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欲知大道,必先為史 欲知大道,必先為史第21課 五四運動與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姓名 學號 班級【課程標準】1.認識五四愛國運動的歷史意義。2.認識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與中國共產黨成立對中國革命的深遠影響。3.認識國共合作領導國民革命的歷史作用。【學習目標】1.【唯物史觀】運用唯物史觀的階級斗爭、人民群眾創造歷史及辯證分析看待歷史的有關理論,評價五四運動、國民革命。2.【時空觀念】掌握國民革命中重大歷史事件發生的時間和地點,厘清時空線索。3.【史料實證】解讀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崛起及中國共產黨誕生的過程、特點及影響。4.【歷史解釋】認識五四運動促使了中國人民的新覺醒,成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起點;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使中國革命面貌煥然一新。5.【家國情懷】感悟五四精神、紅船精神。【重難點】重點:五四運動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中國共產黨的誕生難點:多角度認識五四運動的抗爭、國民大革命一、五四運動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一)五四運動1.背景:材料:五四運動是中國對西方入侵的反應的一串發展之顯露出來的一個高峰……自19世紀末葉以來,西方資本制度的生產壓力一天增加一天,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列強忙著進行軍事行動并且從事軍備生產,于是對中國的輸出不得不相應地減少。這一段時間,中國的紡織業和面粉業曾一度乘機抬頭。可是,好景不常,歐戰結束,西方經濟勢力卷土重來……中國的地盤有限,肥美的地盤尤其有限。所以,軍豪們不能不借故彼此討伐。……巴黎和會對山東問題的處理所激起的愛國情緒之鼓舞;是受到西學精神以及要從科學與民主的眼光對傳統從新評價以建立一個新中國的這種要求之鼓舞。(1)導火線(直接原因):巴黎和會中國外交失敗。(2)經濟基礎:民族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3)思想基礎:新文化運動解放思想(4)政治基礎:北洋軍閥的專制統治,激化階級矛盾(5)階級基礎:工人階級隊伍壯大。2.經過經過 時間 中心 主力 斗爭形式 口號階段 第一階段 5月4日起 北京 學生 罷課、示威游行 還我青島,誓死力爭外爭國權,內懲國賊取消二十一款打倒賣國賊曹、章、陸第二階段 6月3日起 上海 工人 工人罷工學生罷課商人罷市結果 取得初步勝利:釋放了被捕學生,罷免三個賣國賊的職務,拒絕在《凡爾賽和約》上簽字。(并未改變雙半社會性質)3.結果:五四運動取得初步勝利2.馬克思主義的傳播(1)時間:俄國十月革命后(1917.11.7)(2)中心:北京和上海(3)開始傳播:①1919年,李大釗發表了《我的馬克思主義觀》,系統介紹了馬克思主義學說。②1920年3月,李大釗又發起中國最早研究馬克思主義的團體——馬克思學說研究會。③同年5月,陳獨秀在上海組織了馬克思主義研究會。從日本留學回國的李達、陳望道、李漢俊等人,投身于馬克思主義學說的翻譯和宣傳。(4)意義:使中國革命有了新的科學理論作指導;為中共的成立準備了條件二、中國共產黨的誕生1、誕生條件:材料1: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后,中國的一批先進分子“以俄為師”,開始接受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五四運動后期,工人階級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投身罷工運動,成為從舊民主主義革命發展到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材料2:馬列主義的傳播促進了中國各地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建立。1920年8月,陳獨秀在上海成立了第一個共產黨早期組織,并將《新青年》作為機關刊物。10月,李大釗等人在北京成立了共產黨早期組織。材料3:20世紀初,民族資本主義……有了比較迅速的發展……1901年至1911年,全國新設立的廠礦有320多家,資本總額1億多元,是以前三十余年的兩倍多。①思想條件: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②階級條件:工人階級力量的壯大(工人階級登上歷史舞臺和工人運動的持續發展)③組織條件:共產黨早期組織相繼成立④經濟條件:民國初年民族工業發展(一戰)⑤國際條件:共產國際的幫助(1921.4)2、誕生的標志——中共一大的召開(1)時間:1921年7月23日(2)地點:在上海召開,最后一天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一艘游船上。(3)出席代表:除毛澤東、董必武、李達等13名代表外,還有共產國際代表。(4)內容:①確定了黨的名稱:“中國共產黨”。②明確了黨的奮斗目標:推翻資產階級,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③選舉產生黨的領導機構,陳獨秀任書記。(5)意義: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一個開天辟地的大事變,給中國人民帶來了光明和希望。使中國革命有了堅強的領導力量。給中國革命指明了前進的方向。從此,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3、中共二大(1)時間:1922年7月16日至23日。(2)地點:上海(3)內容:大會通過的宣言實際上制定了中國共產黨的最低綱領和最高綱領。①最高綱領: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②最低綱領(民主革命綱領):打倒軍閥,推翻國際帝國主義壓迫,統一中國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4)意義:第一次提出明確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是馬列主義同中國實際進一步結合的重要標志。三、國共合作與國民革命1、國共合作(1)背景①中國共產黨在大力開展工人運動的同時,越來越清楚的認識到必須建立革命統一戰線。1923年6月,中共三大在廣州召開,通過了國共合作問題的決議。②孫中山的轉變維護民主共和斗爭(二次革命、護國運動、護法運動)的失敗,十月革命、五四運動使他認識到人民力量的偉大。③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和共產國際的幫助。(2)標志:1924年1月,國民黨一大在廣州召開。由孫中山主持召開,并提出了新三民主義的主張。