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學案)綱要(上)第17課國家出路的探索與列強侵略的加劇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學案)綱要(上)第17課國家出路的探索與列強侵略的加劇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國家出路的探索與列強侵略的加劇
【學習目標】
1.認識列強侵華對中國社會的影響,概述晚清時期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斗爭事跡,理解其性質和意義。
2.認識社會各階級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學習重難點】
1.太平天國運動的過程、綱領、影響及失敗原因。
2.洋務運動的背景、內容及歷史作用。
3.1894年至1900年間西方列強侵華的主要史實、民族危機的主要表現及中國軍民的抗爭精神。
【學習過程】
一、太平天國運動
1.準備
(1)洪秀全創立拜上帝會,提出了“拜上帝”的主張。
(2)馮云山號召民眾加入拜上帝會,團結了許多窮苦農民。
(3)概念解讀:拜上帝會
是太平天國領袖洪秀全吸收西方基督教義、中國儒家大同思想和農民的平均主義思想而創立的宗教。
2.過程
(1)金田起義: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楊秀清等在廣西桂平金田村發動了起義,建號太平天國,洪秀全稱天王。
(2)定都天京:_1853年,太平軍占領南京,改南京為天京,定都于此。
(3)軍事全盛:太平軍北伐、西征,占領湖北、江西、安徽許多地方,軍事上達到鼎盛。
(4)天京變亂:1856年,太平天國領導集團發生內訌,楊秀清、韋昌輝圖謀不軌被殺,石達開出走,太平天國在政治、軍事上開始衰落。
(5)后期防御戰:洪仁玕、陳玉成、李秀成進入最高領導層,先后取得浦口、三河大捷,1860年安慶戰役中敗于曾國藩統率的湘軍。
(6)失敗:1864年,在湘軍、淮軍和外國人帶領的洋槍隊進攻下,天京被攻破,太平天國運動失敗。
(7)思維點撥:太平天國運動發生在新舊交替的時代,時代賦予它反侵略的新內容和新意義,也顯示了農民起義的局限性。
判斷正誤:太平天國運動是清政府腐敗統治與列強侵華下的產物。(√)
3.綱領
(1)《天朝田畝制度》:①主張:提出了“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②結果:在戰爭環境下,未能實施。③影響: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反映了農民追求社會財富平均的理想。
(2)《資政新篇》:提出新的社會經濟政策,試圖回答農民革命應當向何處去的問題;在戰爭環境下,未能實施。
判斷正誤
(1)《天朝田畝制度》反映了農民要求獲得土地的強烈愿望,是幾千年來反封建斗爭的思想結晶。(√)
(2)《資政新篇》不符合時代發展的潮流。(×)
4.失敗原因:農民階級的歷史局限性,缺乏科學思想理論的指導,沒有先進階級的領導。
5.影響:雖然失敗,但它沉重打擊了清王朝的統治,引起政治和權力結構的變化,湘淮系官僚集團形成,漢人權力增長,中央權力下移,對此后歷史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6.深化理解:太平天國運動失敗的原因
(1)主觀方面:①農民階級不是中國先進生產力的代表,有著自身的階級局限性,提不出一個切合實際的革命綱領,廣大將士參加革命的目的并不明確。在定都天京后,領導者封建特權思想膨脹,爭權奪利,貪圖享樂,斷送了革命前程。②戰略上的失誤。偏師北伐,孤軍深入,犯了兵家大忌。
(2)客觀方面:中外反動勢力互相勾結,共同鎮壓,敵人力量過于強大。
二、洋務運動
1.背景
(1)經過兩次鴉片戰爭,統治階級一些當權人物看到了歐美國家的船堅炮利。
(2)清朝統治階級內部形成了洋務派。
①目的:“自強”“求富”。②代表人物:奕?、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③主張:開辦洋務新政,購置船炮器械,“可以剿發逆,可以勤遠略”。
2.內容
舉措 實施
創辦近代工業 軍事工業(官辦) 創辦江南機器制造總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機器局等
民用企業(官督商辦) 開辦上海輪船招商局、上海機器織布局、開平煤礦等
籌劃海防 建成了以北洋艦隊為代表的新式海軍
創辦近代教育 開辦培養翻譯和軍事人才的學校
(3)思維點撥:近代工業≠民族工業
近代工業包含了使用機器生產的外資企業、洋務企業和民族資本主義企業以及后來的官僚資本主義企業,最早產生于19世紀四五十年代;民族工業是由商人、地主和官僚等投資興辦的近代企業,產生于19世紀六七十年代。
3.評價
(1)進步性:洋務新政引進了資本主義國家的機器生產技術,是中國早期現代化的嘗試。
(2)局限性:①失敗的表現:洋務派期望洋務新政可以保障國家安全,抵抗外敵侵略,后來的事實證明這個目的未能達到。②失敗的原因:洋務派的初衷不是改變封建統治,只是引進資本主義國家新的軍事和生產技術,是在封建制度的基礎上修修補補,洋務運動的失敗是必然的。
判斷正誤:洋務派利用西方先進的科技,創辦洋務企業,根本目的是發展資本主義。(×)
問題思考:有人說,洋務運動是一次失敗的封建統治者的自救運動。想一想,這種說法對不對?為什么?
