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資產階級革命與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學習目標】認識代議制等民主制度的建立是人類歷史的進步。比較不同國家與地區的民主代議制,注意民主代議制的時間發展脈絡。掌握“光榮革命”、《權利法案》,和責任制內閣形成等基本史實。理解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特點。提高通過閱讀等途徑獲取歷史信息的能力。掌握美國1787年憲法的主要內容和聯邦制的權力結構;進一步提高閱讀和通過多種途徑獲取歷史信息的能力。通過對相關材料的補充,了解法蘭西共和之路的艱難,初步掌握觀察閱讀、獲取信息的學習方法。比較英美法德代議制的不同特點及對我國政治民主化進程的有益啟示,培養發現問題、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認識資產階級代議制建立的艱難性與曲折性,正確對待歷史發展進程,總結歷史發展規律。學會歷史和客觀分析評價資產階級代議制在西方政治發展中的作用。【學習重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的原因和歷史意義。《人權宣言》的頒布法國大革命的歷史意義和拿破侖的內外政策。【學習重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曲折性和保守性。獨立戰爭的性質,對美國的1787年憲法內容的理解及其評價。【學習過程】一、基礎知識(一)早期資產階級革命(表1)重要角度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1640—1688年) 北美獨立戰爭(1775—1783年) 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1789—1815年)背景 原因 共性 1.(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受到舊政治制度的嚴重阻礙; 2.社會矛盾尖銳激化個性 議會與專制國王的階級矛盾 北美13塊殖民地與宗主國(英國)的民族矛盾 第三等級(以資產階級為主)與特權等級的階級矛盾條件 1.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興起和發展; 2.階級關系發生重大變化:資產階級和資產階級化的貴族階級日益強大; 3.啟蒙思想傳播,并對民眾產生深刻影響根本任務 結束封建專制(或殖民)制度,建立資產階級統治,為資本主義發展開辟道路革命進程特點 具有反復、曲折性;政體不斷變化 先宣布獨立,后贏得革命勝利 規模大;遭到內外反動勢力的聯合進攻,斗爭異常激烈;政體頻繁更替革命性質 資產階級革命 資產階級革命和民族獨立運動 資產階級革命; 侵略與反侵略戰爭意義和影響 國內意義 結束封建專制,為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創造了條件 英國承認美國獨立,為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創造條件 結束了封建專制統治和等級制度,資本主義制度確立并鞏固下來世界影響 反映了世界歷史發展的趨勢 促進了歐洲國家的資產階級革命,為拉丁美洲獨立戰爭提供了先例 沉重打擊了歐洲其他國家的封建制度,革命的原則隨著拿破侖的軍隊傳播到歐洲各地1.1776年7月4日,北美大陸會議發表《獨立宣言》,闡述了人民主權思想,宣告北美殖民地脫離英國獨立;1789年8月,法國議會頒布了《人權與公民權宣言(或人權宣言)》,明確提出了人權、自由、平等、法治、人民主權和保護私有財產等原則。2.1804年,拿破侖政府頒布《法國民法典》。法典肯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護私有財產不受侵犯,把大革命中形成的小土地所有制用法律形式固定下來,確立了現代民法體系,成為許多國家編纂民法典的參考藍本。(二)資本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經濟制度的逐漸確立:隨著資產階級革命的成功,資本主義經濟制度逐漸確立。