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15屆高三政治一輪復習(生活與哲學)第二單元:探索世界與追求真理(唯物論與認識論)唯物論一、【考點展示】1、探究世界的本質辯證唯物主義的物質概念,世界的真正的統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 運 ( http: / / www.21cnjy.com )動的含義、物質與運動的關系、絕對運動與相對靜止 規律的含義、規律的客觀性與普遍性2、意識的起源、本質和作用 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 意識是人腦的機能 意識是客觀存在的反映 意識的能動作用 尊重客觀規律與發揮主觀能動性 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二、【考點解析】辯證唯物論(一)理解辯證唯物主義的物質概念、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質性。(感念)物質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物質的唯一特性客觀實在性它概括了宇宙間一切事物和現象的共同本質(共性),(注意事物與現象)而不是指某一具體的物質形態(個性)2、為什么說世界是物質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1)自然界是物質的(2)人類社會是物質的(人類社會是物質世界 ( http: / / www.21cnjy.com )長期發展的產物;人類社會在本質上是一個客觀的物質體系,構成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環境、人口因素和生產方式,它們都是客觀的物質的。這些要素的客觀性,集中體現了人類社會的物質性。);(3)人的意識是物質社會的產物。因此,世界是物質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二)理解哲學的運動概念、物質與運動的關系、物質世界是絕對運動與相對靜止的統一1、含義:運動,是指宇宙間一切事物、現象的變化和過程2、關系:① 物質是運動的物質。運動是物質固有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脫離運動的物質。(注意:新教材將固有屬性改為固有的根本屬性)② 運動是物質的運動。物質是運動的承擔者(主體)。離開物質的運動也是不存在的。③ 離開運動談物質(形而上學觀)和離開物質談運動(唯心主義),都是錯誤的。注意:客觀實在性是物質的唯一特性。 運動是物質的固有屬性。3、運動和靜止的關系:(1)區別:運動是絕對的、無條件的、永恒的。靜止是相對的、有條件的、暫時的。(2)聯系:動中有靜,靜中有動。世界是絕對 ( http: / / www.21cnjy.com )運動和相對靜止的統一。只承認靜止而否認運動,是形而上學的不變論;只承認運動而否認靜止,則導致相對主義和詭辯論。(三)理解規律的含義、規律的客觀性和普遍性1、規律的含義:事物運動過程中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系。①固有的→不是主觀添加的;②本質的→不是現象的;③必然的→不是偶然的;④穩定的→不是易變的。2、規律的客觀性和普遍性原 ( http: / / www.21cnjy.com )理:規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它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自然界、人類社會、人的思維,其運動變化和發展都是有規律的。方法論:①必須遵循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不能違背規律。否則,就會受到規律的懲罰。②人在規律面前,并不是無能為力的。人們可以認識,利用和把握規律;并根據規律發生作用的條件和形式,利用規律,改造客觀世界,造福人類。注意:(1)人們只能發現、認識、利用規律,不能改變、創造、消滅規律。(2)規律是客觀的,規則是根據規律制定的,定律是對規律的反映,規則和定律都是主觀的東西(有正誤之分)(3)人們發揮主觀能動性必須以尊重客觀規律為基礎。3、人與規律的關系:①規律是客觀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普遍的,它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②人們可以在認識和把握規律的基礎上,根據規律發生作用的條件和形式利用規律,改造客觀世界,造福于人類。(四)什么是意識: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意識是人腦的機能、意識是客觀存在的反映1、從起源看, 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意識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意識是人類社會長期發展的產物)2、從生理基礎看, 意識是人腦的特有機能。3、從本質、內容看,意識是客觀存在的反映。(注意:新教材將“意識是客觀存在的主觀映象”這一說法刪除)注意:(意識有正確,錯誤之分)(1)正確的思想意識和錯誤的思想意 ( http: / / www.21cnjy.com )識都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 無論是人的具體感覺還是人的抽象思維,都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 無論是人們對現狀的感受與認識,還是人們對過去的思考與總結,以及人們對未來的預測,都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2)意識的內容是客觀的,形式是主觀的。(五)理解意識的能動作用1、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①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注意:新教材將“意識活 ( http: / / www.21cnjy.com )動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改為“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②意識活動具有自覺選擇性和主動創造性(注意:新教材將“意識活動具有主動創造性和自覺選擇性”改為“意識活動具有自覺選擇性和主動創造性”)③意識活動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是人能夠認識世界的重要條件。世界上只有尚未認識之物,而沒有不可認識之物。2、人能夠能動地改造世界。①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有指導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用。即人通過實踐把意識中的東西變成現實中的東西,創造出沒有人的參與永遠也不可能出現的東西。其中正確的意識起促進作用,錯誤的意識起阻礙作用。②意識對于人體生理活動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調節和控制作用。意識活動依賴于人體的生理活動,又對生理活動有著能動的反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奮發;萎靡的精神,會使人悲觀、消沉、喪失斗志。(注意:新教材將“意識活動依賴于人體的生理過程,又對生理過程有著能動的反作用”改為“意識活動依賴于人體的生理活動,又對生理活動有著能動的反作用”。增加一句“總之,意識具有能動性,它是對物質的能動的反映,又對物質具有能動的反作用。”)注意:意識不能直接作用,而是通過實踐引起物質具體形態的改變。(六)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主觀能動性和尊重客觀規律1、是什么:P412、為什么①哲學依據:物質決定意識,規律是普遍的客觀的②現實意義①是做好各種事情的基本要求; ②是無 ( http: / / www.21cnjy.com )產階級政黨制定和執行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前提和依據; ③是人們正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點。3、怎么辦①要求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堅持用科學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不斷解放思想,與時俱進,以求真務實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 ②要把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尊重客觀規律結合起來,把高度的革命熱情同嚴謹踏實的科學態度結合起來③既要夸大意識能動作用的唯意志主義,又要反對片面強調客觀條件,安于現狀、因循守舊、無所作為的思想。