提示:這種說法是正確的。
洋務運動的代表人物是清政府的中央官員和地方實力派官僚,他們的目的是挽救清政府的統治危機。雖然洋務派引進了西方的先進技術,但因為沒有改變清王朝腐朽的政治制度,從而未能使中國富強起來,所以說洋務運動是一次失敗的封建統治者的自救運動。
三、邊疆危機與甲午中日戰爭
1.邊疆危機
(1)概況:①19世紀60年代以后,中國西北、西南、東南邊疆地區安全遇到了嚴重危機。②俄國、英國、日本、法國加強了對中國的侵略。
(2)左宗棠收復新疆:①背景:1864年,新疆地區少數民族上層分子反對清中央政府,形成內亂局面。英國支持的浩罕國軍事首領阿古柏趁機入侵,占領南疆和北疆部分地區。俄國出兵占領伊犁地區。②概況: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發兵新疆平亂,1878年2月收復新疆南北兩路。③結果: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正式建省,使西北邊疆度過了危機。
思維點撥:清軍收復新疆之戰,粉碎了英、俄勾結阿古柏侵占新疆的企圖,維護了中國的領土主權,打擊了侵略者的囂張氣焰,具有重大歷史意義。
(3)中法戰爭:①背景:法國在1883年8月控制了越南后,把侵略矛頭對準了中國。②經過:1884年8月偷襲馬尾軍港,炮毀福州造船廠;同年,法軍進攻臺灣,當地軍民在劉銘傳的領導下,多次擊退法軍;1885年3月,清軍在馮子材率領下取得鎮南關大捷,法軍敗退。③結果:李鴻章與法國駐華公使簽訂了中法《越南條款》,承認法國占領越南;1885年,臺灣建省,清政府強化了對臺灣的管轄。
問題思考:為什么中法戰爭中國不敗而敗?
提示:中國基本上接受了法國的侵略要求,所以中國是不敗而敗。而法國作為戰爭的失敗者,卻基本實現了發動這次侵略戰爭的主要目的。法國不僅奪取了整個越南,而且打開了中國西南的門戶,還首次取得了在中國修筑鐵路的特權,所以法國是不勝而勝。
2.甲午中日戰爭
(1)原因:①日本早就想占領中國臺灣和藩屬國朝鮮、琉球,然后進攻中國大陸。②日本通過明治維新壯大了國力。③1894年,朝鮮發生農民起義,朝鮮國王請求清政府出兵。日本乘機出兵朝鮮。
(2)過程:①豐島戰役:日本在牙山口外豐島偷襲清朝運兵船。1894年8月,甲午中日戰爭爆發。②平壤戰役:清軍在平壤大敗。③黃海海戰:北洋艦隊重創日本艦隊,致遠艦管帶鄧世昌、經遠艦管帶林永升率部英勇奮戰,最終與艦同沉。但也遭到重大損失。戰后,李鴻章發出“避戰保船”命令,北洋海軍失去了制海權。④威海衛戰役:1895年2月,日軍占領山東半島,摧毀了北洋艦隊基地威海衛軍港,北洋艦隊覆滅。
(3)結果:清軍戰敗,簽訂《馬關條約》。
①承認朝鮮獨立,割讓遼東半島、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②賠款2億兩白銀。③增開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通商口岸。④日本可以在中國通商口岸設廠制造。
(4)影響:《馬關條約》喪權辱國,進一步把中國社會推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甲午中日戰爭的失敗,證明了洋務運動的破產。
思維點撥:《馬關條約》是繼《南京條約》以來對中國最苛刻的不平等條約,它給近代中國社會帶來嚴重危害,是帝國主義變中國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一個重要步驟。
(5)臺灣人民反割臺斗爭:①概況:從1895年5月至10月,臺灣義勇軍與以劉永福為首的黑旗軍一起,展開了反抗日軍占領的武裝斗爭,重挫了日本占領軍。②意義:臺灣人民的武裝抗日斗爭,表明了臺灣人民不屈服于日本占領的堅強意志。
四、瓜分中國的狂潮
1.“三國干涉還遼”:《馬關條約》簽訂后,俄、德、法“三國干涉還遼”,日本被迫歸還遼東半島,但向清政府索取3000萬兩白銀“贖遼費”。
