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西漢與東漢——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學習目標】1.運用唯物史觀分析兩漢的興衰,認識國家發展治理的規律和人民群眾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2.能理順兩漢重大事件的時間發展脈絡,并結合地圖認識兩漢的疆域,形成正確的時空觀。3.能夠結合兩漢的相關史料研究,學會分析史料,提取有效信息。4.會描述重要名詞概念:與民休息、“文景之治”、漢承秦制、郡國并行、七國之亂、推恩令、察舉制、刺史、均輸平準、獨尊儒術、張騫出使西域、絲綢之路、光武中興、黨錮之禍、黃巾起義。會分析、解釋兩漢衰亡的原因。5.歸納漢武帝在政治、經濟、思想的內部調整與開疆拓土的外部建設,認識其對于推動統一多民族國家鞏固的歷史意義,形成正確民族觀。6.結合兩漢文化在史學、文學、科技上的主要成就,認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樹立文化自信心。【學習重點】漢朝削藩、開疆拓土、尊崇儒術等舉措,認識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在中國歷史上的意義。【學習難點】兩漢時期的社會矛盾和農民起義,認識兩漢衰亡的原因。第1課時【學習過程】導入新課走進東方“蒙娜麗莎的微笑”,是什么原因讓剛剛經歷了秦末殘暴統治和連年戰爭的人民能露出這樣溫和的微笑?一、自學教材(一)構建教材知識結構1.西漢的建立與“文景之治”:(1)西漢的建立:時間、地點、人物(2)漢初“休養生息”:背景、指導思想、內容、文景之治(3)漢初政治制度:①漢承秦制:②郡國并行:含義、影響2.西漢的強盛:(1)漢武帝加強中央集權:政治、經濟、文化(2)開疆拓土:衛青霍去病三次北擊匈奴、張騫兩次出使西域、絲綢之路、西域都護府、東南與西南治理、影響(二)掌握重要名詞概念:與民休息、“文景之治”、漢承秦制、郡國并行、七國之亂、推恩令、察舉制、刺史、均輸平準、獨尊儒術、張騫出使西域、絲綢之路。二、小組交流1.閱讀成果交流2.討論議題(1)漢初為什么要實行“休養生息”政策?(2)“郡國并行”有何弊端?造成什么影響?(3)為什么漢武帝時期一改漢初“無為而治”,實行“有為而治”?為加強統治,鞏固統一,在政治、經濟、思想的內部調整與開疆拓土的外部建設采取了哪些重要措施?這些措施有何影響?(4)你如何評價漢武帝?3.觀點整合三、展示∕反饋1.代表發言2.教師點評及答疑【達標檢測】1.西漢初年,統治者實行休養生息政策的原因是( )①經濟蕭條,國家貧困②吸取秦亡教訓③重視發展農業④王國勢力強大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史載:“諸侯稍微,大國不過十余城,小侯不過數十里,上足以奉供職,下足以供養祭祀,以蕃輔京師。而今郡八九十,形錯諸侯間,犬牙相鄰……強本干,弱枝葉之勢,尊卑明而萬事各得其所。”該材料描述的歷史事件是( )A.西周封邦建國B.秦朝設郡置縣C.漢朝行“推恩令”3.清朝學者趙翼說:“兩漢開國功臣多出于亡命無賴,至東漢中興,則諸將帥皆有儒者氣象。”出現“儒者氣象”是因為( )A.孔子主張有教無類B.孔子創立儒家學派C.儒學成為正統思想D.“五經”的流傳4.“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兩漢時期將今天甘肅陽關和玉門關以西、蔥嶺以東的廣大地區(狹義)稱為( )A.天竺B.安息C.大秦D.西域第2課時【學習過程】一、自學教材(一)構建教材知識結構1.東漢的興衰:(1)西漢滅亡:背景、王莽奪皇位、綠林赤眉起義(2)東漢建立與統一(3)光武中興:統治措施、狀況(4)黨錮之禍(5)黃巾大起義:原因、時間、影響2.兩漢的文化:(1)史學(2)文學(3)科技(二)掌握重要名詞概念:光武中興、黨錮之禍、黃巾起義。二、小組交流1.閱讀成果交流2.討論議題(1)外戚王莽奪取西漢皇位改國號為新,寓意實行新政,開啟新的統治,為什么統治僅僅14年就被推翻呢?(2)“光武中興”是指什么?(3)東漢中期以后統治上有何特征?造成了什么后果?(4)“重走兩漢興亡路,以史為尺量得失”。西漢、新朝、東漢的相繼滅亡給我們留下了許多思考,何以王朝都逃不了盛極必衰的怪圈?(5)兩漢人民創造哪些燦爛的文化?對此你有何感想?3.觀點整合三、展示∕反饋1.代表發言2.教師點評及答疑【達標檢測】1.下列對“光武中興”含義的理解,不準確的一項是( )A.社會比較安定B.經濟狀況明顯好轉C.人口增加D.農民擺脫了壓迫和剝削2.東漢中期以后,中央政權的典型特征是( )A.地方豪強獨霸一方B.朝中大將篡奪皇位C.外戚宦官交替專權D.農民起義風起云涌3.下列關于東漢政權后期逐步走向衰亡的原因中,不包括( )A.外戚宦官交替專權B.州牧勢力的膨脹C.黃巾起義的沉重打擊D.王莽施政的危害4.《后漢書 蔡倫傳》記載:“縑(細絹)貴而簡重,并不便于人。倫乃造意,用樹膚、麻頭及敝布、魚網以為紙。元興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從用焉,故天下咸稱‘蔡侯紙’。”據材料可獲取的歷史信息有( )①東漢蔡倫發明了造紙術②東漢時期紙成為主要的書寫材料③社會需要推動了科技進步④“蔡侯紙”的出現推動了紙的普及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