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學案)綱要(上)第23課從局部抗戰到全面抗戰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學案)綱要(上)第23課從局部抗戰到全面抗戰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從局部抗戰到全面抗戰
【學習目標】
1.了解“九·一八事變”、“一·二八事變”、“華北事變”和“七七事變”等史實,從“時空觀念”角度考查日軍的侵華歷程。
2.結合圖片、影像、遺跡等史料,從“史料實證”角度認識日軍侵華暴行。
3.結合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從“家國情懷”角度認識中國共產黨是全民族團結抗戰的中流砥柱。
【學習重難點】
1.了解日本軍國主義的侵華暴行。
2.認識中國共產黨是全民族團結抗戰的中流砥柱。
【學習過程】
一、局部抗戰
1.局部侵華
(1)背景
(2)表現
2.抗日救亡運動的興起
(1)背景
(2)表現
(3)高潮:一二·九運動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一次大規模學生愛國運動。
①背景:“華北自治運動”。
②爆發:1935年12月9日,北平學生游行示威。
③影響:宣傳了中國共產黨“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救國主張,促進了中華民族的新覺醒。揭露了日本企圖吞并華北的陰謀,
促進了全國救亡運動新高潮的到來。
3.西安事變又稱“雙十二事變”,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1)背景
(2)爆發: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和楊虎城發動兵諫,以武力逼蔣抗日。
(3)結果:經過各方努力,蔣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的主張,西安事變和平解決。
(4)影響
二、全面抗戰的開始
1.七七事變日本在華北駐軍的依據:《辛丑條約》
(1)概況:1937年7月7日晚,日軍以軍事演習中一名士兵失蹤為借口,要求進入宛平城搜查遭拒,日軍炮轟盧溝橋,中國守軍奮起抵抗。這就是“盧溝橋事變”,又稱七七事變。
(2)影響:中國全面抗戰開始。
2.第二次國共合作
(1)通電全國:盧溝橋事變第二天,中國共產黨就發出了抗戰宣言: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我們的出路。
(2)廬山談話
(3)洛川會議:1937年8月下旬,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陜北洛川召開擴大會議,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全面抗戰路線的形成。
(4)軍隊改編:紅軍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南方八省紅軍游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
(5)實現合作:9月22日,國民黨中央通訊社發表了中國共產黨提出的國共合作抗戰宣言。第二天,蔣介石發表談話,承認中國共產黨的合法地位。
國共團結御侮、全民族抗戰局面正式形成。
三、日軍的侵華暴行
1.大屠殺和大轟炸
(1)南京大屠殺:1937年12月13日,日軍攻陷南京,進行了持續六周的燒殺劫掠,屠殺手無寸鐵的中國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達30萬人以上。
從2014年開始,中國設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2)重慶大轟炸:1938年2月至1943年8月,日軍對重慶進行了長達五年半的戰略轟炸和無差別轟炸,死者超過1萬人。
2.殖民統治
(1)政治上:實行“以華制華”方針,在占領區扶植傀儡政權。
利用中國人來制服中國人。汪精衛在南京成立偽國民政府。
(2)經濟上:實行“以戰養戰”。
利用戰爭中獲取來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繼續進行戰爭。
①對占領區:大肆進行野蠻的經濟掠奪;實行“糧食統制”,強行“征購”和“配給”;強迫青壯年到日本和中國東北做苦力。
②在敵后抗日根據地:實行“三光”政策;推行“治安強化運動”,對抗日根據地進行瘋狂“掃蕩”。
3.踐踏國際公法,實施細菌戰,殘殺中國軍民。731部隊
4.在中國強征隨軍性奴隸,推行“慰安婦”制度。
閱讀教材·想一想
1.閱讀教材P134“思考點”:為什么西安事變能夠和平解決?