思維點撥:“三國干涉還遼”這一事件的發生充分說明帝國主義在對外侵略的過程中,既勾結又斗爭,完全以自己的利益為轉移,以犧牲弱小國家的利益為交換條件。
2.瓜分中國的狂潮
(1)劃分勢力范圍:各帝國主義國家紛紛在中國劃分勢力范圍。
(2)強占租借地:在從渤海到南海的中國沿海地區強租租借地:俄國強租旅大,英國租威海衛,德國租膠州灣,英國租九龍,法國租廣州灣。
(3)爭奪路礦權:列強還在中國大量掠奪鐵路和工礦利權。
3.概念闡釋:
(1)勢力范圍:是指帝國主義列強憑借軍事、政治、經濟力量控制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國家的全部領土或部分領土,宣稱它享有獨占的權利,不許其他國家染指。
(2)租借地:是帝國主義國家在亞洲和拉丁美洲通過不平等條約取得的。租借土地的主權不轉移,租借只在約定的期限內有效,在租借期內租方取得對領土的使用權。
4.知識圖示
【能力提升】
一、時空觀念:太平天國運動形勢圖
注意圖示中太平天國運動爆發的時間、地點、進軍路線及太平天國的都城等。
針對練:太平天國正式建立農民政權、同清廷對峙的標志是( )
A.金田起義 B.組織太平軍北伐
C.定都天京 D.摧毀江北大營
答案:C
解析:太平天國作為一個強大的政權與清廷對峙是在定都之后,標志事件是1853年定都天京。
二、唯物史觀:客觀評價洋務運動
(1)洋務運動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道路。甲午中日戰爭,北洋艦隊全軍覆沒,宣告洋務運動破產。這其中的原因固有許多,但最根本的是不觸動封建制度,布新而不除舊,這是洋務運動破產的根本原因。
(2)洋務運動有其積極作用,它表現在:第一,引進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一些近代科學技術,使中國出現了第一批近代企業。第二,為中國近代企業積累了生產經驗,培養了技術力量。第三,在客觀上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為中國的近代化開辟了道路。
針對練:李鴻章曾指出“練兵、制器、購船諸事,師彼之長,去我之短”,主張學習外國先進技術,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洋務運動( )
A.富國強兵,謀求發展 B.同心協力,精益求精
C.重用人才,創辦企業 D.改革政治,融入世界
答案:A
解析:根據材料中“練兵、制器、購船諸事,師彼之長,去我之短”等信息可知其思想主張為開展洋務,富國強兵。
【史料實證】
1.印證教材觀點
材料:凡分田,照人口,不論男婦,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則多分,人寡則分寡,雜以九等。……務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保暖也。——《天朝田畝制度》
應用:材料說明《天朝田畝制度》的目標是建立絕對平均主義的理想社會。
2.獲取材料信息
材料:“官督”是官督商辦企業的成功之處,但同時也埋下了失敗的伏筆……從19世紀90年代起,尤其是甲午戰爭后,“官督商辦”企業的官權越來越重。其內在矛盾越來越深、越來越尖銳。曾經大力主張并親自實踐“官督商辦”模式的鄭觀應無奈地寫下了《商務嘆》:“輪船招商開平礦,創自商人盡商股”“辦有成效倏忽變,官奪商權難自主”“名為保商實剝商,官督商辦勢如虎”。官督商辦模式的歷史使命,到此的確已經完成。
——摘編自雷頤《歷史的裂縫》
應用:根據材料說明洋務企業有哪些弊端?
提示:企業所有制問題產權不明,官商矛盾尖銳;企業管理不善,多有腐敗發生。
【疑難解答】
1.(P97)學思之窗:閱讀上述史料,你能理解洋務新政的目的嗎?
提示:“可以剿發捻,可以勤遠略。”即對內鎮壓人民革命,對外抵抗外來侵略。
2.(P98)思考點:你能說說中國在甲午中日戰爭中失敗的原因嗎?
