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3張PPT)2.1我們的地球模型教科版六年級上冊單元主題我們已經知道地球是我們的家園,地球上有水、空氣、巖石、生物等。我們也觀察過一些自然現象,比如太陽的東升西落、四季的變化。這些現象是怎么產生的?這些現象和地球的運動有關系嗎?地球是怎樣運動的?地球的運動又會怎樣影響我們的生活呢?地球的運動單元教學設計提出假設模擬實驗:出現4種解釋兩大觀點:地心說 日心說模擬驗證 地球的運動地球模型地球結構模型地球海陸分布模型地球自轉模型地球自轉晝夜交替現象解釋方式:圍繞地軸轉地球自轉描述 方向:自西向東周期:約24小時——推測地球自轉地球公轉方式:繞太陽轉動方向:自西向東周期:約一年特點:轉動時,地軸傾斜角度和方向不變現象 影長四季變化(夏至冬:逐漸變長 冬至夏:逐漸變短)四季變化(春、夏、秋、冬) 生物影響晝夜對生物影響(晝行性動物、夜行性動物)四季對生物影響(換毛、冬眠、落葉……) 依據:傅科擺、天體東升西落單元課時規劃課時 課型 課時內容 課時目標(單元目標分配) 課時學習任務(或問題)(一般1-2個)1 實踐課 我們的地球模型 通過制作和觀察各種地球模型,識別和了解地球的相關知識(結構、海陸分布、運動),應用模型建構到地球知識的學習。 ①在思維導圖的繪制中,能用簡潔的文字表達已有認知并進行合理分類。在交流討論中,能完善思維導圖并提出可探究的問題。②在模型制作的過程中,能利用不同材料把抽象的地球知識準確地表達到實物中。1 實驗課 晝夜交替現象 ①晝夜交替現象有多種可能的解釋。 ②晝夜現象與地球和太陽的相對運動有關。 利用畫圖方式來表示各種假說,并且進行模擬實驗驗證;做好模擬實驗和運用實驗收集證據;根據實驗的情況修正自己的假說。1 實驗課 人類認識地球運動的歷史 知道地球繞著太陽公轉,同時繞地軸自轉,地球的自轉產生了晝夜交替現象。 ①在閱讀過程中學會使用文獻摘要,并能通過閱讀文獻獲取地球運動的相關信息;②在模擬實驗的過程中能依據正確的地球運動信息改進地球模型,并利用模型認識到晝夜交替現象的成因。1 實驗課 誰先迎來黎明 知道地球的東邊比西邊早迎來黎明。 ①在模擬實驗中能通過手拉手圍成一個“地球”的模擬實驗來探究“誰先迎來黎明”。②通過“地球椅”、地球模型等模擬實驗的體驗,結合生活實踐來理解相對運動的特點。1 實驗課 影長的四季變化 ①知道同一地點正午時分,物體的影長會隨著季節改變呈有規律的變化。 ②了解圭表是中國古代測量正午時刻的日影長度的天文儀器。 能利用身邊的材料創新性地完成圭表的制作,在模擬實驗中能用自制圭表模擬測量同一物體在四季的影長。1 實驗課 地球的公轉與四季變化 知道地球是自西向東圍繞太陽公轉,公轉一周為一年,認識到四季變化與地球公轉有關。 ①根據地球公轉和自轉特征,模擬地球在太陽系的運動。②通過分析研討,知道四季變化與地球公轉特征中地球與太陽的距離變化無關。1 討論課 晝夜和四季變化對生物的影響 知道晝夜交替和四季變化影響著生物的生長與生活,認識到生物的生存依賴于環境。 ①能用查閱資料的方法了解晝夜和四季變化對生物的影響。②能用思維導圖總結歸納地球運動的相關知識。學習目標(1)在思維導圖的繪制中,能用簡潔的文字表達已有認知并進行合理分類。(2)在交流討論中,能完善思維導圖并提出可探究的問題。(3)在模型制作的過程中,能利用不同材料把抽象的地球知識準確地表達到實物中。我們的地球模型新知講解情境導入清晨,你一定見過日出,但一定沒見過“地出(地球從地平線上升起)”。1968年,美國執行“阿波羅8”號任務的宇航員在其圍繞月球背面飛行時拍下了珍貴的“地出”照片。這就是太空中看到的人類共同生活的家園——地球。新知講解◆你知道地球的形狀是怎樣的嗎?◆地球是怎樣運動的嗎?◆你還知道哪些關于地球的知識?◆關于地球你又有哪些疑問?新知講解活動一:寫下“我知道和感興趣的地球知識”(1)填寫活動手冊氣泡圖,展示自己知道的地球知識(2)提出想知道或感興趣的地球知識或疑問(3)交流各自認知,并修改自己氣泡圖①在填寫氣泡圖時,可根據需求自行添加氣泡。②在提出問題時,問題下方可以留出空白便于以后把自己的解釋填寫此處。提示活 動我的地球知識我知道的地球知識 我感興趣的地球知識新知講解晝夜是如何形成的 為什么夏季白天的時間比冬季長呢 新知講解我們用思維導圖的形式展示了已知的地球知識,同時也提出了很多感興趣的地球問題。