抽象與具體的關系)三、【易錯易混考點】1、物質就是萬事萬物的總和。(注意 ( http: / / www.21cnjy.com ):物質是從萬事萬物中抽象出來的共同本質和屬性)2、物質和物質具體形態是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注意:應該是共性與個性,一般與個別,抽象與具體的關系)3、物質的唯一特性是運動。(注意:物質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根本屬性是運動)4、離開物質談運動犯了形而上學的錯誤。(注意:犯了唯心主義錯誤,離開運動談物質犯了形而上學錯誤)5、自然界及其規律是客觀的,社會發展規律和人的思維規律是主觀的。(注意:規律都是客觀的)6、規律是客觀的,人在規律面前無能為力。(注意:人在規律面前不是無能為力的,人可以認識和利用規律)7、人可以根據對已知規律的認識,創造新的規律。(注意:規律不能被創造,不能被消滅)8、意識是客觀存在在大腦中的反映。(注意:人腦不等于大腦)9、意識的內容和形式都是客觀的。(注意:內容是客觀的,形式是主觀的)10、意識能促進客觀事物的發展。(注意:意識的反作用具有雙重性)11、意識能直接改造客觀世界。(注意:意識的反作用是間接的)12、有了人腦就有了人的意識。(注意:意識的內容來源于客觀存在,有了人腦未必有人的意識,還要有客觀存在)小結:原理方法論整理:1物質決定意識。要求我們一切從實際出發,事實就是。2意識具有能動作用,正確的意識促進客觀事物的發展,錯誤的意識阻礙客觀事物的發展。要求我們重視意識的作用,樹立正確的意識,客服錯誤的意識。3規律具有普遍性,客觀性,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要求我們遵循客觀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否則,就會受到懲罰。4人們能發揮主觀能動性,認識和利用規律。要求我們要把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結合起來。四、【考點跟蹤演練】限時規范特訓選擇題1.2013年10月28日,美國天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學家發現一個距離地球131億光年遠的星系,與前期發現一樣,它也是一個年輕的暗弱星系。這一發現再次印證了( )①自然界是客觀的 ②人的意識是物質的產物③人類社會是物質的 ④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①④解析:D 發現了一個客觀存在的星系,說 ( http: / / www.21cnjy.com )明自然界是客觀存在的,世界真正統一于物質。故①④正確,這里并沒有提到人類社會,故③不選。②不符合題意,故選D。2.英國著名物理學家斯蒂芬·霍金在《偉大設計》中表示“宇宙并非上帝所造,現代科學可以解釋宇宙的起源”。這段話的哲學寓意是( )①世界的統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 ②人類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 ③客觀實在是物質的根本屬性 ④社會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A.①② B.③④C.①④ D.②③解析:A “宇宙并非上帝所造” ( http: / / www.21cnjy.com )體現世界的統一性在于物質性,故①正確; “現代科學可以解釋世界的起源”說明了人類能夠認識世界,故②正確。哲學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故③不正確;人類社會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④不符合題意,綜述選A。3.[2014·山東章丘四中月考]英國哲學家畢爾生說:“萬物都在運動,但只是在概念中運動。”這一觀點是( )A.離開運動談物質的形而上學觀點B.離開物質談運動的唯心主義觀點C.離開物質談意識的精神萬能論觀點D.離開意識談物質的不可知論觀點解析:B 該題考查物質與運動的辯證關系 ( http: / / www.21cnjy.com ),題干說的是“萬物都在運動,但只是在概念中運動”,強調了運動的存在,但是沒有看到物質才是運動的主體,所以犯了唯心主義錯誤,故B符合題意;A觀點錯誤,它是否認運動,C、D觀點與題意無關,題干說的是物質與運動的關系,不是物質與意識的關系,故答案應選B。4.[2014·山西曲沃中學月考]莊子說:“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從哲學的角度看,這句話( )①夸大了事物的運動和發展,夸大了運動的絕對性②否認了事物的相對靜止 ③是唯物主義的運動觀點④否認了事物的運動,屬于不可知論A.①③ B.②④C.②③ D.①②解析:D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是一種不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知論,它的錯誤之處在于夸大了事物的運動和發展,夸大了運動的絕對性,否認了事物的相對靜止,①②符合題意,選D。該觀點是一種詭辯論,只看到了運動的絕對性,最終會陷入唯心主義,③④錯誤。5.“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鏡照檐楹。東風忽起垂楊舞,更作荷心萬點聲。”下列選項中與詩中觀點一致的是( )A.風定花猶落,鳥鳴山更幽B.方生方死,方死方生C.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D.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解析:A 題中“一雨池塘水面 ( http: / / www.21cnjy.com )平,淡磨明鏡照檐楹。東風忽起垂楊舞,更作荷心萬點聲”,體現了動中有靜,靜中有動,表明了事物是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統一。B項中的觀點屬于否認相對靜止的相對主義和詭辯論,故不能入選;C、D項中的觀點承認了世界是運動變化的,不合題意,不能入選。因此,答案是A項。6.求真務實不能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勞永逸,彼時的“真”不能代表此時的“真”;彼事的“實”不能代表此事的“實”。其中蘊含的哲理是( )①事物的運動是絕對的、無條件的 ②真與假或虛與實是交織在一起的 ③要一切以時間、地點和條件為轉移④事物的運動變化是不可捉摸的A.①③ B.①②C.①④ D.②③解析:A 求真務實不能一勞永逸,說明事 ( http: / / www.21cnjy.com )物是運動變化的。運動是絕對的、無條件的和永恒的。①符合題意,應選;彼時的“真”不能代表此時的“真”,說明要一切以時間、地點和條件為轉移。③符合題意,應選;事物的運動變化是有規律的,不是不可捉摸的,④錯誤,不選;真與假或虛與實是交織在一起的不是哲理。②不符合題意,不選,故答案選A。7.[2014·汕頭潮師高中質檢]在哲 ( http: / / www.21cnjy.com )學史上,對于“運動”有人提出這樣的觀點:物質是惰性的,它的運動僅僅是在外力作用下失掉一個位置而獲得另一個位置。這一觀點( )①正確揭示了物質世界唯一的特性運動 ( http: / / www.21cnjy.com ) ②正確指出了事物變化和發展的客觀規律 ③看到了物質是運動的,運動是物質的運動 ④只看到了運動中的量變,否認了運動中的質變A.①② B.③④C.②③ D.①④解析:B 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而運動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物質固有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①本身說法錯誤;題目中的觀點看到了物質是絕對運動的,但他認為物質的運動只是位置的移動和場所的變更,只是量的變化,否認了事物運動中的質變,沒有正確認識事物的量變和質變關系,③④正確,②錯誤。該題選B。8.[2013·安徽皖南八校聯考]我國詩詞歌賦往往蘊含著深刻的哲理。下列與“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哲學寓意相同的是( )A.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B.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C.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不改鬢毛衰D.