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二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典型錯例采集樣本48錯誤率33%采集者采集學校錯題來源第六單元題型基本√時機課時課型新授課題目出處第一學期期末學業評價考試卷綜合單元練習課相關知識7的乘法口訣 解決問題拓展總復習√復習課√教學簡述 追溯本題涉及的知識點還是“乘法的初步認識”,學生接觸的題目比較多,但像這樣的有許多干擾信息的,以及有學生不了解的生活常識的還是首次接觸。◆典型錯題題目:2011年的2月剛好是4個星期,那么這個2月份一共有多少天?學生錯解:4×2=8(天)新 課 標 第 一 網◆原因分析:1.學生看見題目中的數字信息太多,不會去篩選信息,隨便選擇幾個數字進行列式。2.有一部分孩子在篩選數字信息,他會覺得數字“2月份”中的“2”和“4個星期”中的“4”可以用來列式。但學生已經進行了第一層思維的碰撞,再深一次的思考“一個星期有7天”就產生了“疲勞”,所以許多學生列式:2×4。3.有一部分孩子把“2月份”理解為“有2個月”,在頭腦中產生了一個想當然的數學問題:2個月有幾個星期?所以就列式為:2×4。◆教學建議:首先要讓孩子篩選數學信息,篩選的過程可以鞏固數學知識,還可以發展孩子的智力。在教學時可以分三個問題提出:哪些數字信息是沒有作用的?2、有哪些看不明白的地方?(“2月份”和“2月剛好有4個星期”)3、問題體真正要求的是什么?◆資源鏈接:4月份有4個星期還多2天,4月份有幾天?設計提問: ⑴哪些信息是沒有用的?⑵要我們求什么?二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典型錯例采集樣本48錯誤率56%采集者采集學校錯題來源第六單元題型基本時機課時√課型新授課題目出處 《過關檢測》綜合單元練習課√相關知識 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拓展√總復習復習課教學簡述這是第六單元“表內乘法”中倍的認識教學后的一道習題。學生之前已初步感知了倍的知識,課本上和課堂作業本上均出現的是已知一倍數求幾倍數的題目,逆向思維的題目對學生來說是第一次出現。◆典型錯題題目:畫一畫,第一行○的個數是第二行的2倍。第一行:○○○○第二行:-------------------------學生錯解: ○○○○○○○○◆原因分析1.學生審題不仔細,誤理解為第二行○的個數是第一行的2倍,所以才會出現上述錯誤。2.學生對于倍的理解還沒有到位,只知道4的2倍是8,而不知道4是誰的2倍。3.在答題過程中,我發現很多學生根本就沒有讀題,而是直接答題。因為在平時的作業中經常出現這類題,不同的是所求行是已知行的2倍,這說明學生定向思維非常嚴重,同時也說明學生出現思維惰性,也就是練習后產生了負面影響。◆教學建議首先,復習倍的相關知識。如:8是2的( )倍;2的5倍是( );9是( )的3倍等等。其次,讓學生仔細閱讀這道題,回答誰是誰的幾倍?求4的2倍是多少呢?還是求4是誰的2倍呢?第三,仔細看自己錯誤的答案,如果是畫8個○,那題目又該如何?第四,回顧自己當時做題時怎么想的,為什么會出現這種錯誤,那么在以后的做題中你應該注意些什么呢?◆資源鏈接對比訓練:1.畫一畫,第二行○的個數是第一行的2倍。 第一行:○○ 第二行:------------- 2.畫一畫,第一行○的個數是第二行的2倍。第一行:○○○○○○○○第二行:---------------------------------------二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典型錯例采集樣本48人錯誤率43.5%采集者采集學校錯題來源 第六單元題型基本時機課時課型新授課題目出處二上數學期初測試卷綜合單元練習課相關知識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拓展√總復習√復習課√教學簡述此題是學生學習《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后的拓展練習,與例題3相類似,但不同的是一道逆向題。◆典型錯題題目:畫一畫,第一行○的個數是第二行的2倍。