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5張PPT)《校園里的植物》說課教科版科學一年級上冊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教科版一年級上冊的內容《校園里的植物》。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學目標、說教學重難點、說教法、說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及教學反思這八個方面展開。接下來開始我的說課。懇請大家批評指正。一、說教材本課內容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學生到校園里去觀察、記錄植物。第二部分是學生交流觀察到的植物和遇到的新問題。教科書提倡以小組為單位,教師帶領、引導學生去校園里進行實地考察,這也是本單元學習過程中學生第二次走出教室,觀察、記錄和認識校園里的植物。這既是對第2課和第4課觀察方法的綜合運用,又是對本單元的整體回顧。教科書的研討部分是對第一部分的交流、匯報以及對前5課學習的回顧。教師應讓學生整理他們觀察到的植物的特征、名稱以及植物生長的地點。教科書中的班級記錄表“校園里的植物”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交流、匯報填寫完成。本課的重點是帶領學生去校園實地觀察和認識植物,培養學生良好的記錄習慣和主動交流、匯報觀察到的現象的能力,并培養學生探究植物的興趣,讓學生進一步認識植物是有生命的,是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保護。 二、說學情學生在整個單元已經學習過觀察和記錄方法,本課再次走出教室進行活動,學生觀察、記錄和認識校園植物的名稱、生長地點及特征,這對學生有濃厚的興趣。但是,學生的記錄能力以及對植物的特征認識的不足,讓學生會有無從下手的情況,需要老師積極引導觀察,有時要講解名稱和特征。要指導學生用畫示意圖的方式記錄植物的形態特征。另外,對一年級學生來說,校園環境還不是很了解,需要教師劃定大致的范圍,強調安全。 三、說教學目標科學觀念:通過實地觀察校園里的植物,知道常見植物的主要外部特征,認識到植物生長在自然環境中,它們是有生命的。科學思維:用比較的方法,能區別常見植物的不同外部特征。探究實踐:在實地觀察中,能用圖畫來描述和記錄植物的形態,會提出感興趣的問題。態度責任:在觀察植物的過程中,能持續關注周圍植物的形態,增進喜愛植物的感情。四、說教學重難點認識校園常見植物,能觀察、描述外部特征。教學重點:畫出植物的形態特征。教學難點:五、說教法學法以教師的引導為主導,體現先導后教"、進而無為而教"的教學思想。以學生的學習為主體,體現先做后學"、進而自主學習"的學習思想;采取個人自主探究與小組學習有機結合,以學生的實踐操作為中心,引導學生學會學科學、想科學、用科學。六、說教學過程環節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聚焦問題材料準備:課件,校園中植物的圖片談話:今天這節課,我們將要走進校園觀察更多的植物。1.課件出示校園中一種植物的圖片,如松樹或銀杏樹。提問:你認識這種植物嗎?它叫什么?你在哪些地方見過?2.多角度圖片展示植物的特征,包括樹冠、莖、葉等結構。提問:仔細觀察,你發現這個植物有哪些特點?3.講述:除了這種植物外,校園中還有很多其他的植物。讓我們一起走進校園,觀察更多的植物吧。揭示課題:校園里的植物(板書)。【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觀察植物,并試著用自己的話去介紹植物,激發學生觀察和認識校園植物的興趣。 環節二、探索:校園里的植物1.外出觀察準備。(1)外出觀察用具。提問:看來你們都特別喜歡植物,想不想到校園里認識更多的植物?我們要做哪些準備呢?需要帶什么工具來幫助我們觀察和記錄呢?學生:討論需要的工具,互相補充。指導:提供提示卡,幫助學生整理外出觀察時需要的用具,在所需物品后面標明個數,提示學生保管好觀察工具,尤其是鉛筆。(2)安全提示。提問:觀察和記錄的工具都準備好了,我們外出觀察,還應該注意什么?指導:安全非常重要!老師給你們提三點要求:第一,注意觀察時間,解散后請你們一定注意聽老師的鈴聲,鈴聲響起代表集合,迅速收好用具,材料員對照著提示卡檢查;第二,注意觀察地點,到操場后,老師會為你們劃定觀察范圍,請你們千萬不要離開這個范圍,遇到問題隨時舉手告訴老師;第三,愛惜植物,它們也是大自然中的小生命,一定注意不能拔起、不能采摘、不傷害植物。2.外出觀察。(1)一起觀察。教師帶領學生到事先確定的一棵植物前,組織學生進行觀察。 提問:同學們,我們先確定一棵植物進行觀察,請你們說一說,我們可以怎樣觀察?觀察什么?它長在哪里?我們可以怎么去記錄? 指導:如果這棵植物很高,我們可以先遠遠地看,畫出它的輪廓,甚至可以把它旁邊的房子畫出來,來表示它有多高。再走近看一看,觀察那些你能夠觀察到的地方,把它們的樣子記錄下來。 (2)分組觀察。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教師劃定的范圍內分別觀察不同的植物,提示學生注意觀察植物生長的環境。 設計意圖:師生先一起觀察一棵植物,再次明確觀察和記錄的方法。最好選擇一棵高大的植物,幫助學生解決觀察不到的問題,同時告訴學生觀察不到也千萬不要上樹,做危險的動作等。再讓學生分組觀察,發現校園里多樣的植物。 環節三、研討:交流我們觀察的植物觀察、記錄活動結束后,教師組織學生有序回到教室。1.觀察到的植物。提問:你們觀察到什么植物了?它長在哪里?有什么特征呢?學生交流分享觀察和記錄的結果,教師邀請學生上講臺展示,描述自己畫下來的植物的特征,說一說這棵植物的名稱以及是在哪里找到的。2.交流延伸。 提問:在觀察和記錄的過程中,你們還遇到了什么新的問題?你們是怎樣解決的?設計意圖:學生通過戶外觀察,發現植物的特征。通過實地觀察產生新的發現,激發學生對植物提出更多感興趣的問題。七、說板書設計根據一年級的年齡特點,本課板書內容簡單明了,重難點突出。八、教學反思本課是在上節課了解了有生命物體具有哪些基本特征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對生命世界的重要組成部分——植物展開研究。本課的編排始終圍繞植物的形態進行。通過對植物由整體到局部的觀察,獲取有關植物的多樣性、植物的外部形狀等方面的信息,滲透了綠色開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植物與環境之間的關系等方面的知識。為了讓學生能夠認識一些植物的不同特征,我組織學生到校園里觀察植物,并在記錄紙上記錄植物的特征。由于三年級學生的探究習慣、記錄習慣和文字能力還比較弱,我先帶領學生一起觀察一種植物,然后要求學生按照實驗小組組成觀察小組,觀察一些自己感興趣的植物。這樣,就集中了多個學生的智慧,獲得取長補短的效果。在科學活動中,既然有觀察,就一定有記錄,我除了讓學生明白如何觀察外,還實施提醒讓他們學會記錄,養成一個良好的觀察習慣。本課的記錄可以是文字敘述,也可以采用畫圖的方法,把不知名的植物或葉子畫下來。要學生養成既觀察又記錄的習慣不是說在課堂的四十分鐘就能完成的,我鼓勵學生平時多觀察,多寫觀察日記,引導他們在觀察中發現,尤其是對他們感興趣的事物,只有這樣不停的循環往復,才能養成好的觀察下習慣。課堂練習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各位老師!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