科學家在尋找問題答案的過程中,會根據觀測的數據或假設,制作出初步的模型,并根據新的數據,不斷地加以修正。不同的模型適合表達不同的知識。我們能否制作一個地球模型來表達所知道的地球知識呢?新知講解自主評價表項目 評價標準 得星我知道的地球知識 寫出一個方面得1星,每多一項加1星 ( )星我感興趣的地球知識 提出一個問題得1星,每多一個加1星 ( )星新知講解活動二:制作一個簡單的地球模型①閱讀教材,討論準備制作什么樣的地球模型②選擇材料和工具,設計一個簡單的地球模型制作方案③動手制作模型,從這個模型中學到哪些地球知識小 組 活 動新知講解材料和工具三種不同顏色的橡皮泥抹油的小刀泡沫球寬筆頭彩色筆橙子勺子吸管新知講解①一邊制作一邊對照閱讀教科書中的地球模型示意圖的數據信息;②剖開地球結構模型時,注意保留剖面的完整性;③進行地球海陸分布模型的涂畫時,可以先勾畫出陸地的區域的線條,然后再上色,這樣能縮短繪畫時間,提高準確性;④制作地球自轉模型時,準備抹布、紙巾、小垃圾袋等物品,保持制作時工作桌面整潔有序。活動要求新知講解展示交流地球模型,介紹自己制作過程和模型中所體現的已有的地球知識。新知講解(1)地球結構模型用紅、黃、藍三種顏色的橡皮泥代表地核、地幔、地殼三個圈層結構,從里到外逐層制作地球結構模型。地核最厚,地殼最薄。然后剖開地球結構模型。制作過程新知講解地球結構是從內到外分別地核、地幔和地殼。地核平均半徑為3500千米,地慢厚度為2900千米。地球三個圈層中,地殼最薄,且橫向變化大,各處厚度不一,平均厚度為17千米。地球知識新知講解(2)地球海陸分布模型根據世界地形圖,在一個塑料球體上先勾畫出陸地的區域的線條,涂上綠色,其余部分涂上藍色。制作過程新知講解地球表面大部分被海洋覆蓋。海洋占地球表面的約71%,約為3.61億平方千米;陸地約29%,約為1.49億平方千米。地球知識新知講解(3)地球自轉模型①橫切桔子②去果肉③將吸管穿過橙子制作過程新知講解地球知識地球繞著地軸不停地自轉,地軸是傾斜的。新知講解對比不同的模型,它們有什么不同和相同 不同:①表達的地球知識不同②選擇的材料、制作方法不同③適用的范圍不同相同:不同的模型都有著地球的基本特征——球體新知講解我們的地球模型還可以如何改進 ①怎樣可以使模型更加精確地表達地球知識 ②怎樣使模型更美觀 ③怎樣可以方便實驗 新知講解添加底座用膠帶把兩個橘皮固定涂色再均勻些新知講解回憶這節課學習了什么?建構模型可以幫助學習地球知識新知講解自主評價表項目 評價標準 得星制作前 確定一個地球模型得1星 選擇合適材料和工具得1星 設計合理的制作方案得2星 ( )星制作步驟 制作步驟完整、正確得5星 制作步驟每少一步扣1星 ( )星展示與介紹 能用模型解釋地球知識得5星 ( )星其他 研討積極回答得1星 愛惜實驗材料和工具得1星 實驗后材料和工具有序歸放得1星 講究實驗衛生得1星 ( )星課堂練習1.填空題(1)制作地球海陸分布模型時,可以用不同______表示海陸分布情況。將吸管穿過橙子,使橙子繞吸管轉動可以模擬地球_______。(2)科學家在尋找問題答案的過程中,會根據觀測的數據或假設,制作出初步的_____,并根據新的數據不斷地加以修正。顏色自轉模型課堂練習2.判斷題(1)地球模型的制作方法很多,材料容易取得。( )(2)不同的模型適合表達不同的知識。( )3.選擇題(1)1.用橙子制作地球模擬自轉時,橙子最合理的切法是( )A.縱向切開 B.橫向切開 C.隨意切開√√B課堂練習(2)小巫小組同學分別制作了3種地球模型,做法合理的是( )A.小海:地球結構模型可以先做外面的地殼,再做里面的地核B.小科:橫切橙子,去果肉后,將筷子穿過橙子做成地球自轉模型C.小學:用泡沬球做海陸分布模型,陸地面積比海洋面積大一些(3)制作地球結構模型是為了研究( )A.地球自轉 B.海陸分布 C.地球圈層BC作業布置觀察常用的地球儀,說說我們可以從這個模型上獲得哪些知識?板書設計結構模型我們的地球模型 海陸分布模型 某一類地球知識自轉模型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兼職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