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學案)綱要(下)第22課世界多極化與經濟全球化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學案)綱要(下)第22課世界多極化與經濟全球化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世界多極化與經濟全球化
【學習目標】
1.梳理世界格局演變的趨勢,學會分析經濟全球化迅速發展的原因,學會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方法。(唯物史觀、歷史解釋)
2.在歷史時空框架下理解當代世界發展的基本特點。(時空觀念、史料實證)
3.以開放的心態,相互尊重民族文化的多樣性和平等性,推動文化的融合交流,樹立文化自信。(家國情懷)
【學習重點】
了解當代世界發展的基本特點及存在的問題,理解世界格局演變的趨勢及經濟全球化迅速發展的原因。
【學習難點】
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四個基本特點的內在聯系。
【學習過程】
一、基礎知識
(一)世界多極化發展趨勢
1.世界多極化趨勢繼續發展(表1)
世界主要 國家(地區) 力量基礎 發展戰略
美國 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 希望建立由美國主導的單極世界
歐洲 1993年,歐洲聯盟在歐共體基礎上成立,成為一支不可輕視的力量 (1)繼續向經濟和政治一體化邁進; (2)歐盟東擴:到2013年,歐盟包括28個成員國; (3)主張在國際舞臺上發揮歐盟的獨特作用
俄羅斯 取代了蘇聯在聯合國的地位,擁有可以與美國相匹敵的軍事力量,在國際事務中的作用仍然舉足輕重 推行多極化外交
日本 世界經濟大國 在保持經濟大國的同時,將追求政治乃至軍事大國作為國家的長遠戰略目標
中國 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正在發揮并將繼續發揮負責任大國的作用 (1)進一步改革開放,堅持和平發展; (2)積極開展多邊外交,推動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
發展中國家 總體實力增強,成為推動世界多極化的重要力量 \
2.二十國集團
1999年,美國、英國、俄國、中國等世界上最重要的經濟體組成了二十國集團(G20)。(特點)(1)其成員涵蓋面廣,代表性強,(2)二十國集團的經濟總量占全球比例大;(性質)二十國集團是國際經濟合作的主要論壇和全球經濟治理的新機制,也是世界多極化在經濟領域的重要表現。
(二)經濟全球化進程加快
什么是經濟全球化?
經濟全球化是指商品、勞務(服務)、技術、資金等在全球范圍內自由流動和配置,各國經濟日益相互依存、相互聯系的趨勢。
1.經濟全球化的歷史過程(表2)
歷史進程 推動力和條件 全球化的主要表現
工場手工業時代 (15世紀末-18世紀后期) 1.新航路的開辟; 2.資本主義在西歐的興起; 3.早期的殖民擴張 世界各地區之間的經濟聯系不斷加強,以西歐為中心的世界市場初步形成,全球聯系初步建立
工業革命時代 (18世紀后期-20世紀初期) 1.推動力:(1)兩次工業革命的開展,(2)歐美等國的對外擴張政策與殖民侵略; 2.條件:(1)交通工具和通訊手段的進步,(2)壟斷組織的發展等 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基本形成:世界越來越緊密地連為一體,世界市場更加擴大,國際貿易和國際投資迅速發展
二戰后初期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和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的建立 加強了在金融、投資和貿易領域的國際協調,進一步促進了經濟全球化進程
20世紀90年代 1.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新科學技術發展的推動(主要推動力量); 2.跨國公司迅猛發展,使各國的生產活動密切聯系; 3.世界貿易組織的誕生和推動; 4.全球經濟治理新機制的建立,等等 1.世界貿易的貿易、投資和服務的國際化提高到新的水平; 2.區域經濟集團化得到發展,如歐洲聯盟、北美自由貿易區、東南亞國家聯盟、亞太經合組織等
進入21世紀 以互聯網、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新一輪科學技術的發展等 經濟全球化成為強勁的時代潮流