資本主義制度以資本家占有生產資料和雇傭勞動為基礎,實質是資本剝削雇傭勞動的制度。政治制度的建立:為了適合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資本主義國家主要實行君主立憲制和共和制。英國是君主立憲制的代表,美國是實行共和制國家的代表。1.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創立和發展(1)創立(確立)——限制王權的法案①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權利法案》,擴大議會權力,限制王權;1701年又通過《王位繼承法》,規定此后國王不得為天主教徒,也不能與天主教徒結婚。從此,英國君主立憲制逐步形成。②君主立憲制的特點17世紀末至18世紀初的英國君主立憲制(圖1)根據圖1,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特點是:君主權力受到限制(王在法下);議會是國家最高立法機關和權力機關(議會至上)。(2)發展——責任內閣制的確立(18世紀中葉)①什么是責任內閣制?英國責任內閣制是怎樣形成的?含義:責任內閣制是指內閣掌握行政權,受議會監督,對議會負責的一種政體形式。形成過程:最初萌芽——開始形成——發展完善。“光榮革命”前,國王經常召集少數重要人物在自己的密室開會,商討政事,由此形成了內閣制的萌芽。“光榮革命”后,內閣會議在少數大臣的參與下召開,權力受到限制的國王逐漸不再出席。18世紀20年代,在當時多數黨領袖、財政大臣沃波爾主持下,責任內閣制開始形成,沃波爾被后人認為是第一任首相,其住宅唐寧街10號成為歷任首相官邸。18世紀中葉,隨著一系列原則的確立,責任內閣制形成并得以完善。②內閣構成及首相權力(表2)內閣構成 首相 各部大臣產生方式 議會中多數黨的領袖,被國王任命 首相提名職權 (1)掌握國家的行政大權:①有權提名各部大臣及其他高級官員,②主持內閣會議; (2)能通過議會對立法活動施加重要影響; (3)有權解散議會下院,重新選舉;總之,首相成為事實上的國家最高領導人 內閣成員對政府事務集體負責,在大政方針上保持一致,與首相共進退③責任內閣制下,國家權力運行機制18世紀中期以來英國責任內閣制(圖2)在責任內閣制下,如果議會通過對政府(內閣)的不信任案,內閣就要垮臺,但首相也有權解散議會,重新選舉。這體現了議會和內閣之間在權力上的相互制約。2.美國共和制的建立——(依據)1787年憲法1787年,美國制定憲法,確立“三權分立”原則(如圖3)。憲法還規定美國是聯邦制國家,聯邦政府擁有最高權力,各州政府擁有一定自治權。這是第一部比較完善的資產階級成文憲法,但也有許多不足之處,如承認奴隸制的存在,不承認婦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公民權利等。圖33.資本主義國家的政黨制度:資本主義國家大多形成兩黨制或多黨制,代表資產階級不同利益集團的政黨,通過定期選舉輪流執政。(三)資本主義的擴展(表3)重要角度 俄國沙皇改革 意大利統一 德意志統一 美國內戰 日本明治維新歷史背景 特殊 1861年,俄國面臨空前危機 19世紀中期,意大利和德意志都處于分裂狀態 美國獨立后,經濟獲得發展。但南北雙方矛盾尖銳 19世紀中期,日本面臨民族危機;有識之士推翻幕府統治,恢復天皇權威共性 (1)工業革命擴展(除日本外),工業資本主義得到較大發展,但受到政治狀況的嚴重阻礙; (2)各國社會矛盾尖銳資本主義發展的阻礙 封建農奴制等舊制度 國家分裂,外族統治 國家分裂 南方奴隸制度,缺乏統一市場 封建幕府體制和等級制度、鎖國政策、殖民壓迫走上資本主義道路方式 沙皇政府自上而下的改革 革命和反侵略戰爭 王朝統一戰爭 《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隸宣言》的實施 明治天皇政府自上而下的改革性質 資產階級性質的革命、改革或統一戰爭,意大利還有民族解放戰爭性質確立政體 沙皇專制制度 君主立憲制 共和制 君主立憲制歷史影響 (1)掃除了資本主義發展障礙,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道路,成為各國歷史上的重大轉折; (2)形成(或鞏固、擴大)了統一的國內市場,為經濟發展和國家崛起奠定了基礎; (3)各國革命和改革都不徹底,不同程度地保留了落后殘余; (4)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范圍內確立,此后各國大肆推行殖民主義擴張政策1.1861年開始的俄國沙皇改革,主要內容有:廢除農奴制,實行地方自治和地方選舉,實施統一的司法制度,進行教育改革,實行義務兵役制等。