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古代世界的帝國與文明的交流【學習目標】1.能夠通過閱讀史料,提取信息,準確指出古代文明擴展的促進因素;結合地圖,運用時空定位,概括各文明擴展的基本史實,并運用史料認識文明擴展對大帝國興起的影響。2.能夠以地圖為依托,介紹古代大帝國的興衰發展情況;在史實分析的基礎上,全面認識帝國擴張帶來的影響。3.能夠選擇運用相關史事,論證說明古代文明的交流情況。4.能夠從帝國興衰存亡中,體會到為國家富強而奮斗的民族責任感;能夠從歷史與現實的分析中,認識到和平交流是人類文明交流永恒的追求和主旋律。【學習重難點】重點:古代大帝國的興衰發展及文明交流難點:分析帝國戰爭在文明交流中的作用,并形成正確的認識。【學習過程】知識點一:古代文明的擴展概念解析:農耕文明——社會分工比較發達,勞動生產率相對較高,社會結構和管理系統較復雜,具備穩步擴大范圍和影響的潛能。農業的發展讓國家得以對外擴張。1.古代埃及文明:主要向敘利亞和巴勒斯坦擴張,鼎盛時期還曾達到兩河流域,并與西亞地區的大國爭霸。2.西亞文明:從兩河流域南部向周邊地區擴張,古巴比倫王國首次實現了兩河流域的統一,把勢力伸展到地中海東岸。3.亞述帝國:組建了包括步兵、騎兵、戰車兵、工兵等在內的多兵種部隊,數百年時間里幾乎戰無不勝。亞述帝國不僅統一了整個兩河流域地區和小亞細亞的一部分,而且一度征服埃及,建立了歷史上空前的大帝國。4.古代希臘人:以移民方式擴大影響。他們利用自己的組織能力、航海技術和武器,向地中海和黑海周邊地區殖民。在200年左右的時間里,他們在東起黑海東岸、西到西班牙的廣大地區建立了數量眾多的城邦國家。知識拓展:1.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條件(1)地理因素:相對隔絕的谷地和海島地形,面向海洋,易于形成相對隔絕的城邦政治。(2)城邦特點:城邦的狹小,使公民能更直接的參與城邦政治,更積極的追求民主權利。(3)經濟因素:海外貿易和工商業發達,出現了靠經商致富的新興工商業者階層,在舊氏族貴族的專斷統治下,經濟利益嚴重受損,他們追求民主,希望政治改革的渴望強烈。2.雅典民主政治的重大意義及局限性。(1)進步性:雅典民主的理論與實踐,為近現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礎。民主氛圍創造的空間,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領域取得了輝煌的成就。(2)局限性:①雅典民主僅限于占城邦人口小部分的男性公民。對于婦女,外邦人,廣大奴隸而言,民主卻是遙不可及。雅典民主只是“成年男性公民當家作主”的政治制度。②雅典民主更是小國寡民的產物。過于泛濫的直接民主,成為政治腐敗,社會動亂的隱患。狹隘的城邦體質,最終無法容納政治和經濟的迅速發展。知識點二:古代世界的帝國1.波斯帝國(前6世紀——前4世紀):公元前6世紀,波斯興起于伊朗高原西南部,居魯士二世稱王,創立了阿契美尼德王朝開始對外擴張。先后經過了岡比西斯二世和大流士一世,迅速征服了兩河流域、埃及、小亞細亞等地區,建立起地跨亞非歐三大洲的帝國。(1)鞏固統治措施:①中央:君主專制、君權神授、王權至上。②地方:行省制,行省總督與軍事長官相互制約。③從中央到地方有比較完善的官僚體系和稅收系統。(2)滅亡:公元前4世紀末,馬其頓亞歷山大入侵波斯帝國。2.亞歷山大帝國(前336年—前323年):公元前4世紀末,馬其頓亞歷山大入侵波斯帝國。歷經10年征戰,亞歷山大擊敗波斯軍隊的抵抗,先后占領小亞細亞、埃及、兩河流域和伊朗高原,滅亡了波斯帝國,并進一步向東擴張,征服了印度河流域,繼波斯之后再次建立了地跨亞非歐三洲的大帝國。亞歷山大繼承波斯帝國的基本制度,宣布君權神授,將政治、軍事等大權集于一身。地方實行行省制,任用馬其頓人和希臘人擔任主要職務,推廣希臘文化。3.孔雀帝國:公元前324年,印度建立了統一的王朝。因為新國王旃陀羅崛多出身于一個飼養孔雀的農民家族中,故稱這個王朝為孔雀王朝,又稱孔雀帝國。孔雀帝國是古印度摩揭陀國著名的奴隸制王朝。佛教在孔雀帝國時期得到廣泛傳播,逐漸演變為世界性宗教。4. 羅馬帝國(前27年—4世紀):原是意大利中部的一個蕞爾小邦。在成功解決內部矛盾后,它憑借強大的由公民組成的軍隊首先征服了意大利,接著向地中海地區擴張,先后征服了從西班牙到兩河流域的整個地中海周邊地區,其中包括馬其頓亞歷山大帝國解體后形成的一系列國家,以及今天的法國和英格蘭,把整個地中海變成了羅馬的內海。在擴張過程中,羅馬把被征服地區的大量居民賣為奴隸,奴隸制迅速發展起來。知識點三:文明的交流1.