提示:(1)中華民族危機的加深是促成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的根本因素。
(2)張學良、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的目的是“逼蔣抗日”而不是殺害蔣介石。
(3)以周恩來為首的中共代表團的努力。
(4)宋子文、宋美齡等人對和平解決西安事變起到促進作用。
2.閱讀教材P134“歷史縱橫”:結合當時所處的時代背景,談談“八一宣言”的發表和瓦窯堡會議召開的意義。
提示:“《八一宣言》”的發表,標志著我黨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基本形成,有力地鼓舞和推動了抗日救亡運動的發展。瓦窯堡會議的召開,確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有力地推動了全國抗日民主運動的發展。
發掘教材·讀一讀
1.閱讀圖片“日本東方會議會場”(見教材P133)
信息解讀:1927年6月27日至7月7日,日本內閣在東京召開“東方會議”。會上,內閣首相田中義一以“訓示”的形式提出了《對華政府綱領》:日本將實行“滿蒙”與“中國本土”相分離的方針;將對中國內部事務實行武力干涉等。在日本侵華史上,這是一次決定“國策”的重要會議。
2.閱讀圖片“《西北文化日報》報道西安事變”(見教材P135)
信息解讀:1936年12月13日,西安著名進步報紙《西北文化日報》首次報道了張學良和楊虎城為了爭取中華民族生存,發動兵諫的這一消息。及時傳遞政治信息,有利于推動全國抗日局面的形成。
3.閱讀圖片“日軍炮轟宛平城”(見教材P135)
信息解讀: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在北平西南盧溝橋附近演習時,借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的嚴詞拒絕。7月8日凌晨5點30分,日軍遂向中國守軍開槍射擊,又炮轟宛平城中國駐軍。第29軍37師219團奮起還擊,進行了頑強的抵抗。該事件史稱“七七事變”,它是中華民族進行全面抗戰的起點,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亞洲戰場的開端。
4.閱讀圖片“南京街頭被日本軍隊虐殺的中國人”(見教材P136)
信息解讀:1937年12月13日,日軍攻占南京。隨后進行了長達6周的燒殺劫掠,殺害中國和平居民30萬人以上。照片是重要的實物材料,對揭露日本侵華暴行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5.閱讀圖片“日軍在抗日根據地修筑的碉堡、封鎖溝”(見教材P137)
信息解讀:1939年以來,為分割和“蠶食”抗日根據地,日軍在華北敵后抗日根據地周圍修筑碉堡和封鎖溝、封鎖墻,并以鐵路為柱、公路為鏈、碉堡為鎖、分割封鎖各抗日根據地的“囚籠政策”。在人民的支持下,八路軍最終粉碎了日軍的封鎖。
【合作探究】
一、探究一:日軍發動侵華戰爭的原因
史論要點
從“唯物史觀”角度分析日本侵華的原因
(1)根本原因:日本資本主義發展的需要。
明治維新后,日本同時進行兩次工業革命,資本主義的發展受到國內原料和市場的限制,需要通過向外擴張,獲得大量的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
(2)歷史原因:征服滿蒙是日本的既定國策。
明治維新后,日本開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并逐漸發展成為軍國主義國家。在東方會議上,將“征服滿蒙”定為日本國策,對外擴張的大陸政策進一步發展和具體化。
(3)客觀原因:西方大國實施綏靖主義政策。
20世紀30年代,國際形勢極度動蕩不安。為求茍安,國際聯盟和英、美等國政府實行綏靖政策,大大刺激了日本的囂張氣焰。
(4)直接原因:受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影響。
在1929年世界經濟危機打擊下,日本經濟衰退,國內矛盾激化。內外交困的日本帝國主義為擺脫危機和轉移矛盾,決定實施侵華政策。
(5)現實原因:日本國內資源匱乏。
作為典型的島國,各種資源相對匱乏,對外具有極強的依賴性。
(6)思想原因:日本軍國主義思想濃厚。
日本明治維新改革不徹底,保留大量的封建殘余和軍國主義思想,軍國主義將侵略擴張作為立國之本。
(7)有利時機:中國國民政府全力圍剿紅軍,給日本以可乘之機。
對點訓練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這一事件的發生不是偶然的!這一事件是日本帝國主義者為實現其“大陸政策”、“滿蒙政策”所必然采取的行動,日本帝國主義者宣傳“這次沖突是奉天北大營中國軍隊破壞南滿鐵道所引起的”,這完全是騙人的造謠!三歲小孩子也不會相信這些話!日本帝國主義者之所以能占據滿洲,完全是國民黨軍閥投降帝國主義的結果。只有工農勞苦群眾自己的武裝軍隊,是真正反對帝國主義的力量。只有工農勞苦群眾自己的政府(蘇維埃政府)是徹底反對帝國主義的政府。只有在共產黨領導之下,才能將帝國主義驅逐出中國!