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解析:C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 http: / / www.21cnjy.com )體現的是相對靜止與絕對運動的統一;A體現的是事物發展的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B體現的是聯系的觀點,或強調事物外部矛盾在事物發展過程中的作用;C體現了絕對運動與相對靜止的統一,與題意一致;D體現的是發展的觀點,強調新事物的成長。故選C。9.尋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是構建和諧 ( http: / / www.21cnjy.com )社會的重要內容之一。孟子在《寡人之于國也》中說道:“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這說明( )A.自然界的變化發展規律是客觀的B.尊重自然規律就能有效地改造自然C.尊重客觀規律必須以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為基礎D.改造世界必須按客觀規律辦事解析:D 本題考查遵循客觀規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D項正確;A項不符合題意;B、C兩項錯誤。10.[2014·遼寧五校協作體摸底]“ ( http: / / www.21cnjy.com )華西樣本”是經歷了30多年不倒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典型。有專家總結,華西的發展就是綜合運用了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這四大資本。剛去世的老書記吳仁寶說:“中國25~30個小村,還不如華西村一個家庭。”目前華西村民的收入主要有三個一是社會主義按勞分配,多勞多得;二是共產主義的按需分配,每個村民至少每年都可以分到3000元福利;三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資本分紅,“多提多積累,少分配;少分現金,多轉制。”華西村秉承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理念( )①符合社會存在發展變化的要求 ②能創造性地綜合各種條件促發展 ③取決于主觀能動性的充分發揮 ④創造了新的經濟發展模式與規律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②④解析:A 華西村的發展綜合運用了經 ( http: / / www.21cnjy.com )濟、政治、文化和社會這四大資本,是從變化了的客觀實際出發進行改革所取得的成果,①②正確;人們辦事情要以尊重客觀規律為基礎和前提,在尊重客觀規律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③錯誤;規律是客觀的,人們可以認識和利用規律,但不能改變或創造規律,④錯誤;該題選A。11.腦科學最新研究成果顯示,因學習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產生的“西塔波”可促進腦神經細胞生成。從而使“大腦越用越靈”的觀點得到了確切的科學依據。“大腦越用越靈”的事實表明( )A.運動是物質的存在方式和固有屬性B.物質是運動的主體C.人腦是意識的物質器官D.認識運動的主體是人的思維解析:A 本題考查運動和物質的關系的基 ( http: / / www.21cnjy.com )本知識。“大腦越用越靈”表明的是大腦運動對大腦的積極意義。由此不難看出運動是物質的存在方式和固有屬性。B項沒有表明運動對大腦的作用,不選。C項不選,材料并沒有說明意識的產生問題;D項本身錯誤。12.[2014·江西新余一中聯考]“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體,而是過程的集合體”。恩格斯的這句話表明( )①事物發展的過程在時間上具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持續性 ②事物的發展是絕對靜止與相對運動的統一 ③事物發展是其在運動形式、結構等方面的更新 ④世界是宇宙間一切事物、現象的變化和過程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②④解析:B 恩格斯這句話強調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事物發展的過程,從形式上看,是事物在時間上的持續和空間上的廣延性的交替;從內容上看,是事物在運動形式、形態、結構、功能和關系上的更新。因此要求我們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因此①③符合題意;④不符合題意,排除;②表述錯誤。13.[2013·鞍山教學質檢]圍棋是中國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化的象征,也是世界文明中的一筆寶貴財富。圍棋定式是學習圍棋必須要掌握的內容,它是在長期的圍棋博弈中形成,經得起檢驗而被固定下來的一種模式。圍棋定式的存在說明( )A.遵循定式是下圍棋取勝的決定因素B.理論是主觀與客觀的具體的統一C.變化無窮的圍棋也有其內在的規律D.博弈實踐是產生定式的唯一途徑解析:C 規律是事物運動過程中固有的本質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必然的、穩定的聯系。規律是普遍的。圍棋定式就是從長期的圍棋博弈中抓住其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系而形成的,C正確;遵循規律是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基礎和前提,而不是決定因素, A說法錯誤;真理是主觀與客觀具體的歷史的統一,而理論包括真理和謬誤,B本身說法錯誤;實踐是認識的來源,但人們獲得認識除了參加實踐外,還可以通過學習,D“唯一”途徑說法錯誤。14.[2013·山東濰坊二模]我國是一個傳 ( http: / / www.21cnjy.com )統農業大國,多少年來,人們一直視土地如生命,想方設法擴大耕地面積,為此不惜圍湖開荒、毀林造田,付出了沉重代價。人們圍湖開荒、毀林造田,使生態平衡遭到破壞,并為此付出了沉重代價。這說明( )A.規律是難以認識和利用的B.違背客觀規律,必然受到規律的懲罰C.物質的運動是有條件的D.在客觀規律面前,人并不是無能為力的解析:B A錯誤,忽視了人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觀能動性;C錯誤,運動具有絕對性、無條件性;D不符合題意;材料主旨是講人們的農業行為因違背規律付出了沉重的代價,B符合題意。故選B。15.[2014·南京調研]三亞海棠灣海域一擱淺的海豚,因市民救護不當嗆水致其肺功能衰竭而死亡。市民的做法( )①否認了意識活動的能動性 ②忽略了事物運動的規律性 ③割裂了運動與靜止的關系 ④沒有做到主客觀具體的統一A.①③ B.②④C.②③ D.③④解析:B 市民對海豚救護不當,違 ( http: / / www.21cnjy.com )背了海豚的呼吸規律,導致其死亡,啟示我們發揮主觀能動性要以尊重客觀規律為前提,要做到主觀與客觀具體的歷史的統一,②④正確;市民救護行為是發揮意識的能動性的體現,①③與題意不符。該題選B。16.列寧在《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一書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提出了“一切物質都具有在本質上跟感覺相近的特性、反應的特性”這一合乎邏輯的“假定”。這一論斷( )①認為一切物質都是具有意識的 ②說明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同形式的物質具有同樣的反應特性 ③是正確揭示意識起源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④說明物質的不同反應形式之間具有聯系性A.①④ B.①②C.③④ D.②③解析:C 題中觀點表明人類意識所具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的感覺的反應特性與其他物質形態所具有的反應特性有著內在的聯系,因而從無機物到更高等的生物也有類似人類感覺的反應特性,這充分體現了意識發展變化的辯證性,是一種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③④正確;意識是人腦特有的機能,①錯誤;人的意識和其他物質形態的反應特性是不同的,②錯誤。17.[2013·馬鞍山三檢]研 ( http: / / www.21cnjy.com )究發現,“太陽出來喜洋洋”有充足的科學依據。當陽光照射皮膚時,人體產生的維生素D3會使大腦分泌一種名叫血清素的激素,從而讓人愉悅放松。