2.經濟全球化在加快世界經濟發展的同時,增加了發展中國家經濟失控的風險。因此,各國既要注意保衛自己的經濟安全,又要抓住經濟全球化的機遇發展自己。另外,一些國家出現了所謂“逆全球化”現象,如英國的脫歐公投,美國采取的貿易保護、控制移民等措施。
3.在經濟全球化趨勢加強的同時,區域經濟集團化也在發展。歐洲聯盟是經濟一體化程度最高的區域組織;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組成的北美自由貿易區,是由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組成的區域性經濟集團;東南亞國家聯盟是東南亞地區以經濟合作為基礎的政治、經濟、安全一體化合作組織;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是亞太地區層級最高、領域最廣、最具影響力的經濟合作機制。
(三)社會信息化和文化多樣化
1.社會信息化
社會信息化,是指發展以計算機為主的智能化工具為代表的新生產力,它使人類社會發生極其深刻的變化,世界各國更加相互依存、相互影響。但是,人們在享受信息化帶來的便利之時,也要重視保護自己的信息安全。
2.文化多樣化
文化多樣性是世界文化的基本特征,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然而,在經濟全球化和社會信息化過程中,文化多樣性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中國在傳承和傳播中華優秀文化的同時,尊重世界文化多樣性,促進文明交流,推動世界的和平與發展。
二、重點突破
(一)兩極格局結束和世界多極化趨勢
材料一:美蘇壟斷一切的情況正在變化。世界格局將來是三極也好,四極也好,五極也好,蘇聯總還是多極中的一個,不管它怎么削弱,甚至有幾個加盟共和國退出去。所謂多極,中國算一極。中國不要貶低自己,怎么樣也算一極。
——鄧小平《國際形勢和經濟問題》(1990年3月3日),《鄧小平文選》第三卷
(1)根據材料一,概括鄧小平講話的背景和基本觀點。(6分)
背景:①(國際)東歐劇變,蘇聯局勢動蕩;②(國內)中國實行改革開放,綜合國力提升(但面臨深化改革的問題)。(2分)
觀點:①世界格局正在改變中(兩極格局即將消失);②世界格局向多極化方向發展;③中國是多極化中的一極。(任答2點4分)
材料二:“9 11”事件發生后,美國總統布什向國會參、眾兩院發表演說,聲稱:“我們將追究提供援助或藏身之所給恐怖分子的國家。每個地區的每個國家現在要做個決定,你不跟我們一道,就是跟恐怖分子一道。從今天起,任何一個繼續窩藏或支持恐怖主義的國家將被美國視為具有敵意的政權。”
(2)這段話反映了布什政府的什么外交方針,其實質是什么?(4分)在此方針指導下,布什政府采取了哪些軍事行動?(4分)
方針和實質:①以反對恐怖主義為名,推行“單邊主義”的外交方針;②實質是希望建立由美國主導的單極世界(繼續推行霸權主義、強權政治)。(4分)
軍事行動:①2001年10月,美國發動阿富汗戰爭;②2003年3月,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4分)
材料三:20年前冷戰結束,美國一超獨霸,歷史給了美國機會,但是美國自己失去了,20年后美國風光已不在,資本主義陷入空前危機與困惑中。美國在衰退,但是美國依然是當今世界最強大的和唯一真正意義上的全球性大國,中國和俄羅斯在崛起和復興中,但是中國只是區域性大國,還不是全球性大國,俄羅斯曾經是全球性大國,現階段也只能屬于區域性大國。
——摘編自鮑盛鋼《冷戰沒有結束,而且又回來了》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說明世界格局的發展趨勢及其表現。(8分)
趨勢:多極化趨勢增強(繼續發展)。(2分)
表現:①美國實力衰退;②中國和平崛起;③俄羅斯經濟復興;④歐盟一體化發展;⑤日本在保持經濟大國的同時,追求政治、軍事大國地位;⑥第三世界總體實力增強。(6分,任答3點即可)
(二)經濟全球化浪潮
1.20世紀的經濟全球化
材料一:整個20世紀的發展從許多方面強化了全球化的進程。例如,飛機和無線電加快了交通、通訊的速度。國際機構,比如說與國聯和后來的聯合國相聯系的國際機構,它們跨過國境,共同致力于健康或勞動標準問題。我們必須把全球化看作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是經過相當長的時間跨度逐漸發展而來的。
——邁克亞達斯、彼得斯蒂恩等著《喧囂的時代:20世紀全球史》