——中共的《滿洲省委為日本帝國主義武裝占領滿洲宣言》
(1931年9月19日)
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1931年中國面臨的國內外形勢。
答案:形勢:世界經濟政治危機加劇;中日民族矛盾上升;國共矛盾尖銳。
探究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
史論要點
1.原因
(1)外因:日本帝國主義的野蠻侵略,使中華民族處于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
(2)內因
①國情的需要。日本的全面侵華使中國處于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為了民族獨立,國共兩黨聯合抗日勢在必行。
②共產黨的努力。中共為了團結國民黨聯合抗日,先后召開了瓦窯堡會議、和平解決了西安事變、向蔣介石遞交了《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
③全國各種抗日力量和有識之士的共同努力和推動。當時國共兩黨是中國的兩大武裝力量,摒棄前嫌,聯合抗日,共同面對民族危亡,是各界有識之士的共同期待。
2.意義
(1)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成為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中流砥柱,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人民革命力量在抗日戰爭中得到了空前壯大,成為決定中國政治前途的根本力量。
(2)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偉大旗幟下,中華民族實現了大團結,共同抵抗日本帝國主義的武裝入侵,終于贏得了近代百余年來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的民族解放戰爭的第一次完全勝利。
(3)中共更加成熟,中共領導的人民革命力量得到空前發展壯大,為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和建立新中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從而加速了中國人民革命勝利的歷史進程。
對點訓練
1.在西北小山村的土坯墻上,寫著醒目的黑字標語:“打倒喝我們血的軍閥!”“打倒把中國出賣給日本的漢奸!”“歡迎一切抗日軍隊結成統一戰線!”“中國紅軍萬歲!”等。由此判斷,這一歷史場景最早出現在( )
A.九一八事變前后 B.一·二八事變以前
C.西安事變前后 D.八一三事變以后
答案:C
2.1937年2月,中國共產黨致電國民黨,提出了“工農政府改名為中華民國特區政府,紅軍改名為國民革命軍,直接受南京中央政府與軍事委員會之指導”的主張。這表明( )
A.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
B.中共黨內右傾投降主義錯誤不斷滋長
C.中國共產黨放棄了革命領導權
D.中國共產黨積極推動第二次國共合作