這進一步佐證了( )①思維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人腦是意識活動的物質器官 ③意識是人腦活動的產物 ④意識對人體生理有調節作用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A 本題考查意識與人腦的關系、意 ( http: / / www.21cnjy.com )識的能動作用。研究發現了“太陽出來喜洋洋”的依據,說明意識能夠正確反映存在,即思維與存在具有同一性,①正確;大腦分泌的激素讓人感到愉悅放松,體現了②;③錯誤,意識是人腦的機能,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④在材料中沒有體現。18.有很多膾炙人口的流行歌曲蘊含著豐富的地理知識。比如,“我家住在黃土高坡,大風從坡上刮過。”這是黃土高原的真實寫照。這說明( )①意識是人腦的機能 ②思維與存在具有同一性③意識是客觀物質的主觀映象 ④意識是對客觀存在的如實反映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解析:C 這段歌詞是對黃土高原的真 ( http: / / www.21cnjy.com )實寫照,體現了意識能正確反映物質,即思維與存在具有同一性,②正確;也說明意識是人腦對客觀存在的反映,但只有正確意識才是如實反映,③正確,④錯誤;材料沒有涉及意識和人腦的關系,①排除。19.最近,“土豪”“高大上”“點贊”等流行語爆紅,其背后無一不是對當下社會某種現象的理性思考。這說明( )①物質和意識不可分離 ②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對物質的反映 ③認識是主觀與客觀具體的歷史的統一④認識隨著客觀實際的變化而變化A.①② B.②③C.②④ D.③④解析:C 由于當下的社會現實,才出現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以上流行語,這說明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客觀存在的主觀映象,②④正確;物質可以脫離意識而存在,①錯誤;正確認識才是主觀與客觀具體的歷史的統一,③錯誤。20.玄幻小說常以冒險、戰爭為主題,時 ( http: / / www.21cnjy.com )代背景、世界觀等皆無拘束,可任憑作者自由發揮。虛擬世界架構和人物經歷都是玄之又玄,天馬行空。對此下列正確的理解是( )A.玄幻創作要遵循小說規律,不一定要遵循自然規律B.玄幻創作是作者主觀能動反映客觀世界的具體形式C.玄幻內容是作者憑空發揮的,是不真實的虛幻的D.因其“玄幻”,故其對現實的社會不起能動作用解析:B 玄幻小說以冒險 ( http: / / www.21cnjy.com )、戰爭為主題,創作形式可以發揮作者的想象力,其內容是客觀的,形式是主觀的,是作者對客觀存在的主觀映象,B正確;C錯誤;玄幻小說也是人的意識,無論是正確的意識還是錯誤的意識,都對客觀存在具有能動作用,D錯誤;A玄幻小說的創作也要遵循自然規律,選項錯誤。21.[2014·山東章丘四中月考]如將漫畫中影子與人的關系比喻為主觀映象與客觀事實的關系,那么漫畫給我們的啟示是( )A.意識是主觀的,可以離開物質而獨立存在B.意識是主觀映象,而非反映對象的客觀狀況C.思維活動規律就是人為事物之間的聯系D.主觀意識與客觀事物是無法實現統一的解析:B 該題考查意識的本質,A觀 ( http: / / www.21cnjy.com )點錯誤,意識是對客觀存在的主觀映象,它不能離開物質,C觀點錯誤,規律是事物運動過程中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系,并不是人為事物之間的聯系,D觀點錯誤,主觀意識是可以與客觀事物實現統一的,B觀點正確且符合題意,故答案應選B。22.[2014·南昌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學附中月考]《論語》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孔子和弟子到衛國,弟子問,人口那么多,怎么發展呢?孔子回答“富之”。弟子又問,大家都富裕了,又該怎么辦?孔子說“教之”。就是說,要教育。孔子的主張從哲學意義上講是因為( )A.實踐是認識的基礎B.運動是物質的運動C.主觀與客觀的統一是具體的歷史的統一D.意識完全依賴于物質而存在解析:C 孔子的主張是從衛國的實際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發提出的,是主觀與客觀具體的歷史的統一,C正確;材料沒有體現實踐與認識的關系,A與題意不符;B是運動和物質的關系,與材料無關;意識是人腦對客觀存在的主觀反映,客觀存在是產生意識的物質條件,但意識的產生也離不開人腦,D“完全依賴于”說法錯誤。23.中醫有“久怒傷肝,久悲傷肺,久驚傷膽,常恐傷腎,常憂傷心。”的說法。這說明( )A.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有指導作用B.人能夠能動的認識世界C.意識對于人體生理活動具有調節和控制作用D.人類的意識具有能動性解析:C 肝、肺、膽、腎、心均為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自身的構成器官,“怒傷肝”等說法體現了意識對于人體生理活動的調節與控制,不是對客觀世界的影響,故選C、不選A。D針對性不強,不如C更好。24.[2014·淮安調研]諾貝爾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學獎獲得者莫言在臺灣佛光山演講時稱“我很多創作靈感來自于夢境。”他認為很多源自夢境的創作靈感,結合腦海中的既有訊息,讓他的創作題材浮現,于是一部部文學作品應運而生。寫作靈感來源于夢境的說法說明( )A.實踐是認識的主要來源B.意識活動具有主動創造性C.意識活動具有直接現實性D.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有指導作用解析:B 實踐是認識的唯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來源,但人們獲得認識的途徑除了實踐外,還可以通過學習間接經驗,A說法錯誤;文學家的創作靈感來自夢境,并結合腦海中的既有訊息進行創造,這體現了意識活動具有主動創造性,B正確;實踐具有直接現實性,C錯誤;D與題意不符。25.“司湯達曾經把小說定義為 ( http: / / www.21cnjy.com )沿著公路移動的一面鏡子,這話聽起來很有意思,卻不夠完整:這是一面‘扭曲’的鏡子。”彼得·蓋伊這句話蘊涵的哲學道理是( )①意識是客觀存在的主觀映象 ②物質決定意識,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學作品應逼真地反映現實 ③意識對客觀世界的反映是主動的、有選擇的 ④意識活動的能動性是改造外部世界的積極因素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③解析:D 小說是沿著公路移動的一面鏡 ( http: / / www.21cnjy.com )子,小說是人的意識的產物,是對客觀存在的主觀映象,①正確;小說作為一面鏡子,對公路的反映是扭曲的,說明意識對客觀世界的反映是主動的、有選擇的,③正確;文學作品源于現實,又高于現實,② “逼真的反映”說法錯誤;④與題意不符。該題選D。26.[2014·湖南長沙聯考]21世紀將是人工智能迅猛發展大顯身手的世紀,但人工智能和人類智慧還是有本質區別,主要有( )①人工智能接受人類智慧“ ( http: / / www.21cnjy.com )指令”才能工作,人類智慧在前,人工智能在后 ②人工智能沒有社會性,人類智慧具有社會性 ③人工智能是一種本能活動,人類智慧具有目的性,計劃性 ④人工智能沒有人類智慧所特有的能動性,創造性A.①② B.①④C.③④ D.②④解析:D 該題考查學生對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工智能和人類智慧的理解和區分,人工智能只是對人的部分意識活動、思維活動的模擬;人工智能沒有社會性,人類意識是社會的產物,具有社會性;人工智能沒有人類意識所特有的能動創造性,人腦的思維活動是一種能動的創造性活動,它能不斷地提出新問題,發現新事物,并通過實踐創造出屬于人的新世界,而人工智能只能按照人事先為它設計好的程序來運行。②④正確;①③說法錯誤。該題選D。27.[2014·云南省部分名校統考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國科學家2013年10月26日在杭州宣布,成功研發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疫苗株。這是中國自主研發的首例禽流感病毒疫苗株,也打破了我國流感疫苗株需由外國提供的歷史。這一成功研發顯示出( )①意識活動對改造客觀世界具有直接現實性的作用 ②意識活動的主動創造性是認識世界的重要條件③意識能動性的發揮改變著規律發生作用的前提條件④人為事物的聯系可以推動事物不斷地向前發展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解析:D 中國科學家成功研制出禽流感疫 ( http: / / www.21cnjy.com )苗,體現了意識活動的主動創造性,②正確;也說明人為事物的聯系推動事物的發展,④正確;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具有指導作用,但這種作用必須通過實踐,它沒有直接現實性,①錯誤;規律的存在和發揮作用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③錯誤。