材料二:二戰后初期,美國在世界推行由其倡導并控制的自由貿易和投資政策,經濟全球化浪潮逐漸形成。20世紀90年代以來,經濟全球化得到了加速發展。發達國家推行的不同類型的市場經濟模式,隨著世界經濟發展和形勢變化,正在進行調整和改革,不斷加以完善;發展中國家,特別是經濟轉軌國家,也先后從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化。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縮小了經濟活動的時間和空間距離,加速了經濟信息在全球范圍內的傳遞。“東西方”由對抗走向對話,為全球經濟發展與合作奠定了新的基礎。
——整理自程建華《當代資本主義經濟》
(1)“全球化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20世紀的經濟全球化可以劃分為幾個時期?指出二戰前經濟全球化的主要推動力。(8分)
分期:①20世紀初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前;②二戰后至20世紀90年代前;③20世紀90年代以來。(4分)
推動力:①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開展(或交通工具和通訊技術的進步);②壟斷組織的發展;③國際組織的推動。(任答2點4分)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指出二戰后初期美國推動經濟全球化的主要舉措。(4分)
美國舉措:推動建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和關稅貿易總協定,提出并實施馬歇爾計劃。(4分)
(3)根據材料二,概括20世紀90年代經濟全球化加速發展的主要因素。(6分)
主要因素:①發達國家市場經濟模式的調整、改革和完善;②市場經濟體制為更多的國家所接受;③信息技術革命的推動;④冷戰對峙結束,國際局勢趨向緩和。(6分)
2.從關貿總協定到世貿組織
材料一:締約各國政府認為在處理它們的貿易和經濟事務的關系方面,應以……擴大世界資源的充分利用以及發展商品的生產與交換為目的……切望達成互惠互利的協議,導致大幅度地削減關稅和其他貿易障礙,取消國際貿易中的歧視待遇,以對上述目的做出貢獻。
——1947年《關稅與貿易總協定》
材料二:關貿總協定只是一個“臨時協定”,一個準國際組織……在解決國際貿易糾紛方面,關貿總協定的主要手段是協商,最后只是締約方的聯合行動,至今仍沒有法律約束性的強制手段。這也是許多重大國際貿易爭端無法真正解決的原因。美日貿易戰曠日持久,美歐農產品之爭相持不下,而總協定對此卻束手無策,其局限性也可窺見一斑。
——《關貿總協定知識讀本》
1986年“烏拉圭回合”啟動,除傳統議題外,還涉及服務貿易、知識產權和與貿易有關的投資三個新議題。
WTO協定第二條規定:“包括在附件1、2、3中的各項協議及附屬法律文件都是本協定的組成部分,對所有成員方均具約束力。”第15條又規定:“各成員方都要保證使其法律、規章與管理辦法均符合本協定附件中規定的義務。”從而奠定了WTO法律制度或規則優于各國國內法的憲法性原則。
——趙維田《世界貿易組織(WTO)》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分析《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簽署的背景,并指出其特點。(8分)
背景:①二戰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經濟強國;②戰后各國經濟普遍困難;③經濟大危機和二戰的教訓,促使各國認識到國際貿易協調與合作的必要性。(每點2分,共4分)
特點:①以實現國際貿易自由化為目標;②以美國為中心。(每點2分,共4分)
(2)根據材料二,關貿總協定為什么會被世貿組織(WTO)取代?(6分)
角度 關貿總協定 世貿組織
性質 臨時適用的多邊貿易協定(是一個準國際組織) 常設性、永久性的國際組織
管轄范圍 部分貨物貿易、國際貿易糾紛 貨物和服務貿易、知識產權和與貿易有關的投資
協調手段 協商 法律強制手段
約束力 只是締約方的聯合行動,沒有法律約束力 各項協議(及附屬法律文件)對所有成員方均具約束力; 確立了WTO法律制度或規則優于各國國內法的憲法性原則
3.二戰后全球化的特點
材料:在全球化的過程中……人們將和世界各地越來越多的人互相競爭和合作……人們的機會將越來越平等……全球各地之間變得越來越相互依賴。貿易的疆界已經被鏟平,我們的經濟可以延伸到任意的地方,技術、人員、資本在自由的運行,用它們的方式達到平衡。
