯誤。D:材料未強調存在決定思維,D不符合題意。故選A。5.【答案】C【解析】②④:“太虛即氣”的論點,說“太虛無形,氣之本體,其聚其散,變化之客形爾”,強調的是太虛,屬于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觀點。氣者,理之依也,強調氣是世界本原,水是萬物的本原,強調水是本原,都屬于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觀點,故②④符合題意。①:有理則有氣,強調理是本原,屬于客觀唯心主義,排除①。③:我思故我在,強調的思決定在,屬于主觀唯心主義,排除③。故選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