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2課 遼宋夏金元的文化〖課標要求〗認識兩宋文化的新變化;了解遼夏金元文化的發展〖課標解讀〗1.宋朝儒學復興,其中程朱理學一派對后世影響最大。(1)儒學復興:開始:北宋中期;核心:強調學術為現實服務;口號:“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代表派別:“程朱理學”(2)“程朱理學”:注重抽象思維;認為“理”是自然界和社會的根本原則,也稱“天理”;人生的目標應是“存天理,滅人欲”;提出“格物致知”;帶有客觀唯心主義傾向;受到官方推崇,影響深遠。2.城市經濟的繁榮,推動了宋元文學新體裁的發展。(1)詞:宋朝進入鼎盛時期;代表人物及派別:豪放派的蘇軾和辛棄疾、婉約派的柳永和李清照。(2)曲:是元朝文學的主要成就;包括散曲和雜??;元雜劇標志著中國古代戲曲藝術的成熟;代表人物:關漢卿、王實甫。(3)說書:宋元時期盛行,實際是早期的白話小說。3.三大發明和沈括、郭守敬等科學家的成就,是宋元科技的重要代表。(1)三大發明:印刷術、火藥和指南針三大發明在宋朝基本成熟;雕版印刷相當普及,畢昇發明活字印刷術;火藥被大量制造并用于軍事;指南針廣泛應用于航海。(2)沈括和郭守敬:沈括著《夢溪筆談》;郭守敬最突出的成就是設計和監制多種天文觀測儀器,主持全國范圍的天文觀測,編制新的歷法《授時歷》。4.遼、夏、金和蒙古各政權統治者都創制了文字。遼 契丹大字和小字,還進行文學創作金 女真文字,科舉中開設女真進士科西夏 西夏文,包括佛經、法律等蒙古 成吉思汗時期形成畏兀兒體蒙古文,被用于修史,如《蒙古秘史》;忽必烈委派高僧八思巴改制藏文字母,創造出一套拼音符號,用以拼寫蒙古語,也用來拼寫漢語等多民族語言,也是漢語拼音化的最早嘗試。〖課堂精練〗一、選擇題 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5分,計5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意1.明代徐渭在《南詞敘錄》中評論說,元代南戲劇本“句句是本色語(指民間用語),無今人時文氣”。據此可知,元代南戲劇本( )A.適應了市民文化需要 B.缺乏語言藝術的創新C.繼承了宋詞藝術特色 D.多是民間藝人所創作2.官箴主要是官員從政期間的經驗積累和心得體會,用以勸誡和感化同僚,使其更好地為官從政。歷代官箴強調為官從政者的第一要義是“修身”,在宋代則變為“修心”,具體表現為“有公心、要盡心、能平心”。這反映了宋代( )A.理學思想滲透到政治活動中 B.官箴有效提高官吏的行政能力C.儒學發展到心學體系化完成 D.理學成為政府推崇的官方哲學3.朱熹在多個詩句中表達了一種意境:“只看云斷成飛雨,不道云從底處來”、“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其所表達的意境是A.天人合一的境界 B.頓悟成圣的喜悅C.張揚自我的態度 D.格物致知的追求4.朱熹說:“所謂天理,復是何物?仁、義、禮、智豈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豈不是天理?”他又說:“為父子者有父子之理,為兄弟、為夫婦、為朋友,以致于出入起居、應事接物之際,亦莫不各有其理。”這表明,朱熹A.倡導儒家倫理道德 B.已認識到社會危機C.強調社會關系平等 D.批判封建等級制度5.后世學者在評析北宋詩人蘇舜欽的作品時稱:他“抱經世之學,懷忠君之心……然其議論侃侃,慷慨切直,皆有關于社稷生民之故,能言人之所不敢言,不可以區區文人才士目之矣”??梢?,蘇舜欽的作品體現了其A.抨擊時政的信念 B.崇德尚賢的情懷 C.愛國優民的精神 D.趨時更新的追求6.宋朝是-一個文化開放的時代,涌現出大量的才子、才女.他們在地域分布上都呈現出“東南最盛,京師其次,蜀地第三,其他地區則相當稀疏”的特點。這表明A.宋代才女與才子藝術成就相當 B.宋代女子與男子社會地位相同C.文化盛衰與經濟發展密切相關. D.“重文抑武”促使社會文風興盛7.朱熹所著《家禮》,旨在“明君臣、父子、夫婦之倫,序親疏貴賤之儀”。他的《小學》,專從兒童教育方面,講述“愛親、敬長、隆師、親友之道”。同時理學家還通過書院講學的方式,向社會各階層人士宜揚封建倫理綱常。這體現出A.儒家學說開始影響民眾的生活 B.理學思想走向了世俗化C.綱常倫理的傳播推動理學成熟 D.儒學開啟了宗教化進程8.遼宋夏金時期,各少數民族都創造了本民族的文字(見下圖)。這些文字體現了A.民族文字的發展促進了民族交融 B.宋朝實施了開放包容的民族政策C.不同民族間的文化相互借鑒吸收 D.中華民族文化的多樣性和統一性9.“(它)起源于市井歌謠,因文人的介人而趨于雅化。它小而狹,巧而新,側重音律和語言的契合,其主流以‘婉約'、'陰柔’為主,但也有豪放一派?!痹撍囆g形式是A.唐詩 B.宋詞 C.元曲 D.漢賦10.辛棄疾《清玉案 元夕》中寫道:“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边@反映了宋朝時期人們掌握和使用較為嫻熟的技術是A. 火藥 B. 造紙術 C. 指南針 D. 印刷術二、非選擇題(10分)11.閱讀下列材料材料 宇宙之間,一理而已……其張之為三綱,其紀之為五常。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則人欲亡,人欲存則天理滅。所謂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窮其理也。——朱熹《朱子文集》(1)根據材料,概括理學的基本主張。結合所學知識,簡析理學的影響。(6分)(2)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程朱理學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的地位?(4分)參考答案一、選擇題 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5分,計5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意1 2 3 4 5 6 7 8 9 10A A D A C C B D B A二、非選擇題(10分)11.(1)“理”是自然界和社會的根本原則;人生的目標應該“存天理,滅人欲”;提出“格物致知”,認為只有深刻探究萬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達到對普遍天理的認識。(6分)(2)從南宋后期起,程朱理學受到官方尊崇,在歷史上產生了深遠影響。(4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