——[美]托馬斯 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
圖1
根據材料和圖1,概括二戰后經濟全球化的特點。(6分)
特點:①技術、人員、資本等在全球自由流動,②各國(各地區)之間經濟相互依存度劇增(依賴性增強);③由西方發達國家主導;④推動力發生重大變化;⑤世界經濟朝著體系化、制度化、規范化和法制化方向發展(國際經濟協調機制不斷完善)。(任答3點言之有理即可)
4.全球化的利弊
材料一:在全球化的進程中,不僅發達國家之間在資金、技術和市場上實現了高度融合,而且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經濟利益也相互交織,形成了互惠互利的經濟關系……1985—1996年間,發展中國家對外直接投資占世界對外直接投資的比重由5%上升到14.7%;1986—1996年間,發展中國家的對外貿易占GDP的比重平均每年上升1.2%。
——黃光耀《當代經濟全球化的積極效應》
材料二:美國《世界日報》2000年4月23日發表的一篇題為《防止經濟一體化成為新的經濟奴役》的文章說:“抗議人群呼吁的是,世界經濟強權正和一小部分跨國公司聯手,打著幫助貧窮國家建設的招牌,利用貸款和巨額債務進行不合理的國際分工,使落后國家接受改頭換面的金融殖民、技術殖民,并把環境危機等轉嫁出去。”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世界銀行前首席經濟學家約瑟夫·E·斯蒂格利茨認為:“全球化并沒有為世界上大多數窮人服務,也沒有為環境服務,更沒有為全球穩定服務。”
根據材料一、二,概括經濟全球化的利弊。(10分)
利:加快世界經濟的發展(推動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經濟的發展);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互惠互利的經濟關系;給發展中國家帶來發展機遇。(任答2點4分)
弊(帶來的問題):形成不合理的國際分工(或經濟秩序);新殖民主義出現;向發展中國家轉嫁環境危機;貧富分化加劇;局部地區局勢動蕩等。(每點2分,任答3點6分)
5.“逆全球化”現象
材料一:20世紀90年代以來,經濟全球化迅速發展。針對經濟全球化的問題,美國前總統克林頓曾說,“如果由于害怕全球化的破壞而希望擋回全球化的力量,我認為是不可取的”。古巴領導人卡斯特羅則認為,“由于不公正的國際經濟秩序,經濟全球化并沒有使廣大發展中國家從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國愈富,窮國愈窮”。
圖2 反經濟全球化示威
材料二:近兩年來,受歐美政治和經濟形勢的影響,“逆全球化”潮流不斷涌現。……貿易保護主義不斷升級、全球多邊機制不振、各類區域性的貿易投資協定碎片化,美歐的移民政策、投資政策、監管政策等朝著去全球化方向發展。
——《理性看待和正確應對“逆全球化”現象》
陳建奇在《如何應對逆全球化浪潮》(2017年2月15日《大眾日報》)一文中指出:逆全球化浪潮的根源是發達國家在全球化中受益下降,新興及發展中經濟體受益較大,越來越大。
根據材料一(含圖2)、二并結合所學,指出20世紀90年代和近年來反“全球化”的力量有何不同,試分別出現這種不同的原因。(8分)
不同:反全球化的力量在20世紀90年代是發展中國家,近年來是歐美發達國家。(4分)
原因:①20世紀90年代,不公正的國際經濟舊秩序,造成“富國越富,窮國越窮”;全球化給發展中國家帶來更多的問題與挑戰(如環境污染、能源危機、糧食短缺、毒品泛濫、傳染病橫行、恐怖組織活動猖獗等);②近年來,發達國家在全球化中受益下降,新興及發展中國家經濟體受益增大。(4分)
6.區域經濟集團化
材料:東南亞國家聯盟簡稱“東盟”,是世界上重要的區域性組織之一。
東盟大事年表
1967年 東盟成立,成員國有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和馬來西亞
1971年 簽訂《東南亞中立化宣言》
1976年 簽訂《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以維護地區和平與穩定
1984年 文萊加入東盟
1992年 決定15年內建立東盟自由貿易區
1995—1999年 越南、緬甸、老撾和柬埔寨先后加入東盟
1995年 簽訂《東南亞無核武器區條約》
1997年 首次舉行東盟與中國、日本、韓國領導人非正式會議
2001—2002年 分別與中國、日本達成一致,決定建立自由貿易區
2002年 東盟自由貿易區正式啟動
——摘編自耿協峰《民族主義與地區主義的互動》等