解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于1937年9月,排除A項;1935年遵義會議之后,中國共產黨在政治上走向成熟,材料信息并非是右傾投降主義,排除B項;C明顯不正確。從材料看,中共希望改善與國民黨的關系,這與當時日本侵華加劇,中華民族危機空前加劇有關,因此中共積極推動第二次國共合作,共同抗日,故選D。
答案:D
三、探究三(核心素養)日軍的侵華暴行
素養解讀
1.從“史料實證”角度印證日軍的暴行
路上都是尸首……城門前面,尸首堆得像小山一樣……到處都在殺人,機槍聲響個不停。
——德國商人約翰·拉貝的日記
日軍占領南京后……搶劫,屠殺,將中國人趕出家園,集體屠殺戰俘與身體強壯的男子,把南京變成了一座恐怖之城。
——美國《紐約時報》記者德丁
解讀日本侵略者用戰刀、用槍炮、用細菌戰等違反人類道義的最為兇殘的手段,對中國人民實施了慘無人道的屠戮,對中國人民犯下了累累暴行。
2.從“家國情懷”角度認識日軍的暴行
當年日本軍國主義犯下的侵略罪行不容掩蓋,歷史真相不容歪曲。對任何企圖歪曲美化日本軍國主義侵略歷史的言行,中國人民和亞洲受害國人民不答應,相信有正義和良知的日本人民也不會答應。
對點訓練
1.幾十年來,日本一直有人否認南京大屠殺的事實。如果進行反駁,可以作為直接證據提出的是( )
①松岡環:《南京戰·尋找被封閉的記憶——侵華日軍原士兵102人的證言》
②禹碩基等主編:《日本帝國主義在華暴行》,遼寧大學出版社,1989年
③李克痕:《淪陷后之南京》,漢口《大公報》1938年7月13日
④張生、吳鳳照、費仲興編:《南京大屠殺史料集39——幸存者調查口述續編(下)》,江蘇人民出版社、鳳凰出版傳媒集團,2007年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①②③④
答案:C
2.1937年,日本侵略軍攻陷國民政府所在地,在那里屠殺中國同胞30萬人以上,而現在卻被日本右翼勢力稱之為“二十世紀最大謊言”的事件是( )
A.濟南慘案 B.九一八事變
C.盧溝橋事變 D.南京大屠殺
解析:題干中的關鍵信息是“1937年12月”“國民政府所在地”“屠殺中國同胞30萬人以上”,據此可知是南京大屠殺,故選D。
答案:D
3.某學校學生進行了抗日戰爭期間有關日軍暴行的研究性學習。下列眾多的材料中,最有力的證據是( )
注意程度詞的使用
A.當年受害者的控訴材料;文字材料,有一定可信度
B.歷史專著中對“南京大屠殺”的描寫;經過藝術加工,可信度降低
C.侵華日軍撰寫的回憶錄;帶有一定主觀性
D.屠殺現場遺跡與當時拍的新聞照片;原始資料,第一手史料,可信度最高
明立意以學生的研究性學習為切入點,從“史料實證”角度考查日軍的暴行。
抓關鍵屠殺現場的新聞照片為第一手史料,相較而言最可靠。
排干擾受害者的控訴材料、專家的描寫和侵華日軍的回憶錄一定程度上帶有主觀色彩和因素。
答案:D
4.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為了使民族統一戰線得到更加廣大的與強有力的基礎,蘇維埃工農共和國及其中央政府宣告:把自己改變為蘇維埃人民共和國,把自己的政策,即蘇維埃工農共和國的政策的許多部分,改變到更加適合反對日本帝國主義變中國為殖民地的情況。
——《中央關于目前政治形勢與黨的任務決議》
(1935年12月)
瓦窯堡會議確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
(1)根據材料,指出材料的文件出自中共召開的哪次會議?