28.2013年11月17日,清華大學羅 ( http: / / www.21cnjy.com )永章教授研究組在國際上首次發現熱休克蛋白90α(Hsp90α)為一個全新的腫瘤標志物,自主研發的Hsp90α定量檢測試劑盒已通過臨床試驗驗證,獲得了國家第三類(最高類別)醫療器械證書,并通過了歐盟認證。這也是人Hsp90α被發現24年來,全球首個將其用于臨床的產品。這表明( )①人的意識只有反映事物本質才具有能動性 ( http: / / www.21cnjy.com ) ②人能夠認識事物的本質并根據自身需要加以利用 ③人的意識能夠創造出自然界所沒有的客觀事物 ④人能夠通過實踐將觀念中改造的對象變成現實的東西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C 意識既可以反映客觀事物的現象,也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反映客觀事物的本質和規律,①錯誤;人們在意識的指導下能動地改造客觀世界,即通過實踐把意識中的東西變成現實的東西,創造出沒有人的參與永遠也不可能出現的東西,但并不是創造出自然界沒有的客觀事物,③錯誤;②④正確且符合題意,當選。29.[2014·吉林普通中學 ( http: / / www.21cnjy.com )摸底]“鞋子合不合腳,自己穿著才知道,一個國家的發展道路合不合適,只有這個國家的人民才最有發言權。”這一論斷蘊含的哲理是( )①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②主觀唯心主義③實踐是獲得認識的唯一途徑 ④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A.①③ B.②③C.②④ D.①④解析:D “鞋子合不合腳,自己穿著 ( http: / / www.21cnjy.com )才知道”體現了一切從實際出發的觀點,故①項可以入選,排除②項;實踐是認識的來源,但人們獲得認識的途徑有兩種,一是直接經驗,二是間接經驗,故③項說法錯誤,不能入選;題中材料“一個國家的發展道路合不合適,只有這個國家的人民才最有發言權”體現了人民群眾的歷史地位,故④項符合題意,可以入選。因此,答案是D項。30.[2013·海口市第一中學月考]右圖漫畫給我們的哲學啟示是( )A.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B.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C.尊重客觀規律要以發揮主觀能動性為前提D.堅持對人民負責的原則,樹立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解析:A 本題考查一切從實際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發、實踐、規律等知識。漫畫指出現實生活中報喜不報憂的現象違背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要求,故A正確;B強調實踐,不合題意;C錯誤,發揮主觀能動性要以尊重客觀規律為前提;D項不屬于哲學觀點,排除。二、非選擇題31.[2013·上海黃浦區期中]讀“揠苗助長”故事,運用哲學常識簡要回答。宋國有個農夫,種了稻苗后,便希望早早收成。每 ( http: / / www.21cnjy.com )天他到稻田時,看到稻苗長得非常慢,他等得不耐煩,心想:“怎么才能讓稻苗長得高、長得快呢?”,終于他想出了一個“最佳方法”,就是將稻苗拔高幾分。一番辛苦之后,他滿意地回家告訴家里人,今天我幫助稻苗長高一大截呢。第二天他和兒子來到稻田,稻苗全都枯死了。(1)農夫揠苗助長行為體現了什么認識路線?(2)運用唯物論相關知識,簡要回答:農夫如何才能實現讓“稻苗長得高、長得快”的心愿?解析:第(1)問,需要指出農夫的行為屬于唯 ( http: / / www.21cnjy.com )心主義認識路線。第(2)問,要明確知識范圍為唯物論,因此可以從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以及客觀規律和主觀能動性的辯證關系角度進行分析。答案:(1)從意識到物質的唯心主義認識路線。(2)答案示例①:要正確處理物質和意識的關系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堅持物質第一性的前提下,充分發揮意識的能動作用,揭示稻苗這一事物的本質和發展規律,并以稻苗的本質和規律性的知識為指導,科學種田,實現心愿。答案示例②:要做到尊重客觀規律 ( http: / / www.21cnjy.com )性和發揮主觀能動性相結合。首先要尊重稻苗生長的客觀規律,同時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通過實踐活動,認識和利用稻苗的生長規律,按照規律辦事,實現心愿。32.十八屆三中全會立足黨和國家全局,提出堅 ( http: / / www.21cnjy.com )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加快完善現代市場體系、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等一系列新部署。全會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堅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必須牢牢把握正確方向、掌握科學有效的改革方法,才能不斷推動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向前發展。分析材料所體現的辯證唯物論的道理。解析:解答本題需要調動唯物論的有關知識,可從物質決定意識、意識的能動作用以及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等角度進行闡釋。答案:①物質決定意識,要求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們想問題、辦事情一切從實際出發。全會立足于國情提出了一系列符合我國實際的新部署。②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正確的意識對事物的發展起促進作用。要求我們以正確的意識為指導。全面深化改革,要以科學的理論和思想作為行動指南。③規律是普遍的、客觀的,又是可以認識和利用的,要求我們在尊重客觀規律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我們的主觀能動性。我們必須尊重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牢牢把握正確方向,掌握科學有效的方法,積極推進全面深化改革。認識論一、【考點展示】求索真理的歷程 實踐的含義和特點 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真理的含義和真理的客觀性、具體性、條件性 認識的反復性、無限性、上升性二、【考點解析】(一)關于實踐:實踐的含義和特點實踐是認識的基礎1、理解實踐的含義與特點(1)含義: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一切物質性活動。兩層解釋(1)凡是實踐,都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以人為主體的、以客觀事物為對象的物質性活動;(2)實踐是一種直接現實性活動,它可以把人們頭腦中的觀念的存在變為現實的存在。(2)特點:①實踐具有客觀物質性。這 ( http: / / www.21cnjy.com )首先是由實踐的構成要素:實踐的主體(人)實踐的手段(工具)實踐的對象都是客觀的物質的,而且實踐活動的過程及其結果也受到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制約。②實踐具有主觀能動性。實踐是一種有目的、有意識的改造客觀世界的活動。③實踐具有社會歷史性。實踐不是單個人的孤 ( http: / / www.21cnjy.com )立的活動,而是處在一定社會關系中人的活動;人的實踐活動是歷史的發展的,都受到一定歷史條件的制約,是一定歷史條件的產物。實踐具有客觀物質性體現唯物論的觀點;實踐具有主觀能動性又體現辯證法的思想。2、說明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決定認識)(1)實踐是認識的來源。注意:認識的來源只有一個:實踐;但是獲得認識的途徑有兩個:通過親身實踐獲得直接經驗,通過學習等獲得間接經驗。