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0張PPT)2.5影長的四季變化教科版六年級上冊單元主題我們已經知道地球是我們的家園,地球上有水、空氣、巖石、生物等。我們也觀察過一些自然現象,比如太陽的東升西落、四季的變化。這些現象是怎么產生的?這些現象和地球的運動有關系嗎?地球是怎樣運動的?地球的運動又會怎樣影響我們的生活呢?地球的運動單元教學設計提出假設模擬實驗:出現4種解釋兩大觀點:地心說 日心說模擬驗證 地球的運動地球模型地球結構模型地球海陸分布模型地球自轉模型地球自轉晝夜交替現象解釋方式:圍繞地軸轉地球自轉描述 方向:自西向東周期:約24小時——推測地球自轉地球公轉方式:繞太陽轉動方向:自西向東周期:約一年特點:轉動時,地軸傾斜角度和方向不變現象 影長四季變化(夏至冬:逐漸變長 冬至夏:逐漸變短)四季變化(春、夏、秋、冬) 生物影響晝夜對生物影響(晝行性動物、夜行性動物)四季對生物影響(換毛、冬眠、落葉……) 依據:傅科擺、天體東升西落單元課時規劃課時 課型 課時內容 課時目標(單元目標分配) 課時學習任務(或問題)(一般1-2個)1 實踐課 我們的地球模型 通過制作和觀察各種地球模型,識別和了解地球的相關知識(結構、海陸分布、運動),應用模型建構到地球知識的學習。 ①在思維導圖的繪制中,能用簡潔的文字表達已有認知并進行合理分類。在交流討論中,能完善思維導圖并提出可探究的問題。②在模型制作的過程中,能利用不同材料把抽象的地球知識準確地表達到實物中。1 實驗課 晝夜交替現象 ①晝夜交替現象有多種可能的解釋。 ②晝夜現象與地球和太陽的相對運動有關。 利用畫圖方式來表示各種假說,并且進行模擬實驗驗證;做好模擬實驗和運用實驗收集證據;根據實驗的情況修正自己的假說。1 實驗課 人類認識地球運動的歷史 知道地球繞著太陽公轉,同時繞地軸自轉,地球的自轉產生了晝夜交替現象。 ①在閱讀過程中學會使用文獻摘要,并能通過閱讀文獻獲取地球運動的相關信息;②在模擬實驗的過程中能依據正確的地球運動信息改進地球模型,并利用模型認識到晝夜交替現象的成因。1 實驗課 誰先迎來黎明 知道地球的東邊比西邊早迎來黎明。 ①在模擬實驗中能通過手拉手圍成一個“地球”的模擬實驗來探究“誰先迎來黎明”。②通過“地球椅”、地球模型等模擬實驗的體驗,結合生活實踐來理解相對運動的特點。1 實驗課 影長的四季變化 ①知道同一地點正午時分,物體的影長會隨著季節改變呈有規律的變化。 ②了解圭表是中國古代測量正午時刻的日影長度的天文儀器。 能利用身邊的材料創新性地完成圭表的制作,在模擬實驗中能用自制圭表模擬測量同一物體在四季的影長。1 實驗課 地球的公轉與四季變化 知道地球是自西向東圍繞太陽公轉,公轉一周為一年,認識到四季變化與地球公轉有關。 ①根據地球公轉和自轉特征,模擬地球在太陽系的運動。②通過分析研討,知道四季變化與地球公轉特征中地球與太陽的距離變化無關。1 討論課 晝夜和四季變化對生物的影響 知道晝夜交替和四季變化影響著生物的生長與生活,認識到生物的生存依賴于環境。 ①能用查閱資料的方法了解晝夜和四季變化對生物的影響。②能用思維導圖總結歸納地球運動的相關知識。學習目標(1)通過自制圭表,模擬測量四季日影的變化。(2)通過實驗數據,分析影長的四季變化規律。影長的四季變化新知講解情境導入我們曾經觀察過一天中物體影子長度的變化,知道日影變化與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變化有關。太陽位置越高,影子就會越長還是越短?太陽位置越高,影子就會越短。新知講解四季交替,年年循環,日影變化會隨著季節有規律地變化嗎?新知講解活動一:查閱資料,了解古人是如何觀察日影四季變化規律的(1)觀察教材“古人的觀測發現”圖片,發現正午日影變化規律。(2)通過平板電腦等查閱資料,分享古人觀測日影的方法。活 動新知講解夏→冬:逐漸變長;冬→夏:逐漸變短。古人發現正午日影變化有什么規律?新知講解古人是如何觀察日影的四季變化規律的?表圭我國古代使用名叫“圭表”的天文儀器觀測日影長度。圭表由圭和表組成。圭是有刻度的平面,表是立在圭上面的一根柱子。正午時,表會在圭上投影出暗影,影子長度在四季呈現規律變化。新知講解圭表是中國古老而簡單的一種天文儀器。圭平置于南北方向,表垂直立于圭的南端。圭面上有刻度,根據正午表影投射在圭面上的影長,來判斷冬至日、夏至日與二十四節氣。新知講解活動二:學習制作簡易圭表來觀察日影的四季變化(1)觀察圭表結構,交流制作圭表思路(2)選擇制作材料,設計制作方案(3)分工制作有個性的圭表小 組 活 動新知講解觀察圭表結構,準備制作什么樣的圭表?在表的上方設計一個小孔,利用小孔成像原理把太陽的影子投到圭尺上。