(2)結合所學知識,試說明此次會議后,中國共產黨為建立“民族統一戰線”所做的努力。
第一步審設問·定方向
審讀關鍵 審讀通則
引導詞 第(1)問,“根據材料”說明答案:完全來自材料;第(2)問,“結合所學知識”說明答案:來源于教材基礎知識。
提示詞 第(1)問,指出——明確說明;說明——解釋清楚。
限制詞 第(1)問,時空限定——1935年12月;內容限定——《中央關于目前政治形勢與黨的任務決議》。第(2)問,時空限定——此次會議后;內容限定——建立“民族統一戰線”。
核心詞 第(1)問,哪次會議;第(2)問,努力。
第二步讀材料·提信息
根據標注中“《中央關于目前政治形勢與黨的任務決議》(1935年12月)”可知,此次會議是瓦窯堡會議;結合所學知識,從推動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國共兩黨軍事合作、提交國共合作宣言、成立邊區政府等方面歸納中共的努力。
第三步列要點·組答案:
(1)會議:瓦窯堡會議。 (2)努力:①推動西安事變和平解決;②將紅軍改編為八路軍和新四軍;③向國民黨中央提交國共合作宣言;④成立陜甘寧邊區政府。
【課后評估】
1.制作知識卡片是學習歷史的一種重要方法。如圖是陳雨同學制作的一張知識卡片,卡片橫線上應填寫( )
時間:1931年9月18日 事件:________ 影響:標志十四年抗日戰爭開始。
A.九一八事變 B.七七事變
C.西安事變 D.八一三事變
解析:結合卡片(圖片)中的時間可知,這一事件指的是九一八事變。聯系所學知識可知,1931年9月18日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全國人民反對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東北人民和未撤走的東北軍部隊,組織起抗日義勇軍,開始局部抗戰。
答案:A
2.20世紀30年代初,一群東北作家流亡到內地,他們創作的一批描寫東北遭到異族蹂躪的作品迅速流行。這批作品創作的時代背景是( )
A.列強掀起瓜分狂潮 B.局部侵華,東北淪陷
C.全國性的抗戰爆發 D.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綜合理解能力。從“20世紀30年代初”“東北遭到異族蹂躪的作品”這些關鍵詞可以看出這些作品與“九一八事變”有關。A列強掀起瓜分狂潮時間在19世紀末;B東北淪陷是1931年爆發“九一八事變”,日本局部侵華;C全國性的抗戰爆發在1937年;D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在1950年。故答案:選B。
答案:B
3.抗日戰爭洗雪了近代以來的民族恥辱,成為中華民族由衰敗到重新振興的轉折點。在“十四年抗戰”中,無數的仁人志士拋頭顱灑熱血。下列人物中最早進行抗戰的民族英雄是( )
A.楊靖宇 B.張學良
C.楊虎城 D.蔣介石
解析: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中國人民“十四年抗戰”開始。東北人民和中國共產黨組織東北抗日聯軍反抗日本侵略者,其中東北抗日聯軍領導人楊靖宇最早進行抗日愛國行動。因此,答案:為A。
答案:A
4.國民黨要員郝柏村回憶說:“以武力營救蔣委員長的軍事行動,幸賴蔣夫人大智、大仁、大勇的人格,使蔣委員長平安脫險,并停止了中國人打中國人的十年內戰。”他描述的事件是( )
A.西安事變 B.北伐戰爭
C.七七事變 D.九一八事變
解析: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標志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故選A。
答案:A
5.《災難與轉折1937》一書(見右圖)系上海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忻平所著。1937年,中國的“災難與轉折”是指( )
A.九一八事變
B.七七事變
C.南京大屠殺
D.百團大戰
解析:依據圖片信息“1937年”、“災難與轉折”,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37年7月7日夜,日本侵略軍在北平西南的盧溝橋,以軍事演習人員失蹤為名,向中國駐軍發動突然進攻,中國軍隊奮起抵抗。這就是“盧溝橋事變”,又稱“七七事變”,標志著日軍開始了全面侵華,也標志著全國性的抗日戰爭爆發。所以“七七事變”是中國的“災難與轉折”,B項符合題意。
答案:B