提示:(1)主觀方面:①清政府統治極端腐朽,社會制度落后。②戰前,清政府不做認真準備,戰爭爆發后奉行“避戰自保”方針,貽誤戰機。③慈禧太后大搞萬壽慶典,挪用軍費,置國家利益于不顧。
(2)客觀方面:日本蓄謀已久,準備充分,實力略強;中國實力相對落后,政治制度腐敗。
3.(P100)問題探究:談談你對毛澤東這段論述的認識。
提示:毛澤東認為列強侵略中國的目的是要把中國變為它的半殖民地和殖民地,并采用了一切軍事的、政治的、經濟的和文化的手段來一步步地達到目的。《19世紀末帝國主義列強在華劃分勢力范圍示意圖》反映了甲午戰后列強在中國劃分勢力范圍和搶占租借地的局勢,這是列強侵華的重要手段和步驟之一,中國面臨被列強瓜分的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
【隨堂演練】
1.某學者說:“農民造反者……長歌涌入金陵,開始建造人間小天堂,曾是他們的喜劇;天京陷落……則是他們的悲劇。”“他們”從“喜劇”走向“悲劇”的轉折點是( )
A.定都天京 B.北伐失利
C.天京變亂 D.安慶失守
答案:C
解析:天京變亂是太平天國運動由盛轉衰的轉折點,也是“他們”從“喜劇”走向“悲劇”的轉折點,本題選C項。
2.“太平天國運動為中國的近代化減少了阻力。”這一說法的主要依據是( )
A.《天朝田畝制度》具有革命性
B.太平天國運動打擊了清朝封建統治及其體制
C.《資政新篇》要求發展資本主義
D.拜上帝教吸收了西方文化
答案:B
解析:在中國要想實現近代化,必須完成反封建的任務,B項正確。
3.“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異于傳統,又因其主事者以新衛舊的本來意愿而難以掙脫傳統。結果是‘東一塊西一塊的進步’,零零碎碎的。是零賣的,不是批發的。”符合材料描述思想特點的歷史人物是( )
A.林則徐
B.曾國藩
C.洪仁玕
D.康有為
答案:B
解析:地主階級洋務派主張通過學習西方的實用技術來維護清政府的封建統治,體現了“以新衛舊”的特點。以上四個人物中只有B符合這一特點。
4.從生產力發展觀點看,對中國近代資本主義企業的“近代”認識正確的是( )
A.產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B.采用大機器生產方式
C.由商人、資本家出資興辦
D.以利潤為生產目的
答案:B
解析:這里的“近代”并非是指產生于近代時期,而是指采用大機器生產,故選B。
5.曹潤堂詩:“不信中原力已疲,忍將和局誤師期。誰知遼海消兵日,正是軍民痛哭時。”與此詩有關的是( )
A.第二次鴉片戰爭 B.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C.鴉片戰爭 D.甲午中日戰爭
答案:D
解析:由“誰知遼海消兵日,正是軍民痛哭時”可知描述的是遼東戰役和黃海戰役。由“不信中原力已疲,忍將和局誤師期”可知黃海海戰海軍主力尚存,但李鴻章“避戰自保”,最終導致北洋海軍全軍覆沒。故應為甲午中日戰爭,D正確。
6.甲午中日戰爭后,中國某地區人民“鳴鑼罷市”,發布檄文,反對割地議和。面對日軍優勢兵力的瘋狂進攻,當地軍民奮起反抗,與日軍血戰五個月。這一歷史事件是( )
A.黃海海戰 B.臺灣人民反割臺斗爭
C.威海衛戰役 D.遼東戰役
答案:B
解析:甲午戰爭后簽訂《馬關條約》,規定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割讓給日本,引發了臺灣人民的反割臺斗爭,故B正確。
【對點訓練】
題組一:太平天國運動
1.洪秀全將基督教與中國的民間宗教相結合,創立了拜上帝會,其目的在于( )
A.推翻清朝統治,建立人間天國
B.打擊西方列強,進行反帝斗爭
C.進行改朝換代,完成民主革命
D.傳播西方宗教,取代儒家學說
答案:A
解析:19世紀末,西方列強進入帝國主義階段,中國的反侵略斗爭才稱為反帝斗爭,B項錯誤;完成民主革命不是它的目的,C項錯誤;拜上帝會吸收了儒家的大同思想,取代儒家學說是錯誤的,D項錯誤;推翻清朝統治,建立新政權是最終目的,故答案為A項。
2.某地準備籌備太平天國紀念活動,在設置展廳的問題上存在分歧。在下列展廳里你認為哪個展廳適合這次活動( )
A.虎門銷煙 B.火燒圓明園
C.金田起義 D.《南京條約》
答案:C