這些改革促進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但沒有直接觸及沙皇專制制度,保留了大量農奴制殘余。2.1861年,美國內戰爆發。為贏得民眾支持,林肯政府先后頒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隸宣言》。這兩個法令的實施,使聯邦政府贏得民眾支持,最終擊敗了南方分裂勢力,也為此后美國的發展和迅速崛起奠定了基礎。3.1864—1871年,普魯士宰相俾斯麥實施“鐵血政策”,先后擊敗丹麥、奧地利和法國,統一了除奧地利以外的德意志,成立了德意志帝國,實行君主立憲制。4.1868年,史稱“明治維新”的日本改革開始。明治政府加強中央集權,廢除封建等級制度,推行“富國強兵”“殖產興業”“文明開化”三大政策,仿效西方國家制定憲法,確立近代天皇制。明治維新保留了大量封建勢力,成為軍國主義的社會基礎。二、重點思考(一)啟蒙思想的實踐1.在資產階級革命過程中,哪些方面初步實現了啟蒙運動的政治理念?(1)英、美、法資產階級革命的爆發和開展,是對“天賦人權”、自由平等思想的實踐(這些思想成為資產階級革命的思想武器);(2)美國《獨立宣言》和法國《人權宣言》、《法國民法典》確立了啟蒙思想家提出的人權、自由、平等、法治和人民主權等原則;(3)英國《權利法案》、美國1787憲法和法國1791年憲法的頒布,體現了君主立憲、民主共和、權力制衡等政治思想。2.資產階級自由、民主、人權的先進性和局限性。(1)先進性:資產階級提出的自由、平等和人權等口號,否定了封建等級制度,體現了摧毀封建君主專制的要求,成為資產階級奪取政權和鞏固政權的思想武器;(6分)(2)局限性:資產階級宣揚的自由、平等和人權,實際上只能是維護資產階級的利益。(2分)(二)資本主義各國政治制度的選擇與比較1.英國最終確立君主立憲制的主要因素。(10分)①歷史傳統的影響;②資產階級、新貴族和君主存在著特殊的利益關系;③啟蒙思想提供的理論依據;④英國民族的心理需求;⑤“光榮革命”的推動等。(10分)2.比較英德君主立憲制的異同,(10分)并嘗試探討形成這種不同的原因。(4分)(1)異同比較:相同點:資產階級性質的政治體制,兩國君主都是國家元首,在國際上代表國家。不同點:①(國家元首)德國皇帝掌握國家大權(集立法、司法、行政、外交等大權于一身),而英國國王“統而不治”,無實權;②(議會權力)德國議會受制于皇帝,無獨立立法權,而英國議會權力至上,擁有獨立立法權(是國家權力中心);③(內閣官員)德國主要官員包括宰相由皇帝任免,只對皇帝負責,而英國內閣由議會多數黨領袖組建,掌握行政權,對議會負責。(6分)(2)原因:①英國通過資產階級革命走上資本主義道路,資產階級勢力控制的議會掌握了國家大權;②而德國是通過王朝戰爭完成統一后走上資本主義道路的,更多地保留了普魯士的專制主義傳統。(4分)三、認知結構【反饋檢測】一、選擇題:在下列各小題中,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每小題2分,共18分。1.《人類歷史上100件大事》一書將英國的“光榮革命”名列其中,認為它是議會與國王權力關系史上的決定性轉折點。“轉折點”指的是( )A.結束了國王的權力B.國家權力中心由國王轉移至議會C.確立了君主立憲制D.議會與國王對等分享國家的權力2.“在英王喬治三世(1760—1820在位)統治時期,處于上升時期的大英帝國卻經受了它歷史上的第一次重大挫折。”材料中的“挫折”是指( )A.北美殖民地擺脫英國的統治B.發生反對國王的“光榮革命”C.國王權力開始受到法律制約D.英國由君主制向共和制過渡3.托克維爾在《舊制度與大革命》中指出:“這場革命的效果就是摧毀若干世紀以來絕對統治歐洲大部分人民的、通常被稱為封建制的那些政治制度,代之以更一致、更簡單、以人人地位平等為基礎的社會政治秩序。”“這場革命”( )A.確立了法蘭西新制度的基本框架B.為英國開辟了和平漸進的發展道路C.沉重打擊了歐洲國家的封建制度D.最終建立起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制度4.1701年,《王位繼承法》規定:“國王……所有的決定只有經過樞密院(注:國王咨詢機構)成員的簽署才能生效……議會取代國王擁有了任命法官的權利……遭議會譴責而定罪的人國王不能隨意赦免。”