新知講解你們打算怎樣制作圭表?制作圭面刻度在圭面上立表新知講解想一想,圭的長度為多少合適?太陽的照射角度最低時,日影能落在圭上。圭的長度為表的4倍即可。新知講解制作材料和工具A3紙條、卡紙、長尺、雙面膠、剪刀、手電筒新知講解圭表設計方案第一步制作圭面刻度利用尺子在A3紙條上畫出刻度,標上刻度值。為了便于觀察,在相應的刻度值上劃出橫線。新知講解第二步在圭面上立表選擇有硬度的卡紙,底部固定在圭面的頂端,對準0刻度。為了方便固定,我們可以對折卡紙,用雙層卡紙制作表。新知講解(1)將表固定在圭上時,表與圭上的“0”刻度對齊,且兩者要保持垂直。(2)對折卡紙,用雙層卡紙制作表,方便固定。(3)便于觀察,在相應的刻度值上劃出橫線。(4)可以在表的上方扎一個小孔。(5)使用剪刀時注意安全。溫馨提示新知講解展示交流圭表作品,介紹小組是如何分工制作的?一人:畫刻度一人:對折卡紙制作表一人:負責粘貼一人:專門打孔新知講解活動三:根據太陽在同一地點正午時分隨四季而位置變化的特點,模擬影子長度的變化(1)結合平時觀察交流:一年四季中日影的變化特點。(2)閱讀教材,班級匯報:每一個季節正午太陽位置變化特點。小 組 活 動新知講解平時觀察過一年四季中日影的變化有什么特點嗎?冬季,房間日影最長夏季,房間日影基本看不見春秋,房間日影不長不短,比較適中新知講解影子的長短變化跟太陽的高度有關。觀察下面的示意圖,說說同一地點,一年四季正午太陽位置變化有什么特點?冬至——最低春分、秋分——適中夏至——最高新知講解模擬實驗標志物春分夏至秋分冬至自制圭表手電筒實驗材料和工具新知講解兩人手舉四季牌子,定好“太陽”的位置,一人負責記錄,一人拿手電筒模擬“太陽”,按四個季節太陽的定位進行照射,一人負責觀察、測量、記錄表投射在圭上的影子長度變化。模擬實驗方案新知講解太陽的位置 物體影長冬至春分夏至秋分11cm11cm7cm18cm實驗記錄新知講解先在活動手冊上畫出四季日影的長度,然后利用展臺展示自己實驗結果,比比看哪組做得最好。新知講解四季交替,正午時分物體的影長會怎樣有規律地變化?同一地方,四季正午影子長度變化規律:夏至——秋分——冬至:影子逐漸變長,冬至——春分——夏至:影子逐漸變短。新知講解觀察表格中的數據,你有什么發現?同一地點,不同的季節,日出時間、日落時間、正午太陽仰角等有相同有不同,且有一定的變化規律:夏至日出時間最早,日落時間最晚;冬至日出時間最晚,日落時間最早;春分、秋分日出時間相同、日落時間也相同。太陽仰角夏至最高,冬至最低,春分、秋分太陽仰角一樣。太陽仰角:地平面與太陽光線的夾角新知講解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發現,同一地點,隨著四季度變化都有哪些自然現象發生?這些變化跟地球運動有什么關系呢?期待下一課揭開科學奧秘·四季正午影子長度變化·日出和日落的時間·正午的太陽仰角有相同和不同新知講解回憶這節課學習了什么?了解影長的四季變化規律。新知講解“模擬實驗”自主評價表評價標準 我的星等自評 互評 師評實驗前 (1)能較準確交流自己平時觀察,得1星 (2)閱讀資料準確表達,得1星 ( )☆ ( )☆ ( )☆實驗中 (1)小組分工合作得1星 (2)有活動記錄得1星 (3)展示交流活動結果得2星 ( )☆ ( )☆ ( )☆實驗后 積極參與研討,回答準確度高的2星,回答不太準確,得1星 ( )☆ ( )☆ ( )☆課堂練習1.填空題(1)我國古代,人們觀察發現,不同季節影子在正午的長短會發生變化,其中影子最短是在_____季,影子最長是在_____季。(2)正午的日影長度變化規律是“從夏到冬,逐漸________;從冬到夏,逐漸_______”。發現夏冬變長變短課堂練習2.判斷題(1)天中,太陽位置高低的變化規律:高—低—高。( )(2)正午太陽仰角越大,日影長度越長。( )(3)同一地點,一年四季正午時分,太陽的位置是不同的。( ) √課堂練習3.選擇題(1)小博長期觀察正午時校園國旗旗杄的影子。一年內下列節氣中,深圳正午時旗杄的影子最長的一天是( )A.夏至(2022年6月21日)B.秋分(2022年9月23日 )C.冬至(2022年12月22日)C課堂練習(2)下面分別是春分、夏至、冬至溫州正午日照圖,其中為冬至的是( )C作業布置把自制的圭表放在正午時分太陽可以照射到的窗邊。記錄影子的實際長度,在其他季節,也進行測量和記錄。板書設計古人觀測模擬實驗制作簡易圭表 影長的四季變化實際觀測影長的四季變化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兼職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