大會實際上通過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3)意義:標志著革命統一戰線建立,加速了中國革命的進程,推動了以“打倒列強,除軍閥”為目標的國民革命席卷全國。2、國民革命——北伐戰爭(1)目的:打倒列強,除軍閥(2)背景:1925年,國民政府在廣州成立,兩次東征消滅陳炯明勢力。(3)高潮:1926年,國共合作開始北伐,革命勢力發展到長江流域,基本推翻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3、國民革命的意義(1)國民革命是近代史上真正的人民大革命,是中國社會主要革命階級的聯合革命,在國共兩黨合作的基礎上達到了有史以來革命的最高點,是反帝反封建運動的新高潮;(2)北伐戰爭是這場革命的核心,工農運動是這次革命的基礎,革命勢力席卷全國;(3)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在華勢力;(4)中國人民受到了一次相當普遍的革命洗禮,中共的主張為人接受,中共的影響得以擴大并開始掌握部分軍隊,為革命建立了新起點。一、新、舊民主主義革命的比較舊民主主義革命 新民主主義革命相同點 社會性質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革命性質 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革命任務 反帝反封建不同點 領導階級 資產階級 無產階級指導思想 三民主義 馬克思主義革命前途 資本主義 社會主義革命結果 失敗 成功群眾基礎 缺乏廣泛的群眾基礎 群眾基礎廣泛革命范疇 世界資產階級革命 無產階級世界革命二、五四運動的特點及意義1.特點革命性 近代史上最早由學生、工人、商人掀起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爭群眾性 學生、工人、商人等多階層參加,聯合斗爭愛國性 維護主權,反對帝國主義侵略成功性 運動斗爭的目標基本實現2.意義(1)性質:是一場徹底的不妥協的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是一場中國人民為拯救民族危亡、捍衛民族尊嚴、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偉大社會革命運動,是一場傳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識的偉大思想啟蒙運動;(2)階級:工人階級登上政治舞臺;(3)思想:促進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4)組織:促進馬克思主義和工人運動結合,為中共成立做思想和干部準備。(5)新民主主義開端:是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在近代以來中華民族追求民族獨立和發展進步的歷史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三、新三民主義新三民主義 內容 實質民族主義 反對帝國主義侵略,各民族一律平等 “新”在反帝、民族平等、團結民權主義 真正反對帝國主義的個人及團體都享有自由及權利。 “新”在民權的普遍性和可行性 (平民共有,而不是少數人所有)民生主義 平均地權、節制資本, “新”在反對私有資本操縱國計民生,更關注農民和工人(耕者有其田)舊三民主義和新三民主義的區別舊三民主義 新三民主義民族主義 反對民族壓迫,反對滿洲貴族的統治 中國民族自求解放,反對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境內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權主義 推翻君主專制政體,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 民權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對帝國主義之個人及團體,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權利民生主義 平均地權 平均地權,節制資本1.五四運動期間,曾流傳一則廣告:“某國恃強凌弱,驕橫蔑視公理。……本所專售國貨,敢不犧牲利益。國貨日見完美,價目格外克己。……國民皆用國貨,何懼強鄰無理。”對此理解正確的是A.推動民族工業迎來“短暫春天” B.民族工業品質量可與洋貨媲美C.德國強占青島激起國人抗爭 D.購買國貨使中國政治經濟雙獲益【答案】 D【解析】 由材料“價目格外克己”“何懼強鄰無理”可知,…2.五四時期,中國知識界掀起了“平民教育運動”。下圖為1919年4月北京大學“平民教育講演團”成員許德珩對一群小商人、人力車夫和店員演說的內容摘錄。這反映出知識界已初步認識到( )兄弟……這回談話的題目是“勤勞與知識”。……各位勞動的精神,我們是很佩服的,若是再能求點知識,做個有知識的勞動家,莫終日做那些有錢人的機器、富貴人家的牛馬,這是我們所盼望的。A.平民階層貧困落后的根源 B.新文化傳播必須與勞工運動相結合C.覺醒民眾對社會進步的重要性 D.團結工農是革命的當務之急【答案】 C【解析】 根據材料“若是再能求點知識,做個有知識的勞動家,莫終日做那些有錢人的機器、富貴人家的牛馬,這是我們所盼望的”可知這反映出此時知識界已初步認識到覺醒民眾,促進其思想解放對社會進步的重要性,故選C項;近代中國平民階層貧困落后的根源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國情,并非“平民教育運動”的背景,排除A項;新文化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及其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項;材料反映出此時知識界已初步認識到覺醒民眾是革命的當務之急,并非“團結工農”,排除D項。3.在廣州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指出,當前中國“資產階級不能充分發展,因之無產階級也自然不能充分發展,階級分化不充分的全國人民,皆受制在資本帝國主義,及本國軍閥之下,不能不要求經濟發展而行向國民革命”。這說明中國共產黨( )A.適應國情調整革命策略 B.總結經驗教訓開展武裝斗爭C.統一認識促進經濟發展 D.根據矛盾變化擴大階級基礎【答案】 A【解析】根據“階級分化不充分的全國人民,皆受制在資本帝國主義,及本國軍閥之下,不能不要求經濟發展而行向國民革命”可得出,中共三大認識到中國現階段的國情,認識到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都受到帝國主義與封建軍閥的壓迫,因此要調整策略,開展國民革命運動,A正確;B項是在國民革命失敗后,排除;材料沒有強調要統一認識,排除C;材料強調的是要聯合開展國民革命,而不是擴大階級基礎,排除D。【糾錯·感悟】中外歷史綱要上:第七單元 中國共產黨成立與新民主主義革命興起目標導航新知研學疑難導思達標導練PAGE第21課 導學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