此規定實際上反映了( )A.議會擁有了立法權B.議會權力高于王權C.王權開始受到限制D.英國實行司法獨立5.威廉·皮特(1759—1806)是英國歷史上最年輕的首相。他就任首相后開創了一個先例:內閣失去議會多數信任時,可以解散議會,重新選舉,直接訴諸選民的裁決。這一先例的開創最能說明( )A.首相是國家權力中心B.內閣是國家權力中心C.責任內閣制獲得發展D.內閣不再對議會負責6.“作為第一部成文的資產階級憲法以及它所確立的三權分立的原則,對近代各國資產階級革命以及資產階級的政權建設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材料評價的是( )A.英國《權利法案》B.美國1787年憲法C.《大日本帝國憲法》D.德意志帝國憲法7.圖4是有關美國政治制度的一幅漫畫,該漫畫反映了美國( )圖4A.中央與地方勢力均衡B.兩大政黨的對立競爭C.參眾兩院間矛盾重重D.總統權力受到了限制8.“1863年元月1日起,凡在當地人民尚在反抗合眾國的任何一州之內,或一州的指明地區之內,為人占有而做奴隸的人們都應在那時及以后永遠獲得自由……”《解放黑人奴隸宣言》的頒布和實施( )A.表明《獨立宣言》開始實施B.有利于美國的發展和崛起C.美國從此結束了種族歧視D.美國由此樹立起人權榜樣9.容克貴族俾斯麥完成了資產階級沒有完成的偉業,從而確立了俾斯麥在德國政治舞臺上的重要地位。這里的“偉業”主要是( )A.制定了德國第一部憲法B.把奧地利排除出德意志C.通過武力統一了德意志D.發動普法戰爭打敗法國二、非選擇題1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1688年英國議會策劃宮廷政變,荷蘭執政威廉繼承英國王位,并于1689年被迫簽署了國會提出的《權利法案》。《權利法案》規定,未經議會同意,國王不得頒布法律或終止法律的效力,不得征收和支配稅收,在和平時期不得招募和維持常備軍;議員有在議會期間自由發言的權利;議員的選舉是自由的,國王不得干涉;應定期召開議會等。《權利法案》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所取得的最重要的成果,它的制定標志著具有近代意義的英國憲法的初步形成。——摘編自宗傳軍《英國憲法形成過程》材料二:德國的統一使新憲法的制定和推行成為可能。1871年4月,俾斯麥親自領導制訂的德意志帝國憲法,在新選出的德意志帝國議會上原樣通過。根據憲法,……普魯士國王是世襲的德意志帝國皇帝,任命宰相和其他行政官員,也可免除他們的職務。皇帝還有召集立法機構或宣布解散的權力,法律由皇帝簽署并頒布。帝國議會是人民的代表機構,但實際權力很小。它沒有一個對它負責的政府,所以有人說帝國議會只能發表“獨白”。——摘編自羊海飛、丁建弘《淺談德國統一與德國現代化》(1)根據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權利法案》、德意志帝國憲法有關議會規定的主要不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導致不同的原因。(8分)(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簡析《權利法案》、德意志帝國憲法的共通作用。(4分)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5 BACBC6-8 BBBC二、非選擇題10 (1)主要不同:①英國議會權力大,王權受到制約;②德國議會權力小,議會受王權控制。(4分,言之有理即可)原因:英國,①議會通過政變掌握國家權力;②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力量強大。(2分,任答1點,言之有理即可)德國,①由普魯士完成統一,國家權力掌握在國王手中;②資產階級力量相對弱小。(2分,任答1點,言之有理即可)(2)作用:①為兩國確立了君主立憲制(或代議制,或資本主義基本政治制度);②有利于資本主義的發展;③為其他國家政治制度的設置提供了借鑒。(4分,任答2點,言之有理即可)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