(2)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人在實 ( http: / / www.21cnjy.com )踐中不斷遇到的問題推動著人們去進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實踐的發展為人們白日做夢日益完備的認識工具;人的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也改造著自己的主觀世界。(3)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標準。只有把主觀和客觀聯系起來加以比較和對照的東西,才能檢驗主觀認識和客觀事物是否相符合。唯一符合這一要求的就是實踐。(4)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 (認識可以指導實踐)(二)關于真理和認識:真理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含義和真理的客觀性、具體性、條件性;認識的反復性、無限性、上升性1、理解真理的含義和真理的客觀性、具體性、條件性(真理觀)(1) 真理的含義:真理是標志主觀同客觀相符合的哲學范疇,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2)真理的最基本屬性是客觀性。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們對同一確定的對象,會產生多種不同的認識,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種正確的認識,即只能有一個真理。真理與謬誤的界線不容混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3)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①真理是有條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適用的條件和范圍。如果超出了這個條件和范圍,真理就會變成謬誤。②真理是具體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對于特定的過程來說的,都是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③真理和謬誤往往相伴而行。犯錯誤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確對待錯誤。2、理解認識具有反復性和無限性、上升性,堅持在實踐中不斷追求真理。(1) 認識的反復性:從認識的主體看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們受到各種條件的限制;從認識的客體看,它是復雜的,變化著的。人們對一個事物的正確認識往往要經過從實踐到認識、在從認識到實踐的多次反復才能完成。(2) 認識的無限性:因為認識的對象 ( http: / / www.21cnjy.com ) 是無限變化著的物質世界;認識的主體的人類是世代延續的;認識的基礎-實踐是不斷發展的。人類認識是無限發展的。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3)認識的上升性:從實踐到認識、從認識到實踐的循環,是一種波浪式的前進或螺旋式的上升。(4) 方法論: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是我們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小結:原理方法論整理:1、實踐決定認識(基礎)(4個內容)。要求我們樹立實踐第一的觀點,積極參加實踐活動。2、認識對實踐有反作用,科學的理論對實踐具有指導作用,錯誤的認識會把實踐引向歧途。要求我們認真學習科學理論,堅持用科學的理論來指導實踐。3、真理是有條件的,具體的,認識具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反復性,無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要求我們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三、【易錯易混考點】1、錯誤認識不是來源于實踐,正確認識 ( http: / / www.21cnjy.com )才來源于實踐。(×)實踐是認識的來源,無論正確的認識還是錯誤的認識,都是主體對客體能動的反映,都來源于實踐。2、人的認識必須符合終極真理。(×)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真理隨著社會歷史的變化、社會實踐的發展而不斷豐富完善,故終極真理說法是錯誤的。3實踐是人們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動。( ( http: / / www.21cnjy.com )注意:是改造客觀世界)4、有用的就是真理。(注意:真理是客觀的,不能用有沒有用來衡量)5、任何真理都是客觀和主觀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注意:是主觀和客觀具體的歷史的統一)6、認識的運動是一種圓圈式的循環運動。(注意:認識運動時波浪式前進或螺旋式上升)小結:唯物論認識論知識框架四、【考點跟蹤演練】一、選擇題1.[2014·徐州期中]李克強說:“紙上談兵不如下馬服務,不能什么事都跑到北京來批,批了也管不好。”說明( )①實踐比認識更重要 ②要重視實踐的作用 ③實踐具有社會歷史性 ④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A.②③ B.①③C.②④ D.①④解析:C 題干引用李克強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話,意在強調實踐的重要性,強調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故②④肢正確,C項當選;①肢觀點錯誤,實踐和認識不能說誰比誰更重要;③肢觀點在材料中沒有體現。2.洛克認為,人出生時心靈像白紙或白板一樣,人的一切觀念和知識都是外界事物在白紙或白板上留下的痕跡,最終都源于經驗。他的觀點否認了( )A.實踐是認識的來源B.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C.實踐具有主觀能動性D.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解析:A'解答本題要抓住關鍵信息“最終都源于經驗”,因此洛克的觀點否認了實踐是認識的來源,故A項符合題意。3.漫畫《君子動口不動手》給我們的哲學啟示是( )A.實踐是認識的來源B.認識對實踐具有指導作用C.實踐是認識的最終目的D.實踐是人們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動解析:C 漫畫中主人公說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一套、做的另是一套,認識上明白“浪費水真可恥……”,行動上對自來水的浪費卻無動于衷,C符合題意。A、B材料未體現,D錯誤,均不選。4.[2014·哈師大附中期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丹麥物理學家雅各布·博爾有次不小心打碎了一個花瓶,他把細心收集的碎片按大小分類稱出重量,結果發現:這些碎片的重量之間存在著倍數關系,即較大塊的重量是次大塊重量的16倍……因此他發現了“碎花瓶理論”。這個理論給考古和天體的研究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由此,我們可以領悟到( )①思維能夠正確的認識存在 ②規律性的認識能促進實踐的發展 ③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 ④聯系具有客觀性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解析:A 雅各布·博爾發現不同的重 ( http: / / www.21cnjy.com )量級之間存在著統一的倍數關系,這一發現對恢復文物、隕石等不知其原貌的物體產生了明顯效果,說明認識對實踐具有能動的反作用,②正確;這一發現證明了人的思維能夠正確認識存在,思維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①正確;③④與題意不符。該題選C。5.[2014·浙西聯考]上世紀70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代,美國科學家乘坐深海潛水器在海底發現了一個溫度高達350℃的熱泉口,泉口附近浮游著大得出奇的紅蛤、海蟹等生物。在沒有陽光、超過沸點、高壓的深海環境下還有生命,成為“無法解答的復雜謎題”。經過近20年的研究,科學家破譯了這種特殊生物的基因圖譜,確定自然界還有第三種生命形式。上述一系列活動證明了( )①探測工具擴展了人類的認識能力和認 ( http: / / www.21cnjy.com )識的來源 ②現代科技和探測手段的發展推動認識的深化發展 ③通過科技設備獲取的第一手資料是認識的基礎 ④實踐中遇到的新問題是推動人們探索和研究的動力A.