第一行:○○○○第二行: 學生錯解:○○○○○○○○ ◆原因分析教師在教學此類第二行是第一行的幾倍時,缺少對學生進行逆向思維的訓練。從而導致學生遇到此類題時不分析題意,只是順著課堂教學時的常規進行慣性思維,而引發錯誤。學生沒有看清或理解,誰是一倍數,誰是多倍數,因而做錯。◆教學建議新課教學時,引導學生多讀題目,理解題意,從中找出一倍數,多倍數之間的關系。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讀懂題意。練習時,鼓勵學生獨立尋找出一倍數和多倍數,與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少幾)類似的逆向思維。或者用一句話反著說一次,再讓學生找一找一倍數和多倍數,通過比較加深對題意的理解。糾正錯誤時(或檢查時)提示學生對照自己畫的圖來練習(誰)是(誰)的幾倍,明白一倍數和多倍數在句式中的位置。再對照自己的話與題目的聯系。◆資源鏈接無二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典型錯例采集樣本48錯誤率36%采集者采集學校錯題來源第六單元題型基本√時機課時課型新授課題目出處 《過關檢測》綜合單元√練習課√相關知識 用乘法解決問題拓展總復習復習課教學簡述這是第六單元“表內乘法”用乘法解決問題教學后的一道對比練習題。學生之前已初步學會了用乘法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進行了大量的用乘法解決問題的練習。◆典型錯題題目:窗臺上有兩盆菊花,一盆開了3朵,另一盆開了5朵,一共開了幾朵?學生錯解: 3×5=15(朵)◆原因分析1.學生沒有理解題目意思,而且出現思維惰性,以為這一單位我們學習的是乘法的初步認識,認為所有的題目都是用乘法來計算。2.學生對于乘法的意義還沒有準確到位的理解,幾個相同加數相加可以用乘法來計算。如果算式列為3×5=15(朵),那么表示的意思是3個5相加或者是5個3相加。而題目意思是3與5一共是多少?3.解決問題的解題策略差。解決問題比起其他題目,更講究解題策略,而很多學生往往拿到解決問題就胡亂的進行加、減、乘、除,于是自然而然就出現上述的錯誤了。◆教學建議首先,復習乘法的意思,并利用乘法的意義做了一些簡單的應用題。如:3個5相加,和是多少?5個3相加,和是多少?陽臺上一共有5盆花,每盆開了3朵花,一共開了幾朵花?其次,讓學生反復閱讀這道題目,理解題目意思,這道題是否表示幾個相同加數相加?還是表示簡單的兩個不同量的數求一共是多少?第三,小結:不同量求一共用加法來結算;求幾個相同加數相加可以用乘法來計算。第四,如果算式是3×5=15(朵),那題目應該是怎樣的?表示3個5相加的題目是:窗臺上有3盆花,每盆開了5朵花,一共開了幾朵花?如果表示5個3相加的題目是:窗臺上有5盆花,每盆開了3朵花,一共開了幾朵花?◆資源鏈接? 對比訓練:操場上有兩排隊伍,一排8人,另一排9人,一共有幾人?操場上有兩排隊伍,每排8人,一共有幾人?一千克蘋果要10元,買兩千克蘋果,一共要幾元?一千克蘋果要10元,一千克梨要12元,一共要幾元?二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典型錯例采集樣本48錯誤率35%采集者采集學校錯題來源第六單元題型基本時機課時課型新授課題目出處《過關檢測》綜合√單元√練習課√相關知識用乘法口訣解決問題拓展總復習復習課教學簡述這是第六單元“表內乘法”用乘法解決問題教學后的一道對比練習題。學生之前已初步學會了用乘法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進行了大量的用乘法解決問題的練習。◆典型錯題題目:已經包了28個餛飩,五人每人吃6個,夠嗎?正確答案: 5×6=30(個) 28<30 不夠學生錯解: 28÷6=4(人)◆原因分析1.知識儲備不足。有余數的除法還沒有學,學生就在似是而非的情況下有了不同的計算方式,實際上不是很合理。2.理解能力弱。這道題的關鍵是求出28個餛飩夠不夠5人每人吃6個,只要從夠不夠這方面著手就容易從我們已知的計算方法入手。X|k | B | 1 . c |O |m3.計算的嚴密性缺乏。在計算方式是否正確的模糊的情況下,在選擇上還有待考慮。◆教學建議首先,從問題解決的最終目的開始分析,關鍵是夠不夠的問題。