20世紀60年代影響東南亞地區和平與穩定的主要外部因素是什么?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概括東盟成立和發展的特點。(8分)
外部因素:冷戰,越南戰爭。(2分)
特點:①成員國都是發展中國家;②經濟一體化水平低;③成員國社會制度不同;④東盟成立后,逐步擴大(逐步推進區域化);⑤合作領域是先政治后經濟(從政治合作擴展到經濟合作);⑥政治目標是中立、地區和平與穩定;⑦不排外,加強與區域外國家的合作。(每點2分,任答3點言之有理即可)
7.“新全球化”趨勢
材料一:胡鞍鋼、王蔚在《推動實現“新全球化”是大勢所趨》(2017年1月4日《解放日報》)一文中指出:近代來,逆全球化的傾向,暴露了發達國家主導下傳統全球化的諸多弊端。因此,推動實現“新全球化”勢在必行。
材料二:中國開放的大門永遠不會關上,歡迎各國搭乘中國發展的“順風車”。中國愿意同各方一道,推動亞投行早日投入運營、發揮作用,為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和民生改善貢獻力量。我們將繼續歡迎包括亞投行在內的新老國際金融機構共同參與“一帶一路”建設。
——2016年1月16日,習近平在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開業儀式上的致辭
(1)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新全球化”應該具備什么特征?(6分)
“新全球化”的特征:①以平等為基礎,確保各國在國際經濟合作中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②以開放為導向,不搞排他性安排,建立和完善全球治理機制;③以合作為動力,共商規則,共建機制,共迎挑戰;④以共享為目標,提倡各國參與,共同受益。(6分)
(2)在“新全球化”趨勢下,中國應該如何抓住機遇,為“新全球化”的實現貢獻自己力量?(4分)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一方面,中國應為“新全球化”的實現貢獻理念(中國方案)、發展機會和制度,成為推動實現“新全球化”的先行者、實踐者、引領者;另一方面要有共商共建、共贏共享的全球治理擔當。
中國倡導并主導共建“一帶一路”,成立絲路基金、亞投行和金磚國家開發銀行等,推動制定《二十國集團全球貿易增長戰略》《二十國集團全球投資指導原則》,發起《全球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聯盟倡議》,推進《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談判,推動《巴黎協定》生效并作出減排承諾等,就是這種大國擔當的體現。
三、認知結構
【反饋檢測】
一、選擇題:在下列各小題中,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每小題2分,共16分。
1.1991年蘇聯解體之后,美國在《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中指出:“要按美國價值觀來建立‘世界新秩序’。”材料主要反映了美國( )
A.主張消除恐怖威脅 B.極力維護世界政局穩定
C.企圖建立單極世界 D.順應了多樣化發展潮流
2.英法兩國前領導人曾說,“離開中國、印度和巴西這樣的發展中大國,重大國際問題一個也解決不了”。美國資深外交官喬治 凱南生前也告誡說,“這個星球絕不會由任何一個單獨的政治中心來統治……不論是美元還是刺刀,都不能保證成功”。這說明( )
A.美國的霸權地位已經基本終結 B.未來世界將成大國政治角逐的舞臺
C.多極化的發展趨勢已不可逆轉 D.世界政治中心已向發展中國家偏移
3.1976年,美、英、法等西方國家組成七國集團,協調經濟政策以解決世界經濟難題,俄羅斯加入后成為八國集團;1999年,八國集團國家和中國、巴西、印度等組成二十國集團,尋求合作以促進國際金融穩定和經濟持續增長。從這一歷程可看出( )
A.全球經濟治理機制的發展 B.經濟全球化深入到貿易金融領域
C.世界政治多極化格局形成 D.越來越多亞非拉國家加入聯合國
4.據聯合國統計,2004年跨國公司的跨國并購值達到7160億美元,交易數達6134起,價值10億美元以上的特大交易有141起。這說明( )
A.發達國家主導了全球貿易 B.經濟全球化發展存在阻力
C.全球投資自由化得到發展 D.國家間經濟斗爭日趨激烈
5.英國脫離歐盟問題,由來已久。早在2013年1月,英國首相卡梅倫首次提及脫歐公投。2016年6月的公投數據顯示,同意脫歐者占51.9%,共1570萬人。這表明( )
A.英國民主政治不斷完善 B.歐洲一體化遭遇挫折