①② B.②③C.②④ D.③④解析:C 題肢①說法錯誤,因為實踐是認 ( http: / / www.21cnjy.com )識的來源。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因此題肢③通過科技設備獲取的第一手資料是認識的基礎說法錯誤;美國科學家乘坐深海潛水器發現了一個溫度高達350℃的熱泉口,說明現代科技和探測手段的發展推動認識的深化發展,故題肢②④說法正確。故本題答案選C。6.[2013·重慶九校聯盟期末 ( http: / / www.21cnjy.com )]由于受地球的不可入性和地震韻律的復雜性等客觀因素的制約,以及人類對地震成因和地震發生的規律還知之甚少等主觀因素的影響,預測地震成為世界性的科學難題。這表明( )①人的認識能力是無限的 ②人的真理性認識包含謬誤的成分 ③人的認識受到各種條件的限制,具有反復性 ④人的認識有待于進一步發展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解析:B 認識具有反復性 ( http: / / www.21cnjy.com )。由于主客觀因素的影響,人們要獲得對一個事物的正確認識,往往要經過由實踐到認識、再由認識到實踐的多次反復才能完成,人們的認識需要在實踐的基礎上不斷擴展、深化、向前推移。材料中預測地震成為世界性難題說明了該觀點,選B。①錯誤,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個人的認識能力是有限的;②錯誤,真理與謬誤是有嚴格界限的。7.[2014·浙北聯考]隨著經濟社會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諧理念越來越為人們所接受。尤其是“三大和諧”的理念,即“人與人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歷史與未來的和諧”。這些理念反映了人類活動是 ( )①在實踐中不斷思考人與外部世界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關系,追求自身的完善和發展 ②以研究萬事萬物的共同本質和規律,形成正確價值觀為根本目的 ③在認識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實現個人與社會、主觀與客觀的統一 ④發揮人的本質能力,有意識地利用和改造自然規律為人類謀福利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B 題肢②說法錯誤,因為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研究萬事萬物的共同本質和規律,形成正確價值觀的根本目的是指導實踐,故排除;題肢④有意識地利用和改造自然規律說法錯誤,因為規律是客觀的,人們不能改造規律,故排除;題肢①③符合題意,表達正確。故答案選B。8.中共“十八大”通過關于《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的決議,把科學發展觀、生態文明建設等寫入黨章。這說明( )A.真理具有反復性、上升性B.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C.真理和謬誤是相對的D.要在實踐中追求和發展真理解析:D 中國共產黨與時 ( http: / / www.21cnjy.com )俱進,修改黨章,把科學發展觀、生態文明建設等寫入黨章,這說明認識具有反復性、無限性、上升性,我們要在實踐中不斷認識和發展真理,要不斷完善真理,D符合題意;A錯誤,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B不符合題意;C錯誤,真理和謬誤有嚴格的區別。故選D。9.[2014·溫州八校聯考] ( http: / / www.21cnjy.com )長期以來,人們認為砷元素含有劇毒,會對生命構成嚴重威脅。然而科學家經過研究實驗,發現一種新的細菌,能夠利用劇毒的砷進行新陳代謝,并以砷作為構成生命的結構元素。科學家對砷元素的研究表明( )①人們對砷元素的真理性認識是具體的、有條件的②科學家的研究實驗使矛盾的同一性轉化為斗爭性③砷元素與不同生命體之間的對立統一呈現出不同的特點 ④砷元素的結構在不同的生命環境中發生了相反的轉化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B 人們對一個事物的認識 ( http: / / www.21cnjy.com )會隨著條件的變化而變化,會隨著實踐的深入而深化。人們對砷元素的認識過程說明了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同時一種新的細菌能以砷元素作為構成生命的結構元素,說明矛盾的對立統一具有各自的特點,所以①③正確。②④不合題意。10.[2014·赤峰統考]“在真理和認識方面,任何以權威者自居的人,必將在上帝的戲笑中垮臺”。下列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①真理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反映 ②真理最基本的屬性是客觀性 ③對同一個確定的對象有多種正確的認識 ④真理面前人人平等A.①③ B.②④C.②③ D.①④解析:B 題中材料“在真理和認識方 ( http: / / www.21cnjy.com )面,任何以權威者自居的人,必將在上帝的戲笑中垮臺”表明了在真理面前沒有權威者,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具有客觀性。由此可見,②④兩項符合題意主旨,可以入選;真理是標志主觀同客觀相統一的哲學范疇,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故①項表述錯誤,不能入選;對同一個確定的對象的正確認識只有一個即真理只有一個,故③項表述錯誤,不能入選。因此,答案是B項。11.[2014·廣東普寧一中月考]上海 ( http: / / www.21cnjy.com )科學家與國際同行合作,發現黑洞并不像人們想象的那樣來者不拒,而是非常挑剔。大部分的吸積流在進入黑洞的勢力范圍后,在往黑洞下落的過程中損失掉了,這些損失的氣體以外流形式逃出了黑洞的俘獲。但這一理論證明只有獲得觀測事實,才能給15年來爭議不斷的科學猜想畫上句號。這從一個側面表明( )①認識只有不斷超越歷史條件才能成 ( http: / / www.21cnjy.com )為真理 ②客觀事物的復雜性決定了認識的反復性 ③對真理的追求只是一個循環往復的過程 ④任何真理都是客觀的、具體的、有條件的A.①② B.③④C.②④ D.①③解析:C 真理是標志主觀與客觀相符合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認識,是主觀與客觀具體的歷史的統一,①說法錯誤;科學家對黑洞的認識經歷了曲折復雜的過程,對黑洞的認識有了全新的發現,說明客觀事物的復雜性決定了認識的反復性,任何真理都是客觀的、具體的、有條件的,②④正確;對真理的追求是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進,不是循環往復的圓圈式運動,③錯誤。該題選C。12.[2013·安慶市模擬]有學生運用物理學中左右手定則對氣旋與反氣旋的區別進行判讀,很快對它有了更深的理解。這表明( )①認識的發展受已有知識的影響 ②實踐是認識的目的與歸宿 ③真理是客觀與主觀的統一 ④認識事物要有創新思維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解析:D 運用物理學中左右手定則對氣旋 ( http: / / www.21cnjy.com )與反氣旋的區別進行判讀,是運用已有知識,通過創新思維,推動認識的發展,①④正確;材料中對氣旋與反氣旋的區別進行判讀仍然獲得的是認識,沒有用于實踐,②與題意不符;真理是主觀對客觀的反映,是主觀與客觀的統一,③錯誤。該題選D。13.漫畫說的是:美國詩人伊 ( http: / / www.21cnjy.com )利亞·卡明斯基談到對中國古代詩人的了解時說:“西方對唐朝詩人是這樣認為的——李白就是寫月亮的,杜甫是寫大眾的,而王維是寫悲哀的。”中國與西方對同一詩人有不同的理解,反映了( )①對同一確定對象會有多個 ( http: / / www.21cnjy.com )真理性認識 ②認識的差異根本上來自于實踐的差異性 ③人們的實踐水平決定著人們的認識水平 ④不同的人對同一事物可以有不同的反映A.①④ B.②③C.②④ D.①③解析:C 由于人們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的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同,每個人的知識結構、認識能力和認識水平的不同,對同一確定對象會有不同的認識。①錯誤,不選;②④符合題意,應選;③在材料中未體現;故答案選C。14.[2013·福建四地七校模擬]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專家認為,能給病人服用價格低廉、無任何副作用的安慰劑而又能起到療效,自然是一樁美事。