解析:既然是紀念太平天國運動的展廳,必然找與其活動直接相關且具有代表性的事件。1851年洪秀全率眾在金田村起義,太平天國運動開始,故選C。
3.有人把太平天國運動的發展歷程分為“宗教構夢、戰爭追夢、政策筑夢、內亂毀夢”四個篇章。“內亂毀夢”是指( )
A.永安建制分封諸王 B.曾國藩率軍鎮壓
C.發生了天京變亂 D.清政府“借師助剿”
答案:C
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天京變亂使太平天國運動元氣大傷,在政治、軍事上開始衰落,最終造成了運動的失敗,故選C。
4.史學家杰里·本特利說:“太平天國的改革方案包含了很多激進的特征,對不滿的民眾很有吸引力。”其方案中對農民最具吸引力的是( )
A.平均分配土地 B.產品上交國庫
C.獎勵技術發明 D.開設新式學堂
答案:A
解析:太平天國“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理念,反映了農民要求獲得土地的強烈愿望,這最能激發農民的積極性,故選A。
題組二:洋務運動
5.李鴻章說:“古今國勢,必先富而后能強,尤必富在民生而國本乃可益固。”下列企業體現這一思想的是( )
A.天津機器局 B.福州船政局
C.江南機器制造總局 D.上海輪船招商局
答案:D
解析:天津機器局、福州船政局和江南機器制造總局屬于軍事工業,目的在于“求強”,故A、B、C項錯誤;上海輪船招商局屬于民用企業,目的在于“求富”,故D項正確。
6.下圖是一幅反映洋務運動的漫畫。圖中人物所說的這些“洋玩意”的含義是( )
A.西方洋槍隊
B.外商企業
C.西方近代科技
D.洋槍、洋煙
答案:C
解析:本題以漫畫為切入點,實際考查洋務派的主張及實踐。洋務派主張學習西方科技以維護清朝統治,因此圖中人物所說的這些“洋玩意”是指西方近代科技,故選C。
7.洋務運動推動了中國近代工業化的發展,有人說它是“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這里的“花”和“柳”分別是指( )
A.生產技術和新的思想文化
B.國家富強和新的經濟因素
C.資本主義和新的工業企業
D.經濟體制和新的政治制度
答案:B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洋務運動的目的是挽救清政府的封建統治,實現國家富強,最終以失敗告終,但其引進了資本主義國家的機器生產技術,是中國早期現代化的嘗試,故B項正確。
題組三:邊疆危機與甲午中日戰爭及瓜分中國的狂潮
8.下圖是兩本連環畫的封面,它們反映的共同主題是( )
A.列強侵略 B.民族抗爭
C.近代探索 D.民族崛起
答案:B
解析:林則徐是虎門銷煙的民族英雄,鄧世昌是甲午中日戰爭的民族英雄,故選B。
9.《馬關條約》簽訂后,日本占領中國某島,在島上推行“皇民化運動”,強迫中國人在生活習俗、宗教信仰、文化藝術、時令節氣等方面仿效日本。日本占領的是( )
A.黃巖島
B.臺灣島
C.海南島
D.崇明島
答案:B
解析:《馬關條約》中,中國割讓遼東半島、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故選B。
10.作為“瓜分狂潮”開端事件“三國干涉還遼”,其中“三國”是指( )
A.美英法B.俄英法C.俄日法D.俄德法
答案:D
解析:《馬關條約》的簽訂,損害了俄、德、法三國在華的侵略權益。俄、德、法三國向日本提出照會,并以武力強迫日本放棄遼東半島,故選D。
11.某專家在評價太平天國運動時說:“(締造者們)言辭的崇高……平等的許諾……越來越使渴望解脫重重壓迫的貧民失望。”下列最有可能導致“貧民失望”的是( )
A.金田起義倉促舉事
B.《天朝田畝制度》流于空想
C.定都天京斗志松懈
D.《資政新篇》因故未能實行
答案:B
解析:《天朝田畝制度》中主張“四有二無”的理想社會,明顯是流于形式的空想,未能真正實施,故B項正確。
12.有學者認為《資政新篇》的價值在于,它在近代條件下給農民革命提示了一條擺脫封建羈絆,甩開落后空想,繼續前進的方向和道路。這反映了《資政新篇》( )
A.有著超前意義并符合歷史發展潮流
B.體現了傳統社會的平均主義心態
C.克服了農民階級局限并具有可行性
D.獲得了廣大下層民眾的理解支持
答案:A
解析:《資政新篇》最先提出發展資本主義,有著超前意義并符合當時歷史發展潮流,故A項正確。