6.“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鐘山花雨,千秋芬芳。一九三七,禍從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淪喪,侵華倭寇,擄掠燒殺,尸橫遍野,血染長江。三十余萬,生靈涂炭,煉獄六周,哀哉國殤。”這段文字反映了( )
A.東北三省的完全淪陷 B.南京大屠殺慘案
C.抗日將士血染盧溝橋 D.重慶大轟炸慘案
解析:本題考查南京大屠殺。由題干中的關鍵信息“一九三七,禍從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淪喪,侵華倭寇,擄掠燒殺,尸橫遍野,血染長江。三十余萬”,1937年12月底,日軍占領南京,制造了南京大屠殺慘案,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在占領南京六周內,屠殺南京和平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達30萬人以上。
答案:B
7.某一宣言稱:承認三民主義為今日中國之必需,取消“蘇維埃政府”,將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該宣言旨在( )
A.推翻清朝統治 B.打敗八國聯軍
C.消滅北洋軍閥 D.趕走侵華日軍
解析:這是國共兩黨的合作宣言,是在抗日戰爭期間,故選D項。
答案:D
8.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第129師師長劉伯承在戰士不情愿換掉已經穿戴了多年的紅軍裝、五星帽而要換上青天白日帽徽時說:“這帽徽是白的,可我們的心永遠是紅的!同志們,為了救中國,暫時與紅軍帽告別吧!”他這樣說的主要目的是( )
A.倡導國共合作,進行國民大革命
B.爭取黨內合作,保障抗戰勝利
C.促成統一戰線,確保民族團結,共同對外
D.開辟正面戰場,徹底消滅日軍
解析:根據國共雙方達成的協議,中共領導的工農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簡稱八路軍。材料反映的是第129師在劉伯承師長領導下更換服飾帽徽,這促進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
答案:C
9.陜北民歌《騎白馬》歌詞:“騎白馬,挎洋槍,三哥哥吃了八路軍的糧,有心回家看姑娘呼兒嘿呦,打日本就顧不上。要穿灰,一身身灰,肩膀上要把槍來背,哥哥當兵抖起來呼兒嘿呦,家里留下小妹妹。”這里的“八路軍”是指( )
A.國民政府北伐第八集團軍
B.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
C.中國工農紅軍第八方面軍
D.人民解放軍第八野戰軍
答案:B
10.2016年10月22日起,中國在法國岡城舉辦了《共同見證:1937南京大屠殺》主題展,共展出270余幅歷史照片、50余件物品、信件、證詞以及視頻資料,揭露了侵華日軍殘酷屠殺中國軍民的暴行。其中最有力的證據是( )
A.侵華日軍老兵的戰爭回憶錄
B.當年受害幸存者的控訴材料
C.屠殺現場遺跡與當時攝制的照片
D.國際友人當時的記錄與評論
解析:本題從現實角度再現日本侵華的有效證據的來源:侵華日軍老兵的回憶錄、受害幸存者的控訴材料、國際友人的記錄與評論以及屠殺現場的遺跡與當時攝制的照片。其中屠殺現場的遺跡與當時攝制的照片是第一手資料,最能夠直觀再現當時的場景,客觀公正、不可更改。故答案:選C。
答案:C
『能力提升』
11.20世紀30年代初,知名民主人士何香凝將自己的裙子送給蔣介石,并在裙子上賦詩一首:“妄自稱男兒,甘受敵人氣。不戰送江山,萬世同羞恥……”詩中的“江山”主要是指( )
A.東北地區 B.華北地區
C.平津地區 D.華東地區
解析:九一八事變爆發后,東北地區淪為日本的殖民地。
答案:A
12.美國記者談到西安事變結束時的局勢發表評論說:“……西安事變是一次全國性的勝利,一個統一的中國終于在漸漸誕生。”其中“統一”指的是( )
A.國共兩黨正式組建聯合政府
B.蔣介石獲釋并重掌軍政大權
C.國共兩黨停止對峙走向合作
D.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
答案:C
13.1936年,范文瀾在《大丈夫:范文瀾說英雄》序言中寫道:“每當外力入侵中國的時候,總有許多忠臣義士,用各種方式參加民族間悲壯的斗爭……他們拼出血和生命,去保證民族的生存。”作者發表上述言論的目的是( )
A.呼吁民眾弘揚民主精神 B.強調建立民族統一戰線
C.督促國共兩黨合作抗日 D.喚起民眾抵御外來侵略
