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0張PPT)第二課時 常見實驗操作復習一、科學實驗室1.認識科學實驗室2.實驗室中常見器材及其用途二、實驗室的安全1.實驗室防護設備2.實驗室安全守則3.實驗室安全標識三、常見的實驗操作1.膠頭滴管的使用膠頭滴管用于吸取或滴加少量液體。使用方法:中指與無名指夾住滴管,拇指和食指捏動膠帽請學生根據(jù)教材11頁活動練習膠頭滴管的使用方法,小組內練習使用,并進行預展示。注意事項:1.取液后保持膠帽在上2.不能平放或倒放,以防止液體倒流,沾污試劑或腐蝕膠帽3.不能直接放在實驗臺或其他地方,以免沾污滴管4.用后立即用清水沖洗干凈(滴瓶上的滴管除外)5.不能用未清洗的滴管吸取其他試劑用膠頭滴管滴加液體吸取液體:先捏住膠帽,再將滴管伸入試劑瓶液面以下,松開膠帽,吸取液體。滴加液體:膠頭滴管垂直懸空于試管口正上方。注意倒放滴管,腐蝕膠帽伸入試管內,污染膠頭滴管和試劑XX實驗室藥品取用規(guī)則(1)藥品取用應遵循“節(jié)約原則”:歸納不知道具體量時,就應該取用最少量,一般液體取1~2毫升,固體只蓋滿試管的底部(2)用剩的藥品要做到“三不一要”:不要放回原瓶;不要隨意丟棄;不要拿出實驗室;要放入指定容器用膠頭滴管吸取溶液或壓放溶液時,為什么要輕壓或緩壓膠頭,不能用力過猛?吸液時不能用力過猛,防止藥液進入膠頭里,放液時也要輕壓膠頭,能控制藥量逐滴加入,防止用力過猛,使藥液過量或液體迸濺視頻:膠頭滴管的使用2.酒精燈的使用酒精燈及使用注意事項酒精燈的構造:燈體燈芯燈帽酒精燈的火焰:各層火焰中,溫度最高的是外焰;溫度最低的是焰心;溫度居中的內焰。酒精燈的點燃:用火柴點燃,絕對禁止用點燃的酒精燈引燃另一只酒精燈√×酒精燈的熄滅:用燈帽蓋滅,嚴禁用嘴吹滅酒精燈酒精燈的注意事項:(1)使用前,檢查燈芯是否平整,檢查酒精量是否占酒精燈容積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二(2)絕對禁止向燃著的酒精燈內添加酒精(3)萬一碰到酒精燈起火,立即使用濕抹布蓋滅酒精不能燃著加,對火可能危險發(fā);酒精燈焰分三層,外焰溫度為最大;點燃莫要燈點燈,酒出酒精禍不輕;熄滅要用燈帽蓋,切忌嘴吹釀火災;萬一失火燃起來,濕布立即來鋪蓋。歸納口訣巧計酒精燈使用注意事項用酒精給物質加熱加熱液體:1.試管夾夾持在距試管口三分之一處。2.試管口向上傾斜45°,試管口不要對著自己或他人,以免液體沸騰濺出傷人。3.試管外壁干燥,液體不超過試管容積的三分之一。4.先在火焰上方來回移動試管預熱,后用外焰集中加熱。加熱固體:1.藥品平鋪在試管底部。2.試管口略向下傾斜,以防止冷凝水回流,使試管炸裂。3.先左右移動酒精燈預熱,后用外焰集中加熱。對酒精燈的使用過程,你有何疑問?加熱后的試管不能立即用冷水洗滌,否則易因驟冷而炸裂注意液體加熱常見錯誤操作遠離火焰使用內焰加熱液體超過1/3拇指按住短柄視頻:酒精燈的使用3.放大鏡的使用在觀察一些較小的物體時,我們常借助于放大鏡。使用方法:一只手拿放大鏡,另一只手拿物體,放在放大鏡前面。前后移動放大鏡或物體,以獲得大而清晰的圖像。注意:若所要觀察的物體不能移動時,可以同時移動自己的頭部和放大鏡,以獲得大而清晰的圖像。總結三、常見的實驗操作1.膠頭滴管的使用2.酒精燈的使用3.放大鏡的使用使用方法:中指與無名指夾住滴管,拇指和食指捏動膠帽用火柴點燃,絕對禁止用點燃的酒精燈引燃另一只酒精燈用燈帽蓋滅,嚴禁用嘴吹滅酒精燈一只手拿放大鏡,另一只手拿物體,放在放大鏡前面。前后移動放大鏡或物體,以獲得大而清晰的圖像。1、規(guī)范的實驗操作是實驗取得成功的關鍵,下列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 )A、實驗完畢用嘴吹滅酒精燈火焰B.將實驗剩余的藥品放回原試劑瓶C.用藥匙或紙槽把固體粉末送入試管D.用嘴品嘗實驗室藥品的味道C2.下列實驗操作中,正確的是-----------( )A3. 在科學研究中,我們可以借助儀器擴大觀察范圍. 要觀察微小的物體,可以用___;要看到遙遠的星體,可以用_______.4. 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在科學研究中,實驗和觀察是兩回事,它們 互不相干B.觀察就是用眼睛看,而不能用其他儀器C.借助各種儀器和工具可以擴大觀察范圍D.觀察不需要用腦子去思考顯微鏡天文望遠鏡C5、膠頭滴管的作用______________,酒精燈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6、使用滴管時要注意:①膠頭在 ,管口在 ;②滴管口 受滴容器;③滴管用后應 ,未經(jīng)洗滌的滴管嚴禁 。7、酒精燈的使用:用 點燃,用 蓋滅,禁止________添加酒精。8、仔細觀察酒精燈的火焰,你可以發(fā)現(xiàn)火焰可分為 、 、和 。9、放大鏡最主要的功能: 。吸取和滴加少量液體用于加熱上下不能伸入立即沖洗吸取其他液體火柴燈帽燃燒時外焰內焰焰心放大物體再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