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九年級物理導學案《電流電壓和電阻關系》總課時數: 主備人: 備課時間: 授課時間: 授課班級:課題: 第1節 電流電壓和電阻關系【學習目標】1.通過實驗,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2.會同時使用電壓表和電流表測量一段導體兩端的電壓和其中的電流;會使用滑動變阻器來改變一段導體兩端的電壓。3.學會用“控制變量法”研究物理規律的思路,學會用圖像研究物理問題。重點: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難點:用圖像研究物理問題。課型: 教法: 學法: 教具:【課題導入】問題引入(1分鐘)觀察思考如圖所示,用一節干電池對小燈泡供電,燈泡發光(圖甲)用兩節干電池串聯后對同一燈泡供電,燈泡變得更亮了(圖乙)。圖乙與圖甲相比,小燈泡的電阻 (均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燈泡兩端的電壓 ,通過燈泡的電流 。由此可知,通過導體的電流與導體兩端的電壓 (選填“有關”或“無關”)。今天我們就通過實驗來探究以上問題。【預習生成】( 2分鐘 )通過前面知識的理解,同學們意識到:加在導體兩端的電壓越高,流過導體的電流就 ,導體的電阻越大,流過導體的電流就 。2.“探究電阻上的電流跟兩端電壓的關系”的實驗用到的物理方法是 。要探究電流與電壓的關系,必須控制 ,要探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必須控制 。3.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結論是:電壓一定時,電流跟電阻成 ;電阻一定時,電流跟電壓成 。【自學交流】(6分鐘)一、探究電流與電壓的關系自主閱讀教材P74~75,完成本探究(探究一):設計實驗:(先畫實驗電路圖,根據電路圖說說具體操作)實驗步驟:1.如圖組裝電路;2.移動滑動變阻器,使電壓表示數分別為1V,2V,3V,分別讀出對應的電流表示數;3.分析數據,得出結論。設計表格:R= Ω電壓U/V電流I/A分析論證:請在坐標系上畫出電流隨電壓變化的圖像。得出結論:分析表中數據或圖像可得, 。交流評估:實驗中遇到哪些問題,說出來跟大家分享并一起解決。二、探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自主閱讀教材P76,完成本探究(探究二):設計實驗:先畫實驗電路圖,根據電路圖說說具體操作: 實驗步驟:1.如圖組裝電路;2.換上不同的定值電阻,如5Ω、10Ω、15Ω,移動滑動變阻器使電壓表示數保持3V不變,分別讀出對應的電流表示數。3.分析數據,得出結論。設計表格:U= V電阻R/Ω電流I/A分析論證:分析表中數據,看看在電壓一定時,電流與電阻存在怎樣的定量關系。得出結論:分析表中數據可得, 。【展示互動】(12分鐘)【精講點撥】(7分鐘)1、如圖所示電路,是某同學“探究電流與電阻關系”的實驗電路圖。(1)為了達到探究的目的,實驗過程必須保持R兩端電壓不變。(2)當開關S閉合后,該同學讀出電壓表示數為2V,電流表示數為0.6A。現將阻值為5Ω的電阻R換成阻值為15Ω的電阻,接入電路來進行探究,則下一步該同學應進行的操作為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使已換成的15Ω的電阻兩端電壓仍為2V,即電壓表示數仍變為原來的2V。此時停止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2、小華同學在探究通過導體的電流與其兩端的電壓的關系時,將記錄的實驗數據通過整理作出了如圖所示的圖象,根據圖象,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通過導體a的電流與其兩端的電壓成正比B.導體a的電阻大于導體b的電阻C.當在導體b的兩端加上1V的電壓時,通過導體b的電流為0.1AD.將導體a接到電壓為3V的電源上,通過導體的電流為0.2A【達標檢測】( 10分鐘 )1.關于電流、電壓和電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只要將導體連入電路,電路中就有電流B.導體中通過的電流越大,它的電阻就越小C.有電流通過的小燈泡,其兩端不一定有電壓D.導體兩端電壓越大,通過該導體的電流就越大2.在“探究電流與電壓關系”的實驗中,分別對R1、R2兩個電阻進行探究,并根據各自的實驗數據繪制了如圖所示的U I關系圖象,從圖象可以看出R1與R2大小關系是( )A.R1>R2 B.R1=R2 C.R1<R2 D.無法確定3.將10 Ω的電阻接在3 V的電源上,流過電阻的電流為I,若將30 Ω的電阻接在同樣的電源上,流過此電阻的電流為( )A. I B. 3I C. I D. I4.某同學利用如圖所示的電路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實驗開始時,滑動變阻器的作用是 。在探究通過導體的電流與導體兩端電壓關系時,滑動變阻器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探究通過導體的電流與導體電阻的關系時,滑動變阻器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總結提升】(2分鐘)板書設計課后反思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