13.李鴻章認為“中國積弱,由于貴貧。西洋方圓千里,數百里之國,歲入財賦動以萬計,無非取資于煤鐵五金之礦、鐵路、電報信局、丁口等稅。”以下近代企業體現李鴻章這一思想的是( )
A.江南機器制造總局 B.開平煤礦
C.天津機器局 D.福州船政局
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李鴻章主張興辦民用工業以“求富”,江南機器制造總局、天津機器局和福州船政局是軍事工業,排除A、C、D項;B項開平煤礦符合“取資于煤鐵五金之礦”,屬于民用工業,正確。
14.李小慶在《中國式“工業革命”的根底》中認為,“洋務運動本質上是一場中國式的工業革命,之所以這樣說……歸根結底,當時的中國并非一個近代國家,政府不是一個近代化的國家政府,用舊有思維定式去帶領整個國家走向近代化,注定是一場悲劇。”此觀點依據的史實可能是( )
A.洋務派打著“自強”旗號,創辦近代民用工業
B.其指導思想是“師夷長技以制夷”
C.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戰敗,被迫簽訂《馬關條約》,割讓臺灣
D.當時的晚清政府腐敗無能,完全墮落為洋人朝廷
答案:C
解析:甲午戰爭中國戰敗,被迫簽訂《馬關條約》,割讓臺灣的史實說明洋務運動的破產,故C項正確。
15.丁一平在《對甲午海戰的再認識》中認為:縱觀世界海戰史,在一場海戰中,一支海軍艦隊戰死或以身殉國、盡節以終的將領占到高級指揮軍官半數以上,是極為罕見的。這有力地駁斥了( )
A.“清政府昏庸腐敗”的觀點
B.“李鴻章避戰求和”的觀點
C.“中國戰略戰術落后”的觀點
D.“北洋海軍貪生怕死”的觀點
答案:D
解析:北洋海軍艦隊官員的殉國行為可以說明北洋海軍并不是貪生怕死,故D項正確。
16.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農民處于社會最底層,深受剝削和壓迫,有著強烈的革命性;但是,農民階級受落后的小農經濟和分散的個體生產方式的影響,帶有分散性、落后性等階級局限性。因此,“農民可能充當一種極端保守的角色,也可能充當一種具有高度革命性的角色”。
——塞繆爾·亨廷頓《變化社會中的政治秩序》
材料二
(1)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太平天國運動在哪些方面體現了農民的兩種不同“角色”。
(2)材料二所示文獻中,哪一個更能體現農民階級的要求?哪一個更為符合歷史發展的趨勢?為什么?
(3)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材料二兩圖所示文獻中的經濟主張存在怎樣的關系?為什么?
答案:(1)革命性:擔負起反封建反侵略的任務;提出反封建革命綱領《天朝田畝制度》,要求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保守性:沒有科學理論指導;領導集團爭權奪利,發生天京事變。
(2)《天朝田畝制度》,因為反映了農民階級要求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強烈愿望。《資政新篇》,因為主張仿效西方資本主義的某些制度進行改革。
(3)關系:相互矛盾。原因:《天朝田畝制度》主張實行小生產者基礎上的公有制;《資政新篇》主張實行私有制,發展資本主義。
解析:第(1)問,可結合太平天國運動的主要措施,著重從進步性和局限性等方面進行思考。第(2)問,根據所學知識可回答。第(3)問,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二者的經濟主張的關系及原因。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泰州市| 惠来县| 沅江市| 峨边| 蓝田县| 固原市| 磐石市| 北流市| 巴彦淖尔市| 怀远县| 昌图县| 八宿县| 黄浦区| 兴文县| 宕昌县| 文昌市| 兰州市| 武川县| 舟山市| 上高县| 上饶市| 芦溪县| 荣成市| 古蔺县| 北川| 罗城| 灌阳县| 鸡西市| 上栗县| 花莲县| 萍乡市| 香港 | 绥阳县| 克拉玛依市| 根河市| 文昌市| 白水县| 巴林左旗| 田阳县| 义马市| 义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