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一、理解一氧化碳或氫氣的還原性1.[2012·眉山]某同學用如圖1所示裝置驗證某混合氣體中一定含有水蒸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三種氣體(假設每步操作中,參加反應的氣體都完全反應或吸收)。圖1(1)該同學驗證三種氣體一定存在。實驗進行時,若要氣體從左向右流動,則這幾種儀器的連接順序應是:混合氣體→( ) →( )→D→( )→ ( )(填“A”、“B”、“C”或“E”);(2)B裝置中觀察到的現象為__ __。(3)混合氣體通過A裝置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 __2.[2012·陜西]如圖2所示是某課外學習小組設計的氣體制備與性質驗證的組合實驗,其中裝置C的作用是將二氧化碳和炭粉在高溫下轉化為一氧化碳。請看圖回答下列問題:圖2(1)寫出裝置A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 __。(2)裝置B中濃硫酸的作用是__ __。(3)裝置D中玻璃管內的實驗現象為__ __。(4)該套裝置中有一個明顯的不足之處,應在裝置E后放置燃著的酒精燈處理尾氣。這樣做的原因是__ __。3.某化學興趣小組對一包干燥的紅色粉末組成進行探究。請你參與并回答有關問題。【教師提醒】 它由Cu 、Fe2O3兩種固體中的一種或兩種組成。【提出猜想】 紅色粉末可能的組成有:①只有Cu;②只有____;③是Cu、Fe2O3的混合物。【資料獲悉】 Cu在FeCl3溶液中發生反應:2FeCl3+Cu===2FeCl2+CuCl2【實驗探究】(1)甲同學取少量紅色粉末于試管中,滴加足量稀鹽酸,振蕩后觀察,發現固體全部溶解。甲同學認為可以排除猜想中的①和③,而乙同學認為只能排除猜想①,你認為____的觀點正確(填“甲”或“乙”)。(2)丙同學為進一步確定紅色粉末的組成,稱取該粉末5.0g裝入硬質玻璃管中,按圖3所示在通風櫥中進行實驗。開始時緩緩通入CO氣體,過一段時間后再加熱使其充分反應。待反應完全后,停止加熱,仍繼續通CO氣體直至玻璃管冷卻。反應前后稱量相關裝置和物質的總質量,其數據如下表:反應前 反應后Ⅰ組 玻璃管和紅色粉末的總質量為37.3 g 玻璃管和固體物質的總質量為36.1 gⅡ組 洗氣瓶和所盛溶液的總質量為180.0 g 洗氣瓶和瓶中物質的總質量為183.1 g圖3【交流討論】(1)在裝置A中先通CO氣體的作用是__ __。(2)應該選擇____組的實驗數據計算來確定紅色粉末的組成。最終計算結果表明:該紅色粉末的組成是猜想中的第____組(填序號)。(3)寫出A裝置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 __;實驗中觀察到A裝置中的現象為:__ ____。(4)為了防止溶液倒吸,本實驗停止加熱前是否需要先斷開A和B的連接處?____ __(填“需要”或“不需要”),理由是__ ____。【反思評價】 丁同學指出:從環保角度考慮,圖4裝置有嚴重不足之處。你認為應該如何改進?__ __二、關于實驗的設計與評價4.[2013·舟山]下列實驗設計,不能達到實驗目的是( )A.甲裝置驗證空氣中有水分B.乙裝置驗證X溶液中是否含有Cl-C.丙裝置驗證質量守恒定律D.丁裝置驗證可燃物燃燒的兩個條件圖45.[2012·淮安]某同學為驗證炭在氧氣中不完全燃燒的產物既有CO又有CO2,設計如圖5所示流程進行實驗,根據所學知識回答相關問題。圖5(1)按圖5連接好裝置,在裝入藥品之前,必須進行的操作是__ __;(2)B裝置中NaOH濃溶液的作用是__ __;(3)實驗開始時,必須先通入混合氣體一段時間再點燃酒精噴燈加熱,目的是__ __ ___;(4)根據設計意圖,觀察到__ __(填寫實驗現象)時,證明混合氣體中既有CO又有CO2;(5)從環保角度分析,該流程設計中的一處明顯不足是__ __。6.[2013·南京]某興趣小組對物質的性質進行相關探究【提出問題】氯化氫(HCl)氣體顯酸性嗎?【進行實驗】該興趣小組的同學根據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的實驗探究方法,用三朵由紫甘藍的汁液染成藍紫色的紙質干燥小花進行如圖6三個實驗:實驗現象:Ⅰ和Ⅱ中小花不變色;Ⅲ中小花變紅色。【查閱資料】圖7是同學們查閱的氯化氫氣體溶于水的示意圖。【實驗結論】氯化氫氣體不顯酸性。【交流反思】(1)從微觀角度分析氯化氫氣體不顯酸性的原因是__ __。(2)小明向實驗Ⅲ中變紅的小花上噴足量的稀氫氧化鈉溶液,發現小花最后變成黃綠色,寫出相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 __。(3)紫甘藍的汁液在酸性溶液中顯____色。(4)下列實驗可以用來說明氯化氫氣體不顯酸性的是____。A.測試鹽酸的導電性,鹽酸能導電B.干燥的碳酸鈉粉末放入氯化氫氣體中,不反應C.氫氣與氯氣反應,生成氯化氫氣體D.干燥的碳酸鈉粉末放入鹽酸中,能反應【拓展應用】該興趣小組的同學為探究分子的運動情況,在玻璃管兩端同時放入蘸有試劑的棉花,做了如圖8所示實驗,發現在玻璃管內形成了白色煙環(成分為氯化銨)且偏向蘸有濃鹽酸的棉花一端。白色煙環偏向蘸有濃鹽酸的棉花一端的原因是__ __。②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 __。__一、理解一氧化碳或氫氣的還原性1. (1)混合氣體→( B ) →( E )→D→( A )→ ( E )(2) _白色固體變為藍色__。(3) __CO+CuO__Cu+CO2__2.(1) __CaCO3+2HCl__===__CaCl2+H2O+CO2↑__。(2) _吸收CO2氣體中的水分(或干燥CO2氣體)__。(3) _紅棕色固體變黑__。(4) __使剩余的CO全部燃燒,防止污染空氣__。3.__Fe2O3__;①__乙__(1) _排凈裝置中的空氣(或防止CO和裝置中的空氣混合受熱發生爆炸)__。(2_Ⅰ_ __③_(3)__3CO+Fe2O32Fe+3CO2__;__部分紅色粉末變黑____。(4)不需要__因為一直通入CO氣體,B中溶液不會倒吸到A裝置中____。__在B裝置后放一燃著的酒精燈將剩余氣體燒掉(或用塑料袋收集等)。__二、關于實驗的設計與評價4. B 5.(1) __檢查裝置的氣密性__;(2)除去混合氣體中的二氧化碳__;(3) __除去混合氣體中的二氧化碳__;(4) __A、F中的石灰水變渾濁,C中的石灰水無明顯現象__(5) _沒有尾氣處理(或吸收)裝置__。6.(1) __在氯化氫氣體中,氯化氫氣體是由氯化氫分子構成的,沒有解離出的氫離子,所以氯化氫氣體不顯酸性__。(2) __NaOH+HCl===NaCl+H2O__。(3) __紅__色。(4) __B__。①__氨分子的運動速率大于氯化氫分子的運動速率,所以生成的白色煙環偏向蘸有濃鹽酸的棉花一端__。②__NH3+HCl===NH4Cl__。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專題五有關實驗裝置的綜合探究 - 答案.docx 專題五有關實驗裝置的綜合探究.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