但在大多數情況下,安慰劑未必能起到真正又持久的療效,而真正意義上的治療卻被耽擱了。人類對“安慰劑效應”認識的轉變說明了( )①認識具有反復性,人們追求真理的過程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波浪式前進和螺旋式上升 ②認識具有無限性,人們追求真理的過程是永無止境的 ③認識具有相對性,認識總會隨著客觀存在的變化而變化 ④真理具有差異性,人們對同一對象會存在多個真理性認識A.①③ B.①②C.②③ D.②④解析:B 解答本題的關鍵詞是“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類對‘安慰劑效應’認識的轉變”,人們的認識“轉變”表明認識具有反復性和無限性,故①②兩項符合題意,可以入選;③項中的“總”字說法過于絕對,故不能入選;人們對同一對象的真理性認識只有一個,故④項的說法是錯誤的,不能入選。因此,答案是B項。15.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指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黨和人民事業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實踐發展永無止境,解放思想永無止境,改革開放永無止境。下表反映的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對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認識過程,這一認識的變化過程充分說明( )時間 黨的會議 認識成果1984年10月 十二屆三中全會 社會主義經濟是公有制基礎上的有計劃的商品經濟1992年10月 十四大 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2002年11月 十六大 到2020年建成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2012年11月 十八大 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①真理在發展中不斷地超越自身 ②對同一確定對象的真理有時不止一個 ③認識具有無限性和上升性 ④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解析:C 隨著改革開放的實踐,黨對 ( http: / / www.21cnjy.com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認識不斷深化,這說明認識具有無限性和上升性,真理在發展中不斷超越自身,①③正確;對同一確定的對象的認識,真理只有一個,②錯誤;材料沒有體現實踐檢驗認識,④排除。二、非選擇題16.[2014·鄭州四中調研]地震是一種常見的自然災害,它會對震區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造成巨大的損害。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由大地震給人類帶來的嚴重災難 ( http: / / www.21cnjy.com ),引起了全世界各國的高度關注,同時人類也陷入深思:人類能否準確預測地震呢?研究人員永不言棄。雖然到目前為止,人類并未發現非常有效的準確預報地震的方法,但絕大部分科學家堅信,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一定能夠找到一種準確預測的方法,對地震預測持樂觀態度。用《探索世界與追求真理》的有關知識說明人們為什么會對地震預報產生疑慮?科學家又為什么會對地震預測持樂觀態度?解析:本題知識指向明確,即“探索世界與 ( http: / / www.21cnjy.com )追求真理”的知識,即唯物論和認識論。回答本題考生首先要確定范圍,然后結合材料加以分析。認識具有反復性和無限性,由于受客觀條件和主觀條件的限制,人們對一個事物的認識要多次反復才能完成,所以人們對地震預報會產生疑慮。科學家對地震預測持樂觀態度,是因為認識具有無限性和上升性,考生可以從意識的能動性、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的關系、實踐和認識的辯證關系等角度分析。答案:疑慮的原因:認識具有反復性和無限性,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類認識受到各種條件的限制,對事物的正確認識需要經過多次反復才能完成。這就決定了人們對地震產生的真正原因準確全面認識要經過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的多次反復才能完成。持樂觀態度的原因:①人類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認識活動具有主動性和創造性,人能夠能動的認識世界,人類可以通過努力發現和把握地震運行規律。②規律的客觀性并不意味著人們在規律面前是無能為力的,人類通過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借助于先進的科技工具和手段,是可以認識和把握地殼運動規律的。③實踐決定認識,隨著經濟、科技的發展,人類一定能找到一種準確預報地震的方法。17.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我國35年的改革,推動著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深深融合。材料一 改革開放是前無古人的嶄新事業,必須堅 ( http: / / www.21cnjy.com )持正確的方法論。摸著石頭過河,是富有中國特色、符合中國國情的改革方法。要鼓勵大膽試驗、大膽突破,不斷把改革開放引向深入。摸著石頭過河和加強頂層設計是辯證統一的,推進局部的階段性改革開放要在加強頂層設計的前提下進行,加強頂層設計要在推進局部的階段性改革開放的基礎上來謀劃。材料二 十八屆三中全會強調,改 ( http: / / www.21cnjy.com )革開放的成功實踐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經驗,必須長期堅持。堅持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膽子要大、步子要穩,加強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相結合,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相促進,提高改革決策科學性,廣泛凝聚共識,形成改革合力。為此,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負責改革總體設計、統籌協調、整體推進、督促落實。(1)結合材料,運用實踐與認識辯證關系的知識,說明應如何深入推進改革開放。(2)運用“探索世界與追求真理” 的知識,說明深化改革要“加強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相結合”的合理性。解析:第(1)問,該題考查實踐與認識的辯 ( http: / / www.21cnjy.com )證關系,屬于難度很小的試題,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關系包括二個方面,一方面是實踐決定認識,要求我們重視實踐的作用,另一方面是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要求我們發揮認識的作用,考生結合材料分析即可。第(2)問,注意本題的知識范圍包括唯物論和認識論,解題時應從意識活動的特點、意識的能動作用、實踐的特點以及實踐決定認識等角度展開分析。答案:(1)①實踐決定認識,要求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們重視實踐作用,摸著石頭過河,大膽試驗、大膽突破,在實踐基礎上謀劃頂層設計。 ②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要求我們發揮認識作用,推進實踐要在加強頂層設計的前提下進行。(2)①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 ( http: / / www.21cnjy.com )界,意識具有目的性、自覺選擇性和主動創造性。通過頂層設計,宏觀思考、高瞻遠矚、整體謀劃,增強我們推進改革開放的自覺和自信。②人能夠能動地改造世界,意識不僅調節和控制人體生理活動,還能指導人們能動地改造世界。頂層設計為摸著石頭過河提供政策引導和方案指導,為改革開放引領目標、統籌謀劃,凝聚力量。③實踐具有主觀能動性,摸著石頭過河,是一種有目的、有意識的改造社會的活動。④實踐是認識的基礎。摸著石頭過河,就是要繼續鼓勵大膽試驗、大膽突破,為頂層設計提供材料和經驗,探求規律性作為改革的向導,不斷把改革開放引向深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