解析:1931年九一八事變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從此,中國人民開始了艱苦卓絕的抗戰。隨著民族危機的不斷加深,作者希望號召民眾一起來抵御日本的侵略。因此,答案:選D。
答案:D
14.下圖中的“命令”所反映的歷史事件發生后,中國國內形勢出現的重大變化是( )
命令前線官兵堅決抵抗,“盧溝橋即為爾等之墳墓,應與橋共存亡,不得后退”。
——第二十九軍司令部命令
A.國民革命運動失敗 B.工農紅軍開始長征
C.國共兩黨再次合作 D.抗戰進入反攻階段
解析:根據題干中的關鍵信息“盧溝橋”“第二十九軍”,可判斷是盧溝橋事變。盧溝橋事變后,國共兩黨捐棄前嫌,實現了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共赴國難。
答案:C
15.日本《東史郎日記》記載:“在(南京)馬群鎮警戒的時候,我們聽說俘虜們被分配給各個中隊,每一中隊兩三百人,已自行處死。”該段史料可作為證明“南京大屠殺”確有其事的( )
A.直接證據 B.間接證據
C.口述史料 D.實物材料
答案:B
16.歷史不會因時代變遷而改變,事實也不會因巧舌抵賴而消失。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揭穿謊言】
材料一日本右翼勢力宣稱:“在支那事變(指1937~1945年日本侵華戰爭)發展的過程中,日軍……并沒有掠奪領土的性質。最重要的是,日本方面并沒有掠奪領土的意圖。”
材料二日本右翼勢力胡說:“南京大屠殺是20世紀最大的謊言。”
【誓死抗戰】
材料三日本軍國主義者發動對華侵略,最致命的錯誤是大大低估了中國民眾內部深深蘊藏著的那種無窮無盡的力量,特別是當中華民族處于生死關頭時那種萬眾一心的民族凝聚力。
——金沖及《二十世紀中國史綱》
材料四1940年5月,張自忠在宜城壯烈犧牲。張自忠犧牲前給將士們寫下了鼓舞士氣的抗戰家書:“為國家民族死之決心,海不清,石不爛,決不半點改變。”
【守住良知】
材料五外交部長王毅回答記者提問時說:“加害者越不忘加害于人的責任,受害者才越有可能平復曾經受到的傷害。……70年前日本輸掉了戰爭,70年后日本不應再輸掉良知。”
(1)結合有關史實,批駁材料一、二中日本右翼分子的謊言。
(2)七七事變爆發前,中國民眾是怎樣抵抗日本侵略的?材料三中的“民族凝聚力”在政治上的主要表現是什么?
(3)材料四中張自忠的抗戰家書體現了怎樣的民族精神?
(4)根據材料五并結合所學知識,你認為日本怎樣做才不“輸掉良知”?
答案:(1)批駁材料一觀點:日本在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前已經侵占中國東北;全面侵華戰爭爆發后,又占領中國華北、華中和華南的大片領土。批駁材料二觀點:據戰后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統計,日軍占領南京后六周之內,屠殺手無寸鐵的中國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達三十萬人以上。(意思相近即可)
(2)九一八事變后,東北人民和未撤走的東北軍部隊,組織起抗日義勇軍,抵抗日軍的侵略;九一八事變后,中國共產黨派楊靖宇等在東北組織游擊隊,開展抗日游擊戰爭。主要表現:國共兩黨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3)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精神;百折不撓、愈挫愈奮的必勝信念;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視死如歸、殺身成仁的崇高氣節等。(其他答案:符合題意也可)
(4)正視歷史,以史為鑒,反省戰爭罪行;信守和平承諾,做一個負責任的國家;真誠向受害國道歉,主動承擔歷史責任等。(其他答案:符合題意也可)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二手房| 林周县| 九江县| 阜宁县| 阜宁县| 怀宁县| 房产| 钦州市| 漠河县| 大石桥市| 章丘市| 南丹县| 都匀市| 楚雄市| 宣化县| 西和县| 吉隆县| 赣榆县| 龙江县| 廊坊市| 咸阳市| 虹口区| 灵丘县| 江油市| 和顺县| 开化县| 烟台市| 松溪县| 苏尼特右旗| 中方县| 和林格尔县| 当雄县| 睢宁县| 都昌县| 伊宁县| 察隅县| 桑日县| 沂源县| 昌邑市| 青浦区| 老河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