其次,考慮夠不夠的前提是計算出按要求的需要量。最后,進行數據間的比較,得出最終的結論。◆資源鏈接強化訓練:1.幼兒園有50位小朋友,老師買了7盒月餅,每盒8塊,每人一塊月餅夠嗎?2.公園的門票,一張5元,小艷拿出40元錢,買7張門票夠嗎?3.媽媽拿著 20 元到市場買了 6 斤蘋果,每斤 3 元,她的錢夠嗎?二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典型錯例采集樣本48錯誤率42.9%采集者采集學校錯題來源第六單元題型基本時機課時課型新授課題目出處課堂作業本P51綜合單元√練習課√相關知識用9的乘法口訣解決問題拓展√總復習復習課教學簡述學生剛學完表內乘法,并能用乘法口訣解決實際問題,并且在練習十九中的第8題練習過類似的植樹問題,不同的是本次習題為純文字題,無示意圖。◆典型錯題題目:9個男同學站成一排,在每2個男同學之間站3個女同學,女同學有多少個?(圖畫)學生錯解:9×3=27(個) 或 7×3=21(個)◆原因分析學生缺少相應的生活實踐經驗,對此類求間距的植樹問題缺乏生活積累。教學中,老師缺少讀題解題的過程,給學生一個生活的范例,用直觀的示意圖講解有關間距計算的方法。◆教學建議新課教學時,引導學生讀題目,理解題意,幫用示意圖的方式輔助學生思考。○ ○ ○ ○ ○ ○ ○ ○ ○ ○師:請看,這里的每一個圓圈代表一個男同學,請看這里一個有幾個間距?(學生不能數出是10個男生有9個間距)師:不是10個男同學嗎?怎么只有9個間距呢?(引導學生思考人數和間距的關系,小結得出:人數-1=間距數)練習時,鼓勵學生用示意圖先理清題目中的數量關系,再列式計算。檢查時,要求根據計算結果再畫出完整的示意圖,包括男生和女生的人數。示范講解:算式:2×4=8(個)○△△○△△○△△○△△○ (○表示男生,△表示女生) 8正好對應8個△。◆資源鏈接無二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典型錯例采集樣本48錯誤率23.2%采集者采集學校錯題來源第六單元題型基本√時機課時課型新授課題目出處人教版數學書P89綜合單元√練習課√相關知識乘法口訣表拓展總復習復習課教學簡述 這是在學完表內乘法后,教材中第一次出現(?????)里最大能填幾?的題。◆典型錯題題目:第4題:(?????)里最大能填幾? 總共有6題,以其中一題為例:(????)×4<29?????? 學生錯解:(??5??)×4<29 ?(?9??)×4<29?(??4??)×4<29 ?(??6?)×4<29?(??8??)×4<29?◆原因分析:1.這個內容對于學生來說是個難點,但是教材沒有編排與此相關的新授課內容,讓學生練習時教師也沒有過多的講解,只是示范性的解釋了一個算式,想試試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對于已學知識的運用能力。2.學生未充分理解題目要求,不理解“最大能填幾”是什么意思?認為只要兩數相乘的積小于另一個數就可以了。◆教學建議:對于如此高的錯誤率,我及時調整了教學。如:7×(?? ?)<45?首先,我按常規的做法,先讓學生說一說括號里可以填幾,學生從1開始試,一直試到6,也就是說填1、2、3、4、5、6都符合題意。然后再找到最大的數是幾就填幾。可是馬上發現還是有好多學生沒有找全,就開始填最大的這個數,從而導致學生的出錯率還是沒有明顯下降。然后,我就和學生分析怎樣才能找全的問題,結果我發現有一個平時成績不突出的孩子,這個題型他做得很對,我就問他:你是怎么想的,他說我是一個一個試試看。我追問:怎么試的?他說我是先試試9行不行,七九六十三,63大于45,不行,我再試七八五十六,依次往下試,一直試到六七四十二為止。所以就填6。這個學生的思維正好和我們是相反的,它是從較大的數開始試,直到找到符合條件的數為止。這也就是那個分界點。于是我讓他講給了學生聽,這個方法得到了許多學生的一致認同。另外,還有學生采用以7的口訣中接近45的來試試,然后再作調整的方法。教會學生3種方法后,錯誤還是有,但是人數明顯下降了。◆資源鏈接:1.讓學生在填出結果后再算一算兩數相乘的積是否小于另一個數,想一想再大一個還可以嗎?2.進行相關的訓練。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