農耕技術:西亞的農耕技術,向東傳到伊朗高原;向西傳入希臘,并進一步傳到西歐和北歐;向南傳入埃及和非洲。2.冶鐵技術:冶鐵技術最初起源于西亞,從那里擴散到埃及和希臘等地,人類從此進入鐵器時代。3.神話:西亞的神話曾傳入希臘,成為希臘神話的重要內容;希臘最初的雕刻藝術,特別是人像雕刻,在很多方面都模仿埃及。4.文字:字母文字最初起源于西亞地區的腓尼基。這里地處埃及和西亞文明的交匯點,商業比較發達。為方便記錄,人們發明了22個字母組成的文字。字母文字具有書寫簡捷、易于記憶、有固定順序和每個字母都有固定讀音等優點,逐漸流行開來。它在東方演化為阿拉馬字母,由阿拉馬字母發展出古代西亞、埃及以及印度等地的多種字母;它向西傳入希臘,形成希臘字母,再演化出拉丁字母。希臘字母和拉丁字母成為今天歐洲幾乎所有字母文字的祖先。5.絲綢之路:公元前后,秦漢王朝和羅馬帝國分別興起于亞歐大陸的東西兩端。兩大強國相互之間缺乏官方的直接往來,但通過絲綢之路,雙方有間接的經貿和文化交流。早在波斯帝國時期,中國的絲綢已到達地中海東岸。東漢的班超為經營西域,曾派甘英出使大秦。羅馬在征服地中海東部地區后,當地商人也有意向東,嘗試與漢朝建立直接聯系。2 世紀中前期,先后有三批來自羅馬的商人分別從海路和陸路到達洛陽。此后,羅馬商人不斷東來,與中國進行貿易。【反饋檢測】1.繪制年代尺是培育“時空觀念”歷史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下列年代尺中處的信息解讀正確的是( )A.尼羅河下游出現若干個小國家 B.古埃及初步實現了統一C.埃及成為強大的軍事帝國 D.埃及被波斯帝國所滅2.亞歷山大的東征,從西方到東方,從希臘到印度,建立了一個空前龐大的帝國。直到今天,他的名字還被很多人傳頌,這是因為東征和帝國的建立( )A.使羅馬帝國進入黃金時期 B.削弱了東西方之間的經濟聯系C.給東方人民帶來巨大災難 D.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大交匯3.“終于出現了這樣的時代:世界上同時存在兩個強有力的大國,他們不僅能夠制服蠻族入侵,而且還能把自己帝國的和平國界向外推進。”材料中的“兩個強有力的大國”,一個是漢朝時期的中國,另一個是( )A.亞歷山大帝國 B.羅馬帝國C.西羅馬帝國 D.法蘭克王國4.“希臘人從那里學到了數學、物理學和哲學;……而那里最重要的文化遺產卻是人類社會的法治傳統和淵源。”那里是指( )A.尼羅河流域 B.兩河流域 C.印度河流域 D.黃河流域5.阿育王在位時,孔雀王朝成為印度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大帝國,按古代印度“種姓制度”的劃分,阿育王屬于( )A.婆羅門 B.剎帝利 C.吠舍 D.首陀羅6.以下對東西方文明的敘述,正確的是( )A.古代希臘文明是西方文明的發源地 B.羅馬共和國的政權掌握在公民手中C.亞歷山大東征阻斷了東西方的交流 D.阿拉伯人創造發明阿拉伯數字符號7.有人說:“愛琴海區域海陸交錯,東通阿拉伯半島,南望埃及,西對亞平寧半島,北通黑海,因而成為融通亞非歐不同文明的加工場。”這句話揭示了( )A.愛琴海區域的航海業發達 B.愛琴海地區的地形、地貌C.地理環境對愛琴文明的影響 D.愛琴文明源于古埃及8.著名學者余秋雨在《千年一嘆》中說道:古埃及的文明是被“封存”的。通過歷史學習揭開古埃及文明的面紗,下列選項屬于古埃及文明成果的是( )A.阿拉伯數字 B.象形文字 C.《漢謨拉比法典》 D.楔形文字9.古希臘人建立起城邦,創造出民主制,取得了不朽的文化成就,為西方文明奠定了扎實的基礎。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特殊的自然地理環境,決定希臘的商品經濟比較發達,手工業和農業與市場的聯系十分緊密。這樣,平民中出現了小部分靠經商致富的新興工商業者階層。材料二 “……公民大會是國家的最高權力機關,負責審議并解決一切國家大事。所有合法的公民均有參與權,知情權,發言權,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所有公職人從30歲以上的公民中選舉產生,各機構內部實行集體負責和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是通過抽簽從數個部落中各選出十人組成的,每數十人為一組輪流執政,處理一些日常事務。”(1)結合材料一和所學知識分析希臘半島的地理環境的特點及該地理環境對古代希臘的影響。(2)材料二反映了雅典奴隸制民主政治的哪些特點?結合所學知識談談雅典民主的局限性。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