C.歐盟侵犯了英國的主權 D.經濟全球化弊端顯現
6.“一部手機走天下”(如圖3)已經成為越來越多的人出行時選擇的方式。“一部手機走天下”主要反映了( )
圖3 一部手機走天下
A.經濟全球化趨勢 B.消費國際化趨勢
C.社會信息化趨勢 D.文化多樣性趨勢
7.亨廷頓認為,在正在來臨的時代,文明的沖突是對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脅,而建立在多元文明基礎上的國際秩序是防止世界大戰的最可靠保障。下列說法與亨廷頓觀點一致的是( )
A.文明多樣性有利于世界的穩定 B.文明的融合是和平的最好保障
C.多極化趨勢避免文明間的沖突 D.單極世界構建易觸發世界大戰
8.有史學家指出,關于當今世界發展模式,從不同的觀察視角……有資本主義發展模式和社會主義發展模式……。(有)成熟的市場經濟模式、轉型的市場經濟模式、落后的市場經濟模式。……(有)發達國家的發展模式與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模式。……(有)英美模式、萊茵模式、轉型國家模式、東亞模式、拉美模式等。材料體現出當代文明的發展趨勢是( )
A.世界多元文明模式并存于世 B.資本主義發展模式一統天下
C.社會主義發展模式曲折前進 D.成熟的市場經濟模式是方向
二、非選擇題
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只要發展市場經濟,全球化趨勢就具有不可阻擋之勢。19世紀,以英國為首的西方市場經濟國家,發動了第一次經濟全球化浪潮。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在反思第一次經濟全球化利弊得失的基礎上,世界進入了“戰后秩序”時期……美國成為經濟全球化的領頭羊……。至今記憶猶新的是,曾經進行過非市場經濟發展道路的最輝煌嘗試的蘇聯東歐國家和中國等亞洲國家,在20世紀實行了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制度……但最終未能取得成果:或者解體,或者“歸順”市場經濟。
——金碚《論經濟全球化3.0時代》
材料二:在新的起點上,我們將堅定不移地擴大對外開放,實現更廣互利共贏。……中國的發展得益于國際社會,也愿為國際社會提供更多公共產品,我提出“一帶一路”倡議,旨在同沿線各國分享中國發展機遇,共同繁榮。
——習近平2016年《G20工商峰會主旨演講》
請回答:(1)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指出美國是如何構建世界經濟“戰后秩序”的?試從全球經濟視角分析蘇聯東歐等國家經濟體制轉變的主要影響。(6分)
(2)根據材料二,指出“一帶一路”倡議體現了當今中國應對經濟全球化的主要理念是什么。(4分)
(3)根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說明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4分)
答案:
一、選擇題
1.C
2.C
3.A
4.C
5.B
6.C
7.A
8.A
二、非選擇題
9.(1)構建:建立布雷頓森林體系(包括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成立關貿總協定。(4分)
影響:增強了經濟活力,促進本國經濟發展;加速經濟全球化。(任答1點2分)
(2)理念:擴大對外開放,分享中國發展機遇,實現互利共贏。(任答2點,給4分)
(3)趨勢:全球化“戰后秩序”的建立和發展;區域集團化趨勢不斷加強;隨著冷戰結束、世界貿易組織建立,越來越多國家采取市場經濟和融入世界市場,經濟全球化趨勢不斷加強;“逆全球化”現象不斷出現;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特征的“新全球化”趨勢出現。(任答2點4分)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汝南县| 隆德县| 沐川县| 田林县| 体育| 赣州市| 名山县| 曲水县| 斗六市| 铁岭市| 视频| 滨州市| 阳曲县| 宁国市| 泰兴市| 同仁县| 札达县| 土默特左旗| 绥德县| 铜山县| 汝阳县| 镇远县| 华阴市| 皋兰县| 乾安县| 绥滨县| 建阳市| 辽源市| 泸水县| 浦北县| 平湖市| 潞西市| 江津市| 彩票| 兴安盟| 厦门市| 盐边县| 昆明市| 潞西市| 宜良县| 犍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